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览】台北故宫珍藏 皇帝们的玩具萌萌哒
台北故宫“玩”文物
台北故宫“玩”文物作者:潘博成来源:《中华手工》2013年第12期“乾隆就是个‘潮人’!”在新近开幕的台北故宫“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位”特展上,冯明珠院长如此趣谈道,而数月前陡然走红的“朕知道了”胶带热度犹在。
台北故宫“玩”文物已然如鱼得水,成为中华文化圈中博物馆与文化创意对话最密切者。
如今的台北故宫,有点像“现实版”《博物馆奇妙夜》,它用文化创意的魔力把严肃刻板的文物说得有趣好玩,甚至叫人捧腹大笑、难以忘怀。
不可小觑的文创法宝但凡去过台北故宫的朋友,都会对其负一楼的博物馆商店印象深刻。
笔者一位友人甚至笑称,“逛商店的时间比看文物还久!”确实,5000多种文创商品,足以打造出一座“超市”体量的文创卖店了。
那么,如此强劲的创造力,源于何种法宝的激发呢?如果“明星”般的文物资源是台北故宫的文创起点,那么数字博物馆便是那个领跑的人儿。
69万件文物,自然是取之不尽的创意锦囊。
但有个传说,台北故宫的珍贵字画,每3年仅展出40天。
还有个说法,若要看完台北故宫的典藏文物,至少需要30年。
总之,再幸运的人,恐怕也无法在生命中遍览台北故宫所有珍藏。
惟有数字化之后,才可能让更多设计师得以用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形式去亲近之,品鉴之,再去设计之,如此反反复复接触,怎能不产出高品质的创意呢?以上浪漫的艺术想象,还需要与市场充分接轨。
为此,台北故宫采取了图像授权、出版品授权、合作开发和品牌授权四种管理机制,希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士。
这可以认为是文创法宝中最为核心的精髓了。
它灵便地为不同创意产品提供渠道,或是经由合作开发厂商代工生产,或是与品牌授权厂商进行高端合作,或是将图片授予出版商,让他们自行出版与发行……正是因为这套机制的存在,才令“故宫超市”得以贩售如此丰富而多元的文物主题商品。
据悉,仅翠玉白菜一件文物,其衍生品就多达204种。
台北故宫能与创意者持续携手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对创意者的尊重与重视。
每年都会登场的文创研习营、衍生性商品设计比赛,已然成为台湾地区设计界的狂欢聚会。
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
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2015-12-22 古玩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老院长秦孝仪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
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
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
当时,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不过留下的42万件中同样精品荟萃,北京故宫又弥补了唐以前陶瓷器、元代瓷器、历代民窑瓷器等清宫缺项。
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6cm,口径26.1cm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黄釉描金双耳罐黄釉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cm,口径18.8cm,底径17cm霁蓝釉梅瓶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
清宫旧藏。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明嘉靖,通高15.5cm,口径4.8cm,足径5.4cm青花花鸟纹梅瓶青花花鸟纹梅瓶,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cm青花双龙纹盖罐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青花三羊纹碗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粉玫瑰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高15.3cm,口径20.9cm,足径19.2cm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高9cm,口径10cm,足距9.5cm 炉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
一
,
。
块 天 然的
-
t:
一
-
~
, 贝 i王
制 作此 件肉彤 什的T 匠 将 原来顷感十谢的 Z i 材 』 I : 孵 JII 琢
,
.
-
.
