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

合集下载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小学液体压强教案

小学液体压强教案

小学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演示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酒精、薄塑料袋、橡皮膜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压强演示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酒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潜水艇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有关液体压强的现象。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液体压强演示仪,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练习计算液体内部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学生能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学生能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特点,探究了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一、分析教材《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

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

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②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物理的愉悦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公式的推导需要运用前一节学的压强的知识,包括重力等知识,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法与学法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必须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掌握事物的规律。

所以本课的学法是探究式学习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控制变量法。

五、教学程序教具准备:演示用:装满水的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引用课本84页的1、2两个习题,请问同学们如何解释题目中的现象,进而导入课题第二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请两位同学和老师在讲台上一起完成课本81页的三个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新课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能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2)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学会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 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3)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1)实验一: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情况,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实验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得出结论。

(3)实验三: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得出结论。

3. 液体压强计算:引导学生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练习。

4. 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掌握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技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6.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的章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并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的实例,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潜水员潜入水压变化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等。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 = ρgh。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公式。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液体容器中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给定液体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

答案:p = ρgh。

2. 液体压强应用题:某潜水员潜入水压为 1.0×10^5 Pa的深度,求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

答案: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为1.0×10^5 Pa。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
课 题
9.2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教学重、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五.布置作业:金牌练习册。
六、板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液源自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液体压强教案(含题型、练习及答案)知识回顾:液体压强1.产⽣原因: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的作⽤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的。

但液体压强的⼤⼩与液体重⼒⼤⼩⽆关,即⼀定重⼒⼤⼩的液体可以产⽣不同的压⼒、压强。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其中P—压强(帕) —液体密度(千克/⽶3)g—常量(9.8⽜/千克)h——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由表⾯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的⾼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4.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①、__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的压强相等__②、__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__③、___在同⼀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也越⼤___5.测量⼯具:压强计6.液体压强的应⽤:连通器7.传递:帕斯卡原理8.定义式p=F/S与p=ρ液gh的区别与联系。

(1)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定义式p=F/S推导出来的,只适⽤于液体,⽽p=F/S具有普遍的适⽤性。

(2)在公式p=F/S中决定压强⼤⼩的因素是压⼒和受⼒⾯积;在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3)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公式p=F/S与p=ρ液gh计算结果⼀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定要⽤p=ρ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

六、课堂练习【对⾼度h的理解】【例1】如图1—4—8,指出各图中A、B、C、D四个点的深度.(a)(b)(c)图1—4—8分析:只有正确找出液体中某点的深度,才能正确地计出压强.答案h A=(50—20)cm=30cmh B =40cmh C =(50—20)cm =30cmh D =50cm 【例2】(1999年天津)如图1—4—21所⽰,为⼀个梯形容器的纵截⾯,两侧壁⾼度分别为a 和b ,从开⼝c 处向容器内注满密度为ρ的液体,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 A .2)(b a g +ρ B .2)(b a g -ρC .ρgbD .ρga图1—4—21分析: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 =ρgh ,这⾥的h 是的指由液⾯算起⾄液体中某个位置的深度.本题的液⾯在“c 处”,故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应为ρgb .正确答案为C .注意深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满同⼀种液体,对底⾯产⽣的压强相等,但产⽣的压⼒可能不同;压⼒的⼤⼩与底⾯积的⼤⼩成正⽐.液体放⼊容器时的压强分清研究对象【例1】如图所⽰为⼀粗细均匀的圆桶,横截⾯积为0.2m 2,桶⾃⾝重为100N ,容器内壁的A 点距液⾯20cm ,A 点所受液体的压强为1800pa ,圆桶放在⽔平地⾯上,求: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液体的内部压强教案

液体的内部压强教案

液体的内部压强教案第一章:液体的内部压强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内部压强定义。

让学生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液体的内部压强定义。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水管中的水压,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讲解:解释液体的内部压强是指液体在容器内部对容器壁的垂直压力。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练习:让学生通过例题或实际问题,运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4 教学评价通过测试或习题,评估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

