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5)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霉菌的形态观察
(1)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 (2) 观察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构造及无 性孢子。
(3)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 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状或棉絮状。一些较 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 细胞。霉菌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该染色 液①可使细胞不变形;②具有防腐杀菌作用;④不 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⑤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的染色效果。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黑曲霉、青霉、黑根霉。
2. 其他 显微镜、培养箱、养皿、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酒 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四、操作方法
(一)制片观察法(水浸片法制作标本片)
(1) 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兰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带有 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注:挑取带有颜 色的菌丝),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然后用 盖玻片盖上(注:不要产生气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菌丝有无隔膜、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以及 无性或有性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黑根霉(匍枝根霉) 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后灰褐色
根霉
孢子囊
匍匐枝 假根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黑曲霉
曲霉
微生物学实验5 酵母菌细胞总数和大小的测定
2022/9/12
1
三.实验原理
➢ 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原理? 总菌数(个/ml)=5×104 A·B A: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稀释倍数(=1) ;
➢ 利用接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接目测微尺每格长度(mm)=10n/m n: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 m:两重合线间接目测微尺格数
2022/9/12
2
四.实验内容
1. 利用血球计数板对所给酵母培养液进行计数:上下两 个计数室各计数一次
2. 微生物大小测定 ➢ 40 ×10放大系统下对接目测微尺进行标定; ➢ 在同样放大系统下测定所给酵母细胞大小:要求测定
10个细胞长和宽
2022/9/12
3
五. 实验结果报告与思考题
1. 计数:将2个计数室结果分别填入P14的表中,并按公式 计算菌体细胞浓度:
2. 大小测定
➢ 接目测微尺标定结果:高倍镜下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
尺 格、目镜测微尺
格;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实际长度为
μm。
➢ 10个细胞测定结果填入 P17的表中,计算酵母细胞大小 的范围及平均值(宽×长)
3. 思考题:讲义P14 2,3; P17 3
2022/9/12
4
实验五 酵母菌细胞总数和大小的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标定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
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材料
1. 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液 2. 其他:血球计数板,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
实验五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15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2.通过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了解细菌碳、氮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4.学习各种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1.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的产物存在差别。
2.细菌的这种代谢特点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具体原理略)3.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三、实验器材1.仪器和用具恒温培养箱。
试管:每个试验4根试管(3根接种,1根对照)。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试管架、记号笔、打火机、杜氏小管。
2.微生物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未知菌S3的各自悬液。
3.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吲哚试剂。
上次配制的试管培养基(葡萄糖/乳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胰蛋白胨水培养基,硫化氢试验培养基,明胶液化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平板。
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配制(上次实验制备)1)葡萄糖/乳糖发酵培养基(用于糖发酵实验)胰蛋白胨 5gNaCl 2.5g水 500ml制法:a)将上述成分混合于水中溶解,矫正pH至7.4—7.6。
b)加葡萄糖/乳糖5g,溶解后加入0.5ml的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混匀。
c)分装于60支试管内,每管5ml。
d)每管倒置一个杜氏小管,加盖,115℃灭菌30min。
2)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甲基红和VP实验)蛋白胨 2.5g葡萄糖 2.5g磷酸氢二钾 2.5g蒸馏水500ml制法:a)将上述成分混合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调pH至7.2。
微生物实验教案05(5)厦门大学 微生物 考研电子教案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三、操作步骤(一)观察前的准备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2.调节光源。
(二)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上升镜简,将枯草芽孢杆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物镜正下方,物镜降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逐渐上升(或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三)高倍镜观察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懂。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绘图。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四)油镜观察1.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
2.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3.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如因镜头下降未到位或镜头上升太快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
仔细观察并绘图。
4.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
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五)镜检完毕后的工作1.移开物镜镜头。
2.取出装片。
3.清洁油镜。
4.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
