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花之歌》详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中修辞手法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珍惜花草树木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花之歌》的文本。

(2)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花之歌》。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花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花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应用修辞手法(1)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绿化校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花之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难点:(1)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诗中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花之歌》的文本。

(2)相关背景资料。

(3)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谈谈对花的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花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吗?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花之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3. 文本分析:(1)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花代表生命、美丽、短暂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请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关于“友谊”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1)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小组合作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音语调。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花朵的美丽。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花的美丽和生动。

3. 学习生词短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反应。

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美丽和生动。

他们也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对一些句子的语音语调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一些学生在课文解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利用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等。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之歌》这首诗的背景与作者;2.理解《花之歌》的基本意思;3.掌握《花之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与表达;4.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学习《花之歌》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花海视频,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诗歌中有一首《花之歌》吗?你们想听一听吗?”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课堂互动(15分钟)-《花之歌》是谁写的?-诗歌中的“花”是什么意思?-诗歌的背景是什么?3.分组阅读与解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阅读与解读《花之歌》,每个小组挑选一段诗句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去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并作出解释。

4.课堂交流(15分钟)将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解释他们所阅读与解读的诗句,其他组进行补充与提问。

帮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义有个整体的理解。

5.重点词汇解析(15分钟)在分析完整首诗之后,教师针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汇进行解析,包括“芬芳”、“花开”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象。

6.收集花卉名字(15分钟)教师提议学生在课堂上收集大家所了解到的花的名字,并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动组织小组进行收集、呈现与交流。

7.课堂结束(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反思不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在阅读与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生词,导致理解困难。

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一些重要词汇的含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意义。

其次,在收集花卉名字的环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花卉图册,同时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小故事。

这样可以更加丰富学生对花卉的了解与喜爱,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

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以课文前的导读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语”,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纪伯伦的及介绍资料,作者的及介绍资料。

2.课件:不同情境中花的。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花的其他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生1:花会唱什么歌?生2:这里的“花”是什么花?生3:作者是谁?2.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

纪伯伦的散文诗轻柔、凝练、隽秀、清新,“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

他的作品以散文诗为主,通过奇特大胆的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根据这段文字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学习课文。

预设:生1:我想通过课文前的提示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想象。

生2:我想通过多读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生3:我想了解诗里有没有蕴含什么哲理。

生4:我想把它背下来,感受纪伯伦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怎样学习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就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自学课文1.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词。

4 花之歌 教案

4 花之歌 教案

4《花之歌》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美好和短暂,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意义。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3.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歌中花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诗歌语言特点: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讨论诗歌中的词语选择,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入,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花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表达。

4.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讨论诗歌中的词语选择,理解其深刻含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

2.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参考资料或相关读物,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花象征着什么。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反馈和提出疑问。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花之歌》一、教材分析《花之歌》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前三篇是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这篇《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三、设计思路《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散文诗在小学阶段鲜有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三年级,同样是关于“花”的主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花的学校》。

纪伯伦和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花之歌》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这篇短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写景的文章我们读过很多,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会了联想,在阅读时度进来、想出去,和作者一起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第4课《花之歌》详细教学设计

第4课《花之歌》详细教学设计

4《花之歌》教学设计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组散文诗:(教师配乐诵读)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多美的语言,你知道诗中的“我”指的是什么?(花),是的,诗中的“我”指的是花,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花之歌,(ppt)一起读课题!二、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ppt:这个人是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么高的赞誉,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纪伯伦。

PPT: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他和鲁迅、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其主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感悟诗歌内容:1、让我们现在就走进这位文坛骄子笔下的《花之歌》中去看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遍课文,思考:PPT:课文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围绕“花”都写了哪些内容?打开书,自己读。

2、学生交流: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5到7自然段)“我在做什么”3、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我们刚才看的这四段文字中: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没有出现一个花字,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就是花呢?自己再仔细品读一遍这四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指的就是花,开始吧。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花之歌》,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道具等。

(1)预习诗歌《花之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卉的美。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花卉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花之歌》。

(2)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诗歌展示(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朗读、表演等,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如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1)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有哪些收获。

(2)在合作探讨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 花之歌 优质教案

4 花之歌 优质教案

4 《花之歌》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花的美好形象,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1)诗歌意境的理解。

