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年月日课题找规律(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找规律画想算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20÷3=6(组)……2(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白兔:2×6+1=13(只)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白子:1×6=6(枚)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学生交流结果学生讨论,交流结果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找规律2的教案
找规律2的教案教案标题:找规律2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找规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中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或找出缺失的数。
3. 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找规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不同类型数列的示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带有不同难度级别的找规律题目。
3. 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数字排列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2.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一些找规律的经验,并引出找规律的重要性。
探究:1.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示例,如2,4,6,8,10,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从而找出了等差数列的规律。
3. 教师再给出其他类型的数列示例,让学生继续观察和找规律。
4.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和表示数列的规律,如写成表格、图形等形式。
拓展:1. 教师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找规律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找规律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找规律的步骤和技巧。
3.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评估: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估题目,考察学生对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练习题或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数列类型,如斐波那契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找规律题目,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找规律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教学过程⊙展示成果,激励引入1.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习,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7页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
找规律(二)教学设计及评析
找规律(二)教学设计及评析第一篇:找规律 (二)教学设计及评析“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祝塘中心小学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页例2及相应“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2-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找到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经验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找规律”。
(板书课题)在重大的节日里,校园里总会张灯结彩,布置得喜气洋洋,其中彩旗当然是少不了的。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彩旗,看,这些彩旗是怎样排列的?[说明:因为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还是有必要从“找”入手,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又为这节课作好必要铺垫。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1、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我们班分配到了插彩旗的任务,大队部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领18面彩旗,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18面彩旗中要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别急,拿出你的纸和笔,动动脑,动动手。
谁愿意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说明:这里并没有采用教科书上的例题,是个人觉得例题没有需要解决的迫切性。
而为插彩旗去领彩旗,一来想和例1有很好的衔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来离孩子们的生活近一些,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那么如果要领20面彩旗,照这样排列,20面彩旗中有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呢?自己试着做一做。
做好了四人小组交流,一人介绍,其他同学做评委。
谁愿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余下的“2”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的2面是第7组的前2面,也就是每组中的前2面,1面红旗,1面黄旗)3、比较反思,深化理解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在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时,先找——按什么规律排列,也就是以几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什么;再算——用除法算出有这样的几组;最后看——有无余数,如果有,余几就是每组中的前几个。
《找规律(二)》教案
《找规律(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二)》教案,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中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
1.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如对称、循环等。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找规律的方法,如计算购物优惠、排队问题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辨识和应用这些规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找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原理。
(2)将图形排列规律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描述,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
(3)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所学规律,将问题简化并解决。
举例:
-对于等比数列,学生可能会对比例关系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从具体的数值中抽象出比例因子。
-在图形排列中,学生可能难以将观察到的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如描述图形的对称轴、循环次数等。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找规律(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出事物规律的情况?”比如在购物时发现商品价格按照一定的规律打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2教案
课题找规律2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设计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够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助学单等学具准备小正方形等板书设计找规律2序号个性化教学设计自我调整一、激发兴趣引发问题课件出示复习练习。
看谁能计算准确。
真棒!看看旧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新问题呢?(用跑火车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二、自主探究开启智慧出示例3(1)第一幅图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摆一摆,先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条,问现在有几个正方形?生:3个师:再加上一竖条3个摆在后面,问现在有几个?生:6个师:再加上一竖条3个摆在后面,问现在有几个?生:9个师:再摆一竖条呢?学生齐声回答12个。
师:接着该怎么填?生:15、18、21师: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规律呢?生1:这些数是从小到大变化的,都用了加法。
生2:前一个数加上3就是后面的数。
生3:从3开始,依次加3,直到21。
师:那上面的图形该怎么填呢?生:每一条是3个正方形,加3就是后面再加一条3个正方形,15就有5条,18就有6条,21就有7条。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增加的过程。
动画展示,图形增加的过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观察到了数的变化,还发现了图形的规律,我们接着来看下一组图形。
三、合作交流达成智慧1.出示例3(1)第2附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用你们的学具摆一摆后面的图形是个什么样子呢?学生4人小组讨论,请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生1:每图形中的正方形越来越少。