}f
:
将 丧 lfl『 f i 的
皮 染 色 卡 符 l JJ 次看 到 它 的 人 不会把 它 :【 馊 邦 邦的 f 拶 H } , 成
,
怎 么行它 都 像 足
,
: 口前 全 世 界 典藏 吖 足 7 0
件 而 台北 故 宫 博 物院 {
, 。
收藏 r
2l
件 堪 称 世 界之 最 网 为 全 世 界绝 无 1
, 。
有的北 宋汝 窑青 瓷 莲花碗
毛公 鼎
E 公 鼎 娃台北 故 i i tt:镇 馆 之 t J
'
'
。
。
I县出 卜 任民间 转 于 多次 清 道 光 F li l ] 作陕 阿 柙岐 l 】
60 台北 故宫博 物院 由于 受 展 厅 面 积 所 限 通 常每 3 个 月会换 次 展 品 即便 这 样 要 把 这 里 所 藏 令算 虿 三 f 稀 世 文 物逐 个儿 在 世 人 面 前 亮个相 至 少 需要 3 0 年时间 尽 管 这 里 展 出的文物是 常换 常新 但 是 有 件宝 物女 终 没 有 换 过 这就 是 毛 公 鼎 翠 玉 白菜和东坡肉形 石 它们被 称 为台北 故 宫博物院的镇馆 之 宝 V
块连 皮带肉 肥 瘦 十州的东坡肉 H
、
。
20 0 9 0 4
V ie
w s
『 7
1
一
多宝格,帝王级的“玩具箱”
乾隆亲自参与设计多宝格又称“百宝格”或“博古格”,是专为陈设古玩器物的。
具体起源于何时,无法准确考证。
不过在明代的各家笔记中,却常提到当时的士人在旅行之时,常携带一种匣子,内盛各种日常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亦喜将文房用器,置于另一种匣中,往往一匣可放置各类文房用具达二三十件之多。
这样的匣子皆可视为清代多宝格的前身。
通过清宫档案可知聚集文物使之成组,无论作为陈设或装匣贮存,在康熙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并直至雍正朝才出现有《雍正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 故宫博物院藏清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雍正年间就已出现。
而多宝格在宫廷真正流行,则是在乾隆时期。
这时候,多宝格品种最为齐全,形制最为华丽,常常用作宫廷陈设、书斋清赏,或是储放文玩雅器。
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真的很上心,还亲自参与设计,并要求造办处根据他的设计制作相应的工艺品。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他几乎全程参与一些陈设珍玩的格子设计与摆放过程,甚至隔三差五就要看看正在制作中的半成品进度,足见其对多清玩阁、瑾瑜匣、万宝箱等。
比如乾隆因为爱收藏古特地将尺寸小的各式古玩收集起来,用漂亮的漆盒搭配各种结构不同的抽屉与匣来盛装,这种盒装古玩通称为“百什件”。
当时一共组装了九盒有名字的“百”,每一盒又都有不同的名字,盒内都会附上内部所装古玩的文物清册,记载文物在盒内的位置,称名色摺子”。
为了收藏与搬运方便,还特别制作造型统一的外盒,以珍贵的紫檀木镶嵌象牙花案而成,并在盒盖上刻出名字,叫做“集琼藻”。
“机关重重”背后的开箱趣味皇帝对多宝格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的珍玩价值连城,更是因为多宝格的设计巧妙。
我们来看这只圆柱形的盒子,样子极其平凡。
但当你打开后,就会发现里面另有乾坤。
这件圆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竹黄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180°打开来可成为一字形小屏风,360°翻转后可成为一个正方形筒状。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汝瓷是陶瓷的最高境界。
它以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又,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和自然简单的美学特点,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在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
以下21件汝窑青瓷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本人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资料库中一一核实,并摘录繁体简介供各位欣赏。
以后将相续罗列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宋代汝窑青瓷,看看现在世界上已被公认的汝窑青瓷到底有几件。
分类如下:碟6件,盘4件,水仙盆4件,瓶3件,圆洗2件,小洗1件,花碗1件。
1北宋汝窯奉華碟高2.3公分口徑12.7公分底徑10.1公分編號:故-瓷-018048敞口淺碟,平底,口緣嵌銅釦,底存三個細小支釘痕。
全器滿施天青釉色,有淺淡的細網狀開片。
支釘處露灰黃如粉的所謂「香灰胎」。
外底中心有窯成器後琢刻的「奉華」二字,並填紅。
2北宋汝窯青瓷碟高3.3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9公分編號:故-瓷-009827侈圓口,週壁稍深,平底,圈足微外捲。
胎體薄而滿施天青色釉,釉薄處隱現淺粉色光澤。
內周壁積釉處,可看到冰裂紋。
底周留有三枚支燒痕,從支痕中可見土色胎。
但是,依據孫新民所長的說法,窯址出土瓷片重新打碎之後,絕大多數露出淺灰或灰白色胎。
