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备课资料素材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近代史纲常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历史近代史纲常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历史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辨析题先辨别正确与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1/3 的分数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2/3的分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史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史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1、试述《春秋》一书的撰写特点,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春秋》的局限性。

【1】写作特点:(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在内容上:《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上,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2】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3】局限性:首先是记事太简单;其次是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

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2、《左传》的写作特点和成就【1】《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是记述春秋时期史实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左传》记事比《春秋》祥瞻,比《国语》连贯,写出了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陪臣执国命的历史趋势。

【2】《左传》在历史编撰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

他在编年记事的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出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出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活动。

【3】(1)《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2)《左传》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左传》善于描写战争(4)《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5)《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4】《左传》在内容上比较鲜明的特点是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历史素材面试题及答案高中

历史素材面试题及答案高中

历史素材面试题及答案高中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秦始皇的统一行动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还在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进行了统一,为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2. 描述一下唐朝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段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时期。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整顿吏治、选拔贤能等,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安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期。

3. 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重要革命运动,并简述它们的影响。

答案: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重要革命运动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转折点?答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转折点,因为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关键时刻。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请分析“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经济的严重损失,许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知识分子受到迫害。

另一方面,它也促使人们反思和批判极权主义和个人崇拜,对后来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问题和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_含答案_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_含答案_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简答题: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1)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

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

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

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

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

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

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是田地的形式。

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

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简编(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简编(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简答题: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1)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

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

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

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

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

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

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是田地的形式。

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

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

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

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

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

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

此外,还有军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土地面积征收实物。

前590年作丘甲,按土地征收军赋。

战国时,各国赋税制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二、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秦代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

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分之一。

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20钱。

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

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代的赋税主要是人头税和田租,此外还有一定的徭役。

人头税分算赋和口赋两种。

汉初规定,15至56岁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每人纳赋120钱,叫算赋。

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

田租按产量征收,一般三十税一。

徭役分为劳役和兵役。

成年男子一生要服两年兵役,每年服一个月劳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曹魏时实行租调制,“收田租亩四升,户生绢两匹,绵三斤”。

课田制和户调式是西晋的赋税制度。

课田指的是应向国家纳税的田地数量。

丁男(16-60)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13-15;61-65)25亩,每亩纳粮8升。

户调就是户税,丁男之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或次丁为户者折半交纳。

与曹魏相比,田租增加一倍,户税增加了二分之一。

北魏时规定,一夫一妇出帛1匹,粟2石;15岁以上的未婚丁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租调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四、隋唐至宋元时期的赋税制度隋唐之际实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粟2石,称作租。

交纳绢2丈,绵三两或布2丈5尺、麻3斤,称作调。

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称作庸,也叫做“输庸代役”。

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

(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答案】示例:观点:赞同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说明:时代发展与变化对历史研究需要新材料与新问题。

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

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的变局,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在学习器物和制度失败后,转而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对儒家思想全面否定。

在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学术领域与其同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学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关。

【解析】材料的观点是层层递进的,学术需要适应时代,学术研究者研究时需要与时代同步。

考生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进行分析。

围绕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把史实写清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它(汉字)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

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

——李济(音译)《中国人类学诸问题》(转引自英国哲学家罗素《中国问题》—书)请回答:汉字方正而优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

中国古代史常考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常考简答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一)(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的实践是什么?其理论来源于谁的思想?(2)最早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朝代是什么?这一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请解释这句话。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时发展了哪些制度?(5)在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是哪项措施?(6)汉武帝时期开创和实行了哪些制度和措施?(7)隋朝是个开创性的朝代,它首创了哪些制度?(8)唐朝时既削弱相权,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制度是什么?(9)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有哪些?(10)北宋通过设立什么官职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11)元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措施是什么?(12)元分别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台湾?元时的监察机构是什么?(13)明清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时期。

最能说明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的措施分别是什么?(14)明清时期对人们思想控制的显性措施和隐性措施分别是什么?(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有哪些趋势?答案:(1)商鞅变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秦朝,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由皇帝任免)(3)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而是由于秦朝的暴政。

