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概念与运算教学内容核心经验及目标要求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简单的重复性模式
•我们把这种重复现象叫模式
复制
按照样例复制简单的模 •请你排一个和这个一样的模式
式
•你用了同样的规则了吗?
填空
将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 •你能把这个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补
补起来
起来吗?
•你知不知道什么空缺了呢?
扩展
把一个模式继续扩展下 •下一步是什么?
去
•这个模式应该如何往下进行?
命名
鉴别模式规则并说出来 •这个模式的规则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模式?
幼儿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1、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例:数的分解与组合
核心经验:数概念与运算——数运算、数 数 分解与组合: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 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点数: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 地逐个说出数词,并最后说出总数。
2、习得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概念与知识, 有助于儿童进行逻辑思维的语言。
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 分类的多样性:这些球
方式进行分类。
可以按照颜色分类(红
集合比较:集合之间可 黄蓝)也可以按大小分
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类(小中大)。
集合比较:红球比篮球
多(比较);较少,较
多(排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集合与分类的活动
——物品分类
大家一起将物品分为 2类 3类 多类
•物品分类这一活动包括什么数学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不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学学习奠定基础。
项目
集合与分类 感知集合之 间的关系有 助于运算的 理解。先以 物体的属性 来分类,再 比较不同的 集合,数学 运算就容易 得多。
概念
示例
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字的认知与计算
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字的认知与计算作为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的认知与计算,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启蒙的重要课程。
数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字的认知和计算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必备要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以数字为主线,帮助学生认识数字、掌握数字计数、加减法口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 认识数字2. 掌握数字计数的方法和技巧3.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4. 强化数字视觉识别能力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字,领会数字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建立数字概念。
2. 数字计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字计数的方法和技巧,如数数游戏、计数竞赛等,增强数字计数的兴趣,提高计数效率。
3. 加法和减法口算针对具体的口算题,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口算水平。
4. 数字视觉识别通过数字识别游戏、数字配对游戏等多种教具手段,提高学生数字的视觉识别能力,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巩固数字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数字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实际含义。
并通过小游戏、趣味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字概念。
2. 数字计数形式多样的数字计数游戏、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竞争中自由安全地学习数字计数。
并通过分组训练形式,让学生逐步提高计数效率。
3. 加法和减法口算本课程将以加法和减法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将通过分组训练、实际应用、趣味计算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初步强化、适度深化、加强运用等多阶段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口算水平。
4. 数字视觉识别通过数字识别游戏、数字配对游戏等教具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数字的视觉识别能力,加深对数字的印象,巩固数字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还将适时开展字母和数字的配对活动,提高学生对字母和数字的区分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直观性:采用数字卡片、数字磁贴、数字图形等教具手段,直观呈现数字,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概念。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学段目标及教学要求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学段目标及教学要求《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数的开方、数的平方等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学科中各个学段中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数的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性质。
2.能够正确读懂数学运算中的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3.能够利用数的四则运算对数字进行计算,掌握简单四则运算的基本技巧。
4.能够看懂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
5.培养对数的理解和认识,能正确使用数的运算进行数的比较、数的大小排序等。
6.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使用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1.知识要求(1)了解数的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了解数学运算中的运算符号及其使用方法。
(3)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
(4)掌握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5)了解除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6)理解分数、小数的概念,掌握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的数的计算能力,能够灵活使用四则运算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和运用数的运算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4)培养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应用数的运算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相信自己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
幼儿园数学领域核心经验(两篇)2024
引言概述:幼儿园数学领域的教学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数学领域核心经验(二),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数学学习。
正文内容:一、数的认识与数量关系1.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通过数字卡片、玩具等实物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并与实际物体进行对应。
2. 掌握整体与部分的概念:通过拼图、分装物品等活动,培养幼儿整体与部分的感知能力,并理解数量的概念。
3. 数量的比较与排序:引导幼儿使用比较词语(多、少、相等)和排序词语(大、小、中间)来比较和排序物品的数量。
二、常见几何图形认知1. 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常见几何图形,帮助幼儿辨认和命名这些图形。
2. 辨认几何图形的属性: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几何图形,帮助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边的长度、角的大小等。
3. 进行几何图形的拼装:提供拼图玩具等材料,让幼儿通过拼装的方式将几何图形还原或组合成新的形状,培养幼儿的几何思维能力。
三、数字运算与简单问题解决1. 认识加法和减法: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并掌握简单的计算技巧。
2. 解决简单问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计算,解决问题并找到答案。