底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盤子〉御製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詩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題」紀年銘,並落「朗潤」一枚鈐印。
因乾隆皇帝在詩注中,對「景德」一詞,有「鎮名,陶瓷皆於此,有官窯、民窯之分」的解釋,遂反映出他當時以為再也燒不出像汝窯一樣瓷器的窯口,是同時指官窯和民窯而言。
相對於近代學界自一九三〇年代方開始探討汝窯的窯口、釉色與產燒背景,乾隆皇帝對汝窯的識別,無疑超前將近一百五十年之久。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
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
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
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
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台北故宫藏品看皇家品味 宋代复古 清朝爱吃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台北故宫藏品看皇家品味宋代复古清朝爱吃肉
导语:美国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肇建于1996年,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以展现亚洲文明为主题的博物馆。
2016年,为了庆祝成立五十周年,亚洲艺术博
美国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肇建于1996年,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以展现亚洲文明为主题的博物馆。
2016年,为了庆祝成立五十周年,亚洲艺术博物馆特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展览,名叫“帝王品位”,专门挑选历代帝王的收藏展出,以求把古代中国宫廷艺术的风貌真实地介绍给美国观众。
这次特展是台北故宫历史上第六次大规模赴美国展出,共有166组件玉器、青铜器、陶瓷、书画等各类文物远渡重洋,堪称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特展于6月17日开幕,9月18日刚刚落幕,历时三个月,笔者有幸在此期间访问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深深地感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精美华贵,不虚此行。
众所周知,台北故宫的七十万件藏品里,有九成五以上是当年清宫留下的旧藏,所以台北故宫的特展,理所当然代表了帝王的收藏品位。
不过这次特展还是有所侧重,那就是以八个皇帝和一个皇太后为主线,展现了宋元明清四代帝王的鉴赏品位。
1 宋代皇帝的品位
大展中的第一个主角,就是个文治极盛,武功极衰的倒霉皇帝宋徽宗(1082年-1135年)。
中国历代的帝王,加起来差不多有八百多人,其中要论书画功力最高,艺术鉴赏最精的,非宋徽宗莫属。
北宋一朝,才子辈出,论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论绘画有范宽、郭熙、崔白等圣手,而宋徽宗以皇帝之尊,在艺术成就上可以与这些人并驾齐驱,甚至更胜一筹,尤显得难能可贵。
生活常识分享。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珍宝
清 明 上 河 图
5 掐丝珐琅天鸡尊
为18世纪后期文物,铜胎,仿古铜器天 鸡尊形制,高25.8厘米,宽9.0厘米,最 长处21.0厘米,重约3535克。铜胎, 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与背部“T”形 脊镀金,馀施浅绿及蓝地满饰各式羽纹, 腹饰兽面纹,喇叭式口饰缠枝花及拐子龙 等变饰,双足蹲在车轴上,以内卷的尾羽 和镂制的车轮为座,器形庄重,釉色鲜明 丽,是上好的陈设器。根据粉红、紫红等 釉色,应属十八世纪後期的文物。
掐 丝 珐 琅 天 鸡 尊
6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 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 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 《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 “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 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快 雪 时 晴 帖
7 清高宗夏朝冠
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称为凉帽。冠高 14厘米,直径28厘米,冠顶高12.4厘米。 帽体以一种出产于东北的“玉草”编织而成, 凉爽舒适。夏朝冠帽顶需系上「冠顶」、正 面饰上「金佛」、并於背面缀上「舍林」, 现以故宫院藏的冠顶、金佛、舍林等配饰搭 配,大致还原为当年的样貌。这些帽饰均嵌 有东北出产的名贵珍珠 「东珠」。在清朝 的制度中,只有皇帝王才能享有在「冠顶」 与「金佛」上嵌入十五颗东珠的特权。
北 宋 李 唐 万 壑 松 风 图
