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优质课PPT课件
精读细研
6.上阕通过写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 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天 晴的美丽景色,虚实结合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 爱、赞美之情。
精读细研
热
北 国 风 光
概括写景(动静结合)
爱
实写 祖
具体写景(以动写静)
国 大
好
想象写景
虚写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精读细研
4.“望”字之后,作者写到了哪些景观?从 用词、修辞和写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 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
从视觉角度,突出了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气象之奇伟雄浑。
精读细研
河 山
上阙特点——以景抒情
精读细研
大声朗读下阙,想想作者是怎 样由景过渡到情的,又是怎样展开 议论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1. 下阕分几层意思?
第一层:(14、15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写景过渡 到下文的议论。 第二层:(16-22句)具体评价五位帝王。 第三层:(23-25句)总结,歌颂无产阶级当代英雄。
精读细研 3.第二层中作者用哪个词对五位帝王作了总体评
价?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 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并不是苛求古人,而是蕴含着无产
“惜”中寓志 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
山舞银蛇,
化静 为动
比喻、拟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第1课时)》教案 2022年部编版
第1课沁园春雪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本单元相对集中地学习新诗,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借景抒怀,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闲、宁静的心境。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雨的诉说〞。
这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试图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诗意之美。
简而言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提高。
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阶段目标中那么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提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沁园春·雪》这篇古诗文的第二课时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学生中激发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本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了“情境还原,感性抒发”和“文本分析,理性思考”两个部分。
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句子结构的奥妙,理解作者借用血色雪花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含义。
•学生能够回忆所学知识,模仿作者的表述手法,自己撰写类似文本。
3.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如下:3.1 情境还原,感性抒发(3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情境还原,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具体流程如下:1.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安排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雪化成血的含义的理解。
3.分组讨论,团队共同构思,将情境还原为语文的交流展示。
4.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性抒发。
3.2 文本分析,理性思考(50分钟)在情境还原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文本分析与理性思考。
具体流程如下:1.教师介绍《沁园春·雪》一诗,重点讲解文本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化讲解。
2.学生下课自习环节,请同学们自己查找相关古文及其注释,预习文学知识点。
3.教师综合学生自习后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
4.授课高点和热点,让学生深入分析语言特点、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本次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情境还原情境还原是通过直观物体或具体情境等方式,来表达所要教授内容的方法。
通过创造条理清晰的情境,可以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敏感度。
4.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文本内涵,在学习中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探究教学探究教学是通过综合的学习,促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 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采”“风骚”指文章辞藻、才华, 指的是文治; “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都”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 样? 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不同。 诗人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 而对后者的 惋惜之情近于嘲讽。 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 “略”“稍”“只”等词上。
5.怎样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还看 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 的人民群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 袖的壮志和抱负。
6.这一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 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既谈古, 又论今, 把古代与 今天作比较。 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 人民群众, 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 抱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第2课时
目录
学习目标 问题探究 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
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感受优美的语言。 2.比较阅读同写雪景的诗词, 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3.客观看待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功过观和历史 观。
问题探究
1.下阕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承上启下,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折腰”, 这里有赞颂赞美的 意思, 但它比“赞美”程度更深, 感情更强烈, 更能形象地展示出 无数英雄被祖国的壮丽山河所倾倒之态。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与上阕的“望”相近, 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小组讨论
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1沁园春·雪》课时满分训练及答案
第1课沁园春·雪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8分)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沁.园春()稍.逊()风骚.()原驰.蜡象()成吉思汗.()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只识/弯弓/射大雕。
3.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4分)4.本词结尾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5.《沁园春·雪》的体裁是,“沁园春”是。
(2分)◆提优助学(20分)阅读诗歌,回答6-11题。
(20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沁园春·雪》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词人虽未写一个“白”字,却准确、鲜明地展示出了一幅白色的雪景。
词中表示白色的词有。
(2分)7.“惟余莽莽”中的“惟”和“顿失滔滔”中的“顿”字用得很贴切,体会一下它们好在哪里?(4分)8.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9.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请写出来并说明其含义。
(4分)10.作者在下阕中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4分)11.下列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巧用比喻和对偶,化静为动,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舞动,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极为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生动活泼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
2、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温习上节课内容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二)赏雪,局部感知小组内男女分读上阕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2、哪一个字领起了写景?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望”字;从“长城内外”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3、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赏析一下。
(小组交流,从修辞、个别动词的使用的角度来答)4、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班级内男女分读下阙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承上启下。
2、哪一个字领起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含义?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
