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几点思考
可引导学生对设 计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细 化, 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
上述 4点是对设计 类课程 的描述,主要 目的是实现对学生
另外,作为学生设计 和实验类教学 重要环节之一,工厂实 面要求工科高 校毕业生具备 良好 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产实践
习操作 过程 中还存在 社会企 业认 同度 的问题 。 蚓社会企 业一方 知识能力和非知识水平 例的培养 ,包括以下 1 3个方面。 ()问题定义和分解能力。学 生应具备对教师布置 的题 目 1 知识 ,又不希望接受在校大学生到厂内实 习。从 工厂角度来看, 进 行再定义,形成 自己充分理 解的信息后,对其进行 进一 步分 安全 和效益是生产型企业 的主要 职责,即使有一些大 型工厂具 解 并解决的能力。
协作 组 织以及 监督、介 入 、检 查和 评 价 的基 本规 则。
关键词 : 工科 ; 实践类课 程 ; 协作能力 作者简介 : 于晓锋 (9 9 ) 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实验 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16- , 热管换热器及其工程应用、
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 ; 陈建忠 (90 ) 16 一 ,男,江苏连云港人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高级实验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 空调与制
有一定培 训任务,也主要是 针对本 厂和本系统职工开设 ,一般
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 养、计算机 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明确 了 设计类课 程是工科大学教 学的核心环 节,其它讲授类课 程应为之服 务,同时
强调 了 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 ,也是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一系列智力和非智力能力培 养的过程。本文在论述
过程 中也 初 步探 讨 了目前设计 实践类课 程 的一 些组 织方 法和教 师 的责任 , 围绕现 行 体 制和 目 的状 况 ,提 出了 践课 程 分组 的基本 原则 、 前 赛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育人体系的构建
[摘要]课程组深入研究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力培养与育人内涵如何统一的问题,重塑了专业核心能力,并开展了基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育人顶层设计,构建了适合工科专业的“三意识、两精神”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了通用的育人目标,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文章以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创新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教改试点过程,跟踪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结果表明,课程组所构建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及教学设计可较好地促进能力培养与育人内涵的统一,为工科专业育人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专业核心能力;能力培养;育人内涵;实践教学育人体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6-0013-05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引导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其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承担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
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工科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科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9]。
从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来看,基础型实验课程主要通过引入经过缜密的实验验证过程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故事,融入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思政点;通过实验结果表象的差异探究实验对象的复杂性及本质规律,及时纠正理论学习中的认知错误,以此融入敢于质疑、知行合一的思政点[1-4]。
而自主、开放的设计研究型实验则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奋勇拼搏的创新精神[1,3]。
综合型实验则侧重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探究及团队意识[3]、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增强学生为国奉献的信心。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动态,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创新精神[2]。
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各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建设。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9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099-05中图分类号:G642新工科与课程建设0 引 言近年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变革,也引发了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和对卓越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不失时机地推动了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行动。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发展战略[1-2],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
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3]。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进一步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等计划政策相继出台,各高校纷纷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跨学科的研究院与新工科专业等新形态不断推出,一场“新工科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在形成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4]。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徐晓飞1, 2,沈 毅1,钟诗胜2(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分析与总结我国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及其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介绍新工科建设方案与实践经验,并对我国深化新工科建设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新工科“Π型”方案第一作者简介:徐晓飞,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研究方向为软件服务工程、服务计算、企业智能计算、软件工程等,***************.cn。
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索
实践教学 质量 是工科 院校 , 别是地 方工科 院校 特 立足和发展之基 础 , 建立 合理 完善 的实践 教学质 量管 理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不断提 高的重要举措 。为
实现地方工科 院校 教 学质 量管理 的科学 化 、 规范化 和
一
体化 , 我们探 索 了一 套 完善 可控 的实践教 学管理 体
系。该体系主要包 括实 践教 学质 量评估 体系 、 实践 教
学过 程监控体 系 、 实践 教学 结果 考核体 系和实 践教学
信息反馈体系 。其 中实践教 学质量评估 体系是整个 实 践教学管理体 系得 以顺利 实施 的前 提条件 , 实践 教学
过程监控体系 、 实践 教学 结果 考核 体系和 实践教 学信
l2 8
江
西
化
工
21 0 0年第 1 期
地 方 工 科 高校 实践 教 学 质 量 管理 体 系的构 建探 索
彭 强 梁 晓 丽2 钟 劲茅
.