四、注意事项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微生物学检验(五)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微生物学检验(五)(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一(总题数:61,分数:61.00)1.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生长时,可看到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请问此细菌可能是( )∙A.单毛菌∙B.双毛菌∙C.丛毛菌∙D.周毛菌∙E.无鞭毛的细菌(分数:1.00)A.B.C.D.E. √解析:2.沙眼衣原体直接涂片碘液染色,镜检可看到上皮细胞内包涵体的颜色为( )∙A.棕色∙B.银灰色∙C.深褐色∙D.黄色∙E.蓝色(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沙眼衣原体直接涂片碘液染色,因包涵体内的基质含有丰富的糖原,被碘染成褐色,而细胞的其他部分呈黄色。
3.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吸入∙B.粪-口途径∙C.破损的皮肤入侵∙D.昆虫媒介叮咬∙E.母婴垂直传播(分数:1.00)A.B.C. √D.E.解析:4.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A.肺炎支原体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B.肺炎支原体亦称为“典型性肺炎”∙C.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引起鹦鹉疾病∙D.肺炎衣原体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沙眼∙E.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沙眼(分数:1.00)A. √B.C.D.E.解析:5.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几型( )∙A.1型∙B.2型∙C.3型∙D.4型∙E.5型(分数:1.00)A.B.C. √D.E.解析:6.242关于螺旋体,下列何种叙述不正确( )∙A.行二分裂繁殖∙B.具有鞭毛∙C.具有脂多糖结构∙D.运动活跃∙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构与细菌类似,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7.支原体不具有以下何种特征( )∙A.具有细胞壁∙B.高度多态性∙C.可通过滤器∙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E.能营独立生活(分数:1.00)A. √B.C.D.E.解析:8.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发生黄疽现象,其原因是由于( )∙A.细胞毒因子作用∙B.溶血素作用∙C.脂多糖∙D.外膜蛋白∙E.鞭毛(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钩体的致病作用由大量繁殖的病原菌及其死亡后的毒素、酶或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其中溶血素是一种毒素,其作用类似磷脂酶,能使红细胞发生溶解,产生黄疸。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在微生物学这个学科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物学特性、遗传变异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所做的微生物学实验及其结果,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所选的是常用的大肠杆菌(E. coli)。
首先,我需要配置LB(Luria-Bertani)培养基和无菌平板培养基。
然后,我从冷冻样品中取出大肠杆菌株并将其接种到一定比例的LB液体培养基中。
接着,我加入了抗生素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无菌的大肠杆菌菌落。
接下来,我需要设计一些操纵控制的变量,比如控制温度和时间。
我在37℃下培养菌液。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观察菌液的颜色和浑浊度。
我发现,菌液的浑浊度在第三小时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这表明菌群数量和代谢活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实验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取了四种常见耐药菌。
首先,我以不同于实验一的方式种植这些菌株。
在每一个控制条件下,我测量了菌液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MIC越低,即表示菌株抗药性越强。
我用来源于大肠杆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这种菌株的MIC值很高。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我发现之前选取的两种E. coli的抗药性都比大肠杆菌高。
这再一次表明了菌株在生物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特性。
实验三:微生物遗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用的是一种转移质粒(pUC18)。
我内含了几个基因,能使细菌对抗抗生素。
我接种了E. coli和这个转移质粒,然后将它们在富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结果表明,细胞克服了抗生素的抵抗力。
结论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我学到了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微生物的特性是由生长条件和遗传机制共同决定的。
微生物能够拥有高水平的耐药性,也能够表现出合适的社会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进化和適應新的环境。
微生物学实验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主要目的:)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
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况。
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
a.接种完毕后,接种环的处理方法及其原因;b.实验结束后玻片的处理方法其及原因。
答:a.接种完毕后,接种环应及时灼烧灭菌避免粘附在其上的残余微生物污染四周;
b.实验结束后,包手玻片在内的带菌工具在洗涤前应进行消毒剂,可用3%的来苏尔液或5%的石碳酸溶液浸泡半小时后再行清洗,或高温消毒后再行清洗。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5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实验内容:1.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阅片)自阅片:钩体示教片:支原体菌落、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恙虫病立克次体2. 钩体显微凝集试验(示教)3. 变形杆菌动力观察(自做)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口腔、麻醉、影像、急诊、五官、肿瘤;船本临床、麻醉等实验方式:讲授+自做实验教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钩端螺旋体、支原体菌落、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形态与染色性;2、熟悉钩体的显微镜凝集实验原理及观察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分钟):1.讲授30 min2.其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阅片)40 min自阅片:钩体示教片:支原体菌落、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恙虫病立克次体3.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示教)20 min4.变形杆菌动力观察30 min5.小结10 min三、重点:钩体显微镜凝集实验原理四、思考题1、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鉴别要点有哪些?2、原体与始体的区别。
五、作业:绘示教图一、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0.45um滤菌器,胞膜富含固醇,含DNA与RNA,呈二分裂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对营养物质的要求高于一般细菌,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胆固醇与其它长链脂肪酸。
大部分支原体繁殖速度比细菌慢,在合适环境中孵育,约3~4h繁殖一代,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2~7d长出直径约10~600μm的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
低倍镜下观察菌落呈圆形,中心致密隆起,深入琼脂,外周由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包绕。
支原体菌落,Diense染色,×100支原体有许多特性与细菌L型相似,如无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对低渗敏感、“油煎蛋”样菌落,但细菌L型在无抗生素等诱导因素作用下易返祖为原菌,支原体则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功能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工具和试剂,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器、灭菌器等。
