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综述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旅 游
水 资源 u 2 动植物 资源 u 。 洞 穴资源
人工 设施 环境
食宿 u 通信 u l
娱 乐 u l 8
夤聋
环 境
人 文资 源 u 5
特色 t l 品位 u 丰 富 多 样 性 u e 组 合条 件 u 空 气 质量 U。 社会
旅 游 安全设 旋 u
研 究 构 建 一 个 基 于模 糊 综合 评 价 模 型 的 生 态旅 游环 境 质 量评 价 系统 . 过 计 算机 编 程 实现 通
具 体 的 评 判 过 程 . 以神 农 架 天 燕 原 始 生 态旅 游 区为 实例 . 其 生 态旅 游 环 境 质 量进 行 综 并 对
合 评 价 和 分 析
现代计算机
2 1 .7 0 00
1 确 定 评 价 等 级 . 2
在 进行环境 质量评 价成果 转化 过程 中 的决 策 时 。 由于多 数评 价 因素 是很 难用 具体 量 化指 标 划分 等 级
的 . 此 , 们 使 用 5等 级 划 分 方 法 , 分 别 用 12 3 因 我 并 、 、、 45来 代 表 这 5个 等 级 。 、
一
王 境 l :
气 候状况 t i m 噪音 u
系 列 概 念 的 综 述 来 确 立 生 态 旅 游 环 境 评 价 指标 模 型
修 稿 日 期 :0 0 0 —1 21-7 2
收 稿 日 期 :0 0 6 2 2 1 -0 -1
作 者 简 介 : 红 崧 ( 9 1 ) 女 , 南 昆明 人 , 士 , 王 17 一 , 云 硕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为旅 游信 息 系统 研
在 参 照 肖星 等 人 构 建 的旅 游 环 境 质量 评 价模 型 的 基 础 上 . 合 神 农 架 的 实 际 情 况 【 我 们 把 神 农 架 天 燕 结 3 1 . 原 始 生 态旅 游 区环 境 分为 四大 类 评 价 因 素 :
模糊pid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与应用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二O一四年四月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0 前言PID控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反馈控制器,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鲁棒性好等特点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广泛应用。
但是传统PID控制器的参数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调整,而控制过程中的滞后性、控制参数的非线性和高阶性增加了对Kp、Ki、Kd三个参数的调整难度。
所以对确定的控制系统通过复杂的计算后,其三个参数的值在控制运行中一般是固定的,不易进行在线的调整。
而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被控对象受到负荷变化和干扰因素的作用,其对象参数的特征和结构易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对参数进行动态的调整。
同样因为被控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甚至无法建立模型,所以需要利用模糊控制技术等方法来解决。
模糊PID无需考虑被控系统的模型,而只根据其误差e 和误差变化ec等检测数据来自适应调整Kp、Ki、Kd的值,最终使被控系统处于稳定工作态。
1 国外研究现状ŞabanÇetin,AliVolkanAkkaya[1](2010)表示准确度和精密度液压系统的位置控制是为了设置更经济和高质量系统的关键参数。
在此背景下,他们提出了由一个非对称液压缸由一个四通、三位比例阀驱动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建模与位置控制。
在此系统模型中,体积弹性模量被认为是一个变量。
此外,基于规则的混合型模糊 PID控制器(H F P I DC R)提出了液压系统的位置控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测试。
这种控制器的新颖方面是模糊逻辑和PID 控制器结合在一个开关条件。
该HFPIDCR 基于控制器的模拟结果与经典PID、模糊逻辑控制器(FLC)和混合模糊PID 控制器(HFPID)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因此,它被证明了混合型模糊PID控制器加上规则比其他的控制器更有效。
IndranilPana[ 2] 等(2011)通过减少积分时间降低最优PID 和最优模糊PID的绝对误差(ITAE)和平方控制器输出的网络控制系统(NCS)的响应速度。
基于模糊理论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综述
潜在 的有 害风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当前 国际形式及实
际生 活中 , 对外来生物作风 险评估 , 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外来物 种, 丰富外来生物资源数据库 , 还可以对其潜在的有害风险定
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增 长的同时也给全球环境造成 了 日益严重
的影响 , 环境问题呼唤全球治理 。根据近年环境变化情况 , 全 球第二大环境 问题 的外来 生物入侵 ,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环境 最亟待解决 的问题 。 目前 , 由于人 为有意无意 的引种 以及 国际 贸易往来 频繁引入 , 加之 我 国地域 广 , 纬度跨度 大 , 大多数外 来物种可 以在我 国找 到合适 的栖 息地。外来生物的不法侵入 不仅破坏我 国生态多样性 , 影响本地生物遗传多样性 , 造成生 态环境 的破坏 , 农业 的减 产 , 业的植被 破坏 , 林 给我 国也 造成 了很大 的经济损失 。 不仅如此 , 外来入 侵生物影响到了人类 的 身心健康 , 严重威胁 到了我国社会 的安全稳定 。 我国外来生物 入侵形式严峻 , 响抵御 外来 物种入侵的警报刻不容缓 。 拉
( 湖南农 业 大学 信 息科 学技 术学 院 , 湖南 长沙 402) 1 1 8
摘
要: 生物入侵造成的环境严重性 , 使得 国 内外 学者对有 害生物风险评估作 了比较深入 的研 究。文章通过 回顾
总结外来入侵生物风 险评估 有关文献研 究的基础上 , 多指标综合评 估法、 对 生物 气候相似 距法 、 生态气候模型 法和 专 家 系统法等评估 方法进行 了综述研 究, 并对未来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的前 景作 了初 步展 望 , 以期为有 害生物风 险评
m e t ft e e o i pe t n he n o h x tc ss o t ba i o he o ume e e r h o rs s e s e t f a in nv sv s c e i ode o ss f t d c ntr s a c n i k a s s m n o le i a ie pe i s n r r t prvi t o h frh r d eo m e t o he r ia e e r h s n is a s s m e to ss a ee e c . o de daa fr t e u t e ev l p n f t oet lr s a f r n e c
神经网络三种模型综述(反馈,模糊和小脑)
j=1,2,…,n
反馈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
网络的稳定性
DHNN网实质上是一个离散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网络从初态X(0)开始,若 能经有限次递归后,其状态不再发生变化,即X(t+1)=X(t),则称该网络是稳定 的。如果网络是稳定的,它可以从任一初态收敛到一个稳态: 如图a)所示 若网络是不稳定的,由于DHNN网每个节点的状态只有1和-1两种情况,网 络不可能出现无限发散的情况,而只可能出现限幅的自持振荡,这种网络称为 有限环网络,如图b)所示
式中净输入为
netj (wij xi ) T j
i 1
n
j=1,2,…,n
对于DHNN网,一般有wii=0 ,wij=wji
反馈网络稳定时每个神经元的状态都不再改变,此时 的稳定状态就是网络的输出,表示为: lim X(t)
t
反馈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
网络的工作方式
网络的异步工作方式
反馈神经网络
随机神经网络
主要区别
–
在学习阶段,随机网络不像Hopfield那样基于某 种确定性算法调整权值,而是按某种概率分布进 行修改。 在运行阶段,随机网络不是按某种确定性的网络 方程进行状态演变,而是按某种概率分布决定其 状态的转移。
–
反馈神经网络
随机神经网络
模拟退火原理
模拟退火算法是随机网络中解决能量局部极小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其基本 思想是模拟金属退火过程。 金属退火过程大致是,先将物体加热至高温,使其原子处于高速运动状态, 此时物体具有较高的内能;然后,缓慢降温,随着温度的下降,原子运动速 度减慢,内能下降;最后,整个物体达到内能最低的状态。模拟退火过程相 当于沿水平方向晃动托盘,温度高则意味着晃动的幅度大,小球肯定会从任 何低谷中跳出,而落入另一个低谷。
溶洞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法综述
糊界 限的 , 于隶 属度 的 确定 首 先 应 该 确定 其 隶 属 对
函数 , 而隶属 函数 的确定方 法有模 糊统 计方 法 、 派 指
据模 糊 性较 强 , 使得 溶 洞 地 基 稳定 性 评 价 结果 的准 确性 受 到 了影 响 。模 糊 综合评 价法 是一种 基 于模糊
多 的人 把它 用 于溶 洞 地基 稳 定性 当 中 , 陈 春霞 口 如 对 昆明新机 场航站 区各工 程地 质分 区 的地基稳 定性
数 学 的综合 评标 方法 , 是在模 糊 的环境 中 , 虑多 它 考 种 因素 的影 响 , 然后 对 事 物 或 对 象做 出一 个 总体 的
为承载 力 、 变形 模 量 和 岩石 单 轴抗 压 强 度 。总 共 分
了1 2个子 因素进行 一级综 合评 价 。文献 [ ,2 1 3 8 1 ,9
也有此 类型 的划 分 。对 于不 同的 实 际工 程 , 对 应 就 着不 同的地质 环境 , 标 体 系 的确 定 也 就 可能 不 尽 指 相同, 上述几 篇文献 对 溶 洞 地基 稳 定 性 模糊 综 合 评
的系统 , 响溶 洞地基 稳定性 的因素众 多 , 影 不可 能只 用 单个 指标 来进 行评 判 , 因此 在指标 体 系确认前 , 必 须 知道 有 哪 些 因 素 对 溶 洞 地 基 稳 定 性 会 有 影 响 。 Hazr Y. 1 提 到几个 控制 浅层 溶洞 稳定 性 的岩 to , H[] t 石 力学 参数 , 们 分 别 是 岩 层 覆 盖 的厚 度 、 的 跨 它 洞
