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病毒-1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也称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是指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出现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后的一定时间内。
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一、细菌类病原体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来源广泛、耐药性强的病原细菌,常引起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创伤感染等。
它能够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使得感染持续性强,且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2.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尤其在医院环境中容易传播。
它的一大特点是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使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常引发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3.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分为甲型和非甲型两种。
其中,甲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该菌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且在医院内广泛传播。
二、真菌类病原体1. 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之一,在医院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
它常引起口腔黏膜感染、阴道感染等,且还可能侵袭血液系统,造成严重的血液感染。
2. 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隐球菌属包括尖端隐球菌和广泛性隐球菌等多种类型。
这些真菌通常通过空气传播,而医院设施也是它们滋生的理想环境。
隐球菌感染一般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身上,尤其是艾滋病人。
该菌可引起肺部感染、脑膜炎等。
病原生物学各论复习题
第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一、单项选择题1.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A、分节段的单负链RNAB、完整的双链RNAC、完整的单负链RNAD、分节段的双链DNAE、完整的双链DNA2.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A、溶原性转换B、抗原转换C、抗原漂移D、W-V变异E、H-O变异3.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流感病毒的()A、毒力强B、分布广C、抵抗力强D、易发生变异形成新的亚型E、感染后免疫力弱4.关于流感病毒,错误的一项是()A、正粘病毒B、包膜上有神经氨酸酶C、不易发生变异D、包膜上有血凝素E、RNA分节段5.甲型流感病毒划分亚型的依据是()A、核蛋白(NP)B、包膜上的HA和NAC、核糖核蛋白(RNP)D、M蛋白(MP)E、RNA6.下列哪种疱疹病毒的亚科归属是错误的()A、HHV-1—α亚科B、HHV-2—β亚科C、HHV-8—γ亚科D、HHV-6—β亚科E、HHV-4—γ亚科7.单纯疱疹病毒I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A、口唇皮肤B、局部淋巴结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三叉神经节E、脊髓后根神经节8.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A、口唇皮肤B、局部淋巴结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三叉神经节E、骶神经节9.能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柯萨奇病毒C、狂犬病毒D、乙肝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0.称为卡波济(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的是()A、HSV-1B、HSV-2C、HHV-8D、HHV-7E、HHV-611.逆转录酶是()A、RNA依赖的DNA多聚酶B、DNA依赖的DNA多聚酶C、RNA依赖的RNA多聚酶D、DNA依赖的RNA多聚酶E、RNA非依赖的DNA多聚酶12.属于逆转录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乙脑病毒C、HIVD、甲肝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3.下列哪种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A、HA VB、HBVC、HCVD、HDVE、HEV14.乙型肝炎病毒属于()A、单链DNA病毒B、单链RNA病毒C、双链DNA病毒D、双链RNA病E、分节段RNA病毒15.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HBV成分是()A、HBcAgB、HBsAgC、HBeAgD、PreS1抗原E、PreS2抗原16.HBV的基因组中不包括()A、S基因B、P基因C、C基因D、X基因E、V基因17.下列哪种蛋白不是由HIVgag基因编码()A、P24B、P41C、P17D、P7E、P918.编码HIV包膜糖蛋白的结构基因是()A、polB、nefC、envD、gagE、tat19.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错误的一项是()A、是艾滋病的病原体B、侵犯表面有CD4+的细胞C、可通过性行为传播D、不能垂直传播E、可通过输血传播20.以下病原体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B、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EB病毒—Burkitt淋巴瘤D、新肠道病毒—手、足、口病E、鼠伤寒沙门菌—肠热症21.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不是病毒()A.肾综合征出血热B.Q热C.新疆出血热D.埃博拉热E.马尔堡热二、填空题1.人类致病疱疹病毒的感染形式有以下3种类型:、和、。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及致病因子汇总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精神不振、烦躁、复视、共济失调,可有恐惧表现,严重者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
磷的无机化合物
鼻咽部发干、咽部充血、咳嗽、气短、胸闷、发绀,以及发热、畏寒等,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恶心、频繁呕吐,呕吐物有特殊电石气臭味,食欲不振,上腹部烧灼痛,腹胀;少数病例有腹泻、黄疸及肝功能异常
30分钟-3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寒颤,头痛,发热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
24小时-48小时
呕吐,腹泻,腹痛,神志不清,失忆,失去方向感,惊厥,昏迷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
最短15分钟,平均1-2小时,最长4-5小时
咽喉及食管烧灼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呈米汤样或血样。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
最短10-15分钟,一般30分钟-2小时,最长4-7小时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无力、口干、流涎,可有发热、颜面潮红(俗称“醉谷病”)
霉变谷物中呕吐毒素
多数<30分钟(毒鼠强、毒鼠硅等)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可有局灶性癫痫样发作;重者癫痫样大发作,或精神病样症状,如幻觉、妄想等;严重者癫痫持续状态,或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
溶组织阿米巴
3-6月
情绪不安,失眠,饥饿,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障碍,眩晕,刺痛,麻痹)
10分钟-2小时
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等;中毒明显者可出现肌束震颤等烟碱样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肺水肿、昏迷、呼吸衰竭、脑水肿
曼陀罗(莨菪碱)
初期:30mim-数小时
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流涎、口内金属味,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多汗
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与抗生素治疗
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与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是指影响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感染。
该疾病常见于冬春季节,并且对年轻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造成更大的风险。
在肺部感染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因为不同致病菌所需药物不同。
一. 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在肺部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其中,细菌是最主要且重要的致病原之一。
