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
(四)赫拉克利特
1、火是世界的本原。
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 着同样永恒的原则。
2、逻各斯学说
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
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 性。 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 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 才能发现它。
(二)灵魂回忆说:
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1. 2. 3.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 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 物理学的含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的科学,即自然科学。 “自然”指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二)“德性就是知识”
1.命题的含义:认得德性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 的技艺,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 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 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无人有意作恶,如果一个知道 什么是善,他就会去实践它。具有知行合一、 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 认为做的只是要有正当的方法。 2. 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能够被说的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3.论证了“是者”有如下性质: 不生不灭 连续性 完满性 4.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 力。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3.1 考点归纳一、概述1.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这两个时期的哲学是传统希腊哲学的延续,表现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思想特征。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
除了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在维护传统而外,主要的流派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特征(1)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以某位或某派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演绎出自己的结论。
(2)伦理化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是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且缺乏前人那种学以致知的思辨风格。
3.原因(1)社会剧变的反应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融合,人们普遍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2)学术发展的结果随着亚历山大里亚城文化地位的确立和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逐渐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几何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逐步脱离哲学而分化出去。
(3)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当时的自然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这使希腊人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和猜测的层面,难以进一步向前发展。
(4)哲学内部的争论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精神,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哲学形态,遭到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
二、伊壁鸠鲁主义1.伊壁鸠鲁(1)简介伊壁鸠鲁出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
18岁返回雅典求学,约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人称“花园”。
(2)哲学思想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和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
因而在他的哲学中,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
2.准则学(1)真理标准的分类①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什么能驳倒感觉。
②预见是储藏于心灵中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它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晚期希腊哲学走向伦理学的必然及其影响
哲学关注 人的特征住后 世的哲学 中一直得 以保 留,深刻影响 了后世哲学 的发展 ,推进 了基 督教哲学 登 历史舞台 ,为近代哲 学主 体性 的觉 醒和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埋下 了种 子。
关 键 词 :晚 期 希 腊 丰学 ; 伦 理化 ; j 体 性 ;非 理 性 义 斤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号:B 5
、
哲学的 终极关怀”促使哲学走 向伦理学
哲学 是 系统 化和 理论 化的世 界 观 ,而世 界观 又 是人 们对世 界 的根 本看法 和 总 的观 点。这 里 的
“ 世界” 无疑包含 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而我们的认识也总是循着从外到内, 先认识客观世界, 再认识主观世界的线路进行 。 希腊早期的 自然哲学家们试图寻找万事万物统一的内在根据和运动 变化的法则,试图寻求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的 “ 水本原说” 、阿那克西曼德的 “ 无定型说”一直 到德谟克利特的 “ 原子学说 ”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还没有意识到主体的 自我。这可能是 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 的认识能力不发达,主体还没有也无能力从 自然中脱离出来,仅仅
收 稿 日期 :2 0 —33 0 60 —0
作者简介 : ̄ ,18 .,男,安徽六 安人 ,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高新技术 产业化及其政策 (9 0)
维普资讯
2 8 种结论:晚期希腊哲学走向伦理学是哲学发展的必然 。
一
温州大学学4( 0 ) 1  ̄2 6第 9卷第 5 0 期
认识论并不发达 ,当时的 自 然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 , 这就使希腊人对 自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经验
和 猜测 的层 面 ,难 以进 一 步 向前 发展 。最后 是哲 学 内部 的争论 。早 期 和 中期希 腊 哲学 家 那种 穷 究
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晚期希腊哲学的伦理化倾向