3. 利用具体物体进行模拟: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引导幼儿使用实物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四、时间与空间的认知1. 引导幼儿认识时间序列:通过每天的日常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先后顺序,如起床、吃饭、上学等。
2. 培养幼儿的时间概念: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如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等。
3. 发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关系,如上、下、前、后等,并操纵物体进行实践操作。
五、数学探究与创造1. 提供探究性的数学活动: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创造:鼓励幼儿通过模仿、组合和创造等方式,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物品分类这一活动包括什么数学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不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属性: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
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分类的多样性: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 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合比较: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幼儿集合与分类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匹配 二元分类 幼儿生活中可选用的材料
幼儿模式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识别 复制 填空 扩展 命名 转换 幼儿行为 教师用语 注意到模式规律,理解 •你注意到什么东西在重复吗? 简单的重复性模式 •我们把这种重复现象叫模式 按照样例复制简单的模 •请你排一个和这个一样的模式 式 •你用了同样的规则了吗? 将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 •你能把这个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补 补起来 起来吗? •你知不知道什么空缺了呢? 把一个模式继续扩展下 •下一步是什么? 去 •这个模式应该如何往下进行? 鉴别模式规则并说出来 •这个模式的规则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模式?
示例 属性:颜色、大小、形 状,物体的种类等都可 以作为物体的属性来匹 配分类。 分类的多样性:这些球 可以按照颜色分类(红 黄蓝)也可以按大小分 类(小中大)。 集合比较:红球比篮球 多(比较);较少,较 多(排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集合与分类的活动
——物品分类 大家一起将物品分为 2类 3类 多类
要点提示
1、注重数学核心经验是有效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关键。 •幼儿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对核心经验理解上的学习。 核心经验对儿童的未来学业和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核心经验帮助老师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指导教什
么及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理解核心经验使老师的教学更灵活,对儿童学习行 为更敏感,对儿童学习的支持更有力。
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技巧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技巧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建设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
一、数的概念1. 自然数和整数自然数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一类数,从1开始一直向上递增,记作N={1,2,3,……}。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记作Z={……,-2,-1,0,1,2,……}。
2. 分数分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数形式,由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整数所得。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等分的数量,分母表示一共等分成的份数。
3. 小数小数是一种常见的数表示形式,它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分母通常是10的幂。
小数可以通过除法将分数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二、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1. 加法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当我们要将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将把它们放在一起,并将它们的值相加。
例如:3 + 5 = 8。
2.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9 - 4 = 5。
3. 乘法乘法是重复相加的方法。
当我们需要将两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使用加法来重复相加多次。
例如:2 × 4 = 8。
4. 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等分的方法。
例如:10 ÷ 2 = 5。
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使用多种运算符。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运算法则先进行乘除,后进行加减。
例如:4 + 3 × 2 = 10。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数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
2. 教学准备:教案、课本、练习题、小黑板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如:班级有多少个学生?如果有4只狗,分给每只狗2块骨头,共需要多少块骨头?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案数概念与运算
教案数概念与运算教案数是指一个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案的数量。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了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编写的教学计划。
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案进行数量的确定和计算。
教案数概念与运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数概念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教材要求、学生特点等因素,确定教案的数量。
教案数过少可能导致教学不充分,学生学习内容不够全面;教案数过多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案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学时间、学生学习能力、教学资源等。
教案数运算是根据教学设计中的教案数概念,对教案进行数量的计算。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教案数。
例如,对于一节数学课,教师可能需要编写一个引入教案、一个讲解教案、一个练习教案和一个归纳总结教案。
这样,教案数运算就是根据教学设计中的教案数概念,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案进行数量的确定。
教案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合理安排教案数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案数的确定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
其次,教案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教具、教材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最后,教案数的概念与运算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案数概念与运算在教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案数的合理确定和计算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教案数的概念与运算,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数学:幼儿园中的核心经验
数学:幼儿园中的核心经验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核心经验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经验和教学方法。
一、数概念的建立1. 数字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图片、玩具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知数字0到10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字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图片、玩具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知数字0到10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数量概念:通过计数、点数、数数等实践活动,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概念。