( . 昌航空大学环境 与化学工程学院 , 1南 江西 南昌 3 0 6 ; 30 3 2 南昌航 空大学人 事处 , . 江西 南昌 3 06 ) 30 3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管理 在地 方工科高 校化学 类实 践教学 中的重
质量评估制 度的相关 文件。为 了顺利 实现实践教学 管 理 目标 , 有效执行实践教学管理 制度 , 我们 在多年的实 践 教学过程 中不 断 总结经 验 , 继承 和发扬本 校 的先进 做法 , 了实践 教 学各个 环 节的质 量标准 。经 过近 形成
几个学期在材料化学专业 、 用化学专业 的科 训 、 应 创新 思维训练和本科 毕业设 计等 实践 教学检验 , 些标 准 这 对于规范化 实践教 学起 到 了 良好 的管理 和督导作 用 。 比如 : 编订的科 训 、 创新思维训 练和毕业论文设 计指导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践 教学总体规划,包括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等。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 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提高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实践教学 ,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 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 养探索》
2023-10-30
目 录
• 引言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
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 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等,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 2 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提 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师
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 工作的指导。
建立实践教学团队
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协作,组建实践教学团队, 共同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 的质量。
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不 完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 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工科院校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程 科 技 人 才 的 要 求 。而 当前 从 工 科 院校 毕 业 的 学 生 普 遍 存 在 理 论脱 离 实 际 、 践 环 节 薄 弱 、 学脱 节等 问题 , 时学 生 课 堂 上 所 实 产 同
经 验 的 工 科 大 学 教 师 中 ,0 到 9 %都 是 高 学 历 出身 却 没 有 产 8% 0 业 界经 验 的 知 识 分 子 , 乏 和 工 业 界 的沟 通 与 共 同语 言 , 实 践 缺 有 经 验 的 教 师 严 重 缺 乏 。而 生 源 的扩 招 也 导 致 了实 习 过 程 中负 责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 工科 院校在教学 中注重理论知识 的传
授和理论体系的构建 , 而对实践教学重要性 的认识不到位。表现
在 教学 中实 习 教 学学 时在 整 个 教 学计 划 中 比例 偏 低 , 学 内容 缺 教 乏 系统 性 和 完 整性 。许 多 院 校 的 实 习经 费 投 入 常 年 不变 , 考虑 而
的感 叹 。
分 析 能 力 、 践 能 力 、 造 力 以及 沟 通 能力 是 未 来 全 球 对 工 实 创
现象都使得学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 师 资力量的薄弱 . 3 近年来大量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师队伍 , 工科教师普
遍 缺乏 工 程 实 践 背 景 的 缺 点 日益 突 出 。调 查 发 现 , 最 需要 产业 在
熟练掌握的理论 知识体系往往同社会实际生产 的发展存在一 定 的 落 后 脱 节 。 结 果 就 造 成 了 从 大 学 象 牙 塔 走 出 的毕 业 生 对 自己 所学专业的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和特点 的认识十分肤浅 , 却带着 浮 躁的心态扎入社会 , 自然不为用人者所喜。 追根溯源 , 在这一现象 的背后 , 伴随着是 中国高等工程教 育
关于构建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思考
!教育与教学期六第年六""二!!!!!!!!!!!!!!!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关于构建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思考#$吴坤君,包杰![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摘!要:国内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
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毕业生能力结构的主要标志就是必须具备科研和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设计安装和施工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
因此,如何构建我校符合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教学体系;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其中,工程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
首先,工程性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对综合性多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组织安排中首要的是要突出具体的工程对象。
按照我校的办学定位,本科生的培养也应重点突出工程性。
其次,综合性是高等工程教育的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地反映在高等工程教育的各个层面。
例如,现在的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反映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专业名称上就十分明显地反映了生物学与医学两大学科的综合趋势;除此之外,系统工程方法所考察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也给我们提出了综合考虑工程问题的要求。
