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表面积正方体公式
表面积正方体公式
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简单的几何体,它的结构和形状非常规整,使用广泛,且被称为“平衡之象”,是古希腊数学、几何学中最基本
的形状之一。
方体的表面积是它的外沿线折叠所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可以使用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来计算它的表面积,该公式为: S=6a2,其中S为正方体的表面积,a为正方体的边长。
我们可以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计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例如当边长为2cm时,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厘米平方,这是因为a=2cm,
据此,表面积公式变为:S=6(2cm)2=24cm2。
此外,我们可以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来求解正方体边长,例如当我们知道正方体表面积为24厘米平方时,边长为2厘米,这是因
为把表面积公式中的S与24厘米平方相等,得出a=2cm。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2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计算正方体的
表面积,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该几何体的特征。
由于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比较基本的几何体,因此它的表面积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学中的其他几何体,例如正n面体和立方体。
除此之外,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要计算积木外来规面积有助于更准确地计算积木大小,并且也可以帮助计算冲压件或多孔件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出更精密的产品。
此外,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还与物理学和材料学有关,例如在研究纳米材料时,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计算出纳米材料
表面相关性能。
总之,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不仅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工程、科学和材料学领域也可以用来计算相关表面积和体积,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正方体以及其他几何体的特征。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也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这6个面的面积的和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形状完全一样,所以6个面的面积相等。
一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6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6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小提示(1)正六面体有八个顶点,每个顶点有三条边相连。
(2)正六面体有12条边,每条边的长度相等。
(3)正六面体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同,形状相同。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V=abh=Sh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h组成(1)长方体的面:围成封闭几何体的平面多边形称为多面体的面。
长方体有6个面。
其中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有3对相对的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2)长方体的棱:多面体上两个面的公共边称为多面体的棱。
长方体有12条棱,其中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有可能有8条棱长度相等) 。
(3)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八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边分别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般来说,底面中较长的边称为长度,较短的边称为宽度,垂直于底面的边称为高度。
详细说明特征(1)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组的反面都是一模一样的。
(2)长方体有12条边,四条对边的长度相等。
根据长度,它可以分为三组,每组有4条边。
(3)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边。
长方体的三个棱叫做长、宽、高。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下面是各种不同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正圆):【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以上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归纳为:(底面积×高)圆锥(正圆):【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角锥:【角锥体积=底面积×高/3】球体:【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棱台: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正方体公式大全
正方体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正方体的公式:
1.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6a²,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2.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³,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3. 正方体的棱长和对角线公式:
棱长公式:a = V^(1/3)
对角线公式:d = a√3,其中d为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4. 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S = 6V^(2/3)。
5. 正方体的重心公式:重心位于正方体的中心,即距离每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为边长的1/2。
6. 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公式:R = a√3/2,其中R为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
7. 正方体的内切球半径公式:R = a/2,其中R为正方体内切球的半径。
8. 正方体的对角线与内切球直径的关系:对角线长度等于内切球直径的√3倍。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正方体的各种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棱长、对角线、重心、外接球半径、内切球半径等。
正方体的表面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立体图形,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是一种非常规则的六面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S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 = 6a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6表示正方体的六个面。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面积都是a。
然后,正方体有六个面,所以它的表面积就是6个a,即6a。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例如,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3=54cm。
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它的应用。
1. 包装在商品包装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
计算盒子的表面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从而控制成本。
例如,一个边长为10cm的盒子的表面积为6×10=600cm,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至少600cm的包装材料来制作这个盒子。
2. 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正方体也是常见的形状之一。
例如,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房子的表面积可以帮助建筑师确定需要使用多少建筑材料,如砖头、涂料等。
此外,计算建筑的表面积还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空调、暖气等设备的大小和能力,以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
3. 数学在数学中,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也是一个基本概念。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体积、表面积等。
此外,正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代数运算,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
4. 物理在物理学中,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计算热传导、热辐射等问题时,需要知道物体的表面积。
此外,正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的立体。
它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形状,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并探讨一些与正方体相关的内容。
一、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正方体所有面的总面积。
由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来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6a²。
这个公式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来,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
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是指正方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通过计算正方体的边长的立方来得到。
假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a³。
这个公式也很容易推导出来,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将这六个正方形叠加起来就得到了正方体的体积。
三、正方体的特点和应用1. 正方体具有对称性: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因此具有对称性。
这种对称性在一些设计和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家具的制作等。
2. 正方体的稳定性: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使得正方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使得正方体在一些工程和建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桥梁的支撑结构等。
