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8b4dca67b84ae45c3b358c67.png)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1640年—1945年)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
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
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
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
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
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
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
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
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
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战争油画
![战争油画](https://img.taocdn.com/s3/m/409d92697e21af45b307a8d9.png)
古代冷兵器战争油画2007-05-16 16:49《古罗马军团战士》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这幅画描绘大约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第14军团的骑兵和步兵战士的形象。
《战车赛》作者:亚历山大.沃.瓦格纳(1838-1919)这幅作品绘于1876年,展现公元81年,古罗马时期在马克西姆斯大竞技场举行的由奴隶驾驶的战车比赛的场景,胜利者的奖赏是生存和自由。
画家将观赏者带到比赛最为惊险的位置,迎着烈马的赛道中央,俩位领先的赛手驾驶着几乎脱缰的战马狂奔而来,在他们的后面,飞扬的尘土中,一群战车紧追不舍。
赛场上的紧张激烈和观众的狂热气氛被完美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的淋漓尽致。
原画保存于英国曼彻斯特艺术收藏馆。
《奥丁之子》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这幅画描绘公元890年,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维京海盗,自称为战神奥丁之子,正在准备掠夺英格兰沿海地区。
欧洲黑暗中世纪的一大乱源---维京海盗。
大约1000多年前,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国)的住民以海盗、抢劫者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历史舞台。
“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语言中就是旅行和掠夺的含义。
从大约公元780年第一伙海盗出海抢劫开始,维京人成群结伙地对欧洲各国沿岸的骚扰和掠夺一直持续了大约300年的时间,他们成为当时整个欧洲的恶梦,诸国不胜其害,只能通过不断交纳赎金、保护费的办法来免一时之灾。
这种混乱的状况后来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强盗们由抢劫而纷纷发家致富以后才逐渐得到遏止,维京人慢慢放弃了从拳头上讨生活的习惯,最终融入欧洲的正常次序。
西方列强的发展史,多数都有这种“黑社会”背景,但西方往往以此为荣,今天到北欧旅行,随处可见以“维京”为招牌的酒店、街道、城市,他们对自己的海盗祖先非但毫不讳言,反而推崇有加。
《班诺克本战役》作者:马克.洽瑞姆这是一幅苏格兰独立战争题材的绘画,描绘公元1314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二世的军队和苏格兰王罗伯特的军队在苏格兰班诺克本的斯特灵城堡外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
从阵型看东西方战术的相同点
![从阵型看东西方战术的相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9a9db0c77da26925c5b068.png)
刚看了吧主转的《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一文,觉得真的很不错,里面对东西方阵型做了全景式的描述。但是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以希腊和罗马军事体系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军事体系与中国相比属于小儿科的结论在下不能完全认同。在此另发一贴,说说个人观点。
帖子中在对东方和西方军事体系作比较的部分的基本观点有几方面:1,西方的阵型思想太过强调正战,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战斗更象角力,而中国兵法博大精深,显得更精巧。2,西方军事体系忽视投射兵种,成为致命弱点。3,西方军事体系过分强调正面冲击力,而忽视了迂回和机动的作用。以上的观点有大批的支持者,个人认为其中有不妥之处提出与各位讨论。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表达的就是其实东方和西方在相同的时间段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相同点多过不同点,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
套用雅尼在雅典卫城音乐会上的即兴讲演,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国界,人们之间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人造的隔阂,在大家都关注彼此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的时候,世界会美好的多。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后勤保障体系。军队数量庞大,国家最多只能负责少部分的装备,当时的绝大多数兵源是自备装备,甚至干粮的。这就造成了军队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再说对于农民来讲,生产是主业,打仗是临时的事,回来种地缴税才是本分,所以自然也不可能购置高质量的装备。
与中国相反的情况是希腊和罗马军事体系,军队主要是由有公民权的人构成的。这些人大部分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直接参加生产。大多数也就是监督着自己的奴隶们干活而已。这就给了他们相对充足的时间用于军事训练。而且,保卫家园被他们认为是崇高的使命,多数公民的军事训练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这就造成每个士兵都有充分的训练,军功成为了他们获得荣誉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本职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人的经济地位也不错,所以形成了军事贵族阶层的雏形,尚武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扬。这些人虽然也是自备装备,但是他们会给自己购置最好的装备,而不是省钱买头牛。
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是
![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是](https://img.taocdn.com/s3/m/c96113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1.png)
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是
