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 数的认识与口诀记忆:教师应重点教授一年级学生基本的数字认知和相关口诀记忆,如1~10的数字名称、大小关系、数量的表示方法等。

2. 数量比较和排序:通过游戏和练,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比较和排序能力,如辨别多少和少于多少。

3. 数的组合和分解:通过教具和实例,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组合和分解方式,如用两个数字组成10、用三个数字组成15等。

4. 简单加减法:教师应重点教授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如加法口诀、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等。

5. 形状和空间:教师应重点教授一年级学生基本的形状和空间概念,如直线、曲线、平面图形等,以及基本的方位关系。

教学难点
1. 数量比较和排序中的多少概念:学生可能会混淆多少和少于多少的概念,教师应通过具体的比较和排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数的组合和分解中的理解困难:学生可能会对数字的组合和分解方式感到困惑,教师应通过实际物品和教具的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简单加减法中的借位问题:学生可能在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时遇到借位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和练来锻炼学生的借位能力。

4. 形状和空间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对形状和空间概念的理解感到困难,教师应通过实物的展示和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游戏、教具、练习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上册的内容,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1.认识10以内的数。

会数数、认数,会读会写,还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数的含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能正确、规范、工整地写数,会合理选择“>”“<”或“=”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复习指导:(1)结合实际生活数数、认数、读数,使小朋友充分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

如:数数小区里有几幢房子,认认门牌号,背背家长的电话号码等。

(2)写一手漂亮、端正的阿拉伯数字。

在小朋友学写数时,要严格参照日字格中数字的结构特点,一开始要把字写得大一些。

(3)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说出有序排列的数列。

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

(4)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几”一般是指物体的总数量,“第几”一般是指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的其中一个物体。

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经常会结合着“左”“右”的话题,如:第一排共有6个小朋友,小红是从左数起的第4个小朋友,那她从右起应该是第()个。

像这样的题目,借助画图能清晰分辨。

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重点是掌握比较的方法,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特别注意,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比较策略。

复习指导:(1)掌握比较方法。

在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一般都要使它们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

当然有时也会借助格子图,通过数一数来明确谁长谁短。

在比轻重时,一般会借助简易天平,当天平平衡时,说明两端物体一样重;当天平不平衡时,沉下去的一端重,翘起来的一端轻。

当有几个物体比较时,我们可以先比其中两个,再和第三个比。

(2)注重推理思想。

在比较时,除了要仔细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

比如:一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那就可以推想出一个红萝卜肯定比一个胡萝卜要重。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的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如下:
第7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的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10的加减法的算理,尤其是减法中的借位问题。

第7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10的组成和分解,例如:10可以分成()和(),()和()组成10等。

* 易错题:在计算10的加减法时,容易忽略进位和借位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8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尤其是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8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例如:9+5=,8+7=等。

* 易错题:在计算进位加法时,容易忽略进位的问题,或
者进位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掌握。

2. 对于易考易错题,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和反复训练,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de)内容.“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de)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de)校园”中抽取出来(de)10以内(de)、用集合圈呈现出来(de)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de)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de)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de)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de)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de)劳动”中抽取出来(de)人或物数量(de)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de)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使用“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de)兴趣.(2)利用图片中(de)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de)比较多少.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de)水平以及对数数(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de)基本方法.2.在比较物品多少(de)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de)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de)比较方法.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位置”(de)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de)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de)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de)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de)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de)方式描述物体间(de)位置关系.本单元(de)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de)已有(de)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de)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de)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de)作用教室(de)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de)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de)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de)位置关系和变换(de)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de)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de)兴趣,发展学生(de)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de)空间方位观念.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并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de)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de)位置.第三单元:1—5(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de)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de)加法和减法.本单元(de)安排是:先教学1―――侨5(de)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de)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de)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de)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de)方法5以内数(de)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de)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de)乐趣打下扎实(de)基础.本单元(de)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de)组成计算(de)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de)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de)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de)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de)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de)比较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de)个数和事物(de)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de)顺序和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 “<” “=”(de)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de)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de)含义,会用自己理解(de)方法口算5以内(de)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de)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de)事物并进行交流.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本单元(de)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立体图形(de)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de)引入―――知识(de)教学―――知识(de)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de)规律,在知识(de)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de)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de)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de)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de)数学知识描述所处(de)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de)应用性.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de)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de)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de)联系.5、在愉悦(de)氛围中激发学生(de)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第五单元:6—10(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de)认识和加减法”、“8、9(de)认识和加减法”、“10(de)认识和有关10(de)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de)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de)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de)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de)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de)地位.教学重、难点:认识数,学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de)个数或事物(de)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de)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de)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de)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de)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de)加减法解决生活中(de)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de)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de)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de)健康发展.第六单元:11—20各数(de)认识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de)读数(de)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de)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de)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de)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de)学习要通过大量(de)操作活动,使所学(de)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de)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de)数所表示(de)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de)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de)组成,掌握20以内数(de)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de)减法.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de)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de)动手操作能力.3、在学习数字(de)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de)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de)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de)能力.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de)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de)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de)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de)素材,关注学生(de)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de)数学活动,妈展学生(de)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de)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de)数描述现实世界中(de)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de)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de)兴趣.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de)时刻,培养初步(de)观察、分析、推理(de)能力.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de)乐趣,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de)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de)良好习惯.第八单元:20以内(de)进位加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de)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de)加法,即20以内(de)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0以内(de)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de)基础,这一部分学习(de)好坏对今后计算(de)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de)影响.因此,20以内(de)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de)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de)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de)问题打下基础.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de)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de)口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de)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de)作用.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de)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心.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de)复习包括本册所学(de)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de)数,20以内(de)加法和10以内(de)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de)编排注意知识间(de)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de)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de)能力.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de)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de)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de)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de)含义.2.熟练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3、会辨认常见(de)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4.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比一比”介绍
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 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 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 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 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1-5的写法。 方法: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 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区分和使用“>“和” <“。 方法:采用儿歌的形式开口向左是大于,开口向右是小于。开口 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18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点及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点及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和重点可以总结如下:

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



重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上。

包括:

1.认识数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0-20的数字,能够正确地
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的数。

2.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
及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3.认识图形和钟表:学生需要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此外,学生还需要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

4.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如购物、比较多少等。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重点则在于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针对性讲解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0认识常见难点

针对性讲解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0认识常见难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0和1的认识以及加法运算的初步掌握。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帮助孩子们克服难点呢?
一、0 和 1 的认识
1. 难点一:孩子们很难理解“0”代表什么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画出0来,和现实生活中的零食、零钱等事物进行类比,引导他们慢慢掌握“0”的概念。

2. 难点二:孩子们难以准确理解“1”的概念。

应该通过类比生活中的一元钱、一粒米等事物,让孩子们明白“1”的含义并掌握使用方法。

二、加法运算的初步掌握
1. 难点一:孩子们很难理解加法的意思以及运算法则。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手指、手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亲自尝试加法运算,从而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难点二:孩子们容易出现“错位加法”等错误。

所谓“错位加法”,是指孩子会误以为加数位置互换也不会影响结果,在进行加法运算时会出现错误。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孩子们清晰地感受错位加法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帮助他们避免犯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的相关难点及应对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的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的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的重点难点分析教案的重点难点分析认识钟表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儿童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关键课程。

本文将从重点难点分析的角度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重点1、认识钟表的构成及基本知识点教学时需要重点介绍时钟的构造,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并详细讲解每个指针的用途和区别。

同时,还需要教授时钟的刻度含义,包括小时刻度和分钟刻度,帮助学生了解时钟的基本知识。

2、认识钟表的指针运动规律针对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指针运动规律,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讲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钟的指针运动规律。

3、认识钟表的时间读法了解钟表的指针运动规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学习时钟的时间读法,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应用之一。

教师需要针对孩子的掌握情况,通过分组讨论或者个别辅导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读法。

二、教学难点1、指针的概念理解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钟表的指针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解释和丰富的实物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加深理解。

2、分针和秒针的分辨对于刚接触时钟的学生来说,辨认分针和秒针可能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对比、颜色区分等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3、时间读法的掌握时间读法相对于时钟的构造和指针运动规律来说,更加抽象和难以掌握。

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视频演示、模拟测验等,充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时钟是一个物体,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时钟的模型或者小型时钟,让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时钟的指针运动等基本规律。

2、视频教学视频教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掌握时钟的构造、指针运动规律和时间读法等知识点。

同时,视频教学也可以很好地配合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统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色彩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XXX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XXX的上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分类等方面。

整体结构清晰,难度逐步递增,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上,如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等。

难点则在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难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初步认识图形和数据分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这些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知识点梳理与解析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分类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练习题设计与分析教材中的练习题设计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练习题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还应注重练习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七、教材特色与风格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首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 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度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度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度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课程内容、题型和研究目标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学期的数学研究难度以及对学生的挑战程度。

