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能够用文字或图片描述解决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解决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解决过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道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步:讲解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解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适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示范1.老师通过示范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2.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解决类似问题。
2.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点。
2.整理学生的解决方法,供同学参考。
五、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调整。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3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问题识别: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并表述数学问题。
3. 策略选择:教授并练习不同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4. 实施解决: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5. 总结反思:每组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全班讨论哪种策略最有效,以及可以从中学到的经验。
6.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包括:- 数学问题的识别与表述。
- 常用的数学工具和策略。
- 问题解决的步骤和过程。
- 课后作业及反思要求。
作业设计1. 学生需要完成两道实际问题解决的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最有用的数学策略及其应用。
3. 家长参与部分:学生向家长展示一个课堂上学到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并解释其如何帮助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侧重于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对所使用策略的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和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练习题、答案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2. 正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复述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队列问题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类 型 1 加1的情况
1.小朋友们排成一队领牛奶,凡凡的前面有10人, 后面有6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领牛奶?
×××××××××× 凡凡 ×××××× 10+6+1=17(人) 答:这一队共有17人领牛奶。
4人
这一列共有9人 5+4=9(人) 9×6=54(人)
答:二(6)班共有54人在做操。
RJ 二年级上册
第14招 用“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队列问题
学习第6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行人数同样多,从左往右数明 明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他是第5个,从前往后数他是第3 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4个。一共有多少人进行体操表演?
横行有4+5-1=8(人) 竖列有3+4-1=6(人)
规范解答: 4+5-1=8(人) 3+4-1=6(人) 8×6=48(人)
竖列有(4+3-1)个人
横行有(5+2-1)个人
4+3-1=6(人) 5+2-1=6(人)
6×6=36(人)
答:进行队列表演的有36人。
类 型 3 条件变化,思路变化
5.二(6)班同学排成6列做操,每列人数同样多。兰兰
站在第2列,从前面数她排第5,她的后面还有4人。
二(6)班共有多少人在做操? 5人
3.同学们站成一排唱歌,无论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 右往左数,天天都排第4,唱歌的有多少人?
××× 天天 ×××
4人
4人
多加了1次
4+4-1=7(人) 答:唱歌的有7人。
4.同学们进行队列表演,每行人数同样多。从前面数小
林是第4个,从后面数他是第3个,从左面数他是第5
个,从右面数他是第2个,进行队列表演的有多少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他们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的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口诀的运用规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表内乘法”的应用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思维定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新课:讲解表内乘法的应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表内乘法】1.问题提出2.解决问题(讲解表内乘法的应用)3.总结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表内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比”的意思。
2.能用比较多或比较少表示数量多少。
3.能用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高矮。
4.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数学计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来表述比较大小。
2.能够动手做,锻炼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能够养成注意周围事物变化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爱思考、会动手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用比较多或比较少、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数量和高矮。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在比较中准确表达数量和高矮的差异。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2.尺子、卷尺、同学之间的比较工具。
3.课前准备好同学们可以比较高矮、多少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两个同学提前准备好的实物(可以是各种水果、书籍、学习用品等),并让学生两两比较这两个实物的数量、高矮,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两个同学的身高,并讨论谁高、谁矮。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然后用数学语言表示比较结果。
3.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高或矮的水果,并讨论。
4.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苹果比梨高吗?”,“香蕉比橘子高吗?”等。
3. 启发思考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示例问题: - 张三同学有3个苹果,李四同学有6个苹果,谁有的苹果比较多? - 小明比小刚高,小刚比小华高,那么小刚和小华谁更高呢?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他们自己身高的高低,并用“比较高”“比较矮”等词语进行描述。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比较问题,并邀请同学回答。
5. 展示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使用“比”这个词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内乘法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表内乘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表内乘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表内乘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题,来巩固和运用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4.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来运用和巩固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进行。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引导-巩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和探索问题解决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算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克服对问题解决的恐惧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课文、教案、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学生准备:学生数学书、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知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应用。
3.示范演练:老师示范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一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展示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全班讨论优缺点,总结解题经验。
6.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组探究和展示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持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小学生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学练习册,小黑板,彩色粘纸,纸板。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座位整齐排列,方便交流合作。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小黑板上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数学问题需要解决?2.让学生踊跃回答并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第二步:呈现1.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问他还剩下几个?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第三步:讲解1.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答案。
2.示范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并解释每一步的思路。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依次按照步骤解决。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五步: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数学练习册上与解决问题相关的题目。
2.自主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求解。
以上为本次《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解决各类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步骤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问题的提出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
