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雪教案及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析善恶美丑。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作品深层次思想的挖掘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林冲的身份和遭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善恶美丑现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林教头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资料: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评论、分析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总结林教头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以林教头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部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自主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和内涵;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及其涵义;2.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小说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是一篇趣味性较强并含有深刻思想的小说。
我们要在课上来探究小说中所包含的故事情节及其涵义,并且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好好听讲,认真思考。
3.2 讲解(30分钟)其次,老师会讲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教师: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林教头与道士、朝廷官员之间的故事,这部分小说主要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悬疑故事。
第二部分则讲述了林教头在山神庙冒险的故事,这部分包含了大量的惊险和刺激的瞬间。
在故事中,林教头这个人物形象十分的鲜明、深刻和具有代表性。
它具有中国特色,并体现了人物自我改造的沉浸思想,是一篇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小说。
3.3 分析(40分钟)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教师:现在我们尝试分析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可以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台词和角色设定进行讨论。
不同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让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4. 教学评估老师会在本节课程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来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5. 课后作业学生需要阅读习作,了解小说故事背后的内涵,并且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应对最终的考试。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对于讲解小说人物形象这一部分来说,还是需要注意整体的设计以及详细的讲解过程。
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这个人物形象十分的丰满和独特,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了解其形象特点,深刻理解其内心世界,进而考虑其代表性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象征手法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剖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故事封面、插图、相关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概述本课程为高中二年级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领会传统文化的教导、体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多媒体辅助、情感强化”的教学理念,力求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重要性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本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3.了解神秘学和传统文化中的符号象征;4.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4.增进学生与文学之间的情感联结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述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性格和故事的主题思想;2.合作学习法:分组研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3.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如“晋阳小酒馆”等;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具,如电子图书、课件、PPT等,加强教学效果;5.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阅读外文原著、创作表现个性等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内容一、故事情节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则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通过讲述林教头一家踏上寻找神秘草药的旅程,包括渡金河、搭机关迷宫和到达神庙等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传递了信仰和爱的美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上海市紫竹园中学高一年级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本质,体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林冲思想上的发展变化。
2.体验并感悟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1泛读——沉浸于文本阅读《水浒传》七~九回,精读第十回,了解林冲的身世背景和主要遭遇。
(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全文)2查阅课文中生字生词。
按小说三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课文情节线索。
1.导入:(音乐《好汉歌》——)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是大家公认的,代表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提问:关于《水浒》,你有哪些了解?你对哪个梁山好汉印象比较深刻?简介《水浒》有关常识: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叙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起义队伍,108将聚义梁山泊的故事。
作者施耐庵。
写作时间元末明初。
(教师提示:“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用题目向读者揭示主要内容。
章回体起源于宋元民间说话。
(当时说话艺人在讲故事时,一次不能说完,往往要分几次讲述,每讲一次,就相当于后来的一回。
而在每一次讲说之前,要列出题目,概括这一次讲说的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的起源)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在于情节的曲折离奇,紧张悬念,更重要要看人物的刻画,形象是否真实、血肉丰满、性格有发展有变化,例如《水浒》中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这些人物都是梁山泊有名的英雄好汉,但每个人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也就各有特色。
林冲就是其中一个极为生动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要来分析林冲、了解林冲的人物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篇】
好的⽂学作品往往以⽣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浒》在这⽅⾯表现得尤为突出。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中语⽂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 1教学⽬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通过语⾔、⾏动、⼼理描写表现⼈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
教学重点 1、指导学⽣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
2、在分析刻画⼈物的⽅法上,应当突出⼼理活动的描写。
第⼀课时⼀、引⼊ “路风不平⼀声吼,该出⼿时就出⼿”,这是梁⼭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相助,更何况⾃⼰受了冤屈?但是梁⼭好汉中也有⼈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新课:(⼀)⽂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名⼦安,字耐庵,祖籍兴化,⽣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
曾在钱塘⼀带做过⼏年官,其余时间⼀直以教书为业,⼩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部的长篇⼩说——《⽔浒》。
2.关于《⽔浒》:《⽔浒》⼜名《⽔浒传》《忠义⽔浒传》,是我国四⼤古典⼩说名著之⼀,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说。
这部章回⼩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进⾏再创作⽽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道,加之连年⾃然灾害,外族⼊侵,结果弄得民不聊⽣,正如书中所写的:“⾚⽇炎炎似⽕烧,野⽥⽲稻半枯焦。
农夫⼼内如汤煮,公⼦王孙把扇摇!”(见《⽔许》第⼗六回)于是⼤⼤⼩⼩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浒》⽣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的声势浩⼤的农民起义军诞⽣、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命⽃争,塑造了⼀个个为⼈民喜爱的有⾎有⾁个性鲜明的英雄⼈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后反思