在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集中进攻:冷兵器时代的野外作战主要依靠集中进攻来取得胜利。
这种战术通常是指在战场上以协同行动的方式进行进攻,以达到快速击溃敌方的目的。
集中进攻通常需要精确的计划和组织,以确保各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
2. 密集阵形: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战场上没有现代战争中的射程远和杀伤力强的火器,往往需要在近距离接触敌人时进行交战。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的威力,采用密集阵形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这种战术可以提供更大的火力和保护,同时也增加敌方受到的伤亡。
3. 发起偷袭:在冷兵器时代,偷袭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以在敌人不经意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
偷袭可以通过隐藏在战场上的困难地形或植被中来实施,或者通过夜间进攻来利用敌人防备不足的时机。
4. 利用地形:在野外作战中,利用地形来获得战场上的优势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这包括选择有利的防御位置,如山丘、城堡或河流等,以减少敌人的攻击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形的掩护进行伏击或埋伏。
5. 突破包围:在野外作战中,当部队被包围时,突破包围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这可以通过找到并利用敌人的薄弱点,或者通过发起突破运动来实现。
突破包围
需要快速和协调的行动,以避免被敌人的包围部队消灭。
总的来说,在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集中进攻、密集阵形、发起偷袭、利用地形和突破包围等战术手段来取得优势并击败敌人。
冷兵器时代作战方法
![冷兵器时代作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b65a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c.png)
冷兵器时代作战方法冷兵器时代是指指时间较早的时代,武器装备主要以冷兵器为主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代,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法与现代战争完全不同。
本文将从冷兵器的种类、战术技巧以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主要分为近战和远程两种。
近战是指双方士兵亲密接触的战斗方式,一般使用的冷兵器包括刀剑、戟、矛、斧等。
远程则是指使用弓箭、投石器等器械对敌方士兵进行射击。
这两种方式在战场上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大的杀伤力。
其次,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技巧主要包括军阵、埋伏和突击三种。
军阵是冷兵器时代常用的一种战术,它是将士兵按照一定的队形展开,以增加战斗的稳定性和杀伤力。
常见的军阵有方阵、长蛇阵、锥形阵等。
士兵们通常会依照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任务执行相应的动作,以保持整齐划一的队形。
埋伏是利用地形和时间等优势,将一部分兵力隐藏在预定位置,待敌军接近后突然发起袭击的战术。
埋伏可以有效地击溃敌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也是冷兵器时代作战中常见的一种战术。
突击是指利用速度和力量的优势,迅速冲击敌军并将其击溃的战术。
突击通常由骑兵完成,他们在战场上以高速度驰骋,使用长矛或刀剑刺杀敌人。
突击的关键是速度和力量,士兵们需要紧密协作,迅速准确地发动攻击。
此外,文化因素也在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文化对于士兵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比如,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武士道是一种主导思想,强调忠诚、勇气和荣誉感。
武士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自己的主君和家族,这也促使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超人的勇敢和坚韧。
除了上述的战术技巧和文化因素,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还与士兵的体力、武器的制造水平、情报收集等因素密切相关。
士兵们需要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以应对战场上的高强度战斗。
而武器的制造和维护水平则决定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和生存能力。
情报收集则可以提供战场上的实时信息,帮助指挥官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起来,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主要包括近战和远程两种方式,并采用了军阵、埋伏和突击等战术技巧。
战争简史复习提要
![战争简史复习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74adca7b5acfa1c7aa00cced.png)
战争简史复习提要第一章:战争简史概述1、战争: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军事对抗活动。
2、战争起源: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主要是原始社会末期,即父系氏族公社的出现,私有制的存在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暴力行为注入了经济、政治内容,战争的本质要素得以全面生成,并第一次从生产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
3、战争的根源:在阶级社会,产生战争的根源,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反动的政治统治和对抗性的经济利益冲突。
4、战争本质: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战争行动是阶级的政治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
5、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有政治决定,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6、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战争观受阶级立场、世界观和人们的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7、无产阶级战争观的主要内容: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只有完全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帝国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才能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世界。
8、战争目的:包括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军事目的。
每一场战争敌对双方,都有它特定的目的。
