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

合集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按照一些确定的规则,然后进行逻辑的推理,进行证明和计算,是这样一个过程。

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的认识

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的认识

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的认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概念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我将对每个核心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

1.数感:数感是指对于数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如对于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是指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对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符号的掌握和运用。

符号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对于空间和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如对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对称和旋转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通过几何图形和图象的观察和理解,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几何直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如对于统计图表、概率和频率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指对于数学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对于加减乘除等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运算知识,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通过已知的数学事实或前提,推导出新的数学结论或证明某一命题的能力。

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关系,提高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包括:数与代数、函数、几何与空间、统计与概率、数论、初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计算、数学应用以及数学史与文化。

这些核心概念的描述如下: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和复数等基本概念,以及代数符号、多项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

函数: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图像的性质、分段函数、反函数等内容。

几何与空间: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向量、三角函数以及空间中位置关系、轨迹等内容。

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数据、频率分布、概率的概念、概率计算、随机事件、期望值、方差等内容。

数论:包括素数、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以及同余、欧几里得算法等内容。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法、递推法等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语言:包括术语、符号、图形等数学表达方式。

计算:包括加减乘除、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多项式运算以及根号化简、分式分解等基本计算方法。

数学应用: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图形的变换和投影等内容。

数学史与文化:包括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马云鹏东北师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三、空间观念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五、数据分析观念
六、运算能力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

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七、推理能力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八、模型思想
九、应用意识
十、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按照一些确定的规则,然后进行逻辑的推理,进行证明和计算,是这样一个过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经典原创)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经典原创)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10个核心概念中不难看出,核心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内容本身,而是指内容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思维方法,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感悟、观念、意识、能力等。

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与《实验稿》相比,在这10个核心概念中,有4个是新增加的,它们分别是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有3个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它们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剩下的3个,既保持了原有名称,也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1、数感—《标准》去掉了原来《实验稿》中对于数感描述中与运算有关的某些内容,将其独立为另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

《标准》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这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思维。

《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与数量,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的感悟;也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引发的思考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引发的思考

第四,这些核心概念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 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 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一、模型思想:
(一)什么是模型思想?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 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 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 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 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 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核心概念有何意义呢?
第一,应该注意到,这些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性质上是体现的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 它们涉及的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 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 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 理解运算的原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 途径,称为运算能力。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 是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 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 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此处所指的图形应包括:基本几何图形、 线段图、数轴、方格纸、坐标、示意图等。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 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它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严格底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 因素。”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十大核心理念” 曹培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立足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抓好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数学思考、从问题解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斌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

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

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doc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doc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doc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大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要素。

一、数感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和大小、数的运算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

数感是数学学习中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具体情境,培养数感,如计数、比较大小、排序等。

二、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是指对数学符号的感知、理解和应用。

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和区分各种数学符号,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符号进行表达和计算。

符号意识的培养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号。

三、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对空间和几何图形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和区分各种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性质和变换,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几何图形。

四、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几何图形、图像和模型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利用几何图形和图像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

几何直观的培养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五、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技能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数据调查和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知识。

六、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指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10个核心概念中不难看出,核心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内容本身,而是指内容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思维方法,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感悟、观念、意识、能力等.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与《实验稿》相比,在这10个核心概念中,有4个是新增加的,它们分别是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有3个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它们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剩下的3个,既保持了原有名称,也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核心概念的理解1、数感《标准》去掉了原来《实验稿》中对于数感描述中与运算有关的某些内容,将其独立为另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

《标准》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这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思维。

《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与数量,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的感悟;也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认识: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又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1、结合数学内容,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若干核心概念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感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一,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二、符号意识
1.符号意识⑴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⑵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⑶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2.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一,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二,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三,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分钟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空间观念
1.空间观念主要是⑴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⑵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⑷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很好地认识空间观念的含义及意义,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抓住典型内容,就可以将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这个学习过程中;
第二,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⑴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⑵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生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⑶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几何直观
1.⑴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⑵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⑶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第一,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习惯;
第二,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
第三,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第四,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五、数据分析观念
1.数据分析观念包括:⑴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⑵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⑶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⑷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2.对数据分析观念要求的分析:
第一,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第二,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一,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

第二,掌握必要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六、运算能力
1.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
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逐步形成的。

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2.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伴随苏学知识的积累和深化。

正确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是逐步形成运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的前提。

在义务教育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经历如下过程:
第一,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由法则到算理;
第三,由常量到变量;
第四,由单向思维导逆向、多向思维。

七、推理能力
1. ⑴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⑵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2.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一,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第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三,使学生多经历“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索过程。

八、模型思想
1. ⑴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⑵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⑶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2.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第一,模型思想需要教师再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
第二,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第三,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习方式。

九、应用意识
1.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⑴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⑵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一,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
第二,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十、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鼓励“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办法;
第二,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
第三,教师要带头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