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65965
一万个小时定律内容
一万个小时定律内容
“十万小时定律”是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它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一个特定领域中变得优秀,他需要花费至少10000小时的时间去练习并且专注地练习。
它把成功看作是一个人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所赢得的一种结果,这种实践和练习会使一个人不断提高技能,特别是特定技能类型,而这反过来又会带来成功。
所以,它要求我们要聚集十万小时的精力和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而不是相信一些不现实的道德教诲。
如果一个人能够收集了这样的时间量,他就可以达到顶尖水平,成为真正的大师,从而赢得成功。
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
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
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
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
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
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一万小时的训练,”神经科学者丹尼尔·莱维汀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溜冰选手、钢琴师、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一万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少于这个数字。
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如果想,没有别的妙招。
或者,妙招非常简单,那就是认真投入10000小时吧!10000小时法则类似于“10年法则”10年法则: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意思是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
西蒙的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都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
(《超常之辈——以下内容节选自Malcolm Gladwell新作《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成功的故事》)“在汉堡,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1.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197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新计算机中心成立了。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
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
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
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
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一万小时的训练,”神经科学者丹尼尔·莱维汀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溜冰选手、钢琴师、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一万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少于这个数字。
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如果想,没有别的妙招。
或者,妙招非常简单,那就是认真投入10000小时吧!10000小时法则类似于“10年法则”10年法则: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意思是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
西蒙的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都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
以下内容节选自Malcolm Gladwell新作《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超常之辈——成功的故事》)“在汉堡,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1.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197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新计算机中心成立了。
一万小时法则
一万小时法则1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纽约时报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丹尼尔·科伊尔,走访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甚至银行劫匪,去了解这些人背后有没有普遍的成功规律。
最后他发现,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
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一天8小时一周5天的话,你就需要花上快5年的时间。
英国神经学家莱维提也从科学角度认证了这一理论,他对于人类神经系统的研究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上万小时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我们,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以,再有天赋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也都需要长期持续的反复练习,才能让一项技艺完美掌握。
因为这世上绝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但却不着急。
2人生赢家冯唐的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我最近在学游泳,一个教练带三个人,其中一个叫Mary的妹子基础好,只是过来做强化学习的。
我和另一位小哥都是只会蛙泳,能成功踩在水中不下沉的水平。
开课第一天,颇有经验的教练就提醒我们说,Mary的游泳基础比你们两个高,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所以不要有压力,游出你自己的水平就好了。
我那时并没当回事,想着这有什么好比,该怎么样提高就怎么样提高好了。
但两次游泳课下来,我就发现自己不淡定了。
我和Mary常常是泳道相邻,教练每每教完一个动作,她很快就领会,嗖嗖地游走了,把我远远地甩在后面。
一旁的我,压力陡增,一边要奋力前游,一边左顾右盼,看看隔壁的她是不是已经游到了终点......几圈下来,我节奏大乱不说,因为太急,还游得只呛水。
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在此刻得到最直接的证明。
1万小时定律——想做常胜将军:就要成为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
1万小时定律——想做常胜将军:就要成为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学而时习之”,经过持续的学习和练习,没有捷径可走。
就像巴菲特询问周安仔在棒球场上如何完成这完美一击的,安仔的回答是:“不停地练习,直到掌握方法为止。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000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钢琴演奏家,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都符合这个“1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每周练习20个小时,总共持续10年。
这和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年磨一剑”完全吻合。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也印证了“1万小时定律”。
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大学退学并决定创立自己的软件公司之前,就因为种种机遇和自己的努力,长期得到免费用电脑的机会,已经无间断地编写了七年的程序,积累的时间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
在上个世纪,拥有和盖茨类似经历的人非常罕见,难怪他说:“假如在世界上能找出50个都能把我惊倒。
”而另一位世界首富、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成长历程和长盛不衰,不仅印证了“1万小时定律”,而且揭示了另一个重要论断:要保持世界级的水准,成为常胜将军,必须成为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
“我是7岁开始的,之前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巴菲特说。
他7岁开始对股票感兴趣,8岁开始阅读父亲关于股票的藏书,10岁时当地图书馆有关股票的书籍已经读完,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19岁通过阅读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找到了正确的投资方向,20岁时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拜格雷厄姆为师。
25岁创立合伙企业时,他已经研究股票投资18年,实际投资股票的经验15年,远远超过1万小时,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
而且在随后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不断学习进化,65岁以后投资技艺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历数次金融危机的考验而屹立不倒。