“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
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报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三)评雪,拓展探究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四)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 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两课时)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解读一、教材分析(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歌颂无产阶级,抒发诗人的抱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品读这首词,不仅能品味其精美的语言,更可领略到伟人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把名句积累和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课文解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
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
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作家雨果曾说:“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突出了想像的魅力;诗词之所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主要时因为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而优美的意境就需要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美好的图画。
想像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他自己的所得。
在《沁园春·雪》中,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图,既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学生脑海中有了这么一幅画卷,不仅把握了词的上阕,对于下阕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
二、课标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沁园春雪教案两课时
沁园春雪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时代意义。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一首很经典的诗词,叫《沁园春·雪》,大家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生:毛泽东。
师:对啦,那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初步感受一下。
(带领学生朗读)大家读完有什么感觉呀?生:感觉很豪迈。
师:说得好,这就是这首词的一个特点。
那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词的上阕。
这里面描写了哪些景色呀?生:有雪、山、原……师:对,那这些景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生:很壮观。
师:非常棒。
那咱们再来仔细品一品这些词句。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阕,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下阕。
大家想想,下阕主要说了什么呢?生:评论了历史人物。
师:没错,那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是怎么评价的呢?生:说他们有一定的功绩,但也有不足。
师:很好,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生:是为了引出今朝的风流人物。
师:太对了!那同学们觉得今朝的风流人物都有哪些呢?生:有很多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师:对呀,那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奋斗。
现在我们再来一起朗诵一遍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
第1课沁园春雪第1课时
梳理、总结
修辞手法小结: 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描写
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片:
(1)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下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整体感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课时目标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重音及停顿。 ■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歌咏过那洁白的 雪。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 台”,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都是歌咏雪的名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也是咏雪的名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词中关于长城、大河与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 有何不同?
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营造出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的意境。
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什么? 等到。
★这几句写的是否是眼前所见之景?诗人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用 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 红装素裹的少女。
《沁园春 雪》两学时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四中鲁德俊教学目标一、熟读背诵这首词。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从结构角度和写作方法上深入赏析这首词,准确理解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情分析这首词是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七年级上、下册中曾经集中学习过新诗词,已初步具备了对新诗词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节课将这首词与两首同是咏雪的打油诗比较欣赏,更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幻灯片的运用,用专家的诵读和演唱加深学生的记忆,争取达到当堂背诵。
重点难点重点:一、熟读背诵这首词。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从结构角度和写作方法上深入赏析这首词,准确理解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一、在下片中运用诗化的语言对历史人物进行议论,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两学时。
第一学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熟读这首词。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时重点1.在专家的熏陶下学习朗诵。
2. 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时难点1. 在下片中运用诗化的语言对历史人物进行议论,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先读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然后激情导课。
雪景就是大自然的美景之一,古往今来,写雪佳句不胜枚举。
如唐代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燕山雪朵之大,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雪花的善解人意,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用香气四溢的梨花来为玉树琼枝的雪花增香添彩,宋代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运用对比突出了雪花的洁白等等。
写雪的作品既有名篇佳句,也不乏败笔,在这两节课中,我们都将领略到。
《沁园春雪》双课时标准教学设计范本
引导语:毛泽东笔下的雪是这样的:"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雪》,这首词是中考考试重点,教学也要尽可能详细清楚,所以在教材设计为双课时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应该怎么展开?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导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指名介绍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前我们学过的有《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为人民服务》
3、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毛泽东的诗词向来豪放大气,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
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这首诗又抒发了怎么样的情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2、听课文录音,正音
3、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5、齐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词语解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品读课文
1、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2、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望”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点拨: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指名朗读
2、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
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指名朗读
三、内容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卷第一、二大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练习讲评
二、合作探究
本词虽为咏雪,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上阙写景,即景生情;下阙抒情,寓情于景。
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明确: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飘舞驰封形容词-莽莽滔滔-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
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三、作业
完成练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