数量概念:通过计数、点数、数数等实践活动,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概念。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基本形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具、卡片等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状。
基本形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具、卡片等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状。
2. 形状组合与变换:通过拼图、折纸等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形状的组合和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形状组合与变换:通过拼图、折纸等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形状的组合和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计量和单位1. 长度计量: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长度计量: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重量和容量:通过称重、倒水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重量和容量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单位换算。
重量和容量:通过称重、倒水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重量和容量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单位换算。
四、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1. 逻辑推理:通过比较、分类、排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逻辑推理:通过比较、分类、排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总结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总结一、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一门科学。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总结幼儿园数学的核心经验,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数学。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孩子的数概念和基本数学技能。
3.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1. 数概念:认识数字0-10,理解数的概念,学会数数、识数、写数、算数。
2.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3. 量与计量:认识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量概念,学会使用尺子、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4. 数的运算:学会加减法运算,理解运算规律,培养运算能力。
5. 数学思维: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等数学思维能力。
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2. 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分组合作: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完成数学任务,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家园共育: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共同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五、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评价与反馈1. 观察法: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兴趣、态度、习惯和思维能力等。
2. 作品分析法:通过孩子完成的数学作品,分析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3. 同龄比较法:将孩子的数学能力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学习交流PPT
9
幼儿模式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识别 复制 填空 扩展 命名 转换
幼儿行为
教师用语
注意到模式规律,理解 •你注意到什么东西在重复吗?
简单的重复性模式
•我们把这种重复现象叫模式
按照样例复制简单的模 •请你排一个和这个一样的模式
式
•你用了同样的规则了吗?
将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 •你能把这个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补
补起来
起来吗?
•你知不知道什么空缺了呢?
把一个模式继续扩展下 •下一步是什么?
去
•这个模式应该如何往下进行?
鉴别模式规则并说出来 •这个模式的规则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模式?
•物品分类这一活动包括什么数学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不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学习交流PPT
5
•属性: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 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分类的多样性: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 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合比较: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学习交流PPT
6
用新的形式建构与样例 •你能用另外一种形式建构这个模式
相同的模式结构
吗?
学习交流•P这PT两个模式在哪方面相同?
10
三、活动设计中的发展性问题
对特征的辨认要先于归纳概括 •与幼儿一起先进行选配的活动,然后才是分类 和模式活动
接受性技能比产生性技能更容易
•先与幼儿一起识别模式,然后再建构模式
•遵循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过程设计活动,即识
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在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第一学段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1. 数的认识和表示: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和表示各种类型的数,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
他们将学习如何用数字表示数量,并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
2. 数的运算: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运算,并掌握运算的规则和性质。
3. 数的分解和组合:学生将学习如何分解和组合数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和关系。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整数的因数分解,以及如何进行数字的组合和拆分。
4. 数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数学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数的估算和近似计算,并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
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5. 算式的建立和解答:学生将学习如何建立和解答简单的算式。
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算术问题,并学习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解题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和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概念”核心经验概说
“数概念”核心经验概说作者:田方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9期数概念是学习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数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客观事物的量,量可以用数字符号来表示。
幼儿生活在数的世界中,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用到数。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学习与发展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三个方面是计数、数量比较和理解数字符号含义。
核心经验要点一:通过计数确定一个集合的数量,掌握五个计数的基本原则计数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计数可以确定一个集合中的数量。
计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其目的是确定集合的数量,其手段是运用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其结果是用数字来表现。
