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一、教案一:《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说出其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3.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教案三:《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方法。

2.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推导。

2.角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角度,让学生感受角度的魅力。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角度量具测量各种角度。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案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_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三⾓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形三边的关系》是青岛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信息窗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学⽣已经知道了三⾓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形。

三⾓形三边关系不仅给出了三⾓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三⾓形的两边之和⼤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学⽣全⾯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

所以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延续,⼜是后继学习多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教学⽬标:1、理解三⾓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于第三边”,会⽤该结论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经历猜想、验证、总结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的思维。

3、培养学⽣⾃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激发学⽣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信⼼,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发现“三⾓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于第三边”的结论。

难点:理解规律中的“任意”,并能正确应⽤结论。

四、教具、学具准备:⼩棒、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前⾯我们初步认识了三⾓形,知道了三⾓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并了解了它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三⾓形还有哪些特点呢?下⾯我们就继续来研究⼀下吧。

谈话:请看⼤屏幕。

丽丽和明明正在⼲什么呢?(做风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棒长度有2厘⽶、3厘⽶、5厘⽶和6厘⽶的。

明明围成了⼀个三⾓形,丽丽还没有围成⼀个三⾓形。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任意长度的三根⼩棒都能围成三⾓形吗?三⾓形三个内⾓的和是多少度?谈话: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个问题吧。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猜想谈话:同学们,任意三根⼩棒都能围成三⾓形吗?预设:能,不能。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的练习(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的练习(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的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

2.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三角形知识,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并观察、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并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发现并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题包括:(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

(3)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求另一角。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青岛版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三个顶角的分布情况;2.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能够运用三角形上下边之间的关系,求解题目。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三角形内部的三个角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练习册等资料;2.学生携带数学工具箱和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学知识1.归纳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三边之间互不平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引入三角形内部的三个角,分别介绍顶角、底角、对角;3.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门窗、铅笔、书本等,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

二、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给出的三角形图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三角形的三条边;2.结合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一起解答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讨论;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题目,进行思考,并尝试不同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练习题,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并尝试不同的解法;2.针对一些难题,提供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的分类以及三边之间的关系;2.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3. 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

扩展1.学生可以尝试寻找更多的三角形图形,加强对三角形的认识;2.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3.学生可以学习三角函数等进阶数学知识,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各准备几根长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这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

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生:换一根小棒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演示猜想1)1、学法指导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

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

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第一根小棒长第二根小棒长第三根小棒长能否围成三角形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师:仔细观察四种结果,有的围不成,而有的却能围成。

小学数学_《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推理、概括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发现和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小棒、学习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这是放风筝最好的季节!你喜欢放风筝吗?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这两个小朋友也喜欢放风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想选哪三根来制作三角形框架?学生回答。

教师随机板书:2,5,6; 3,5,6; 2,3,5; 2,3,6。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做风筝三角形骨架的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产生对“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根竹条都能围成三角形”的猜想,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谈话:大家选的这些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咱们动手围一围吧。

1.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谈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要求?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1.从现象研究能否围成三角形。

谈话: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研究结果?学生拿着学习单投影展示。

预设:学生认为2,3,5能围成三角形。

如有争议,就让孩子拿着小棒在实物投影下摆一摆,说明自己的理由。

预设:生:因为两根短的加起来和第三根一样长,不管怎样围,它们的另一个顶点都无法连接起来。

谈话:我们用学具难免会产生误差,现在用电脑精确地演示一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插入小视频。

追问:围成三角形了吗?为什么没有围成?(或者为什么围成了?)总结: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是有一定规律的,猜一猜和什么有关?(板书:猜想)学生:跟小棒的长度有关。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二、课前口算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口算,准备好的同学请你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看来同学们口算进步真不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能成为小神算子!有没有信心?那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好吗?三、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今天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谁来大胆的猜一猜?你观察的真仔细,那同学们他到底猜的对不对我们需要验证一下。

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什么是三角形呢?是不是有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谁来猜一猜?(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谁来试着围一围?那现在王老师再问你:有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什么有关呢?(三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活动探究刚才王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想亲自试着围一围三角形,那现在就给你这个机会。

请看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取3根小棒,试着围三角形。

2、把每次使用的小棒的长度及实验结果写在学习单的表格中。

3、把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再与第三条边进行比较(用式子表示)4、观察并思考:三边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1、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完善2、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结论到底是不是请同学们验证任意画1个三角形,测量3条边的长度(以毫米单位)并算一算看看是不是我们的结论是不是仍然成立。

通过验证我们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四)知识提升现在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判断它是不是能围成三角形了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两条短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现在你能快速判断吗?看着我们的课堂这么热闹,姚明也想参与进来:姚明腿长1.28米,有人说他一步能走三米,你相信吗?说说你的依据。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优秀教案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7-40页第1个红点。

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理解三边关系中的“任意两边”。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具袋(两端有螺丝孔的小棒、直尺、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情境铺垫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学习了角的特性、角的分类和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在动手搭建三角形的过程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请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2.读懂图意小组内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中的学生运用桌面上的长短不同的小棒进行搭建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课堂预设】:生1:搭建三角形,一个搭建成了,另一个没有搭建成。

……3.提出问题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选择性板书: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4.导入新课提出疑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话题一: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你认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围成)什么叫“围成”?(“围成”是指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说明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1. 提出问题。

话题二:那么是不是说,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大部分学生凭直觉都会自信地说“能”。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第一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归纳结论、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过程。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发现、验证、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学具:3,4,8 厘米的小棒,4,6,10 厘米的小棒,5,6,10 厘米的小棒,每个学生任意选一份。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三角形知识前测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预设:第三个是三角形。