例如,工程与设备、工程与材料、工程与环境、工程与安全、工程与经营、工程与管理等,都是现代工程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工科背景基于obe理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新工科背景基于obe理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被认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是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基于能力、素质、社会责任、价值观等的目标导向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等能力。
而在我国,新工科背景下,各高校正积极倡导和探索OBE教学模式,以推动本科教育的创新和提高。
新工科背景下,OBE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设目标:
以OBE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构建思路:
1. 破除学科壁垒,构建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学科。
2. 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产学研合作。
3. 设计目标导向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方案:
1. 建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3+1”实践教学体系。
2. 实施产学研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 设计目标导向教学计划,教育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评价者。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综上所述,基于OBE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其势在必行。
各高校应该深入推进这一模式的落地实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践性强的人才。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工程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专业群为例,通过剖析新冠疫情情况下智能装备专业群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排课混乱、缺乏逻辑,培养目标调整过慢,课程衔接不到位等问题,结合智能装备专业群培养目标,重构了专业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项目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智慧化新型实训室建设等,为疫情后实践教学高效开展提高保障。
关键词:智能装备;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服务生产一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环节。
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节奏,线上教学造成实践教学造成较大影响[1],多位科研工作者针对新冠疫情期间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和解决措施,王文亮等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剖析后疫情时代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了“强+弱”实践环节分类培养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理念、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等 3大模式[2];沈宇弘等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临床实践操作的训练在线教学开展难的问题,构建了“云实践”教学体系[3];周莹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生物制药虚拟仿真系统,解决远程教学问题[4]。
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专业群为例,剖析新冠疫情背景下专业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构专业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项目体系,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适应疫情结束后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这对同类专业(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智能装备专业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专业群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为引擎构建“一体两翼”专业群。
近几年疫情影响到专业群实践教学的正常排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出现实践教学排课混乱、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技术发展需求、实践课程衔接不合理等问题。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实现 了高等教育大众 化 。但在 每年高校毕 业生数百 万的 同
时 ,就 业 形 势 却 越 来 越 严 峻 。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眼 高 手 低 和 企 业 对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求 之 问 的 差 距 ,导 致 了 一 个 奇
体 系依 然 采 用 沿 袭 几 十 年 的模 式 :一 年 级 进 校 后 进 行 集 中 金 工 实 习 ,然 后 在后 续 理 论 课 程 中安 排 相 应 课 程 的 实 验 和 课 程 设 计 ,最 后 于 毕 业 前 进 行 毕 业 实 习 和 设 计 。这 种 模 式 下 。一 年级 学 生 由 于 没 有 理 论 知 识 支 撑 ,金 工 实 习 仅 仅 停
谭 程 撕 免
E C 麓 穰 引 i 敞 S A! { W U EE ]  ̄ CI
-- -_
同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思 考 校
自
I
张 罡 ,朱 建渠
( 重庆科技 学院工程训 练中心 ,重庆 4 13 ) 03 1
摘要 :实施 “ 用型”人 才培 养是 大众教 育发展 的必然趋 势 。基 于高校 实践教 学体 系的现 状分析 ,对 应 构 建 高校 实践 教 学体 系进 行探 索 ,进 而通过 建 立 实践教 学过 程质 量保 障标 准 ,切 实推进 实践 教 学改
革。
关 键 词 :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质 量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0 0 5 12 3 4. 6 1 0 6 2 1 )3 —0 2 —0