2.2 教学内容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潜水员潜入深水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

讲解:解释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即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情况。

练习:让学生通过例题或实际问题,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情况。

2.4 教学评价通过测试或习题,评估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分布规律的理解。

第三章: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如水泵、潜水艇等。

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水泵抽水,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

讲解:解释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如水泵利用液体内部压强将水抽到高处,潜水艇利用液体内部压强来浮沉等。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情况。

练习:让学生通过例题或实际问题,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

3.4 教学评价通过测试或习题,评估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应用的理解。

第四章: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方法。

4.2 教学内容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方法:如压力计、压力传感器等。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开口塑料筒、橡皮膜、简易压强计、水、盐水、连通器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水中的气泡越上升变的越大渔民们发现,带鱼刚从海里被捕捞到船上差不多已经死亡了,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上述情景中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产生老师演示实验: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①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②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③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水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二)、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教师讲述:测液体内部压强需要用压强计,结合课本介绍压强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填写课本P70相应内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液体深度、密度有关,与容器形状无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密度与压强的关系。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实验演示: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如U型管、压强计等。

5.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密度的液体压强。

6.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液体压强在工程、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设计、船舶浮力等。

2. 介绍液体压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重大发现。

3. 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压强计、U型管、液体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案例等。

(新)物理教科版八下《9.2液体的压强》一等奖(教案)

(新)物理教科版八下《9.2液体的压强》一等奖(教案)

9.2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知道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根本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开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5.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6.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2.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3.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能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微小压强计、水杯、水、玻璃管、橡皮膜、烧杯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哪些同学有过游泳的经历呢?同学们积极发言,都说游到深处感觉胸口更闷。

再用课件展示浅海潜水服、深海潜水服,并问:为什么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压强。

教学活动一、液体压强特点探究引出课题介绍海底景象的录像,引导学生注意,潜水员穿着笨重、奇特的潜水服。

提问:潜水时都要穿这样的衣服吗?为什么只有潜到深海时才需要穿这种特殊的服装?展开积极讨论:(1)潜水时不一定都穿潜水服。

只有比较深的地方才需要穿,而且到不同深度的海域要穿的潜水服不同。

(2)穿潜水服是为了保护潜水员,海水会对人体施加压力;很深的地方压力〔压强〕很大。

初中液体压强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液体压强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液体压强物理实验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工具1.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让学生思考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2. 演示实验(1)两端开口的塑料瓶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橡皮膜封住瓶口,用手挤压瓶子,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

(2)一端开口的塑料瓶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橡皮膜封住瓶口,将瓶子倒置,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让学生思考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3)侧壁开孔的塑料瓶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橡皮膜封住瓶口,在瓶子侧壁不同高度开孔,观察水流出的速度,让学生思考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3.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液体压强特点,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船的浮力原理、水塔的工作原理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科学背景介绍压强是介质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对于液体来说压强可以用公式P= F/A 来计算。

在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不同液体在相同条件下的压强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液体:水、食用油、酒精2. 三根密闭的塑料管3. 计时器4. 尺子三、实验步骤1. 将三根塑料管塞住一端,并在另一端开一个小孔,将塞住的一端放在桌面上。

2. 在三个塑料管里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水、食用油、酒精,注意每个液体的填入高度应该相同。

3. 用尺子测量每个塑料管中液面离桌面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用手掌覆盖住每个塑料管的小孔,将塑料管翻转过来放在桌面上,要保证每个液体的表面在管的上端。

5. 记录翻转塑料管时计时器的时间t。

6. 在不掀开手掌的前提下,测量每个液体的液面离塑料管的最高点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7. 停止计时器,记录下时间T。

8. 从三个塑料管中取出液体,清洗干净。

四、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公式P = F/A,计算每个液体在翻转塑料管时的压强,其中F 代表液体对于管内空气的压力,A为液面面积。