无论以何种目的为主,都要通过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去实现。
确定一场战争的目的,是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冷兵器战争1、冷兵器战争:主要指农业时代,以青铜、钢铁等金属装备为主战兵器的战争。
时间跨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5世纪)2、冷兵器战争后期,出现了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西方战争舞台和以中国唐宋王朝为中心的东方战争舞台。
3、冷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人的体能,体能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基本形态。
4、春秋时期,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大力发展骑兵。
5、冷兵器战争的主要特征:1)战争规模较大;2)兵种建制上主要是以步兵和骑兵为主;3)武器装备以铜制或青铜制、铁制兵器为主;4)、战略战术趋于成熟6、汉匈之战的主要历史过程:2)公元前201年,匈奴单于冒顿趁中原元气未复,入侵山西,围攻太原。
冷兵器时代的杰作——扭力弹簧弩炮
![冷兵器时代的杰作——扭力弹簧弩炮](https://img.taocdn.com/s3/m/0c1f5f25af45b307e871977e.png)
冷兵器时代的杰作——扭力弹簧弩炮古代战争纯粹是勇气的较量,那些尚武的民族一旦踏上扩张的征程,便令其他的城帮切肤恐惧。
对付那些野蛮人,防守一方总显得无奈,他们在心理上已经败给了那些凶残的敌人。
唯一可以仰仗的似乎只有文明。
公元前399年,希腊属下的塞拉古城帮的狄俄尼索斯就面对着强大的嘉太基人的武力威胁。
此时,一种让其他努力都黯然失色的武器诞生了——狄俄尼索斯的工匠们设计制造了战争史上第一具扭力弹簧弩炮!随着甲胄的发展和工事筑垒的出现,单兵弓弩的做用被相应的削弱了,他们无法穿透附有青铜的盾牌,当然更不可能摧毁砖石堆砌的掩体。
虽然人们曾尝试过制造巨大的弓弩,但依靠弩臂弹性形变的所产生的发射力量已接近极限,无法赋予箭石或弹丸更大的威力。
狄俄尼索斯的工匠们发明的弩炮首次采用了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扭力弹簧,即利用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产生的扭力做为动力,驱动弩臂带动弓弦抛射弹丸或箭石。
(扭力弹簧组框架的示意图)(待发的弹丸)(扭力弹簧就是这样工作的)希腊人设计的弩炮带有坚固的支架,主梁置于支架之上,其前端两侧装有两具扭力弹簧组,每个弹簧组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容纳抛射物的编制网袋。
横梁上侧带着燕尾长槽,一个带长导轨的滑块可以沿着长槽前后滑动,滑块的后断装着一套精巧的击发机构。
可以方便的琐定和释放弓弦,横梁的末端装有绞盘,使用者可以通过扳动手柄,或者拖曳绳索十滑块移动。
当弓弦向后拉开并被击发机构琐定的时,武器就处在待发状态。
为了让操作绞盘不至于太费力,在横梁两侧设置了金属齿条,既能让开弓的工作不必一气呵成,有能调节武器的抛射力量,从而获得需要的射程。
花圃来金属齿条被圆形棘轮代替,使操作更加简单可靠。
为了赋予弩炮灵活的方向和仰角,他们为弩炮设计了可以自由转动的基座,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万象节设计。
(典型的扭力弩炮结构示意图)(使用金属加固件的希腊轻型弩炮)(扭力弹簧弩炮出现以前,弹性弓弩曾和他并列在战场上)/photos/1279691/1279691-!vcMbIElmf.jpg(西班牙出土的弩炮扭力弹簧金属组件)(弩炮弓弦的锁定与释放机构)弩炮具有强大的威力,性能良好的弩炮能够将1塔轮特(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26公斤)重的石弹抛出300码开外。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https://img.taocdn.com/s3/m/956d59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f.png)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在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之一就是采取抗击战术来应对敌人的攻击。
这种战术不仅是用来阻止敌人进攻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让军队在受到敌人攻击时快速作出反应,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战损。
抗击战术是一种有效的军事作战方式,它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并同时进行攻击。
这种战术可以使部队快速反应敌人的进攻,并采取一定的攻击行动来减少双方的战损,并有可能让敌人发生撤退。
在冷兵器时代,抗击战术可以被更多地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地形和战争环境中。
抗击战术包括抱紧阵地、采取攻防结合等多种战术。
抱紧阵地是把军队部署在对方进攻可能出现的最佳位置,以期阻挡对方的攻击。
一旦他们受到敌人的进攻,就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从而使其攻击力减弱,甚至可以使敌人撤退。
另一种抗击战术是采取攻防结合的方式。
这种战术允许军队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同时采取进攻和防御措施,从而避免双方的伤亡。
另外,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还包括采取阴谋来制造战争紧张局势,进行有效的情报战,以及采取消极的等待战术等。
这些战术都有助于维护军队的领土安全,维护军队的军事威望,减少伤亡,提高军队战斗力,并最终达到战争目的。
总之,抗击战术是一种有效的军事作战方式,它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并能快速作出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战损伤亡。
在冷兵
器时代,采取有效的抗击战术可以让军队更好地应对敌人的进攻,并可以在争取胜利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伤亡。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空间上是几维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空间上是几维](https://img.taocdn.com/s3/m/00a67a3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6.png)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空间上是几
维
陆海二维平面空间进行。
1、热兵器时代、蒸汽机半机械化时代是在陆海二维平面空间进行;
2、内燃机机械化立体战争开辟陆海空三维立体空间;
3、核武器时代,洲际导弹开辟第四维太空空间;
4、电子信息化时代开辟第五维电磁空间;
5.目前正在发生的第六代信息和网络革命,不仅会覆盖前五个空间,还会开辟思想或心理空间等六维空间,催生第七代战争。
扩展资料
从冷兵器到电子信息(传感器)化等前六代战争,都可以归入军事帝国主义的时代范畴——因为这些战争的对阵双方主要是军队,并以军事征服为目的。
而第七代战争诞生的时代背景,则是以文化帝国主义为主,经济和军事帝国主义为辅。
