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超全总结-涵盖习题
作业(第一部分)简答题:第2、3、4章1.简述气体电离的4种方式。
P102.什么是电子崩及电子崩的条件P15-P173.汤逊放电理论与流柱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P17-P19。
4.巴申定律的公式表达及巴申曲线的两个结论。
P17-P185.提高气体间隙抗电强度的方法。
P42-P446.简述防绝缘子污闪的4种方法。
P56-P57第5章1.简述电介质极化的5种基本形式。
P59+空间电荷极化、夹层极化2.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相对介电常数的概念。
P58-593.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热击穿。
P664.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电击穿。
P655.影响固体击穿的4个主要因素。
P65-P69(电压、电场均匀程度、受潮、累积效应)6.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热老化。
P73第6、7章1.简述绝缘缺陷的两种类型。
P752.简述绝缘试验中的非破坏性试验和耐压试验。
P753.简述绝缘电阻的吸收比及其测量结果对判断绝缘状态的作用。
P75-P774.简述局部放电测量的作用。
P845.简述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的作用。
P92-97(作用是:能够有效地发现导致绝缘电气强度降低的各种缺陷,尤其对局部性缺陷的发现更为有效。
)6.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耐压试验比较的优点。
P1007.简述直流高压测量的两种方法。
P106-P1118.简述冲击电压试验的作用。
P1019.简述测量冲击电压的三种方法。
P111-P116论述题:第2、4章1.借助作图,阐述汤逊自持放电及条件。
P14-P182.借助作图,阐述气体放电的极性效应(以棒-板间隙为例)。
P23-P253.阐述污闪放电过程。
P53-544.借助画图,阐述介质损耗角正切测量原理。
P80-81第5、6章1.借助公式推导,阐述绝缘的吸收现象。
P75-P772.借助公式推导,阐述介质损耗角正切。
P613.借助电路图阐述局部放电的脉冲电流法测量。
P84(三种基本回路及原理)作业(第二部分)简答题:第8章1.简述单根均匀无损传输线的波阻抗与波速表达式,以及物理量意义。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
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一、掌握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及特点(1)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作有限位移现象。
(2)电子位移极化:负电荷的作用中心与正电荷的作用中心不再重合主要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不产生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的影响较小。
(3)离子位移极化:在外电场E作用下,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现极化。
离子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过程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无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有影响:(4)偶极子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偶极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转向,顺电场方向作有规律的排列,靠电极两表面呈现出电的极性。
偶极子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长,故极化与频率有较大的关系;2、极化属非弹性,有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影响很大:极性气体介质具有负的温度系数;(5)空间电荷极化:是带电质点(电子或正、负离子)的移动形成的。
最典型的空间电荷极化是夹层极化。
夹层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长,故夹层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具有夹层绝缘的设备断开电源后,应短接进行彻底放电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大容量电容器不加电压时也应短接;2、极化涉及电荷的移动和积聚,所以必然伴随能量损耗。
二、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0 ——真空的介电常数=8.86×10-14F/cm三、掌握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介质损耗因数tanδ概念采用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作为综合反映电介质损耗特性优劣的一个指标,测量和监控各种电力设备绝缘的tanδ值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绝缘预防性试验的最重要项目之一。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一、掌握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途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跳出最外层轨道,成为自由电子。
产生带电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游离),它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一是气体本身发生电离(游离);二是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发生表面电离(游离)。
高电压技术总结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34、击杆率:雷击事故中雷击塔顶的次数与雷击输电线路的总次数之比。
35、绕击率:雷击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概率。
36、建弧率:线路中绝缘由冲击闪络变为工频闪络的概率。
37、进线段:输电线路中距离变电站1—2公里的线段。
二、简答
①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②增加输电距离③降低线路功率损耗④降低电网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
汤森德理论:①电子碰撞游离产生电子崩的过程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②二次放射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游离条件:运动质点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要大于被撞质点在正常状态下的游离能。
