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1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篇)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变换思想,应用补十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老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孩子们去参观运动会。
走之前,我先考考你。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10+610+7lO+810+9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
(指名回答)总结:运动场馆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跑步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子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老师:服务队的孩子们给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
纸箱里有多少盒子?散了多少箱?你知道有多少箱饮料吗?(按名字回答,黑板上的公式)老师:你怎么数有多少个盒子?(指几个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
老师:孩子们,你们真的很会思考。
你想了那么多好的补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教具准备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
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
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
“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2、认识其它和数: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生多说。
3、看图:(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
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2、数一数,画一画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数一数》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数一数》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数一数》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观察活动,初步认识数的概念,感受数的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时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始课,通过数数活动,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还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数量在10以内),初步感知数的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在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初步感知数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有序观察、分类计数,避免重复和遗漏。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内容,叫做“数一数”。
你们在生活中都数过什么呢?生:(积极回答)数过糖果、玩具、书本等。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一数”吗?生:为了更好地认识数,计算东西有多少。
师:非常正确。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吧!2. 初步认识师:请大家看课本第一页,这里有美丽的校园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生:有学生、老师、大树、小鸟……师:非常好!我们来一起数一数每种东西有多少个,好吗?生:好!(师生共同数,学生举手回答)3. 深入探究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校园图里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
但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不直接指着这些东西问你们,你们还会数吗?生:应该可以的。
师:那我们来试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10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10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那么关于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精选篇1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1、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精选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包括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和数的运算。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a. 数的认知的重要性和应用;b. 数的读写;c. 数的比较和顺序。
2. 加法和减法运算a.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b. 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c.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数的分解a. 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b.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方法;c.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应用。
4. 数量和数值关系a. 数量的认知;b. 数量和数值的关系;c. 数量和数值的应用。
5. 图形与空间a. 图形的认知和分类;b.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c. 图形的应用。
6.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a.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b.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c. 实际问题的数学推理和验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a. 导入:用天气预报来引出数的概念;b.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和数的读写;c.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化教学法;d. 教学活动:教师用示例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并让学生互相报数。
2. 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运算a.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例;b.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c.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d. 教学活动:教师用示例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数一数》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数一数》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2.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正确读出数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数的存在和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2.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建立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意义,用数字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图片、动画等)•实物或模型(如积木、水果等)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数的初步认识。
•创设生活情境,如“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吧”,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识记与数数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展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尝试数出它们的数量。
•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多少和大小关系。
4.教学活动•实物操作:提供不同数量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互动游戏:设计数数游戏,如“找朋友”(将数字与对应数量的物体配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去超市购物”,让学生在模拟中练习数数。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数数方法,强调数的概念和数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更多需要数数的场景,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标题:《准备课:数一数》数的概念: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数数方法: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的表示: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数字示例:1, 2, 3, ...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
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二、猜一猜,列出式子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2、列出算式,159三、讨论159的算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4)、9+6=15 15-9=64、尝试练习(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四、巩固算法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___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
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某某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某某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某某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教学难点认识“0”的其它含义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小猫钓鱼图:(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2)指导写0。
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
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
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
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2024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基本概念、数的认识和数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自然数,掌握1-20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排序和比较数的大小。
2.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进制,了解个位、十位的概念和作用,能用模型表示数的大小。
3. 加法和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符号,掌握1-10的加法和减法口诀,能运用口算和思维活动解决简单问题。
4. 数的序数:认识数的序数概念,学习1-20的序数词,能正确使用序数词。
5. 分类和图形认识:学习分类和图形的概念,能根据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能正确命名和画出常见的图形。
6. 时间的认识: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了解一天的分段,能正确读写时间。
7. 量的认识:认识与数量有关的词语和概念,学习重量和长度的概念和单位,能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和测量。
三、教学方法:1. 启发性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操作性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3. 循序渐进法:按照学习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引导和拓展。
4. 形象化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实物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感知和观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形象认知。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认识数1教学目标:认识数1,能正确读写数1,掌握数1的数量性质。
教学内容:(1)认识数1,学习数1的读法和写法。
(2)通过实物和图片,感知和理解数1的概念和数量。
(3)通过小组活动,探究数1的加法和减法。
(4)做练习题,巩固对数1的掌握。
2. 第二课时:认识数2教学目标:认识数2,能正确读写数2,通过实物和图片感知和理解数2的概念和数量。
教学内容:(1)认识数2,学习数2的读法和写法。
(2)通过实物和图片,感知和理解数2的概念和数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
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疑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②1米=100厘米1m=100㎝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二、互动解疑1、黑板的长是多少?①估一估2米、3米、5米……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2、完成试一试①先估测②再量一量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 )米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④2米+45厘米=()米( )厘米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
(板书)[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
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