1. 细菌性肺部感染常见细菌性肺部感染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迅速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2. 病毒性肺部感染病毒也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如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播,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 真菌性肺部感染真菌也可以引起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功能削弱的患者中。
包括念珠菌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以及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等真菌可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肺部感染。
二. 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肺部感染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关键。
1. 细菌性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性肺部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噻肟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呼吸喹诺酮类药物等。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并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年龄、过敏史等因素。
2. 病毒性肺部感染治疗鉴于病毒性肺部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因此抗生素对其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改善症状和提高免疫力。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休息、充足水分摄入、维持营养等。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病毒总论及常见致病病毒
流感的防治
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氨、干扰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
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减毒活疫苗
28
二、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预后良好, 并发症常见。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HBc
— —
+
+ + — + —
结果分析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19
病毒的感染
3. 病毒的感染类型
1) 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2) 显形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急性感染 Acute infection
/ 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
持续性感染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Persistent infection
发热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 肾炎、疟疾、输血反应等。仅有发冷的感觉无发抖称为畏寒,多 见于病毒感染。 2、胸痛、咳嗽、咯痰、胸闷:提示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 肺脓肿、胸膜炎等,可有相应体征如干湿罗音、胸水征等,呼吸 >35次/分,缺氧明显警惕ARDS。 3、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提示消化系统感染如急 性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 氏病、肠结核等,肝硬化患者发热伴有腹痛应考虑原发性腹膜炎。 应注意肺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而无咳嗽咯痰等表现。 4、发热伴有头痛、呕吐(尤其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提示 中枢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如伴有精神改变、颅神 经受损表现提示结核性脑膜炎。 5、发热伴有黄疸见于急性肝炎,如同时伴有腹痛考虑急性胆囊 炎,伴有贫血考虑急性溶血性贫血。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 (四)
8、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为辅: 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肝脾肿大、血淋巴细 胞增多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 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周期性发热考虑何杰 金病 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考虑局部引流区域炎 症 局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压痛,考虑引流脏 器肿瘤
(2)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分述如下: 1)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可引起泌尿及生殖系统 感染)。 2)衣原体:如肺原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 3)立克次体:如恙虫病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 寒的病原体)、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 原体)等。 (3)细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 1)球菌:阳性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等。阴性球菌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2)肠道杆菌:如埃希菌族的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沙门菌族 的伤寒杆菌,克雷伯菌族的肺炎杆菌、产气杆菌 、哈夫尼亚菌,变形杆菌族的普通变形杆菌等。
医学病毒和常见致病病毒
•五、狂犬病病毒
•36
• 弹状病毒科 狂犬病病毒 属)
• 子弹状 • 核酸为RNA,衣壳呈螺旋
对型
•37
• 易感动物: 家畜和野生动物, 蝙蝠可能是重要的 储存宿主
•38
• 动物间狂犬病是由 于患病动物咬伤健 康动物而传播
•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 致病。人被咬伤发 病率为30%-60%。 一旦发病,死亡率 高达100%
•六、天花由同名病 毒——天花病毒
•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
病、霍乱等瘟疫都留下了惊人的死 亡数字。
最早有纪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 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 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 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最后有 纪录的天花感染者是1977年的一 个医院工人。1980年5月世界卫生 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 ,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 传染病,同时,人类对天花的了解 也是最少的。
医学病毒和常见致病病毒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疾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尤 其是人的健康非常密切。
19世纪末,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
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
烟草榨出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进行
过滤,将细菌滤出,再用过滤后的
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
•28
•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
• 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但仍是发展中国 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 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是WHO计划消灭的病毒 • 急性期患者是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
•29
临床常见病毒 逆转录病毒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RNA,有包膜球形病毒。刺突含有 gp120和gp41两种关键结构
2.HIV复制
(1)吸附 ----gp120 + CD4 (2)穿入和脱壳 (3)生物合成 (4)装配与释放
3.HIV的理化特性 ➢ 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失去感染性,完全 灭活血清中HIV的方法是100℃ 20分钟。 ➢ 对化学因素敏感,在室温下70%酒精只需1分钟 即不能检出活性。 ➢ 对紫外线或γ射线不敏感,因此紫外线或γ射线 不能灭活HIV病毒。
HIV有1,2两型。 HIV-1是引起全球 AIDS流行的病原体; HIV-2主要局限于 西部非洲,毒力较 弱,引起的AIDS病 程长,症状轻。
(二)微生物学检验
1. HIV检验
➢包括HIV抗体、P24抗原、HI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等
。抗体检测是诊断HIV感染的唯一标准。
➢(1)抗原检测:HIV-1 P24抗原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