气体的放电电压是气体间隙距离和气体相对密度乘积的函数Uf=f(δ·s)。
4、在多介质绝缘结构中极化和电场分布的关系。
电场分布的静向分量与绝缘的相对介质常数成反比。
第九章
1.内部过电压类型:暂时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切断空载线路~、空载线路合闸~、切断空载变压器~、断续电弧接地~)。
篇二: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资料
一、填空和概念解释
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2.耐压试验:工频、感应、直流、冲击~。试验结果:①能有效地发现绝缘中危险的集中性缺陷②能对绕组的纵绝缘和相间绝缘进行试验③更易检查出其中的缺陷④能良好地检验高压电气设备对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耐受能力。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高电压技术,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领域啊!高电压是什么?就好比是电力世界里的大力士,拥有超强的能量和威力!先来说说绝缘吧。
这就像是给电力系统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保护它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没有良好的绝缘,那可不得了,就像没有城墙的城堡,随时可能被敌人攻破。
你想想看,要是电线没有好的绝缘,那岂不是到处漏电,多危险啊!然后就是高电压的产生。
就好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通过各种设备和技术,把普通的电压变得超级强大。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操作。
就像一个优秀的魔术师,每一个动作都要恰到好处。
还有高电压的测量。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要像侦探一样,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信号。
测量工具就像是侦探的放大镜,帮助我们看清高电压的真面目。
要是测量不准确,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就像侦探抓错了犯人一样。
高电压的应用那可真是广泛得让人惊叹!在电力输送中,它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把电能快速、高效地送到远方。
在工业生产中,它能驱动各种大型设备,就像大力士推动巨石一样轻松。
在科研领域,高电压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啊!新的材料、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就像雨后春笋一样。
这让高电压技术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先进。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吗?高电压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人类,用不好可就会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高电压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我们要像驾驭烈马一样,牢牢地掌握住它,让它带着我们奔向美好的未来。
总之,高电压技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高电压技术_自考复习重点总结
第二章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电子式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作有限位移。
夹层式极化: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均匀电介质,叫做夹层电介质。
电介质的电导: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使其内部联系较弱的带电粒子作有规律的运动形成电流,即泄漏电流.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电导。
“吸收现象”:固体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从大到小随时间衰减,最终稳定于某一数值,称为“吸收现象”。
吸收电流:有损极化所对应的电流,即夹层极化和偶极子极化时的电流,它随时间而衰减。
泄漏电流:绝缘介质中少量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导电流,它不随时间而变化.绝缘电阻:介质的电阻R=U/I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通常以到达稳定的泄漏电流的电阻作为介质的绝缘电阻。
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衡量材料本身在电场损耗能量并转变为热能的一个宏观的物理参数称之为介质损耗角正切。
绝缘的老化:固体和液体介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其机械和电气性能的劣化。
1、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1)过滤(2)防潮(3)脱气(4)覆盖层(5)绝缘层(6)屏障2、2.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影响因素(1).电压作用时间(2).电场均匀程度与介质厚度(3).电压种类(4).电压作用的累积效应(5).受潮3、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1).改进制造工艺:尽可能清除介质中的杂质,可以通过精选材料、改善工艺、真空干燥、加强浸渍等方法。
(2).改进绝缘设计:尽可能使电场均匀(3).改善运行条件:注意防潮、尘污,加强散热冷却4、电介质绝缘老化的原因(1)局部放电老化 (2)热老化 (3)机械力的作用 (4)环境的影响5、为什么用介质损耗角的正切tgδ来表示介损答:由于:(1).P值与试验电压U的高低等因素有关;(2).tgδ是与电压、频率、绝缘尺寸无关的量,而仅取决于电介质的损耗特性。
(3)tgδ可以用高压电桥等仪器直接测量.所以表征介损用介质损失角的正切tgδ来表示,而不是用有功损耗P来表示.第3章电气设备绝缘试验耐压试验(破坏性试验):试验所加电压等价于或高于设备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各种电压.1、西林电桥测量时的两种接线正接线适用:体积小,重量轻反接线适用:体积大,重量大,外壳接地2、西林电桥测量时防止外界电磁场对电桥的干扰措施有哪些?(1)加设屏蔽(消除电容的影响) (2)采用移相电源(3)倒相法3、西林电桥测量时注意事项有哪些(1)电桥本体必须加以屏蔽(2)被试品和标准无损电容器连到电桥本体的引线也要使用屏蔽导线(3)电桥本体接地良好(4)反接法时,三根引线处于高压,必须悬空(5)能分开测的试品尽量分开测(6)应保持试品表面干燥(7)试品设备有绕阻时,应首尾短接起来试验变压器得特点电压等级比电力变压器更高、容量不大,仅单相;工作在电容性负荷下;允许发生短时短路;工作时间短;漏磁通较大;温度比较低、无散热要求;绝缘裕度小工频高电压的测试方法有哪些用静电电压表测量工频电压的有效值用球隙进行测量工频电压的幅值用电容分压器配用低压仪表用电压互感器测量.直流高压的获得有:半波整流回路,倍压整流回路,串接直流发生器。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方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8.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2)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9.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小。