英语模糊语
模糊性在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E. 在法律上,例如在一起流氓案的庭审过程中.当涉及案犯的犯罪事 实时,审判员仅以“被告人用下流的语言调戏、侮辱女青年⋯ ⋯ ”一 语概括,至于究竟是什么“语言”,怎样“调戏、侮辱”,如此等等 ,都省略了。这样的表述既无碍于审判的进行,又无伤于风化,可谓 恰当、得体。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在法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 上所述.实际上这些例子都是跟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息息相关的。所 以在今后的模糊语义研究中,我们可以结合语用学以更好地达到我们 预期的效果
•
6)湖北师范学院肖六亿副教授《经济学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认为:日常语言 中的模糊语言在经济学的表达中也具有极大的魅力,也便于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的推广、普及和运用。
模糊语研究意义
•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精确数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更 是休戚相关。用精确定义的概念和严格证明的定理描述现 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精确控制的实验方法和精确 的测量计算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是近代科学的特点。到了19世纪,物理、化学等自然科 学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定量化、公式化,形成了一个被 称为“精密科学”的学科群。这一阶段是精确科学方法飞 速发展的时期。
生活中这样的语义模糊现象比比皆是,处于语义轴两个极端的绝 对精确与清晰是有限的,这决定了语义的精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处于语义轴的广大的中间领域是过渡的、分级的,其难以划清界 限的模糊现象则是普遍的,这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是绝对的。如下图 所示,在hot和cold之间还存在着分级的,难以界限的warm, lukewarm和cool,这种难以界定的模糊性是绝对的。
•
当今世界已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对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正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化,社会的科 学化,使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对于“模糊”,也得 刮目相看了。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r b s n s d p e d l .I h sp p r t e a p ia in o u z o to h o y t c i e p we i e ss u — o u t e s i a o td wi ey n t i a e h p l t ff z y c n r lt e r o a t o rfl ri t d s c o v t id,t e me isa d s o t o n so a h f z y c n r l ra e a a y e n h r g e sa d d f in y o t d e h rt n h rc mi g fe c u z o to l r n l z d a d t ep o r s n e ce c fs u y e i
Kewo d :rica tlg n etc n lg fz yc n r l a t ep we i e ( y r s a t iln el e c e h oo y u z o to ci i f i i v o rf tr APF) r b sn s l o u t es
波抑 制 、 无功 补 偿 和 提 高 功率 因数 。但 是 无 源 滤 波 器具 有许 多无法 克 服 的缺点 [ 。 1 ]
2 有 源 滤 波 器 的控 制
A F的控 制 系统 包 括 直 流 电容 电压 的稳 定 P 控 制 和参 考 电流 的跟 踪控 制两 个部 分 。外 环是 电 压环 控制器 , 方 面 控制 输 出 电压 跟 踪 电压设 定 一 值, 另一方 面利 用 功 率 平 衡原 理 获 取 稳 定 逆 变 器 直流 母线 电压 的有 功 电流 峰值 ; 内环 是 电流 环 控 制器 , 测实 际输 入 电源 电流 与参 考 电 源 电流 的 检 误差 , 过控 制器 控 制 后 产 生 驱 动信 号 驱动 功 率 经 开 关动 作 , 踪参 考 电流 。 跟 此 控制 系统 引起 了很 多研 究 学 者 的 兴 趣 , 各 种 控制 理论 相继 被 应 用 到 此控 制 系统 的设 计 中 。
模糊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与综述摘要:主要总结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形成,以及现在的发展,模糊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1 引言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在1965年提出的《Fuzzy Set》开创了模糊数学的历,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使其理论和方法日益完善,并且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和知识工程开发等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
把模糊逻辑应用于控制领域则始于1973。
1974年英国的E.H.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
此后20年来,模糊控制不断发展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
由于模糊逻辑本身提供了由专家构造语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控制策略的一种体系理论方法,因而能够解决许多复杂而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系统的控制问题,所以它是处理推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广义上讲,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控制策略。
它是模糊数学同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只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糊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1)控制系统的设计不要求知道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只需要提供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知识及操作数据。
2)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适用于解决常规控制难以解决的非线性、时变及大滞后等问题。
3)以语言变量代替常规的数学变量,易于形成专家的“知识”。
4)控制系统采用“不精确推理”。
推理过程模仿人的思维过程。
由于介入了人的经验,因而能够处理复杂甚至“病态”系统。
传统的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是利用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即传递函数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而后设计控制策略。
这种方法由于其本质的不溶性,当系统变得复杂时,难以对其工作特性进行精确描述。
而且,这样的数学模型结构也不利于表达和处理有关受控对象的一些不确定信息,更不利于人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直觉推理,所以难以对复杂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
国内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综述
国内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综述[摘要]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
本文基于模糊限制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涵,从历年期刊量和研究内容的视角,对2001年至2020国内中文期刊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的载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为国内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研究综述1.引言模糊限制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 Lakoff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模糊或原本模糊的事情变得不模糊的词语”。
其概念表明:模糊限制语可以用来调节语言的模糊程度。
作为言语交际中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模糊限制语有其丰富的语义内容、独特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
我国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并在21世纪初期得到迅速的发展,20多年来我国众多的专家和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对模糊限制语展开了研究。