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
第 1 期 9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 O N
o高校讲坛 0
科技信息
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 体 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
马 海滨 杨 晓波 2 潘 世英 , (. 北师 范大学 职业 技术 学院应 用信 息技术 系  ̄: 石家 庄 0 0 2 ; 1河 l l s 5 0 4 2石 家庄职 业技术 学 院电气 与电子 工程 系 河 北 石家庄 0 0 1) . 5 0 6
一
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 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 专业教师与 实践指导教师 、 教室与实验室 的界 限 , 打破原来按学科设 置实验室 的 传统布局 , 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 整合 . 对 形成一体化混 合实践教学 模式 。 () 5 层次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需 要掌握某一个或一类专业技能 . 因此实践教学环 节不可泛泛开展。 当然 , 学中也有对于理论知识认识类 的实践环节 . 教 即与理论教学相关联 的环节 同时必须包含一系列 自成体 系的独立环 节,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 能。 因此实验 、 实训教学平台可分 为基础实验 技能训练平 台、 专业 岗位技能训练平 台、 专业 岗位实践平 台三步进行 构建
思维能力 。
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方面进行 改革 对于教 学的实验 内容增加设计型 、 型、 综合 创新型实验 。 将工程概念贯穿渗透于各实践 环节之 中。 从实际应用中提取 素材 . 从创新成果中汲取题材 . 使学生掌 握工程技术的系统思维方法 , 由模拟型 向实战型转变 。在实践教学方 法上 , 倡导变实验辅导为实验指导 、 实验引导 , 鼓励教师打破理论教学 与实践教学 的界 限 . 在理论教学课 内开设 实践性大作业 . 在课程考核 试题 中增加实验内容考核等 . 进行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该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 可构建 以 课程 实验为单元 、 系列课程实验及课 程设计为模块 、 几个 相互关联 的 系列课程组为系列 、 学科方 向为 系统 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大学 四年 中 所涉及到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考虑 . 按教学模块分为专业基础实 践、 专业设计能力实践、 综合性专业特色实践三个教学层次 。 分层次逐 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使实践教学环节从单一实验到综合实践形成 了能力训练体系 所开设 的实验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 的同时 . 还按专 业方 向及其 发展形成体 系.避 免以往实验室 以课程 或专业方 向为单 位 . 实验之 间无关联 . 各 缺乏系统性 的问题 , 形成 了分模 块 、 成系统 的 培 养方式 . 学生接受 由易到难 、 使 由浅人深 、 由简单 到综合 的实践训 练。 同时在 实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上 . 要体现“ 三个 转变” 即变实验辅 . 导 为实验 引导 ; 变静态实验 内容 为动态实验 内容 ; 变面向结果为 面向 过程 。强调实践过程 . 淡化实践结果 , 提倡 自主性实验 和小组实 验 , 培 养学生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 神 引入实验教学课件 . 改变传统 的实验 方法 . 形成课 内和课外相结合 的教学模式 21 实践教学与岗位技 能培训相结合 . .2 . 提高实践平台 高职 院校的实践教学要 与岗位 培训结合 推进 “ 三个结合 ” 即课 , 堂、 实验 实训 场所 、 业环境相 结合 。 生 、 企 学 教师 、 工程技术 人员相 结 合, 教学 、 科研 、 工程项 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 , 导实践教 学 , 指 摸 索 出符合 自 身的实践教学方法。 ( 下转第 1 4页 ) 2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及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及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一形势,理工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文将就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介绍一些实践教学改革的案例和实践。
1. 适应行业需求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理工科院校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当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1.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理工科院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创客空间、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 强化实践教学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符合专业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项目,使实践教学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理工科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将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案例与实践1. 实验室改革某理工科院校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革,引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增加了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开展实验室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本文围绕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能力;实践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06-02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实践教学组织者必须在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与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多数定位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生产、科研领域从事工艺改进、技术更新、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根据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和就业方向,应从以下四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1.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了解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加工、制造、检验、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各个基本要素;学会科研领域中的理论验证、数据获取、形成报告等基本方法;掌握生产、科研中最基本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技术规范、加工手段和使用技巧。