正如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所说的:巴菲特的成功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10000个小时定律
10000个小时定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
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
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个定律,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10000小时定律,对“天才”作出了的诠释,对天才的奥秘作了深刻的揭示。
即所谓“天才”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取得的,而后天的学习、训练必须是一个自觉的、刻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
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总认为他们是天才。
比如,有人说著述《周经》的周文王姬昌是天才;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更多的人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天才……世界上果真有“天才”吗?我们说,所谓“天才”就是指天资聪明、智商较高、成就卓著的人.近代科学家们研究一些试题在一定时间内对人们进行测试,从测试的结果看,的确,有人智商低些,有人智商高些,但绝大部分人都相差不大.那么,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能成为天才呢?未必。
现实中,同样智商的人,学业上、事业上的成绩天壤之别,智商高的人不见得就成才,相反智商低的人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因此,智商的高低,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后天得到过良好的刻苦的训练,有没有达到10000小时.周文王之所以能演绎《周易》,是因为他被诬得罪了殷纣王,被关押在羑里这座监狱里7年之久.7年间他专注伏羲创造的八卦图,推演出64卦384爻,并研究创作出卦爻辞,以探索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化和今天的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和重要启迪。
周文王下的功夫恐怕大大超过10000小时吧。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多万字.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从28岁开始写作,平均每天写1000字,28年才能写到1000万字.我们知道,鲁迅一生担任过很多工作,与很多友人交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作千余万字,又岂止是1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有人说鲁迅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一万小时定律区分
一万小时定律可以区分成两种:
1.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强调的是通过刻意
练习,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它认为,要想在
某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需要投入至少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种练习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有
计划的训练。
2. 低水平重复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则认为,如果只
是低水平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即使投入了一万小时的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它强调的是,要想取得进步,必须不
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
和要求。
因此,一万小时定律的区分在于是否是刻意练习和是否是
低水平重复。
10000个小时定律
10000个小时定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
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
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
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
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个定律,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10000小时定律,对“天才”作出了的诠释,对天才的奥秘作了深刻的揭示。
即所谓“天才”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取得的,而后天的学习、训练必须是一个自觉的、刻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
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总认为他们是天才。
比如,有人说著述《周经》的周文王姬昌是天才;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更多的人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天才……世界上果真有“天才”吗?我们说,所谓“天才”就是指天资聪明、智商较高、成就卓著的人。
近代科学家们研究一些试题在一定时间内对人们进行测试,从测试的结果看,的确,有人智商低些,有人智商高些,但绝大部分人都相差不大。
那么,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能成为天才呢?未必。
现实中,同样智商的人,学业上、事业上的成绩天壤之别,智商高的人不见得就成才,相反智商低的人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因此,智商的高低,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后天得到过良好的刻苦的训练,有没有达到10000小时。
周文王之所以能演绎《周易》,是因为他被诬得罪了殷纣王,被关押在羑里这座监狱里7年之久。
7年间他专注伏羲创造的八卦图,推演出64卦384爻,并研究创作出卦爻辞,以探索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化和今天的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和重要启迪。
周文王下的功夫恐怕大大超过10000小时吧。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多万字。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从28岁开始写作,平均每天写1000字,28年才能写到1000万字。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
葛拉威尔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10000小时法则的解读
10000小时法则的解读
10000小时法则,也被称为“刻意练习”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出的。
这个法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在某一领域达到或超越专家水平。
具体来说,10000小时法则认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投入至少10000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个时间并不是随意地、无目标地练习,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反馈的刻意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这个法则的提出,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无论是音乐、体育、艺术还是其他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时间的、持续的、专注的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达到或超越专家水平。
10000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这意味着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及时的反馈和持续的努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人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达到或超越专家水平。
总之,10000小时法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理论,它告诉我们,只要我
们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就可以在任何领域达到或超越专家水平。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介绍: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一个人要想在某一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就需要累计投入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个定律最早由心理学家Ericsson等人在1993年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原理以及对个人发展和教育的启示。
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概念是:“天才”并非仅凭天赋和天资,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所获得的。
这种理论认为,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训练,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原理和研究:一万小时定律的原理建立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
