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Journal of Eng i n eeri n 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10/18(5) 0748 06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简文彬 李 润( 福州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 350108)(福州大学资源与城乡建设系 福州 350108)摘 要 由于福州盆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福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1)隧道掘进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

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强,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避免产生基坑突涌问题。

砂砾卵石层直接覆盖于基岩裂隙热水上,受热水构造带高温热水的直接补给以及热传导,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对地热场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地热对轨道交通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2)软土的大变形与低强度。

导致地基失稳与土体结构强度破坏。

(3)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引发的可能灾变。

基坑开挖易产生滑塌、流泥、突水(涌)、地表沉陷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基坑失稳而影响工程安全及周边环境。

对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应加强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查明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人工地层冻结法、桩基托换技术进行施工;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区岩土条件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新型桩、新的止水、降水措施等基坑支护新技术,以及采用信息化施工新技术。

关键词 福州轨道交通 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问题中图分类号:P642.1 文献标识码:AGEOTECHN I CAL ENG I NEER I NG PROBLE M S I N FUZHOU RA IL TRAN SI T CONSTRUCT I ONJI AN W enb i n LI Run( Instit u te of Geo techn ical and G eological Eng 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D epart men t of R esources and Urban-Rural D evelopm 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Abst ract Due to t h e fact that t h e eng i n eeri n g geo log ical conditi o ns and particularity o f tunne l pro j e cts in Fuzhou Basi n are co m plicated,the co rresponding envir onm enta l geotechn ica l proble m s are e m erged i n the process of con structi o n for Fuzhou ra il transi.t The m a i n env iron m enta l geotechn ical eng i n eering pr oble m s are:(1)the confi n ed aqu ifer w ithin t h e scope o f tunneli n g boring:The w ater bear i n g capacity and hydraulic conducti v ity of confi n ed aq u ifer are strong.A s the excavati o n is deep,the influences on lo w er confined wa term ust be consi d ered,so that inr ush of foundation p itm ay be avoided.The grave l pebble bed i s d irectly covered on the hotw ater of bedrock fissure,and it is directly supp lied and conducted by h i g h te m perature hot w ater at the hot w ater structural be l.t The issues, w he t h er the constructi o n of underground ra il transit bri n gs i m pact on geo t h er m a l fie l d and w hat infl u ence does geo ther m y bri n g to rail transi,t need to be furt h er stud ied.(2)Large defor m ati o n and lo w i n tensity o f soft so ils lead to i n stability of foundation and da m age of the so il structure strength.(3)Deep and large excavation for foundation pits m ay cause the disasters.The excava ti o n for foundati o n pits is easy to bri n g the pr oble m s,such as sl u m p,mudfl o w, w ater inr ush,surface subsidence,etc..So the effective preventi v e m easures shou l d be adopted to avoid the i m pact*收稿日期:2010-04-06;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6-18.第一作者简介:简文彬,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专业.Em ai:l j w b@on eng i n eering sa fety and surroundi n g env iron m en.t For t h ese env ironm ental geotechnical prob l e m s,ne w techno l o gies for i n vestigation sha ll be strengthened to fi n d out geo log ical cond itions o f the geotechnical eng i n eering at build i n g site;the ground freezi n g m ethod and techno l o gy of p il e underp i n n i n g sha ll be introduced for the construction; t h e ne w techno l o g ies,wh ich are su itab le for geo techn i c al conditions in t h e reg i o n,shall be developed and adopted, such as ne w p iles,ne w w ater sea,l g round w ater lo w eri n g m easures and o ther foundation p it support techno l o g i e s as w e ll as ne w techno logy for i n fo r m ation constructi o n.K ey w ords Fuzhou rail transi,t Eng i n eering geo log ical conditi o ns,Geotechn ica l engineeri n g proble m s,Tunne,l Foundation1 引 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构筑大都市理念的随之崛起,福州市正向地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已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此作为缓解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周山岭环抱 , 城 区在 盆 心 , 盆 地 边 缘 为 山地 和 丘 陵 , 海 拔
高程均 在 5 0 0 m 以上 , 盆 地 内部 是 冲积 海 积 平 原 , 高 程 约3 ~5 m, 平 原 上 分 布 着 诸 多 岛 状 花 岗 岩 残 丘 如 高 盖
山、 乌山 、 于山 、 屏山等 , 闽江 、 乌龙江 穿越 盆地 中心 ; 长 ( 1 ) 人工 填 土在 区 内地 表 广 泛 分 布 , 厚 度 一 般 为 0 . 5 ~3 m, 局部较厚可达 6 ~7 m, 工程地质 性能较差 , 承
摘要 : 指 出 了福 州 地 铁 沿 线 场 区地 貌 类 型 复 杂 , 地 层 多变, 地 下水丰 富, 地 质条件 复杂 , 地 铁 规 划 建 设 中的 地 质 环 境 问题 较 为 突 出 。结 合 福 州特 有 的 地 质 背 景 , 分 析 了地 铁 规 划 区 的 地 质 环 境 特 征 , 探 讨 了地 铁 建 设 过 程 中几 个主 要 的 地质 环境 问题 : 包括 隧道 与基 坑 突 涌 、 地 下热水 、 软 土 地 基 的 沉 降 变形 、 砂 土 液 化 和 软 土 震 陷、 残 积 土 及 花 岗岩 风 化 孤 石 、 地 层 软硬 突变 等 对 地 铁 施 工 的影 响 , 并提 出 了相 关 建 议 。 关键词 : 地 质 环 境 问题 ; 地 铁 隧道 ; 福州 中图 分 类 号 : X 7 0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3 ) l O 一 0 1 5 3 一 O 5
系 上 部 土 体 以砂 土 、 淤 泥及其 混合物 为主 , 中 下 部 主 要
发育砂砾卵石及薄层粉质粘土 , 底 部 为 残 积 土 和基 岩 风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勘察和规划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施工进度。

对于这些特殊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地质环境问题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勘察中,地质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地下构造复杂,可能存在地下水、软土层、岩溶地质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造成一定的难度。

地下管线的存在也会增加地质勘察的难度,而且地下管线的移位和迁移可能会对勘察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

对于这些地质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严谨的勘察技术和方法,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也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减少地下管线的影响。

二、环保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

在勘察阶段,需要全面评估轨道交通线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和保护方案。

在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可以采用减振材料、隔离墙等措施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播;在轨道交通列车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低噪音、低排放的新能源车辆,减少空气污染。

还需要做好环保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古建筑、古遗址等,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勘察和建设中,可能会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比如轨道交通线路穿越古建筑区域、古遗址区域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尽量减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或影响。

可以采用隧道、桥梁等方式绕过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或者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设置保护区域,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安全保护。

还需要加强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不会损害历史文化遗产。

四、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环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