当电压接近 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高至 时,电流又开始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高至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方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8.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2)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9.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 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小。
当电压接近 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高至 时,电流又开始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高至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6页)
1.电介质的极化:1.)电子位移极化 电介质中的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做有限位移,无能量损耗2.)离子位移极化 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3.)转向极化4.)空间电荷极化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代表电介质极化程度(气体D=1 水D=81 蓖麻油 D=4.2)3.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1.)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介质:离子)2.)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别4.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因素:温度,电场强度。
5.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δωδωεCtg U V tg E pV P 22=== 6.tg δ:介质损耗角,绝缘在交变电压作用下比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 7.四种形式电离的产生:撞击电离 光电离 热电离 表面电离 8.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收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2.)带电质点的扩散3.)带电质点的复合9.自持放电:当场强超过临界场强cr E 值时,这种电子崩已可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必再有赖于电离因素,这种性质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0.汤森德理论只是对较均匀电场和S •δ较小的情况下适用。
11.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为电子崩(ɑ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1-de α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r 过程)应为:)1(-de r α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12.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b U 与气体相对密度δ,极间距离S 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他们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S ⋅δ的乘积不变,b U 也就不变。
13.流柱放电流程:有效电子(经碰撞游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形成混质通道(流柱)——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柱)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柱)击穿14.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他与其他形式的放电有本质的区别,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并不取决于电源电路中的阻抗,而取决于电极外气体空间的电导,即取决于外施电压的大小,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的性质和密度等。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
一:填空题1.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过程。
2.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3.气体发生放电时,除不断形成带电质点的电离过程外,还存在相反的过程,即带电质点的消失过程,则带电质点的消失情况有: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4.新电子在向阳极行进过程中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两个新电子,电子总数增加到4个。
第三次碰撞增加到8个,即按几何数不断增加,因此将这一剧增的电子流称为:电子崩5.自持放电的条件为:r(ead-1)=1或read=16.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低电压、pd较小。
7.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8.在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若电极布置称,则无<有,无>击穿极性效应,当间隙距离d在1到10cm范围内时,击穿强度比约等于30kv/cm。
9.由于高场强下电极性不同,空间电荷极性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造成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以及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称为极性效应。