2009年3月长春教育学院学报M ar.2009第25卷第1期J ournal of Changchun E ducat i on Inst i t ut e V ol.25N o.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韩冬梅(—),女,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政史地系助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
6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晚期希腊哲学的伦理化倾向韩冬梅(长春教育学院政史地系,吉林长春130061)摘要:“幸福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心灵的安宁”等等,这些关乎人生哲学的命题是晚期希腊哲学家们思考并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标志着希腊哲学在进入晚期后把关注的焦点“缩小”在伦理学的研究上。
本文通过对晚期希腊哲学阶段四个主要流派哲学思想的解读,揭示这一时期哲学研究的伦理化倾向,在对人生终极目标的思考中,探求哲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晚期希腊哲学;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中图分类号:B 5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06-03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公元6世纪初。
公元529年,皈依了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最后一所柏拉图学园,人们便把这一年作为希腊哲学衰落终结的标志。
恩格斯曾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1]的确,正是在这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哲学派别和学说,提出并讨论了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从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开篇便说道:“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2]“为知识而求知”是对热爱智慧、探索自然、崇尚理性的希腊哲学精神最精辟的概括。
而希腊哲学在经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带来的繁盛时期后,进入到晚期希腊哲学阶段,主要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是这一时期思想流传较为广泛的四个主要哲学派别。
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1、向死而生的殉道者
两个罪名:其一,他喜欢研究天上和地上的 各种事情,并且以此来蛊惑青年;其二,他 不信传统的神而企图引进新神。
“人应该追求好的生活更甚于生活本身。” 这样一种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基督教的核心观 点,生即是死,死才是生,灵性的生命只有 当肉体死亡后才真正开始。所以此世的生活 不过是为来世做准备的,唯有灵性的生活才 是崇高的生活。这种观点就叫做唯灵主义。
三、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论(公元前460---前370年)
1、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即存在和非存在。
2、宇宙生成理论。 【解释宇宙生成】德谟克利特从原子论观点出发,描述了 一幅关于宇宙生成的图景。在他看来,由于无数的原子在 无限的虚空作无规则的运动,原子发生冲撞,于是同类的 原子结合在一起,不同类者被排斥在一旁。组合和排斥的 结果,出现了轻重不同的联合体,重的下降,并聚集在中 央,轻的上升,并向边界扩散。原子在虚空中进行旋涡运 动生成宇宙。 3、认识论:过分强调必然性,导致了一种唯理论。
2、“认识你自己!”
人的职责就在于认识他自己,然后通过对自 身的认识来达到对神的认识。 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目的论就是 为了突出上帝的全知与全能,从而把整个世 界说成是上帝按照一定目的创造出来的一个 有条不紊的大机器,一切事物都严格地遵循 上帝事先规定好了的轨迹运行。
第一编:古希腊哲学
第一章 早期希腊哲学
第二章
第三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自然条件
2、社会政治条件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 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 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 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恩格斯 3、思想文化渊源
04晚期希腊哲学
一、流溢说
1、太一或一——神 太一是最高本原 太一不可言说——否定神学 太一是至善——神学目的论 太一不可认识 2、努斯(心智、理性) ——“太一”的影像 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灵魂——努斯的影像 具有双重转向(心智和可感世界),既是多又是一 4、可感世界——物质是基础
波斐利(233-305)
“宇宙是由许多物体和虚空构成的,物体的存在可以通过我 们的感觉加以证实,物体归根到底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虚 空,物体就会没有存在的地方,没有运动的场所……”
2、原子的形状有限
“每一种形状的原子在数量是绝对无限的,原子的形状不是 绝对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3、原子的重量——原子产生向下的运动
“原子除了形状、体积和重量以外,没有其它性质,原子以 同等速度运动,因为虚空为最重的和最轻的原子准备了同样 的道路”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学派
塞涅卡(Seneca,BC4-65)——辛尼加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
阿里安《爱比克泰德论谈集》 “忍让忍让再忍让,克制克制再克制”
马可· 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 ——“御座上的哲学家”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恶
斯多亚派Stoicism (画廊学派)
——“禁欲的训诫”
理性的早期斯多亚派 (BC308——BC2世纪中叶) 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克雷安德、克吕西波 折衷的中期斯多亚派 (BC2世纪中叶——1世纪末) 巴内修斯、波塞唐纽斯、西塞罗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派(罗马斯多亚派) (1世纪——2世纪) 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
晚期希腊哲学
(BC322——529)
(NEW)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导 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 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 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 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浅议古希腊晚期哲学流派的幸福观
浅议古希腊晚期哲学流派的幸福观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我们通常称之为“晚期希腊哲学”,它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主要流派包括柏拉图学园、吕克昂学园、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与以前的哲学相比,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着的特征。
一是这个时期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