福州地铁二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福州地铁二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福州地铁二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柳文广【摘要】福州市地铁二号线是福州市轨道交通东西主轴线,沿线工程问题复杂,盾构施工条件困难,主要有孤石问题、过江的富水砂层及冲蚀深槽问题、过河的冒顶突水问题和软硬接触等.通过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搜集的20余万个钻孔资料,标准化3000余个有效钻孔,补充以专项调查及少许钻探,总结孤石发育规律,分析孤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推断它们可能出现的路段,指出它们可能给施工造成的危害,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同时,针对福州地区特有的有害气体、温泉等进行了补充说明,对规划线路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详勘、施工前勘察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7(012)001【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福州地铁;二号线;工程地质问题;孤石;冲蚀深槽【作者】柳文广【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 3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U412.22根据2013年9月发布的《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修编)》,地铁二号线是福州市轨道交通东西主轴线,全长28.10km,共设23座车站,2座车辆综合基地,5座换乘站。

起于上街苏洋村,途经大学城、金山、鼓台核心区、晋安组团,终点至下院,连接福州主要文教科研区、主要工业区、历史文化发展中心、大型居住区。

二号线延伸线全长约5.23km,设三座车站,起自苏洋村站、向北延伸至竹岐片区。

1.1 地形地貌沿线场地地貌类型主要为冲积、海积平原,地形平坦,湖沼、水系发达。

闽江和乌龙江横穿福州盆地,将场地分为江北平原、南台岛平原和上街平原3个区段。

江北平原属海积平原,乌山、于山等部分场地为剥蚀残丘,南台岛平原、上街平原属冲积平原,局部如福州大学一带为剥蚀残丘。

1.2 地质构造沿线场地0~5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有:更新统残积层零星出露于地表,沿山麓坡脚呈裙状分布,分布于乌山、于山一带。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成为了很多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质问题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隧道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质勘探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进行合理的隧道设计,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二、隧道稳定性地铁隧道的稳定性是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质问题。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地下水压力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隧道的稳定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例如避免水压过大、加固地基等。

三、地下水的处理地下水是地铁隧道施工中另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

地铁隧道一般位于地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特别是高于隧道底板的地下水。

这不仅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处理地下水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保护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土壤破坏、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噪音防护、土壤修复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五、应对地质问题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创新技术也被引入到地铁隧道施工中,以应对地质问题。

例如,地下水调控技术可以调节地下水位,提高隧道施工的稳定性;无人机勘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下地质信息,提高勘探的准确性。

这些技术的引入,为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

总结起来,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包括地质勘探、隧道稳定性、地下水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采取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施工和环境保护。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一:地质问题地铁隧道现在经常可以看见,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在加快施工的脚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地质现象,以及出现问题后该怎么去解决,怎么去实施有效措施和保障措施。

接下来就来讨论分析地隧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从中国地形上来看,中国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而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平原属长三角地区居多,而一般地铁隧道施工选址都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山区作为地隧施工地点很少,这也就涉及到了地质的问题。

平原地区地质条件良好,没有太多复杂的地质地貌,很适合地铁工程施工,山区与平原相反,由于塌方、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许多城市工程施工在山区无法进行,虽然山区最多公交是道路施工,但是也会时不时的发生事故。

但有时地铁施工不得不考虑山区,当然能避开就避开,山区居多是山峰,这就要用到爆破。

爆破为什么要考虑工程地质问题?因为山大多是由于地表缘由经过多年沉淀而形成现在的模样,可想而知它的岩层分层时有多复杂,所以一般我们了解到的最多的是“硬岩”用的炸药居多,“软岩”用的炸药少些,只有掌握演岩石的哪些特征会对爆破过程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能够预报爆破工程对岩体赋存状态有什么影响,才能正确地根据围岩状态、炸药性能、掘进爆破特点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适宜的炸药品种,使爆破达到良好的效果,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坑道围岩的破坏和扰动,保证围岩的安全与稳定。

接下来先分析平原地区的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法。

平原地区地隧施工环境比山区施工环境好得多,但正因为是平原地区这个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那就是地下水的问题。

在多水地层开挖坑道,由于改变了地下水的流通条件,往往会出现涌水,涌水对施工的影响,轻则增加劳动负担,重则危及围岩的稳定,造成坑道塌方,还有极大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

涌水现象分为几种,最为常见的就是硬岩中的涌水,裂隙水量增加,有时会伴随沙土砂土流泻,甚至还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大量高压水,而煤矿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人们大多不是因为窒息而亡,而是因为高压水的突袭把人冲晕而丧失意识从而死亡,充分说明了高压水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一般情况下保护措施做得好就大大减少了危险的程度。

地铁基坑涌水情况及水文地质的分析

地铁基坑涌水情况及水文地质的分析

地铁基坑涌水情况及水文地质的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某地铁站水文地质情况,并进行水文地质试验,从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探讨、分析基坑开挖涌水情况及处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地铁、基坑、水文地质试验、涌水量预测1前言在地铁建设中,车站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其必然面临与基坑降水有关的各种问题,通常基坑周围岩土介质具有非均质性、各岩土层分布形式复杂多变,使得地下水边界条件亦各不相同,因而如何正确预测基坑涌水量的大小,是勘察、设计、施工各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2场地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场地为山间冲洪积洼地,地形西部高,东部低平。

场地内分布残积土与全、强风化岩遇水崩解,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中、微风化岩埋藏深度大,层位分布较稳定,微风化基岩的完整性较好。

受构造影响,存在风化深槽,深度达40多米。

场地的主地下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层及下部花岗岩强、中风化岩层,地下水类型按其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承压水。

全风化岩和残坡积土以土性为主,透水性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对隔水作用。

基坑面积86.2×28.8m,深32m,基坑底部地层为花岗岩全、强风化层,在基坑开挖过程,在上覆压力减少,地下水涌出情况,易发生开挖面软化,强度降低,基坑失稳。

因此对地下水的控制是工程成败的关键,需进行抽水试验以便了解此类地层地下水渗流性,采用降水施工对本站区基坑开挖的适应性。

3抽水试验设计3.1抽水孔布置根据详勘地质资料,本次抽水沿基坑内强、中风化岩层较厚处布置2个抽水孔、6个观测孔。

由于基坑宽度约28.8m,故两个抽水井间距布置为32m,两抽水井间直线布置3个观测孔,外延各布置1个和2个观测孔,以便了解连续墙对降水影响的滞后性。

图1:抽水孔、观测孔平面布置图3.2水文试验孔的结构(1)抽水孔井体构设计由于花岗岩的承压水主要赋存在强、中风化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因此2个抽水孔均要求穿过强、中风化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带,孔深约45m。

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存在的有关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问题的分析(完整翻译)

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存在的有关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问题的分析(完整翻译)

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存在的有关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问题的分析Zhang Ning中国,北京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量城市地铁建设,地铁隧道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对环境的损害在地铁建设问题中已经变成非常突出。

由于地铁的建设导致水和土壤的变化必将导致地铁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变。

对于南京地铁建设的个案研究,对于大多数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地铁建设和地下水以及土壤环境的关系,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地面沉降,地铁隧道内的泄漏,变形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地铁,地下水,沉降,泄漏,环境1.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量的地铁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现状,更成为了现代化的标志。