(4)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编户齐民(5)封国制(6)剌史制度、察举制度中的孝廉科、推恩令、附益法(7)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庸(8)三省六部制(9)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极度削弱地方,高度集中于中央(10)转运使(11)实行行省制度(1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御史台(13)明:设立特务机构、清:设立军机处(14)文字狱、八股取士(15)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史(二)(1)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2)商鞅变法对这个制度作了什么修改?(3)墨子用人的标准是什么?(4)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5)汉武帝时期,士大夫的主要做官途径是察举制中的什么科?(6)三国时魏国的选官制度是什么?(7)隋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有哪些?(8)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有哪些?(9)谁在改革中改革科举制度?(10)科举制形成于哪一个皇帝时期?(11)从历史上得出什么选拔人才的经验或启示?(12)秦朝、汉朝、北宋、元朝、明朝监察的官职和机构分别是什么?(13)历代重视监察给我们什么启示?(14)什么选官制度是从上而下的?(15)哪一朝代科举录取人数太多而导致冗官冗员冗费?答案:(1)世袭制,门第(2)奖励军功,按功授爵(3)尚贤、反对任人唯亲(4)察举,才能和品德(5)孝廉(6)九品中正制(7)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备课资料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备课资料素材 精品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简答题1 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

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

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

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

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

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

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是田地的形式。

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

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高中历史论述题专练含详细答案

高中历史论述题专练含详细答案

论述题专练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惠、高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

——《史记》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不可超授,必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龙川集》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制。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治和政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为,当时的欧洲要远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

——摘编自杰克·戈德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3、(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1.何谓百家争鸣?争鸣中的主要流派的主要观点?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年)、战国( 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 年)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

②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主张: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③.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主张: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认为“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严刑峻法;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⑤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高中历史论述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论述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论述题及答案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索历程。

其中学习西方“思想”的是()?[单选题]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正确答案)2、25.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单选题] *A.焚书坑儒B.刑罚严苛C.滥用民力(正确答案)D.穷兵黩武3、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单选题] *A.部队纪律严明B.百姓大力支援C.将领善于创新(正确答案)D.后勤补给充足4、观察右侧不同时期形势(疆域)图并依据所学,分析所体现出的趋势是()[单选题] * A.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不断重现B.各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C.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时断时续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正确答案)5、75.明朝时,童谣唱道:“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抗。

