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元素,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
二、探究元素(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元素的定义:由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区分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2. 展示实验:通过实验展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不同反应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元素的世界。
六、作业(5分钟)
留下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特性,拓展学习。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元素知识。
3.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4. 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与理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式的基本知识,对物质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已学习过原子结构,能够理解元素的概念。
3.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设计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证据推理能力: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运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模型建构能力: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建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元素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元素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将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他们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将能够应用元素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分析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
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内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
(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课时 元素》优质教案
第1课时元素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体内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成物质的认识。
情境导入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老人小孩都需要补钙,这里的“钙”是指什么?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提出问题1.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2O与NH3,H2与He质子数相同,却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l-(离子)都是氯元素。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为“氧、碳、氢”元素。
探究点二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今天又学习了元素,它们与物质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归纳总结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区别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②宏观概念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物质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微观概念③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相互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一、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基础主干落实】一、元素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
二、元素符号1.书写:“一大二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如“N”表示氮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表示1个碳原子。
3.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上,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2)单元格信息【漫画辨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妙法指引】(1)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
(2)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典题1】(2023·绥化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O2-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3)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典题2】(2023·湘潭中考改编)2023全球6G技术大会3月22日在南京召开。
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编号09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合作共建【讲述】其中的“钙”、“锌”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一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知能应用元素,这个概念对丁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 1-20号元素如:H、H8 CX 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巩固小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CO. SJ P J O J.nfi. ML MX 40;FcftHCh 、H印4 间尸H/X)% HNO y诊断评价伺仰与" I【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将质子数都是 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 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 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 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 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 种类,不论个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元素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概念匹配:即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无数”对“无数”,“有数”对
、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同点?都含有氧原子。
20
8
⑵核内中子数相同,⑵和⑶核外电子数相同,⑵、⑶和⑷和相对原子质量都相
③在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时,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匹配。
即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无数”对“无数”,“有数”对“有数”
③概念匹配:即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无数”对“无数”,“有数”对。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5.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运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3.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引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展示元素周期表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探讨某一周期或族内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涵盖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和应用等方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教案02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1.核心素养(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2.教学重点了解元素的含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4.教学建议元素概念的处理策略(1)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入手,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得出元素的概念后应及时进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行讲解: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建立世界的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科学观。
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问】什么是元素?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元素如:氢、氧、碳、硫、铝、铁、镁、铜、磷等。
早在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就已经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元素1.元素的概念不同种元素之间是依据什么标准区分的呢?阅读表格1、2,你发现了什么?表格1【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元素与原子的差别【小组讨论】阅读课本P73“思考与讨论”,思考: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分子、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变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课题课题3 元素课时1课时编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元素的概念,一致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看法;(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渐记住一些罕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看法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讨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进程与方法:(1)、经过微观想象、剖析、讨论、对比,看法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2)、经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兴趣活动,协助先生看法元素符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树立迷信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开展擅长协作、勤于思索、勇于实际的迷信肉体。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教法学法元素概念的教学应留意从熟习的例子切入,经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结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先生真正看法到: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渐记忆,减轻先生对单调有趣的元素符号的记忆担负,并留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求,发扬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风兴趣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起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
教具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拟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概念2、元素的分类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那么2、表表示义三、元素周期表简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效果阅读教材,回答教员的效果。
以旧引新,设疑思索5min自主探求协作学习一、元素引导先生阅读课本P59强调:1、质子数决议元素的种类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二、元素符号【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先生矫正。
《元 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用书P98]1.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则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A.紫色→红色→紫色B.紫色→蓝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紫色→蓝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溶洞的形成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原理相同C.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3.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墙壁反而潮湿,之后变得又干又硬;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纸擦洗C.加稀盐酸浸洗D.用水洗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 B C(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组装好装置A后,必须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与C连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该气体。
(4)若A与B连接,则B中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6.如图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探究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 B C D7.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要用装置B检验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 ______,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存有,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升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理解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教案03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及其相关信息。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了元素及意义后,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元素观,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章节,承上启下,既是对之前原子、分子知识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以元素的概念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清晰的逻辑,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物质的组成。
本节内容不仅涉及元素的基本定义、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还初步引入了元素周期表这一重要化学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针对《元素》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通过生活化实例引入元素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分子模型、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建立元素与原子之间的直观联系,深化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元素周期表这一工具,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分析和应用其中的信息,培养其信息处理能力。
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其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在《元素》这一章节的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9—P60,完成下列各题:
1.元素是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而
生物体内(包括人体)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
4.元素符号由1—2个字母组成。
它们的大小写方式是 _____________ 。
5.元素符号都能表示两个意义。
以元素符号Fe 为例⑴(宏观)表示
________ ⑵(微观)表示 __________。
某些符号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
(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或固态非金属),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如Fe 还能
表示⑶ ______________ 。
6.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立,是化学史上最重大的事
件之一。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排叫做________ ,竖列叫做_________ 。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问题探究:什么是元素?不同的元素通过什么来区别?
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同桌交流)
3.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二: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61-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62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思考交流:
1、P、 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活动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 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典型例题】
1.下列对元素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一类原子
C.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D.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CaO
B. Al
2O
3
C. SiO
2
D. Fe
3
O
4
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
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当堂演练】
1.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
子数不同
2.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铁质”指的是( )
A.铁原子 B.铁离子 C .铁元素 D.铁单质
3.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A.电子 B.离子 C.原子 D.分子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外电子总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相对
原子质量
5.化学中将众多原子划分为不同元素的依据是()
A.原子核的大小 B.核内中子数 C.核电核数 D.核外电子
数
6.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铁、铝、硅、氧
B. 铝、铁、硅、氧
C. 氧、硅、铝、铁
D. 硅、
氧、铁、铝
7.下列给出的元素符号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Ag B.Na C.N D.Mg
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课后提高】
1.18
8O(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的
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
中常被用作示踪原子。
18
8O与普通氧原子相比是()
A.相同的分子 B.相同的原子 C.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单
质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的 D.水由水分子构成的
3.下列概念含有宏观意义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元素
4.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
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是()
A.铝 B.氧 C.铁 D.硅
5.人体就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在人体
内都存在,其中人体所占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A、氧
B、碳
C、氢
D、铁
6.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请
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NaC1晶体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按要求写出符号的意义或填写适当的符号:
(1) 2个碳原子(2)硫元素(3)磷原子
(4)8Mg (5) H ;。
8. 用元素符号填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水中含有的元素,氧化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液态金属中含有的元素。
9.现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能形成密度最小的单质;B元素是地
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元素的单质在B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元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金属元素。
(1)请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 B C D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名称;。
(3)写出C的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4)D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现象是;
该反应与⑶中反应的类型都是
10. (8分)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
分信息: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2)由8,20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由17,19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友情提示:书写化学符号时,通常金属元素写在前面,非金属元素写在后面)
(3)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内容,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相对原子质量是。
⑵第15号元素的符号是。
⑶利用上表中的元素,写出一种分子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
物质的化学符号。
【思维拓展】
若将铝、铁、氯、硅、氢、氧、锌、硫、磷、铜、氮、碳、银、钙等分成A和B 两组,且A组中必须包括氧,应该如何分?试把分组结果用它们的元素符号表示出来:
A组:;B 组。
【课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