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被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去处理这种情况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将对周围地面沉降,隧道的稳定性,隧道通风,流沙,沿承压水受压的方向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铁建设与普通挖掘工程不同。

首先,大多数地铁是被埋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的而且有很长的铁道并且建筑工期长。

铁道通常坐落于有许多建筑物和已经建设了许多地下管道的城市中心地带,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要将交通问题和地面占有问题考虑在内而且也要考虑到控制地面下沉以确保建筑物与管线的安全问题。

另外,我们应该经常系统的分析降雨对地下水资源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便执行控制措施。

在本文中,通过对南京地铁建设的研究地下水问题被考虑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问题中。

首先,降水会伴随建筑物导致土壤压实或空虚,引起下沉和地面以及附近的建筑物变形甚至转化为对地下管道的损害。

第二,地下水渗漏会对地铁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地下结构也将反作用于地下水环境。

2.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降雨导致地面沉降和变形的原因在地铁建设时期地下水更像是对周围环境带来坏的影响,而且它的相对预防措施往往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较于地面沉降对于挖掘,从引起地下水位数值下降的一个原因是很小的,然而影响的时期是很长的,由于这个原因,它需要加以更多的关注。

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结构与防水说明(优秀工程范文)

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结构与防水说明(优秀工程范文)

目录1工程概况 (1)1.1设计范围 (1)1.2工程规模、车站形式 (2)1.3工可及总体设计阶段专家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 (2)2设计依据、原则与标准 (2)2.1设计依据 (2)2.2设计原则与标准 (4)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8)4站址周边环境 (13)1.1 站址环境综述 (13)4.1车站周边现状建、构筑物 (14)4.2重要控制性管线 (14)4.3车站与大型市政设施的关系 (14)5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14)5.1施工方法选择 (14)5.2施工技术措施 (15)6结构方案选择 (18)6.1围护结构方案比选 (18)6.2主体结构方案比选 (19)7工程材料 (20)8结构设计 (21)8.1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21)8.2主体结构设计 (25)8.3附属结构设计 (32)8.4结构特征一览表 (36)9结构防水及防蚀 (37)9.1设计原则和防水标准 (37)9.2主要技术要求与防水措施 (38)9.3杂散电流腐蚀防护 (45)10降水措施及要求 (46)11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47)11.1风险工程概况 (47)11.2工程自身风险分析 (47)11.3工程环境风险分析 (48)11.4风险工程识别分析一览表 (48)11.5风险工程分析及控制方案 (49)11.6监控量测设计 (49)12工程筹划 (51)12.1施工用地总图及布置 (51)12.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52)12.3地上和地下管线的处理意见及处理措施 (53)12.4施工主要进度指标和进度安排等 (54)13白蚁防治措施 (54)13.1白蚁防治原则 (54)13.2防治范围 (55)13.3防治方法 (55)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7)15土建工程量汇总表 (57)1工程概况1.1设计范围1)工程概况五里亭站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为福州市轨道交通 2 号线第 19 个站.车站站位位于福马路路中,横跨江浦路,沿东西向设置;西侧端头井离开五里亭立交下匝道约 53米,;东侧临近规划后浦路;福马路规划路面宽度为 50 米,现状路面宽 40 米,江浦路规划路面宽度为 18 米,现状路面宽 13 米.车站西南象限为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宿舍,东南象限为渠城新村,东北象限为福州博爱医院, 西北向为金洲小区.福马路规划路面宽度为50 米,现状路面宽40 米,车流量较大,江浦路规划路面宽度为18 米,现状路面宽13 米,车流量较小.车站东侧规划路宽度为40 米,现状路面宽 20 米左右,车流量大,为南北向城市交通主干道.沿福马路方向,有一埋深 4.5米、管径 800米米的污水管线、有一埋深 2.5米、管径 900米米的污水管线,可在施工时临时改迁.车站周边其余管线有:军用通信管、市政给水管、电力管、雨水管、燃煤气管等,埋深较浅,施工期间可通过临时改迁等方式保证正常使用和减小对车站的影响.2)工程组成及其相互建筑布置关系本站为地下二层标准站,车站内设置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同时设置 5 个出入口和 2 组风亭,分别设置于福马路南北两侧地块内.车站 1 号出入口设置于福马路北侧,以照顾省五里亭、福州博爱中医院及其周边居住区客流,车站 2 号出入口考虑为满足远期规划后浦路建成后的过街功能,预留远期改造实施,以照顾到省五里亭区域客流; 1 号风亭结合 3 号出入口设置在渠城新村前福马路南侧绿化地块中;4 号出入口设于福马路与江浦路交叉路口东南象限的大统钟表有限公司前.2 号风亭设置于福马路与江浦路交叉路口西南象限的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宿舍地块内.3)设计范围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 CK32+392.000,设计起点里程:CK32+263.198;设计终点里程:CK32+461.800.初步设计范围为设计里程内的主体、附属结构(含通道、出入口、风道、风亭)、防水设计及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等工程初步筹划.1.2工程规模、车站形式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 200 米,标准段宽 19.7 米,顶板覆土2.834米.标准段基坑深度约 17.5米~17.2米.车站共设置 5 个出入口和 2 组风亭, 分别设置于福马路南北两侧地块内.1.3工可及总体设计阶段专家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3.1工可预评审意见及落实情况无1.3.2总体设计阶段评审意见及落实情况1)需确认管线改迁至红线内的可行性.回复:与相关单位核实管线迁改至红线内的可行性.落实情况:已按迁回红线内考虑.2设计依据、原则与标准2.1设计依据2.1.1主要遵守的规范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 年版4.《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99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年版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8.《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2001)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1997)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1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 年版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2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2.《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2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J449-2005)2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J159-2002)2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6.《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7.《铁路桥涵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3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3.《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3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3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992)37.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38.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28.其他现行国家、福建省及福州市相关规范、规程及规定.2.1.2其他设计依据1.《福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12 年12 月)2.《福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12 年12 月)3.《福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总体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及回复(2013 年05 月)4.《福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2 标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3 年 6 月)5.《福州地铁2 号线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 年3 月)6.《福州地铁2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 年6 月)7.《福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 年 6 月)8.业主、总体组提供的各种联系单、公文2.2设计原则与标准2.2.1设计原则1)地下结构的设计应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按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和目的确定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对地层的观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2)地下结构的设计,应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位于城市主干道下的车站顶板覆土不宜小于3 米;位于城市次干道下的车站顶板覆土不宜小于2 米.对于特殊地段,可根据规划部门的意见,覆土厚度作相应的调整.对分期建设的地铁线路,应根据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合理确定节点形式并预留远期实施条件.3)地下结构设计,应考虑 2 号线工程要求并根据沿线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周围地面既有建筑物、管线及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和使用效果等综合评价,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在含水地层中,应采取可靠的地下水处理和防治措施.在温泉影响区内应避免隔断温泉通道,尽量采取对地下环境无污染的施工工艺.4)地下结构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或构件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性等,选用与其特点相近的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结合施工监测进行信息化设计.应按下列原则进行选用:(1)明、盖挖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执行以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基础编制的相关规范;进行稳定性检算时,采用总安全系数法.(2)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楼板等构件,其计算及构造应满足现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5)车站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运营、施工、防火、防水、防杂散电流等要求.6)地下结构应就其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结构强度的计算,以及相应进行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对于混凝土结构,必须进行抗裂验算或裂缝宽度验算.当计入地震荷载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不需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7)地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根据设防要求、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埋深等因素选用能较好反映其地震工作性状的分析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8)地下工程的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的环境等选用,并考虑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主要受力构件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必要时也可采用金属材料.9)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其允许数值应根据地铁沿线不同地段的地面建筑、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等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10)地下结构设计的净空尺寸应满足2 号线的建筑限界和其它使用及施工工艺等要求,施工中应考虑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施工误差按施工规范执行.11)地下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应进行防锈处理.12)当地下结构处于有侵蚀地段时,应采用抗侵蚀措施,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13)地下结构应进行横断面方向的受力计算,对下列情况时,尚应对其纵向强度和变形进行分析:(1)覆土荷载沿其纵向有较大变化;(2)结构直接承受建、构筑物等较大局部荷载;(3)地基或基础有显著差异;(4)地基沿纵向有不均匀沉降;(5)当结构连续较长、分缝间距较大且未采用有效释放变形措施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纵向的影响.