10.解决电晕放的途径是限制导线的表面场强,最好解决方法是采用分裂导线。
1.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不同极性的标准雷电波形可表示为+1.2|50us或-1.2|50us 。
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有畸变作用。
3.沿整个固体绝缘表面产生的放电称为闪络。
4.输电线路采用钢化玻璃绝缘子是由于它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5.引入固体介质的闪络电压比气体的闪络电压低。
6.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比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大。
7.出现滑闪放电的条件: 电场必须有足够的垂直分量, 电场必须有足够的水平分量,电压必须是交变的。
8.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划分污秽等级的方法是等值盐密法。
9.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 SF6 可削弱气体中的电离强度。
10.石蜡的闪络电压比电瓷高,因为石蜡具有憎水性质。
1.液体电介质有矿物绝缘油、合成绝缘油、植物油三大类。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述
高电压技术是研究电压等级在数千伏以上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科学。
它涉及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与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设备和安全措施。
基本概念
- 电压等级:表示电气系统中使用的电压范围。
常见的高电压等级包括10kV、35kV、110kV等。
- 绝缘:指用于隔离导电部分,防止电流泄漏的材料或结构。
- 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非载流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
高压设备
- 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低交流电压的设备,核心部件为铁心和线圈。
- 断路器:能在正常或故障条件下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
- 绝缘子:支撑导体并实现其对地绝缘的器件,有悬垂式和支柱式两种。
高电压测试
- 介电强度测试:检查材料或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
- 局部放电测试:检测和评估设备在高电压下局部放电活动,以预防潜在故障。
安全措施
- 防护距离:根据电压等级设定的安全距离,以防电击事故。
-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护目镜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 警示标识:明确标示高压危险区域,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高电压应用
- 输电线路:远距离高效传输电能的重要途径。
- 电力变压器:连接不同电压级别网络的关键设备。
- 电力系统保护: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的技术和装置。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对高电压技术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认识。
务必牢记安全第一,正确使用和维护高电压设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
E U 1. 电介质的极化:1.)电子位移极化 电介质中的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做有限位移,无能量损耗2.)离子位移极化 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3.)转向极化4.)空间电荷极化2.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代表电介质极化程度 (气体 D=1 水 D=81 蓖麻油 D=4.2 )3. 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1.)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介质:离子)2.)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别4. 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因素 :温度,电场强度。
5.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P pV E 2 tg V U 2Ctg6. tgδ :介质损耗角,绝缘在交变电压作用下比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7. 四种形式电离的产生 :撞击电离 光电离 热电离 表面电离 8.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 :1.)带电质点收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2.)带电质点的扩散3.)带电质点的复合9. 自持放电:当场强超过临界场强 值时,这种电子崩已可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cr发展,不必再有赖于电离因素,这种性质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0. 汤森德理论 只是对较均匀电场和• S 较小的情况下适用。
11. 物理意义 :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为电子崩 (ɑ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 e d1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 r 过程)应为: r (ed1) 如果它等于 1 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12. 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气体相对密度 ,极间距离S 并不具有单独的 b函数关系,而是仅与他们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S 的乘积不变, 也就不变。
b13. 流柱放电流程:有效电子(经碰撞游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 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形成混质通道(流柱)——由阳极向阴极 (阳极流柱)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柱)击穿14. 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他与其他形式的放电 有本质的区别, 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并不取决于电源电路中的阻抗, 而取决于电极外气体空间的电导,即取决于外施电压的大小,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的性质和密度等。