哲学家们大多没有自己独立发挥创造的思想,而是以某位大师或某派的思想为主干,对其加以延伸、发展,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是伦理化倾向。
由于希腊晚期社会发生巨变,城邦制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人们普遍渴望安身立命。
再加上学术自身的发展及哲学内部的争论,晚期哲学逐步偏离了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那种穷究天理的思辨精神,转而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一、犬儒派的玩世不恭幸福观犬儒派是古希腊晚期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西诺普的狄奥根尼。
其学派主要主张清心寡欲,放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这一点和我们古代的老庄哲学有些相似。
早期的犬儒派是极其严肃的,他们立志揭穿人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性,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
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的犬儒派们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清贫生活的无比美好,甚至把人们的正常感情也讥讽为愚蠢。
犬儒派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诡辩学派的启蒙运动和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思想,但是他们把其发展到极端,乃至走向了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
在他们那里,财富、荣誉、婚姻、家庭甚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是无足轻重的,而且还是我们寻找幸福的障碍,“自然”状态之下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他们把善定义为普遍的目的,又把不受制与自然地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定义为善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幸福目标是弃绝那包括吃穿住行在内的一切身外之物,逃避享乐,摆脱感觉的愉快。
他们追求德性,并追求从欲望中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11—
拜占廷的教会教育
教会教育的类型:
一、远离城市的隐修院 二、附设于主教教堂里的座堂学校
隐修院学校
隐修院是4世纪初由安东尼所创。在隐修院中,注重祈 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 集体祈祷每天6次。读经由院长主持。 学习主张苦思、默想。每个修士各有一个小室,学习 主要在小室进行。 隐修院附属有孤儿院,既行善又教育儿童。 一些隐修院还设立了养老院,配备了医生和护士。 生产劳动主要是农业劳动。 为了有教材,隐修院广泛收集经卷、书籍,组织抄写, 抄书为修士们的日常活动之一。隐修院的图书馆收藏 经书和手稿,成为当时的文献资料中心。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和13世纪初第4次十字军东 征中,圣索菲亚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镶嵌画 及其他艺术珍品大多被毁。此后虽经多次修复,终未 能恢复旧貌。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教堂 改成清真寺。他们把内部的基督教装饰改画成伊斯兰 教的图案装饰,还在教堂的外面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 的土耳其式尖塔。 1847年重修,1932年被辟为国家博物馆,称为阿亚索 菲亚博物馆 。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
意大利:
(那不勒斯南部)1131年,萨莱诺大学(医 学院) (那不勒斯北部)1158年,波洛那(尼亚) 大学
法国:1108年,巴黎大学(教会学校) 英国: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 大学从牛津大学中分离。
2、中世纪大学的具体特征
(1)设立之初,大学由学者和热心学术的市民设立, 也就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设立,完全与教会无关。这 与教会学校完全不同。 (2)管理体制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欧洲自古有崇理性、重学术的传统。而经院哲学提倡 新柏拉图主义,以理性阐述基督教义,注重讲学论道。 等到大学发达,教皇主教多出于大学之门,法、医等 高等从业人员自不待言,因此,大学享有尊崇的地位, 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享有特权。有人称其为中世纪晚期 爱护教育的文明进步的标志。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第五章 经院哲学
(二)、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实质上是从上帝的概念出发推论上帝的存在。 实质上是从上帝的概念出发推论上帝的存在。 首先, 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 首先,“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某个不可设想 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在他心中存在着” 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在他心中存在着”; 其次, 某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其次,“某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必定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因为, 必定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如 果它仅仅存在于新中,那就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了, 果它仅仅存在于新中,那就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了, 因为会有一种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 比它更伟大; 比它更伟大; 最后, 有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 最后,“有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 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上帝。” 我的上帝。 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东西,就是 我的上帝 1083年,高尼罗著《为愚人辩》。指出实在的东西 年 高尼罗著《为愚人辩》 和把握实在东西的理智是两回事, 和把握实在东西的理智是两回事,康德后来也作了 同样的批评。 同样的批评。
六、唯名论反对实在论斗争的意义
唯名论反对实在论的斗争, 唯名论反对实在论的斗争,并不是纯粹概 念的争论, 念的争论,而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的。在理论上, 践意义的。在理论上,它促进了中世纪哲 学的发展, 学的发展,证明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斗争是不会中断的;在实践上, 心主义的斗争是不会中断的;在实践上, 它对当时反宗教反封建的斗争有着直接的 影响。 影响。
二、经院哲学的特征
1、把上帝和圣经作为研究和论证的唯一对 、 象。 2、把圣经和 、把圣经和Plato、Aristotle的著作作为 、 的著作作为 研究和论证的唯一根据。 研究和论证的唯一根据。 3、把三段论和论辩术作为研究和论证的唯 、 一方法。 一方法
5章3节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希腊哲学史课件
程,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没有假定神的作用,也 没有给目的论留下地盘。