(2)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花之歌》的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解析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花之歌》。

(2)收集有关花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花之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花,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花是大自然的歌手”、“花香是大自然的香水”等。

3. 讨论与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加深对花之美的好奇和欣赏。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花”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花之歌》。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花”的作文。

3. 调查身边人对环境保护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作文和调查报告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积累优美的词句。

- 了解纪伯伦及其创作风格,体会散文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感受花的形象,理解花的象征意义。

- 学习文中运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好形象,体会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 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2. 教学难点- 理解花的象征意义,把握文中蕴含的哲理。

-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如重音、语调、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

例如,在朗读“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一段时,“大自然的话语”要重读,以突出花是大自然表达自身的一种方式。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如“花具有哪些品质?”“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等。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讨论花的品质时,学生可能会提到花的美丽、奉献、乐观等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花朵盛开、凋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花的生命周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4. 赏析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板书课题: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苍穹(qióng)孕育(yùn)摇曳(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鸣啭(zhuǎn)婆娑(suō)冠冕(miǎn)3.检查词语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

(板书课题:花之歌。

齐读课题)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

(学生自由说一说)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派代表交流)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合作探究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思考:作者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字词。

(1)读写下列字词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字词释义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啭:鸟婉转地叫。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朗读诗歌,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共7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第1至4段为第一部分。

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

第1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第2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第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

第4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第5至7段为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

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花之歌》教学设计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组散文诗:(教师配乐诵读)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多美的语言,你知道诗中的“我”指的是什么?(花),是的,诗中的“我”指的是花,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花之歌,(ppt)一起读课题!二、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ppt:这个人是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么高的赞誉,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纪伯伦。

PPT: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他和鲁迅、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其主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感悟诗歌内容:1、让我们现在就走进这位文坛骄子笔下的《花之歌》中去看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遍课文,思考:PPT:课文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围绕“花”都写了哪些内容?打开书,自己读。

2、学生交流: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5到7自然段)“我在做什么”3、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我们刚才看的这四段文字中: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没有出现一个花字,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就是花呢?自己再仔细品读一遍这四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指的就是花,开始吧。

交流预设:(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大自然的语言是通过花儿的绽放与凋落来传递的,四季轮回,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儿绽放,所以一说到到某种花,我们就会想起某个季节?比如,一说到梅花,你就会想到(冬天),提起迎春花,我们就会想起(春天),荷花对应的就是(夏天),菊花呢?(秋天)就是这样,大自然要表达的季节变化通过花儿进行了传递,所以说这段其实写的就是(ppt:花开花落),四季更迭,时光的流转,就是通过花开花落来向我们传递的。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同学们,读着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展现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PPT出示图片:(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放着各种各样的小花)星星点点的花掩映在草丛当中,这时作者把花就比作了“星星”(PPT:以星喻花)红绿相应,一片繁茂景象。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诸元素之女,这个“诸元素”指的是?对了,“诸元素”指的就是春夏秋冬,(ppt:春夏秋冬)在这一年当中孕育生长你看,是不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这不正是花在一年四季当中不同的状态吗?让我们就想象着一年四季中花的不同状态来读一读这句话,我是诸元素之女,起--- (4)第四自然段呢,说“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是什意思呢?嗯,就是我们在祭奠先人的时候,祭奠烈士的时候会用鲜花来表达我们的哀思,所以说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第一句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送他一把花,表示我们对朋友的祝贺等等。

在婚礼的时候,新娘都会拿一束捧花,有时候会戴花环,非常好看,这些都是花儿出现的场景,所以说“我”是婚礼的冠冕。

这段话是通过不同的场景来表现了花儿的无私奉献,(PPT:无私奉献)它把自己作为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象征送给人们。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祭奠死者的时候,我们一般送(菊花),恋人之间送(玫瑰花),新娘头上会插上(百合)象征的是(百年好合),所以说花儿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想象着花儿带给我们的这些美好情感,来读读这几段话,边读边想象。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预备起---四、感受诗歌语言魅力。

1、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指的就是花,那直接把我改成花来写不就成了吗,作者为什么要把花写作我呢?我们把它改成花,自己再读读。

PPT:花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花是诸元素之女:冬将花孕育;春使花开花;夏让花成长;秋令花昏昏睡去。