3. 正方体的储存和运输:正方体的形状使得它在储存和运输方面非常便利。
例如,正方体形状的容器可以有效地储存和运输物品,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4. 正方体的数学应用:正方体作为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育中。
正方体的性质和公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
四、正方体的拓展除了正方体,还有其他一些与正方体相关的几何形状,例如长方体、正八面体等。
这些形状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总结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的立体,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6a²,体积公式为a³。
正方形表面积公式中文
正方形表面积公式中文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也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这6个面的面积的和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形状完全一样,所以6个面的面积相等。
一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6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6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扩展资料(1)正六面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2)正六面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3)正六面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形状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方体
正方形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边长²,用字母表示就是:S=a²(S指正方形面积,a指正方形边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面积=矩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就是:S=ab(S表示长方形面积,a表示长方形的长,b 表示长方形的宽)。
扩展资料正方形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完整版)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棱长×棱长)字母:S=6a²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长×宽+长×高+宽×高)×2或:S=长×宽×2+长×高×2+宽×高×2字母:S=2(ab+ah+bh)或:S=2ab+2ah+2bh正方体V:体积a:棱长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长方体V:体积a:长b: 宽h:高体积=长×宽×高V=abh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V=3.14*R^2*H圆柱体面积公式下面一个圆的周长*高S=3.14*2R*H圆的周长公式C=2π r圆的面积公式S=π r²(π=3.14;r为圆的半径;)7、甲、乙两人生产一批零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1,两人共同生产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生产2天就全部完成了生产任务,这时甲比乙多生产了14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解:将乙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为2乙2天完成1×2=2乙一共生产1×(3+2)=5甲一共生产2×3=6所以乙的工作效率=14/(6-5)=14个/天甲的工作效率=14×2=28个/天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或者设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2a个/天,a个/天2a×3-(3+2)a=146a-5a=14a=14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8、一个工程项目,乙单独完成工程的时间是甲队的2倍;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20天;甲队每天工作费用为1000元,乙每天为550元,从以上信息,从节约资金角度,公司应选择哪个?应付工程队费用多少?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20甲乙的工作时间比=1:2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比=2:1所以甲的工作效率=1/20×2/3=1/30乙的工作效率=1/20×1/3=1/60甲单独完成需要1/(1/30)=3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1/60)=60天甲单独完成需要1000×30=30000元乙单独完成需要550×60=33000元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000+550)×20=31000元很明显甲单独完成需要的钱数最少选择甲,需要付30000元工程费。
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正方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边长相等。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我们来看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都是边长的平方。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表面积 = 6 × 边长 × 边长 = 6 × 边长²。
接下来,我们来看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是指正方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由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³。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非常基础的几何学知识,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计算房间的体积,以确定需要多少材料来建造房间。
在制造箱子或包装物品时,我们需要计算箱子的表面积,以确定需要多少纸板来制造箱子。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需要计算三维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确定需要多少计算资源来渲染这些物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它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
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灵活运用。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正方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边长相等。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我们来看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都是边长的平方。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表面积 = 6 × 边长 × 边长 = 6 × 边长²。
接下来,我们来看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是指正方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由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³。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正方体也是非常常见的几何体。
例如,我们常见的骰子就是一个正方体,它的边长为1厘米,表面积为6平方厘米,体积为1立方厘米。
又如,我们常见的冰箱、书柜等家具也常采用正方体的形状,因为正方体的结构稳定,易于制作和使用。
在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概念。
例如,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为边长的√3倍,正方体的空间对角线长度为边长的√2倍。
此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可以用来计算其他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如长方体、正方形棱柱等。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几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一、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1. 公式。
-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 = 6a^2,其中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
2. 推导过程。
- 正方体有6个面,且这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每个面的面积为a×a=a^2,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S = 6a^2。
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1. 公式。
-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ab + ah+bh)×2,其中S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a、
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2. 推导过程。
-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其中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都为ah,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都为bh,上面和下面的面积都为ab。
- 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S = ah+ah+bh+bh+ab+ab=(ab + ah+bh)×2。
正方体的表面公式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公式表面积公式正方体是一种六面体,其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在几何学中具有很多应用,如计算容积、物体重量、电阻等等。
而对于正方体的表面积,也有一系列公式可以使用。
表面积的意义是指一个物体表面所覆盖的总空间。
相对于容积来说,表面积更能反映物体的表面特征和包裹情况。
对于正方体,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公式来计算其表面积。
1. 基础公式正方体的基础公式是:表面积= 6a²其中,a代表正方体棱长。
在图形上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的六个面积的总和。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的平方,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表示为6个a²的和。
例如,一边长为3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3²=54cm²。
2. 切割展开法切割展开法是另一种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正方体切割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然后计算该平面图形的总面积,即正方体的表面积。
具体步骤如下:(1)在正方体的一侧切开两条平行的棱。
(2)将切开的部位向外翻折,得到一个L形图形。
(3)将该L形图形展开,得到一张矩形。
(4)计算该矩形的面积,即可得到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和2a。
因此,矩形的面积为2a²。