”此童谣称赞的是()[单选题]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正确答案)D.郑成功收复台湾6、被后世称为“药王”的是()[单选题] *A.孙思邈(正确答案)B.吴道子C.张仲景D.华佗7、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宋庆龄认为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正确答案)C.她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D.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8、46.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单选题]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正确答案)9、5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汉代讲学图”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该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单选题] *A.汉代学校的兴办(正确答案)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C.司马迁采访史迹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10、“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单选题]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正确答案)B.北庭都元帅府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D.宣政院11、“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过关题1.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有哪些代‎表?分别生活在什‎么时期?2.最早的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流‎域?什么地形区?哪个地理单元‎?3.北京人会使用‎什么火?北京人会控制‎和管理火有什‎么意义?4.会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什么‎?他们以什么为‎单位生活在一‎起?5.我国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是哪两个?两地居民过的‎是什么生活?6.半坡人生活在‎哪个流域,哪个省(简称是)?气候特点是怎‎样的?7.半坡人住什么‎样的房屋?功能是什么?粮食作物是?陶器是?8.河姆渡人生活‎在哪个流域,哪个省(简称是)?气候特点是怎‎样的?9.河姆渡人住的‎什么样式的房‎屋?有什么功能?粮食作物是?陶器是?10.造成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方式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中国是最早种‎植什么农作物‎的国家?12.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指的是?13.炎帝又称为什‎么?相传他的功绩‎有哪些?14.黄帝又称为什‎么?相传他的功绩‎有哪些?15.为什么我们自‎称为“火黄子孙”?16.什么是禅让制‎?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什‎么?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意义是‎什么?18.什么是甲骨文‎?它的特点是什‎么?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20.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定都什么地方‎?21.西周确立了哪‎两项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什么‎?22.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制度?其含义是什么‎?23.东周王朝开始‎于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东周又称为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结束‎于何时什么事‎件?24.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5.东周时在政治‎方面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事件?26.什么促进了东‎周生产力的发‎展?2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什么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8.孔子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的‎人?生活在今天哪‎个省?29.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什‎么?30.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有什么主张?31.儒家思想在哪‎朝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什么事件中‎受到第一次打‎击?在近代什么运‎动中受到极力‎批判?32.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33.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谁?他叫什么名字‎?秦朝定都什么‎地方?34.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35.秦朝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谁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有哪些主‎要官员?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谁任免?36.秦朝在经济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统一的货币是‎什么?37.秦朝在文化方‎面巩固统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用什么文字作‎为标准文字?38.如何评价焚书‎坑儒?39.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40.汉武帝是如何‎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的?41.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目的是什么?42.西汉王朝还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汉武帝派谁攻‎打匈奴?在什么地方设‎郡?43.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44.西域主要指今‎天的哪些地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45.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什么地方‎?主要经过了哪‎些地方?最终到达什么‎地方?当时地中沿岸‎的主要国家是‎什么?46.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往来物品是‎什么?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47.西汉王朝之后‎的朝代是什么‎?在这个朝代里‎谁改进了造纸‎术?48.总结秦汉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9.随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又是什‎么?50.东汉灭亡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分别在哪一‎年?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事件‎是什么?51.赤壁之战作战‎的双方是?哪年发生的?地点在哪里?特点是什么?影响是什么?5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其中位于北方‎的政权是哪个‎?53.两晋是指哪两‎个朝代?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是哪一个‎?54.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个改革家‎政治家,他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人‎?5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意义是‎什么?56.从商鞅变革,孝文帝改革,到我国的改革‎开放,你得出什么启‎示?57.在南北朝时期‎,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58.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59.隋朝创立的两‎种制度是什么‎?在隋朝开凿的‎一大工程是什‎么?60.与隋朝最为相‎似的是哪朝?6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大运河的中心‎、南北起点分别‎在什么地方?62.大运河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63.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称‎为什么?在哪朝创立?在哪朝完善?明清时期发展‎为什么?结束于哪朝?64.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分阶段答65.三省六部制在‎哪朝得到完善‎?三省指的是哪‎三省?“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66.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什么?67.唐朝的起止时‎间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68.唐太宗在位时‎的新政局面叫‎什么?开元盛世指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繁盛局‎面?杜甫《忆昔》里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社会‎局面?69.促进东周生产‎力发展的是什‎么?促进唐朝生产‎力发展的新农‎具是哪些?70.发生在唐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有‎哪些?71.雕版印刷术至‎迟出现在什么‎时间?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72.唐朝在繁盛时‎期的国际大都‎市是什么城市‎?73.唐朝在繁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呈现什么特点‎?74.北宋和哪几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对峙?75.北宋和辽对峙‎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76.南宋和什么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对峙?此时著名的抗‎金英雄是谁?77.由此看出北宋‎南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是‎什么?78.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今天的哪里)?79.元朝在什么时‎间什么事件之‎后统一中国?80.元朝在统一中‎国后,创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影响?81.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顶峰时‎期是哪个时期‎?82.火药在宋元时‎期有什么发展‎?意义是什么?83.印刷术在宋元‎时期有什么重‎要发展?有什么作用?84.指南技术在宋‎元时期有什么‎重大进步?有什么作用?85.黄道婆在科技‎上的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86.宋元时的科技‎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启‎示?87.中国宋元时海‎上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88.宋元时海外贸‎易有名的港口‎是哪里?(今天的省?)89.宋元时海外贸‎易的主要路线‎是什么?又叫什么?这条路和丝绸‎之路有哪些不‎同?90.陶瓷之路运输‎的主要物品又‎是什么?这条路经过了‎哪些海洋和海‎峡?91.宋元时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的是什么物品‎?92.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其中特色最明‎显的是什么?93.丞相最初出现‎在哪朝,在哪朝时被废‎除?94.清朝是那个民‎族建立的?是何时建立的‎?什么事件标志‎清朝最后灭亡‎?95.清朝时文化专‎制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哪‎些消极影响?96.清朝后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97.闭关自守政策‎对中国有哪些‎影响?98.奠定我国现在‎疆域版图的基‎础是哪朝?99.概述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高中历史知识汇总(简答、分析题必备)