这就意味着,以“网”“心”为关键词的最新一轮的军事革命,从战争理念、战争思维、战争目标以及战争形态等整个战争体系,不仅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截然不同,即使与以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为代表、以“电”“信”为关键词的军事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也有内涵和外延的巨大不同。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https://img.taocdn.com/s3/m/27bd95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9.png)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冷兵器指的是以前普遍使用的有利害性比较弱的武器,如剑、弩、矛、锤子等,而不是火药枪、机枪、火箭等机械或者化学性武器。
与火药枪时代以前,在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不是声东击西,战场上激烈交战,而是一种冷静、持久的战术。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其实不是用武器,而是以精神力量、智慧以及战略策略为主,用智慧谋取战时胜利。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的实力不仅通过军人的数量、武器的质量来衡量,更重要的是军事智慧、战略谋略、战术计谋等方面的实力。
比如,古尔国之战,斯巴达和雅典本来兵力悬殊,但是因为斯巴达采取了持久战术,等到敌军疲惫无力,最终以有限的兵力战胜了雅典。
另外,战略策略也是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手段之一,历史上有很多战争都是依靠策略获得胜利的,比如《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奇袭,如“符引法”,可以用来欺骗对手,诱骗对方的士兵,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
此外,精神力量也是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的重要因素,比如,秦始皇入关时,他要求每个士兵背上它的重担,可能每个士兵背负的重几十斤,到达关口时,士兵们依然义无反顾,最终秦始皇军队都克服了艰难险阻,完成入关任务。
总之,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以智慧、精神力量以及策略等为主,而不是靠武器和伤害力大小来决定胜负。
历史上有很多战斗就是借助避免武力冲突,出其不意策略谋取胜利。
所以,真正的英雄不
是在等待别人的攻击,而是在利用智慧、智略、精神力量和日常工作,把事情安排得更加井井有条。
战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战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351a0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a.png)
战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兴衰与荣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经历了许多变革与演变,从古代的近身搏斗到现代的高科技战争,每一次的改变都对战争的形态和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战争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战争的形态与特征古代战争是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其形态与特征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密切相关。
远古时期的战争多以近身搏斗为主,双方使用石器、木棍等简单武器进行战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军队逐渐壮大,战术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古代战争主要以军事力量对比和双方的英勇程度为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变革随着冶铁术和冷兵器的广泛应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兵器的进步使得战争更加致命和规模化,城池、城墙等防御工事的出现也增加了攻防战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此外,战争中的骑兵和弓箭手等兵种的运用也使得战争的形态更加多样化。
三、火药革命带来的战争革新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开启了军事技术的新篇章,成为近代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火炮的使用使得攻城略地变得更加容易,步兵火器的发展则增强了步兵的火力和火力密集性。
此外,航海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海上战争的兴起,国家间的争夺海洋资源成为战争的重要动因。
四、现代战争的高科技化与全球化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进入了高科技化的阶段。
航空、导弹、核武器等先进武器的出现使得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使得战争的信息化程度更高。
同时,战争变得更加全球化,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跨越国界的。
五、战争演变原因的探讨战争的演变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也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
战争的发生往往是各种矛盾与冲突的结果,大国之间的争夺地区和资源、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等都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da995a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f.png)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和壮烈,也明白了战争的 胜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军队战斗力,还必须考虑国家整体实力。在冷兵器时代,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士兵的体能和勇气,而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优劣。这种原 始而直接的战争方式,体现了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的自我保护本能。
这本书还让我对冷兵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冷兵器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 武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矛到铁器时代 的剑、枪,再到现代的弓箭、投石器等,冷兵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些兵 器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 体现。