(6)空间受力作用明显的区段,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分析.14)应根据施工各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最不利条件确定车站各断面设计荷载, 并考虑在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变动幅度及因城市规划引起的覆土变化的可能性.15)当地下车站和隧道底部处于淤泥或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并结合计算分析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可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或注浆加固等措施.2.2.2设计标准1)地铁主体结构及重要的附属结构(包括损坏和大修会严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余一般建筑如车辆段建筑等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主要结构构件(结构顶底板、各层楼板、框架梁柱、中墙、外墙、楼梯、站台板)应不需要进行大修加固而能保持使用功能;次要构件(自成结构体系的内部梁、柱、墙等)可进行维修以保持其使用功能.基坑支护结构的使用年限不小于 1 年,围护结构作为永久构件的一部分时,在考虑刚度、强度折减到基础上,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2)结构的设计水位,使用期按100 年一遇的洪涝水位设计,并按设防水位进行检算.3)地下结构中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他构件应满足相应的室内防火规范要求.4)本工程属甲类人防工程,工程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 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 级,防化等级均为丁级,并在结构设计时采用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5)地下结构按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进行设计,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在结构设计时采取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对于非承重构件(装饰构件、管道安装等)也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当结构位于液化地层时,应考虑地震及车辆震动可能对地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根据结构和地层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当地下车站上部建有地面建筑时,应进行整体抗震检算.6)地下车站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区间隧道及其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7)地下结构中各类永久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需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协调.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中主要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在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相应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取 1.1,其他构件取1.0.按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如地震、人防作用组合等)进行承载力计算时,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 1.0.8)地下结构中各类临时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相关规范及结构重要程度确定.如作为临时构件使用的支护结构,其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可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确定;无相关规范要求的次要临时构件, 在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安全等级可设为三级,重要系数可取0.9.当构件同时兼有临时和永久功能时,其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需按两者偏保守考虑.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浅埋暗挖法隧道的初期支护作为永久结构使用时,其重要性系数取1.1,作为临时构件使用时,其重要性系数取1.0.9)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地下水位情况进行抗浮稳定验算,在不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1.05,当计及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当结构抗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10)本站场地无冻融条件,也非氯化物环境,地下水位微腐蚀,对混凝土结构无明显化学腐蚀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退化主要由保护层碳化引起钢筋锈蚀所致.根据GB/T50476-2008,属于一般环境,环境类别为I,车站内部结构构件的环境作用等级多属于I-A,与土体接触的结构构件多属于I-B,地表附近与土体接触构件环境等级为I-C,出入口风亭等出地面构件环境作用等级为I-C.根据GB50010-2010,车站内部结构构件的环境类别属于一类,与土体接触的结构构件多属于二a 类,地表附近干湿交替构件属于二b 类,出入口风亭等出地面构件环境作用等级为二b 类.11)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按表2.2-1 中的数值进行控制;对处于侵蚀环境的不利条件下的结构,其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严控制.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表2.2-1注:1、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要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制应取为 0.2米米;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制应取为 0.3米米;2、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板,应按表中二a 级环境的要求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 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验算;3、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7 章的有关规定;4、对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5、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s,小于 20米米时取 20米米,大于 65米米时取 65米米;6、当满足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5 条配置表层钢筋网的梁,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1.2 条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打 7 折.12)地下结构应按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进行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尚应对使用阶段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偶然荷载参与组合时,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所处地层依次为:(1)<1-2>杂填土杂填土呈杂色,主要成分为中粗砂及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混少量淤泥,松散~欠压实.沿线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颜色较杂,主要呈灰色、灰黄色,稍湿~湿,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夹杂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硬杂质含量大于30%,,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堆填年代多大于10 年,部分地段以粘性土、碎石、块石为主回填,部分钻孔位于路面,表层多为0.3-0.4 米厚的路面铺砖或水泥铺石.本层表面多直接出露于地表,薄厚多变.本层在168 个钻孔中揭示杂填土,层顶埋深0米(标高3.61~10.62米),层底埋深0.2~6.3米(标高0.8~6.48米),层厚0.2~6.3米,平均厚度2.89米.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 次,其实测击数为5~8 击,平均值7.0 击,修正后击数为4.8~7.7 击,平均击数为6.7 击.本层共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5.5米,其实测击数为1~76 击,平均值16.4 击,修正后击数为1~68.1 击,平均击数为15.3 击.(2)<2-4-1>淤泥呈深灰色,流塑,饱和,部分夹薄层细砂而表现为淤泥夹薄层砂,局部含有腐植质,有腥臭味,摇振反应慢,有光泽,捻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在170 个钻孔中揭示,层顶埋深 1.0~22.5米(标高-15.83~6.48米),层底埋深4.3~26.5米(标高-20.56~3.03米),层厚0.7~24.8米,平均厚度7.44米.(3)<2-4-4>淤泥夹砂呈深灰色,流塑,饱和,混粉细砂,层状砂与淤泥厚度比为1/10-1/3,局部夹有10~15厘米细砂,局部含有腐植质,有腥臭味,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本层在105 个钻孔中揭示,层顶埋深3~32.8米(标高-25.85~ 4.53米),层底埋深 5.3~35.5米(标高-28.55~2.23米),层厚0.8~23米,平均厚度5.17米.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3 次,其实测击数为5~22 击,平均值11.4 击,修正后击数为3.5~15.4 击,平均击数为8.5 击.(4)<2-4-5>粉淤泥质中细砂深灰色,上部松散~稍密,下部稍密~中密,饱和,含中细粒石英颗粒及云母等,含淤泥质及少量有机质,级配不良.本层呈中薄层状或透镜体状零星分布.本层在72 个钻孔中揭示,层顶埋深 6.4~30.1米(标高-27.12~-0.07米),层底埋深8.6~33.3米(标高-30.22~-2.29米),层厚0.9~19.6米,平均厚度7.2米.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89 次,其实测击数为6~24 击,平均值14.9 击,修正后击数为4.2~17.9 击,平均击数为11.2 击.(5)<3-2>粉细砂呈浅黄、浅灰、灰绿等,主要成份为石英,粒径较均匀,含较多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状为主,局部含淤泥质,级配不良.本层零星分布,厚度在22 个钻孔中揭示,层顶埋深19.8~40.6米(标高-33.39~-13.48米),层底埋深23.6~44.3米(标高-37.09~-17.28米),层厚 1.7~8.9米,平均厚度 3.84米.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2 次,其实测击数为7~34 击,平均值16.8 击,修正后击数为4.9~23.8击,平均击数为11.8 击.(6)<3-3>中粗砂呈浅黄色、浅灰色、灰黄色等,饱和,中密~密实为主,本层在75 个钻孔中揭示,层顶埋深8.8~50.3米(标高-43.52~-1.95米),层底埋深14.2~50.5米(标高-44.48~-6米),层厚0.4~27.3米,平均厚度6.72米.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08 次,其实测击数为11~44 击,平均值28.1 击,修正后击数为7.7~30.8 击, 平均击数为19.7 击.本层共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0米,其实测击数为11~32 击,平均值22 击,修正后击数为7.2~13.7 击,平均击数为11.1 击.2)水文概况(1)地表水场地主要为剥蚀丘陵,场地内无地表水体分布.(2)地下水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水或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a)上层滞水第四系表层的人工填土中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其透水性一般,填土层由于物质组成变化较大,渗透性变化大,填土层以碎块石为主时,富水性、渗透性较好;当填土成分主要为黏性土混少量碎石时,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相对较差.上层滞水的水位和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雨季上层滞水水量较丰富,枯季水量变小.b)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位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沉积物的孔隙中.工程区的主要相对隔水层包括<2-4-1>淤泥、<3-1>粉质粘土和<3-4> 淤泥质土,其富水性差,不透水~微透水.根据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空间分布不同,可将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a.松散层孔隙潜水松散层孔隙潜水分布范围比较有限,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海相沉积层<2-5>中细砂层中,该层属强透水层,其上部为杂填土层直接覆盖,具有统一地下水位,为潜水.根据车站水文钻孔的资料,<2-5>中细砂上部为<1-2>杂填土,下部<2-6>粉质粘土为不透水~微透水,为相对隔水层,组成潜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该含水层厚约9米,潜水的水头埋深3.79米(高程为4.04米),渗透系数为30.95米/d (3.58×10-2厘米/s),强透水性,水温23.1℃左右,主要受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和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地下水有一定动态变化,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b.松散层孔隙承压水根据场地钻孔资料,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2-5>中细砂层、<3-3>中粗砂、<3-8>卵石、<3-2>粉细砂、<2-4-3>淤泥中细砂交互层、<2-4-4> 淤泥夹砂、<2-4-5>淤泥质中细砂和<5-2>残积砂质粘性土中.其含水性能与砂的形状、大小、颗粒级配及粘粒含量等有密切关系,<2-5>、<3-3>和<3-8>属中等~强透水层,其余属弱~中等透水层.承压含水层<2-5>中细砂层上部普遍覆盖有10~15米厚的相对隔水层<2-4-1>淤泥和<2-6>粉质粘土,使<2-5>中的地下水呈现出承压性.<2-4-3>、<2-4-4>和<2-4-5>厚5~20米不等,其上有<2-4-1> 淤泥等隔水层分布,部分呈透镜体形式分布于<2-5>中细砂中,属弱透水层.<3-3>和<3-8>埋藏较深,上部一般分布有<3-1>粉质粘土等连续的隔水层,地下水属第三系松散层孔隙承压水.<5-2>残积砂质粘性土基岩埋深较浅的地段,属弱透水层.根据车站水文钻孔孔的资料,<2-5>中细砂上部的<2-6>粉质粘土透水性差,为隔水层,组成<2-5>中细砂承压含水层的顶板,下部<2-4-2>淤泥质土为不透水~微透水,为相对隔水层,组成含水层的隔水底板.该承压含水层厚3~9米不等,承压水的水头埋深3.74米(高程为4.02米),渗透系数为48.53米/d (5.61×10-2厘米/s),强透水性,水温23.5℃ 左右,受侧向或层间越流补给或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小,水位基本不变.c)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深部花岗岩的砂土状强风化带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深部花岗岩的碎块状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带中,由于裂隙张开和密集程度、连。

