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拼接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拼接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拼接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拼接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些胶水、一些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2. 讲解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形的拼接实例,如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拼接方法。
3. 实践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小图形,要求学生通过拼接,组成一个新的图形。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拼接圆形 + 圆形 = 正方形正方形 + 正方形 = 长方形长方形 + 长方形 = 正方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些小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然后通过拼接,组成一个新的图形。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不同的图形。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拼接实例,如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等,然后分享给大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变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角形和正方形拼组后图形的识别。
教学重点: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形的卡片,正方形的卡片,白板,粉笔。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以及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组的物品。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讲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组的图形,让学生识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进行拼组,并展示给大家。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三角形和正方形,还可以用其他的图形进行拼组吗?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进行拼组,并画出拼组后的图形。
2. 找出生活中的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组的物品,并拍照留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学生在随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的图形进行拼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组的物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我使用了教具,即三角形的卡片和正方形的卡片,以及白板和粉笔。
通过这些教具,我希望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讲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拼组方法。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1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1、做小风车:(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三、练习: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稿及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和这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这里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数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景引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说说这些图形边的特点。
板块二、学习新课教学例2。
(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
提问:用这样的2个长方形(宽的是长的一半)拼在一起,你认为会拼出什么图形?学生猜想,汇报。
教师:动手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这样的2个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出一个长方形。
(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
提问:你能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案?动手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上台展示:①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③6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六边形。
④4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
提问:你用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动手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正方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板块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图形的拼组》说课稿第1篇我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27页,课题是《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教法;四、说学情学法;五、说教学环节;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如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并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以及平面图形的拼组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2、技能目标:学会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换,对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说教法我设计了“争上游”、“拼图大赛”、“争当百变小明星”等课堂活动,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理解,归纳出重点,从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情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节课活动性较大,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引导学生在兴趣导入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一比,争一争,既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生:想。
师:好!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
(出示课题:拼一拼)【新课讲授】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分组操作、交流。
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四边形。
生3: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真能干!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
(2)用4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图。
师:用4个三角形,拼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全体学生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师:用4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图形?(把拼法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并加以表扬肯定)原来图形之间有这么多小秘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课书一年级下册第27-30页。
包括三个例题内容: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三.教材分析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重要内涵。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因此,在《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
根据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安排了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图形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通过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图形间关系的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趣的活动。
