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典故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典故总结归纳:
1.望庐山瀑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比喻看见瀑布的壮丽景色,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江畔独步寻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比喻在困苦的境遇中
寻找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夜泊牛渚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比喻在旅途中思念故
乡和亲人,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登鹳雀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5.赤壁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比喻历史兴衰无常,表达对历
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6.青玉案·元夕: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
逝,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7.静夜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喻在寂静的夜晚思考人生,表达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登高: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表达对时光
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喻离别之
情难以割舍,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10.春夜喜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比喻春雨滋润万物,表达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文的内涵,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初中古诗词典故

初中古诗词典故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一、典故的作用在诗词中,作者有时为了表达复杂或不便直言的情感,囿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来倾诉。

而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便赢得了诗人的青睐,他们便有意识地在诗作中采用典故,使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得到加强。

但在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具体说来,古诗词中的典故有如下作用:下面举例分述之。

1、在写景抒情类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意境,使文章起到典雅含蓄的效果。

例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出自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来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与后面的三句来搭配,“黄花”又与“东篱”呼应,一明一暗,既点出赏菊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使整个词作典雅,含蓄,浑然一体。

2、在咏物言志题材诗中,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例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刘禹锡《陋室铭》)“诸葛庐”,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时所住的草庐。

“子云亭”,遗址在今成都少城西南,指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扬雄住过的“扬子宅”,也称草玄堂。

文章为了押韵,所以不说扬子宅或草玄堂,而说“子云亭”。

子云是扬雄的字。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由于它们的主人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有了这一层意思,便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了,也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更多了一层波澜。

像这样的典故还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一、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1. 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2、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4.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5.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

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总之,典故在古诗词中可以起到丰富内涵、增强表现力、表达情感和观点等多重作用。

二、古诗词中常用典故解析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许多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使
诗词更加丰富多彩,还让读者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下面
是一些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历史典故。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作品,通
过描写登临鹳雀楼,回望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典故指的就是黄河与山脉的关系,意味着黄河经过山脉奔流入海。

2.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通过描写夜
晚的宁静和自己思念的对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典故来自《史记·孟母三迁》中的故事,指的是孟母在晚上看到孟子前额的霜迹,意味着孩子将来会出人头地。

3.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通过描
述夜晚在牛渚的船上的情景,表达了对旧时辉煌的怀恋之情。

其中,"戍楼西顾,百尺竿头,更催射楔销金锁"的典故来自魏晋时期的诗
人佚名《登岳阳楼》中,指的是楚怀王在登岳阳楼时望见的楚汉相
争的景象。

4. 《登高》: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作品,通过描写
登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其中,"昔日龙舟向东流"的典故来自《左传·宣公十一年》中的故事,指的是楚国为了对抗齐桓公发起的龙舟战役。

这些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不仅让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还能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诗用典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古诗用典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古诗用典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古诗用典是指在古诗中运用典故、典型人物、历史事件等文化符号,以达到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等目的的一种修辞手法。

古诗用典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 丰富诗歌内涵古诗用典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加深刻、丰富、有内涵。

通过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容易被诗歌所感染。

通过运用典故、典型人物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更加容易被诗歌所感染。

3. 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使诗歌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运用典故、典型人物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让读者更加容易欣赏和赏识诗歌的艺术之美。

4. 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使诗歌更加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让读者更加容易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5. 增强诗歌的时代感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时代感,使诗歌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通过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6. 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使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思想内涵。

通过运用典故、典型人物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思想深度,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7. 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表现手法。

通过运用典故、典型人物等文化符号,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表现手法,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8. 增强诗歌的语言美古诗用典可以增强诗歌的语言美,使诗歌更加具有语言美和诗意。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做云

中太守,匈奴远避,但因谎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


节赦免魏尚。词人以魏尚自许,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送魏大从军_______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 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 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 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 驻军重地《送魏大从军》阅读附答案《送魏大从军》阅 读附答案。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 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返。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典 故 (3)、“心在天山”,天山就是指祁连山,汉代名将霍
去病曾在此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
守 行
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入分手时的儿 女缠绵、凄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 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 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

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XXX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XXX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

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

二、抒情言志,解释心迹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雁门太守行XXX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

诗中的“XXX”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XXX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XXX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立场的朝上进步和寻求。

行路难XXX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而备受推崇。

其中,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典故来丰富表达,增加意境和内涵。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长江壮阔景色的诗作,其
中使用了典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这句典故形象地描绘了阳光西下和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二、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使用了典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语响”来表达崇拜和思念之情。