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
⾼电压技术总结复习⼀、填空和概念解释1、电介质:电⽓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4、绝缘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或厚度上承受的最⼩的击穿电压。
5、耐电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上或厚度所承受的最⼤安全电压。
6、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增加的过程。
7、去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
8、碰撞游离:在电场作⽤下带电质点碰撞中性分⼦产⽣的游离。
9、光游离:中性分⼦接收光能产⽣的游离。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雷击跳闸率:每百公⾥线路每年在雷暴⽇为40天的标准条件下由雷击引起的跳闸的次数。
34、击杆率:雷击事故中雷击塔顶的次数与雷击输电线路的总次数之⽐。
35、绕击率:雷击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概率。
36、建弧率:线路中绝缘由冲击闪络变为⼯频闪络的概率。
37、进线段:输电线路中距离变电站1—2公⾥的线段。
⼆、简答1、采⽤⾼电压输电的优点。
①提⾼系统的输电能⼒②增加输电距离③降低线路功率损耗④降低电⽹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
2、汤森德理论和游离的条件。
汤森德理论:①电⼦碰撞游离产⽣电⼦崩的过程是⽓体放电的主要过程②⼆次放射是⽓体⾃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游离条件:运动质点所具有的总能量⼀定要⼤于被撞质点在正常状态下的游离能。
3、巴申定律。
⽓体的放电电压是⽓体间隙距离和⽓体相对密度乘积的函数U f=f(δ·s)。
4、在多介质绝缘结构中极化和电场分布的关系。
电场分布的静向分量与绝缘的相对介质常数成反⽐。
5、在交流作⽤下固体介质中电流有哪些成分?直流电压作⽤下电流⼜是如何变化的?①有损极化电流②⽆损极化电流③电导电流直流电压作⽤的⼀瞬间三种电压都存在,当到达稳态时只存在电导电流。
6、固体介质的击穿形式。
没有13、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电场能=磁场能14、波在节点折返射的实质。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二: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 电介质的极化①概念: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②效果:消弱外电场,使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极化类型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10-14~10-15S无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结构电介质10-12~10-13S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偶极子极化极性电介质10-10~10-2S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夹层极化多层介质的交界面10-1S~数小时有自由电荷的移动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气体:①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于1。
②任何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影响都很小。
3.电介质的电导(了解):①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②气体电导: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液体电导:杂质电导、自身离解,固体电导:杂质、离子。
③与温度关系: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的黏度降低,离子受电场力作用而移动时所受的阻力减小,离子的迁移率增大,使电导增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分子热离解度增加,这也使电导增大。
4:损耗:①概念: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②③损耗功率的表达式:rεεε=δωδCtgUtgUIUIPCR2===三: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气体中带电介质的的产生和消失:①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②电离的几种形式:(1)光电离:发生空间光电离的条件为光子的能量应不小于气体的电离能。
(2)撞击电离: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
原因:1.电子小,自由程长,可以加速到很大的速度。
2.电子的质量小,可以加速到很大。
(3)热电离 :(4)表面电离 :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高电压技术最全总结
图 1.9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全波及截波波形 T1 -波前时间;T2-半峰值时间; Tc-截波时间;Tj-截波视在持续时间 b. 操作冲击电压 长波头冲击波的波形: T1=250μs±20%, T2=2500μs±60% 对于不同极性:+250/2500μs 或-250/2500μs 衰减振荡电压波 第一个半波的持续时间在 2000—3 000 之 间,反极性的第二半波的峰值约为第一个 半波峰值的 80% 2. 放电时延 1)升压时间 t0 2)统计时延 ts 3)放电发展时 间 tf 3. 伏秒特性 放电时间的形成 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 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伏秒特性的绘制 1,2-波尾击穿 3-波头击穿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电压技术复习总结第2章⽓体放点的基本物理过程(这章⽐较重要,要记得知识点很多,要认真看)在第⼆章标题下⾯有⼀句话“与固体和液体相⽐·········”(1.电离是指电⼦脱离原⼦的束缚⽽形成⾃由电⼦、正离⼦的过程.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电⼦伏eV表⽰,也可⽤电离电位Ui=Wi/e表⽰)2.根据外界给予原⼦或分⼦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3.阴极表⾯的电⼦溢出:(1)正离⼦撞击阴极:正离⼦位能⼤于2倍⾦属表⾯逸出功。