课程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与运算:学生需要掌握数字0-9的写法、读法、大小关系,以及对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理解。

2. 几何图形:学生需要认识并区分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常见几何图形。

3. 时间和空间: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和理解简单的日历、钟表等时间和空间信息。

4. 数据统计: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实物数量,掌握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题型分析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题型主要涵盖以下几种:1. 填空题: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合适的数字、符号或词语。

2. 选择题:学生需要从给出的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3. 判断题:学生需要根据题目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

4. 排序题: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给出的对象或图形排列。

研究目标和难度评估通过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研究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难度评估:1. 适中的难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研究目标和题型相对简单,适合一年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了数字、几何、时间和空间等基本概念,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 强调基础:这一学期的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为后续数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难度适中,能够满足学生对数学的初步探索和理解需求。

3. 需要创造性思维:虽然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度较低,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回答题型时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度适中,关注学生对数字、几何、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能力培养。

通过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学期的数学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上册1.课题: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2.课题:比多少第二课时: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3.课题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4.课题: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10以内的数.会数数、认数,会读会写,还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重点是理解数的含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能正确、规范、工整地写数,会合理选择“>”“<”或“=”进行数的大小比较.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复习指导:
(1)结合实际生活数数、认数、读数,使小朋友充分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如:数数小区里有几幢房子,认认门牌号,背背家长的电话号码等.
(2)写一手漂亮、端正的阿拉伯数字.在小朋友学写数时,要严格参照日字格中数字的结构特点,一开始要把字写得大一些.
(3)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说出有序排列的数列.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
(4)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几”一般是指物体的总数量,“第几”一般是指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的其中一个物体.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经常会结合着“左”“右”的话题,如:第一排共
有6个小朋友,小红是从左数起的第4个小朋友,那她从右起应该是第()个.像这样的题目,借助画图能清晰分辨.
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重点是掌握比较的方法,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特别注意,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比较策略.
复习指导:
(1)掌握比较方法.在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一般都要使它们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当然有时也会借助格子图,通过数一数来明确谁长谁短.在比轻重时,一般会借助简易天平,当天平平衡时,说明
两端物体一样重;当天平不平衡时,沉下去的一端重,翘起来的一端轻.当有几个物体比较时,我们可以先比其中两个,再和第三个比.
(2)注重推理思想.在比较时,除了要仔细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比如:一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那就可以推想出一个红萝卜肯定比一个胡萝卜要重.发展小朋友的推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策略,能使比较更为快速、简便.
3.会按一定标准分类.重点是按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分类,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
复习指导:
(1)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分类.分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超市里食品的分类,日常生活用品的分类,书店里书籍的分类等.家长要做个有心人,结合生活中的分类让小朋友多看看、多想想、多说说,体会分类的用处.
(2)理清不同分类标准.当出现有不同分类标准时,一定要明确每个分类标准分别是什么,哪些是属于这一类的,哪些是属于另一类的,切不可出现几种分类标准的交叉.比如:
这些图形分类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按形状分,二是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时可分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按颜色分时可分为紫色、红色和绿色.
4.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重难点是辨认左右方位,难点是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如谁的哪面是什么,谁在谁的哪一面.
复习指导:
(1)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在生活和学习中,小朋友对上下、前后的体验比较深刻,一般都能清楚区分.然而对于左右的位置关系,经常会搞错.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握笔写字的是右手,请摸摸
你的右耳、右眼、右腿,请摸摸你的左耳、左眼、左腿.把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通过伸伸左手或右手,直接观察辨认相关位置关系.
(2)会用不同方式描述.“谁在谁的哪面”“谁的哪面是什么”是两种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盯准一个物体作为观察标准,然后再伸手示意看另外一个物体在哪边.比如:“谁在谁的哪面”,“在”字之后的“谁”是观察标准;“谁的哪面是什么”,这里的“谁”即观察标准.平时在做练习时,可以一题多问,一题多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感知这些形体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进行识别与分类.
复习指导:
(1)正确识别形体.通过实际观察,能正确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还要能分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属于哪类形体.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别,可以观察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方方正正的图形,而长方体是上下面相同,前后面相同,左右面相同.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比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扁扁的长方体,最容易与正方体混淆起来.
(2)了解形体的特性.通过拼搭,要明白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中,球滚得最快,圆柱其次,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堆起来,圆柱不太容易堆,而球最难堆.
(3)解决综合问题.根据形状的特征,正确识别并进行统计;会结合“几”和“第几”以及“左”“右”等知识,完成稍微复杂的综合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