生2:第一个有11个正方形,第二个有9个正方形,第三个有7个正方形,第四个有5个正方形。
生3:每个图形都是单数。
生4:每个图形都是最左边的只有一个正方形。
生5: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2,后面一个图形比前面一个少两个。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准备板书,教案和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前一课时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找规律”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知(25分钟)•第一步:复习前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介绍新的找规律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解题过程。
•第三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找规律的策略和结论,引导他们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应用(15分钟)•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课堂设计特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灵活运用示范教学、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及时引导他们纠正错误。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动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二)》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3.按规律,填一填。
4.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同时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每组图形、每个数或每组数都在变,我们就是先要找到不变的东西才能找到规律。
2.找规律时,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和、差关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教案
课题
找规律(二)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确规律是一组一组的出现,为后面学习不是这种规律的内容做了一个衔接的作用。
讲授新课
1.探究依次增加相同数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
师: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有什么呢?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
师: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等差数列与上节课排列规律的不同,进而为解决这类问题总结方法做出准备。
及时比较规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特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找规律(二)》教案
找规律(二)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找规律(二)课时:l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解读】《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
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是培养学生“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规律。
【学情分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规律。
鉴于此,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先用语言描述出图片的排列规律,然后用图形和数字来表示一个模式,帮助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
另外,学生年龄小,注总力集中时间短,因此,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
【学习目标】1.结合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用数字来表示图形的变化规律,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认真观察和动脑筋的好习惯,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评价任务】1.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图形的变化规律。
2.能够用数字表示图形的变化规律,完成课堂练习。
3.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活中含有规律的事物。
【教学过程】。
找规律2教案
找规律2教案教案标题:找规律2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中的规律,预测和推测数列中的下一个数。
2. 学生能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3. 数列中的常见规律类型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字,如2,4,6,8,10,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数列中是否存在规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规律的特点和方法。
二、讲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强调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
2.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找规律的常用方法和策略,包括逐项比较法、观察差值法、观察倍数法等。
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应用。
四、讲解数列中的常见规律类型(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列中的常见规律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这些规律类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列,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预测和推测数列中的下一个数。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教师逐一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拓展与应用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反馈: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并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巩固练习。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找规律(二)》示范教学设计
《找规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与数列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填数。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探究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1:图形是按照“”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预设2:图形对应的数字是按照“4、2”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答案?预设:引导学生回顾:数字与图形同时发生变化时,可以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的变化规律与图形的变化规律是相对应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索和规律有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3第(1)小题。
师:这里的图形和数字不是重复排列的,怎么发现规律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反馈交流。
师:先看第一组,你发现第一组有什么规律,是怎么发现的?预设:先看图形,第一个图形由3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图形由6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图形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图形由12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数量增加3个;再看数,从3到6是加了3,从6到9是加了3,从9到12也是加了3,所以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增加3。
师:那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你能填出后面三个数吗?预设:12+3=15,所以第一个数是15;15+3=18,所以第二个数是18;18+3=21,所以最后一个数是21。
师:再来看第二组,从第二组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预设:先看图形,第一个图形由11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图形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图形由7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图形由5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数量减少2个。
找规律二(教学设计)
5.2找规律二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的个数之间的规律。
二、学习目标:
⒈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四、互动学习过程:
(一)学前热身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自主探索
1.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
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林阴道可以看作个3米?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个米?