大家同意这个意见吗?前两个为什么不是三角形? (教师先指着第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一个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再指着第二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二个不是三角形的理由)预设:因为第一个图形最下面的一条线段出头了,第二个图形中的两条线段没有接起来,所以都不是三角形。

看来,只有像这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组复习题既是三角形知识的前测,又是下面操作活动的基础。

二、问题探究,得出结论第一次活动:探究“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大家既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请大家猜猜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预设:学生猜想一:认为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猜想二:认为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种猜测是对的?预设:可以做实验。

小学数学青岛版(2014秋)四年级下册三边间的关系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2014秋)四年级下册三边间的关系教案
三角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摆三角形,并进行记录。
二、探究新知
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1.学生小组活动:。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课 题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或学具
2.自主练习第5题
3.哪组小棒能围成等腰三角形,连一连。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课本37页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3.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三角形三边关系课程名称:数学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2.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物体,并简单说明其稳定性。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强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

三、探究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点,如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设计一个三角形结构,并说明其稳定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总结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稿

《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三角形三边关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三角形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形的过程,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喜欢风筝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风筝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展示风筝的图片。

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是不是想自己做个风筝?明明和丽丽现在正在做风筝,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首先,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任意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对其学生进行表扬,问:任意的三根小棒,到底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小棒,引导学生利用小棒任意摆三角形,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发现并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时我问:到底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

接着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增加一根小棒和一张表格,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巧手小工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_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巧手小工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_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巧手小工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_青岛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运用那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观看、分析、概括等能力,初步感知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其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回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请看,这些差不多上---(出示课件:生:三角形)。

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一起说。

(生:三根)2、动手操作,产生问题(1)师:现在就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让你围成三角形,你行吗?(出示一个学具袋生:行)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尾相连,那好了,开始行动吧。

(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三根小棒,动手摆一摆)(2)汇报交流师:都围成三角形了吗?围成的举手,没围成的举手。

如何围不成呢?是操作不当呢依旧另有缘故?你觉得另有缘故,那就到前面来看看吧。

你来围一围。

(指名一个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展现)围成了吗?(生:没有)再调整一下。

(生进行调整)我来帮帮你吧,我来试一试,看来确实是围不成。

这是什么缘故?(生1:太短了,太长了;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要大于第三边)师:你如何明白的?(生2:做过试验)这真是个好方法,还有谁明白?这节课咱们就来看看研究那个方法那个过程那个结论是如何样得来的。

3、课件演示,导入新课师:现在呀同学们看(出示课件:)实际上我们只要任意改变其中的一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假如让你改,你想如何改?(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师课件演示)(生1:我会把粉红色的加长)师:加长,围成了。

还有方法吗?(生2:我会把黑色的变短)师:能够。

(生3:把蓝色的边变长)师:确实围成了。

师:我们要想改变蓝边和粉边,就一定要变---(生:长)是不是越长越好?(生:不是)要想改变黑边就一定要变--(生:短)是不是越短越好?(生:不是)长要长到什么程度,短要短到什么程度?就让我们带着如此的摸索,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82页
教材简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中的一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3、能自觉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三角形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若干根、合作探究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五足赛跑
师:刚才是他在中间,还可以怎样组合呢?会玩这个游戏了吗?那同学们可以课下玩玩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游戏,调节课前师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距离。

初步让学生体会三人两两不同的组合方式,为探究三边关系埋下伏笔。


一、5分钟:合作习惯训练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师:三根小棒,如果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线段,用它来围成一个三角形,小组四人必须都围成才算成功,比比哪个小组最快!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这三边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实验小学课堂教学“5+35+X”教学模式,每节课前5分钟被称之为“五分钟习惯加油站”。

本月训练主题是合作的习惯。

通过小组挑战,既考验小组相互配合的能力,同时学生亲身经历把三根小棒围成或者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认知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也激发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猜测探究
1、师:刚才谁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围给给大家看一看。

真的围不成吗?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如果可以改变小棒的长度,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小棒太短围不成三角形,怎么办?顺着学生的思维:换小棒,换成多长的合适呢?猜想是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如何使学生学会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是本节课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起点。


2、师:换成几厘米的呢?
师: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换成5厘米能围成?
生交流猜想理由,并操作验证。

师:还能换成几厘米呢?小组合作继续探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
集体交流:
师小结研究结果:看来大家都认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用已有结论初步验证猜测:根据咱们的结论,同学们继续猜,还能换成几
厘米?再长一点,20厘米,行吗?
师:到底行不行呢?我们用事实说话。

谁上来用20厘米的小棒围一围。

师:根据刚才的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算式:20+5>9),为什么不能围成呢?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把短小棒换长,让学生经历从围不成到围成的过程。

小组合作猜测验证,学生探索围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得出初步的结论。

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结论再猜测是不是小棒越长越好呢?学生又矛盾的发现小棒太长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不但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强烈欲望,还让学生认识到研究中要“换一个角度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习惯。

】三、二次探究,完善结论
师:看来我们的结论还不完善。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一步研究: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并把完善后的结论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师:非常棒,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都”字,数学家是用“任意”来表达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的推进是沿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而进行的。

整个探究过程一波三折,层层推进,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利用围成的三角形在合作中操作、多角度思考,直至获得新的发现,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


四、验证结论
用课前画出的三角形验证结论。

现在让我们自豪的把三角形三边关系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验证研究结论正确性,并读出结论,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快速判断下面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1)
2、
3、6
2)5、2、4
3)3、4、7
2、哪条路近?
出示课件,学生思考。

师:哪条路最近?到上面来指一指,能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解释吗?
预设: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回想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吗?
预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既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感受前后所学知识的一致性。

又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三角形的三边具有这种关系:正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此环节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一种了解,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引领和提升。


六、课堂小结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你有哪些收获?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研究历程: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
5+3<9(不能)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4=9(不能)
5+5>9(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