本文试图对2001年至2020年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1.国内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模糊限制语作为言语交际中热点现象,引发了国内很多学者的热切关注。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模糊限制语”为主题词,进行跨库精确检索,检索到近20多年来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国内研究文献,从发表年份来看,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于2008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8年至2020年,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热度几乎没有下降(如图 1 所示)。
通过文献的梳理分析,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热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模糊限制语的理论和分类研究、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研究、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研究、语料库基础上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研究等。
1.模糊限制语的理论介绍和分类研究何自然是国内最早研究模糊限制语的学者,基于Lakoff的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他(1985)在发表的《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一文中,认为一些令听话者得不到确切信息的词语和一些表达推测或不确定含义的词语都可算是模糊限制语。
模糊粗糙集理论介绍和研究综述
・
收稿 日期 :0 6 3 0 2 0 —0 —1 作者简 介: 姚红霞 (9 9 , , 士研 究生 , 17 一)女 硕 主要从事粗糙集理论 和模糊 集理论 研究
个模糊推广 .
模糊 集理 论首 先是 由美 国控 制论专 家 L・ 扎 德 ( . A・ L A.ae ) Zdh教授 于 16 95年L 提出的 . 是一种处 理模糊 和不 5 也 确定性 知识 的数 学工 具 , 已成 功 的应 用 于模糊 控 制 、 它 模 糊识别 、 模糊聚类分析 、 糊决 策 、 模 模糊 评判 、 系统 理论 、 信 息检索 、 医学 、 生物学等各个方 面 .
维普资讯
第2 卷 0
第8 期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Jun lo h n qn nt ueo e h oo) o ra fC o g ig Isi t fT cn lg t
20 0 6年 8月
Au . 0 6 g2 0
Ke rs r g t;uz t;uz u e ywod :oh s f yss f yr g s u e s z e z oh t s
虽然 2 者都 可以用来 处理 模糊 和不确 定 问题 , 2者 但
0 引言
粗糙集( og e ) R uhSt 理论最初是 由波兰数学家 Z Pwa s .a l k 于 18 年…提出的 , 92 是一种处理不完整和不确 定性知识的 数学 工具 _ J经过多年 的发展 , 】 . 该理 论已被成功 的用于决 策支持系统 、 人工智能 、 模式识别与分类 、 故障检测 、 金融 、 医 学、 知识发现、 数据挖掘 和专家系统等领域 . 由于其严格 的 但 等价关 系, 限制 了粗 糙模 型的发 展和应用 . 针对 这个 问题 ,  ̄ bi和 Pae34提 出模糊 粗糙集 的概念 , o s r L d - 作为粗 糙集 的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综述
自适应模糊控制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进展谢振华 程江涛 耿昌茂(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航空军械系 青岛 266041 )周德云(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710072 )[摘要] 综述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性能提高三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简述了应用研究 ,最后对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控制 鲁棒性 稳定性1 引言自从 L. A. Zadeh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 ,基于该理论形成一门新的模糊系统理论学科 ,在控制、信号处理、模式识别、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 ,有关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应用和理论成果 ,与早期的模糊控制理论和应用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
模糊控制理论成为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般来讲 ,模糊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模糊控制中关于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规则的获取和优化、隶属函数的选取等 )、控制系统的性能 (稳态精度、抖动及积分饱和度等 )的提高等问题 ,这己成为模糊控制研究中的几个公认的基本问题。
其中 ,稳定性和鲁棒性问题的研究最为热烈 ,从早期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多值继电器”等价模型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扩展到相平面法、关系矩阵分析法、圆判据、L yapunov稳定性理论、超稳定理论、基于滑模控制器的比较法、模糊穴 -穴映射及数值稳定性分析方法等非线性理论方法。
设计方法的研究也倍受关注 ,主要表现在对规则的在线学习和优化、隶属函数参数的优化修正等应用了多种思想 ,如最优控制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自适应、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思想。
稳态性能的改善一直是模糊控制学者所关注。
围绕上述几个基本问题 ,出现了多变量模糊控制[1 ,2 ]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3 ] 、神经模糊技术 [4 ] 、自适应模糊控制 [5] 、模糊系统辨识[6 ] 等热点研究领域。
在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 ,日本学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7]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国内模糊语言研究综述
国内模糊语言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模糊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差不多”、“可能”、“大概”等词汇就是常见的模糊语言。
国内的模糊语言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国内模糊语言研究进行综述。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模糊语言是指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不确定、不明确、不精确的表达方式,常用于表示不确定的描述、预测、推测等。
模糊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如准确语言那样严谨,往往需要具备阅读者或听者对语境、背景和普遍常识等因素的理解。
2.类型(1)概率型模糊语言:可以用概率来表示意思的模糊语言,如“可能”、“或许”、“大概”等。
(2)程度型模糊语言:可以用程度来表示意思的模糊语言,如“有点”、“略微”、“稍微”等。
(3)多义型模糊语言:具有多种意思的模糊语言,如“先别说这个”既可以表示“不要谈论这个话题”也可以表示“等一下再说这个”。
二、国内模糊语言研究的现状1.研究方法国内的模糊语言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和统计,分析模糊语言的使用频率、环境、意义、语境等方面,探讨模糊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2.研究成果(1)模糊语言的语义分析研究者通过对常见模糊语言的分析,探讨这些词汇所代表的不确定性、可信度、知识不足等方面,研究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模糊语言应用和语言学研究提供基础。
(2)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研究者从实际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模糊语言在社交、商务、政治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模糊语言的作用和效果,并尝试提出模糊语言应用的指南和方法。
(3)模糊语言与文化认知研究者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探讨模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模糊语言的地域特征、文化差异和国际交流的障碍等,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南。
三、模糊语言的应用和局限1.应用模糊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减轻沟通和理解的难度,缓解矛盾和冲突,实现交流的目的和效果。
模糊逻辑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