计数(count)亦称数数,就是将一个具体集合的各元素与自然数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通常方法有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字和要数的物体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计数一般包括记忆计数和理解计数两种类型。
记忆计数主要是指按顺序从记忆中提取数字。
如果幼儿能够说出“1、2、3、4、5、6、7、8、9、10”,就说明他已能在记忆层面准确计数1到10。
通常我们所说的唱数就是记忆计数,是幼儿掌握序数的主要方法。
很多幼儿都能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唱数1~20,但能唱数并不代表就能正确计数。
因为有意义的数数,既要能够记住顺序或者数字的名称(记忆计数),又要能够有原则地数数(理解计数)。
“理解计数”是指能够把每个数字和集合中的具体物体对应起来,它建立在理解一一对应概念的基础上。
如果幼儿能每次手指着饼干说“一块饼干,两块饼干,三块饼干”,那就说明他已能成功地在“理解计数”的水平上数出3个物品。
理解计数是一种高水平的一一对应,它是幼儿在协调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和包含关系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点数并说出总数的数数水平。
美国心理学教授格尔曼等人认为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受计数原则的影响,幼儿在3岁时就能逐渐了解计数实物的原则,但只有当他们已熟练掌握计数的全部五个基本原则时,他们才算真正能“理解计数”。
数学核心经验
1.游戏和模仿
模仿成人的行为,将测量当作游戏,常常模仿成人使用尺子、量杯、秤等工具进行测量的行为
2.比较
指运用各种感官(如目测、触摸等)对物体的大小、轻重、长短、冷热等进行感知和比较
3.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测量(自然测量),如用脚步量一量两架纸飞机间的距离等
加法问题共有四种类型:
1合并,结果未知;2.分开,起点未知;3.部分—部分—整体;4.比较,比较数量未知
量的比较
量的比较包含不连续量的比较和连续量的比较。不连续量的比较指两个集合元素数量多少的比较,一般采用重叠、并放、连线的方法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连续量的比较指对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快慢等进行的比较。
1.模式的识别
(辨别出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式的复制
(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
3.模式的扩展与填充
(在模式识别基础之上的对模式发展或变化的预测)
4.模式的创造
(对模式结构的新的学习和反应,能够自己创造出一种模式结构或序列)
5.模式的比较与转换
(能过在分析模式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把握住决定模式结构的本质要素,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征同一模式)
3.概念水平的加减:指幼儿不需要借助实物的直观操作或以表象为依托,能够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如口述或者呈现加减法算式
数运算方法的发展
1逐一加减:即用计数方法进行加减运算,表现在加法运算上,往往是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逐一计数它们一共是几个;或者是以第一个加数的值为起点,再接着计数第二个加数的物体,直到数完为止。
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
一、数的认识
1.认识数的概念和数的产生背景,了解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2.学会数的数量比较,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数的排序。
二、数的读写
1.学会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和分数,掌握数的发音规则。
2.学习数的表示方法,包括用数字、图形和文字表示数的大小和关系。
三、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含义。
2.学习整数的加法,主要包括同号相加和异号相加的情况。
3.学习整数的减法,包括正整数减整数、整数减正整数、整数减负整
数等不同情况。
四、整数的乘除法运算
1.理解乘法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则。
2.学习整数的乘法,包括正负数相乘和正数、负数相乘等不同情况。
3.理解除法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运算规则。
4.学习整数的除法,包括正负数相除等不同情况。
五、数和运算的应用
1.学会将所学的数和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加深对数和运算的理解。
以上内容仅为第一学段数与运算的一部分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游戏等方法进行巩固和拓展。
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案: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数的认识和运算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的认识和运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认识不同的数,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课程目标•认识不同的数,并能正确地读和写数字;•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符号;•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程内容1. 数的基本概念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体来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教会他们正确地读和写数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计数棒,让学生用手指按照顺序点数,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 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符号学生应该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能正确地使用比较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数字写在卡片上,并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这些卡片,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练习,让学生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
3. 加法运算学生应该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则。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形、计数棒或其他实物,让学生进行加法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数棒模拟两个数字的相加,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4. 减法运算学生应该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类似于加法运算,我们可以使用图形和计数棒等实物来进行减法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数棒模拟两个数字的相减,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5. 乘法运算学生应该学会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并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则。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形和计数棒等实物,让学生进行乘法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数棒模拟两个数字的相乘,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6. 除法运算学生应该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类似于乘法运算,我们可以使用图形和计数棒等实物来进行除法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字与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字与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字与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与代数是基本概念与运算的基石。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数字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字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 数字的定义数字是用来计数和计量的符号。
它包括基数和序数两种类型。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1、2、3等;序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2. 数字的分类数字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四种类型。
- 自然数是大于等于0的数,用N表示。
-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用Z表示。
-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用Q表示。
- 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全体数,用R表示。
数字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