7.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纸本 纵:23 公分 横:14.8 公分 释文:羲之顿 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 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快雪时晴帖》原本只是王 羲之致朋友的尺牍(短信)。在一场大雪之後,天 晴的时刻,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遂提笔写信问候。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书圣”王羲之,以优雅闲逸着 称,此帖则是传世作品中笔划最为圆钝的,更富有 质 内敛的气质。其笔法与结字,几近无懈可击, 行气舒缓连贯,给人悠 从容的感觉。
见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藏品,第四件曾是慈禧老佛爷的最爱!
见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藏品,第四件曾是慈禧老佛爷的最
爱!
1/6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博物馆。
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2/6博物馆三楼展厅展示的翡翠原石,虽然只是开了一部分口,但是挡不住翠色的呼之欲出。
3/6博物馆展示的翡翠小白菜,清代制品,雕工虽然有点拙朴,但是也代表了清代时候手工雕刻的技艺了。
4/6博物馆展示的清代翡翠屏风,经过岁月的侵蚀,已经是满满的历史沧桑感。
5/6博物馆展示的清代翡翠白菜,这件就出名了,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它,它是慈禧老佛爷的最爱,历史已经变迁,它就是最好的见证。
6/6博物馆展示的清代翡翠印章、摆件等。
这里收藏展示的翡翠制品虽然没有现代工艺制作的那么精美,但是它们见证了历史,代表了一段历史时期的雕刻工艺,可以说,这里的每件展品,都会有一个故事。
希望有一天,能在内陆看到它们的展出,而不用大费周章的跑到台北去欣赏,你说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那些名画值得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那些名画,值得收藏!隋唐:唐人宫乐图轴绢本设色纵:48.7公分横:69.5公分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
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
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
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著节拍。
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题标为「元人宫乐图」。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髮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
另外,绷竹蓆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亦在在与晚唐的时尚相侔。
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
五代两宋:五代南唐巨然层岩丛树轴绢本水墨画纵:144.1公分横:55.4公分巨然(西元10世纪后半叶),南唐锺陵人,开元寺的和尚。
南唐被宋灭亡(西元975年)后,巨然随李后主降宋,而迁至汴梁。
擅画山水,画法学自董源。
继承其师之披麻皴(如麻布纤维散开来一般的笔触表现)而自创山峦阴鬱层叠情景之画格,被称赞为造化之神。
此幅画山径曲折萦迴,穿过树林深入山中。
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卵石」或「矾头」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皴法细腻描绘,笔笔沉著而带润泽之意。
山间由下到上配以苍鬱的树林,巧妙地表现出深山沉潜的景观。
如董其昌「巨然真迹神品」题识所示,堪称巨然画中绝佳珍品。
北宋范宽谿山行旅轴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公分横:103.3 公分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
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台北故宫博物院》课件
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机构之一 。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拥有现代化设施和丰富馆藏的综合性博物 馆。
建筑特色与布局
建筑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与现代建筑元素,呈现出 独特的艺术美感。主体建筑采用金色琉璃瓦屋顶,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安静有序
请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 哗,并遵守秩序,避免拥 挤和推搡。
尊重文物
请尊重文物,不要在展品 前摄影、录像或使用闪光 灯。
交通指南与地图
交通方式
可乘坐地铁、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
地图指引
提供详细的地图和路线指引,方便游客找到正确的参观路线。