模糊逻辑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侯旭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摘要: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了大批关于模糊理论的研究者,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模糊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传统数学所不能很好解答的,这样就有了模糊数学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提高,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的研究成了必然。
直至今日模糊数学已经成为了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模糊逻辑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模糊控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带来便利。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模糊理论的产生到实际应用的简单介绍,使更多的人能够来了解这一重要的科学领域。
关键词:模糊理论;模糊数学;模糊集合中图分类号:TN9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7-0006-021 引言本文是根据现代市场的不断创新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虽然目前为止模糊理论的著作很少,但是根据模糊理论所研究的实际应用却越来越多,这也预示着模糊理论能给我们的技术提升带来很多的力量。
所以此篇文章从他的历史背景至当今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小结,期望各位能够指出不足。
2 模糊理论产生背景模糊理论的创世人Lotfi A. Zadeh在1965年首次发表的《Fuzzy Sets》中,将模糊理论带给了大家,就像其本人说的:“I don’t know what it can do ,but you can”,模糊逻辑理论是包罗万象的,是种起源,以下是我对模糊逻辑的一些浅见。
模糊理论的到来给了世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者看问题的角度,在模糊逻辑产生之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是很难统一协调的,人们天性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是追求精确化、概念化、简单化和清晰化的,凡事尽可能的要找出分界线,分清从属关系,寻找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然而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分界点。
在人们形容一个物体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在形容空气温度时多少度是高温多少度是低温,在形容天气时怎样算阴天怎样算晴天,在形容雨量时是31474滴雨是小雨量而31475滴雨时是大雨量?有些自然事物是我们无法非常准确的量化的,在描述雨量的时候我们假设命题A=“31474滴雨是否是小雨”,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命题拿到生活中去进行调查,这样我们就可以统计出31474滴雨是小雨的概率,但不管结果怎样,此时A命题已经是一个模糊命题,而其中的A的集合也已经是一个模糊集合,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在描述物体时常用的一种模糊逻辑的方法。
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
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综述
在MCDM问题中,如果准则值或/和准则权系数为直觉 模糊数,称这类问题为基于直觉模糊集的MCDM问题。 由于没有实数与直觉模糊集的运算,使得求解这类决策 变得困难。基于直觉模糊数的TOPSIS方法、VIKOR 方法、规划方法及基于证据推理的求解方法被提出。 但相对基于模糊数的MCDM方法来说,基于直觉模糊 数的MCDM方法还显得太少。
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综述
许多准则权系数和准则值确定的MCDM方法纷纷推广到FMCDM问题 中,提出了众多FMCDM方法,如模糊TOPSIS方法、模糊ELECTRE方 法和模糊PROMETHEE方法等。
目前,主要集中研究二类FMCDM问题:其一是准则权系数确定或为模 糊数且准则值为模糊数的MCDM问题,其二为准则权系数信息不完全确 定且准则值为模糊数的MCDM问题。
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综述
1993年,Gau和Buehrer提出了Vague集[31],它 是模糊集的一种扩展。Vague集具有比模糊集 更好的表达不确定性的能力,已引起众多学者的 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决策分析、模式 识别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虽然1996年 Bustince和Burillo证明了Vague集是直觉模糊 集,但还有不少研究人员在研究基于Vague集 的FMCDM问题,提出了相应决策模型与方法。
直觉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
直觉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
树 立 质 量 法 制观念 、提高 全员质 量意识 。20.11.320.11.3Tuesday, November 03, 2020 人 生 得 意 须 尽欢, 莫使金 樽空对 月。00:35:2600:35:2600:3511/3/2020 12:35:26 AM 安 全 象 只 弓 ,不拉 它就松 ,要想 保安全 ,常把 弓弦绷 。20.11.300:35:2600:35Nov-203-Nov-20 加 强 交 通 建 设管理 ,确保 工程建 设质量 。00:35:2600:35:2600:35Tuesday, November 03, 2020 安 全 在 于 心 细,事 故出在 麻痹。 20.11.320.11.300:35:2600:35:26November 3, 2020 踏 实 肯 干 , 努力奋 斗。2020年 11月 3日上 午12时 35分20.11.320.11.3 追 求 至 善 凭 技术开 拓市场 ,凭管 理增创 效益, 凭服务 树立形 象。2020年 11月 3日星 期二上 午12时 35分26秒 00:35:2620.11.3 按 章 操 作 莫 乱改, 合理建 议提出 来。2020年 11月 上午 12时35分 20.11.300:35November 3, 2020 作 业 标 准 记 得牢, 驾轻就 熟除烦 恼。2020年 11月 3日星 期二12时 35分 26秒00:35:263 November 2020 好 的 事 情 马 上就会 到来, 一切都 是最好 的安排 。上午 12时35分 26秒 上午12时 35分 00:35:2620.11.3 一 马 当 先 , 全员举 绩,梅 开二度 ,业绩 保底。 20.11.320.11.300:3500:35:2600:35:26Nov-20 牢 记 安 全 之 责,善 谋安全 之策, 力务安 全之实 。2020年 11月 3日星期 二12时 35分26秒 Tuesday, November 03, 2020 创 新 突 破 稳 定品质 ,落实 管理提 高效率 。20.11.32020年 11月 3日 星期 二12时 35分26秒 20.11.3
模糊测试技术综述
(4)分析结果:对目标程序的输出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如崩 溃、死循环、错误输出等。
3、模糊测试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场景
模糊测试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输入数据的 生成方式可以分为随机测试和伪随机测试,根据目标程序的类型可以分为Web应 用测试、操作系统测试、数据库测试等。在实际应用中,模糊测试技术主要应用 于以下几个场景:
模糊测试技术综述
01 摘要
03 主体部分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模糊测试技术是一种通过生成随机或伪随机数据来检测程序错误和安全漏洞 的测试方法。本次演示将介绍模糊测试技术的概念、研究现状、实现方法、分类、 应用场景、优缺点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关键词:模糊测试,程序错误,安全漏洞, 随机数据,伪随机数据。
引言
在软件和系统开发过程中,测试是保障其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模糊测试 作为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的测试方法,旨在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和安全漏洞。模糊测 试技术通过生成随机或伪随机数据作为输入,检测程序在异常输入下的行为和反 应,从而发现可能被正常测试所忽略的问题。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模糊测试技术 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主体部分
1、模糊测试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过程
模糊测试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主要是用于发现操作系统中的 漏洞。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糊测试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模糊测试技术已经成为软件和系统安全测试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不断有新的技 术和工具涌现。
2、模糊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实现 方法
2、模糊测试的鲁棒性和适应性研究:现有的模糊测试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 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鲁棒性和适应性。
