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学习,归纳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技能与方法目标: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学生介绍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归纳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八年级上册第116页)
2.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

3.归纳文中的写作方法。

明确:善于观察和比较。

查阅和引用资料。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四)当堂练笔,学抓特征
1.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例文
2.当堂练笔:学生描写一种动物,让其他同学猜。

3.学生展示小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①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②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③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五)回顾要点,布置作业
1.回顾所学的写作方法。

2.布置作业: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去描写四中一景或一栋建筑物(六)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方法
观察比较
查阅资料
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花草树木有自然之色,亭台楼阁有人文之韵,世间万物都有其特征,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如果想在一篇说明文中将说明对象的特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说明事物要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二、技法指导技法回顾1.提出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相关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2.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1)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对图书馆进行说明,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

②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

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

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明确事物特征后,安排说明顺序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

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用逻辑顺序。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语言应用:结合课文学习,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思维发展: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3.审美鉴赏:能抓住特征对一座建筑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正确使用说明方法。

4.文化传承: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同学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水笔、毛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特征,这样才能把它说清楚。

(大屏,展示课题)二、概括归纳明确特征1.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比如咱们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2.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3.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对不同类型的事物进行说明,所抓的重点也各有不同。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其获得的成就、有价值的生活片段来加以说明。

(2)介绍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生理和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形态、属类、用途和栽培方法等。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写作中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2. 掌握如何描述事物的特征;3.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指的是事物所具有的奇特性、显著性和特殊性。

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2. 如何描述事物的特征?(1)观察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注意事物的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2)感知事物:用心感受事物所带来的情感、氛围,注意事物的味道、声音、触感等特征;(3)描绘事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特征,通过形象的比喻、精致的描写来展现事物的奇特性。

三、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事物特征的观点和描述方法,让学生理解写作中抓住特征的重要性;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事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3. 练习训练: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描写事物特征的能力。

四、导学步骤:1. 引入导学:通过举例介绍一篇描写事物特征的优秀作品,引起学生对写作抓住特征的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事物特征的观点和描述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中抓住特征的重要性;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优秀作品中的事物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抓住特征对写作的影响;4. 练习训练: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描写事物特征的能力;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反思自己在写作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进修其中的事物描写技巧;2. 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身边的事物,锻炼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描写事物特征的水平。

六、作业安置:1. 阅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事物描写;2. 写一篇文章,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事物,注意抓住它的特征。

七、课后反馈:1. 学生可以将作业提交给老师进行评阅,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2.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作业,互相进修提高。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导学案精编(部编)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导学案精编(部编)

第5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方法与过程目标: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特征、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1.以《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为例,分析说明文是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

◎《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思路:先由石拱桥说起,接着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然后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最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发展情况。

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引用、打比方◎《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对象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说明的思路:先从“四个讲究”分写苏州园林的特征,再从“三个细节”之处表现苏州园林的热证。

说明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引用、摹状貌、列数字。

◎两文的写作共同之处。

1、说明对象清楚明确。

2、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4、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5、说明的思路要清晰。

2.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

(1)细致观察。

(2)查阅资料。

(3)学会比较。

(4)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5)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

(6)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7)采用恰当的说明语言。

【单元导航】本单元共安排了三到作文题,都是根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而设置的。

第一道题要求介绍某一建筑,第二题要求介绍熟悉的物品,两道题都是写关于“事物”的说明文。

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用品,其实都各有各的特点,写作要抓住这些事物不同其他事物的特点,写出差别,写出事物的独特之处来,这就需要认真观察,抓住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如方位、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规模等,或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具体的描写,而不是“高大巍峨”“小巧玲珑”的简单概述。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鼓励学生发言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今天的课程也让我意识到,说明文的写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因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实践所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特征、观察方法、描述技巧和文章结构。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说明文写作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事物的特别之处?”比如,我们常见的树木,它们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树干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具体、生动的词语描述事物,形成具有个性的表达风格;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感悟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同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同步导学案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句话目标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特征。

2.利用写作实践,抓住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顺序,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锤炼语言,使语言简洁、准确、严密,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第1课时作文指导与写作第2课时讲练修改升格活动过程:一、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完全不一样。

写作文也是一样,想要写好说明文,就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事物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课前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____________的自白》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不少于500字。

(2)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5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

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你的家乡十堰,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不少于500字。

[写作要求](1)说明事物,除了仔细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对它的结构、功能等有进一步的了解(2)说明建筑,除了介绍该建筑的外在特征,还可以说说它的历史背景、建筑的过程、设计师、设计原理等。

(3)介绍美食,美食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等,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4)题目自拟,语言要推确、简明、周密,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2.阅读知识短文,体会要把一个或者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5. 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的特征和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说明文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否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2)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是否合理;(3)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简洁、有条理;(4)是否符合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文题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

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500字。

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只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突出地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准确的、深刻的印象。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我们不妨运用下列方法。

1.抓住特征,突出整体。

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以逻辑顺序,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重点突出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

同样,《苏州园林》-文对逻辑顺序也有充分的体现。

如文章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此后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说明。

2.纵横比较,找出差别。

纵横比较,指的是就相同或相异的地域、时代、民族、宗教等,拿所要介绍的建筑跟同一样式或不同样式的建筑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建筑形式的承继沿革或根本差别,从而发现建筑物的本质特征。

比如《苏州园林》,叶圣陶先生便拿它与故宫——我国传统建筑比较,得出苏州园林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的这一布局特征。