2. 绘制压强-液面高度的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考点1. 学习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掌握了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清楚三个液体在相同条件下的压强变化,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3. 探究了实验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六、课堂教学设计1. 通过实验带领学生了解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变化。

3. 提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4. 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实验设计。

五、实验效果评价实验可以带领学生从实践中了解科学概念,让他们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和科学实验分析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互动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果。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2.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有压强?(2)展示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理论讲解(1)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的压力称为液体压强。

(2)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其中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3)分析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3.实验演示(1)实验目的:验证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2)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液体、尺子、压力计等。

(3)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容器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液体,用尺子测量液体深度。

②将压力计放入液体中,记录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

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4.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分别测量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

(2)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规律。

(2)强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

(2)思考:如何利用液体压强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液体压力计?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掌握程度。

2.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过程,体会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意义。

⑷.经历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发展分析实验数据、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⑸.经历用选取“液柱”方法来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⑹.通过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感受物理学逻辑推理的严密。

2.教材说明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及液体压强应用的一个重要实例——连通器。

虽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由于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液体的压强特点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必备的知识,因此本节内容仍是初中学生必学的知识。

本节是按照“体验→探究→应用”的顺序编写的。

首先通过“活动1:模仿帕斯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液体压强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强烈愿望。

然后通过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介绍U形压强计,安排“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在定性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利用选取液柱这种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并通过例题加深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通过对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器、船闸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通过“STS”栏目介绍三峡船闸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动机。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

由于学生总认为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往往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液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对“帕斯卡裂桶实验”等一类现象感到费解,对认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形成干扰。

另外,用选取液柱这种“理想模型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水平还比较低,也会形成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教学建议本节课应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逐步深入,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该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图10-12帕斯卡裂桶实验及其故事引入新课。

除此之外,这里再提供几种引入方法以供参考:(1)讲故事:①“聪明舰长巧补洞”:在一次海战中,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到军舰上。

军舰的底部、侧壁被炸开了两个大小相同的洞,海水汹涌而入。

舰长果断命令三人去堵舰底,一人去堵侧壁的洞。

侧壁的洞很快被一个人堵住了,而舰底的洞三个人却费了很大的劲才被堵住。

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舰底的洞那么难堵呢?②“潜水艇爆炸”:1963年,一艘最大潜水深度500米的美国潜艇——长尾鲨号,由于发动机发生故障,潜水艇不断下沉,最后发生爆炸,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重大伤亡事故。

潜水艇下沉后为什么会爆炸呢?③“玻璃变‘雪花’”:有位海洋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玻璃管的两端都密封好,再放入布包内,然后把玻璃管装入一端开口的铜管中,水可以从铜管口进去,接着他把铜管沉到5km的深海里。

当他把铜管吊上来时,倒出布包一看,不禁惊呆了:布包里玻璃不见了,只剩下一堆象雪花似的粉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呢?(2)观察思考:①演示如图1实验,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向塑料管内喷?为什么塑料管进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喷出的水花越高?”②演示如图2实验,并提问:“小孔的大小相同,水的多少相同,为什么水流出需要的时间不同?”(乙需要的时间较少)(3)想象体验:提出一些能建立物理情景的问题,让学生回忆或想象自己的体验。

如提问:我们在游泳时常常会潜入水中或在水池中行走,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水浸没到胸部以上时感到呼吸困难,或潜水时感到的压抑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分析,引出液体的压强问题。

令人惊奇的实验“活动1:模仿帕斯卡的实验”目的是在于用学生感到惊奇的效果,意识到液体会产生压强。

本实验活动会对学生认识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做好这个实验,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惊奇感和兴奋感,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

如果条件允许(器材较多,教室内场地空间较宽敞),这个活动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这样学生活动更充分,体验更深刻。

如果条件不足,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选择可见度较大的器材在教室内由教师或学生演示;二是作为课外活动,由学生分组实验。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准备部分器材:饮料瓶、杯子、水桶和水,其他器材可由教师准备:每组一个漏斗,一个带有玻璃管的塞子,一根长大约5m的塑料管,塑料管的直径1.5cm左右为宜。