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专业自动化班级 11级3班学生艳伟学号指导教师明月成绩2014年6月18日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摘要:模糊控制方法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的优缺点以及模糊控制需要完善或继续研究的容,根据各种模糊控制器的不同特点,对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模糊控制器的应用效能.最后,展望了模糊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控制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从行为上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难建模的对象实施模糊推理和决策的一种控制方法.模糊控制作为智能领域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控制方法,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力系统、家用电器自动化等领域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模糊控制系统简介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1965年美国的扎德[1]创立了模糊集合论, 1973 年, 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 年英国的Mamdani 首先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 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 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相对传统控制,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的数学模型(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 , 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 总结出知识, 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 用一系列多维模糊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 应用CRI 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得到适合控制要求的控制量, 可以说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的控制.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 出发点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 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与理解, 设计简单, 便于应用;(2) 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 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 因而模糊控制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3) 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及系统设计方法, 由于出发点和性能指标的不同, 容易导致较大差异; 但一个系统的语言控制规则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利用这些控制规律间的模糊连接, 容易找到折中的选择, 使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控制器;(4) 模糊控制算法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 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 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5) 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 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 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除此, 模糊控制还有比较突出的两个优点:第一, 模糊控制在许多应用中可以有效且便捷地实现人的控制策略和经验;第二, 模糊控制可以不需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即可实现较好的控制, 这是因为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已隐含在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模糊集及模糊规则中.模糊控制也有缺陷, 主要表现在: 1) 精度不太高; 2) 自适应能力有限; 3) 易产生振荡现象.模糊控制的发展模糊控制的发展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的模糊控制器是按一定的语言控制规则进行工作的,而这些控制规则是建立在总结操作者对过程进行控制的经验基础上,或设计者对某个过程认识的模糊信息的归纳基础上,因而它适用于控制不易获得精确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不确定或多变的对象.后期的模糊控制器则是基于控制规则难以描述,即过程控制还总结不出什么成熟的经验,或者过程有较大的非线性以及时滞等特征,试图吸取人脑对复杂对象进行随机识别和判决的特点,用模糊集理论设计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现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加紧研究:1) 研究模糊控制器非线性本质的框架结构及其同常规控制策略的联系,揭示模糊控制器工作的实质和机理.它可提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解决一些先前被认为是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稳定性、鲁棒性等.2) 在模糊控制已取得良好实践效果的同时,从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角度揭示和证明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优于常规控制策略.3) 研究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问题,尤其是在线优化问题.模糊控制器源于采用启发式直觉推理,其本身的推理方式难于保证控制效果的最优.解决模糊控制器的优化问题也是进一步将其推向工业应用的有效手段.4) 在理论研究中规则本身非线性问题及实际应用中模糊控制器的规则自学习和自动获取问题.前者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具有线性规则的模糊控制器本身已属非线性控制,非线性规则则更使问题的系统化研究方法困难;后者则构成智能控制中专家系统的核心问题.5) 将模糊控制同其它领域的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利用模糊控制的优势解决该领域中过去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模糊控制的现状模糊控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控制器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各类实际应用中, 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应用在各个行业.各类模糊控制器也非常多, 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一直是控制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而关于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则是模糊控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为实现模糊控制功能的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开发模糊控制系统的软件工具也出现了不少.下面作一简单介绍.1.1与其它智能控制的结合或融合模糊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的复合产生了多种控制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 1)模糊PID 控制器[2]模糊PID 控制器的研究是将模糊技术与常规的PID 控制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 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模糊PID 控制器是一种双模控制形式.这种改进的控制方法的出发点主要是消除模糊控制的系统稳态误差, 利用PID 控制器提高控制精度, 消除误差, 增加稳态控制性能.从PID 控制角度出发, 提出FI —PI、FI —PD、FI —PID 三种形式的模糊控制器, 并能运用各种方式得出模糊控制器中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同PID 控制器的因子KP 、KI 、KD之间的关系式.对基于简单线性规则TS 模型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类模糊控制器是一种非线性增益PID 控制器.有人试图利用GA 算法, 通过性能指标评价函数, 决定模糊控制器的Ke 、Kec 、Ku 等参数.2)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就是借鉴自适应控制理论的一些理念来设计模糊控制器, 也称作语言自组织模糊控制器[3] (SOC) , 它的思想就在于在线或离线调节模糊控制规则的结构或参数, 使之趋于最优状态.