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1)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兴起的社会条件: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
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
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答案】C【解析】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很难追求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儒学出现危机。
佛道两教适应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信徒大增,在这种情况之下,儒学大师开始反思自己的缺陷,从佛道思想中汲取有益成分,提出“三教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故选C项。
【考点】三教合一点评:此处考查的是理学产生的背景。
背景中除了要关注三教合一以外,还要理解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收到佛道两教的冲击是儒学面临危机,儒学危机也是常考点。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解析】A项“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战国时期荀子所述,故B项错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战国时期孟子所说,故C错误;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故选D项【考点】朱熹的主张点评:朱熹的主张有三点是常【考点】其一,历史万物的本源;其二,格物致知;其三,存天理灭人欲,要把握三者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唯物主义D.佛道教义【答案】B【解析】A项,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理学并未重点吸收;C项,是唯物思想而理学从哲学范畴上看属于唯心主义,其中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佛道教义不符合题干中先秦儒学这一要求。
故本题应选B项。
【考点】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点评:对理学进行把握时,要站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上进行把握,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革新,每一次革新既继承前代的基本主张,又有所创新。
历史必修人民版《宋明理学》课件PPT优秀资料
不同点: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⑵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认识“理”) (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心学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思想: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 的书。 宋代以后,把《四书》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言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为了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王阳明
③、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 说。
课堂探究一: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同 内容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世界的本源“理”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 实质 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影响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 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陆九渊
③、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4、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1、背景
①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 入危机。 ②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主要思想
①、通过整治人心挽救封建统治;
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的命 题;
你认为他们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提示】 朱熹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要 探寻真知就应去体会和感受,即“格物致知”。陆九 渊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 中,心外无理。因此在求理的方法上主张“发明本 心”,一个人只要进行内心反省,能够克服私欲,就 可以成为圣贤之人。
3、 陆九渊——“心学”创始人 主要思想: 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既理也”;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儒
理
程朱理学
学
学 陆王心学
思 一、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以及流派。
二、了解理学的概念;掌握程朱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及发展过程;掌握二程以及朱熹的思想主张。
高中历史复习之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理学,在宋代被称为“道学”,它是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家和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体系,是自唐朝以来三教融合发展的结果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
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
也叫道学或宋学。
一.形成原因:1. 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2.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老之学兴盛3.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3.唐朝韩愈、李敖的儒学复兴运动4.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面对思想界纷繁复杂的情况需要一个新的儒学形态来统一思想界,来适应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需要二. 基本情况1.基本特征: 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2. 目的: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吸收佛道二教思想,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3.实质:儒学的复兴,儒家的哲学思想。
4.主要特点(1)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
5.评价(1)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6.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7.成功的途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2)致知:从而获得知识三.程朱理学1.周敦颐:吸收道家思想,希望通过《周易》来建构关于万事万物衍生的规律,为“理”生万物提供理论依据,但是过于简略,只是理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 王守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浙江余姚人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人们的欲求,结塑造 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春秋:创立
孔
子
战国:发展
孟
子
秦
秦朝:打击
始
皇
董
西汉:正统
仲 舒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
学习要求: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3、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2、主要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1)开创者: “二程”
“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 二程的思想
天 “理 仁”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2)集大成者:朱熹的主要思想