引起T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 (一)生物学特性 ➢球形,直径约100nm,中心为病毒的RNA和反转录 酶,最外层系病毒的包膜,其表面嵌有gp120,能与细 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而介导病毒的感染。包膜内有 病毒的衣壳,含有P18和P24两种结构蛋白。
(二)微生物学检查 ➢电镜观察 ➢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鉴定 ➢血液中HTLV-I抗体的存在即可诊断为该病毒感 染; ➢而血液中异常淋巴细胞数量的大量增生,同时证实 这些淋巴细胞中有HTLV-IDNA,则可支持成人T淋 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三)临床意义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性接触、 输血或血制品、 母-婴传播。
HIV无症状携带者和 AIDS患者。
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 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对机体的影响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脏器,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 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1)真菌性感染 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浅部真菌有嗜角质性,侵犯皮肤、指甲及
(4)真菌毒素中毒症 真菌毒素已发现 100 多种,可侵害肝、肾、中枢神经系统 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坏死、肝硬化,甚至肝癌;桔青霉素 可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急、慢性肾病;黄绿青霉素引起中枢神经损害;某些镰刀 菌素和黑葡萄穗素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发生造血组织坏死或造血机能障碍。
1.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是医院交叉感 染的重要来源。其致病物质包括: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可污染牛奶、肉类、鱼虾、蛋类)、表皮溶解毒素等。葡萄球菌所致的常见疾病有:
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 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空气、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 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所有溶血性 A 链球菌对 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敏感。
80
3.肺炎球菌(Pneumococcus),学名为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部,仅 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球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荚膜菌株抗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 1~2 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 感,但亦有耐药菌株出现。肺炎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荚膜的光 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荚膜的粗糙(R)型菌毒力减低或消失。肺炎球菌主要引起人 类大叶性肺炎(见临床篇·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为了便于叙述,也为了方便记忆和比较,我把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1、病毒(virus)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体微小,用于测量的单位为纳米(nm),最大直径300纳米(如痘病毒类),最小直径20纳米(如口蹄疫病毒)。
2、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二分裂繁殖,也见有出芽。
与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
目前已知80多种,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3、衣原体(bacterium)衣原体也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
具有一些酶系统,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
4、立克次体(rickettsia)立克次体是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细菌(heredity)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它细胞器,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6、螺旋体(spirochete)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一般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原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7、放线菌属(Actinomyces)既往在医学真菌学中叙述,因为它具有细长的菌丝,有分支并缠绕成团,许多检查方法也与真菌相同,但事实上放线菌是原核细胞,无有形的核,细胞壁中含有典型细菌细胞壁的胞壁酸。
致病菌名词解释
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致病菌进行解释: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腹泻、痢疾、结核病等。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常见的致病病毒有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真菌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病、肺真菌病等。
常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常见的致病寄生虫有疟原虫、血吸虫、包虫等。
致病菌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引起不同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致病菌的传播,需要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减少致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病人,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加重和扩散。
病毒典型案例
病毒典型案例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在人体内或外界环境中寄生生长,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病毒通过感染细胞,破坏细胞功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引起的疾病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典型的病毒案例。
1.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
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变异性强,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流感疫情的爆发。
每年的流感季节,都会有大量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流感病毒的典型案例就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这次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范围内数百万人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之一。
2.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引起肝脏感染的病毒,它主要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病毒的典型案例是中国乙肝疫情,中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之一,大量的人感染乙肝病毒,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乙肝疫情,中国政府实施了乙肝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引起免疫系统损害的病毒,它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患者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艾滋病病毒的典型案例是非洲的艾滋病疫情,非洲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大量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艾滋病疫情,国际社会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结,病毒是人类健康的威胁,各种病毒感染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个人免疫力、开展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保护人们的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病毒感染,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国际上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生物安全分类。