四、社会道德学说
• 主张朴素的社会进化论; • 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 • 道德上主张理性高于情欲,推崇精神生活的价值。
评价:
•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所能达到的
最高峰,它以原子和虚空为本原,相对合理地解决 了“以”与“多”、“存在”与“非存在”、“变” 与“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宇宙万物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为对物质结构的 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灵魂和影像说
• 灵魂与肉体一样,都是由原子组成,只不过,组成灵
魂的原子要精致、光滑一些,组成灵魂的原子就是火 原子,火原子最精致、圆润,且不确定、具有能动性, 灵魂即努斯就是由火原子构成。这种看法,避免了阿 那克萨哥那二元论的矛盾。
• 灵魂有两种功能:感觉和理智。 •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在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的基
是构造物体的基本单元,其数量是无限的;
2. 各种原子之间是同质的,彼此没有性质的差异,只有
形状、大小和位置-排列的不同;它们在数量上是无限 的;
3. 原子内部充实,它的性质永恒不变;作为一个整体,
原子又具有能动性,可以运动,原子间可以分合。
• 虚空概念的引入,打破了“存在”与“非存在”之间
的对立,改变了“存在”的僵化状态,并且有效地解 决了“存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的矛盾,即由原 子构成的物体在虚空中可以分割,而构成物体的原子 则充实不可分。
• “虚空”(kenos,empty/void),乃空无一物,是原
子的处所和运动的场所。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如果只 有原子,没有虚空,那么整个宇宙只是绝对充实,原 子就不可能运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条件,因此它与 原子一样,也是实在的,也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Socrates
柏拉图(Plato, 约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 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 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
“政治是大写的人”
德行:智慧、勇敢、节制 正义个人:理性、意志、情欲
城邦:统治者、保卫者、生产者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 .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 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 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 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 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 是他的《君主论》一书提 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 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 共和主义理论。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 总体上倾向于性恶论的人性论 • 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起源问题(国家学 说) • 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政治的根 本问题在于权力
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 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驳斥了君权神授的 理论;
•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但在 形式上还没能彻底摆脱神权政治思想的影响,将 人的生活分为尘世生活和精神生活;
• 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 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需的和平。
马西略(Marsilius ,约1280—1342 年)
——《沉思录》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9年,第51页。
西方哲学与智慧
西方哲学与智慧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西方哲人的智慧精髓。
教材及参考资料:《西方哲学史》张志伟《西方的智慧》罗素《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内容大纲:第一编:古代哲学:1、早期希腊自然哲学2、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3、晚期希腊哲学第二编:中古哲学:1、教父2、经院3、文艺复兴时期第三编:近代哲学:1、经验论和唯理论2、法国启蒙哲学3、德国古典哲学导言一、哲学是什么?(事实上)什么是哲学?(应该,向往)——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科学(理性,自然)宗教(感性,终极关怀)哲学(理性,终极关怀)哲学与“爱智慧”(philosophy)二、哲学的划分: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之前,也称“古典哲学”,20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通常称为“现代西方哲学”。
本课程要学习西方哲学指的是“古典哲学”三、西方哲学的学习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话”的方法历史的,辩证的和具体的分析第一编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地域辽阔古希腊哲学的特点: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2、探讨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3、朴素直观的辩证法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本质性质4、探索精神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5、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6、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是分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第一章古希腊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创始人:泰勒斯主要代表: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一)泰勒斯——“木”本原说“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二)阿那克西曼德:“无定”本原说(三)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赫拉克利特——“晦涩哲学家”(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分寸燃烧,一定分寸熄灭)不仅公开的否定了神创世界说,而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
学习辅导与习题
4、简述恩培多克勒的同类相知原则
5、简述阿那克萨戈拉的异类相知原则
6、请叙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主要观点
7、请简要叙述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四、论述题
1、巴门尼德是如何叙述“是者”(being)的意义的?
