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整合有效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为出发点,强调历史学科的学科性和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以适应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就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进行探讨。
一、整合历史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的学科性在新课标下,历史教育要求教师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突出历史学科的学科性。
历史学科的学科性包括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学科性、专业性和思辨性。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删除一些内容,增加一些内容,调整教学进度,使历史教材更贴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整合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性原则,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层层递进,相互贯通的教学体系。
可以将历史教材中的人物、事件、思想、文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丰富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师还可结合学科性原则,选用一些能够体现历史学科客观性、学科性、专业性和思辨性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深邃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取舍历史教材,聚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取舍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原则,对历史教材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哪些内容是非核心素养,然后有的放矢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取舍。
可以剔除一些琐碎的历史知识,留下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的核心内容。
教师还可根据核心素养原则,设计一些能够体现历史思维、历史方法和历史情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追寻历史的踪迹,培养历史的情感。
三、整合与取舍,实现历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整合历史教材和取舍历史教材,可以实现历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能够深化历史学科的学科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情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自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
新课标下英语教材的整合
新课标下英语教材的整合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初中英语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相反,教材应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英语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整合教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认为对于初中英语教材的整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研究教材,做好教材与教材之间的整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适应性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有效地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沟通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尝试开展“重组教材,整合教学”的英语学习,通过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
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的教学时,由于所教的学生学习水平稍高,大部分同学已经学过《新概念1》,新目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显然过于简单,很容易让学生由于学过同样的内容而失去兴趣,但学生的听说能力显然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备课组教师多次讨论协商,决定在学习《新目标》的同时,同步学习《展望未来》,通过补充学习资料,增补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扩大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展望未来》重视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采用辅导与练习结合的方式复习教材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基本语法结构,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同时《展望未来》和新目标的许多话题内容相似,对教材话题进行延伸,丰富了教材内容。
两套教材的同时使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一、教材整合与取舍的必要性1. 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就是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2. 学科内部知识的关联历史学科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其中的各个知识点相互关联,需要在教材中进行整合和取舍,才能完整地呈现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提高历史的综合素养。
3.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多的教材内容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能导致学习内容的混淆和理解难度的增加。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取舍,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4. 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也是推动教材整合与取舍的重要因素。
新课标的推出,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1. 突出重点,略去繁文在整合与取舍过程中,要突出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略去琐碎繁文。
通过选取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注意横向与纵向的关联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取舍要注意横向与纵向的关联,既要注重不同历史时期的关联,也要注意不同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之间的关联。
通过合理的教材整合与取舍,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 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材整合与取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深度。