在进行数字运算时,需要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三、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 代数的定义代数是研究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代数包括代数表达式、方程式、函数等内容。
2. 代数的基本概念- 代数表达式是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代数表达式由字母、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如2x + 3y。
- 方程式是代数表达式中含有等号的式子。
方程式可以求解未知数的值,如2x + 3 = 7。
-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代数关系,它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函数用f(x)表示,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因变量。
3. 代数的运算代数的运算包括代数表达式的合并、展开、因式分解、配方法等。
在进行代数运算时,需要运用代数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如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理解数字与代数的基本概念。
- 掌握数字与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 运用数字与代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数字的分类与运算,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数概念与运算教学内容核心经验及目标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核心经验、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一览表(数概念与运算)年龄段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幼儿发展轨迹核心经验计数数符号数运算1、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2、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3、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1、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2、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的数量1、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组合),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分解)2、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来进行集合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相等来进行排序3、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1、内容上: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2、动作方面: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1、概念水平能够识别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2、联系水平理解在数字与集合之间建立联系:1代表1个物体理解每个数字都是按照顺序排列,后一个比前一个多3、符号水平能将每个数字与相应数量的集合匹配,获奖集合与相应的数字匹配能够说出数字,学着写出数符号1、数运算能力从动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概念水平的渐进发展2、数运算的方法从注意加减到按数群加减小班(3--4岁)1、能目测3以内的数目2、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2)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物体---4以内的物体---5以内的物体(3)计数的基本原则的运用,包括:①从左到右的手口一致点数扩展到其他原则的运用点数;②引导感知点数的最后一个数即是点数集合的总数,初步感知基数原则3、能按数取物5以内的物体巩固基数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数取物,包括:(1)按实物范例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2)按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4、认识5以内数的形成2的形成及认识---3的形成及认识---4的形成及认识---5的形成及认识5、能唱数10--20中班(4--5岁)1、能目测4或5以内的数目2、能用多种形式数数,会10以内的顺数、倒数、接着数等,能唱数50以内的数3、能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1)继续巩固计数原则(2)进行按物点数时刻尝试直线排列和非直线排列的顺、倒数4、能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按数取物(2)按物取数5、能认读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6、了解10以内数的形成,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6的认识到形成---7的认识到形成---8、9的认识到形成---10的认识到形成7、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以及相邻两数相差1的互逆关系8、感知5以内的任何数与5的关系(1)添上(2)去掉9、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特征(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数的守恒)感知5以内数的合成,体验合成的意义大班(5--6岁)1、学习20以内的顺数、倒数、接着数、跳数等多种数数方法,唱数并认读100以内的数并感知正确的数序2、学习按群计数的方法并记录总数,包括:10个10个的数---5个5个的数---2个2个的数3、感知并认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方向(从前往后、从后往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次序并用语言表达,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关系4、感知0的实际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5、感知并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6、了解10以内相邻的3个数并感知个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7、感知10以内的任何数与10 的关系(多、少多少)8、能描画和书写10以内的数9、能发现生活中数字的不同含义,用所学的数概念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感知和体验10以内的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等量、互补、互换关系(1)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重点感知分解和组成以及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2)6--10数的分解与组成重点引导幼儿推理方式感知以及了解总数与部分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探讨如何将数分穷尽2、感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加法、分解与减法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活动(1)运用多种实物材料(2)借助合成进行表象计算3、能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问题,理解加减的含义4、感知口编应用题的特征,尝试创编简单的加减应用题5、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黄瑾:『数运算』核心经验概说
“数运算 ” 核心经验概说黄 瑾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类似“现在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数运算正是幼儿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
当幼儿开始关注把两个集合组合在一起或把一个大的集合分成几个部分后发生了什么时,他们就开始理解数量的变化,即开始形成数运算的概念。
当幼儿发现或理解两个或者几个更小的集合如何组合成一个大的集合时,他们就会开始慢慢理解一个大的数包含几个更小的数。
这为幼儿解决“现在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是否相等”的问题提供了经验。
幼儿的数运算主要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延伸。
数运算是理解数与数之间结构关系(组成与分解)和数量变化的一种能力,数运算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借助实物或生活情境帮助幼儿理解集合的数量变化是发展幼儿数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核心经验要点一:在一个集合里添加一些物体能使该集合变大(组成),拿走一些物体则能使该集合变小(分解)幼儿在形成数运算的概念之前,需要先明白数量的变化,理解在一个集合里添加一些物体能使该集合变大(组成),而拿走一些物体则能使该集合变小(分解) 。
数量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形式(Carpenter, 1990),如:变化未知,2 ?=5,5-?=3,我们原来有2辆玩具车,现在有5辆玩具车,增加了几辆玩具车;起始未知,? 3=5,?-2 =3,我给了你3块巧克力,你现在一共有5块巧克力了,你原来有几块巧克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一个玩偶逐渐增加到几个玩偶;我们可能有很多衣服,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丢弃一些,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有关数量变化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具象化地理解集合的组成和分解,然后通过数数解决多少的数量问题,从而深人认识集合中添加物体就是增加数量,拿走物体就是减少数量。