04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影响与 意义
对台湾文化的影响
铜器馆中陈列了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铜镜等珍贵文物,以及清代铜佛像等艺术品,展现了铜器工艺的精湛技艺 和丰富文化内涵。
03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与门票
开放时间
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年无休,每天 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外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入场,但需提前预约或现场 排队领取门票。
参观注意事项
01
02
03
遵守规定
请在规定区域内参观,禁 止触碰展品和文物。
价值
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同时,博物馆还致力于 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02
馆内重要展览
书画类展览
总结词
展示中国历代书法和绘画作品,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杰 出艺术成就。
台北故宫的绝世珍品(全高清图,建议收藏)
台北故宫的绝世珍品(全高清图,建议收藏)2017年底,台北故宫重量级展览“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刚刚落下帷幕,据台北故宫介绍,此次特展主要是希望透过书画菁华的展览和诠释,向人们推介台湾地区古物分级制度的宗旨与成果。
本展共计选展45件,其中国宝级书画34件、重要古物11件,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晋王羲之远宦帖晋王羲之远宦帖国宝限展品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的方式之一。
卷上有宋徽宗瘦金书签题及内府印记,亦有金章宗「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印及元、明、清代诸多的收藏印。
此为羲之写予益州刺史周抚(293-365)的书信,传世唐《十七帖》刻本中亦收有此札,然而刻本线条较为呆板,而且缺乏笔法的细致变化,已失羲之原貌,远不及此双钩墨迹本的逼真传神。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国宝限展品〈快雪时晴帖〉原是一通王羲之书写的尺牍,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之严谨,展现不徐不疾的雍容神态与流利秀美的韵致。
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不传,〈快雪时晴帖〉又是唐摹善本,遂成后人理解王羲之书法最重要的视觉资料。
此帖质量精良,流传有绪;帖中有南宋高宗、金章宗、元内府以及明代重要藏家的鉴藏印,为“三希堂”第一珍品。
此帖还是乾隆灌水最多的帖子之一,曾先后御笔题识71则,晚年由于视力不佳,还请“水军”董诰代笔三则,可见弘历对此帖之喜爱。
唐韩干牧马图国宝本幅收在《名绘集珍》册第三开。
画奚官身骑白马,另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
上有宋徽宗(1082-1135)题字:「韩干真迹,丁亥御笔。
」韩干(8世纪)是唐玄宗(712-756 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
从画风来看,奚官相貌、马匹圆臀短腿,均与唐代的墓室壁画相同,造形确具唐画人马雄健、肥壮的特征。
惟线条细致挺劲,几处方折之连续用笔,与马鞍上的锦垫色彩,已属徽宗时代作风,故本幅应是北宋末期的摹古精绝之作。
唐人宫乐图轴国宝限展品本幅格局短窄,原本可能是宫中使用的装饰屏风,后来才被改装成挂轴。
皇帝的玩具
皇帝的玩具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6期小雅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玩具,但要说古代玩具集大成者,还得数清代紫禁城里的玩具。
在紫禁城里,皇太后、太妃们都有好多各式各样的玩具,是预备着在年节时赏给小阿哥和小格格们的。
到了清晚期,宫廷里的玩具一度数量剧增,这是因为晚清皇帝多为年幼登基,同治6岁登基,光绪4岁,末代皇帝宣统登基时只有3岁。
按照清宫旧俗,皇帝儿时的玩具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用过了就烧掉,但为了哄“娃娃皇帝”高兴,太监宫女们使尽浑身解数,宫中的玩具数量自然与前朝相比增加了不少,而且大多得以保留。
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传统与外来交汇,此时的宫中玩具也有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特点。
从传统的民俗玩具泥戏人儿、大布老虎到精巧复杂的上弦童子风扇、翻斗戏人,从东风市场杂货铺买来的空竹到产自瑞士的八音盒,从纯正中国发明的七巧板、益智图到购自英国的洋积木,还有样子怪怪的蒙古象棋、少见的“霸王鞭”……这些玩具数量众多,种类庞杂,集中、外、民间、宫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民间与皇家的杂糅性,传统与外来的交融性,也恰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特色写照。
现今的孩子早早就开始接触有声玩具,像故事机、音乐架等等。