本书的引言部分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进行了总体概述,介绍了冷兵器时代战 争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本书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快 速了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相关背景和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探讨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 程。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冷兵器时代战争历史的比较研究,作者揭示了冷兵器 时代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本书的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冷兵器时代战争使用的武器、战术和战 略。作者通过对各种冷兵器的研究,揭示了武器与战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同时,作者还对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战略与战术之间 的紧密和相互影响。
本书的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探讨了冷兵器时代战争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 影响。作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冷兵器时代战争对社会变革的研究,分析了战 争对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作者还对冷兵器时代战争与 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文化与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我想说的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存状态、文 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认 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https://img.taocdn.com/s3/m/07ab5d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f.png)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在历史上,冷兵器时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曾经决定了在战斗中谁最终能够取得胜利,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并带来了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而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里,最有力的战斗非常显著。
在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蒙特利尔的攻击。
这一次的战斗发生在16前后的欧洲,当时的蒙特利尔是英法联军的主要城市,但是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
此次蒙特利尔的攻击以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英军在16前后率领下发起,他们把城市分成了四个部分,对其中三个部分进行了重点打击,而另外一个部分则被保护起来,以作为英法联军的根据地。
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整个蒙特利尔都是战火熊熊,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结束了反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此外,冷兵器时代中还发生了一场加尔各答之战,这一次的战役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而几乎整个印度洋地区都被这场战争所影响。
这次战役由法国和印度武装力量发起,他们在加尔各答和他们的敌人进行了猛烈攻防,最终,法国和印度武装力量取得了胜利,这也为印度的独立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在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战役,例如瓦尔德之战,持续了整整一年,双方在瓦尔德山上展开了激烈的攻击,最终德国军队被迫撤退,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性战役。
以上三场战斗都是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因为它们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并带领历史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它们的影响遍及全
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在战争中取胜的条件,使得未来的战争更能够理解,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https://img.taocdn.com/s3/m/c72a96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9.png)
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是冷兵器时代又称为非现代武器时代,是从现代武器时代前的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末期,也就是现代武器开始发明出现的时期(1400-1700年左右),人类社会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主要战争的军事武器类型。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斗,被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步兵战斗,又称步枪战;另一类是骑兵战斗,它是一种全力的冲锋战。
步兵战斗是依靠训练有素的步兵小队和军队,进行精准的射击、破坏敌军战队和维持部队战斗秩序,取得战斗胜利。
步兵形成的纵深阵型,以枪声和枪火为主导,以射击原则为主要手段,以抗衡敌方数量为主要作战目标,属现代步兵战斗形式的最初形态。
此外,骑兵也是冷兵器时代最有力的战斗模式之一。
骑兵战斗,是在覆盖大面积的战场上,以冲锋骑兵或骑马重型步兵为主要攻击单位的战斗方式,又称马兵战斗。
骑兵战斗的特点是以迅速移动、突击、分散、联合为主要作战手段,在进攻时利用快速行动和抨击攻击敌人,防守时依靠强大的战场实力来进行防御。
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和骑兵战役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很多国家的步兵和骑兵均已逐渐完善起来,以达到更有效的战斗效果,尤其是拥有精良步兵和射击技术的军队,更能够取得有效的战斗结果。
由于冷兵器的力量有限,当时的军队也不断地改进其阵型、部署,以及配备恰当的防护装备,如盔甲,以增强其战术能力,在保证装备充足和弹药充分供给的情况下,使军队拥有更强大的抗击能力。
此外,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尚未受到现代武器的影响,因此建立战略思想和战术技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这也促使当时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不断探索新的战术和战略,如战场指挥官的调整、布阵、桥梁和原野战术等。
例如,著名战争策略家威廉杜拜提出了“矩形策略”,这种战术准确定位敌人的位置,以达到最有效的作战效果。
在它的基础上,更多的新复杂战术,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如“正面攻击”、“派系攻击”、“假装进攻”等。