(2)光电⼦发射:⽤能量⼤于⾦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的能量⼤于⾦属逸出功。
(3)强场发射:阴极表⾯场强达到106V/cm(⾼真空中决定性)(4)热电⼦发射:阴极⾼温4.⽓体中负离⼦的形成:电⼦与⽓体分⼦或原⼦碰撞时,也有可能发⽣电⼦附着过程⽽形成负离⼦,并释放出能量(电⼦亲合能)。
电⼦亲合能的⼤⼩可⽤来衡量原⼦捕获⼀个电⼦的难易,越⼤则越易形成负离⼦。
负离⼦的形成使⾃由电⼦数减少,因⽽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
SF6⽓体含F,其分⼦俘获电⼦的能⼒很强,属强电负性⽓体,因⽽具有很⾼的电⽓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较⼤的区域向浓度较⼩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浓度变得均匀。
电⼦的热运动速度⾼、⾃由⾏程⼤,所以其扩散⽐离⼦的扩散快得多。
(2)带电质点的复合: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光辐射在⼀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或分⼦的电离。
6.⽓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压的关系:第⼀阶段: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增⼤,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第⼆阶段: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电极,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第三阶段:电流开始增⼤,由于电⼦碰撞电离引起的电⼦崩第四阶段⾃持放电: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了⼀个新的阶段(击穿)外施电压⼩于U0时的放电是⾮⾃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 自考复习重点总结
第二章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电子式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作有限位移。
夹层式极化: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均匀电介质,叫做夹层电介质。
电介质的电导: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使其内部联系较弱的带电粒子作有规律的运动形成电流,即泄漏电流.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电导。
“吸收现象”:固体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从大到小随时间衰减,最终稳定于某一数值,称为“吸收现象”。
吸收电流:有损极化所对应的电流,即夹层极化和偶极子极化时的电流,它随时间而衰减。
泄漏电流:绝缘介质中少量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导电流,它不随时间而变化.绝缘电阻:介质的电阻R=U/I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通常以到达稳定的泄漏电流的电阻作为介质的绝缘电阻。
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 衡量材料本身在电场损耗能量并转变为热能的一个宏观的物理参数称之为介质损耗角正切。
绝缘的老化:固体和液体介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其机械和电气性能的劣化。
一、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1)过滤(2)防潮(3)脱气(4)覆盖层(5)绝缘层(6)屏障二、2.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影响因素(1).电压作用时间(2).电场均匀程度与介质厚度(3).电压种类(4).电压作用的累积效应(5).受潮三、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1).改进制造工艺:尽可能清除介质中的杂质,可以通过精选材料、改善工艺、真空干燥、加强浸渍等方法。
(2).改进绝缘设计:尽可能使电场均匀(3).改善运行条件:注意防潮、尘污,加强散热冷却四、电介质绝缘老化的原因(1)局部放电老化(2)热老化(3)机械力的作用(4)环境的影响五、为什么用介质损耗角的正切tgδ来表示介损答:由于:(1).P值与试验电压U的高低等因素有关;(2).t gδ是与电压、频率、绝缘尺寸无关的量,而仅取决于电介质的损耗特性。
(3)tgδ可以用高压电桥等仪器直接测量.所以表征介损用介质损失角的正切tgδ来表示,而不是用有功损耗P来表示.第三章电气设备绝缘试验耐压试验(破坏性试验):试验所加电压等价于或高于设备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各种电压.一、西林电桥测量时的两种接线正接线适用:体积小,重量轻反接线适用:体积大,重量大,外壳接地二、西林电桥测量时防止外界电磁场对电桥的干扰措施有哪些?三、西林电桥测量时注意事项有哪些(1)电桥本体必须加以屏蔽(2)被试品和标准无损电容器连到电桥本体的引线也要使用屏蔽导线(3)电桥本体接地良好(4)反接法时,三根引线处于高压,必须悬空(5)能分开测的试品尽量分开测(6)应保持试品表面干燥(7)试品设备有绕阻时,应首尾短接起来试验变压器得特点电压等级比电力变压器更高、容量不大,仅单相;工作在电容性负荷下;允许发生短时短路;工作时间短;漏磁通较大;温度比较低、无散热要求;绝缘裕度小工频高电压的测试方法有哪些用静电电压表测量工频电压的有效值用球隙进行测量工频电压的幅值用电容分压器配用低压仪表用电压互感器测量.直流高压的获得有:半波整流回路,倍压整流回路,串接直流发生器。
高电压技术最全总结
由光辐射引起气体原子(或分子)的游离称为光游离
(3)热游离
因气体分子热运动状态引起的游离称为热游离。
其实质仍是碰撞游离和光游离,能量来源不同而已。
(4)表面游离 ——放在气体中的金属电极表面游离出自由电子的现象
逸出功:使电子从金属便面逸出所需要的功
金属表面游离的途径
(1)正离子撞击阴极
(2)光电子发射
(1)碰撞游离
1 2
mv2
=
eEx
≥ Wi
条件:x ≥ Ui E
当带电质点具有的 动能积累到一定数值后,在与气体 原子(或分子)发生
碰撞时,可以使后者产生游离,分裂成正离子和电子,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游
离称为碰撞游离
当原子或分子有可 能在外界给予的能量小于电离能但 大于激励能时发生的
激励称为分级电离
(2)光游离
第 1 章 气体的绝缘强度 1.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1.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电介质的放电特性 绝缘介质:气体、固体、液体及其复合介质 空气在强电场下放电特性:
气体在正常状态下 是良好的绝缘体,在一个立方厘米 体积内仅含几千个带 电粒子,但在高电压下,气体从少量电符会突然产生大量的电符,从而失去绝 缘能力而发生放电现象。气体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过程称为击穿。 放电形式:
1
(3)强场发射(冷发射) (4)热电子发射
一些金属的逸出功(eV)
金属
逸出功
铝
1.8
银
3.1
铜
3.9
铁
3.9
氧化铜
5.3