目前主要有通过采用一种带有修正因子的控制算法, 改变控制规则的特性; 或直接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修正; 还有一种是对控制规则进行分级管理, 提出自适应分层模糊控制器; 又有人提出规则自组织自学习算法, 对规则的参数以及数目进行自动修正; 更进一步的是采用神经网络对模糊控制规则及参数进行调整, 也是一种实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好方法.3)模糊控制与神经控制的融合神经模糊控制是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指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方法.模糊系统是建立在IF2THEN 表达式之上, 这种方式容易让人理解, 但是在自动生成和调整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上却很困难.而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直观性思维的一种方式, 它是将分布式存储的信息并行协同处理, 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每个神经元结构简单, 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网络系统能实现很强的功能, 因此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的学习能力、容错性和鲁棒性, 并且神经网络对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所以可结合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来训练__模糊规则, 提高整个系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现有人工神经网络代表性的模型有感知器、多层映射、BP 网络、RBF 神经网络实现局部或全部的模糊逻辑控制功能, 前者如利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控制规则或模糊推理, 后者通常要求网络层数多于3 层;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作为模型辨识或直接用作控制器;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隶属函数及推理规则的获取方法, 具有模糊连接强度的模糊神经网等, 均在控制中有所应用.而且, 还有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自调整应用.4)遗传算法[4]优化的模糊控制考虑到模糊控制器的优化涉及到大围、多参数、复杂和不连续的搜索表面, 而专家的经验只能起一个指导作用, 很难根据它准确地定出各项参数, 因而实际上还要反复试凑, 寻找一个最优过程.因此,人们自然想到用遗传算法来进行优化.遗传算法应用于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是非常适合的, 遗传算法的运行仅由适应度数值驱动而不需要被优化对象的局部信息.此外, 优化模糊控制器正好符合遗传算法的所谓“积木块”假设, 积木块指长度较短的、性能较好的基因片段.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时, 优化的主要对象是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和规则集.已经有人运用这个方法对倒立摆控制器隶属函数的位置、形状等参数, 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隶属函数远远优于手工设计的.显然通过改进遗传算法, 按所给优化性能指标, 对被控对象进行寻优学习, 可以有效地确定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5)模糊控制与专家控制相结合专家模糊控制系统是由专家系统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把专家系统技术引入模糊控制之中,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智能水平.专家模糊控制保持了基于规则的方法的价值和用模糊集处理带来的灵活性, 同时把专家系统技术的表达, 利用知识的长处结合进来.专家系统技术考虑了更多方面的问题, 如是什么组成知识, 如何组织、如何表达、如何应用知识.专家系统方法重视知识的多层次及分类的需要, 以及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的计算机组织.将模糊控制与专家控制相结合能够表达和利用控制复杂过程和对象所需的启发式知识, 重视知识的多层次和分类的需要, 弥补了模糊控制器结构过于简单、规则比较单一的缺陷, 赋予了模糊控制更高的智能; 二者的结合还能够拥有过程控制复杂的知识, 并能够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对这些知识加以有效利用.除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方式外,还有多变量模糊控制, 模糊系统建模及参数辨识、模糊滑模控制器、模糊解耦控制器、模糊变结构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最优模糊控制器、模糊预测控制等.1.2模糊控制的软硬件产品为了更好的利用模糊控制, 相继有不少公司开发了模糊控制的软件工具和硬件集成电路.这里介绍了两类开发工具, 一类是开发模糊系统的软件工具, 如FREEWARE、FIDE、东芝IFCS、NEC FL SDE 、FC - TOOL V110 .另一类是通用模糊逻辑开发工具, 如CUBICALC、FUZZY -C、FUZZL E 118 、METUS FUZZY L IBRARY、FUZZY LOGIC DESIGNER 等.并介绍了一些其它的开发工具.1.3模糊控制的一些应用模糊控制的应用非常广泛.除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控制、水电控制、航天等外.我们还可以用在统计上、决策系统上、制造活性炭过程中等.2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特性研究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特性研究是90年代以来模糊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模糊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支柱.模糊系统关于连续函数的逼近特性给模糊系统在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4.1几类特殊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特性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众多学者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模糊系统,分别研究了其函数逼近特性,指出这些特殊的模糊系统是一种万能逼近.Buckley[5]对一类三维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采用Stone-Weiestrass定理证明了这类系统的逼近特性,并指出这类模糊控制器是“universal fuzzy con-troller”;Wang采用Gaussian型隶属度函数,提出一类FBF,证明了一类模糊系统的逼近特性;Kosko基于加型模糊系统(additive fuzzy system[6]),采用有限覆盖定理,构造性地证明了一类模糊系统的逼近特性;,Zeng等对以上工作作出相应拓展.Zeng基于梯形隶属度函数,采用类似于Wang的FBF,提出了一类模糊系统,这类模糊系统具有自己较为特殊的性质.以上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Buckley,Wang,Zeng等采用Stone-Wierestrass定理间接证明了一类模糊系统的逼近特性,证明方法比较系统化,但其证明过程中看不出模糊系统逼近特性的在本质;其二是Kosko基于有限覆盖定理,采用构造性方法,直接证明了这一结论,其构造性证明过程反映出模糊系统逼近特性的本质,并且得出影响逼近能力的重要因素.模糊系统具有万能逼近特性,但实际中模糊系统在函数逼近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如何客观分析影响其逼近能力的重要因素,仍须进一步研究.4.2万能逼近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早期的函数逼近即万能逼近(Wang)研究都是基于一类特殊的模糊系统.虽然作为应用,某些特殊的模糊系统是足够了,但作为模糊系统理论分析,这一点仍不完善,Cas-tro在分析前人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类较为一般的模糊系统,指出了其万能逼近特性.但由于模糊系统本身具有三大基本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选取方法,因此任何一种模糊系统都很难达到“一般”性.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Ying首先研究了一般模糊系统作为万能逼近器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的提出与Wang等人的证明较为类似,但换了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并且他所提出的模糊系统也相对具有一定的一般性.此后,Ying又分析了一类特殊模糊系统作为万能逼近器的必要条件.由于模糊系统本身结构的多样性,给模糊系统的理论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尽管很多类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特性已被证明,但要研究一般模糊系统的逼近特性仍存在一定的难度.Ying的方法,即分开研究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也是一种新的思路.3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模糊控制器的一个基本问题.Tong[7]于1978年就提出闭环模糊系统描述模型,并在模糊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稳定性概念.基于Lyapunov[8]稳定性分析方法,Kiszka等于1985年定义了模糊系统能量函数,并讨论了模糊系统稳定性.这些研究一般都是对模糊控制器提出了一定的简化模型,其结果很难适用于一般的模糊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TS模糊模型的研究,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关于TS模糊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给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针对于离散系统,提出一种模糊控制器,采用各局部控制的加权组合.