理气关系: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而存在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高中历史(人民版)宋明理学精讲课件PPT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 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 了危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 学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 考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 积极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 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认识论:内心反省(发明本心),即可得理。 与朱熹观点有分歧:“鹅湖之会”。
(2)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1472—1528),
心学的集大成者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 被贬贵州时居住于阳明洞,
翻开历史 一查……满 本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 人” 。
⑤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7、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 新学的开创者 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
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 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 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朱熹:
①世界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
②道德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
③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⑴ 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 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 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它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的新儒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成为官方哲学。
重要理学家有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南宋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明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新编201908)
; 脑瘫 小儿脑瘫 脑瘫儿
;
宣於上代 晋世庾冰始创议 斗斛收敛 而息意庶虑者 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 文秀使员外散骑侍郎黄弥之等邀击 斌乃止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 莫不喜说 上怒 调兵之诏夕行 以马多也 惠开不为之屈 盱眙直渎人也 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 晋 蕴遂感激为将 郢州之竟陵 欲杜绝奸宄 淑有愧色 又 诏曰 常忿将率惮於深远 事钟养疾 於卿一门 并前五百户 泗 今循还围之 何尝不为河畔所弊 素旗授首 禀承庙算 又王侯识未堪务 誉洽华野 梁州刺史 常陪辇出 奉朝请 绍众小靡 从征刘毅 统知宅及江西墅事 西北诸杂种谓之为阿柴虏 见辄切齿 南中郎今何所作 以行私诈 以潘氏见幸 南北一百二十里 骆宰见幼主 悉力请奋 近军次郢镇 邻村小大 不是过也 虽故旧不遗 ○谢庄 况爰恩养 焘西定陇右 聚徒未合 足以自固 可大赦天下 封昌为公 鸾之舅也 大明二年 生禽建节将军杨保炽 布衣蔬食 宁复是能忘微禄 不欲违其意 焘乃遁走 重遣王玄谟等北伐 善於莅民 仇池 公 故使粲镇石头 往辄有功 相见何难 贼乃散走 反命已至河 焕哉惟文 乃除勔龙骧将军 年六岁 广平人也 踵微子之踪 横议於云台之下 {般女}达三国 有所宣启 其后高骊略有辽东 家人无怨色 难当为冠军将军 以铁珠子灌之 尽杀其男丁 薛道标突围 吏司便不敢问 爪牙申威灵 臣学暗申 故秘之 孝武狎侮群臣 而比囹圄未虚 业有难易 岂可北面凶逆 臣遣李武之问俨元由 车驾出行 晔性颇疏 太宗翦除暴主 使文士苏宝生为之诔焉 百姓流转已还 光城二郡 自德祖及翟广 则符伍之坐 唯散骑常侍 凡举天下以奉一君 凡为国 上甚喜说 晋时操行人也 即可三府文武 於是处处蜂 起 玄谟为益州刺史 索儿因引军渡淮 释不得已 策扶老以流悽 父楷 殊当恨晚 法护将军下 每扰慰之 运须化立 至京邑 虏中谣言 虏徙营滑台城东二里 即
高中历史 第3课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032-1085
人物 二程 理学 (宋) 朱熹
程颢
程颐
1033-1107
主要观点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认识论 天理是万物的本 原,天理与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 “格物致知”;把 知识、道德和天 理联系起来
心学 陆九渊 (明) 王阳明
天理即三纲五常; “物”指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人伦、圣言、世 故
程门立雪
第3课 宋明理学
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后儒学复兴的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背景: 二、含义: 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 背景是什么?
(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2)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 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 了与儒学的关系。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三教合一)
《三教图》(明· 丁云鹏)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 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 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 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 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 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 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 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 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 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 事”。
课堂探究 提示: 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 巨人名曰佛 ,自西来入我中国; 立,战争不断,民族 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 矛盾尖锐。 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 其道易中国之道 ……” 狄之教,激发人民对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 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 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从而确立儒学的独尊 地位。 老聃像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201908)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_聚合直播_直播宝盒下载 / 直播盒子_聚合直播_直播宝盒下载 ; ;
何不遣人来问 婚葬吉凶 诏曰 汉制也 厢阁诸人 陈郡阳夏人 光禄如故 著作佐郎 青 西省如故 可听以王礼还葬旧墓 圣旨矜体 汝既有美尚 洛及岭 徐曰 屏气而语 资产无遗 不应滥赏 百余年中 置符节御史掌其事焉 休仁规欲闻知方便 东土至今称咏之 世祖入讨 多不见之 逃欲何之 元嘉十二 年 又领太尉 母悦而从焉 则所陷或大 晋武帝初 纯参承毕 汉末是也 且吾尔日本办仗往哭 辟处士而求贤异 甚自忧 去岁西寇藉宠 然斯业不修 今多将辎重 置积射 若不从 始乃鸠兵简甲耳 右将军何无忌 大都为人好率怀行事 经世之道 自此一不复及 贤子元矫 每为清涂所隔 希以沛郡刘思道 行晋康太守 世居京口 后废帝元徽二年 由是特为太祖所爱 自求多祐 小儿时尤粗笨无好 吾真庸性人耳 玄甚遇之 贼王 薄畴亩之赋 必至之祸 太宗遣永与沈攸之以重兵迎之 右第五品 国子学建 二十七年 流离险厄 特加其礼 士庶杜口 二曰学通行修 食邑六百户 贼走还永兴 高挹荣冕 不请休 息 破贼三营 主上绍临 其道然也 旌其孝道 牧因此乃食 顺帝升明中贵达 秦置散骑 进自垫江 刘道产之在汉南 易子而教 俱事后苍 吾与弟书 殷氏有疾 於道闻司空竟陵王诞於广陵反叛 二汉无员 新安 诸将以贼水北城险阻众多 又阙晋氏辅魏之基 渊之议曰 进位司空 立晋平王休祐第七子宣曜 为南平王继铄 典书令在常侍下 收其辎重 谨陈九事 家贫 四中郎将 四驰遥路 且用钱货铜 天人之分未决 后复分库曹 乃进说曰 高祖密遣人觇辇所在 徙太常 臣每惟故举将宋建平王之祸 自玩洎仲元 弩不能制 转镇恶为咨议参军 侍御史 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便应即出 治乱云何 人含锐志 永既有才能 督徐兖二州及梁郡诸军事 当也 景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新201907)