这种分类体系主要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对人类及动物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BSL-1级BSL-1级是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风险极低的微生物,常见的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在BSL-1实验室中,它们的操作要求相对较低,只需基本的实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实验台面消毒等。
二、BSL-2级BSL-2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一定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如大肠杆菌O157:H7、乙型流感病毒等。
在BSL-2实验室中,需要采取更高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实验服、戴面罩、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三、BSL-3级BSL-3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较高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丙型肝炎病毒等。
在BSL-3实验室中,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空气过滤、负压操作、密封容器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
四、BSL-4级BSL-4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极高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高度致病性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在BSL-4实验室中,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全封闭操作、密闭系统、高效过滤等,以确保病原微生物的绝对安全。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实验人员、动物和公众的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爆发。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需要实验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
除了实验室级别的分类,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根据其致病性和传播途径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病原微生物可分为四类:A类、B类、C 类和D类。
A类病原微生物指的是高度致病、易传播的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
这类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人体的致病微生物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 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 菌。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 或弧形,微需氧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 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 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 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潜伏感染和复发
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后,将部分病毒清除 ,部分病毒进入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内,以 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 临床症状。 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 的病毒激活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其特点是 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 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疱疹性角 膜炎、疱疹性宫颈炎等亦可反复发作。
冬季是一个高发季节。冬季流感可使心脏病 以及中风的概率增加一倍。呼吸道疾病的头一 周内,心脏病及中风概率更增加两倍。 进行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 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疱疹病毒HSV
疱疹病毒,一组具有包膜的双股DNA病毒。在 自然界广泛存在,引起人和许多动物的感染,主 要侵犯外胚层发育而成的组织,例如:皮肤、粘 膜和神经组织。 HSV经粘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达80~90%,常见的临床 表现是粘膜或皮肤局部集聚的疱疹,偶尔也可发 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内脏。
发热、受寒、日晒、情绪紧张,使用垂体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受某些细菌 病毒感染等
HSV 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 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中和抗体在细胞外 灭活病毒,对阻止病毒经血流播散和限制病程 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消灭潜伏感染的病毒和阻 止复发。
常见致病病毒(一)
代表株 —
A/FM/1/47 A/Singapore/1/57 A/HongKong/1/68 A/USSR/90/77
命名: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 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
A/HongKong/1/68 (H3N2)
培养特性
1、鸡胚接种:羊膜腔、尿囊 2、细胞培养:猴肾原代、狗肾传代
核蛋白(NP) RNA多聚酶(PA、PB1、PB2) 包膜:基质蛋白M1、M2 (内层) 镶嵌蛋白HA、NA(外层)
甲型流感病毒(电镜)
甲型流感病毒(新分离株)
HA
M2 NA
M1
RNA
NA
PB2 HA
PB1 PA
NP
甲型流感病毒结构模式
流感病毒基因片段及所编码蛋白
基因节段
1 2 3 4 5 6 7
P区: 最长,编码DNA多聚酶. X区: 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及HBV基因,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病毒编码蛋白
包膜蛋白
3种类型的蛋白;HBsAg的血清型;吸附蛋白与中 和抗体
核心蛋白
前C蛋白——HBeAg; C蛋白——HBcAg
HBV抗原组成: HBsAg、HBcAg、HBeAg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变异幅度大, 氨基酸的变异率20-50%,属质变,形成新亚型。由 于人群完全失去免疫力,新亚型出现可引起世界性 流感暴发流行。
甲型流感抗原转换与流行年代
流行年代 1918 1947 1957 1968 1977
亚型类别 Hsw1N1 H1N1(亚甲型) H2N2(亚洲甲型) H3N2(香港甲型) H1N1(新甲1型)
本章小结
2020版: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全文)
2020版: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全文)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占70%以上[1]。
研究表明,有200多种已知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些病毒还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病死率高、存在共感染等特点[2,3]。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决定其易患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4,5]。
我国2016年5岁以下儿童中,肺炎的病死率为167.2/10万,位列疾病致死人数之首[6]。
一项儿童肺炎病原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引起5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中病毒占比为61.4%[7]。
近些年,呼吸道病毒流行给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而2009年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和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甚至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如何规范、有效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是每位儿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效抗病毒药物不多,截至2020年4月,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中收录的适用于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及相应品规较少[8],其中可适用于儿童使用的更少,而且存在诸多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鉴于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严重威胁和儿童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不规范的现状,为解决临床儿童用药的困境,中国医院协会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共同拟定《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旨在为各级儿科医师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