只有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进行教材整合与取舍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教材内容。
只有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时感到舒适和自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点化·整合·吸纳——《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有效资源利用“三诀窍”
在 信 息 瞬 息万 变 的 今 天 ,我 们 要 注 意 时刻 吸 纳 一
些 客 观 的 传媒 资源 , 根 据 教学 内容 加 以 选 择 利用 。同 并
时 要 注 意培 养 学 生 自觉 吸 纳 有 益 信 息 的 良好 习惯 。
如 , 教 学 《 部 大 开发 》 在 西 一课 , 是 这 样 有效 吸 纳 我
生 3 西 部 的 风 景 非 常 美 丽 , 从 电 视 中看 到 过 。 : 我 ( 随 机 出 示 图片 ) 师
如 ,家 里 来 了 客 人 》 课 , 创 设 了 这 样 的 生 活 情 《 一 我 境 : 果客人突然 到你家 , 会如何接待呢 ? 怎么说 , 如 你 该 怎 么做 呢 ? 先 把 学 生 分 成 四 组 , 首 围成 一 圈 , 别 以 “ 分 爷 、 爷 奶 奶 来 我 家 ” “ 爸 妈 妈 的 同 事 来 我 家 ” “ 伙 伴 来 、爸 、小 我家 ”“ 生人 来我家” 个情景 , 学 生分组 讨论; 、陌 四 让 接 着 选 几 组 进 行 表 演 , 他 同 学 进 行 评 议 。在 说 说 、 演 、 其 演 评 评 等 丰 富 多 彩 的 实 践 活 动 中 ,学 生 不 仅 懂 得 了怎 样 的 行 为 才 是 文 明友 好 的 , 且 在 多 次 的 角 色扮 演 中 , 而 学 生 接 待 客 人 的 行 为发 生 了变 化 , 到 了 礼 貌待 人 。 做
题 , 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
三、 胆开放 , 大 吸纳 传 媒 资 源
我 们 应 有 意 识 地 开 展 调 查 、 观 访 问 、 会 服 务 等 参 社
活 动 ,让 学 生 走 进 社 会 大 课 堂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 生 活 中 筛 选 出课 程 素 材 , 而 激 活 我 们 的 品 德 课 从 从
组织架构的效率与灵活性平衡
组织架构的效率与灵活性平衡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组织架构的设计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营和良好的绩效表现。
然而,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灵活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如何平衡组织架构的效率与灵活性成为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组织架构的高效率高效的组织架构是企业顺利运转的基础。
一个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减少冗余和重复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以下是一些提高组织架构效率的方法:1.明确职责和权责。
每个岗位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和权责,避免岗位之间的职责重叠和模糊不清。
这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和工作冲突。
2.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沟通是组织内部协作和决策制定的基础。
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如定期的团队会议、跨部门的沟通平台等,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及时性。
3.优化业务流程。
对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消除繁琐的流程和无效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合理分工和协作。
根据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并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组织架构的灵活性灵活的组织架构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
灵活性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1.平板化组织结构。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往往限制了信息流动和反应速度。
通过采用平板化结构,降低组织层级,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和响应市场变化。
2.任务驱动型团队。
传统的职能部门模式往往导致组织僵化,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建立任务驱动型团队,以项目为导向,根据需要调动资源和人员,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变化。
3.弹性资源配置。
采用弹性资源配置的方式,如灵活用工、外包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人力资源的规模和结构,以适应市场波动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4.培养多功能人才。
拥有多项技能和能力的员工更容易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
通过培养多功能人才,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调配人力资源,应对市场变化。
三、效率与灵活性的平衡在追求高效率和灵活性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寻求二者的平衡点,以确保组织的长期竞争力。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是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和选择。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整合和选择历史教材时,应围绕这一核心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并兼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整合历史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整合教材时,应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内容,比如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让学生参与历史实践等。
在整合历史教材时,还需要兼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历史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用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机械地教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探索历史问题。
在整合教材时,应选择那些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又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成为了教育界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进行探讨。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涉及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的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着重强调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教师们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将教材资源进行优化,选取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教材体系。