(2)解决问题的步骤a.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b. 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c. 根据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法d. 按照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或推理e. 检验结果,确认答案是否正确(3)解决问题的策略a. 画图法b. 列表法c. 猜测与尝试法d. 逆向思维法e. 类比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a.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各小组选取一个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行解决c.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观察不仔细、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清晰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用加减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解答。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变式的实例,让学生解决。
学生可以合作完成,共同讨论解题过程。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用7、8的乘法口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用7、8的乘法口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7、8的乘法口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7、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7、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对于简单的乘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快速准确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方面,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所有学生掌握7、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7、8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7、8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7、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7、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7、8的乘法口诀。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含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7、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奖品等,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这些图片中隐藏着7、8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2~8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能运用2~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去情境化的过程,感受抽象的思想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以及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条件选取恰当的信息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
8×3=8×4=4×8=5×8=8×8=8×6=8×2+8=8×7+8=8×3+8=2.让学生在黑板前站成4组,每组2名,引导其他学生算一算,黑板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操作指导:复习表内乘法和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
利用创设的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板块二激趣导入,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时候,注意过文具的价钱吗?(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2)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我发现不同文具的价钱是不同的。
(3)设疑引入:“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2.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2)分析问题。
师: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数学信息?生:应知道“文具盒8元”这个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同桌之间交流)预设生1:我们知道买1个文具盒8元,就是1个8,买2个文具盒就是2个8,买3个文具盒就是3个8。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问题描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的关键思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有关加法的问题:小明有3本故事书,小红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操场上有12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其中有3个小朋友去买冰淇淋了,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在黑板上记录各组的不同解决思路。
4. 总结解决方法学生讲解各组的解决方法,教师将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快速解决途径。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似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6. 拓展教师出示扩展问题:如果操场上原本有18个小朋友,其中有5个小朋友去上厕所了,问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让学生尝试解决此类拓展问题。
四、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展示每组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进行有关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 解决问题(二)
一、我会填。
基础开心园
我们可以先算桃子的个数,即( 3 )×( 6 )=( 18 ), 再算梨的个数,即( 3 )×( 5 )=( 15 ), 然后算水果的总个数,即( 18 )+( 15 )=( 33 ), 将( 33 )与30比较大小,最后得出把它们分给30名小 朋友吃,( 够 )(填“够”或“不够”)。
能力闯关岛
2.
雪碧 5 元/罐 牛奶 2 元/盒 苹果 4 元/篮
(1)如果买2篮苹果和2罐雪碧,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元 钱? 2×4+2×5=18(元)或4×2+5×2=18(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略
拓展训练营
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 )×6<38 5×( 7 )<37
二、看图列式计算。 1.一共有多少个 ?
基础开心园
算式: 3×4=12(个)3×3=9(个)12+9=21(个)
2.一共有多少个 ?
基础开心园
算式: 3×6=18(个)18+7=25(个)
能力闯关岛
三、我会解答。 1.王师傅运来30个车轮,组装1辆自行车和8辆三轮车 需要的车轮够吗?
3×8+2=26(个) 26<30 够
4×( 7 )<30 ( 5 )×9<5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解决问题时的思维逻辑和方法。
2.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的准备。
2.教案、作业。
3.抽奖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讲解通过板书、教师示范等方式,讲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 练习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练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4. 拓展提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法。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案例引入,讲解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拓展问题的部分有部分学生表现较差。
下节课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下节课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六单元 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2. 能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4.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探究新知: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数量关系。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超市开业了。看,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出示课件超市图片)大家想去吗?可是超市里的阿姨想考考大家,想进超市买东西的小朋友就要先把手中票上的积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吗?(教师发票,学生开火车说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后边的随之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依此类推)
读Hale Waihona Puke 过渡:师:祝大家顺利进入超市。我们不是要给3个优秀少先队员买奖品吗?先到文具柜台前去转转吧!(课件出示文具柜台场景)
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文具盒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
师:问题是什么呀?
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计算?
导
学生汇报:
重点
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小组探究法
学法
小组研究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设计
设计环节
设计过程
预
1.学习前置:
在括号里填数。
24=()×()=()×()16=()×()=()×()
6+()+()+()+()=30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同桌交流反馈:
生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2: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3: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3。
集体交流汇报。
师:谁说一说买2个文具盒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并列式计算)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每人至少提两个,并解答出来。
答:买3个文具盒,一共24元。
7×6=3×7=8×3=6×8=2×8=5×8=
6×4=3×4=5×6=4×8=8×3=8×8=
6×7=7×8=4×6=4×5=8×7=8×6=
【设计意图:创设超市的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用你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快速解决课前问题。
作业
1.课后做一做
2.预习内容:
解决问题。
(1)买6瓶洗面奶多少钱?
(2)买9根雪糕多少钱?
(3)30元能买3袋洗衣粉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8×3=24(元)
汇报交流。
一位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答,然后提问题的学生再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将问题通过一定的情境展现出来,要让学生自己运用乘法口诀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练
1.练习:
超市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妈妈有20元,想买8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第(一)课时累计(42)节
课题
解决问题。(教材第78、第79页)
制作时间
11月4日
执行时间
11月7日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