【学习目标】1.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了解细节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理解文意2、独立完成,规范作答【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如下:①烘托人物形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后文埋下伏笔④衬托人物心情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见证了林教头从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义无反顾,奋起反抗的思想成长历程,洞悉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同时,学习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要从文本出发,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全过程中去分析,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来归纳。
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要素之三——环境及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
二、课前回顾1、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
其中正面描写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后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式有:(正面)和(侧面)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自主完成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有何作用?四、合作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也历来为人赞叹,试举例说明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对象性格鲜明,呼之欲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和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深入探究林冲性格,把握林冲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林冲性格的巨大转变,进而深刻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学重点】介绍相关情节及探究文本,让学生深刻了解林冲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方法】讨论问题探究情景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导入,谈谈喜欢的梁山好汉108将。
(二)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水浒传》作者和作品及和林冲有关的其它小说情节(《林冲误入白虎堂》),教师补充。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通读懂课文。
3.再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明确:偶听真情──报仇雪恨)(三)深入研读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语句,仔细品析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明确:正面描写林冲。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凶残狠毒的陆虞候极大义愤。
3.小组讨论,思考这节课主人公是林冲,为何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写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个人的对话?明确: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
4.播放水浒传的片段,思考想一想造成林冲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说明了什么?明确: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四)拓展延伸为什么林冲就不能像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五)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又是如何上到梁山的,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40分钟的课结束了,但是语文课每天都在上。
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其一,关于取舍。
一堂课的设计不可能只看重文本,处处都咬文嚼字;更不可能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篇完美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景物描述、细节描述的作用。
2、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作用。
二)知识和潜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了解作家作品;3、学习本文透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2、训练学生透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述把握人物性格的潜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2、了解作家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之后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资料,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赍发(jī)喝彩(h)砧辱模样(m)B、差拨(chāi)彤云(tng)洗漱央浼(měi)C、酒撰调和(tio)迤逦朔风(shu)D、提防(t)仓廒(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C、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C、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不见)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5篇范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2 【学习目标】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情节、环境、言行、细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分析其作用。
【重点难点】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情节、环境、言行、细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分析其作用。
【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直接地正面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
2.抓住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2、描风绘雪,富有神韵,结合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几处关于风雪的评点摘录: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一路写雪,妙绝。
)②那雪正下得紧。
(写雪妙绝。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写雪妙绝。
)④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花枪葫芦,写得好;又带写雪,妙。
)⑤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 , 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雪耀里固当见之。
)(中国古代小说极少孤立、静止地描写环境,结合人物动作描写环境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一般学生能够注意到文章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很少有学生会注意到结合人物动作写风雪。
)二、探究案1、任意选择三道题分析句子中的细节描写(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教案(共三课时)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教案(共三课时)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教案(共三课时)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教案(共三课时)引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艺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读、写、说、听的综合锻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的升华。
本次教案以当前语文教育中备受关注的权威教辅——沪教版《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阅读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展开三节精品教案的设计与讲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认识并掌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基本内容。
1.2、理解作者借助故事讲述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忠诚、侠义的表达。
1.3、初步掌握细节方面的阅读技巧——快速浏览。
2、能力目标2.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2.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认知。
3、情感目标3.1、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忠诚精神。
3.2、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头的磨难”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解整体最基本的情节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中怀着公正正义的林教头在被无耻逼良为娼掌管的成功道场中历经艰难磨砺,终成雄才巨匠的成长故事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重要人物和关键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例如:⑴林教头、宋天福是本文的主要角色;⑵外面下起了暴雪,熊皮门教众们已被教主或逃或杀;⑶被宋天福下毒药逼良为娼……该向义士求援……3.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认知学习,探讨林教头、宋天福、王八虎等角色的价值观、忠诚度和民族精神,问题发散性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探究深度,例如:⑴林教头具体表现出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⑵在宋天福等无耻之徒压迫下,林教头是如何坚守原则?⑶王八虎的牺牲具有何种深远意义?第二节:“决定人生的选择”1.教师介绍本文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文中故事情节的更深入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借用历史情境展开故事的意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分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把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心理。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分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理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及象征意义。