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质量、适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性,为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
整合历史教材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是影响教材整合和取舍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历史教育。
在整合历史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教学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和讲义,而是包括了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
教师可以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资源整合和应用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历史教育。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资源整合和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教育部门和教师们才能够成功地实施新课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教育界和教师们对新课标下历史教材整合与取舍的更多关注和思考,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改革,在社会和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根据新的教育大纲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新的历史教材首次在2011年出版,添加了新的历史内容和理念,强调了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分析和思考。
然而,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整合和取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要糅合传统文化和当代理念,体现生动活泼、情感化与思维性的特点。
传统历史是复杂而又总体的,它不能完全被当下的观念所绑定,要结合当代的现实分析和解释。
然而,当代的理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历史,而是应该在新的历史教材中融合,展现出鲜活、多样和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形象。
其次,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要处理好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比重和概述和具体的关系。
历史事件以及人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需要根据重点和重要性来进行选择和取舍,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历史事件一般都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同时考虑,避免以点带面、重点不重而使教材过于繁琐。
最后,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需要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方面统筹整合。
在知识方面,历史教材需要突出重点和深入剖析,加强人物形象的展示和历史思想的阐释。
在技能方面,历史教材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历史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情感方面,历史教材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发挥历史对人生意义的引领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取舍历史教材,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保证教材的便于理解和易于操作,同时要注意防范历史教育中的严肃性和枯燥性。
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具备思辨和批判能力,成为真正的历史人才。
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作者:李艳丽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5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整合出现了。
所谓的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有共同属性、相对零散的一些东西衔接起来,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那么狭义的课程整合就是改革分学科教学,根据知识共同属性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构建出一种新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过去局限在单一学科内的教学,而在内涵上更丰富,形式上更有开拓性。
这种教学方式构建的课堂是开放的,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是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那么作为数学教师,行之有效的开展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开展课程整合的根本课程整合对于长期习惯于各自为政、分学科教学的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开展这种符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符合学科知识渗透特点的课堂教学,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敢于冲破现行教材内容的束缚,敢于打破专业教师分学科教学的课堂观念。
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研读教材数学教师首先要解读各种版本的教材资源,精心选择更有效的教材资源。
其次要解读各学科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更有效的知识结构。
最好要解读各学科的探究活动,精心设计更有效的探究活动。
通览同级各学科教材,熟悉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掌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相关的知识点,力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为实施数学课程整合做好充足的准备。
2.编写学案数学课程整合教学与分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学案的编写和内容的综合性设计上不同。
学案的编写不仅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有效合理的取舍,还要考虑到内容综合性的呈现方式。
因此,在编写学案时首先要做到紧扣课程标准,提取主干内容。
还要注重基础,有效取舍。
最后要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3.整合资源数学课程整合往往不是凭借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更有更广阔的视野来发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课程资源,并将其恰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工作计划中的资源整合技巧
工作计划中的资源整合技巧在工作中,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目标的关键。
无论是在项目管理、团队合作还是个人工作中,资源整合都是至关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资源整合技巧,以帮助您在工作计划中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资源。
一、明确工作目标和需求在开始资源整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需求。