统计研究表明,从职业运动员、音乐家到科学家,大多数成功人士在特定领域达到巅峰之前都花费了大约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实际上是可行且必要的。
例如,研究表明,钢琴演奏家在成为国际级演奏家之前,平均需要练习约1.3万个小时。
职业运动员也需要类似的训练时间,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业和技术要求的领域,如冰球、滑雪和体操等。
此外,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爱因斯坦和达尔文,都是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研究来达成他们的成就的。
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启示:一万小时定律对教育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首先,这个定律教导我们,成功需要倾注时间和努力。
仅仅依靠天赋远远不够,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艺术方面,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
其次,一万小时定律强调了系统性和有目标的练习的重要性。
单纯的数量并不能保证取得成功,关键是投入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来进行训练。
具体指导、良好的教练和持续的反馈都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因此,在教育中,提供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专注和刻苦努力的环境非常重要。
最后,一万小时定律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坚持。
取得卓越成就需要时间和毅力。
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这对于孩子们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家长、教育者和导师来说尤为重要。
结论: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是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1万小时定律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 1万小时定律” 。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 风雨无阻, 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 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 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 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 20多年以前, 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 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 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 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 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时间的力量:一万小时定律
时间的力量: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曾经在《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也打破了“大师都是天生”的说法,认为任何人只要训练得当,都有达到世界级的顶尖水平。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直到20岁时每周会达到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听上去像一种励志的成功学,或者是给Loser 打气的心灵鸡汤,但在成功者身上,它却很容易得到验证。
比如,运动员从小开始接受枯燥的体能训练,从练习中国人眼中的“童子功”开始,以时间定义体能的成长,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也超过了1万小时。
当然,对于这种说法,有学者也提出过质疑。
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你只要是花足够时间,就能在你花时间的那个领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时间练习的内容。
到了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其实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你很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台的水平,而不是达到最棒。
其实,很多人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都可以达到某个领域上的专业水平。
但是,这个水平其实还达不到顶级,这只是你通往专家级别道路上的一个瓶颈,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由于缺乏兴趣,很多人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不会进一步的刻意训练磨练自己,也就只能停留在一般水平了。
掌柜认为,但要成为世界级的选手,天赋能帮助你更快地达成目标。
天赋可以决定你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点,却没办法直接决定你会达到的高度。
一万小时定律
你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吗?任何成功的人在其获得成功的领域都必须有至少1万小时的积累。
1万小时定律格拉德韦尔的新书《超常之辈:成功的故事》写的是与众不同的人:聪明人、有钱人、成功的人,在最边远的地方开展活动的人,包括罗伯特·奥本海默、比尔·盖茨、“披头士”等人。
《时代》周刊说,他的目标是调整我们对成功道路的理解,成功过程不是天才儿童通过英勇奋斗在精英体制内变成成功的成年人,变得有钱、出名或实现人生目标。
《超常之辈》讲的是成功需要的背景——家庭、文化、友谊、童年、出生、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条件。
“只问成功人士是什么样子的是不够的,只要问他们来自何方,我们就能破解成功与否背后的逻辑。
”这本书被认为是对美国人白手起家的神话的正面攻击。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法学论文,对飞机失事和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
比如他总结出了一个1万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以吸收达到精通所需要知道的东西。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说:“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反复出现。
”1万小时当然是相当多的时间,要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不需去做兼职,但有机会的话还是可能的。
强调先天因素不只是近来科学上的趋势。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它不是一种能按照任何法则来学习的才能。
‘天才’这个词可以推测是Genius(拉丁文)引申而来的,是一个特异的、在一个人诞生时赋予他守护和指导的神灵。
一万小时理论
看过许多成功学的书,里面提到种种成功的因素,天份,兴趣,智商,情商,财商等等。
但直到最近才有所感悟,再结合自已过往经验,成功和失败,更加觉得持续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提到持续就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理论“一万小时定律”,想了解这个理论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个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
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当然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无论你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
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
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提到这个理论的原因在于当我结合该理论与自已的亲身经历和所学的知识时发现该理论的强大力量。
一万小时定律
读书笔记
在一万小时定律这本书中,我看到的内容有目标,目标一定要可以量化,而且必须有时间限制目标既要清晰 又要适合当前的自己。
内容感觉有点水、、有点杂、、但总体细分的观点还是不错的、也觉得很多例子、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幸亏没有用一万小时才看完这本书,你我的时间都一样,不能生巧、说到做到,不拖延,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反 复尝试,有明确的目标,and so on。 只读了观点,没有读例子。 读了《一万小时定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你怎样对待时间,时间就会怎样对待你,想要把自己的每一天 都过得充实、有意义,那么你就要善待、充分利用每分每秒。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级的高手,明白练习的重要性还来得及。 每个人在择业之前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掌握目标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和职业特点;第二,要学会将 个人贡献和公司发展战略进行有机融合;第三,你要做好为适应公司要求而做出必要改变的准备。
目录分析
1
第1章前言
2
第2章下一个十 年,我是谁
3 第3章专业,你
唯一的生存之 道
4 第4章画好自己
的底线,逐步 实现目标
5 第5章引爆你心
中的“信念”, 一万小时专注 的必备动力
第6章细节与专业主 义的关系
第7章走出失控的怪 圈
第8章微时间管理术: 你在荒废时间的时候, 别人都在拼命
第9章果断行动,让 拖延到此为止
一万小时定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时
专业
底线
时间
专业主义
第章
细节
你不知道的“一万小时定律”,到底有多牛掰!