气体中负离子的产生
电子与气体分子或 原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发生碰撞 电离产生正离子和电
子,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形成负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 电介质的极化①概念: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②效果:消弱外电场,使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极化类型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10-14~10-15S无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结构电介质10-12~10-13S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偶极子极化极性电介质10-10~10-2S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夹层极化多层介质的交界面10-1S~数小时有自由电荷的移动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气体:①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于1。
②任何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影响都很小。
3.电介质的电导(了解):①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②气体电导: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液体电导:杂质电导、自身离解,固体电导:杂质、离子。
③与温度关系: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的黏度降低,离子受电场力作用而移动时所受的阻力减小,离子的迁移率增大,使电导增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分子热离解度增加,这也使电导增大。
4:损耗:①概念: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②③损耗功率的表达式:rεεε=δωδCtgUtgUIUIPCR2===三: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气体中带电介质的的产生和消失:①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②电离的几种形式:(1)光电离:发生空间光电离的条件为光子的能量应不小于气体的电离能。
(2)撞击电离: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
原因:1.电子小,自由程长,可以加速到很大的速度。
2.电子的质量小,可以加速到很大。
(3)热电离 :(4)表面电离 :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主要发生在阴极,原因:阳极自由电子不会向气体中释放。
在常温下,气体分子发生热电离的概率极小。
是气体在热状态下光电离和撞击电离的综合。
③表面电离主要有4种形式: 1. 热电子发射: 金属中的电子在高温下也能获得足够的动能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称为热电子发射。
在许多电子器件中常利用加热阴极来实现电子发射。
2.强场发射(冷发射):当阴极表面附近空间存在很强的电场时(106V/cm 数量级),也能时阴极发射电子。
常态下作用气隙击穿完全不受影响;在高气压、压缩的高强度气体的击穿过程中会起一定的作用;真空中更起着决定性作用。
3. 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通常正离子动能不大,可忽略,只有在它的势能等于或大于阴极材料逸出功两倍时,才能引起阴极表面电离,这个条件可满足。
4.光电子发射: 高能辐射先照阴极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其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应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④负离子的产生: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形成负离子的情况,这种过程称为附着。
易于产生负离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放出能量,有时需吸收能量。
负离子的形成不会改变带电质点的数量,但却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此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或有助于提高气体的耐电强度)。
⑤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可有下述几种情况:(1)带电粒子在电场的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
(3)带电粒子的复合。
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是与电离相反的一种过程。
2. 气体的放电机理:①汤逊理论:适用条件:低气压、短间隙的电场中。
理论要点:电子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产生的金属表面电离是使带电质点激增,并导致击穿的主要因素。
击穿电压大体上是 的函数。
自持放电条件为:② 帊邢曲线:物理解释:假设S 保持不变,当气体密度 增大时,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了,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电子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减小了,故 必然增大。
反之;当 减到过小时,电子在碰撞前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虽然增大了,但气体很稀薄,电子在走完全程中与气体分子相撞的总次数却减到很小 ,所以 也会增大。
在这两者之间,总有一个 值对造成撞击游离最有利,此时最小.③流注理论适用条件为:i W h ≥νS ⋅δ0.26S cm δ⋅>δb U δb U b U δ初崩头部空间电荷数必须达到某一临界值,对于均匀电场自持放电条件应为:ad ≈20或 e ad ≈1④气体汤森德理论和流注理论的对比:a 汤森德理论认为电子崩向阳极不断发展,崩中的正离子撞击阴极也产生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的撞击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的电离的放电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流注理论认为电子崩发展使崩头和崩尾场强增加而崩内场强减少,有利于崩内发生复合产生大量的光子,而光子又产生光电离,光子产生的电子也产生二次电子崩迅速汇入到主崩,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向阴极发展就形成了流注。