2、试论述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
3、在变化的问题上,元素论者对前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神学德性有、、。
2、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律”的内容包括,,,。
3、托马斯·阿奎纳把实体按照由高到低的等级体系划分为、、。
4、托马斯·阿奎纳认为人的外感觉有五种,它们分别是、、、、
,其中,是最基本、最一般的外感觉。
5、托马斯·阿奎纳认为人除了认知活动以外,还有意欲的活动。他将人的意欲分为和
。
6、托马斯·阿奎纳认为成文法的来源有二,它们分别是,。
一、填空题
1、为了反对“天赋观念”论,洛克提出了自己的。
2、洛克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
3、洛克把经验分为和两类
4、按自身的构造,洛克把观念分为和两种,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观念又可以分为和的观念。
5、洛克将知识分为三类,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6、贝克莱的出发点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是。
7、贝克莱的基本哲学命题是。
10、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二、名词解释
1、本原
2、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
3、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
4、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5、色诺芬尼的理神论
6、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7、原子论者的“流射说”
8、元素
三、简答题
1、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2、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思想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古希腊哲学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哲学传统之一。
其成型历经三个时期:早期哲学时期、古典哲学时期、后期哲学时期。
早期哲学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7世纪,是古希腊哲学的最初阶段,也是对自然和宇宙的研究时期。
代表者包括泰勒斯、安西蒙德和帕门尼德斯等人。
早期哲学家试图用理性思考来解释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本源。
泰勒斯和安西蒙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和无限。
帕门尼德斯则从形上学角度出发,认为本原可以归纳为一系列基本元素并互相关联,从而形成我们所知道的宇宙。
古典哲学时期始于公元前5世纪,它是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期。
古典哲学时期的哲学家们是对早期哲学的分析和进一步发展。
其中,有四位著名的哲学家出现在众人面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
苏格拉底没有写过任何哲学文献,他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讨论来探索人类生活的真正意义。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创作了丰富而充实的哲学著作。
柏拉图相信物质世界是一种错觉,而真实世界在于理念和万物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则从逻辑、自然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个角度对哲学进行了研究。
伊壁鸠鲁则注重对人类幸福的理性分析,倡导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
后期哲学时期始于公元前3世纪,是古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
后期哲学家包括伊壁鸠鲁之后的流派,如柏拉图派和亚里士多德派。
许多哲学家试图将各种思想和理论融合进自己的哲学体系中。
随着被罗马帝国征服,古希腊哲学开始向罗马帝国传播。
总的来说,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是从早期哲学阶段到后期哲学阶段的发展,经历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对哲学的关注点不断扩大。
而底层的思考对其后的哲学发展几乎产生了无限的启示,对今日的哲学研究仍然与至关重要。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读书5遍)早起哲学家思考的“自然”是“本性”。
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本原”的本意是“太初”即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事物存在和运动缘由。
“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译为“基质”和“原则”。
希腊人所说的“世界”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在对本原的探讨过程中,他们与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变化与永恒的关系问题。
自然哲学家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派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利斯(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著作:《论自然》1、无定说(名词解释1)(1)阿那克西曼德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
他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2)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做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做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还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于是提出“补偿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从“无定”中分离出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而要使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
2、火本原说(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2)本原有两层意思: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火的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火本原说没有简单地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变化状态,而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晚期希腊哲学一、填空题1.伊壁鸠鲁的学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2.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的性质上,又增加了这一性质。
3.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和。
4.斯多亚派认为有些元素是主动的,有些元素是被动的。
和是主动元素,和是主动元素。
5.斯多亚派认为、、和是四种主要的德性。
6.皮罗主义的口号是。
7.普罗提诺认为、和是三个首要的本体。
8.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比喻成。
二、名词解释1.斯多亚派的普纽玛2.皮罗主义的悬搁3.普罗提诺的“太一”4.普罗提诺的“流溢”5.伊壁鸠鲁的快乐即善6.斯多亚派的不动心7.普罗提诺的“灵魂”8.前定观念三、简答题1.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2.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3.简述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
4.简述斯多亚派的世界公民的思想。
5.简述普罗提诺关于灵魂的上升之路的观点。
四、论述题1.试论斯多亚派的物理学。
2.试论斯多亚派的德性论。
3.试论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准则学、物理学、理学2.重量3.动态快乐、静态快乐4.火、气、土、水5.正义、智慧、勇敢、节制 6.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7.太一、理智、灵魂8.流溢二、名词解释1.普纽玛是斯多亚自然哲学的中心概念。
它是由火与气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的精气。
斯多亚派也称之为“技艺性的”或“理智的”普纽玛。
因为普纽玛有两个成分,它便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运动,使其不断地活动。
它是一种结构稀薄精致的物质本体,但也像一种凝聚力或能量般贯穿整个宇宙,说明后者的变化和持续。
它作为自然,作为神,作为普遍的逻各斯,而作用于质料,即土和水的元素,将它们相结合。
普纽玛既在宏观宇宙,也在每个个别物体中起作用。
2.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
皮罗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皮罗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
由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
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做判断而来。
3.普罗提诺把最高本体叫做“太一”,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有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
肯定地说,太一是神本身,是善本身。
太一既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又是单一、唯一的神,它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它自身是无限完善和圆满的,它不能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力量的东西相等同。