其能力特征主要集中在记忆理解层面和身体操作层面。
2.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能够针对生产、科研等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调研分析、数据处理、设计执行、归纳总结、阐述论点等。
其能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既定计划任务的理解、执行、调整与完成的能力。
3.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同时,大学阶段的教育不能过高强调学生在学习阶段所取得的应用性、创造性成果,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深入思考、大胆假设、敢于实践的创新行为习惯。
关于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几点思考——以我校地球化学专业为例
2 24— —
论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的思想 , 启发学生探索知识
的欲望 , 在实验教学 中注重对理论知识 的联系和应 用, 锻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的能力。
( ) 宽 学生的视 野 , 强认识 实 习和 生产 实 二 拓 加
习
培养初步的收集资料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 为撰
写毕业设计论文做好准备。
一
各类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仪器要求。第二 , 在没 有专职实验教师的情况下 , 我们将专业教研室的全 体 教 师 均作 为 兼 职 实验 教 师参 与实 验设 备 和 实验 项 目的开发 , 在专业筹备阶段我们就完成了实验设 备的调研、 采购、 调试工作 , 并有针对性地开发 了近 三 十个 实验项 目, 保证 了学 生基 本 实验 技能 培 养 的 需要 。 第三 , 面向本专业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 , 满足 学 生 独立 自主 设 计实 验 和 开展 综 合 性 实 验研 究 的
第 3 第 8期 卷
2 1 年 8月 01
赤 峰 学 院 学报 ( 学教 育 版 ) 科
J u a o hf g nv r t sin e e u ai ) o r l f i n ie i ce c & d ct n n C e U s y( o
Vo . o 8 13 N .
方 面能力 。 毕业 设计 的课 题 大部分 来 自于 真实 的科
研课题 , 并有侧重地按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来
分配 课题 , 导教 师能 够充 分尊 重 和承 认学 生 的 主 指
体地位 ,为此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工
作热情高 , 能够 主动地 、 创造性地完成毕业设计 的 各项任务 ,达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 目
工科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定位 的需求 , 强教学软 、 加
硬件建设和师资 队伍建 设 , 以适 应地方 经济 建设对 人才 知 识、 能力结构的需要 。以现有 资源为条件 , 以专 业实验室 为 依托 , 将有实践经验背景以及执业资格证 书的教师作为负责 人, 利用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等有利条件 , 申办检测 、 监理等 资质。有 了这些资质 , 就可以对外 开展 服务。在对外 服务过 程中 , 既加强了与企业各部 门的联系与 合作 , 为教师创造 也 了工程实践和继续提 高的机会 与条件 。在实践 教学时可 以
人才 的教 学 培养 方 案 , 建 了具 有 “ 作 实 践 不 断 线 ” 点 的 构 工 特
专业课程体系 , 实施了短期工作型实 习模式 , 探索 了“ 单件小
批” 订单 式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得 了较 明显 的效 果 。 取
用设计软件 , 并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平。促使学 生尽快地 由单
有 机 联 系整 体 。工 科 实 践 性 教 学体 系包 括 实 践 教 学 的 要 求 、 内容 和 方式 等 , 我 们 开 展 实 践 教 学 的 依 据 , 是 对 学 生 进 是 也 行 能 力培 养 的 具体 方 案 。
将这些资源有机地结合起 来 , 帮助教师 开阔眼界 , 了解市场
务, 让学生先进行测量 , 指导教 师再进行 复核 ;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检测钢筋 、 混凝土强度 时, 可以利用 施工单位送来试件 ,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 直接得 出实验结
论 , 成 实践 认 知 过 程 , 理 论 得 以认 证 , 深 了对 知 识 的理 完 使 加
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重建
2 高 职 高 专 院校 工 科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的 改 革
探 索
2 1 注重 实验 环 节 的层 次 性 和 阶 段 性 。 发 学 生 的求 . 激
践 教 学 , 实践 教 学 、 作 能 力 的 培 养 和训 练作 为课 堂教 学 知 欲 . 养 相关 能 力 把 操 培
他 理、 服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根 本 目 的 高 实 训 的教 师 大 多 是 从 高 校 直 接 引 进 的 , 们 虽 然 有 扎 实 的
但 在 等 职 业 教 育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养 模 式 、 程 体 系 和教 学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 是 也 缺 乏 实践 锻炼 , 教 学 的 时候 只 能更 在 培 课
实验 、 习 、 训 相 结 合 , 用 职 业 能 力 与专 业 能力 相 结 合 , 实 实 通 校 内 实训 与校 外 实 习相 结 合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化 实 践 教 深
13 没 有 规 范 合 理 的 实 践 教 学 考核 制 度 .