确定工作目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利用适合的资源。
同时,了解工作的具体需求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调配资源,并避免浪费和重复。
二、建立资源清单建立资源清单是整合资源的第一步。
资源清单可以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务资源等各种工作所需的资源。
通过清单,您可以清楚地了解有哪些资源可用,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三、制定资源整合计划在明确工作目标和资源清单的基础上,可以制定资源整合计划。
资源整合计划需要考虑每个资源的使用方式、时间安排和优先级等因素。
同时,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得到适当的支持。
四、寻求跨部门合作资源整合不仅仅是在自己的部门内寻找资源,有时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
通过跨部门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部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他部门保持沟通和协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五、灵活调整资源分配在工作中,资源的分配可能会面临变化和调整。
因此,需要随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资源分配。
灵活的资源调整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工作需求的变化,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
六、利用技术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利用技术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团队协作工具等,帮助您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各项资源。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任务分配、进度跟踪、沟通协作等功能,使资源整合更加方便和高效。
七、评估和反馈资源整合不是一次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估工作的整体进展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工作进展和资源使用情况,可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协作效率。
“课程整合”让课堂更灵活有效
有效性 , 减 轻学生的课业 负担 , 促进 学生 自主、 有个性地发展。 面对 丰富的课程资源, 作为任课老师应合理选材 、 有取有舍 , 对整个课 程
内容 进 行 整 合 与 优 化 , 才 能让 课 堂更 灵 活 有 效 。
关键词 : 课程 ; 优化; 整 合 研 究 背 景 而 在 探 究 金 华 馒 头 文化 的过 程 中 , 最 有 意 思 的 是 馒 头 上 的 红 地方课程具有浓郁 的地方特色 , 其素材资源存在于我们生活 印文化 。 设计红印的环节 , 看似简单 , 其实里面不光有对传统文化 的方方面面。好的课程 素材 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 有利于实现 的理解与继承 , 更有对红 印文化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创新。此环节 课程 目标。随着人们对新课 程观的理解 , 课程资源 的开发 和利用 很 大地激发孩子对金华馒头的喜 爱 , 以及对家乡 的热爱 。正如试 “ 因为金华馒 头 , 我更喜欢 自己的家 乡了!” 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 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 教 时一位学生所说 : 三、 研 究 结 论 教科书不应该作为唯一的课 程资源。 地方课程是一 门综合课 程。如何 整合课程 , 让课堂更有趣更 以我上 过 的《 金华 馒头 》 为例 , 在 备课 初始 阶段 , 我从 众 多 如何激发学生 的 课程 资源 中 , 我 以省 编教材 《 人・ 自然 ・ 社会 》 五年级 《 各 式各 有效 ?如何运用身边的素材资源为教学 目标服 务 , 金华馒头》 为例 , 谈谈 自己的一点启发 。 样 的传统 习俗》 一课为切入 点 , 选择 了金华人过年必 吃的一道美 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将 以《 ( 一) 广泛取材 , 生活与课程 的整合 食——“ 金华馒头 ” 作为教学的内容。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 学 我觉得要想上好课 , 丰富的课程资源必不可少 。《 金华馒头》 资源 , 带领学生 发现其所蕴 含的饮食文化 , 并 以此激 发学生对 家 课, 在我们的教材书中是没有相关 内容 的, 要想上好这节课 , 所 乡 的热爱之情 , 自然就成 了研究 的主题 。 有的材料 与内容全部要靠 自己去收集 与整合。教学前 , 我就广泛 二、 研 究过 程 搜 集资料 , 书本 、 网络 、 实地考察等 , 一个不落。除了这些 , 为 了让 第一次试教 : 以师 为导 , 了解 馒 头 文化 馒 头制作工艺更 直观 , 教学 素材更丰富 , 我还专 门聘请 了专业摄 在进行 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后 , 我发现“ 金华馒头” 里面 包含丰 实地考察并拍 摄相关的 图片 与视频 , 并制作 成精美 的视 富的 内容 : 其有 着悠久 的历史 、 制作工艺也很特别 、 在发展 的过 程 像人员 , 频。准备这 么多 的教学资源 , 无非是想课堂教学 时能够有更好 的 中还 出现了各式各样 的吃法 , 馒头上有着 各式 各样 的红 印 , 寓 意 效 果 。 丰富 , 它与金华人 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 有着各式各样 的应用 。 这些 ( 二) 有取有舍 , 课程 的整合与优化 内容每 一块都值得去好 好 的研究 , 丢掉哪一块 我都舍不得 , 于是 备课时 面对那 么多的教学资源 , 特别需要 老师合理选材 , 挑 我就把所有的 内容都搬进了课堂。 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又能真正对课堂有效的资源。 比如 , 在教学 【 我的反思 】 《 金华馒头》 时, 我就将金华馒 头历 史悠久 、 工艺精 良、 吃法 众多整 这次教学我把馒头的历史 、 金 华 馒 头 的特 点 、 制 作 的流 程 、 各 合成了一份资料 , 让学生大致 了解 。而对各式红 印馒 头的照片及 式 的创意吃法 、 各式 的应用等都带进 了课堂 。整个课 堂看 上去还 制作流程的视频 , 后期我又花 了不少时 间去美化与精 心设计 。 是 比较充实 的, 五年级 的学生接受度也很高 , 但是细细想来 , 整堂 ( 三) 课 程整合 , 让课 堂更灵活更有效 课“ 牵” 得多 了点 , “ 自主” 少 了些 ; 预设 的丰富了些 , 而收获的又少 在经过对课程资源 的层层挑选后 , 留下 的这些资 源怎样让 它 了点 。 们发挥最大的用处?最大化 为我们 的课堂所服务?这是老师最要 第二次试教 : 以生为本 , 探究馒头文化 动脑筋的地方了。 否则 , 我们之前 的广泛选材 、 精挑细选就是徒劳 根 据第一次试教 , 我在 第二次试教 时 , 整合 与调 整 了多个 环 无功 。 比如 , 第二次试 教时 , 我在学生了解 “ 金华馒 头” 的红印文化 节 的设置 。增设动手操作环节 : 小组合作排 流程 , 现场制作 ( 搓制 过 程 中 , 先 是 根 据 学 生 的 发 言 随 机 出示 了 各 式 的 红 印 , 并 让 学 生 面团) , 设计红印 。 猜想不同红印包 含的文化 。 这一设 计不仅充分发挥 了资源的最大 【 我的反思 】 用处 , 还大大地激 发了学生对于探究馒头 文化的热情 , 也为后 面 通 过对教学设计 的大手术后 , 这次 的试教 顺畅 了很 多 , 课 堂 的红 印设计 环节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学生在 自行设 计红 印的环 的气氛也活跃 多了。对于红印文化的探究与设计 的处理 , 应该说 节 , 既对红 印文化 有了更深层次 的理解 与感悟 , 也在设计 的过 程 是成功 的。学生在真正体会红印所包含 的文化 内涵后 , 再设计属 中收获 了成功与喜悦 。 于 自己 的红 印时 显 得 胸 有 成 竹 , 得 心应 手 了 不 少 。 此 环 节 很 能 激 通过本 节课 例的研究 , 让我充分认识 到 , 整合课 程资 源的重 发 孩 子 对 金 华 馒 头 的喜 爱 , 以及 对 家 乡 的热 爱 。 