正方体有6个面可供切割,因此需要切割6次,最终得到展开成6个相同的矩形。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表示为6个2a²的和。
例如,一边长为3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切割展开法计算为6×2×3²=54cm²。
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有两种,一种是基础公式S=6a²,一种是切割展开法S=6×2a²。
两种公式都可以应用于不同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都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要熟练掌握计算过程,避免出现错误。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面积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面积公式一、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1. 公式。
-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 = 6a²(其中S表示表面积,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
2. 推导过程。
- 正方体有6个面,且这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每个面的面积都是棱长×棱长,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即棱长×棱长×6。
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1. 公式。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 + 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 + ah+bh)×2(其中S表示表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
2. 推导过程。
-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都是长×高,上面和下面的面积都是长×宽,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都是宽×高。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即(长×宽 + 长×高+宽×高)×2。
三、圆柱表面积公式。
1. 公式。
-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C = 2π r(r为底面半径),所以侧面积S_侧=2π rh。
- 底面积S_底=π r²,那么圆柱的表面积S = 2π rh+2π r²。
2. 推导过程。
-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侧面积是底面周长×高。
而圆柱有两个底面,底面是圆,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可得底面积为π r²,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四、圆锥表面积公式(拓展,小学阶段了解即可)1. 公式。
- 圆锥的表面积 = 侧面积+底面积。
- 圆锥的侧面积S_侧=π rl(其中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底面积S_底=π r²,所以圆锥的表面积S=π rl+π r²。
立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
立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
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长乘宽+长乘高+宽乘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用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表示为:S=6a²。
立方体,也称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面组成的正多面体,故又称正六面体,立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相等。
立方体有8个顶点,立方体有6个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棱长总和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²倍,体积扩大n³倍。
食盐和糖的结晶体都是立方状,骰子最常见的形状就是立方体。
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向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立方体体积计算: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宽×高=底面积×高=边3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向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计算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计算公式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方体,所有的边长都相等,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其表面积是指正方体的所有表面的总面积。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假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S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S=6a^2上述公式中的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a^2表示边长的平方,6表示正方体有六个面。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推导上述公式:首先,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
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即a^2然后,将每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所有面的总面积。
由于正方体有六个面,所以总面积是6a^2最后,得到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只需要知道正方体的边长,就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5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S=6*5^2=6*25=150所以,这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50平方厘米。
在实际应用中,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常常被用于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
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其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如果我们知道立方体的体积V,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它的边长。
首先,根据立方体的公式V=a^3,我们可以求得边长a的立方根。
记为a=V^(1/3)。
然后,将a的值代入到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中,即可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
上述公式和计算步骤适用于任意大小的正方体和立方体。
无论其边长和体积是多少,都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准确计算其表面积。
总结一下,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S=6a^2,其中a是正方体的边长。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正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任意大小的正方体的表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棱长×棱长)
字母:S=6a²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长×宽+长×高+宽×高)×2
或:S=长×宽×2+长×高×2+宽×高×2
字母:S=2(ab+ah+bh)
或:S=2ab+2ah+2bh
正方体V:体积a:棱长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长方体V:体积a:长b: 宽h:高体积=长×宽×高V=abh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V=3.14*R^2*H
圆柱体面积公式下面一个圆的周长*高S=3.14*2R*H
圆的周长公式C=2π r圆的面积公式S=π r²(π=3.14;r为圆的半径;)
7、甲、乙两人生产一批零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1,两人共同生产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生产2天就全部完成了生产任务,这时甲比乙多生产了14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将乙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
那么甲的工作效率为2
乙2天完成1×2=2
乙一共生产1×(3+2)=5
甲一共生产2×3=6
所以乙的工作效率=14/(6-5)=14个/天
甲的工作效率=14×2=28个/天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
或者设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2a个/天,a个/天
2a×3-(3+2)a=14
6a-5a=14
a=14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
8、一个工程项目,乙单独完成工程的时间是甲队的2倍;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20天;甲队每天工作费用为1000元,乙每天为550元,从以上信息,从节约资金角度,公司应选择哪个?应付工程队费用多少?
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20
甲乙的工作时间比=1:2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比=2:1
所以甲的工作效率=1/20×2/3=1/30
乙的工作效率=1/20×1/3=1/60
甲单独完成需要1/(1/30)=30天
乙单独完成需要1/(1/60)=60天
甲单独完成需要1000×30=30000元
乙单独完成需要550×60=33000元
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000+550)×20=31000元
很明显
甲单独完成需要的钱数最少
选择甲,需要付30000元工程费。
9、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做5.5天可以超额完成这批零件的0.1,现在先由甲做2天,后由后由甲乙合作两天,最后再由乙接着做4天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如果由乙单独做几天可以完成?
解:将全部零件看作单位1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0.1)/5.5=1/5
整个过程是甲工作2+2=4天
乙工作2+4=6天
相当于甲乙合作4天,完成1/5×4=4/5
那么乙单独做6-4=2天完成1-4/5=1/5
所以乙单独完成需要2/(1/5)=10天
10、有一项工程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甲工程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队单独做就要超过5天才能完成。
现由甲、乙两队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解:甲做3天相当于乙做5天
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5:3
那么甲乙完成时间之比=3:5
所以甲完成用的时间是乙的3/5
所以乙单独完成需要5/(1-3/5)=5/(2/5)=12.5天
规定时间=12.5-5=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