高中历史知识汇总(简答、分析题必备)

高中历史知识汇总(简答、分析题必备)一、中国古代史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

从政治上讲,为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需要建立专制集权的国家;从经济上讲,封建的经济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都需要一个强权来保护自己。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宋以后,消极方面日趋突出。

到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发展到极限,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治乱兴衰的原因古代中国出现兴、治局面的原因,大致有: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当朝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王朝初期,社会经济残破,统治者又慑于农民战争的威力,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政策,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

衰、乱之世的出现,也有其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腐败。

这又具体表现为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佞;宦官、外戚专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等。

从地方势力来讲,由于分散性的封建经济的存在,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在中央集权不力的情况下往往作乱叛上。

3.变法改革失败原因变法改革其结局往往是失败。

究其原因主要是:(1)王朝中后期,年深日久,政权建设、典章制度、权益分配已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势力盘根错节,保守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2)王朝中后期要在不改变封建王朝的根本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调整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4.国家统一与分裂的成因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高考历史简答论述题汇总

高考历史简答论述题汇总

高考历史简答论述题汇总一、先秦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3、两者互为表里。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意义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秦朝设立郡县制的影响意义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创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独揽大权;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皇帝控制官吏的任免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五、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和完善;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的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易激化阶级矛盾。

六、元朝创立行省制度的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七、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意义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沿用。

八、请阐述科举制度形成的经过1、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3、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4、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九、科举制度的创立所产生的影响作用1、积极影响: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2、消极影响: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十、请阐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十一、概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3、人治高于法治4、宗法关系残余的长期影响5、儒家经典长期成为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6、通过礼制形成严密等级制度,使官民对立严重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十二、请比较古代宰相和明清内阁的不同点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中国史 简答题部分

中国史 简答题部分

简答题部分:重要的变法和改革(经济方面很重要,留意)1. 两税法改革唐朝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

武周过后均田制受到破坏,唐代开国初期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1)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2)两税的具体征收办法:(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

(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

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

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

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

(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

(6)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3)两税法的意义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已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少了农民的负担。

实行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但是实行中的弊病也不少:①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

②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政府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③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

于是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由于没有更好的税制来代替,这种税制就成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基本税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简答题1 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

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

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

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

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

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

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是田地的形式。

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

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当时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简述刘秀的用人政策及其目的。

刘秀实行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用人政策。

东汉初年,刘秀认为他的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封建的典章制度,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可是他们往往又自恃功高,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

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刘秀封其中功劳最大的360多人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刘秀很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

他认为这些人既熟悉封建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与时浮沉。

所以就多方访求,重礼征聘。

刘秀实行这一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能“总揽权纲”,加强中央集权。

6简述《史记》的内容及其意义。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全书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65万字。

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简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张仲景是东汉最著名的医学家,为救治病人,他“勤求吉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此二书为后世医家的重要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华佗与张仲景同时,精医道、方药和针灸等术,尤精于外科手术。

用“麻沸散”麻醉患者,能打开腹部,为肠胃等内脏做手术。

华佗所编“五禽之戏”是一套健身操,常练有祛病延年之效。

8简述“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封制。

晋武帝为了维护和巩固司马氏集团的统治,大封宗室为王,允许王国置军,取消州、郡武备。

随着诸王势力发展和西晋中央政治制度的腐败,发生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八王之乱”。