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三、联系实际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00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读法、数的意义和数的大小关系;
2.学习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3.学习自然数0-10的基本算术运算,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4.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自然数的概念与认识;
2.数的读法、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3.数字的书写规范;
4.数的组成;
5.0-10的基本算术运算;
6.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时长:
1.课时安排:
第一节:认识自然数(1课时)
第二节:认识数的区间与大小比较(1课时)
第三节:数字书写规范和组成(2课时)
第四节:数字加减法(3课时)
2. 教学进度:
第一周:认识自然数
第二周:数与大小比较
第三周:数字书写规范
第四周:数字组合
第五周:加法
第六周:减法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授课、讲解
2. 实物演示、操作、体验
3.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4. 家庭作业、错题讲解及答疑
四、教学重点:
1.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书写数字采用标准规范。
五、教学难点:
1.自然数和数字大小比较的概念与认识;
2.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
1. 考试成绩评测,包括知识点掌握情况及基础能力表现;
2. 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
3. 家长评价。
七、教学资源:
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电子化教学设计;
3. 图书;
4. 课件;
5. 实物装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进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进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现实事物,渗透运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进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爱好的产生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爱好,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爱好的坚持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换后集体交换(2)描写:光辉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轻巧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很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座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换(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换(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 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1. 教学目标。
- 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 通过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难点。
- 数感的建立,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3. 教学内容。
- 主题图。
- 课本的主题图展示了美丽的校园场景。
里面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同学,还有许多花草树木等。
这一主题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事物,从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先让学生整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具体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例如,国旗有1面,单杠有2个,石凳有3个等。
- 数数。
- 让学生数出课本上不同事物的个数。
可以从简单的单个物体开始数,如1个太阳、2朵白云等。
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数一个,点一个,做到手口一致,避免重复数或者漏数。
- 除了课本上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物体,如教室里的桌椅、同学的人数等。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 比多少。
- 课本中会出现比较物体多少的内容。
例如,有3只小猪和4根木头,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猪的数量比木头少,木头的数量比小猪多。
-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教具进行演示,如用小棒代表木头,用圆形卡片代表小猪,将它们一一对应摆放,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比多少的活动,如比较铅笔和橡皮的数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一年级上册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细化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第2-5页教学目标:1.从情景图中抽象出数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以内的数。
2.体会数的含义。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数的规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内容:第6-8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热情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第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梳理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会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内容:第10-13页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其相对性。
2.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4-16页教学目标:1.会数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数字顺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正确。
2.通过观察图和周围物体,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公正书写的学习习惯。
3.在情境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数的写法。
第二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第17-19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熟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能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三课时:第几教学内容:第20页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和序数的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食物有多少外,还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
2.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序数含义,明确数的位置影响数的次序。
教学难点:区分基数与序数。
第四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第21-23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熟练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记忆5以内数的组成。
第五课时:加法教学内容:第24-25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探索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第六课时:减法教学内容:第26-29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5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第七课时:0教学内容:第30-3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知道0的含义,能规范准确地书写0,体会有关0的两种实际含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两种实际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31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了解、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受其特征。
2.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球的特殊性。
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教学内容:35-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拼组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2.在搭一搭、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展开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搭一搭、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各数或数位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计算。
6.能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数数、读数、写数,掌握6—10的组成。
2.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加深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课时安排: 17课时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 39、40、4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涂色等活动,经历数数、读数、写数的过程。
会比较6和7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与基数的含义,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数数、读数、写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6、7的组成。
第二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4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摆一摆、填一填等活动,理解“一图四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摆、填、算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内容: 44、45页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正确、熟练的计算能力。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6、7的加减法。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46、4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讨论等活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能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求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完整地表述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陈述数学信息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8、9的认识教学内容: 50、51、5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经历数数、读数、写数的过程。
会比较8、9以内数的大小,体会数的顺序,能区分序数与基数,掌握8、9的组成。
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数数、读数、写数,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8、9的组成。
第六课时:8、9的加减法教学内容: 53页及练习十一1-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利用“一图四式”,在有步骤、逐步抽象的学习过程中计算8、9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化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2.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加深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七课时:8、9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内容:55、56页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8、9的加减法。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5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分析等活动,经历解决“还剩几只小鹿”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2.用同一情境呈现不同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主题图中的文字信息,有顺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第九课时:10的认识教学内容:59、6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数、读数、写数的过程。
掌握10的组成,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相关古代数学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加深对10的组成的认识。
第十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61、6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填一填等活动,对照点子图,根据10的组成,学习10的加减法,并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进一步沟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