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合集下载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一、基础工程问题1.现象: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上部结构开裂或破坏。

2.原因:地质勘察不准确,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等。

3.预防措施: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勘察数据准确;合理设计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

二、墙体质量问题1.现象:墙体开裂、渗漏、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温差应力过大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砌块、砖、砂浆等;规范施工工艺,确保砌筑质量;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温差应力。

三、渗漏问题1.现象:屋面、墙体、卫生间等处渗漏。

2.原因: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规范,管道安装不当等。

3.预防措施: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规范管道安装工艺,避免渗漏隐患;加强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

四、装饰工程质量问题1.现象:装饰面层开裂、脱落、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因素影响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饰面材料;规范施工工艺,确保饰面层施工质量;加强环境控制,避免潮湿、高温等因素对饰面层的影响。

五、机电设备安装问题1.现象:电气设备线路混乱,安装位置不合理,设备运行不正常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的位置和线路走向;规范施工工艺,确保安装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型号和规格,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使用功能缺陷1.现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如通风不畅、采光不足、隔音效果差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后期维护不当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设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首先,加强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工程所处地段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因此,应加强地质勘察力度,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其次,严格控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例如,土方开挖时应保持坡度合理,及时清理坑底的杂物;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拌合搅拌均匀,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等。

此外,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土壤、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例如,土壤应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强度检测,钢筋应进行拉力试验等。

此外,及时处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地基沉降、沉降不均等。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例如,对于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式,如灌浆、预应力等。

最后,强化验收监督。

为了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应加强验收监督工作。

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及时返工或整改。

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和档案,为后期的检修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

加强地质勘察、控制施工质量、监控材料质量、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强化验收监督等措施都是有效防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途径。

只有在全面落实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桩基础工程(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PPT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PPT
(3)挖方时严禁抛土太近,边坡坡顶堆料过多,边坡过陡以及附近有过大的振动 冲击荷载,当土质干燥密实时堆土距离不得少于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少于5m。 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尽量防止对地基后扰动。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 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 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 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word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word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1.1 桩身质量差1..1.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1.1.2.原因分析(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3)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4)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5)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

(6)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

1.1.3.防治措施(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

(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

(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

1.2 桩身偏移过大1.2.1.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

1.2.2.原因分析(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

(2)控制桩产生位移。

(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

(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

1.2.3.防治措施(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2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

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1.3 桩接头破坏1.3.1.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是保障建筑物稳定的关键。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建筑物稳定带来了隐患。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基施工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1. 开挖不彻底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开挖不彻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开挖深度不够、开挖面积不足等。

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修复,会给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范此类问题,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开挖,如有误差应及时补救。

2. 砼强度不达标砼强度不达标是地基施工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施工方法不规范等。

为避免出现砼强度不达标的情况,施工方应当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并做好记录和检测。

3. 地基未处理好地基未处理好常常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或者变形,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通常有几种:一是在地质勘察时没有充分认识地质情况;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没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针对这些原因,施工方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实施合理的处理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基础垂直度不达标基础垂直度不达标会使建筑物变形或倾斜。

常见的原因包括基础施工水平不平、立柱设置不规范、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

为防治这种情况,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基础施工的水平平整,立柱垂直度达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结论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是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威胁,防治这类问题需要在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保证建筑物稳定。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工程分项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通病:(1)基础不牢固:防治措施包括在设计阶段合理选取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进行严格的基坑监测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2)砌筑质量差: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砌筑材料,加强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保证砌筑质量。

(3)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加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墙体开裂。

2.给水排水工程通病:(1)管道破损: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管材和配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避免管道破损。

(2)渗漏现象: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道密封处理,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渗透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品牌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电气工程通病:(1)电线老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进行适当的电线敷设和保护,定期进行电线的检测和更换。

(2)电路短路: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避免线路交叉和过负荷运行,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维修。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质量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暖通工程通病:(1)供暖不均匀: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供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平衡调节,确保供暖均匀。

(2)风管漏风: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风管的密封处理,进行风管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漏风检测。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工程质量监督通病:(1)监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理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验收不严格: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基坑超挖1、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4)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2二、基底标高不符合要求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1、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2、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3、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3基坑(槽)浸水1、原因分析基坑(槽)开挖时被水淹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土壤浸水,经过扰动,由固体变成流体,既造成施工困难,也影响地基质量。

2、预防措施(1)开挖基坑(槽)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

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m;永久性挖土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

(2)基坑(槽)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收坡,并随时检查边坡坡度,坡度不允许偏陡或挖成神仙土,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边坡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地基下沉及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地基下沉及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4.处理方法
(1)如地基下沉严重并继续发展,应将基槽透水性大的回填土挖除,重新用粘土或粉质粘土等透水性较小的土回填夯实,或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2)如下沉较轻并已稳定,己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未经处理,形成水囊浸湿地基,引起下沉。
(3)基础附近水管漏水。
(4)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一侧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5)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如暖气沟、室内外标高差较大的外墙),仅在单侧夯填土,墙体受到侧压力作用。
(3)对基础附近管道漏水,及时堵截或挖沟排走。
(4)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居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0mm。
(5)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6)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地基下沉及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1.存在现象
地基因基槽室外回填土渗漏水而导致下沉,引起结构变形、开裂。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
2.分析原因
(1)建筑场地土表层为透水性强的土,外墙基槽回填仍采用了这种土料,地表水大量渗入浸湿地基,导致地基下沉。
(6)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堆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使墙体变形。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1、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孔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2、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体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二)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检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灌注桩混凝土浇筑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

5~1。

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塌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二、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洁净过筛。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2、砌块结构砌筑完成后30d不宜摸灰。