你不知道的“一万小时定律”,到底有多牛掰!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
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大画家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最简单,最枯燥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最高深艺术境界的途径。
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为了他在赛场上的10多秒的辉煌,他从7岁开始至今已苦练了19年,不知跑了几个一万小时,汗水流了几吨,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才换来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股神巴菲特、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苹果计算机乔布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投注都超过一万小时以上,他们专注的阅读、思考、研究、实践,才有今日的成就。
其实对于成功者来说,不管练习的过程枯燥与否,有趣与否,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
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来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大都不是寻常之辈。
从心理学上分析,用上千上万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一件理性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
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而中国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其道理可谓异曲同工。
名词来源:
美国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异数》,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理论依据: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一万个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
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
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
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
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
这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
成功代表:
一万小时定律的成功代表大画家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最简单
一万小时定律提法来源于《异数》
一万小时定律提法来源于《异数》
最枯燥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最高深艺术境界的途径。
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田坛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为了他在赛场上的10多秒的辉煌,他从7岁开始至今已苦练了19年,不知跑了几个一万小时,汗水流了几吨,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才换来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青岛港吊装大师许振超,能把吊装技术练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丝毫不差,多次在吊装技术比赛中技压群雄,还多次打破世界港口吊装纪录。
为了这“一招鲜”,他至少练了30年,苦心孤诣,练习不辍,足足有好几个一万小时。
美国游泳好手麦克.菲尔普斯,除了手脚特长的天赋异禀,他每天练习八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谛造一人独得八面金牌的奥运奇迹。
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5岁时开始看历史,《上下五千年》他11岁之前读了7遍,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
他陆陆续续看了15年,大概总共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每天都要学习两小时。
把这几个时间数字相乘,15年乘2小时再乘以360天,等于10800个小时。
所以在海关工作的他,才能白天当公务员,晚上化身网络作家,在电脑前码字。
从台湾超级星光大道走出来的萧敬腾,15岁时学习爵士鼓,18岁时开始在酒吧、餐厅驻唱,每天要唱很长时间,跟好几个场子,时间最长的时候,一天超过12个小时。
知名武侠作家沧月,5岁以后开始博览群书,10岁左右练习写武侠小说,读本科和研究生的7年半时间,更是每天花上六七个小时来写小说。
单是大学期间所练习的时间,就远远不止一万个小时。
在练习的这些年中,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从不会觉得乏味。
但她深知,自己付出的也很多。
股神巴菲特、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苹果计算机乔布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投注都超过一万小时以上,他们专注的阅读、思考、研究、实践,才有今日的成就。
相关评论:
其实对于成功者来说,不管练习的过程枯燥与否,有趣与否,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
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来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大都不是寻常之辈。
从心理学上分析,用上千上万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一件理性的事。
常常会产生困扰,还会被人家认为是死心眼。
但这种极端的感受却正是才能的组成成分,因为这里包括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力量;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激情。
这是维持与激发激情的钥匙。
其实一万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
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
不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话“十年磨一剑”,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都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儿,可是有没有想到,他们其实大多数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其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如果人们也想像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出类拔萃,就先别埋怨自己没有机会,不逢贵人,怀才不遇,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太不开窍,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你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必须走上这条路。
而在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唯一能为我们所掌控的,恐怕也就是这一万个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