地铁施工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建议

地铁施工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建议

地铁施工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建议摘要:当前国家对水环境管控有严格要求,地铁工地周边市政管网不完善,施工现场当前的排水设施难以满足达标排放标准,为提升地铁施工水环境影响的管控,通过对不同的工地类型、施工阶段及工艺的分析,结合施工场地周边的水环境条件,提升施工废水的处理效果,以达到对施工水环境影响的管控目的。

关键词:水环境管控;环境监测;水处理设备1、地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地铁在施工期阶段产生的污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这两大类,不规范的处理措施主要会对周边的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周边的城市排水管网、河涌造成影响。

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三类: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暴雨冲刷的地表径流。

建筑施工废水包括施工作业开挖、钻孔、连续墙围护结构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呈线性分布),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下雨时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泥沙、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水泥沙,还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

地铁施工产生的污废水对周边产生的影响,大多可通过肉眼观测(主要为泥浆水、黄泥水一类水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影响),以及环境监测中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监测数据来体现。

其中肉眼观测主要通过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设施是否落实到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管网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影响来判断。

1.1对地表水的影响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点:(1)在开挖、钻孔、地下连续墙维护结构等过程施工作业中产生大量的泥浆水;(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冷却水和洗涤水;(3)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

施工过程的废水和污水若处理和排放管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引起市政排水管堵塞或是排水口附近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在含水层施工则会污染地下水质等。

一旦污染发生,后期清理工作必将要产生一大笔费用以及人力物力的耗费,污染环境的同时拖慢了施工期的进度,甚至还会造成管网损坏、堵塞、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快速、高效的交通方式,但在实际的运营中,面临着各种特殊环境问题。

特殊环境问题的存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和安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规划、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一、环境地质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对地质条件有着精确的把握。

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穿越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域,如土壤、岩石或者水域。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避免因地质条件导致的安全隐患。

地质条件的特殊问题可能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稳定性、岩层结构等。

地下水位对于地铁隧道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勘察中精确地确定地下水位,并做出合理的水文地质分析。

土壤的稳定性和岩层结构对于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高温、寒冷、台风等极端天气下,轨道交通设备和线路都需要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勘察中需要特别关注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