难点:1. 深入解读文本,挖掘作品中的内涵。
2. 探讨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标注不懂的字词及句子,进行自主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及象征意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心得体会质量。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说情节中。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探讨小说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理解小说的内在逻辑。
教学重难点:小说中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学情分析:古典小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学生并不陌生。
而林冲的故事很多同学早就耳熟能详了。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淡化故事情节。
而要把重心放在作者的艺术匠心上面。
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命运和性格。
小说内在的逻辑是怎样的展开的。
教学过程:导入: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一般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般而言人物命运多与社会环境有关,比如《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林冲,他的命运主要是社会环境造成。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漂亮贤惠,家庭幸福。
可是当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后,他的人生不幸就开始了,他后来被高俅陷害发配到沧州。
今天我们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们看看他在沧州的遭遇。
我们先看这个题目。
林冲在山神庙怎么了?差点被人害死。
那么题目应该是遇险山神庙啊。
为什么是风雪山神庙。
显然是风雪和林冲的遭遇有关。
这就说明除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有可能影响人物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一、等待风雪。
1、小说中林冲怎么知道陆虞侯到沧州的?李小二告诉林冲的。
林冲根据李小二的描述判断来者是陆虞侯。
2、当时来了几个人?一共四个人。
除了陆虞侯和福安这两个东京来的人,还有管营和差拨,是监狱管理人员。
3、林冲听到这个消息后怎么做?一起朗读第五段。
他买了一把尖刀,在沧州城里城外大街小巷寻找。
4、林冲一共找了五天,毫无结果。
陆虞侯他们人呢?既然陆虞侯是太尉高俅派来结果林冲性命的,而高俅是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伏笔照应的创作技巧。
教学方法:质疑导读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识《水浒传》,了解林冲的相关情节,初步分析小说情节。
二、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汉歌》,提问学生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歌,引出《水浒传》。
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引出林冲。
3.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
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那为什么却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呢?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题目)三、介绍《水浒传》(参见练习册)《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加工整理而成。
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
因此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四、介绍林冲的相关情节《水浒传》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
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七、八、九、十、十一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的体会。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水浒传》及其作者施耐庵。
(2)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的价值观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古典小说,进行阅读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梗概,感知人物形象。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探究其性格变化的原因。
3.领悟小说的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探究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领悟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介绍《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回顾《水浒传》中林冲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林冲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三)分析林冲性格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林冲性格的认识。
(四)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林冲性格变化的过程。
2.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思考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
(五)领悟小说写作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学生举例说明小说的写作特色。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林冲的性格变化。
2.结合小说的写作特色,写一篇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探究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掌握。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故事中看到了林冲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学生甲:“林冲在被贬到沧州时,仍然认真履行职责,没有抱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雪教案及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雪教案及反思《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最为明朗的一篇,然而对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雪》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雪》教案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学生可能说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师归结导入: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2、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3、学生齐读课文: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男生齐读4——6段。
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分工?有什么理由,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的画面和感情了吗?明确并板书:对比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滋润美艳“但是”蓬勃地奋飞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滋润美艳”,何为“滋润美艳”?“滋润”有三个义项:①使湿润,干枯;②含水分多;③方言,舒服,舒心。
选哪一个?选②追问: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的特点?——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追问:“美艳”何意?文中哪些描写表现江南雪的“美艳”了?——雪野中景物之美很洁白,很明艳,目光灼灼请一女生从第一段读出滋润美艳之美朔方: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地奋飞找出能表现“蓬勃地奋飞”的动词?——生光,旋转,升腾,弥漫,闪烁请一男生读出“蓬勃地奋飞”的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雪教案及反思《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最为明朗的一篇,然而对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下面是为你带来《雪》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大屏幕显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大屏幕展示雪景图片)学生可能说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师归结导入: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2、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3、学生齐读课文: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男生齐读4——6段。
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分工?有什么理由,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的画面和感情了吗?明确并板书:对比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滋润美艳“但是”蓬勃地奋飞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滋润美艳”,何为“滋润美艳”?“滋润”有三个义项:①使湿润,干枯;②含水分多;③方言,舒服,舒心。