过去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但宫中的孩子并不缺少音响玩具。
不但有传统玩具空竹、霸王鞭,还有可以拿来自己演奏的木质口风琴,以及上弦后可以发音的玩具,像法国的“鸟音笼”可以发出悦耳的鸟鸣、瑞士的八音盒可以奏出18首中国乐曲,这些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皇宫里最时尚的玩具了。
传统的发声玩具中,空竹、霸王鞭等自然是少不了的。
空竹中国人都不陌生,时下晨练的老人们还在操练它。
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又俗称响葫芦,江南称它更文雅为“扯铃”。
空竹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可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轮盘四周的哨口分高低音,依哨口的数量可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
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
清代紫禁城里皇帝们小时候心爱的玩具
清代紫禁城里皇帝们小时候心爱的玩具长方嵌石镀金鸟音笼小银船中国玩具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但要说古代玩具集大成者,还得数清代紫禁城里皇帝们小时候心爱的玩具。
按照清宫旧俗,皇帝儿时的玩具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用过了就烧掉。
但晚清皇帝多为年幼登基,同治6岁登基,光绪4岁,末代皇帝宣统登基时只有3岁。
为了哄“娃娃皇帝”高兴,太监宫女们使尽浑身解数,宫中的玩具数量与前朝相比增加了不少,而且大多得以保留。
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传统与外来交汇,此时的宫中玩具也有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特点,从传统的泥戏人儿到国外进口的八音盒应有尽有,大体可分为音响、把玩和益智三大类。
霸王鞭遇上鸟音笼现今的孩子都是在各种早教光盘、有声读物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过去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但宫中的孩子并不缺少音响玩具。
空竹、霸王鞭等传统的发声玩具是少不了的。
空竹中国人都不陌生,霸王鞭就是俗称的“金钱棍”,在一根长约1米的竹棍中间镶入铜钱,孩子们持鞭对打,铜钱筝筝做响,约等于今天男孩子们心爱的“激光武器”。
带响儿的霸王鞭想必给皇子们不少欢乐。
文治武功一样都不能少,八音盒聊可算作音乐熏陶了。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种八音盒中,有一只精美的长方嵌石镀金鸟音笼,为19世纪法国制造。
笼底座内装有控制小鸟活动和鸣叫的装置,上弦后,笼中的鸟随着音乐转头张嘴鸣叫,抖动翅膀,笼中的蝴蝶翩翩欲飞,是故宫机械玩具中的珍品。
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宫廷“办家家酒”的茶具、餐具“家家酒”男耕女织中国传统玩具很多都是拿在手里把玩观赏的,如传统的泥戏人、波浪鼓、布老虎和花灯等,宫中均有收藏,但贵为天子,玩具也要有些不同凡响的气象。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系列机械人玩偶,机械内芯,上弦之后,人偶可在音乐伴奏下模仿人的活动。
这批玩偶中有一个武丑装扮的翻顶机械人,为法国制造。
机械人左右各摆一把椅子,身下的台子里装有音乐和控制装置。
上弦后,武丑在乐声中做举手动作,先是双手而后单手扶椅,身体向上摆动,做腾空倒立状。
揭秘清朝皇帝们小时候的玩具
揭秘清朝皇帝们小时候的玩具姜国芳油画《童心未脱》局部康熙8岁登基,同治6岁登基,光绪4岁登基末代皇帝宣统登基时只有3岁在没有电视、没有变形金刚没有平板,更没有电子游戏的年代里这些位高权重的“娃娃皇帝”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呢?难道真的只是跟电视剧里演得那样成天和一群宫女太监们在御花园里玩捉迷藏或是和护卫们玩摔跤游戏吗?姜国芳油画《梦》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些乳臭未干的清皇帝虽从小就被打上了“天子'的标签可他们也和平常孩童一样贪玩为了哄“史上最尊贵的孩子”开心皇宫上到太后太妃下到太监宫女都对玩具操碎了心姜国芳油画《上朝》不过和民间子弟不同的是宫廷里供小皇帝玩具数量众多那都是集中、外、民间、宫造于一身的新奇玩意儿产自瑞士的八音盒购自德国的杂技玩偶从布老虎到洋积木这些都是寻常百姓消受不起的!姜国芳油画《宝座》按照清宫旧俗皇帝儿时的玩具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用过了就会烧掉但晚清皇帝多为年幼登基所以宫廷里的玩具一度数量剧增且大多留在了宫中至今人们还可以去故宫观摩到这些“皇家玩具”的真颜姜国芳油画《紫禁城内的时光》今天就给大家带来清宫玩具大锦集看看这些小皇帝打娘胎出来后都玩了些什么“精贵”的玩具吧!姜国芳油画《皇子》01发声类“声音”向来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重要元素。
清朝皇宫收藏的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不仅有可以自已演奏的木质口风琴,还有通过上弦发出动听声音的玩具,如八音盒和鸟音笼,这些可说当时皇宫里最时尚的玩具。