在一些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如山区、湖泊、河流等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在山区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变化大,需要在勘察中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以确保轨道交通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湖泊、河流地区,水域条件对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勘察中需要对水域条件进行精确地测量和分析,以确保轨道交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城市环境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环境条件的特殊问题可能包括市政设施、地下管线、建筑结构等。

在勘察中需要对城市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避免因城市环境条件导致的建设和运营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勘察和规划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特殊的环境问题,如地质条件复杂、城市内部布局错综复杂、建筑物密集等。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质条件复杂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城市地下构造复杂、土壤层位多样、地下水位较高等因素都会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是在地下建设,有些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如土层较松散、地下水较多,这些都需要在勘察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城市内部布局错综复杂
城市内部布局错综复杂是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另一个特殊环境问题。

在城市中建设轨道交通需要占用很多交通路口、广场、道路、街区、建筑物等,因此需要考虑城市内部交通流量、城市景观、停车问题、运营安全问题等。

三、建筑物密集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穿越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因此在勘察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密集这一特殊环境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避免施工期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后期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环境问题,如地质条件复杂、城市内部布局错综复杂、建筑物密集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同时,还需要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交通需求,以实现最优化的布局和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快速、高效和环保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环境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

一、地下水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往往需要在地下进行,因此存在较大的地下水问题。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污染,同时也需要考虑隧道内部的排水问题。

此外,地下水还会对轨道交通设施的使用和运营带来影响,例如轨道交通隧道中的水蒸气可能影响信号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地质条件问题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勘察和建设轨道交通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包括岩土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和方案都不同,因此需要综合各种勘察数据进行设计。

三、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例如,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噪音和振动等问题;隧道排气口和站点可能会引起大气污染;列车运行时也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四、文化遗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经常要穿越历史文化区域,需要考虑对周围文化景观的保护。

有的古建筑物和遗址需要进行保护或迁移,以免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城市地下管线极为密集,包括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电信线缆、污水管道以及地下交通管线等。

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在管线之间留出足够空间,同时也需要了解管线位置及其规模,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面的环境调查和评估,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安全运营。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该注重环保和文化遗产保护,积极采用新颖技术,和谐地融入城市生活。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图 1 福州平原水文地质剖面
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 略具侵蚀性 ,侵蚀程度为轻微 - 中等 ,局部为严重侵蚀 或无侵蚀性 。 2 .4 .2 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
该类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低山 、丘陵 、残丘山麓边缘 ,主 要由残积粘性土层和基岩风化物组成 ,厚度从几米至几十 米不等 ,地下水主要活动于残积层 、全风化层的孔隙及中 风化层的裂隙之中 。 该类地下水水质较好 ,水量受季节性 影响变化大 ,单孔出水量一般为 10 ~ 100m3 /d 。 2 .4 .3 基岩裂隙水
另外 ,福州地铁 1 、3 号线在穿越闽江河道砂性土层 到达闽江南岸时即遇上花岗岩岩体 (图 2) ,该处岩体裂 隙发育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易同砂层中的地下水发生水 利联系 ,从而发生透水 、突水事故 。 由于地下水的存在 ,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改变施工方法 、更换施工器械也存在 较大困难 。
图 2 越江地铁隧道剖面示意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郑志强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建 福州 350013)
摘要 :指出了福州地铁沿线场区地貌类型复杂 ,地层多变 ,地下水丰富 ,地质条件复杂 ,地铁规划建设中的
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 结合福州特有的地质背景 ,分析了地铁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征 ,探讨了地铁建设
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3 .1 隧道 、基坑突涌 福州地区水位埋深浅(1 ~ 4m ) ,地铁隧道一般埋深
于地表以下 15 ~ 21m 的深度范围 ,越江段埋深为 20 ~ 26m ,隧道结构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 区内富水含水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3 年 11 月 绿 色 科 技 第 11 期
新世龙海组上部的淤泥质土层 ,层厚 2 ~ 20m ,顶面埋深 25 ~ 37mm ,呈深灰色 ,饱和 ,软塑 ,中 - 高压缩性 ,天然 含水量约 38% ~ 43% ,剪切波速一般在 200 ~ 250m /s 范围 ,承载力约 50 ~ 70kPa 。 2畅 4 地下水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一些典型特殊环境问题进行分析:1. 地质条件: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地质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特别是在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

如果地质条件不稳定或存在地下水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

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来评估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

2. 地下管线: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地下管线,包括自来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电力线路等。

在轨道交通勘察中,需要对这些地下管线进行准确勘测,并确定管线的位置和深度,以避免轨道交通建设对这些管线造成破坏和影响。

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地下管线的布放规划相协调。

3. 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在城市内部或靠近居民区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振动和粉尘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还需要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进行妥善处理,保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4. 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重要建筑物。

在勘察中,需要对这些遗址和建筑物进行保护和评估,并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其的破坏。

可能需要进行文物修复工作或者调整线路规划,以保护历史文化资产的完整性。

5. 自然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通常需要穿越一些自然环境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水源地等。

在轨道交通勘察中,需要对这些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能需要进行生态补偿工作,确保建设过程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化。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的勘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处理方式,以保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共存。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穿越城市中繁忙的路口、密集的建筑群和人口聚集区,因此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特殊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问题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必须穿越大量的地下水管道和地下水源区,因此地下水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地下水问题涉及到施工对地下水层和地下水源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水文勘查,以了解地下水的流向和渗透性,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加固施工现场、设置抽水井、建设防渗墙等。

二、地质灾害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常常在地震带和山区,因此地质灾害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岩石崩落、地面沉降、地震等。

勘察中需要进行彻底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以确定设计和施工的最佳方案。

同时,在施工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对山体进行支护、加固施工现场、设置传感器等。

三、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如拆除旧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弃物、有害废物等,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噪声、振动等,都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环保方案,监测环境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人口迁移问题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穿越城市中许多人口聚集区,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关注人口迁移问题。

如何减少迁移造成的社会影响,如失业和民生问题,是勘察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需要与当地政府、社区和居民进行沟通,制定合适的社会稳定措施,并监控社会稳定情况,确保勘察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人口迁移问题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勘察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后续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福州地区高富水砂性地层环境中地下连续墙露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福州地区高富水砂性地层环境中地下连续墙露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福州地区高富水砂性地层环境中地下连续墙露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结合福州地铁二号线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露筋事故处理工程实践,根据现场勘查、检测和数据采集,对地层参数、施工工艺、以及泥浆密度等可能造成地下连续墙露筋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为今后福州地区类似地层下的工程问题的避免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露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 引言地下连续墙因其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无扰动、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中。

对于地下结构而言,保护层厚度是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保证[1,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失效,会引起构件内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影响构件的承载力[3]。

随着国内地铁工程大量开展,施工中越来越多发现地下连续墙主筋外露现象,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

本文结合福州地铁二号线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露筋事故处理工程实践,根据现场勘查、检测和数据采集,对土层参数、施工工艺、以及泥浆密度等可能造成地下连续墙露筋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为今后福州地区类似地层下的工程问题的避免提供依据。

