《白鲸记》主要人物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麦尔维尔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小说《白鲸》中的莫比·迪克多重象征寓意。白鲸丰富的象征意义赋予小说永恒的艺术张力和无穷魅力。
关键词:白鲸;矛盾化身;艺术张力
阐释学认为,文本意义总是相对的,理解是生产性的。不同时代的阐释者对一部作品意义的理解,总是根据理解者自己的需要做出对文本的新解释,正所谓“诗无达诂”。事实上,作品中的人物对作品的某个事物的理解也是触景动怀,别有激发,各不相同。以此出发,梅尔维尔《白鲸》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白鲸莫比·迪克在不同人物独特视角的诠释中赋予其多重的象征寓意,各随所得,见仁见智。
一、对小说的叙述者伊希米尔来说,白鲸既代表高洁安宁,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间一切对立矛盾的结合。它象征宇宙的浩阔与奥秘、上帝的无边神力、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它给伊希米尔的重要启迪不是简单的摧毁,而是努力完善认识、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神秘力量。首先,伊希米尔描述了白鲸莫比·迪克在人们的心中引起的善与美的遐想“,在它那巨大而温和的头部的上方弥漫着由于它难以言全的沉思默想而产生一片重重的雾气;而那片雾气,正如有时候你所看到的那样,又被彩虹照耀得光辉四射,仿佛上天已在它的思想上盖上了他那朱红印似的。”这种庄严与华贵几乎可与上帝的形象相媲美。特别是,它雪白的前额和山一样的脊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莫测。让人觉得它是一种神化之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也是众多捕鲸者把白鲸看成是上帝的象征,极力劝阻亚哈不要去捕杀它的原因。其次,伊希米尔认为,白鲸是自然的代表,令人捉摸不定。它是神奇的大自然的产物,它代表着自然界的神秘和力量。只要人类不去打扰它,自然是安静、和平的、友善而美丽的。面对大自然,梅尔维尔通过伊希米尔表达了对白鲸自然美的赞美“,白鲸!……白鲸!……这美得出奇的乳白色庞然大物……在地平线上光彩夺目的太阳照耀下,它像清晨蔚蓝的海面上一块富有生命的乳色玻璃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再次,白色对伊希梅尔而言,象征宇宙的不确定、空虚、无限,对于作者那似有似无的颜色既代表美丽纯洁,又代表死亡与灵魂。从一开始,伊希米尔就承认白鲸的白色“比什么东西都更让我害怕……不管它们是愉快可敬的,或者崇高的,反正在这种颜色最深层的意中总是潜藏着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比让人恐惧的血之红色更让人的灵魂为之惊恐。”白色是大鲸、雪山、海洋、熊和信天翁以及亡灵裹尸布的颜色。可是伊希米尔又告诉读者白色就是明显的没有颜色,它什么也不表示,又象征着一切事物,是各种颜色的凝结物和综合体。因此,白色在这里与其说是象征着上帝、魔鬼或死亡,还不如说代表着让人发抖的虚空。在这里,伊希米尔尽管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惧,却不知道它到底源于何处,这就是白色的威力。它的存在,其实本无所谓善恶,但是人无法清楚地理解它所体现的宇宙奥秘而使其显得神秘莫测。人类和白鲸抗争,无异于和命运抗争。所以,在伊希米尔看来,白鲸真正的可怕在于它的白色,在于它身上的那一缕耀眼的白色以及它所象征的无形的力量。它就是女妖“塞妊”的美妙歌声,引诱水手走向死亡。在全体船员中,只有伊希米尔幸存,因为只有他对白鲸的看法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初,他认为,白鲸是恶的化身,与其他人一起要发誓杀死莫比·迪克,但随着认识的深化,他觉得人还不如鲸,尽管人类爱他的伙伴,然而人类毕竟是唯利是图的趋利动物。这种趋利癖好常与人的仁爱之心格格不入。他对人类的进一步认识,即他的成长和他对白鲸的逐渐了解使他相信白鲸是神的化身,是一种神性和灵性的动物,它可以体察到某种恐惧,然而却能与之共处的。他这种对白鲸、对自然的理解使他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使他获得了精神和灵魂的重生。二、伊希米尔把白鲸看作是大自然的化身,而在船长亚哈眼里,白鲸是邪恶的化身“: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搅起事物的沉渣的东西,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在人类生活中和思想上对鬼怪神魔的不可理喻的信奉,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摩比·迪克这一有形的化身”。它是亚哈心中邪恶与恐怖、难以征服而又必须予以摧毁的仇敌。白鲸不仅是肉体上的大敌,也是“万般邪恶的偏执的化身”的精神宿敌。白鲸莫比·迪克有着“雪山一样的背峰”,它天生使人畏惧,它突击的时候,一再表现那种无以伦比的充满机