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它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
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
“太一”通过“流溢”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
4.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做“流溢”。
“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这些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
或者毋宁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
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5.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
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另外,视快乐为幸福也是在人类生活中形成的前定观念。
因此,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
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
他说:“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
”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第二类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
他又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与平静而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痛无求的轻松状态。
伊壁鸠鲁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
6.不动心意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
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因为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很不一样。
对斯多亚派而言,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
他们的理由是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发生的事情,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对付世界的万变。
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其行为纯粹出于理智。
这种观念在蔑视世俗快乐的许多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许多哲学体系中引起了共鸣。
7.普罗提诺认为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
作为第三本体的灵魂即柏拉图所说的世界灵魂,它是一种能动力量,它的能动性表现在变动不居,活跃于各个领域,即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相一致的理智和太一,也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不一致的低级对象。
或者说,灵魂既是一,又是多,但不像理智那样,是一和多的统一。
当它与理智和太一相通时,它复归于原初的统一,因而是一,当它被分割在个别事物之中时,作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内部动力,它是多。
8.前定观念是伊壁鸠鲁及斯多亚学派认识论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一种从不断重复相似的影像和经验中得出的一般概念或心的图像,预先概念记录和分类了我们的世界经验,是判断的基础。
例如,当我们听见“桌子”一词时,我们便预想有一类这个词所指的事物。
预想概念也被看作是真实的知觉陈述的标准。
它们可互相联结,作为推理的基础,可用来构成关于并非在经验中遭遇的事物的新概念。
三、简答题1.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坚决维护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
他认为感觉就是推理的基础,原子和虚空虽然是不可感的,不能被自明的感觉所直接证明,但如果不设定原子和虚空,那么自明的感觉将被推翻,因此,感觉的自明性证明了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
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做了重要的补充。
他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
他说:“原子永远不断在运动,有的直线下落,有的离开正路,还有的由于冲撞而向后退。
”原子的运动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下落;二是由于原子相互碰撞,造成原子碰撞的原因是某些原子在下落运动时产生偏斜,碰撞沿另外垂直方向运动的原子,产生出横向和斜向的运动。
原子相互碰撞组成了原子团,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大大小小的原子团,都是无序的碰撞造成的结果。
伊壁鸠鲁指出原子的重量和偏斜所造成的运动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用这种方式,伊壁鸠鲁否认了目的论、宿命论和神意,甚至神本身也被当作原子运动的结果。
2.斯多亚派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的本性的生活。
他们的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
这里所谓的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
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
塞内卡说:“斯多亚派人都同意这一点,我们要尊重自然,明智的意思就是不违背自然,按照自然的规范进行自我修养。
”按照斯多亚派的严格的决定论,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
斯多亚派认为,不顺应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有四种: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
他们有如下定义:“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
”“压抑”、“退缩”、“扩展”和“膨胀”指示不足和过度的心理状态。
与此相反,理性的态度的特点是“不动心”。
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不动心。
马可·奥勒留说:“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躁、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而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
”不动心即他所推崇的坚忍。
不动心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
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因为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很不一样。
对斯多亚派而言,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
他们的理由是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发生的事情,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对付世界的万变。
不管什么样的命运,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有智慧的人都能保持平稳而又柔和的心情。
3.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
皮罗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皮罗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
由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
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
如同当时的其他哲学派别一样,怀疑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寻求幸福,也是要达到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
恩披里柯指出,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
在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中做出判断,必然会引起争论,使心灵不得安宁。
无论什么样的判断,都会引起困惑,因为“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因此,只有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论和困惑。
皮罗也说:“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
”“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论的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皮罗的怀疑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皮罗所说的“不动心”指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完全消极的状态,既无思想和情感的冲动,又无积极的作为,另一种是随遇而安的心境。
4.芝诺根据理性统一性的宇宙图景,提出有理性的人类应当居住在统一的国家之中,因此,他提出了“世界城邦”的理念。
“世界城邦”是完善的国家,它的法律是由自然颁布的“正当律”或“公共法”,而不是人为约定的、在各城邦实施的法律。
在芝诺看来,自然律是宇宙理性或“逻各斯”的无声命令,无条件地被人类理性所接受。
芝诺以自然律的名义,摒除希腊城邦不合理的法律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