2 工程概况2.1 工程设计概况厚庭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加内支撑、在支撑中部设格构柱的形式。

厚庭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采用C35水下砼,连续墙配筋:主筋Φ32@200mm、Φ28@200mm,Φ25@200mm,水平筋Φ16@200mm,Φ20@150mm,竖向受力钢筋迎土侧保护层厚度为70mm,基坑侧保护层厚度70mm。

槽段间采用H型钢接头,连续墙基本墙幅为6m。

本车站地下连续墙共188幅,其中标准段172幅,“Z”型槽段4幅,“L”型槽段8幅,“T”型槽段4幅。

由于交通导改的原因,车站基坑被两堵分隔墙分为东、中、西三个基坑,东侧基坑56幅地连墙,西侧基坑有118幅地连墙,中部基坑14幅地连墙。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对于城市交通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铺设和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过程中,却常常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环境问题,需要进行仔细的勘察和分析,以确保轨道交通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特殊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质环境问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中,地质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城市地质环境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在勘察中,需要重点关注地下水情况、地下岩层情况、地下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等问题。

尤其是地下水情况,对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高低、水质的污染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以保证地下水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影响得以降到最低。

地下岩层情况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岩层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稳定运营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勘察中需要对地下岩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找出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具有影响的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中,环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容易造成土地、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在勘察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一方面,需要在勘察中对线路周边的环境格局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对环境资源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需要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计划,以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社会影响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营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勘察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问题。

一方面,需要对线路周边的居民和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尤其是对于可能受到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影响的对象进行重点关注。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隧道概况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起点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泉头村与"横五线连江城关至贵安公路工程"相接,全线一共横穿4个村镇,总线路长达14km,线路主要包括隧道、高架、匝道,满足了当地人们的出行需求,完善了该地区的交通路线。

表1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隧道表主要采用新奥法,爆破方法是光面爆破。

该地地下水源丰富,随着隧道的向下开采,可以明显看到地下水的流动,所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地下较为潮湿,对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难,可能会使隧道充水等现象出现,发生大面积的坍塌等。

因此,在施工中,采用了全断面超前注浆封堵涌水,开挖过程中采用超前支护措施等,来减少施工过程中上述情况的出现,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确保隧道的正常施工。

•隧道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该地区主要位于鳌江水系的支流,该地区水流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较大。