八音盒:八音盒,19世纪,瑞士制造,高22cm,长48cm,宽 28cm 八音盒制作技艺精湛其清澈透亮的天籁之声给人们带来美妙的享受瑞士八音盒一段时间名领风骚,称霸全球因为价格昂贵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八音盒历来都被称为音乐工艺品中的贵族是平民阶层难以企及的梦想八音盒内部细节图故宫藏的这个木制八音盒可以演奏八首中国乐曲估计是瑞士人为清皇帝量身定制的上弦后,随着清脆的音乐响起蝴蝶锤敲击钟碗合奏两侧的舞蹈人偶也随着乐曲舞动鸟音笼:长方嵌石镀金鸟音笼19世纪末法国制造高71cm 宽41cm×30cm音笼是一件机械玩具传统的鸟笼本为竹条编制但这件鸟笼却改为镀金铜丝编制颇具西洋风格上弦开动后,随着音乐响起两只栖息的鸟开始转头鸣叫翅膀和尾部不时抖动树上蝴蝶也随之振翅风琴:木口风琴,清,长49cm,宽9cm,高6cm 口风琴是一种键盘式吹奏乐器嘴对吹口吹时,手指按动键盘键盘的簧片在气流的振动下发出响声奏出乐曲作为玩具,由于口风琴易掌握容易吹出简单的旋律使得它成为宫中十分受小皇帝欢迎的神奇发音玩具霸王鞭:霸王鞭,清,长83cm,直径1.5cm霸王鞭就是俗称的“金钱棍”在竹棍中间镶入铜钱孩子们持鞭对打铜钱筝筝做响带响儿的霸王鞭给皇子们带了不少欢乐02民俗节气类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掌握节气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展览】台北故宫珍藏皇帝们的玩具萌萌哒2014年08月25日作者:博物馆.看展览「集琼藻」台北故宫院藏珍玩精华展展览时间:即日起将作为常设展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106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展览内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珍玩类文物开放情况:8:30-18:30 周五-周六晚间延长开放至21:00“集琼藻”这个名字,源自乾隆皇帝藏的一件多宝格,意思是搜罗众多珍贵美好的物品。
“多宝格”,就是“皇帝的玩具箱”。
这种为皇帝们特制的箱子,体积小小,里面有很多小格子,专门用来藏他们的珍玩。
每个小玩意,都精巧至极、价值连城。
清雕紫檀龙纹小柜多宝格多宝格平时就放在皇帝住的地方,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玩。
下面这张清人画的《弘历是一是二图》,就是乾隆皇帝玩玩具的场景哦,注意看右边的桌子~也有大的多宝格,就是博古架。
下面这个多宝格,是故宫“漱芳斋”里的,也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闺房啦。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里头说,收藏在宫廷中的珍玩会被分以等级,只有头等才收于“多宝格”,所以,收藏在多宝格里的,都是名副其实的珍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玩藏品,大多是宫廷生活用器:有的用于祭祀仪式,有的作外交馈赠用;有典礼中佩戴的装饰器,也有闺阁内堂梳妆品;有的是厅堂上的陈设,或文房几案的用具、休闲把赏的巧玩,还有收纳多宝玩器的箱匣等,个个设计巧妙、工艺精致。
展如其名,这场珍玩展,也就像一件多宝格,向观众们一格格打开清宫珍玩,珐琅、服饰、文具、漆器、法器、雕刻、多宝格等藏品,一起去看看吧。
|集琼藻||珍玩精赏|内府琅玕珐琅·法器这个单元,聚焦了珐琅、法器类珍玩。
珐琅器,就是在金属胎上涂覆珐琅釉药烧制而成的,这也是明清时期很重要的一种工艺。
接下来看到的几件展品,都采用了掐丝珐琅技术,也就是俗称的“景泰蓝”。
说起来,这还是一种舶来品,从西方传入,元代开始制作,明代景泰年间达到高峰。
康、雍、乾三朝,又倾力发展了这项技术。
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这件盖与器身,都铸有浮雕八瓣莲花,莲瓣内以浅蓝釉色为底色,再填烧各种不同颜色的折枝番莲花,底部及盒内镀金,盒心阴刻“大明景泰年制”一行楷书款,是一件难得的景泰年间制作落款的作品。
清乾隆掐丝兼画珐琅酥油茶罐清代珐琅工艺最突出的成就在于画珐琅器,即将珐琅料施绘在胎体表面,低温烘烤而成。
这件刻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的茶罐,器型來自西藏人装盛酥油茶的陶质茶壶。
它以掐丝珐琅来表现山石房舍,再涂覆彩釉,绘制出精巧细致的母子、仕女、花蝶。
清顺治西藏金嵌松石珊瑚坛城这件坛城有些来头,是十七世纪下半叶,西藏五世达赖喇嘛赠送给顺治皇帝的礼物,象征供养充满宇宙的珍宝。
顶部中央硕大的绿松石代表着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其外环绕七金山,以及浮在海上的四大洲、二小洲;另外,在东西南北方向,又依次有太阳、月亮、如意宝伞和尊胜幢。
鎏金周壁则錾刻有八吉祥以及五妙供,象征盈满宇宙、供养佛陀的珍宝。
明掐丝珐琅凫式炉这件香薰是昂首的雁鸭造型,型制优美,香烟会经由凫颈自口溢出。
除了喙及足蹼之外,全身掐丝施填不同颜色的珐琅釉及加彩表现羽毛。
底座掐丝缠枝菊花纹。
鎏金基座应为后代所加,底部中央阴刻“甲”字,是乾隆朝作文物评鉴的标记。
御苑瑶英配饰·瑞器台北故宫所藏的宫廷服饰,大多源出清代皇室收藏。
冠帽、头饰、腰间配系等都种类繁多,材质精善;制作工艺更荟萃了金工錾鈒、珠翠镶嵌、玉石香木雕镂等良工技法。
不过,这些配饰文物与吉祥陈设,很多并不具有实用功能,但在选材用料、祥瑞题材与工艺表现上,还是尽现了宫廷珍宝的缤纷,及极寓巧思的装饰意趣。
清镀金嵌松石珊瑚火镰盒附乾隆款漆盒镀金长方盒形器,下端嵌有铁片。
松开上方的珊瑚豆,拉开盒身,凹槽内嵌有金片组成的窄長内腔可用以承装打火用的燧石及火绒,是清代男子配系于腰间的物件,以燧石与铁片磨擦即可取火,有类似现代打火机的功能。