因 为 实践 教学 的体 系 没 有 完 善 , 多 学 校 还 没 有 建 立 很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 为 中 间 年 级 的 实 验 教 学 主 要 侧 重 于 实 验 因
培 1 2 实 践教 学场 地 和 设 备 紧缺 。 事 实 践 教 学 的 师 资 生 打 好 坚 实 的理 论 知 识 基 础 ,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实 验 习 惯 和 . 从
这 学改 革是 实现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关 键 。本 文 结 合 高 等 职 业 教 规 范 合理 的 实 践教 学考 核办 法 , 样 导 致 在 最 后 的考 核 中 ,
构建工科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学 获 知 .握 能 生取 识 掌 技
在 这 样 的实 验 教 学 模 式 下 ,学 生 做 实 验 不 积 极 、 不 主 动 、不 感 兴 趣 ,仅 为 完 成 实 验 任 务 而 做 实 验 ,这 不 利 于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发 挥 和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根 据 “ 础 扎 实 ,知 识 面 宽 , 力 强 ,素 基 能
质 高 ” 的本 科 人 才 培 养 要 求 ,我 们 认 为 ,实 验 教学模式应 以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 , 以 充分 发 挥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新 的 实 验 教学 模 式 可 表 示 为 :
学生 ( 主体 ) 学生 获取知识 、提高 能力 、养 成素 质
立 的。
的基 础 ;课 程 间 综 合 型 实 验 、 专 业 综 合 型 实
验 、 自主 设 计 型 实 验 及 科 学 研究 型 实 验 是 逐
f 培养 目标 f
创 新 型 人 才
第 三层 面实验
自主 设 计 型 实 验
f
专 业 综 合 型 实 验 第二 层 面实验
第 一 层 面 验 教 学 硬 件 建 设 是 保 证 实 验 教 学 顺 利 进行 的物质基础 。 没 有实验需 用的仪器 、 若 仪 表 、设 备 等 硬 件 设 施 , 实 验 教 学 将 是 一 句 空 话 。 实 验 教 学 软 件 建 设 是 实 验 教 学 的 动 力 与
基 础 宽 厚 、层 次分 明 、环 节 严 密 的特 点 。 实 验 教 学 的 硬 件 和 软件 是根 基 ; 础 课 实 验 、 基 专
业 基 础 课 实 验 和 专业 课 实 验 侧 重 实 验 操 作 技
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
“ 业 对 口” 教 育 观 念 , 立 了 知 识 、 力 、 质 全 专 的 确 能 素 面 发 展 共 同 提 高 的人 才 观 , 构 建 起 更 加 注 重 素 质 , 为 融 传 授 知 识 、培 养 能 力和 提 高 素 质 为 一 体 的多 样 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 构 建 实践 教 学 体 系的 迫 切 性 近 年 来 , 我 校 工 科 专 业 的 本 科 毕 业 生 中 , 一 在 除 部 分 人 继 续 攻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外 ,大 部 分 人 都 直 接 就 业 , 事 与本 专 业 相 关 的工 作 。随 着 国 家 经 济 体 制 改 从 革 的深 入 , 业 运 行 机 制 和 模 式 也发 生 了 较 大 变 化 , 企 对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能 力提 出 了 更 高 要 求 ,留 给 大 学 毕 业 生 的见 习时 间 不断 缩 减 。在 当 前激 烈 竞 争 的大 学 生就业市场 中 , 仅需要 精英型有发展 潜力的人 才 , 不 更 需 要 大 量 既 有 专 业 理 论 又 有 良 好 专 业 实践 技 能和 创新 能 力 、 机 动 灵 活 地 应 对 变 化 多 端 的 市 场 、 面 能 能 向 经 济 建 设 主 战 场 的 应 用 型 技 术 人 才 。在 以 往 的 工 科 教 学 体 系 中 , 重 于 理 论 教 学 体 系 的 完 整 , 业 生 偏 毕 虽然 具 有 扎 实 的 专 业理 论 ,却 缺 乏灵 活 运 用 知 识 的
文力求探讨对 高校 工科 专业的实践教 学体 系即 目标体 系、 内容体 系、 条件 体 系、 管理和评价体 系的构 建是 实现
目标 的基 本途 径 。
【 键 词I _ 关 x科专业; 实践教 学; 系构建 体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2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不断挑战和改革。
传统的工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堆砌,而是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和发展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也借鉴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将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体来看,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主要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批判和对未来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思考和探索。
2. 正文2.1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构建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设计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摘要:探索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全新教育体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及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科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应结合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的转变,以不同的实践层次、课内与校外等多种形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1 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中心任务,要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课外教育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实现以学生创新行动为主体,以高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规范化、规模化的大学生科学竞赛,课外科研活动为依托的教育体系,在培养计划中将实验课程的目标从基础训练向综合应用转变,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1.1 创新能力来源于实践
