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4.A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7.D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10.D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l4.Al5.C16.A 【解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特点及相关理论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发展导论心理发展: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性原则: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不能伤害和欺骗被试最近发展区: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差异,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现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人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广义:种系的发展,从动物的心理到人心理发展过程,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小学生活自身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身体发展的特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11、12——14、15,属于青春发育期,比较平衡的发育速度(不断增长)2.体内机能的发展特点:心脏和血管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新陈代谢快,血液循环需要量较大,so跳动快)肺骨骼肌肉也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大骨骼大肌肉发展较早,小骨骼小肌肉发展的较晚3.大脑发展的特点:脑重量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水平脑电波发展逐渐由低级电波转为高级电波小学生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1.正规学校生活促进了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意义性的发展2.促进了智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3.促进了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1.快速性(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协调性(道德知识系统化,形成习惯)3.开放性(情绪与情绪富于表情化)4.可塑性(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的幼儿时期)简述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之争”应该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T1:20世纪世纪初叶绝对二分法,一方以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结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另一方环境决定论。
最全小学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1、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学习与教学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对于即将成为或希望成为小学教师,更确切地说是想成为合格或优秀小学教师的人来说,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当成为一种累积性的知识、智慧以及直觉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解决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诚然,教育心理学不能告诉教师在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具体应该做什么,但却可以给教师提供作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言语来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
三、小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简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阶段性和连续性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新特征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智慧树知到答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7-18岁)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父母不必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成长的规律,只要对孩子态度好就可以。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2、判断题:《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面向所有的人群开设。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个体的心理现象包括()。
选项:A:智力B:动机和情绪C:能力和人格D:认知答案: 【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认知】2、判断题:发展的连续性观点认为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婴儿和成年人对世界万物的反应方式相似,只是在行为的量或复杂性上有差异。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3、单选题:要研究6岁的儿童是否了解有关少数群体成员的消极刻板印象,应选择下了哪种方法()。
选项:A:结构化访谈B:自然观察C:心理生理学研究法D:结构化观察答案: 【结构化访谈】4、判断题:心理是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特有的一种反映形式。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称之为教育心理学。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自动化的反应()。
选项:A:饥饿难耐B:心跳加速C:面红耳赤D:紧张害怕答案: 【饥饿难耐】2、判断题:自我概念指的是“我能不能做成这件事”,自我效能指的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单选题: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
选项:A:学生可以主动建构知识B: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C: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准确的D:教师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答案: 【学生可以主动建构知识】4、多选题: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选项:A:小组规模B:合作技能C:职责分配D:小组目标答案: 【小组规模;合作技能;职责分配;小组目标】5、多选题:教师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选项:A:教师讲课过程中突然停止讲课B:教师走到打瞌睡的同学面前敲了敲他的桌子C:教师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D:教师音调平平的讲课答案: 【教师讲课过程中突然停止讲课;教师走到打瞌睡的同学面前敲了敲他的桌子;教师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第三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注意的功能有()选项:A:选择B:调节C:监督D:保持答案: 【选择;调节;监督;保持】2、多选题:下列属于注意力品质的有()选项:A:注意转移B:注意分配C:注意广度D:注意的稳定性答案: 【注意转移;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3、判断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习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中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互相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习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9、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填空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简答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选择填空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答案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答案
一、原题: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行为、学习环境、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学科,旨在探索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模拟法等。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方法;调查法是指通过调查来收集心理学数据的方法;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来获取心理学数据的方法;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来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方法;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来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方法;模拟法是指通过模拟来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方法。
3.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小学阶段学生、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环境等。
小学阶段学生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重要对象,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行为、学习环境等;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小学教育环境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研究小学教育环境的结构、功能、特点等。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中学生心理辅导概述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A .意志品质健全B .人格统一完整C.自我意识正确D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2.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A .意志品质健全B•生活目标符合实际C.智力正常D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
A .诊断问题B •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 .寻求发展4. 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两个方面。
A .控制B .适应C.发展D •评价5.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 .开发潜能B .寻求发展C.个案辅导D •学会调适6. 下列哪项辅导不属于心理辅导的内容?()A .学习辅导B •人格辅导C.生活辅导D •行为矫正辅导7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 •正常学生群体B .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 •极个别学生&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团体辅导较个别辅导能更有效地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B •团体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辅导活动只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 •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9.下列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的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二)简答题1. 心理辅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 如何区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3. 学校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有何关系?4. 简述我国大陆学校心理辅导经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5. 简述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6. 简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
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有何重要意义?7. 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题(最终版)一、填空题1.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3.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6.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遵循现实原则。
7.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8.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9.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四个方面。
10.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二、选择题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A.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道德原则D. 利己原则2. 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着()。
A.希望的实现B. 意志的实现C. 目的的实现D. 能力的实现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出现“自我中心”特征是在()。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物质守恒”的时间是()。
A. 6~8岁B. 7~9岁C. 8~10岁D. 9~10岁三、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3.图式——4.最近发展区——四、简答题1.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3.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理论。
五.案例分析题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小学教育心理学一、二章练习题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单元练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C.成熟时期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桑代克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_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教学内容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D.廖世承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B.《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的。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_____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教学内容教学环境』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敬业精神教学风格』6.教学环境包括_____和_____。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三、简答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一、概念题: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的心理状态;适应良好,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