要性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 整合与 第三次实践 : 以情为线 , 激起爱乡之情 创新 。时代在变 , 教育在变 , 学生在变 , 作为新课标下 的一个教师 根据前两次 试教的情况 , 结合年级 组中老师们 的点评 , 为了 定要 不断学 习新 的东西 , 掌握 当前 社会 中最先进 的元 素 , 与时 更好地激发学 生对家 乡的热爱 , 我 又加入 了一条情感辅 线 : 以情 俱进 , 永远走在 时代 的前面 。 课程整合 , 让我们的地方课程课堂更 导入一 以情 贯穿一 以情小结 。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灵活更有效 ! 【 我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第 三次试教 , 我 以了解 金华馒头所蕴 含的文化 为主线 , 并 设 [ 1 ] 谷芳平 , 吴树超. 课程整合的建构和反思 [ J ] . 湖北教 育( 教 置相应 的情境 与体验 , 用以激发学生 对家乡美食 、 对家 乡的热爱 育教 学 ) , 2 0 1 5 ( 5 ) . 之情 。基 于这个情感 目标 , 我在课的伊 始 , 就告诉学生 “ 看似小小 [ 2 ] 王亚 丽. 探 究新课 改 下学科 教 学内容 的整合 [ D] . 重庆 师 的 金华 馒 头 里 蕴 含 的 文化 可不 少 ” 。 以此 激 起 学 生 的探 究 欲 望 , 这 范 大 学 , 2 0 1 5 . 在 几次 的试教过程 中都起 到了很好 的效果 。 ・编 辑 牵 博 宁
准确诊断,把握关联,灵活整合,提升教学效果
准确诊断,把握关联,灵活整合,提升教学效果作者:任亚萍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7年第8期摘要:新高考实施以来,对学生、教师来说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如何开展第二阶段的复习,如何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的教学效果,即如何有效地准备第二次选考,需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下阶段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诊断;关联;整合;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06第一部分:思考的出发点一、浙江选考卷的特点近四次浙江选考卷都是以从古到今通史的角度编排试题,顾及横向切面。
对照考试大纲,没有超出考纲范围。
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涉及古今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的知识点分布都比较均匀。
对比几份试卷,整体来看,2016年4月份的试题难度稍大于2015年10月份的试题,2017年4月份的也大于2016年10月份的试题难度,尤其是在选择题部分。
相比学考试题和选考试题,学考试题部分服务于学业水平考试,特别注重基础部分,占比70%考查程度基本都是在要求b及b以下,区分度不是很大。
综合几次考试,其中包括去年的9月份调研卷,前面几次的选考部分试题逐次增加了选修6的内容,选考试题选修6占比越来越大(但是2017年4月份的试题一反常态,选修六的考查只有2分)。
选考试题要求呈现了浙江高考试卷一贯的趋势,也有一定的变化。
对于试题稍作简单表述,具体如下:1. 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拘泥于死板的考查教材知识,以新材料、新问题、新情景的形式出现也较多,同时强调史学理论与方法。
如2016年4月份选择题1,一开始就给同学下马威,大部分同学知道鲁国在山东,但山东图上有①和②,到底哪个是鲁国,很多同学都没有记清楚。
这题就是考地图识记,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注重细节知识。
如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特点的考查和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等都是属于非常显性的基础知识的考查。
工作计划的灵活性与刚性取舍
工作计划的灵活性与刚性取舍一、引言工作计划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具有重要性。
然而,工作计划的灵活性和刚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与取舍的关系,合理的选择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和满足个人需求。
二、工作计划的刚性1. 定义工作计划的刚性指的是按照既定目标和时间表执行任务,不允许轻易改变。
2. 优势刚性计划可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遵循事先设定的规划。
它可以提高组织效率,使工作流程更加有序。
3. 不足刚性计划可能忽视变化和突发情况,导致无法适应实际情况。
过于刻板的计划也可能使任务难以完成,增加压力和焦虑。
三、工作计划的灵活性1. 定义工作计划的灵活性是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
2. 优势灵活的计划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它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工作更加顺利进行。
3. 不足过于灵活的计划可能使任务难以组织和控制,导致无法按时完成。
它也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四、灵活性与刚性的权衡1. 工作性质和环境因素根据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不同,灵活性和刚性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需要高度专注和严密执行的任务,刚性计划可能更合适;而对于需要快速应对和灵活调整的工作,灵活计划更加重要。
2. 时间管理与优先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任务优先级可以兼顾灵活性和刚性。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给予重要任务足够的时间,同时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用于应对变化。
3. 团队合作与沟通灵活性和刚性的取舍也要考虑团队合作和沟通。
灵活计划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而刚性计划则需要更强的执行力和自律性。
五、案例分析:灵活性与刚性的实际应用以项目管理为例,对于大型复杂项目,刚性计划可以确保各个阶段按时进行和控制质量。
然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灵活性的引入也很重要。
当遇到新的需求或者突发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项目目标。
六、如何取舍:灵活性与刚性的整合1. 认识目标和需求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和需求。
教师工作规划如何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兼顾
教师工作规划如何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兼顾教师工作规划在可行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目标。
下面将从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和任务安排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教师工作规划的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兼顾。
首先,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设定应既具有可行性,又具备灵活性。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保目标是可行的。
例如,要制定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它应当符合教师个人能力和课程要求,同时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确保目标的可行性。
此外,目标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情况的调整和变化。
例如,一旦面临突发情况或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师可以相应地调整目标,以确保教学工作进展顺利。
其次,教师工作规划的时间管理应既科学合理,又具备灵活性。