如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图案等,丰富学生对图形关系的感知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别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那么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1、认识物体和图形与图形的拼组两个单元不同的教学要求:(1)认识物体和图形: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范本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范本三篇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的问题,不断对知识进行建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精选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精选7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
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1《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1《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1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组等活动,体验平面图形的组合与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形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拼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图形拼组的经验。
但他们在拼组图形时,往往只关注图形的形状,而忽视图形的面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关注图形的拼组特点,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平面图形的拼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平面图形的拼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新的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面图形拼组过程中,图形的面积和形状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拼组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拼图、魔方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拼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教材提供的图形进行拼组,发现并总结平面图形的拼组特点。
3.汇报交流:学生代表展示本组的拼组成果,分享拼组过程中的发现和体验,师生共同总结平面图形的拼组规律。
人教一年级下册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3例2,完成P3下面“做一做”,P6~7“练习一”第4、5题及思考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下图。
师:这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请你说一说每个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揭示课题。
师: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同时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用平面图形拼图形的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课件出示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教学提示】要想拼成一个正方形,不仅要求是两个一样的长方形,还要求长是宽的2倍。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学具,不必要向学生解释那么清楚。
(1)师: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或正方形。
对说平行四边形或不知道的学生加以引导。
(2)拼一拼。
师: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
(3)展示学生拼的作品。
【学情预设】学生会拼出如下两种图形。
【教学提示】不仅要求是两个一样的长方形,还要求长是宽的2倍,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学具,不必要向学生解释那么清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评课稿本课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
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
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
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
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一等奖说课稿1、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教具学具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二、教法学法举例法、实验法、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引入赏赐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来复习一下。
说算式让学生抢答。
随意的说。
第二:先动手做一个折风车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材27页第一题:沿虚线折一折)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最后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
第三: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拼组一个平面图形。
使学生明白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材28页做一做)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圆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等等。
2、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四小节的内容。
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我认为教材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二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面积打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拼一拼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同时也培养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课件出示六种平面图形图片:我们已经认识许多平面图形,现在你还认识它们吗?老师发现里面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请你说一说这些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二)出示飞机图片:说一说飞机就由哪几种平面图形组成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三)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让学生欣赏平面图形组成的图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操作感知:(一)拼一拼: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先用两个正方形拼一拼,再用四个正方形拼一拼。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反思图形的拼组_人教新课标

《图形的拼组》教课方案与反思教材剖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后,经过着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色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假如让学生经过参加活动来领会平面图形的特色。
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道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质操作,合作沟通,让学生在充足的参加中去感悟,去体验。
教课目的:1、经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色。
2、经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鉴别、划分这两种图形。
教课要点:经过操作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色。
教课难点:能够依据各自的特色进行简单划分与判断。
学习准备:课件一套;每小组发一个学具袋(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想不想看看?(PPT 出示有关图画)师:仔细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其实这幅画是由很多漂亮的图形所构成的,你能找到它们吗?(指名学生说,并登台指示)师:小朋友想不想用这些图形来拼这些漂亮的图形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
( PPT 并板书“图形的拼组” )二、平面图形的特色1、长方形的特色教师出示长方形,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长方形,二人小组察看。
师:你能谈谈长方形有什么特色吗?(指名学生说,从有四个角,四条边等有关特色中引出两条对边相等)师:(边演示边解说)像这样同样长的两条边我们把它称为对边。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两条对边相等?生:用尺子量。
生:对折。
师:那么我们就用方才两位同学的方法来试一试,看看长方形的边能否相等。
(教师与学生共同操作,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的特色教师出示正方形,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正方形,二人小组察看。
师:你能谈谈正方形有什么特色吗?(指名学生说,从有四个角,四条边等有关特色中引出四条边相等)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正方形的两条对边相等?生:用尺子量。
《图形的拼组》数学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数学说课稿《图形的拼组》数学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