这句典故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用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推崇之情。

三、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使用了典故“黑云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来描绘大自然的变幻和船行江上的情景。

这句典故生动地比喻了乌云密布的天空和倾盆大雨,增加了诗句的意境和感染力。

四、清代文人袁枚的《聚贤庄·中有医者鑑》中使用了典故“医者无故受
人恩,岂能遑听掌上言”来表达医者坚守职业道德的精神。

这句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医者应当尽心尽责、不枉其职的职业操守,表达了作者对医者的敬意。

以上是几个古诗词用典的例子,通过引用典故,这些诗句融合了历史和现实,
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这种运用典故的写作技巧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智慧体现,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创作的范例。

古诗十九首典故的运用

古诗十九首典故的运用

古诗十九首典故的运用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诗十九首》里那些有趣的典故运用。

你说这《古诗十九首》,那可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里面的典故用得那叫一个妙。

就比如说,有一首诗里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人家可不是随便用用哦,那是把自己的相思之苦和牛郎织女不能相见的无奈结合起来,让咱一读,哎呀,感同身受,好像自己也在经历那苦苦的思念。

还有呢,有的诗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

嫦娥一个人在月宫多孤单啊,诗人就借着这个说自己的孤独寂寞,好像全世界都没人懂自己。

这一用,咱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诗人心里的那份凄凉。

你想想,古人多聪明,他们知道用这些大家都熟悉的典故,一下子就能把那种复杂的情感传递给咱们。

而且用得一点都不生硬,就像是自然而然从心里流淌出来的。

比如说“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首,感觉那高楼就像是仙人住的地方,神秘又高远。

这说不定就是借鉴了哪个神话里的仙宫楼阁的形象,让咱们读起来,脑海里马上就能浮现出一幅特别宏大又有点虚幻的画面。

再说说“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这里面也许暗含着像霸王别姬那样的生离死别之情,虽然没明说,但就是能让人感觉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古诗十九首》里的典故特别有意思?咱们以后可得多读一读,多品一品,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呢!。

古诗十九首中的典故

古诗十九首中的典故

古诗十九首中的典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典故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洞察。

首先,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古代中国流传最广的爱情传说之一。

诗中描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相望,只有在每年的七夕才能短暂相聚的情景。

这个典故不仅表达了人世间无数思妇怀念远役丈夫的心情,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无奈的深刻理解。

其次,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关于求仙、修道的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描述了各种神秘的修炼方法和神仙境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此外,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现实的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差距、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

诗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总之,古诗十九首中的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典故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想,也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一、背景介绍古诗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和艺术特色,还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元素。

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思想以及历史事件,使古诗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古诗中的十个典故,分析其来源、含义和影响。

二、李白的《静夜思》1. 典故源于何处《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被广泛引用,典故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心境安宁,思绪丰富。

它常被用来比喻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静夜思》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1. 典故源于何处《月夜忆舍弟》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壁画,描绘了策马弯弯的黄土岭路和沉静的月夜。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家乡的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通过壁画中的景色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已故弟弟的思念之情。

该诗以典故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1. 典故源于何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的上里古原。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故土的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古原上的草木、流水和远方的牛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该诗被视为白居易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1. 典故源于何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竹子。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描绘竹子沙沙作响的声音、凉风和秋夜的静谧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该诗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特色,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典故及其作用
1、《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使用了典故,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表现表现作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爱国情怀。

3、《诉衷情》中典故的作用。

(1)、“当年万里觅封侯”中“觅封侯”,借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表现词人年轻时也有班超一样的壮志,希望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为国效力,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

(2)、“尘暗旧貂裘”的典故。

指苏秦游说秦王不成,贫穷潦倒,所穿貂裘破旧不堪。

这里比喻作者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封尘,不能立功边陲。

(3)、“心在天山”,天山就是指祁连山,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在此立功。

这里指作者虽然老了,受到排挤仍然天天梦想奔赴边地奋勇杀敌。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里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回家织网”的典故设喻,“垂钓者”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张九龄。

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见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5、《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明自己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也是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做云中太守,匈奴远避,但因谎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

词人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急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6、《行路难》借用了姜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渴望遇到明主而得到重要的愿望。

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一样被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使用“闻笛赋”表现作者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烂柯人”暗示自己贬谪到时间很长,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