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1.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因此,老师课前准备要充分,备课既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师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教学方式时,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不是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

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g.波利亚认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深度和广度分解成若干个由低到高、梯度较小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2.2巧设问题悬念。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创设具有悬念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悬念,产生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

2.3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人员组合通常考虑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互动,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学习质量。

3.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与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的教学预案。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上课前准备的备课--教案设计。

3.1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是备教材,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切实避免对一般学生就教教材,而对优生就脱离教材的现象,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备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可见,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无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3.2确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标具有显性和隐性目标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或《课标》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

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隐性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或《课标》,领会《大纲》和《课标》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只有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思想。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

5.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

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