《中国石拱桥》讲“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来说明卢沟桥的坚固这一局部特征。

3.按照程序,循序渐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这种做事的过程和顺序就叫“程序”。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写作中,要描述事物准确、生动,就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只有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二、进修目标1.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2.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3.能够通过写作展示事物的特征。

三、进修重点1.事物特征的观点和重要性;2.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表达。

四、进修内容1.事物特征的定义和分类;2.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抓住事物的特征;3.如何在写作中展示事物的特征。

五、进修过程1.起首,让同砚们思考一下,你认为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为什么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写作中很重要?2.接着,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事物特征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抓住事物的特征。

3.然后,让同砚们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该事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4.最后,让同砚们进行写作练习,选择一个他们熟悉的事物,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展示事物的本质。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应该对事物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表达。

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品。

七、作业安置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描述,字数不少于500字。

八、拓展延伸1.请同砚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2.阅读名家作品,进修他们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表达;3.参与写作比赛,锻炼自己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愿大家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遥,不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写作基本概念。说明文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性质、功能等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的文体。它是语文写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茶庵寺的桥。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在实际中观察并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以及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方法的选择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茶庵寺桥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比较、举例等手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茶庵寺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桥的结构、历史背景等。
3.加强说明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为本章节教学内容,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包括: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模型,尝试自己描述茶庵寺桥的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描述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写作说明事物时要抓住特征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导入引导1.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事物。

2. 导入问题:你们在写作说明事物时,通常会注意到事物的哪些特征呢?二、进修过程1. 观点诠释-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目标是通过文字来诠释和说明事物的特征、性质、原理等。

- 抓住特征是指在写作说明事物时,要着重突出事物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2. 方法指导- 选择合适的事物:选择一个熟悉且具有特色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

- 突出主要特征: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不要过多涉及次要特征。

-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来展现事物的特征,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3. 例题分析请学生阅读以下例题,并分析其中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征:《草原》草原,是一片美丽而辽阔的土地。

在春天,绿草茵茵,似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在夏天,金黄的麦浪翻滚,像是一幅油画;在秋天,五彩斑斓的叶子飘落,落英缤纷;在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4. 教室练习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用所学方法写一篇说明文,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三、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重要性,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才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

在写作时,要选择合适的事物、突出主要特征,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说明文。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教室练习的写作任务,并准备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展现出自己奇特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说明文。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新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三、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明确:①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②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

(或: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四、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教法学法:分析引导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三、理解“特征”猜一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比较投影片3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动态)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如何写作说明事物时要抓住其特征,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一、导入引导1. 导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最近看到的一件有趣的事物或物品,它有什么特征吸引了你们?在写作时如何能够抓住这些特征呢?2. 引导思考:为什么在写作中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是如何影响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的?二、进修内容1.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奇特性和特点,可以是外在的形态特征,也可以是内在的特性。

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事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2.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a. 观察细致: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特性,捕捉其最显著的特征。

b. 描述生动: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让读者仿佛看到事物的真实形象。

c. 感悟深刻:除了描述外在特征,还要深入开掘事物的内在特性,表达对事物的感悟和理解。

三、实践演练1. 练习一:选择一个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尝试用100字摆布的篇幅描述它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2. 练习二:观看一幅画作或一幅照片,尝试用200字摆布的篇幅描述其中的事物特征,以及自己对画作或照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请几位同砚分享他们的练习作品,大家一起评判和讨论,看看是否能够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

2. 拓展思考:在写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事物的特征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二的写作练习,要求描述生动,感悟深刻。

2. 阅读一篇说明事物的文章,分析其中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的,总结出写作技巧。

六、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写作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提高了写作的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多加练习,不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二、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三、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步骤
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
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
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比较兔。

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

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归纳小结: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

(板书:细致具体)
特征:可供识别事物特殊象征或标志。

或者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二)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1、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是:
(1)观察。

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

(2)实践。

通过亲自做去了解事物的特征。

(3)查阅有关资料。

总之要把事物的特征写好,一要观察,二要分析,才能说得准确、扼要。

2、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请说明“水与豆浆”各自的特征: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是无嗅、无味的。

豆浆是一种乳白色液体,是由大豆经过研磨后再与水混合而成的饮品。

(三)课堂训练
以“水”为例,写一篇300字的说明文。

例文:
水是液体。

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

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

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

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

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

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

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

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

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298)
(四)说明特征
1、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要仔细观察、研究、分析。

但不一定逐个介绍。

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写作目的来取舍。

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五)写作训练
以“猫”为说明对象,突出特征,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说明文。

思考提示:找出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用处等特征,然后按逻辑顺序布局。

◎参考写作提纲:
1、猫是食肉的哺乳动物。

(下定义)
2、猫虎传说。

3、特征:眼睛、耳朵、脚爪、肉垫、胡须,(形状、作用)
4、捕鼠。

(伏击、守侯、吃鼠)
5、嬉戏。

(和狗打架)
6、肉、毛皮用处。

7、结束语。

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当我们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只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突出地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准确的、深刻的印象。

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我们不妨运用下列方法:
一、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有不同。

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
(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

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叶圣陶先生在《苏
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它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

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

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三、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

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

请看这样几段文字——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螯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肖柯《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
这两段文字,说明了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语言的。

说明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两种动物的外显的现象的描绘来表现这一内在的特征的。

当然,以上三种方法只是在作文时供选择运用的操作方法,要能抓住事特的特征,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细心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