总之,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战斗与骑兵战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各个力量也不断地改进部队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形成了更具攻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战斗模式,从而形成今天现代武器时代的战斗模式。
冷兵器时代与武器技术的演进
![冷兵器时代与武器技术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1d40df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8.png)
冷兵器时代与武器技术的演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冷兵器时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力和简单的工具。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武器技术也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和演进。
本文将探讨冷兵器时代与武器技术的演进。
首先,回顾冷兵器时代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主要使用剑、枪、弓等冷兵器进行战斗。
这些武器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身体素质,还依赖于手工制作的精巧工艺。
使用这些冷兵器的战斗方式注重个体的力量和技能,因此,在那个时代,士兵的训练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的过渡,武器技术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
火药的出现让人们首次能够使用火器作战。
火枪、加农炮等火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作战的远程杀伤能力,也对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火器时代到现代,武器技术的演进呈现出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特种作战装备、战斗机、坦克、导弹等现代武器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军事实力。
军事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战争方式和战场环境,还对国家之间的平衡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武器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利益,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
一方面,现代武器的高度杀伤力和毁灭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通常是面对面的,相对较为精准,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真实。
而现代武器的杀伤范围更大,致死性更高,人们往往无法亲眼见到对方的死亡,这使得战争变得更加冷酷和抽象。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的自动化和无人化趋势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随着无人机、机器人战士等技术的应用,战争的决策和执行逐渐从人类转移到机器上。
这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战争的本质和人类对武器的控制。
如何平衡技术进步和人类的道德底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尽管现代武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和问题,但它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
例如,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战场上的治疗和伤员救治变得更加高效和更有可能成功。
同时,与冷兵器时代相比,现代武器的发展也减少了军人的伤亡。
冷兵器时代与武器技术的演进揭示出了科技对战争的重要作用。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https://img.taocdn.com/s3/m/4161d1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e.png)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作者:来源:《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01期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从未停止过。
有人说,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就像,在今日的烈士陵园里,早已芳草鲜美、繁花似锦,孩童们玩闹的笑声不绝于耳,似乎,我们已经远离战争许久许久了。
实则不然,此时此刻,地球上正有超过20 个国家陷入战乱之中。
战争从未停止,那么战争又是什么?反以色列组织“哈马斯”的由来关注巴以冲突的同学都知道,哈马斯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伊斯兰武装团体,创始人是谢赫·艾哈迈德·亚辛。
1987 年,巴勒斯坦为反抗以色列的占领,发动了一场持续数年的抗争,哈马斯在这个期间产生。
字典里是这样定义战争的,它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有人说,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对于战争,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
毕竟,战争与文明就像是一对手足兄弟,始终互相交错影响着,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催化作用,又无时无刻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人类之间最早的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发生在各个部落之间,理由是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和血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为原始状态的战争。
这些原始战争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成为了民族大迁徙的直接原因。
发展到现在,引发战争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政治需要、国家利益、权力扩张……战争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政权的更迭;在西方,还有由于宗教信仰而发生的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圣战等,也是常见的历史现象。
战争的演变,也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升级。
史前战争——木棍和石斧的混战在史前时代,人类多以几十人或几百人聚居成一个部落,而且由于交通不便、资讯匮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也不频繁,所以,当初发生的战争都是较小规模的战争,与近代战争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6种战争形态
![6种战争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3db1837a32d7375a41780f9.png)