长达十六年的战乱,造成了严重后果,给北方地区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诸王间的互相残杀,削弱了西晋王朝的力量,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9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南北方各民族融合,民族隔阂消弱,成为促进统一的重要因素;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迅速结束政治上的对峙局面,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门阀大族势力逐渐衰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出现;北周和隋朝的改革,使北方力量上涨,造成了隋灭陈的趋势。

(2)意义: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巩固和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为唐朝昌盛奠定了基础。

10简述武则天的功与过。

(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处于庶族地主上升、士族地主接近灭亡的时代,严厉镇压反对派,杀掉唐宗室几百人,大臣几百家,剌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打击了士族势力;修订《姓氏录》,武氏列为第一,其余皆以官品高下为准,提高庶族官员地位;破格用人,发展科举,为庶族地主广开仕途,客观上符合历史潮流。

她用人虽滥,但发现不称职或废黜或诛杀,又创殿试以示慎重,提拔了狄仁杰等一批实才真贤。

她重视生产,根据生产好坏奖惩地方官吏,使耕地、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2)武则天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极面的人物。

她用酷吏滥杀,不少好人被害;放手招官,致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肆佞佛,浪费无度;新发展起来的庶族地主与士族一样大量兼并土地,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11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

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

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

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1)在经济上,均定赋税,下令招垦荒田,组织人民修治黄河与运河,限制佛教发展,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废寺院,僧尼还俗;(2)在军事上,申明军纪,整编禁军;(3)在政治上,改善吏治,赏罚较严明。

13简述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14略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元代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总理政务,同时直接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其他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逐渐变成了常设机构。

这些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我国省区的规模。

元代的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5《梦溪笔谈》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一部不朽名著。

这部笔记形式的作品,广泛涉及到政治、军事、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共计618条。

其中有关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化学、药物的部分。

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成就,此书还记录了许多平民发明家的事迹。

如毕升、喻皓、高超、王朴等的发明创造,都是由于沈括的记载,才得以流传后世。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沈括“是中国整个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16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

(1)废行省,设三司,改革地方机构;(2)废丞相,以六部治国,加强皇权;(3)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制定卫所制度,加强对军队控制;(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5)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6)杀戮功臣,提高皇权。

通过以上措施,明太祖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

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为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但是,因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已到晚期,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论述题:1、试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战国时华夏族与其他各族,已形成民族大融合。

秦统一后,开始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18年秦派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征匈奴,收回河套地区,置34个县,迁中原人口,到此垦殖,并修直道通咸阳,加强两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公元前214年秦征服越族,先后置闽中、会稽、桂林等郡,又迁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加速了民族融合并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统一西南夷,修五尺道,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的民族间的往来,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从此,秦建立了“东到大海,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

2、评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英明的封建帝王。

唐朝主要依靠他的谋略和武功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成为封建治世的模范,因其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这治的主要内容:(1)以隋亡为戒,对统治集团的为所欲为有所节制,赋役较轻,人民稍得喘息之机;(2)任人唯贤,官得其人,不因政敌而舍贤才,从各阶层各方面搜罗了许多文武奇才,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房有谋略,杜能断事,被誉为“房谋杜断”;(3)善于纳谏,魏征改于直言上谏受到赞赏和信任,魏征以外还有一批重臣经常向太宗诤谏,太宗欣然接受;(4)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5)继续采用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吸收庶族参政。

“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与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隋末农民战争的推动。

农民战争的伟大威力促进唐太宗居安思危,成为有远见的政治家。

贞观时期,农民处境有所改善,但是所受压迫仍然很重,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也是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和地主阶级的永远富贵。

3、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原因:北宋中期“积贫积弱”,“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北宋王朝的统治,必须“富国强兵”,变法改革。

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意义:王安石主持变法从1189年开始至1185年宋神宗死,新法被废止。

这场变法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如因为推行青苗法、免役法等收到了大批钱粮;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了1万多处水利工程,溉田36万余顷;军事上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