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是婚礼的冠冕;花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跟原文的我对比,有什么感觉?“我”没有直接告诉你我就是花,而是让你从字里行间去猜测,意味深长。

直接写成花儿了,太直白了。

一个表达含蓄,一个比较直白。

我们中华民族是比较含蓄的民族,人们都喜欢含蓄的,委婉的表达。

而且说“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你的感觉怎么样?非常亲切,非常贴近自己的心,而说成“花”是什么就比较客观,所以呢,用“我”的第一人称来表达有种代入感,有一种让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也正是纪伯伦写作上的一个特色,那就是PPT:把要写的事物用拟人手法隐藏起来,然后再进行比喻描画。

他的很多散文诗,都是这样含蓄的表达,他喜欢这就是他的特色。

比如这一首,读一读!PPT: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

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

……秋天,在山里。

你哭天号地。

树木也跟着你—道啜泣;冬天,你大发雷霆,整个人自然也随着你怒气冲冲:春天,你软弱多病,田野却因你苏醒;夏天,你戴上了静谧的面具,我们却以为是太阳用利箭射死了你,又用它的酷热裹住了你的尸体。

你们知道这里的“你”指的是谁吗?(风)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风。

写花的用的是第一人称“我”,写风的时候用的是第二人称“你”,都是一样的表达效果。

4、我们继续来感受这位文坛骄子的语言魅力!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

其中一篇是《花之歌》,同学们再来猜猜这首是什么之歌?PPT: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璨璀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你能猜出文章的“我”我指的是什么呢?(雨)从哪看出来的?雨下的时候雨点从天而落,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幕一样,就像千万条线一样,落在了大地上。

不是有一个谜语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就是雨。

这就是纪伯伦的《雨之歌》PPT:《雨之歌》“清晨的女儿把我偷走”,指的是指花上草上晶莹的露珠,所以说镶嵌绿野大地。

读到这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掌握了纪伯伦他写的散文诗的一些规律了,使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PPT:隐喻。

五、体会“托物言志”。

1、我们接着来看,接下来作者写了我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5至7自然段,说一说哪个形象最打动你呢?2、交流预设:PPT:(配图)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看这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再加上各自的鲜花,是不是更加的美丽呀?说美丽风景的,在这里是哪个词?(旖旎)。

“旖旎”就是风光优美的意思,有了鲜花的点缀,这草原的景色就会更加的美丽、迷人。

风吹动了花瓣,我们仿佛隔着屏幕就能够闻到风中所带的那种花香,嗅着花香,来读读这句话吧,“我在原野上摇曳”读——PPT:(配图)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

同学们怎么理解这个句子呢?早晨的时候,花儿和太阳一起绽开笑脸,傍晚的时候,花儿与太阳与小鸟一样,回到了家中睡觉了,休息了。

PPT:(配图)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三幅优美的画面翩翩起舞。

莹的水珠,好像是大自然为我酿成的琼浆玉液;我们仿佛还看到了这花儿,静悄悄的听着,旁边小鸟婉转的鸣唱,好像这朵花都听陶醉了;我们还看到了风吹动花儿小草也在翩翩起舞,好像在为他鼓掌,大自然与花儿融为一体,花儿使大自然更加的生动,更加富有生机。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吧!最后呢写道:PPT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呢?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文中有两个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你知道什么意思吗?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呢?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

两者都有欣赏自己的意思,但是意思却完全不同,顾影自怜是孤独失意的样子,孤芳自赏是自命清高,意思完全相反。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从表面上理解,就是说花儿没有孤独失意,也不会自命清高,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花,其实也是在托物言志,借花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来了解一下纪伯伦的生平。

PPT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与他艺术的灵感。

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

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

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

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留下了很多很多经典作品,但是他却英年早逝,在这么短暂的生命当中,他却焕发了无限的文学光彩,这些都与他的不平凡的一生是有关系的,了解了他的生平,再来读这句话。

PPT: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你们读出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了吗?(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的时候不能顾影自怜,得意的时候呢,也不要孤芳自赏,不能够失魂落魄,也不要自命清高,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光明。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打击,可以说很多人承受不了,而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顾影自怜,就像花一样,无论处在哪种境遇,总是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