并且基于一种能量函数,利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基于TS的模糊模型,其思想为后来的模糊状态方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基于TS模型的模糊系统稳定性分析对于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法,但由于这类模糊系统的特殊性,其应用围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须进一步研究.4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6.1模糊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模糊控制理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1)要揭示模糊控制器的实质和工作机理,解决稳定性和鲁棒性理论分析;(2)模糊控制和传统控制的鲁棒性的对比关系究竟是怎么样,尚缺少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方面的比较;(3)如何衡量一个模糊控制系统的功能稳定性问题,最优化问题该如何评价;(4)在模糊运算中似乎丢失了大量信息却又能获得优于控制的良好控制效果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模糊运算中的信息损失应否设法修正或补偿;(5)模糊控制规则和隶属度函数的获取与确定是模糊控制中的”瓶颈”问题.6.2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模糊控制已经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发电机励磁的控制、电力系统的动态安全评估、经济调度等.下面就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中的应用加以详细介绍.(1)fuzzy-pid[9]复合控制.通常由简单模糊控制器、pi和pid控制器组成:利用模糊控制器对系统实现非线性的智能控制,利用pi控制器克服模糊控制器在系统达到稳态时可能产生的震荡及稳态误差大的问题;(2)变结构模糊控制器.一般采用多个简单的子模糊控制器构成一个变结构模糊控制器,在变结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端有一个系统特征状态识别器,根据系统的偏差等特征状态,系统可切换到不同的子模糊控制器上;(3)模糊h∞控制器.一般由简单模糊控制器和h∞控制器组合而成;(4)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在实时运行时,它能对控制器自身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使系统的控制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5)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能够获取并修正模糊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 6.3模糊控制的发展前景模糊控制虽然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 而且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但模糊控制的发展历史还不长, 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技术上的成熟性和规性都还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模糊控制与其他智能化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还有待于人们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除此外, 模糊控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还应在以下方向加强研究:(1) 易于控制并且能消除静态控制偏差的模糊PID 控制器, 且尽量减少可调参数, 最好控制在三个以;(2) 模糊预测控制, 就是把预测控制和模糊推理相结合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之一;(3) 模糊控制应用于医学、生物、金融、风险评估等新型领域.扩大模糊控制的应用领域;(4) 将遗传算法或其它算法应用于模糊神经网络, 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参数寻优的结果;(5) 寻找能够具有自学习调整隶属度函数的模糊控制方法.5结论近年来,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分析,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特性,模糊状态方程及稳定性分析,软计算技术等;同时,模糊逻辑在软件硬件方面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模糊系统理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1)尽管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特性已被证明,但只是一个存在性定理.实际中,对于一般的未知系统,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模糊逼近器,尚无确定的方法.2)常见的模糊系统种类比较多,如TS,FBF,SAM[10]等,一般的模糊系统应具有怎样的形式,目前仍不很清晰.模糊系统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仍须进一步研究.3)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近年来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分析都是针对一定的特殊系统.模糊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只能从概念上讲,严格的理论分析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分析仍依赖于模糊系统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和模糊系统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建立一套系统的模糊控制理论,以解决模糊控制的机理、稳定性分析、系统化设计方法、专家模糊控制系统、神经模糊控制系统和多变量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一系列问题;5)模糊控制在非线性复杂系统应用中的模糊建模、模糊规则的建立和推理算法的深入研究;6)模糊集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7)自学习模糊控制策略的实现;8)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参考文献:[1]权太等. 模糊控制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控制与决策,1988,3(1):59-62.[2]汪培庄.模糊集合及应用.: 科学技术,1983:20-30.[3]化光.复杂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 东北大学,1994:100-110.[4]Zadeh L A. Fuzzy sets [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8:338-353.[5]Filev D P and Yager R R. A generalized defuification method via BAD distributions [J]. Int. J. Intelligent Systems,1991,6(7) : 687-697.[6]JiangT and Li Y. Multimode oriented polynom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defuzzification strategy and parameter learning procedure [J]. 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97,27(5) : 877-883.[7]Takagi Tand SugenoM. Fuzzy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modeling and control [J].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85, 15(1): 116-132.[8]Wang L X. Generating fuzzy rules by learning from examples [J]IEEE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s, USA, 1992,22(6): 1414-1427.[9]Wang L X. Fuzzy systems as universal approximators [A]. IEEE Int.Conf.Fuzzy Systems [C], San Diego, USA, 1992:1163-1170.[10]Zeng X J and Signh MG. Approximation theory of fuzzy systems-SISO case [J]. IEEETrans. on Fuzzy Systems,1994,2(2): 162-176.。
模糊综合评价文献
模糊综合评价文献【最新版】目录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二、模糊综合评价的概述2.1 模糊综合评价的定义2.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2.3 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领域三、模糊综合评价文献综述3.1 国内研究现状3.2 国外研究现状3.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四、结论4.1 研究总结4.2 对实际应用的启示正文一、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评价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模糊综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综合评价文献的综述,了解模糊综合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概述2.1 模糊综合评价的定义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将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相结合,通过对多个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评价结果。