本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材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如:在做风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把长方形的纸转化成正方形的纸,再把正方形的纸剪成做风车叶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风车转起来的轨迹形成圆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怎样把一个圆形剪成正方形,教师在处理这道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剪成的圆形再剪成正方形。
同时教材还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4、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明的基础。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
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27平面图形的拼组,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各一张,磁铁10个,风车(大头针、铅笔、长方形纸),圆形纸,剪刀,课件、小刀。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圆形纸各一张,16个三角形。
小组(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棒10根、两个一般的三角形)、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师一一出示几个图案。
)问:这是什么?出示:师:房子、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成的。
(师一一贴出)二、认识图形的特征1、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对好兄弟,他们长的很像,猜猜他们是谁?(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为什么是它们呢?(他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2、◆(都有4条边。
)师:你能来指指它们的4条边吗?(指名一个学生指)一起指。
师:(指着这2个图)他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都有4个角)师:你能来指指它们的4个角吗?(一生指)同桌指3、师:刚才我们找出了两兄弟相同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出现对边)师:你指的对边是什么?能拿着你的长方形纸来说说吗?(学生边指边说)◆(没出现对边)生: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师:长方形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吗?哪两条边是一样的?你来指一指。
师小结:像这样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板书:对边)齐读对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平面图形拼组》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平面图形拼组》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拼组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
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图形的拼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版第二册的内容,能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执教这节课,我感到很幸运,尤其是市教研员王红教员能亲身离开课堂听课,语重心长的评课,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多难得的一次与专家面对面零距离的接受指点与学习的时机呀,虽然这节课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本次活动让我充沛的感遭到了〝遗憾〞带来的〝美丽〞。
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时间不长,但是,课后重新来回忆重新来审视的时分,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索,首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比拟明白,而且教学设计能严密的围绕教学目的来停止,环节很明晰,课堂可以调动先生的积极性,能以先生为中心,培育了先生自主学习才干和与人协作的才干,经过一系列活动,比如:折一折,量一量,减一减,拼一拼等,让先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在解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的特征的时分,处置的不够妥当,我让先生自己找到证明边的特征的方法,但是没有让先生完全进入自己思索的形状,给先生一张纸,强调了纸的作用,约束了先生的思想,总结的时分也仅仅说出了两种方法,没有展开。
在入手做风车的时分,由于课前预设缺乏,课堂上出现了小效果,由于让先生预备的纸比拟硬而且比拟滑,所以,先生用胶棒粘不上,糜费了许多时间,结果,招致前面的内容时间不充沛,没有充沛的练习,整堂课前松后紧。
在前面的拼组练习时,孩子是以小组的方式停止的,由于特别感兴味,以致于,课堂没方法控制,虽然我想尽了一切方法来吸引孩子的留意力,但是,最终的效果也不是很如人意。
本堂课确立了教学重点,也很准确,只是落实的不够扎实,在教学难点的处置上,活动的设计较好,但是详细的实施上不是很顺利,在课堂上,觉得自己的应变才干不是很强,不能依据实践出现的状况随意控制自己的课堂。
一节课很少有完美的,关键是找到缺憾,努力补偿,仔细反思,不要错过遗憾带给我的美丽,经过这节课我反思我的数学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在教给先生知识之前,一定要吃好吃透教材,掌握编者意图,停止研讨二要转变旧的教学思想,以先生为本,契合乡村孩子的特点三要结合详细的活动讲述知识,培育孩子的想象力,构成开展观念四课前要做好充沛的预设,不只要备知识,备先生,还要备教具,给先生的教具要自己先试试,看对先生能否适宜五课堂上要多问先生为什么,激起先生的学习愿望六要学会正确的引导,而且引导要到位,注重小组协作,要培育先生的协作看法七要勇于放手,不要约束先生,要置信先生的才干,先生能做到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不要教员包办替代八要注重所教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络,不要脱分开生活,要让先生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处置生活中的效果九课堂上要注重先生与先生之间的评价,培育先生的倾听才干十课堂要保证全员参与,教员心里要清楚自己的先生是不是全学会了,哪里需求增强,哪位先生需求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评课稿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评课稿
这次,学校展开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梁婷婷老
师为大家提供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对于梁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
拼组》一课,我颇有些想法。
1、放手让学生实行操作。
在由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后,梁老师引导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验到了
学习的成功感。
在课中设计了“拼拼摆摆” 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战性的
数学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
动中探索、体验、创造。
在拼摆图形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吸收他人
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也大大提升合作
学习的效率。
最后又设计了“将圆剪成正方形”和“让手中的风车转
起来”等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转化,并发
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实践水平。
2、大胆对教材实行重组。
梁老师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动手制作风车,在课临近结束时又设立了“展示风车”的环节。
这个做法来自于她的
大胆创新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应该说直接受益的不但是学生还有老师。
把这个环节放到课前和最后,老师和学生都是轻松的。
当看到孩
子们用他们灵巧的小手拿着各色的风车做展示时,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梁老师对教材的重组可谓“英明”。
3、巧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梁教师在第一环节出示汽车平面图,
巧妙引导,唤起兴趣,复习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在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折一折、拼一拼,通过相互交流、启发,
共同完成图形的认知和拼组活动。
在拼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百花齐放的。
教师在关键处置疑。
如“谁来帮老师家设计地
砖?”“你们真是小小的设计师!”“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
你想不想帮他一下?”“谁能做得更好?”等富有挑逗的语言濒出,
对学生的常规思维实行冲撞,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这些
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
子多尝试、多动手,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当然,一堂精彩的课也难免存有有待改进之处。
如在“拼拼摆摆”环节中,梁老师如能更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成果,并说说自己
的想法。
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
其中,把课堂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