你是怎么列式的?把你的算式写出来。
列式:林阴道长:
答:。
兔子做操队伍长:
答:。
3.试一试:
(1)如果有10只兔子像这样排成一排做操,兔子的队伍长多少米?(2)从林阴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三)、随堂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学后反思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规律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规律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找规律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难点: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1.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探究新知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2.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现,总结规律。
3. 实践应用3.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3.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
4. 总结提升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作业布置5.1 教师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同时,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意识较强。
一年级找规律2教案
一年级找规律2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找规律2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找规律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找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和讨论找规律的策略。
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1-20)2. 白板和马克笔3. 小组活动材料教学准备:1. 准备好数字卡片。
2. 准备好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从1到10。
2. 教师问学生是否能找出这些数字的规律。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探究(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数字卡片,这次从11到20。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的规律,并鼓励他们互相讨论。
3.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记录学生的想法和策略。
解释(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并在白板上记录下来。
2. 教师解释和澄清学生的答案,并帮助他们理解找规律的方法和概念。
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数字卡片。
2. 学生在小组中使用找规律的方法,尝试找出数字卡片的规律。
3. 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他们的策略,并尝试解决一些与找规律相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发现和策略。
2. 教师总结并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一方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找出其他数字序列的规律,如奇数、偶数、倍数等。
2. 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数字序列,并向其他同学提出找规律的问题。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应用找规律的方法。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字序列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教师在实施教案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和提问的技巧,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二)》教学2
【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二)》教学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6找规律例2二、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找规律的例2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对于图形和数列的变化,它们都是通过研究图形或数列隐藏的数量的变化找出规律,而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不同点是:一年级下册研究的数列或图形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而例2图形或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即隐含2个或2个以上的规律。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一定的找规律的方法,会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去寻找隐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找出相邻两项的差中隐含的新规律并不会太难。
因此本节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⑴、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创新,自主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⑵、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归纳、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2、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笔者主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出示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材料:□□□____,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材料,在此基础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
《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中自己处理信息,思考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发展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与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揭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和数列中隐藏的规律。
那么,你们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
《找规律(二)》一等奖创新教案
《找规律(二)》一等奖创新教案《找规律(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的排列方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2.通过观察、推理发现数组或数列中存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并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有规律的图片教学过程板块一展示成果,激励引入1.(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2.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图中呈现事物的颜色是有规律的,它们的颜色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生: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颜色重复出现。
3.过渡: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刚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颜色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找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找规律(二)] 操作指导:在新课开始前,展示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梳理与复习。
板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活动1 探究数列中的规律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1)[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5页例3(1)题上面的图形及数](2)小组合作要求: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规律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们的想法分享给组内同学。
(3)小组内交流,选代表汇报。
生:每个图形对应的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
提问: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个图形,应该摆多少个正方形?为什么?生:应该摆15个正方形,因为后一个图形依次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正方形。
追问: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生:从数上看,数的变化规律是前一个数加3等于后一个数。
追问: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摆出几个,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愿意写数呢?生:愿意写数,写数比较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找规律
第2课时找规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2.讨论:观察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3(1)。
(1)出示图片(1)。
师:请观察这组图形和数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
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生1: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生2:通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断增加。
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
师: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
生3:不是重复出现的。
与前面图形的排列不相同。
师:对!再来看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的个数。
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师: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生:6-3=3,9-6=3,12-9=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
师: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师: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
学生独立填数。
汇报、交流。
板书:
(2)出示图片(2)。
出示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这组图形以及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师:有规律吗?
生1:有。
师: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1:这行数字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生2:都是单数。
生3:是按11、9、7、5的顺序出现的。
师:请大家算一算,相邻的数字相差几?
生4:11-9=2,9-7=2,7-5=2。
所以都是相差2。
生5: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多2,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2。
师:很正确!
板书:
师:相邻的数字相差2,就是一行数的规律。
师:请大家试着填一填,5后面的两个数应该怎样填?学生独立填数。
汇报、交流。
板书:
2.教学例3(2)。
出示下面两行数。
(1)5 10 15 20 25 ____ ____
(2)24 20 16 12 8 ____ ____
师:观察上面两行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第一行数的规律。
生:第一行数,相邻的两数相差5。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10-5=5,15-10=5,20-15=5,
25-20=5。
生2:我是5个5个地数,5、10、15、20、25。
所以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
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板书:
师:按照这个规律,你能接着填数吗?
生:能。
师:填几?
生1:25加5等于30,第一条横线上填30。
生2:30加5等于35,第二条横线上填35。
师:第一行数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出来了,下面说第二行数的规律。
生1:这行数都是双数。
生2:它们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
生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4。
师:是吗?怎样能验证一下?
生:用减法算一下。
师:好!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交流。
师:现在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行数的规律?
生:相邻的两个数相差2。
师:对!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填数。
学生填数后,交流。
板书: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数。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3题。
(1)学生独立思考、涂色、填数。
(2)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4题。
(1)让学生观察黄珠子和蓝珠子是怎样排列的。
(2)继续观察黄珠子的个数和蓝珠子的个数各有什么规律。
(3)讨论:方框里应该画什么珠子?画几个?
4.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填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规律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数的排列规律。
每一行数相邻的差是相等的,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3或者5等。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每行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形成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
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