智的阴险。它常常在大海里翻腾,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曾使无数的捕鲸者葬身大海。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连魔鬼本人也领悟不了它的真相”。它是不朽的,人们的铁叉对它毫无伤害,它身上插遍了铁枪头,却还能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白鲸在这里被亚哈看成是世间一切“恶”的化身,而把他自己看成是一个正义、良心和真理的化身了。他要代表一切同邪恶对立的势力,同这白色的魔鬼斗争到底,即使是遍体鳞伤,即使是命归大海,他也在所不惜。亚哈的这种切齿之恨源于他的失腿之恨。这种仇恨使他发誓要不遗余力地毁灭它“:我要踏遍地狱中的火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尽管他的大副斯达巴克竭力劝说他放弃复仇,因为莫比·迪克不过是靠本能行事的动物,并非有意去伤害任何人。亚哈仍固执己见,把白鲸看作邪恶的自然的象征,发誓要彻底征服并毁灭它,最终与它同归于尽。“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亚哈象征着所有复仇心切而导致偏执狂的人。”他的悲剧也有力地说明了人在面对强大自然时的无能为力;亚哈认为自己为海洋之主宰只不过是不堪一击的神话。在向自然甚至上帝挑战的疯狂中,亚哈失去了理性和人性,最终成为恶魔般的人物,无可救药地堕入了毁灭的深渊。亚哈的悲剧在于他错误地理解自我与自然的冲突,以盲目的、疯狂的偏执摒弃了人类的伦理观念。在同白鲸的搏斗中,自始至终表现的都是单向度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存竞争法则,即自然伦理,将自身从人类降格成为兽类,从而为自身的毁灭种下了预备的种子。从原型分析上看,船长亚哈反映了《圣经》中亚哈王的原型:亚哈王性格孤傲,改宗易教,一再与上帝为敌,最后在与犹太王约沙发作战时被箭射死。同样,船长亚哈也是一个不敬上帝却又像自以为像神一样的人。他曾声称“:就算太阳侮辱我,我也跟它没完”。如前所言,白鲸是自然的化身,是上帝的象征,因此亚哈追杀白鲸就是与上帝为敌,是一个反抗上帝恶魔般的人物,在置上帝的拯救于不顾后,他最终逃不了葬身大海的命运。
三、在异教徒水手看来,白鲸莫比·迪克是一只时而平静安详、时而恐怖暴虐的海怪。“这条静静向前游去的白鲸,似乎养成了一种豪侠般的欢乐心态,一种敏捷快速中的无限温驯安静。它那令人赞美的神妙游姿……也决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上帝所能望其项背的。”“静静”“、温顺安静”等词语说明了白鲸的在大自然中的那种平静安详的形态。没有受到攻击时,它宁静安详;然而,一旦惹怒了这个被迦百列认为是“震教上帝的化身”的莫比·迪克,它就变得恐怖暴虐,造成船毁人亡。“顿呵号”船员拉德尼把生命断送在白鲸的利齿下“;耶罗波安号”上的大副梅赛不顾迦百列的警告,非要同白鲸作对,结果被白鲸扫入空中沉海而死;“雷切尔号”船长的儿子们在与白鲸的交锋中都不知所踪;“快乐”号上的五壮士被白鲸断送了性命。这些足以说明这个连“魔鬼本人也领悟不了的”白鲸确实让人感到恐怖暴虐。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白鲸确实代表了具有神话色彩的海洋怪兽,即《圣经》中的大海兽列维坦。麦尔维尔在《白鲸》第九章《布道》中,利用梅布尔神甫之口,讲述了约拿和鲸鱼的传说故事。传说中,为了惩处不接受上帝安排的使命而私自出海的约拿,上帝派海中大鱼吞下了约拿,约拿在鱼腹中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罪过,并不断地向上帝祷告,上帝吩咐大鱼将约拿吐在陆地上使他得以生还。还有《,白鲸》正文前的选录部分是作者从西方各种文化典籍中摘录的关于鲸的记述与描写。它在西方文化中一直被
描绘为一种贬义的动物和令人恐怖的恶魔,在小说《白鲸》中也不例外。莫比·迪克是一头凶猛的抹香鲸,虽体形庞大,但游速极快。“它有雪白的、起皱的独特前额,还有高耸的、金字塔般的白色驼峰。”它的下颌畸形,似一把镰刀。为了强调白鲸的恐怖,麦尔维尔借伊希米尔之口在第四十二章专门讨论它的白色与种种令人恐惧的白色形象之间的关系,如给人带来恐惧感的凶残的白熊和白鲨、苍白的死者、以及浓雾弥漫的大海和冰雪包围的北冰洋。凡此种种,莫比·迪克成为捕鲸界闻者色变的恐怖传奇。
四、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读者犹如小说之人物对白鲸的褒贬,从纯洁到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