2、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3、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4、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简答题: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心理辅导(四)心理咨询(五)心理评估(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一、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一)催眠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二)自由联想(三)释梦(四)移情(五)直接分析疗法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物因素(二)环境因素(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辅导,包括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辅导等。
(二)学习辅导,包括智力因素辅导、非智力因素辅导。
(三)职业辅导,包括学会生存、学会选择等。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上,工作没热情、激情,没干劲,总觉得累,性子急,易发怒,容忍度低,有一种衰竭无助感;二是人格上,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疏离、退缩、急躁、反感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三是没有成就感,工作没目标,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想退休。
1第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填空题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
(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A. 学前期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A.儿童早期B.学前期C.青春期D.成年期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D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特D.维果斯基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B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智慧树知到《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以及()。
答案: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心理过程包括()答案:认识(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答案: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答案:对5、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将可能性转变为()。
答案:现实性第2章单元测试1、注意的基本功能是()。
答案: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2、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答案:有意后注意3、注意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
答案:注意的起伏4、我们经常能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一边玩手机,这种现象是()。
答案:注意的分配5、间接兴趣是指对()感兴趣。
答案:结果6、无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7、有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对8、有意后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9、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答案:对10、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后注意。
()答案:错第3章单元测试1、感觉包括外部感觉和()。
答案:内部感觉2、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这是()。
答案:嗅觉适应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答案:7±2个组块5、下列属于保持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的有()。
答案:记忆的回涨现象、随时间推移,记住的越来越少、有些细枝末节的忘了,主要内容还记着、全部忘没了6、主体的情绪、态度等状态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对7、干扰说认为,导致个体产生遗忘的主要原因在于所记忆的材料受到()作用所致。
答案:前摄抑制、倒摄抑制8、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动作、表象等形成对事物的间接的和()的反映。
答案:概括的9、定势对问题解决都起消极作用。
()答案:错10、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填空题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
(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A. 学前期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A.儿童早期B.学前期C.青春期D.成年期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D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特D.维果斯基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B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12.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皮亚杰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A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13.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C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14.埃里克森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D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15.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A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直观原则D.道德原则16.自我遵循的原则是:(B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直观原则D.道德原则17.超我遵循的原则是:(D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直观原则D.道德原则18.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19.维果茨基认为形成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工具是( A )A.语言B.记忆C.想象D.情绪20.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
( A )A.图式B.同化C.顺应D.适应三、多选题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BCD )A.顺序性方向性B.不平衡性C.差异性D.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BCD )A.遗传素质B.环境C. 教育D. 个人因素3 遗传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ACD )A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B.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C.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D. 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是(ABCD )A.成熟B.练习与经验C.社会性经验D.平衡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ABD )A.自我B. 本我C.特我D.超我6人的心理发展包括。
(ABCD )A.个性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性发展D.人格发展7.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D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8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有:(BD )A.认知发展水平B.现有的发展水平C.评价发展水平D.潜在的发展水平四、辨析题1.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中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成熟、半成熟的阶段。
√3、心理机能总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的。
×4、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5、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6、成人感是在高中阶段产生的。
×7、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一个好时机。
√8、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
×9、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10、皮亚杰认为11岁以前的思维以具体事物来进行的。
√五、名词解释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认知,解释和思考。
最近发展区六、简答题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何理解教育起主导用途的因素?遗传因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3、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闭锁性,文饰性4、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格结构理论:提出了本我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性心理发展理论:将人发展成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生殖期(11,13-20岁)认知发展理论:5、如何利用关键期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七、案例分析案例1、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说有一位名叫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过了十几年后,方仲永的表现和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问题:1、方仲永的为什么最终成为一般人?2、你在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答:1、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
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看到方仲永所做的诗文得到很多的实惠,对此他感到有利可图,因此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的才能没有通过后天教育继续提高所造成的。
2、自己答。
案例2、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
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1、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有何启发?回答要点:1、(1)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
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学生的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文中子路总是一个好胜之人,冉由是一个畏缩,孔子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采取了补偏救弊教育方法:孔子对子路采取“退”的方法,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冉求有点畏缩就采取“进”的方法。
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在孔子的教育下,他的许多学生如颜渊、子贡、季路、子游等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方面都有拔尖人才。
(2)孔子这样这样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组织和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
这里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就是学生的实际,“因材”是“施教”的基础,“施教”是“因材”的必然要求。
“因材”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施教”。
然而,由谁来“因材”,有谁来“施教”呢?这当然是教师也即人来完成。
因此,孔子先认识“材”了解“材”(子路总是好胜,冉由畏缩),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行不同的教育(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迅速成长。
2:启发要点; A 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他们的气质特点,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势利导,取长补短,用不同的手法达到统一的教学目的。
B、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根据个性和共性辩证联系的观点,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但是共性寓于个性中,并且共性只能大致地而不能完全地包括一切个性。
因而还要有相应的教育措施以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
c、培养优秀生和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培养优秀生,热情帮助后进生。
因材施教的“材”没有优差的意思,只是“实际”、“特殊性”的规定性,后进生也具有“实际”,这也是个别施教的充分前提。
D、因材施教和因教而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着相互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实际施教,主导的关键正是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而学生的适应如果是能动的,必然会对教师的影响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案例3、跳一跳就摘到张老师根据学生王军的个性特点,为他设定“跳起来,摘桃子”的方案,即设定一个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就兑现他需要的东西:如一件心仪的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玩具等等。
王军一直按照这计划坚持到高考,最后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问题:1、张老师所设定“跳起来,摘桃子”的方案体现了维果茨基的什么理论?2、请点评张老师的方案。
答:1、体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张老师根据王军的实际情况,为他设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这种“跳起来,摘桃子” 的设计方案正是“最近发展区”反映,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或称今天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或称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