6种战争形态。
第一代战争以使用冷兵器为标志,军队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第二代战争以使用火药和滑膛枪为标志,军队出现了使用滑膛枪的步兵和使用火药、罗盘的海军;第三代战争以使用火枪和身管火炮为标志,军队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等诸兵种的合成军队;第四代战争以使用自动化武器和机械化武器装备为标志,如:坦克、飞机、汽车、电信装备等,军队成为陆军、海军、空军、空降兵、防化兵等多军种、兵种合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组织,电力和内燃装置成为这一组织系统广泛的基础;第五代战争以使用核武器为标志,以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为基础,导致军队出现了战略导弹军种。
第六代战争形态是在核威慑下,以使用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为标志。
由于主战武器与战争形态的关系,跟生产工具与社会形态的关系一样。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主战武器方面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武器、能源(化学能—原子能)武器和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武器。
与此相关,战争形态(以主战武器为标志)与环境的关系分为三大阶段:即材料武器阶段的战争盲从环境、能源武器阶段战争破坏乃环境和信息武器阶段可能根本上摧毁环境。
1、材料武器阶段的战争盲从环境古往今来的一切战伐和兵燹,无不以火为先导,以血为代价。
战争双方都以首先破坏对方的生态环境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战争之后,赤地千里,不闻鸡犬,饿殍辗转于沟壑,豺狼奔突于荒原,这一阶段包括上文中涉及的第一、二、三代战争。
但是由于古代技术发展的限制,武器对环境的破坏力相当有限。
战争处于严重依赖环境,甚至盲从环境的状态。
在冷兵器时代是这样。
恩格斯指出:在古代非洲,在古代世界的军队中,我们有比较可靠史料的第一支军队是埃及军队。
军队的力量在于它的步兵如长矛队、短剑队、狼牙棍队、投石队等,特别是在于它的弓箭手。
在古代亚洲,亚述人给我们提供了亚洲军队的最早的典型,这些亚述军队为争夺地中海和印度河之间的大片地区,曾打了一千多年仗。
主要武器是长矛、弓、剑和匕首。
古典时期中外军事全面比较
![古典时期中外军事全面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973a19258f5f61fb73666eb.png)
古典时期中外军事全面比较(战国罗马时期)矛与盾的碰撞构成了世界各国古代中期军事争伐的主旋律。
为了战争,各国都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先后用铁制武器取代了铜兵器,使用诸种兵制以保证兵源,并运用了各种军事奇谋:无论是较低层次的战术,抑或较高层次的战略,都有相当发展,并趋于成熟老练。
所有这些,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自己、吞并他人,其表现是弱肉强食,强权即真理。
但在这种轰轰烈烈的表层下面,隐藏着社会变革及文明整合等进步史实;越是在古代,社会进步的代价越是沉重。
本时期,世界各国在军事上的运作,既有共性,亦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对构成当时世界军事格局的三大区域(地中海、印度、中国)作一简略比较。
1.战争规模与军制比较在人类历史上,罕有战争如此频繁的时期。
当时世界,只要是有国家的地方,均有战争之祸,地中海世界大国的涨落和兴衰,摩竭陀从列国到帝国的过渡,中国从小国之争到列国争霸直到秦帝国的建立,无一不是通过千百次的战争来完成的。
这一时期的战争,呈现出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其一,持续时间长。
希波战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继续了27 年,布匿战争(第一、二次)断断续续进行了60 年,亚历山大东征用了10 年,吴楚战争长达百余年;甚至一次军事行动也会相持数月乃至几年,如雅典远征西西里,时近3 年,秦赵长平大战,时近一年。
其二,战争规模大。
无论中外,一旦用兵,动辄几十万乃至百万,如薛西斯亲自领兵进攻希腊,据保守估计,兵力不下四五十万;长平一战,秦、赵双方各投兵力均在45 万以上;王翦灭楚,带兵60 万。
战争,尤其是征服战争也不限于一国一地,而是数国,波斯与马其顿,甚至将战火烧遍三洲。
不仅有陆上厮杀,亦有海上大战。
之所以出现这种兵连祸结的局面,乃是奴隶制小国走向大国这一规律的普遍反映,在中国,它还是社会制度转型这一深层变迁的外在反映。
相比之下,中国的战事更见频繁,但它主要是华夏诸族之间的相互角力;而地中海世界的战争,虽然显示出时急时缓的慢节奏,但却是数十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拼杀与争夺,因而更显得场面宏伟、波澜壮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在军队的主力转为由非职业军人出身的有产市民构成后,为了互相掩护缺乏防护的身体右侧并有效地进行战斗,方阵战术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应运而生
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头戴头盔,上身批胸甲,小腿上还裹胫甲,左手一面小圆盾,右手执矛,长度在2-3米之间,腰间插一把短剑,但是很少拿出来用,主要武器还是长矛(这么多装备,没有马作为机动,所以要求士兵的体能非常强建,所以强盛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人的从7 岁就开始进行军事训练,雅典公民也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诸如,长跑标枪摔跤等,甚至还举行运动会,都是为了保持公民战士良好的体能),这点跟后来的主要以投枪远射和近战用盾牌短剑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古罗马军团不同
马其顿军团
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群雄并起争夺霸权,雅典、斯巴达、 底比斯都接近过成功,但是最后都在连年征战中打得筋疲力尽
与此同时北方山国马其顿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进行了军事改革(在希腊当人质那位)
马其顿军团的核心是重装步兵长矛方阵,即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的创建人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到亚历山大时代发展成熟,一个标准的巨大方阵共约16384人,由四个组织严密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约4096人—师)由一名将领统率。每个小方阵每一横排为256(营)人,纵列为16人。四个小方阵横排成一个长方形大阵,每排就成为1024人,纵列仍为16人
在防御时,它是铁毡,其他部队依靠着坚强的步兵方阵作为防御的核心力量,压住阵脚,象一块觇板一样吸住敌人的兵力,突击敌阵的任务交给重骑兵
方阵的右翼主要为重装骑兵。马其顿军的重装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
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有点象后世的重骑兵,但是没有马镫,也没有那么重,主要武器是长矛和剑。长矛长达4到5米,冲锋时平端在手,矛头向下 斜,刺中第一个敌人以后,就留在敌人的尸体上(因为没有马镫承力,所以一旦感觉长矛刺中目标则必须撒手,否则巨大的冲力会把骑士撞下马背) ,然后拔出剑来砍杀 。最精锐的骑兵近卫军全部由贵族组成古希腊尚右,作战时总是部署在方阵右翼,由国王亲自率领投入战斗
游击步兵再也不是重装步兵方阵的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作战力量而发展起来
