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东坡柑橘产业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东坡柑橘产业的建议

一、东坡区柑橘产业的前景

东坡区柑橘高干错位嫁接晚熟杂柑技术、晚熟柑橘矮化高厢深沟集成栽培技术及晚熟

杂柑越冬留树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国内其它产区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一)从气候条件看,东坡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

少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

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2℃,无霜

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057.5毫

米,年均日照时数1193.8小时。是

柑橘种植的优势区域。

(二)从产业定位看,东坡区以晚熟柑橘为主导的发展定位,差异化发展将区别

于国内其它柑橘产区,若想发展橙汁

加工,受制于产业链条建设周期较

长、加工果售价一般较鲜销果略低、

果农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很难快

速建成像忠县这样的大型橙汁原料

基地。经实地考察,外地果农将忠县

生产果汁的柑橘树流转后,高接换种

为晚熟杂柑,由于土质、气候、栽培

技术等因素导致举步维艰。

(二)产业链条完整,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经过东坡区多年对晚熟杂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越冬留树保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当地果农尝到了种植晚熟柑橘的甜头。各种社会资本大量流转果园或耕地形成东坡区柑橘产业规模发展大趋势,形成了从柑橘苗木培育、规模性晚熟柑橘种植、晚熟柑橘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晚熟杂柑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特别是新换的沃柑、爱媛38、春见、不知火等晚熟鲜销杂柑,是当前市场主流的热销品种,在品种结构上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五)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基地果园活力增强。据调查,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刺激下,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快,基地果园以一家一户为主经营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引进农业种植企业91家,培育果农大户63个、专业合作社17个,全县集约化经营果园面

积比率达69%。各种产业资本与社会资金的进入,不仅带来了信息资源、资金、技术,而且闯市场、抗风险能力大为提高,激发了基地果园生产活力,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基地果园靠政府投资建设、依赖政府出资管护和组织销售的被动局面已有了根本性改变。

二、当前我县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县柑橘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美誉度和名片效应在业内已广为人知;但客观上讲,这个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也不少,在上上下下多有议论。这些从表面上看是种植环节效益欠佳的问题,但根本性矛盾主要集中以下六个方面:

(一)产销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橙汁原料总体供求失衡。随着近年幼龄果园逐步投产,基地果园原料果总产的不断提升,而本地加工厂实际消纳能力停滞不前,原料供求严重失衡。如,2014年我县橙汁原料果产出7万余吨,三峡建设集团派森百工厂收果不足1

万吨。据了解,派森百加工厂虽然拥有12台榨机5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但实际NFC 橙汁原料年需求不到2万吨;博富文加工厂10万吨加工能力,但始终坚持浓缩橙汁生产路线,长期亏损已停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体量不大、实力不强,营销力度不够、直营销售模式过于保守、产品定价虚高,大众化消费群体尚未培育,NFC橙汁消费市场没有真正打开,销量增加缓慢。二是营销工作较为滞后。在果实销售上,加工原料果也可鲜销的思路一直未打开,主要依靠县果业局联系县内及周边地区加工厂消纳解决,没有稳定上量的鲜销渠道;经销商队伍培育不够,像奉节、秭归“千人跑销售”局面尚未形成,鲜销果“等客上门”现象较为突出。上述两方面的矛盾,本质上是全县柑橘产业定位与加工企业的战略定位无法有效衔接

所导致,若不抓紧解决,产销矛盾将越来越严峻。

(二)基地果园管护水平低效益差。到目前为止,我县加工原料果面积仍占主导地位。

这些品种本质就具有单产高、价格低(与鲜销果品比)的特点,只要管护措施到位就能实现高产增收增效。但现实情况是与奉节、秭归动辄3—6吨亩产相比,较长时间以来,我县单产不足1吨的柑橘果园比较普遍,生产管理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部分果园失管、脱管现象明显,生产成本难以摊薄,果园总体收益较差,柑橘生产一直在不愿管、产量低、品质差、效益差等恶性怪圈中循环。而秭归生产的夏橙,尽管品种结构较为老化,150元/天的人均日工资也近乎忠县2倍,但由于其亩产较高,一般在3吨以上(多的达6吨以上),果园亩总体效益仍然可观,本地果农种果积极性仍然较高。因此,再好的品种、再高的价格,如果经营观念不转变,基本的管护水平不提高,也难以实现增效目标。

(三)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攻关不够。忠县虽然初步构建了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为支撑、果业局技术员为骨干、乡镇柑办为依托的多级技术研发与推广柑橘产业技术支撑

体系。但签约的17人科技特派员团队专家有效参与忠县柑橘产业技术指导工作不够,县果业局与乡镇技术力量相对35万亩柑橘果园仍显单薄,村社一线农民技术员队伍空缺,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现象仍很明显。现有柑橘技术支撑体系格局及运行效果难以满足忠县差异化发展柑橘产业的技术需求。忠县柑橘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导致的糖度低、卖相差等果实品质问题有待攻关提升;品种区域试验不够、优良品种储备不足等问题有待改善;丘陵山地多变的土壤肥力环境下精准施肥技术有待示范推广;山地果园轻简机械作业装备及技术有待进一步引进与试验探索;立足村社一线的农民技术员队伍配备与培育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四)基地果园基础设施总体仍然较差,不少地方难以达到设计产能。虽然我县柑橘果园比较注重路、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受制于投资强度影响,多数果园仅解决了与外界公路连接和施药用水问题。在当前劳动力短缺周期性伏旱

条件下,绝大部分果园尚未具备机械入园作业条件,作业仍靠肩挑背磨,部分果园有效灌溉能力不足,还处于“望天收”水平,难以实现节劳增效、丰产稳产,距离现代化果园尚有较大差距。

(五)促进果农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有隐忧。从实地调查情况看,我县柑橘果园主要有果农自营、农民合作社统一经营与业主流转承包经营三种模式。由果农自营的早、中熟加工果果园,除少数有规模、会管理的种植大户和经营晚熟柑橘品种有相对稳定收益,有一些种植积极性外。早、中熟品种散户经营、合作社统一经营果园收益较差或基本没收益,难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在家种果,果园整体管护水平较差,部分果园失管、脱管现象明显。已流转果园农民收益主要依靠果园200—600元/亩租金,未与流转经营业主形成收益增长共享机制,这种只有租金收益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果农不可能致富。一旦业主经营果园效益较好,很可能出现果农反悔扯皮等社会问题。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