工科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共性,课程结构主要分为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个模块,但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实践技能训练正是这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通过多样化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及潜能有展示的空间。
搭建校内实验、实习、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实践平台,包含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模块,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个人兴趣、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增强进取精神。
1.2 实践技能训练的设置
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实际工作能力和各类实践技能,在过去人才培养体系中,注重的是室内教学和实习,随着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革更新,实践技能的训练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各种新的研究手段、计算机软件和各类新型仪器的不断出现,各类学科软件的使用,才能培养出适合当前学科发展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3 营造新型的实践教学环境
利用学校与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试验和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学生与实践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确立毕业设计的课题、设计思路、重要的技术路线及预期效果,让学生参加数据采集、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工作,
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现场讲解,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分析解剖,聘请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吸纳学生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全面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讨论,广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1.4 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及应用型人才,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许多学生可以提前介入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是与生产单位直接联系,尽快熟悉实际工作,使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增强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也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为学生考研和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2 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2.1 完善实践教学素材
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要随时适当地补充当前本学科的新成果、新资料,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有生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应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理论,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新认识、新思路、新的研究成果等创新品质的流露,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使其潜在的创造力的有效发
挥。
2.2 提高授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学科动态,必须经常注意收集和掌握新资料,对教材的使用既要依靠,又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授课的过程从讲授的过程转换为问题的研讨,对不同的学术观点都给学生介绍,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学生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有所了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对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都给予奖励,充分发挥和肯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
要改革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行讨论式、问题式和研
究式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化,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出不同的见解;改革实践教学,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践,增加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加快教材的更新,时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用教学促科研,同时将科研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学与科研互动。
4 结语
实践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发展智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践中了解真相,强化记忆,激发兴趣,启发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占学,周林图,彭秋法.依托学科优势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0-33.
[2] 黄解军,袁艳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1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