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并做好实验防护措施。
2.微生物培养将待研究的微生物分离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皿或试管培养微生物至达到所需数量。
3.微生物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类。
4.微生物实验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如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发酵实验等,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意义,并撰写实验报告。
常用方法1.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平板培养、深层培养等,用于增殖微生物数量和纯化微生物种群。
2.显微观察利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特征,有助于微生物的种类识别和性质研究。
3.鉴定方法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反应、PCR方法、基因测序等,可确定微生物种属和亚属分类。
4.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控制组、处理组、重复次数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索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响应规律。
结语微生物实验作为研究微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未知领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²A=n²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实验5微生物大小及量测定
【实验报告】
3)用表5-3对各菌测定结果进行计算和表述。
细菌名称
目镜测微尺 每格代表的 长度/μm
宽
目镜测微尺 平均格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宽度 μm
长
目镜测微尺 平均格数
长度 μm
菌体 大小
枯草芽孢杆菌
迂回螺菌
注:球菌用直径(宽度)表示细胞大小,杆菌和螺菌用宽度×长度表示细胞大小。
【实验报告】
2. 思考题 1)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
12 345
第一室
第二室
2. 思考题 1)根据你的体会,说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 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2)某单位要求知道一种干酵母粉中的活菌存活率,请设计1~2 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Central laboratory of Biology
【基本原理】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 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 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放大后的细胞物 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 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实验用品】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迂回螺菌的染色玻 片标本。 2.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和其他用品: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 镜,擦镜纸等。
【方法步骤】
1. 目镜测微尺的安装 2. 校正目镜测微尺 3. 菌体大小的测定 4. 测定完毕
获得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基本原理】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段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 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 数室。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小方格(图5-2);另一种是 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但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 400个。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 室的容积为0.1mm3(10-4mL)。
实验五 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一)培养基的制备及常用器皿的准备
鉴别
三、实 验 器 材
1、试剂:营养琼脂、淀粉等。 2、器皿:移液管、培养皿、试管、三角瓶、 搪瓷缸、量筒等。 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 4、其他:报纸、纱布、棉花、棉线绳。
实验所需物品
综合性实验每排4~5人一组,每组请备齐下列物品:
1、洗干净的培养皿10个。
2、洗干净的试管6个。 3、洗干净的250ml三角瓶2个。
综合性实验
实验五 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一) 培养基的制备及常用器皿的准备
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实验室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的准 备方法 2、学会高压蒸汽灭菌及干热灭菌方法
二、实 验 原理
将样品制成菌悬液,80℃ 水
浴处理10分钟。
选择
将菌悬液适当稀释后,在淀粉 平板上进行涂布分离培养;加 入碘液显色后,挑取透明圈直 径较大的菌落。
电热鼓风干燥箱(干热灭菌用)
五、 作 业 题
1、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各适用于哪 些物品? 2、两种灭菌技术应注意哪些关键操作? 3、培养皿等干热灭菌前包扎的目的?
4、培养皿桶1个。
5、1-2ml刻度吸管2支。 6、洗耳球1个、玻璃棒1支。 7、搪瓷量杯1个。 8、量筒1个。
纱布、棉花、棉绳、培养基、天平等在最后一排实验台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1.2克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加热溶化, 然后加入6.8克营养琼脂,加水至150毫升,煮 沸后倒入250ml容量的三角瓶中,加棉塞灭菌。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2、无菌水的制备(稀释用)
取 9ml 蒸馏水于试管( 18×180mm)中,塞 棉塞,报纸包扎后湿热灭菌。 取 90ml 蒸馏水于 250ml 三角瓶中,塞棉塞, 报纸包扎后湿热灭菌。
微生物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生态和应用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在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微生物学实训。
二、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加深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了解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微生物形态观察(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了解其基本特征。
(2)实验内容:制作微生物玻片,观察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形态。
(3)实验结果:观察到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典型形态,如细菌的球状、杆状、螺旋状等;真菌的菌丝、菌盖、菌柄等。
2. 微生物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的微生物。
(3)实验结果:成功分离纯化出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2)实验内容:进行微生物的染色、培养、形态观察、生化实验等。
(3)实验结果: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等过程,并分析其生理生化特性。
4. 微生物应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实验内容:进行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制药、微生物检测等实验。
(3)实验结果:掌握了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方法。
五、实训总结1. 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科学研究方法。
2. 实训体会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学的魅力。
微生物学实验5 接种技术、细菌计数与大小测量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接种技术、细菌计数与大小测量姓名年04 月05 日【一、实验目的】1、学习斜面接种方法。
2、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用显微镜直接测定微生物总细胞数。