选哪一个?选②追问: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的特点?——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追问:“美艳”何意?文中哪些描写表现江南雪的“美艳”了?——雪野中景物之美(色彩的映衬)很洁白,很明艳,目光灼灼请一女生从第一段读出滋润美艳之美朔方: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地奋飞找出能表现“蓬勃地奋飞”的动词?——生光,旋转,升腾,弥漫,闪烁请一男生读出“蓬勃地奋飞”的气势。
注意:在这里老师一定要跟上读的指导。
前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后一部分感情与之截然不同。
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1)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回忆和对现实中朔方雪景的描画,分别寄托了、融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你能体会分别是怎样不同的感情吗?请你在课文上做些圈点批注,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而对独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2)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抒情性的文体,向前一步,就变成了诗。
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将两种不同的画面和诗人的不同感受改写为两首诗。
学生自由改写。
写完后小组内分享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集体推荐出的优秀作品用稿纸誊抄出来张贴在班内的宣传栏内。
老师的范文:(一)报春的江南的美雪看那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那都是开在江南的雪野中的春姑娘的眉腮和眼睛哟那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哟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之雪呀!更让孩子们快乐的是他们呵着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塑成的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二)蓬勃地奋飞的精魂朔方的雪花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归结两首诗:一柔美一粗犷,一清丽一豪迈,风格迥异。
四、拓展延伸,深究内涵:1、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融入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作者仅仅是要表现这些吗?补充投影写作背景: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
鲁迅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雨雪。
??下午霁,夜复雪。
”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破例地写下这样富于诗意的文字:“晴,大风吹雪盈空际。
”过了十八天,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此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归结写作目的: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归结主题: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2、你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有没有疑难问题,请提出来研讨。
3、推荐阅读:、(可自行搜集其他优秀诗文、歌曲在班内共享)五、作业布置: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教学反思:学习《雪》,我首先注重了学生对本文读的训练。
是该读得深情欢快还是要气势磅礴,让学生们先弄明白。
特别是读朔方的雪时,学生个个兴奋异常,慷慨激昂,小脸涨的通红,眼睛里射出勇士的战斗豪情。
其次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在合作中赏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地进行了改写了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由文到诗的美感,情感、领悟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既轻松,又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激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雪》这篇课文,比较短。
没想到的是,越备课就越觉得难。
一、对课堂深度的把握对于《野草》,一直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这本体现鲁迅全部生命哲学的小册子也因此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
《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也有着诸多解读:说宽度,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爱情的宣言”一说;说深度,钱理群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对宇宙基本物质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
可是,对于初二上的学生,在一堂没有前后呼应的独立的课上,如果对文本的开掘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价值呢?再三考虑,我最终选择了“鲁迅的自画像”这种解读。
原因一:《野草》与《彷徨》作于同一时期,集中体现的是鲁迅在“五四”退潮之后空前的孤独与绝望以及对“绝望的抗战”。
一直以来,鲁迅都有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这是一种先驱者的孤独、一种探索者的孤独,这种孤独带有屈原式的忧愤深广,表现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和不与浑浊现实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在《彷徨》的扉页上他便援引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该说,这样的思想在《雪》这篇文章中也有着较为集中的体现。
原因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鲁迅的了解还是比较概念化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是政治家。
基于这两点,我决定把本堂课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认识鲁迅——体验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精神。
二、对课堂环节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我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只有从文字上站起来的鲁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
于是又确定了本课从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纵向深入的思路。
整个教学设计则定位在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文本探究上,使学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转换过程中领悟文章内涵。
其中通过对一些修辞、字词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情感的体验和对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为基点。
紧扣文字进行“细读”,也许有点老学究,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方面却是最实在最需要的。
三、对课堂呈现的反思本着以上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了教学设计,从教学展示的效果看,应该说已经较好地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高兴。
文章虽然难,但是因为起点设得低,大家都觉得有话说,有话想说。
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丰富,他们在今后重读《雪》时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不是现在一堂课所能够涵盖的。
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1、教师激情有所欠缺,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平淡。
这绝对是我的硬伤,虽然可以找借口说是性格原因,但即使“秉性难移”,也不是说就完全“不能移”,我一定要把它作为必须克服的问题来对待。
2、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例如对朔方的雪的分析不够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分析之前没有好好读一读。
在我的设想中是打算在分析完“江南的雪”之后先读一读描写“朔方的雪”的内容再深入品味语言,没想到写完板书一转身就看到已经有十几位同学举起了手,如果这时要求他们放下手去,很可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缺少了朗读这一必要的过渡,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江南的雪的“美好”上,从而造成对朔方的雪的理解也惯性地滑向“美好”这个方面;二是在“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一句上纠缠太久,没有及时引导,因而耽误了时间,使得对朔方的雪理解还不透彻就匆匆进入了下一环节。
3、对文本的反复切入还需加强。
同一个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你可以从一个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写作技巧,看出语言风格,看出蕴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课对语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对鲁迅情感的体验几乎是直接从“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本的脱离,这也使得在第三个环节提升到鲁迅的精神前的铺垫不够到位,材料的出示也相应显得较为生硬。
虽然对鲁迅精神的把握是源自文本,但在课堂呈现时却显得有些割裂。
如果说本课在课堂设计时关注到了“深度”,但在课堂呈现时却缺乏一定的“厚度”。
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次历练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刻,很多老师善意的批评也为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此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弱点。
我相信自己能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雪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1.大班儿歌《小雪花》教学设计反思2.看雪教学反思看雪课后反思3.《沁园春雪》课后反思范文4.下雪的声音教学反思5.画雪花美术优秀教学教案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