2.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模糊量化,然后将量化后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最后得到评价结果。
2.3 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领域模糊综合评价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
三、模糊综合评价文献综述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较为广泛,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在应用方面,学者们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等;在应用方面,学者们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理论综述
引言
模糊理论(Fuzzy Logic)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L.A.zadeh(扎德)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L.A.Zadeh教授在196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出表达事物模糊性的重要概念:隶属函数,从而突破了19世纪末康托尔的经典集合理论,奠定模糊理论的基础。
1974年英国的E.H.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标志着模糊控制技术的诞生。
随之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为止模糊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模糊理论是以模糊集合为基础,其基本精神是接受模糊性现象存在的事实,而以处理概念模糊不确定的事物为其研究目标,并积极的将其严密的量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讯息,不主张用繁杂的数学分析即模型来解决问题。
二、模糊理论的一般原理
由于客观世界广泛存在的非定量化的特点,如拔地而起的大树,人们可以估计它很重,但无法测准它实际重量。
又如一群人,男性女性是可明确划分的,但是谁是“老年人”谁又算“中年人”;谁个子高,谁不高都只能凭一时印象去论说,而实际人们对这些事物本身的判断是带有模糊性的,也就是非定量化特征。
因此事物的模糊性往往是人类推理,认识客观世界时存在的现象。
虽然利用数学手段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实际仍然是近似的。
特别是对某一个即将运行的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时,系统越复杂,它的精确化能力越难以提高。
当复杂性和精确化需求达到一定阈值时,这二者必将出现不相容性,这就是著名的“系统不相容原理”。
由于系统影响因素众多,甚至某些因素限于人们认识方法,水准,角度不同而认识不足,原希望繁荣兴旺,最后导致失败,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事物的现象,正反映了我们认识它们时存在模糊性。
所以一味追求精确,倒可能是模糊的,而适当模糊以达到一定的精确倒是科学的,这就是模糊理论的一般原理。
三、模糊理论的分支
它可分类为模糊数学、模糊系统,模糊信息,模糊决策,模糊逻辑与人工智能这五个分支,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例如,模糊控制就会用到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中的概念。
从实际应用的观点来看,模糊理论的应用大部分集中在模糊系统上,尤其集中在模糊控制上。
也有一些模糊专家系统应用于医疗诊断和决策支持。
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指模仿人脑的不确定性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方式,对于模型未知或不能确定的描述系统,以及强非线性,大滞后的控制对象,应用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进行推理,表达过渡性界限或定型知识经验,模拟人脑方式,实行模糊综合判断,推理解决常规方法难于对付的规则型模糊信息问题。
模糊逻辑善于表达界限不清晰的定性知识与经验。
它借助于隶属度函数概念,区分模糊集合,处理模糊关系,模拟人脑实施规则型推理,解决因“排中律”的逻辑破缺产生的种种不确定问题。
模糊逻辑是处理部分真实概念的布尔逻辑扩展。
经典逻辑坚持所有事物(陈述)都可以用二元项(0或1,黑或白,是或否)来表达,而模糊逻辑用真实度替代了布尔真值。
这些陈述表示实际上接近于日常人们的问题和语意陈述,因为“真实”和结果在多数时候是部分(非二元)的和/或不精确的(不准确的,不清晰的,模糊的)。
真实度经常混淆于概率,但是它们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模糊真值表示在模糊定义的集合中的成员归属关系,而不是某事件或条件的可能度(likelihood)。
要展示这种区别,考虑下列情节: Bob在有两个毗邻的屋子的房子中:厨房和餐厅。
在很多情况下,Bob的状态是在事物“在厨房中”的集合内是完全明确的:他要么“在厨房中”要么“不在厨房中”。
但
Bob站在门口的时候怎么办呢? 它可被认为是“部分的在厨房中”。
量化这个部分陈述产生了一个模糊集合成员关系。
比如,只有他的小脚趾在餐厅,我们可以说Bob是0.01“在厨房中”。
只要Bob站在了门口,就没有事件(如抛硬币)能解决他完全的“在厨房中”或“不在厨房中”。
模糊集合是基于集合的模糊定义而不是随机性。
模糊逻辑允许在包含0和1的它们之间集合成员关系值,同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在它的语言形式中,有不精确的概念如"稍微"、"相当"和"非常"。
2、模糊信息:模糊信息是指由模糊现象所获得的不精确的、非定量的信息。
模糊信息并非不可靠的信息。
在客观的世界,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如“两个人相像”,“好看不好看”,其界线是模糊的,人的经验也是模糊的东西。
3、模糊数学:模糊数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使过去那些与数学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都有可能用定量化和数学化加以描述和处理,从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使数学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第二,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模糊逻辑。
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经常接受模糊语言与模糊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第三,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
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
然而模糊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职能,不少人认为它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有密切的联系。
4、模糊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定义在模糊集上的系统。
模糊系统是确定性系统的一种推广(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扎德于1965年提出模糊子集的概念。
此后,模糊系统理论得到发展,并应用于模糊规划、模糊决策、模糊控制,以及人机对话系统、经济信息系统、医疗诊断系统、地震预测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等方面。
在研究没有人参与的定量化的精确系统时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系统理论。
但在人机系统、管理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与人的思维活动有某种联系的系统中,由于人脑的逻辑、推理、判断、决策并非完全精确,这种与人有关的系统就具有某种模糊性。
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向智能机的方向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模糊系统。
在通常的系统理论中,一个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和输入一经决定,下一时刻的状态和输出就明确地唯一决定,这种系统称为确定性系统,否则就称为非确定性系统。
假定给出系统某一时刻的状态与输入,尽管不能唯一决定下一时刻的状态与输出,但能决定下一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这种系统则称为随机系统,这是一类非确定性系统。
如果不能决定下一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但可以确定下一时刻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这是另一类非确定性系统。
如果把这种非确定性系统中可能状态的集合用模糊集合来表示,就成为模糊系统。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
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四、模糊理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