3、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铺满砂浆,垂直灰缝不应大于12mm.灰缝饱满度均不得低于80%,并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内墙面暗敷电线套管,应用机械切槽,不得随意剔凿,套管进入砌体表面埋置深度以大于 1.5cm 为宜。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土方工程1.1.1 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回填土经过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量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

预防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手足碾为3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1.1.2 边坡失稳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厂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符合规定。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建筑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寿命长久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通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事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基础工程不稳定基础工程的稳定性是建筑物承载力和安全性的保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条件不佳、基础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出现基础工程不稳定的情况。

通病表现1.地基承载力不足,容易发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现象。

2.地基下沉引起建筑物倾斜或裂缝。

3.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基础工程受浸泡。

防治措施1.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2.加固地基的方法包括灌注桩、挤土桩、扩展基础等。

3.降低地下水位可以采取排水井、防水层等手段。

二、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包括荷载估计不准确、梁柱配置不合理等。

通病表现1.建筑物自重超过设计承载力,导致结构不稳定。

2.梁柱配置不合理,导致结构不均匀受力,容易产生裂缝。

3.结构抗震性能不足,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1.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荷载特点,在设计阶段合理估计荷载大小。

2.安全系数要保持合理,不应过高或过低。

3.结构抗震设计要符合国家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材料质量不合格建筑工程的质量关键之一是使用合格的材料。

然而,在一些施工现场,为了降低成本或节省时间,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通病表现1.不合格钢筋使用导致钢筋断裂、腐蚀等问题。

2.不合格混凝土使用导致裂缝、渗漏等问题。

3.不合格电线使用导致电路故障。

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材料采购,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2.建立材料检验机制,对每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3.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着工艺不规范、操作不当的问题。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补救措施通病及防治保护措施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梓蝠疏松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会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米。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特别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现象: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措施:(1)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于向阳桩尖张不开的风险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通病四: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提高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蹦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措施:应会同分子生物学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情形,上部承重及桩所处的玻璃钢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算法。

可在轴线两侧依序补1根或两根桩。

通病五:预制建议桩桩深达不到建筑设计要求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

施工前会将要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要点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要点
5.2、 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1、锤击预制桩—桩身偏移过大
1.1、 现象: 成桩后,经检查验收,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
1.2、 防治措施: 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发现桩身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2.2、 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锤击预制桩—桩头打碎
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3.1、 现象: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桩顶处主筋应平齐,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 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选用桩锤,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或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2.2、 防治措施:
第三部分:地下防水工程
变形缝漏水
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锉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 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 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压牢。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详细方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详细方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详细方法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善和违反规程引起的质量通病和导致的质量事故,其危害程度往往很大,如造成建筑物沉陷、开裂、位移、倾斜。

因此,对土方工程施工必须特别重视,按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认真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现将土方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简述如下四点:6.1土方工程6.1.1、局部软弱层挖除不够1.1表观现象:(1)基底松土或被扰动土层未清除净。

(2)局部加深处未形成台阶状。

(3)基底位置的土井和坑穴等未作适当处理。

1.2产生原因:(1)地质勘察深度和精度不足。

(2)发现不良土质、软弱层、土井等不作处理。

基底土质未经有关方共同验收。

1.3预控措施:(1)基槽(坑)在作垫层或基础前必须验槽。

如发现槽、坑内有局部软弱层或孔穴,应挖除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填实,或通知设计单位确定处理办法。

(2)当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将松土坑挖至与槽底土质相同的标高,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0mm,长度不小于1m。

如深度较大,用灰土或砂石分层回填夯实到槽、坑底标高,也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3)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1.4监控要点:现场对软弱层部位补做现场勘探,会同勘察、设计给出相应土方换填方案。

1.5监测手段:清理完毕后用环刀按照比例作相应土工试验。

1.6治理办法(1)加大挖除基槽内局部软弱层并同勘察、设计人员采取拌合比例灰土进行分层回填,并按照比例每层取环刀作相应土工试验。

(2)施工时,对回填材料的含水率应严格控制。

6.1.2、填方出现橡皮土1.1表观现象: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

在人工填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中建质量通病手册

中建质量通病手册

中建质量通病手册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质量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加工程质量,并且避免常见的施工问题,我们整理了中建质量通病手册。

本手册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识别和解决典型的施工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基础工程1.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基坑开挖2. 基坑排水不畅3. 地基处理不当4. 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误差5. 基础强度不符合要求二、结构工程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2. 钢筋绑扎不规范3. 承重结构节点设计不合理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到位5. 结构构件连接固定不牢固三、建筑装饰工程1. 墙面涂料不牢固2. 地面平整度不达标3. 中空玻璃密封失败4. 保温层施工质量不合格5. 地板铺设不平整四、给排水工程1. 供水管道漏水2. 排水管道堵塞3. 不符合规范的消防设施安装4. 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5. 不合格的水表安装五、电气工程1. 电线敷设不规范2. 电缆施工质量差3. 电气设备安装位置不合理4. 安全隐患的电气连接5. 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六、防水工程1. 屋面防水层破损2. 地下室存在渗水问题3. 阳台防水不合格4. 渗漏现象的结构保护不当5. 防水材料使用不当七、通风与空调工程1. 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2. 通风设备安装位置选取不当3. 送风系统吊装高度不够4. 排风量不足5. 通风管道连接松散八、安全设施工程1. 消防设施安装不合格2. 安全门、窗设计缺陷3. 地下室疏散通道不畅通4. 安全设施设备维护不到位5. 规范外的安全装置使用以上是中建质量通病手册中涵盖的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关于每一种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请参阅具体相关工程的质量规范和标准。

通过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我们能够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希望本手册能够给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提高工程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