教师应事先规划好教学任务和工作的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计划表或日程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时间管理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然而,教师的工作往往面临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和突发事件,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工作计划,进行优先级的排序,合理应对紧急事件,确保工作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工作规划的资源分配应既合理合理,又具备灵活性。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资源。
教师应根据任务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分配。
例如,合理安排教学人员的配备、采购所需教学材料和设备,并进行规划和管理。
然而,资源的分配也需要具备灵活性。
当面临资源不足或突发事件时,教师可以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源,或者灵活调整工作流程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情况。
最后,教师工作规划的任务安排需要同时考虑到可行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根据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将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和阶段。
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任务的可行性和实施的灵活性。
例如,将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员或小组,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制定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
制定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业务流程、职责分配和沟通渠道。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种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灵活调整组织架构的重要性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适应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变化。
只有保持灵活性,企业才能及时做出反应,并展开迅速行动,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效率:通过灵活调整组织架构,可以优化流程,减少冗余,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职责分配和明确的沟通渠道可以消除工作重叠和信息迟滞,促进团队间的协作和协调。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灵活调整组织架构,可以更好地配置企业资源。
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制定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的步骤制定灵活调整的组织架构方案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现状:首先,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全面分析。
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状况,查找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识别出需要改变的地方。
2. 设定目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实现的目标和期望。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等。
3. 制定调整方案:根据目标和需求,制定具体的调整方案。
可以考虑调整组织结构、职责分配、沟通渠道等多个方面。
确保方案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4. 实施计划:将制定好的灵活调整方案转化为实施计划。
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同时,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培训,以确保他们对变化有清晰的理解和支持。
5. 持续优化:组织架构调整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需要持续优化和改进。
定期评估调整方案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三、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成功的灵活调整组织架构的案例分析:某电子科技公司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意识到旧有的组织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整合有效取舍
——浅谈对数学教材的取舍和整合【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一般指小学数学教科书和配套的练习册。
它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媒介和依据。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运用好数学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在审析教材时,对课本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补充和整合。
【关键词】教材练习取舍整合生成
如何有效地运用好数学教材?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在尝试和探索的主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正不断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教材需要合理的取舍、补充和整合,既要关注学生的双基,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
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双基和创新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师就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有效地合理取舍和整合。
一、分析中取舍,应用合理
(一)罗列知识点
数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前后知识点都是根据各阶层学生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安排的,新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拿到教材以后,应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罗列,了解本课教材的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以便准确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确定课堂指导思想。
(二)确定重难点和关键
小学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有的知识直接影响着其他知识的学习,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教材的重难点。
从教学重难点的层面要弄清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从学生的学习层面要弄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点了就会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老师花大力气教学生的?