如果直径太细,向管内注水时不利于排出管子中的空气。

在饮料瓶上刻上浅槽不容易把握,可由教师代替完成。

对于课本上提到的几个问题,不必急于在活动前讨论回答,可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后组织讨论。

例如:①塑料瓶壁上为什么要刻些浅槽?是为了在教室的高度范围内显示出“裂桶”的效果。

槽刻得太深,容易漏水;刻得太浅,要使水从槽中喷出,需要使水管中的水面达到很高的高度,往往要超出教室的高度,而且对密封的要求也提高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②管子应该长些还是短些?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

一般要比在教室高度略小一些,以2—3m为宜。

③怎样保证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密封?可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瓶塞与瓶口等处密封不严时会漏水,很自然地想到密封问题。

在活动之前,各小组人员要有明确分工,相互合作,要注意安全。

如果采用课外活动方式,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到课内讨论交流。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上面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学生能够意识到液体也可以产生压强,教师在此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液体产生压强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其他实验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

教师要明确设计的要素:怎样显示压强的存在?如何比较压强的大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讨论一般可以设计出如下方案:方案一:取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或硬塑料管,在一端覆盖橡皮薄膜(可用气球薄膜代替)。

当向管中倒入水后,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说明液体能够产生压强,橡皮薄膜形变的程度可反映压强的大小。

方案二:在瓶子上打孔,然后往里面装水,水喷射出来则说明液体能够产生压强,水流射出的急缓反映压强的大小(此处要注意:学生可能会说水流射出的远近反映压强的大小,教师应予以纠正,但不宜深究。

如果学生没有设计这种方案,教师不要再引出,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后教师或学生演示设计的实验,证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液体内部压强及其特点,引入一个探测器——U形压强计。

一侧开口并在开口侧面覆盖橡皮膜的金属盒(或塑料盒)就是探测压强的探头,U型管两边中的水柱就是用来显示压强的。

教师应通过演示介绍U型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U 型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用力按压压强计金属盒上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可以看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就越大,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因此,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可反映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

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你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有什么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作出这一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是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②研究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是否相等,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③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又是什么?实验结论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怎样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他许多版本的教材不同,本教材安排了运用已有物理知识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而且其中许多内容留有空白让学生填写,这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推导公式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上升为“定量”。

其中的推导过程和“液柱模型”,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继续学习高中物理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关于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可以采用类比推导,即先计算圆柱形固体对底部产生的压强,再建立“液柱模型”,推导液体产生的压强。

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从液体中想像出“液柱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

为了突破难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采用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法,即用玻璃管内的水柱来代替一个抽象的液柱(如教材图10-17所示),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大容器中,当管内外的水面相平时,通过求管内水对管底的压强来得出同深度处容器内水的压强的大小,进而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下面再介绍几种“液柱模型”具体化的教具:①用较薄的有机玻璃做成截面积约为10~16cm2的立方体管(大小以学生能看清楚为准),里面灌满有色水,把管子浸入水中,使其上表面与水面平齐来分析它的底面上受到的压强。

②用金属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框架底面贴上带色的薄塑料片,使框架上底与水面相平,借助长方体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液柱的物理模型。

然后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学生一步步讨论如何计算出液柱的体积、质量、液柱重、对底面的压力、底面受到的压强,每步的计算结果同时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得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关于例题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应注意的问题,如:公式中h的物理意义,单位的统一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达到对知识应用的巩固和升华。

连通器连通器属于液体压强的应用。

课本图10-19是连通器的示意图,教材直接给出了“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结论。

教学时,可用图3所示的较简单的连通器演示,尽管连通器外形粗细不同,但盛入水静止后,各个容器的水面总是相平,这会使学生确信上述结论。

对于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原因,教材中没有分析。

如果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高,教师可以补充。

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以及建立液片模型法(如图4所示)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