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都能够以口述应用题的形式呈现,教师也可以借助幼儿熟悉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很多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故事书中都隐含着数运算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故事来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体验数量变化。
数与运算的内容教学要求
数与运算的内容教学要求数与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技能。
它涉及到数字的认知和处理,以及运算符号的运用。
掌握了数与运算的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数的认知是数与运算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不同类型的数,并能够辨认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比如,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等等。
对于这些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数与运算还包括四则运算和运算法则。
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我们进行数学计算时最基本的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运算的基本规则,如加法运算中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结果为正数等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运算法则,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以便灵活运用这些法则求解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数与运算的应用。
比如,利用购物时的计算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四则运算,数与运算还包括其他运算方法,如幂运算、开方运算和百分数运算等。
这些运算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运算的定义和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数与运算还涉及到数的比较和数的计数。
比较是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计数是指对一组数进行统计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计数方法和技巧,如排列组合、概率和统计等等。
数与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认知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数与运算的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核心经验、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一览表(数概念与运算)
年龄段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
幼儿发展轨
迹
核心经验
计数数符号数运算
1、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2、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3、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1、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
2、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
来命名具体的数量
1、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组
合),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分解)
2、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来进行集合比较,还可
以根据多、少、相等来进行排序
3、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
或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1、内容上: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按群计数
2、动作方面:
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
物体
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1、概念水平
能够识别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
2、联系水平
理解在数字与集合之间建立联系:1代表1个
物体
理解每个数字都是按照顺序排列,后一个比前
一个多
3、符号水平
能将每个数字与相应数量的集合匹配,获奖集
合与相应的数字匹配
能够说出数字,学着写出数符号
1、数运算能力从动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概念
水平的渐进发展
2、数运算的方法从注意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小班(3--4岁)1、能目测3以内的数目
2、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2)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物体---4以内的物体---5以内的物体(3)计数的基本原则的运用,包括:
①从左到右的手口一致点数扩展到其他原则的运用点数;
做最好的自己
②引导感知点数的最后一个数即是点数集合的总数,初步感知基数原则
3、能按数取物5以内的物体
巩固基数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数取物,包括:
(1)按实物范例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2)按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认识5以内数的形成
2的形成及认识---3的形成及认识---4的形成及认识---5的形成及认识5、能唱数10--20
中班(4--5岁)1、能目测4或5以内的数目
2、能用多种形式数数,会10以内的顺数、倒数、接着数等,能唱数50以内的数
3、能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1)继续巩固计数原则
(2)进行按物点数时刻尝试直线排列和非直线排列的顺、倒数
4、能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1)按数取物
(2)按物取数
5、能认读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6、了解10以内数的形成,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6的认识到形成---7的认识到形成---8、9的认识到形成---10的认识到形成
7、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以及相邻两数相差1的互逆关系
8、感知5以内的任何数与5的关系
(1)添上
(2)去掉
9、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特征(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
物体的数量(数的守恒)
感知5以内数的合成,体验合成的意义
做最好的自己
大班(5--6岁)1、学习20以内的顺数、倒数、接着数、跳数等多种数数方法,唱数并认读100以内
的数并感知正确的数序
2、学习按群计数的方法并记录总数,包括:
10个10个的数---5个5个的数---2个2个的数
3、感知并认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方向(从前往后、从后往前、从上到下、从
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次序并用语言表达,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关系
4、感知0的实际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5、感知并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
6、了解10以内相邻的3个数并感知个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7、感知10以内的任何数与10 的关系(多、少多少)
8、能描画和书写10以内的数
9、能发现生活中数字的不同含义,用所学的数概念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感知和体验10以内的数除1以外,任何一
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了解总数
与部分数之间等量、互补、互换关系
(1)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重点感知分解
和组成以及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2)6--10数的分解与组成重点引导幼儿
推理方式感知以及了解总数与部分之间的
互补、互换关系,探讨如何将数分穷尽
2、感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加法、分解与
减法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活
动
(1)运用多种实物材料
(2)借助合成进行表象计算
3、能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问题,
理解加减的含义
4、感知口编应用题的特征,尝试创编简单
的加减应用题
5、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
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健康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