并且区域内有泥土,岩石,遇到暴雨时会伴随着岩石碎块。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水。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工程线路南侧的新店一带以及线路北侧的桂湖盆地、贵安盆地等,因成因及埋藏条件不同,富水性也不同,水量从丰富-贫乏均有分布;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分布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山麓、残丘一带分布,多为水量贫乏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面积较广,多数为水量贫乏区,但受构造影响,其富水性极不均一。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图表2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一览表含水岩组亚组成因时代岩性埋藏条件与含水特征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全新统长乐组冲、冲洪积孔隙含水亚组第四系上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Qh2-3c al含粘质砂土、泥质、砂砾卵石、砂孔隙潜水,局部微承压水,水位埋深浅,0.5~2.0m,单孔涌水量多大于1000m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地质环境特征
2 .1 地形地貌特征 福州地铁规划区主要涉及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滨
海平原两个区域 。 福州盆地是一山间断陷盆地 ,盆地四 周山岭环抱 ,城区在盆心 ,盆地边缘为山地和丘陵 ,海拔 高程均在 500m 以上 ,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 ,高程 约 3 ~ 5m ,平原上分布着诸多岛状花岗岩残丘如高盖 山 、乌山 、于山 、屏山等 ,闽江 、乌龙江穿越盆地中心 ;长 乐东部滨海平原高程约 2 ~ 5m ,地形平坦开阔 ,其西部 以中低山 、丘陵为主 ,海拔高程约 177 ~ 611m 。
主要分布于沿江 、沿海一带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中 ,大 部分路段的地铁隧道需穿越该层 。 由于富水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水量较大 ,水头压力大 ,含水层渗透性强 ,隧道 施工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突涌问题无可避免 。 局 部路段(尤其是越江段 )进行盾构施工时易发生突水事 故 ,导致地下水与隧道贯通 ,对地铁施工造成危险 ,施工 时需采取相应的隔水措施 ;当采用明挖法进行基坑开挖 时 ,在一定水头压力下易产生流砂 、管涌 、流土等现象 , 造成基坑壁倒塌或围岩失稳 ,需及时采取降水 、排水措 施。
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3 .1 隧道 、基坑突涌 福州地区水位埋深浅(1 ~ 4m ) ,地铁隧道一般埋深
于地表以下 15 ~ 21m 的深度范围 ,越江段埋深为 20 ~ 26m ,隧道结构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 区内富水含水层
2013 年 11 月 绿 色 科 技 第 11 期
(3 )第四系中下部土体一般为晚更新世龙海组冲洪 积(Qp3 lapl ) 、冲积(Qp3 lal )地层 (极个别处发育全新统东 山组冲积 、冲海积粘性土及砂土 ,厚度 1 ~ 3m ) ,岩性主 要以含 泥 中 细 砂 、砂 砾 卵 石 为 主 ,局 部 发 育 冲 海 积 (Qp3 lal - m )粉质粘土或淤泥质土 。 该层砂土一般埋深于 25m 之下 ,厚度变化于 15 ~ 25m 之间 ,承载力为 180 ~ 250kPa ;砾卵石层顶面埋深一般在 27 ~ 35m 之间 ,厚度
3 .2 地下热水 福州地热田区北起思儿亭 、南到象园 、西自五四路 、
五一路 、东至六一路 ,长约 5km ,宽约 2km ,呈北北西向 条带展布 。 福州多条地铁规划路线经过地热田区 。 福 州地热田主要发育两种性质不同的热储层 :一为花岗岩 类岩石构造裂隙脉状承压热水 ,二为第四系孔隙层状承 压热水 。 基岩裂隙脉状承压热水主要富水带沿断裂构 造带分布 ,储存深度一般在 70m 以下 ,上部覆盖有 40 ~ 65m 厚度的第四系地层 ,孔口最高水温 97畅 5 ℃ ,孔底最 高水温 108 ℃ ,深部热储温度可达 130 ~ 155 ℃ ;第四系 孔隙层状热水含水层由泥质砂砾卵石组成 ,热储层厚度 为 10 ~ 25m ,埋深一般在 15m 以下 ,该层地热水温度一 般可达 45 ~ 65 ℃ [4] 。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地貌 (构造侵蚀中低 山 、低山) 、丘陵地貌(侵蚀高丘 、侵蚀低丘 、剥蚀残丘 ) 、 堆积平原地貌(冲积平原 、冲洪积平原 、冲海积平原 、风 积平原)以及河谷地貌 。 福州地铁 7 条路线主要穿越冲 积 、冲海积平原 ,局部穿越低丘 、残丘地貌 。 2 .2 地层发育与岩土体特征
残积层
Qpel
侏罗系 上统
南园组 J3 n
主要岩性特征 黄色 、棕色或杂色素填土 、杂填土等 ,
常含瓦砾 、砖块等杂物 灰黄色松散细砂 主要为粘土 、含泥中细砂 泥质砂砾卵石 淤泥 、粉(砂)质粘土 、粘土 、含泥砂砾
石 黄色 、灰绿色粘性土 泥质细砂 、含泥砂砾 泥质砂砾卵石 灰色细砂等 灰色 、灰绿色粘性土 、淤泥 、淤泥质土
福州地区软土发育广泛 ,共发育三层[1] 。 第一层软 土为全新世长乐组上部的淤泥 ,为河口海湾相沉积 ,厚 2畅2 ~ 21畅2m ,顶板埋深 1畅5 ~ 22m ,呈深灰色 ,饱和 ,流 塑 ,高压缩性 ,天然含水量 50% ~ 60% 左右 ,剪切波速 为 100 ~ 200m /s ,承载力约 45 ~ 50kPa ;第二层软土为 全新世长乐组中下部的淤泥或淤泥夹砂 ,层厚 4畅 5 ~ 14m ,顶面埋深 15 ~ 35m ,呈深灰色 ,饱和 ,流塑或软塑 , 中 - 高压缩性 ,天然含水量约 42% ~ 47% ,剪切波速为 160 ~ 220m /s ,承载力约 45 ~ 65kPa ;第三层软土为晚更
为基岩风化带 。 区内残积土发育厚度一般为 1 ~ 8m ,局 部缺失 ,岩 性 以 含 砂 粘 性 土 为 主 ,承 载 力 为 200 ~ 330kPa 。 基岩风化带包括全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和微 风化基岩 ,其中全 - 强风化基岩顶面埋深一般在 55 ~ 65m 之间 ,岩性以灰白色 、灰黄色 、青灰色粉质粘土或砂 质粘土 ,局部含角砾 ,承载力为 200 ~ 500kPa ;中风化基 岩顶面埋深一般变化于 60 ~ 70m ,岩心呈碎裂状或短柱 状 ,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承载力为 700 ~ 1200kPa ;微风 化基岩顶面埋深一般大于 70m ,岩性较完整 ,裂隙不发 育 ,承载力一般在 1500kPa 以上 。 2 .3 软土的基本特征
(2 )第四系上部土体主要发育厚度为 20 ~ 30m 的 全新世长乐组冲积 (Qh2 - 3 cal ) 、冲 海 积 (Qh2 - 3 cal - m )砂 土 、淤泥类软土 ,或砂与淤泥的混合土体(局部夹薄层粉 质粘土) ,埋深 5 ~ 25m ,其中砂土承载力 120 ~ 160kPa , 淤泥类软土承载力 45 ~ 65kPa 。
另外 ,福州地铁 1 、3 号线在穿越闽江河道砂性土层 到达闽江南岸时即遇上花岗岩岩体 (图 2) ,该处岩体裂 隙发育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易同砂层中的地下水发生水 利联系 ,从而发生透水 、突水事故 。 由于地下水的存在 ,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改变施工方法 、更换施工器械也存在 较大困难 。
图 2 越江地铁隧道剖面示意
等 黄褐色 、砖红色含砂 、砾粘性土 、粉质
粘土等 灰色 - 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局部含角砾 )夹晶屑熔结凝灰岩 、晶
屑玻屑凝灰岩
(1)人工填土 在区内地表广泛分布 ,厚度 一般为 0畅5 ~ 3m ,局部较厚可达 6 ~ 7m ,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承 载力约 60 ~ 80kPa ;地表表层粘性土(俗称“硬壳层”)厚 度一般为 2 ~ 5m ,承载力约 130 ~ 160kPa 。
区内岩土体总体上呈现以下发育规律 :地表表层主
要以人工填土 、粘性土 (硬壳层 )或河道冲积砂土为主
(长乐东部沿海局部地区地表表层发育风积砂土) ,第四
系上部土体以砂土 、淤泥及其混合物为主 ,中下部主要
发育砂砾卵石及薄层粉质粘土 ,底部为残积土和基岩风
化物 。 各层岩土体的基本特征如下 。
表 1 福州地铁规划区综合地层
2013 年 11 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 11 期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郑志强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建 福州 350013)
新世龙海组上部的淤泥质土层 ,层厚 2 ~ 20m ,顶面埋深 25 ~ 37mm ,呈深灰色 ,饱和 ,软塑 ,中 - 高压缩性 ,天然 含水量约 38% ~ 43% ,剪切波速一般在 200 ~ 250m /s 范围 ,承载力约 50 ~ 70kPa 。 2畅 4 地下水特征
福州地铁规划场区主要位于平原区 ,场区内地下水 类型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承压水为主 ,少量 涉及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图 1[2] ) 。 2畅 4畅 1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震陷 、残积土及花岗岩风化孤石 、地层软硬突变等对地铁施工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词 :地质环境问题 ;地铁隧道 ;福州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3)10‐0153‐05
1 引言
福州地铁目前规划了 7 条路线 ,贯穿整个福州盆 地 ,个别线路(如 6 、7 号线 )延伸至长乐滨海一带 ,线路 总长度为 179 .79km 。 其中地铁 1 号线已完成了勘察 、 施工工作 ,地铁 2 号线正在进行勘察工作 ,其他 3 ~ 7 号 线目前处于规划阶段 。 福州地铁规划区内低丘 、残丘广 泛分布 ,内河众多 ,闽江和乌龙江穿城而过 。 多条地铁 规划路线需跨越丘体或江河 ,地貌类型复杂 ,地层变化 快 ,加之地铁隧道工程的特殊性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过 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可避免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尤为 必要 。
按照埋藏条件的不同 ,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分 为潜水和承压水 。 潜水含水层一般为在闽江 、乌龙江沿 岸一带的沙洲或长乐滨海的浅部砂层 ,与地表水力联系 大 ,水位较浅 ,一般为 0畅5 ~ 1畅 2m 之间 ,含水量丰富 ,单 孔涌水量可达 1885畅 19m3 /d ,渗透系数为 25畅 01m /d ;承 压水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上部发育 的全新世长乐组河流相冲积砂层 ,最大单孔涌水量可达 1778m3 /d ,渗透系数为 9畅 48 ~ 19畅 09m /d ;下层承压水 赋存于第四系中下部发育的晚更新世龙海组泥质砂砾 卵石和 泥 质 中 细 砂 中 ,水 量 丰 富 ,最 大 单 孔 涌 水 量 1427m3 /d ,水位埋深 2畅 07 ~ 4畅 87m ,渗透系 数 2畅 44 ~ 5畅 68m /s[3] 。
收稿日期 :2013‐10‐22 作者简介 :郑志强(1969 — ) ,男 ,福建甫田人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
153
郑志强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与安全
变化于 2畅 5 ~ 17m ,承载力为 400 ~ 500kPa 。 (4)第四系底部局部发育残积粘性土 (Qpel ) ,其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