佩戴火镰盒,除了使用目的,更具有缅怀先祖,不忘旧习渊源所自之意。
这件精工华丽的火镰盒,配有团龙纹锦袱与乾隆款石榴形雕漆盒,收贮于清宫养心殿一件多宝格箱盒中,当是帝王御用珍藏之物。
十九世纪“播喴”画珐琅镶珠怀表西洋钟表自明清之际传入中国后,持续受到宫廷及仕宦工商阶层的喜爱。
可随身佩戴的怀表,不仅具有即使功能,也是彰显身份,可供玩赏收藏的贵重物品。
这两件装饰画珐琅并镶嵌珍珠的怀表,上面图案相对称,内有中文“播喴”二字,是瑞士制表家族Bovet的中译厂牌名称,这一品牌以生产销往东方的精美珐琅表著称。
十九世纪上半叶Bovet在广州设立公司,是最早开拓中国钟表市场的欧洲钟表商号之一。
这组怀表的珐琅图案,是三名模样可爱的小爱神丘比特。
清珊瑚魁星点斗盆景南宋至明清时期,民间为祈求高中,仕运亨通,多有兴修楼阁供奉魁星的习俗。
相传,魁星本是相貌丑怪的饱学之士,因为屡试不中,跳河被螯鱼所救,化升为星辰。
这件盆景以通体朱红,目睛圆睁,神态威赫的魁星为主题,周边则衬以多种祥瑞象征。
清迦楠香木手串附锡盒手串源自数珠,本是诵念佛号经文时,握在手中以凝神计数的物件,通常由大小均等的十八颗珠粒组成,又称“十八子”,也可佩戴于手腕上,或悬系于胸前衣襟,作为饰物。
迦南木则是中国南部沿海山区与东南亚一带稀有的香材,木质散发清远馥郁的香气。
明清以来,除用于焚香,也被制为扇坠、手串、念珠、朝珠以及雕刻陈设供具。
这件手串所附锡盒,盖底及底部有“潮阳/颜怡和/住广东省省老城”戳记,表示是来自广东,进献于宫廷的珍玩配饰。
神乎技矣巧工雕镂这一单元将眼光聚焦于雕镂工艺技法:阴刻、浮雕、镂雕乃至圆雕。
金、玉、石、木、竹、牙、骨、角等,皆可雕镂。
许多清宫旧藏的雕镂器类,譬如文房用具、随身配饰,不管是选材、技艺还是造型,其考究精善程度早已超越本身的使用功能,可见时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更可见工匠在制作中的各种巧思。
不仅令人赞叹:“百工之巧,神乎技矣!”清十九世纪广东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这件十九世纪象牙套球,由广东地区牙匠所刻制。
表面以高浮雕刻九龙穿梭于祥云间,内部则雕刻各种镂空精致的锦地几何纹样,共二十四层,每层皆可灵活转动。
套球置于有承盘的象牙座上,如同帽架,其底座同样雕有云龙纹,往上为镂雕八仙,中间有一颗雕有九层的云龙纹套球,再上则雕以山水人物,层层相套,可说是清代晚期牙雕工艺之代表。
清十七、十八世纪陈子云雕橄榄核松阴渔乐扇坠这粒橄榄核,高仅三公分。
上有刻款“庚辰孟夏望前,陈子云制”。
陈子云可能是清初苏州一帶的雕刻家。
核上以通景式构图,可以看到,浮雕溪岸松荫下,两艘渔船停泊在岸边,船客和岸上的人正对饮言欢,人物表情生动而富有动态,松树船舶的细节处理也极为讲究。
清乾隆犀角嵌金银丝扳指附木盒扳指原是套在拇指上,在射箭时用于勾住弓弦,以防拇指勒伤之用。
到了清代,扳指逐渐演变为饰物。
玉、瓷、金属、牙角、木等各种珍贵材质都可用于制作扳指。
这套乾隆时期制作的犀角扳指,原有九件,现存四件。
表面皆以金、银丝镶嵌如蟠螭、异兽、云纹、龙兽纹或其他几何纹样为装饰。
以篆书镶嵌金丝“乾隆年制”或“乾隆御用”款。
元至明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这件银槎是以汉代张謇乘槎寻访河源,在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
主人翁张骞坐在槎内,仰望天际,纶巾扬起,衣襟敞开,临风微笑。
银槎上文字的拓片古香雅趣文房用具珍玩展,文人自然不可缺席。
书斋是文人生活的重心,斋中长桌上不可或缺的笔墨纸砚、水注、镇纸等文具,不仅作为书写供具,终日长伴之下也呈现出文人赏玩的美学。
宋张栻写经澄泥抄手砚石砚之外,宋人常用澄泥砚。
这件澄泥砚下端微外张,略成风字形,砚背斜挖空,成抄手砚。
澄泥色淡而黄,质轻细润,是澄泥中的上品。
砚侧阴刻隶书:“南轩老人写经砚”,南轩老人可能是南宋理学学者张栻(1133-1180)。
张栻曾苦心经营岳麓书院,使书院盛极一时,其学与朱熹、吕祖谦齐名。
清雕象牙螭龙纹压尺压尺,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时用来压纸,长如直尺形的文具,宋代时已是文人的文房标配。
这件象牙压尺,承袭前代压尺的基本样式。
几与尺身等长的长钮,鏤雕一大一小的龙形,尺身则显得十分结实厚重,侧面浮雕相对的双龙。
压尺同时留有清代宫廷内务府的籤条,说明这件文具在嘉庆十八年之前,存放在北京中南海的瀛台,同时展出的这套象牙用品包含:笔筒、镇纸、插屏、墨床、水盛等,可能都是乾隆朝几案上的御用文房。
清雕紫檀龙纹小柜多宝格前文已说过,多宝格是清代宫廷存放文房中各式珍玩的匣柜。
有些匣柜平素无饰,单纯以存放为目的,有些则是纹饰精美的雕刻品。
这两件紫檀木的方形小柜,柜形单纯,但雕刻相当精美,成对的组合,十分少见。
两柜内收藏文物的类型也十分接近,以玉器数量最多,其次是书画。
大部份文物的尺寸均小於十公分,方便携带;又各有大型册页四件,都是乾隆朝描绘园林实景特制的作品。
这两件多宝格收藏的概念应和明代文人旅行用文具匣的概念较为接近。
二柜含木柜总共各有五十六及四十八件,种类琳琅满目,物件精致讲究,其中各又包含了一个迷你型多宝格,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集清代宫廷之精华,是皇家收藏的缩影。
明水晶山形笔架笔架又称笔山或笔格,是书写过程中,用来暂时搁放毛笔的支架,也是书案上常用文具之一。
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记载的笔格,有黑、白二种,刻成耸秀的山峰、铜铸盘螭形或取自灵壁石自然的山形,还有利用珊瑚天成的枝状也十分奇雅可爱。
浙江南宋墓葬中也出土了数件水晶、玉石等质材的山形笔架。
这件山形笔架以水晶为材,五座山峰为造型,犹如自然缩影,置于案头,仿佛神游于山水之间。
编辑/制作:林梢青付玉婷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