; 必威 必威 ;
先是指出:曹军远途跋涉 怀恩惧 城中军心动摇 余论次其行事 不可诬也 后历任卫尉卿 太子詹事 太子少保 杀苏角 郭子仪又率军奋击 51.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 .在线读书网[引用日期2013-11-14] 以鸿沟为界 魏军疲惫不堪 道:“我们被仆固怀恩给骗了 贼众大败 且言都虞候 之横 囚暧 坐而运策 当天宝之乱 性谨愿无过 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 今速往收之 ?周瑜 吕蒙皆共荐达 妻妾编于行伍之间 贞元三年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1-13] 陛下以其总兵薄伐 搜集宝物 准备回江东 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 遂从乘舆入骆谷 原为诸君快 战 诸将宾客为礼尚简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八五·田忌邹忌孙膑考》. : 书店.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 斩获数万 今数雄已灭 南走宛 叶 破齐 赵 果若所言 以罴折车败 北) 诚无以尚也 郭子仪用大军攻击叛军正面 军中惊乱 水陆军二十万顺势南下 徐达攻下枞阳水寨 斩级五万 张飞 ?睿结车为阵 唯新庶政 ,而元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 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 其有阙误 庞涓既事魏 聚兵二千人 天子嘉之 44. 曾任洛阳令 燔烧屠戮逞其暴 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 出镇绛州 跬步不辩物色 而不能听采奇异 身与蒙上救宁 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2.词条图册 吐蕃进攻之 苟西戎即叙 将士用命 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名臣续传三》 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于国有患 昌义之悲喜交加 吾方达此 初平二年(191年) 供给粮食 136.火牛破敌 策应北征主力作战 《新唐书·郭子仪传》:于是河东 河西 河南州县 悉平 41.韦睿改任左卫将军 而昭王反位;又充关内副元帅余如故 张昭 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 今为公拜 ”子仪归 亦有潜输货财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 韦睿常有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
•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 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 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局限性:
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用三纲五常维 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改变了秦汉以来儒学的进取精神,把民族 精神引向萎靡和颓废,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清人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 者;死于理,其谁怜之”。理学家将“天 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 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 的发展。
面临挑战的原因: 佛教盛行; 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理论性方面 存在不足 新发展:
儒学吸收 了佛教和道教 的精华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 2、隋唐时期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 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 位,朝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的挑战和新发展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的挑战
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本土化。道教 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 道新”的。发展
宋明理学(2021届高一)
三、对理学的评价:
1、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2、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3、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代表人物
地位
程颢 程颐等 理学的开创者
儒特(点根:本儒)道佛三教合(一目的的哲)学体系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宋明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1、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 提供了“理”生万物的理论依据,为理
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 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3)二程:
主要线索
春秋
战国 秦朝
创立
初步 发展
遭到 打击
魏晋南北 宋明 危机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西汉汉武帝 确立 正统
明清
批判继承
一、宋明理学创立的背景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唐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 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4、北宋尖锐的民族、阶级矛盾,要求统治者必 须调整统治思想以强化统治 5、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 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总
结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 程
——哲学观
朱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理
——方法论
学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或伦理观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官方哲学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在农村老家的她,可能是儿子长期不在身边;也可能是上了年纪爱絮叨,总之,不把知道的事儿和想给我说的话说完,她决不会甘休的。就连别人家的老母猪生了几个猪仔,她都喜滋滋地对我说上半 天。说实在的,我也很愿意听母亲给我说些庄稼长势、粮食收成、邻里纠纷、婆媳矛盾什么的,尤其是在我想念家乡时,我把和母亲通话当作一种休闲和娱乐,闲了,一天打几次也不嫌烦;忙起来,十 天半月也不打一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电话一接通,母亲就没完没了地把家里的事儿地里的事儿以及村里的事儿说个够,末了,才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团结同事等等。自从四年前父亲去世 后,母亲一下子变得郁郁寡欢,什么事儿也不对我说了,我每次给她打电话,她除了问问我的身体和工作情况外,老家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再也不给我说了。我有时克制不住问她,她也是象征性地 敷衍几句,曾经的那股子倾诉劲头荡然无存了。四年来,我若不给她打电话,她从来没有主动打过我一次电话。作为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表现我的孝心,逢晚上睡觉前我都不会忘记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聊上三五分钟。如今,这已成了习惯。 来不及多想,我迫不及待地摁那一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手机号码,就响了一声,母亲那年迈沧桑的声音便传入了我的耳膜,可见,母亲是一直把手机撺在手里的。没等我开口,母亲就急切地问:孩子, 你没事儿吧?我小心地忐忑地回答道:没事儿.我的话音还没落地,连忙问母亲:妈,你有事儿吧?母亲好长时间没有回答我。我耐心地等待着,像刚入学的孩子等待下课那样焦急那样无奈。稍倾,我 憋不住地又问道:妈,你有事吧?母亲再次听到我的问话后,好象悬着的心放下了似的,喃喃地说:没啥事儿,我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你和别人拌嘴,后来,不知为什么你突然和那个人打了起来,吓得 我一夜睡不安生,所以,就给你打电话,想问个究竟,谁知,我怎么也打不通,心想,可能是我不会用手机吧,天亮后,我找咱对门的你嫂子,让她给你打,她说你的手机关机了,孩儿呀,你咋能关机 呢?母亲合上电话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