希腊方阵的变形—楔形阵 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古希腊的战术大师—底比斯名将埃帕米农达(伟大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爹菲利普,15岁时在底比斯当了3年人质,曾经跟埃帕米农达学习战术,他后来缔造的马其顿长矛阵基本就是照搬埃帕米农达首创的斜线战术)。 传统希腊长矛阵战术讲究阵线平推进攻,两军接阵以后就发展成为互相推挤的混战,结果往往是对阵一方因为精疲力竭而阵形瓦解,导致失败。这种打法跟角力类似,毫无谋略可言,兵力优势,体格健壮往往可以决定胜负。埃帕米农达在卢克特拉战役中,利用斜线次第进攻一举击败强大的斯巴达军队,首次改革了希腊方阵战术
此战埃帕米农达运用了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原则,梯次配置兵力,创造了两面夹击敌人的机会。这是希腊方阵战术300年来出现的最革命性的创新(300年就这么点创新???)
菲利普统一希腊的凯罗尼亚战役就借鉴了埃帕米农达的斜线战术,但推陈出新,步骑协同进攻一举击败雅典、底比斯联军。据说一战时期的施利芬计划的策划者施利芬也是从楔形阵受到启发,而制定的一翼突击的,类似于翻转门的计划
而小方阵组成的大方阵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当然小方阵是不可能再变的,它是最小单位)
尽管如此,这种方阵最适合的作战地形是平原
马其顿长矛阵能够演练熟习几种复杂的战术队形,比如斜线、楔形,钳形,圆形等等,并可以按照指令迅速转换(这也和东方孙膑古八阵近似,因为孙膑的古八阵也是各个小方阵组成各种阵型)
马其顿长矛阵优缺点都很突出。马其顿长矛阵的正面冲击力非常强劲(古代无有出其右者),正面攻势锐不可挡,但由于其16行的纵深加上笨重的装备,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欠缺,对破碎地形的适应性很差,方阵侧翼的防守尤其脆弱,对远程攻击力量防御能力有限,由于马其顿方阵双倍的厚度,相同兵力条件下战线长度就比希腊长矛阵短一倍,很容易让敌方从两翼包抄
不过,马其顿方阵是不能单独和希腊方阵比较的
因为重步兵构成的长矛方阵仅仅是马其顿作战系统一部分
所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其顿方阵是不准确的,用马其顿军团描述可能更为恰当,马其顿军团主要分为三部分由各个兵种进行协同作战,主要包括方阵、骑兵、轻步兵
马其顿军团的重步兵长矛方阵主要是作为铁锤和铁毡子来用的
根据亚历山大四次最主要的战役来看,亚历山大的主要战术往往是利用重骑兵率先突击,来打击敌人的左翼,然后中军巨大方阵跟进摧毁敌方中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左翼则咬住对方右翼,有时左翼甚至抵挡不住,但随着右翼和中军的胜利而反过来对敌人进行反击。最终击溃敌军,获得全面胜利。马其顿军的核心战斗集中在方阵的冲击力,这种方阵在正面冲锋时可谓势若巨雷,锐不可当,如刺猬般的巨大长矛构成的矛墙会给与敌人以最大的震撼
左翼由轻装步兵与同盟者骑兵组成。但左翼轻装步兵的队形很长,呈斜形,有如一条巨长的锁链,可以贯穿连接整个重装步兵方阵和右翼重装骑兵,在作战中保持全军互相策应、队形不乱而不至于被敌军分割包围
轻装步兵大都配备较短的长矛,较宽的盾牌和较轻的铠甲,而且多数为轻便的皮甲
轻装步兵的机动性较强。由于巨大方阵在作战中保持密集紧凑而且移动快捷的队形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作战任务都由右翼或者轻装步兵来率先发起
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
希腊方阵的起源
古希腊战车的历史结束于荷马史诗时代,即公元前九世纪,相当于我国的西周末年。从公元前八世纪起,希腊开始了步战
梭伦改革时期,多立斯人的后裔斯巴达人建立了严正的步兵战斗队形——多立斯方阵
早期的多立斯方阵是有纵深的横队:前列是贵族甲士(全权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后列是他们的仆役(无全权者和奴隶)组成的轻装步兵
这需要极端的纪律与忍受能力,斯巴达人的军事组织与构成,使得斯巴达人忍受痛苦和纪律性都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斯巴达可在希腊称雄的原因
方阵极为重视地形,因为与东方疏散的战阵不同,重步兵组成的密集方阵在崎岖的地面运动很容易造成方阵的脱节和破碎
几乎每次希腊方阵的大败都与此有关。
希腊的游击步兵发展
雅典雇佣军将领伊菲克拉底认识到轻装步兵的战术价值,模仿色雷斯标枪手创建了游击步兵,士兵只带金属头盔,身上不被甲,装备几支标枪、一柄短剑、和一面小圆盾。游击步兵组成松散的阵形,进退迅捷,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即能投掷标枪远距离攻击敌人,也能逼近以短剑格斗
此战埃帕米农达率领的底比斯军队有重装步兵6千人,轻装步兵1,500人,骑兵1千人;斯巴达军队由国王克里翁布罗托率领,有重装步兵1万人,轻装步兵1千人,骑兵1千人。底比斯军队不但兵力处于劣势,而且士气不高,因为斯巴达重装步兵在希腊首屈一指。斯巴达军队摆出传统的8行纵深的方阵,克里翁布罗托亲率700卫队在右翼远端。埃帕米农达将6千重装步兵分为4个方阵各辖1,500人,中央和右翼的3个方阵只有4行纵深,最左边的方阵却有50行纵深。两军都把骑兵部署在两翼提供掩护。斯巴达军队率先发起进攻,整个阵线稳步前进,经过河道向坡上的底比斯阵线逼近,埃帕米农达看到敌军已经前进到距离200米的地方,下令出击。两侧的骑兵先冲下坡去同斯巴达骑兵激战,很快将其击溃;左翼50行纵深的方阵率先前进,然后右面的3个方阵依次出发,形成一条斜线。这样当左翼方阵接敌的时候,其他方阵还拖在后面。色诺芬记载道,底比斯左翼50行纵深的加强方阵借助地势冲进斯巴达国王克里翁布罗托亲率的右翼方阵,如同一艘战舰拦腰撞击敌舰,斯巴达方阵顿时土崩瓦解,克里翁布罗托力战而死。此时斯巴达阵线其它方阵正等待对面底比斯步兵的进攻,只能坐视右翼方阵的覆灭,传统希腊方阵笨拙僵硬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消灭斯巴达右翼方阵以后,底比斯的左翼加强方阵士兵全部右转,开始攻击斯巴达阵线暴露的侧翼,而其他底比斯方阵此时也陆续接敌,会同左翼方阵两面夹击,一个接一个地击溃斯巴达阵线的各个方阵
一次战斗中,伊菲克拉底指挥的游击步兵全歼6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从而威名远扬,游击步兵很快进入希腊各国军队的编制
多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伊菲克拉底有过这样的总结:“轻装步兵如同双手,骑兵如同双脚,重装步兵如同被甲的胸膛,而统帅如同头颅。”这为以后的马其顿兵种合同作战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在纪律养成上一般都比不上重装步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为雇佣军
他们跟不太强大的轻装骑兵共同负责保卫前进中的方阵侧翼。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支散兵屏护部队,对敌人阵型进行弓箭投石等远攻,打乱敌人阵型
方阵需要全副武装的重步兵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希腊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希腊半岛多山,地形破碎,不太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典型的希腊城邦陆军中,骑兵很少。步兵分重步兵和轻步兵
重步兵方阵是希腊军队的主力
重步兵都是各自城邦的上层自由公民,有责任感能吃苦,守纪律。轻步兵没那么多装甲,但是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主要作用是支持重步兵后勤,作战时使用投石标枪等扰乱对手重步兵的队形
轻步兵的来源是比较次等的公民,甚至是奴隶
作战时,后列轻装步兵用石块、梭镖进行攻击,接敌后,重装步兵以长矛攻击,短剑格斗,轻装步兵则进行协助,肃清残敌。这种方阵的战术非常简单,起决定作用的是重装步兵的勇敢、体力和技艺,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机动可言
这种方阵同我国西周和春秋初期附属于战车的步兵方阵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