通过对这两个层面的理解,才能对教材进行取舍,才可以对教材的练习进行必要的调整。
尤其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就有一些内容不适合农村小学的学生,或不能适应偶发的教学活动。
例如:北师大四下《栽蒜苗(条形统计图)》一课,教材的编排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栽蒜苗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教学需要事先指导学生进行栽蒜苗活动,记录下每天蒜苗增高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前后至少需要三周以上的准备时间。
但我们学校把这一课定为校级优质课评比的内容。
事出突然,课本上的这一教材内容肯定是不能用了。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妈妈买了一篮水果(苹果8个,橘子6个,梨子7个,桃子5个)请学生进行统计的情境”。
给学生8×8的方格纸在统计之后绘制条形统计图。
这一内容的取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一点就通。
二、生成中取舍,点亮智慧
课堂是师生双项互动的活动,学生是一群有思想的教育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就要善于制造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
例如:在教学《栽蒜苗》一课时,给学生出示一张爷爷的进货单, 通过进货单对各种水果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8×8的方格纸,并预设情况一:学生能用一格表示10个水果来绘制统计图。
情况二:表示不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
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出现了多
样的生成。
很多学生能快速地用一格表示10个水果来绘制统计图,而且竟然出现了特殊情况,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绘制的(如图)。
自己的教学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还是按照预设,将这一生成草草带过,导致许多学生似懂非懂。
课后细想其实这就是课堂中一个不错的生成点,我可以借机展开教学,突破重难点。
突破点1:当学生很快发现用一格表示10个水果的时候,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再发给学生6×8、5×8、
4×8的方格纸,让学生想想在不同的方格纸上一格表示几个。
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更准确的理解一格可以表示10个、20个、30个,甚至更大的数。
突破点2:能画出上图的学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前几格都表示10个,最后一格表示30个。
虽说在条形统计图里,规定一格表示一个定量,但这位学生用自己的画法
表示出他的思考,老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在这一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那么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三、有效中利用,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要简约,要实效。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中教材的利用率,将教学内容在取舍确定后进行有效的整合。
如教学《栽蒜苗(条形统计图)》,为了突破“一个可以表示2个、3个、5个……”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一张爷爷的进货清单,让学生根据进货单统计出爷爷所进的各种水果的个数,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如图) 爷爷进货水果数量统计表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很快地用一格表示10个水果,画出条形统计图。
课后经过一些听课过的数学老师探讨和自我反思,发现其实爷爷的这一张进货清单中,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
我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单价和总价来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教材资源的有
效利用率。
四、取舍中练习,促进发展
练习的设计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发现学生
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使后续教学有的放矢。
然而教材中的练习多是大众化练习,基础而简单,
并且有些练习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缺陷。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补充,让课堂练
习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弹跳性和延展性。
例如:
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有这样的练习设计: 1、我能用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正常情况下,老鼠吃猫的可能性为(0) 我长出第3只耳朵的可能性为(0)
现在我在上数学课的可能性为(1) 爸爸年龄比我( )的可能性为( )
从表面上看练习设计得生动而有趣,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前面三个问题的设计,一是脱离了生活实际,二是脱离了我们的数学,充其量是课堂的调味剂。
第四个问题的设计就比较合理,能结合数学生活实际,并且有一定的弹性。
在设计这种练习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数学实际,如25×4=100的可能性为( ),0为除数的可能性为( )。
2、成语里的数学(用分数表示成语里某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这样的拓展性练习设计新颖独特,趣味十足,且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可谓教学中的闪光笔。
3、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
我们可以选用一些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正值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多哈亚运会,可以运用金牌榜进行练习设计: 多哈亚运会金牌榜
多哈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奖牌榜
金牌 银牌 铜牌 中国
韩国 日本 台北 香港
后者的设计从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角度来讲明显比前者优越。
五、活动中收获,引领提高
让活动活起来是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新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动手实
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倡导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学习数学。
所以在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中,采用了大量的数学游戏活动。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和把握却远远不够。
尤其在一些教研活动中,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很高,动手也非常积极,但从深度意义上剖析,大多数活动仅仅停留在浅层面上,只是作秀。
教材中的游戏活动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合我们的学生。
因地制宜,教师在选取活动教材时,要了解我们学生的能力,思考这一活动在自己的学生当中能不能开展起来,开展活动的度是多少,学生能不能完成游戏活动,能不能完成三维目标,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能起多少作用?
总之,课本教材资源不是万能的,完全脱离课本教材又是万万不能的。
课本教材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母本,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材料”或“资源”之一,但我们不能唯教材论。
数学课教材的选择不能压缩在狭小的课本当中,要在实施中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会合理的取舍和补充,进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
要在生活中回归,在课堂生成中把握,在练习设计中突破。
力求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忠如.教材是培育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J].小学数学教师.2005,(7—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