3、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接种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实验和相关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由于实验目的.培养基种类及实验器皿等不同,所用接种方法不尽相同。
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固体接种和穿刺接种操作均以获得生长良好的纯种微生物为目的。
因此,接种必须在一个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由于接种方法不同,采用的接种工具也有区别,如固体斜面培养体转接时用楼种环;穿刺接种时用接种针,液体转移用移液管等。
斜面接种是一种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移植至另一支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的一种接种方法。
2、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上中间的平台被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各有一个计数区(见右图),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但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先测定每个小方格种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ml 菌液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1)16×25规格的计数板换算公式: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ml=100个小格中细胞总数/100×400×10000×菌液稀释倍数;(2)25×16规格的计数板换算公式: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ml=80个小格中细胞总数/80×400×10000×菌液稀释倍数。
3、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刻成100等分。
微生物学实验5 -2-cmx2011
复染
1-2min,所有染色过程染液不可干涸
water
水洗,晾干,镜检。
注意事项
1、染料避免干涸,酒精脱色务必避开火焰。 2、老龄菌易被染成红色(细胞通透性出现变化),造成假阴性。 一般选用生长活跃的菌体进行染色。(18h-32h) 3、涂片过厚或菌悬液过浓,导致细胞大量堆积,容易导致脱色 不完全,造成假阳性。染色结果以分散良好的细菌染色结果为准。 4、酒精脱色不够导致假阳性,脱色过渡导致假阴性。 5、控制好染色区域,保证整个染色过程及最后镜检在同一个区 域进行,可用铅笔标记 。
荚膜功能: ①抗吞噬作用:荚膜因其亲水性及其空间占位、屏障作用, 可有效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链,也可粘附于 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处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荚膜犹 如盔甲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 损伤,如溶菌酶、补体等。 ④抗干燥作用: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含水量在95% 以上,可帮助细菌抵抗干燥对生存的威胁。 荚膜用途: 用于菌种鉴定、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用作工业原料等。有 荚膜的菌形成的菌胶团对污水中的污染物有极强的吸附、 降解的作用。
2. 细菌的荚膜染色
菌株SJJM光学显微镜图(荚膜染色)
菌株vv6光学显微镜图(荚膜染色)
放大倍数:1000倍
放大倍数:1000倍
解析:…………………………………………………
思考题
1、荚膜染色,为什么不能热固定?
2、荚膜负染法,荚膜为何不着色而菌体着色?
点评
• • • • 1.菌落----不称为点点或颗粒物。 2. 结果描述条理应该清晰,而不是简单的堆砌。 3. 设计题完成情况不理想。 4.显微镜使用, 复位,清洁、签字(尼康)。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第五版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第五版答案1、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单选题] *A.甲状腺B.唾液腺(正确答案)C.肾上腺D.垂体2、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它进行气体交换依靠的是()[单选题] *A.刚毛B.湿润的体表(正确答案)C. 环带D.体节3、42.(2021·成都)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做过这样的实验:先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未遮光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未变蓝(如图所示)。
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B.光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正确答案)C.绿叶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D.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66、下列动物中,与大熊猫具有较多共同特征的动物是( ) [单选题] *A扬子鳄B.娃娃鱼C.中华鲟D.藏羚羊(正确答案)5、48.(2021·北京)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
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答案)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光照强度改变会影响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量6、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产生ATP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下列身体变化中,不属于青春期生理特点是的()[单选题]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身体腹部明显发胖(正确答案)C.心肺功能明显增强D.身体出现第二性征8、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39.(2021·海南)如图是水稻花蕊和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传粉受精后,甲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b、c、d、e、fB.种子萌发时,f首先突破种皮,c、d发育成叶和茎C.若要清晰观察胚的完整结构,可用刀片将水稻种子从中央横向切开D.若图乙中的种子是由图甲的相关结构发育而来,则a和②的基因组成相同(正确答案)10、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3.(2021·张家界)人类对生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 抹,以免破坏细胞。
滴加染液要适中,否则用盖玻片覆盖时, 染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产生大量气泡。 盖玻片要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实验报告
绘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 结构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 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 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还原剂
美蓝(氧化型) 蓝色
氧化剂
美蓝(还原型) 无色
死活细胞鉴别原理
酵母活细胞
新陈代谢
还原能力
美蓝(氧化型) 蓝色 美蓝(还原型) 无色
实验内容
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Hale Waihona Puke 滴染液 滴加一滴染液于载玻片中央。 取菌 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 菌体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盖盖玻片 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 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镜检 将制片放置3分钟后,用低倍及高倍镜观察 菌体形态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活细胞。
实 验 五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 作技术
实验器材
菌种
酵母菌
溶液和试剂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仪器及其它用品 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酒精灯 接种环
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 细胞真核微生物,无性繁殖主 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 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