b 异同点分为下面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相同点:两者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碰撞电离和电子崩。
相异点:汤逊理论主要考虑了电子的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的电离;流柱理论主要考虑了电子的碰撞电离、空间电荷对电场畸变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
c 应用条件:汤逊理论适合低气压、小距离的情况,cm 26.0<s δ,比较均匀的电场适用;流注理论是高气压、远距离的情况,cm 26.0>s δ或不均匀的电场适用。
3. 电晕放电:①基本物理过程:➢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最大场强与平均场强相差很大,以至当外加电压及其平均场强还较低的时候,电极曲率半径较小处附近的局部场强已很大。
➢ 在这局部强场区中,产生强烈的游离,但由于离电极稍远处场强已大为减小,所以,此游离区不可能扩展到很大,只能局限在此电极附近的强场范围内。
➢ 伴随着游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励,发出大量的光辐射,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发出蓝色的晕光,这就是电晕。
② 电晕放电效应:1.伴随着游离、复合、激励、反激励等过程而有声、光、热等效应,表现是发出“丝丝”的声音,蓝色的晕光以及使周围气体温度升高等。
2.在尖端或电极的某些突出处,电子和离子在局部强场的驱动下高速运动,与气体分子交换动量,形成“电风”。
当电极固定得刚性不够时,气体对“电风”的反作用力会使电晕极振动或转动。
3. 电晕会产生高频脉冲电流,其中还包含着许多高次谐波,这会造成对无线电的干扰。
4.电晕产生的化学反应产物具有强烈的氧化和腐蚀作用,所以,电晕是促使有机绝缘老化的重要因素。
5. 电晕还可能产生超过环保标准的噪声。
对人们会造成生理、心理的影响。
6.电晕放电,会有能量损耗。
③消除电晕措施: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设法限制和降低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
1.采用分裂导线,使等值曲率半径增大。
2. 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使表面光滑。
④电晕效应有利的方面:1.电晕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或操作冲击波的幅值和陡度;2.利用电晕放电来改善电场分布;3.利用电晕原理制造除尘器、静电涂喷装置、臭氧发生器等.4. 不均匀电厂的击穿:①短气隙的击穿(一)正极性:棒极带正电位时,棒极附近强场区域的电晕放电将在棒极附近空间留下许多正离子,这些空间电荷削弱的棒极附近的电场强度,加强了正离子群外部空间的电场。
因此随着电压提高电晕的扩展,强场区也将逐渐向板极方向推进,因而放电的发展是顺利的直至气隙被击穿。
(二)负极性:棒极带负电位时,电子崩将由棒极表面出发向外发展,留在棒极附近的也是大批正离子它们将加强棒极表面附近的电场而削弱外围空间电场,电晕区不易向外扩展,整个气隙的击穿是不顺利的,气隙的击穿电压要比正极性 时高很多,完成击穿所需时间也比正极性时间长得多。
结论:5.气息的沿面放电:(重点污秽)了解①沿固体表面的闪络电压不但比固体介质本身的击穿电压低得多,而且也比极间距离相同的()()()()+----+〉板起晕棒板起晕棒U U ()()()()+----+〈板击穿棒板击穿棒U U纯气隙的击穿电压低不少。
②影响因素:(一)固体介质材料主要取决于该材料的亲水性或憎水性。
(二)电场形式同样的表面闪络距离下均匀与稍不均匀电场闪络电压最高。
界面电场主要为强切线分量的极不均匀电场中,闪络电压比同样距离的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低的较少强垂直分量极不均匀电场则低得很多。
四.气隙的电气强度1.气隙的击穿时间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1.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2.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的有效电子;3.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
放电的总时间t b 由三部分组成,即t b = t l + t s+ t ft s ——统计时延,指从t l到气隙中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t f——放电形成时延,从出现有效电子到最终击穿。
t lag——放电时延t lag = t s + t f2.伏秒特性气隙的伏秒特性——在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称为该气隙的伏秒特性。
伏秒特性曲线——表示该气隙伏秒特性的曲线,称为伏秒特性曲线。
50%冲击击穿电压(U50% )——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冲击系数β——U50%与静态击穿电压U s 之比称为冲击系数β。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冲击系数β≈1。
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放电时延较长,冲击系数β 均大于1。
3.伏秒特性曲线的制作➢保持一定的冲击电压波形不变,而逐级升高电压,以电压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电压较低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尾,取该电压的峰值与击穿时刻,得到相应的点;➢电压较高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头,取击穿时刻的电压值及该时刻,得到相应的点;➢把这些相应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曲线”。
实际上伏秒特性具有统计分散性,是一个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区域。
工程上,通常取“50%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4.伏秒特性曲线的应用:在保护设备和被保护设备的绝缘配合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防雷设计中实现保护设备和被保护设备的绝缘配合的依据。
5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空气密度、湿度、海拔。
6.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1.改善电场分布:一般说来,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的击穿电压就越高。
故如能适当地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改善电场分布,就能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不仅要注意改善高压电极的形状以降低该电极旁边的局部场强,还要注意改善接地电极和中间电极的形状,以降低该电极旁边的局部场强。
常用办法: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简称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