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联系是任意性的,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例如表示“大”这样意义,汉语用语音[tA]表示,英语用语音[big]表示。
2.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合作原则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的信息,即遵守所谓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它包括四条准则: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4.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例如“鹅”,左边表音,右边表意,“松”,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社会方言也叫语言的社会变体。由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处的阶级、阶层不同,行业分工各异,人与人之间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程度的差异,会使得人们进行交际时,出现各种变异和不同。语言因说话人的社会特征不同而产生的变异就是语言的社会变体。
6.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7.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8.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指示语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是无从确定其指示信息的,它的具体所指以及对它的理解都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语境。
9.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10.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
二、论述题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答: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
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研究语言必须从言语中获得语料;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形成语言联盟。在地域上较为接近的语言,由于长期的语言接触中相互借贷一些语言要素会形成一些共同特点,例如巴尔干语言联盟,有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土耳其语等语言属于不同的语族,但是在语法等方面具有许多明显的共同性。
(3)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
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4)出现语言融合现象。这是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从而使被排挤替代的语言消亡的现象,是在语言深入接触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5)出现语言的混合。“洋泾浜语’是两种语言拼凑成的混合语,作为临时交际使用。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3、简述词缀与词尾的区别。
答: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
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
③词缀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
4.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
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简答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聚合关系是一种类地联想关系。凡具有相同组合能力的语言单位,可以在结构的相同位置上彼此替换,它们之间就存在着聚合关系。如??
2.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举例说明。
①语言符号的二层性是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构成的分层装置。
②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在音位层,音位的数量只有数十个。从音位到语素,语素的数目达到数下个,而语素结合成词,数目量翻番达到数十万个,而词组合成句子则达到无穷。
3.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
①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个重要特点,它指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会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全体成员瓦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须臾也离不开的,人们无时尤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所以只有渐变。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