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件

合集下载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篇一:道路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绪论1.1地区概况1.2沿线地理特征第二章路线设计2.1公路等级确定2.2路线方案确定2.3平面线形设计2.4纵断面线形设计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路基横断面3.3路基设计与防护3.4路面设计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4.1路线交叉设计4.2涵洞和通道设计环境保护5.1设计原则5.2绿化设计第六章小结6.1小结6.2设计中的不足6.3思考附录: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该公路修建意义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198 5年最高日气温℃,最低℃。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

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

年平均风力二级。

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

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篇一:道路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绪论1.1地区概况1.2沿线地理特征第二章路线设计2.1公路等级确定2.2路线方案确定2.3平面线形设计2.4纵断面线形设计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路基横断面3.3路基设计与防护3.4路面设计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4.1路线交叉设计4.2涵洞和通道设计环境保护5.1设计原则5.2绿化设计第六章小结6.1小结6.2设计中的不足6.3思考附录: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该公路修建意义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198 5年最高日气温℃,最低℃。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

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

年平均风力二级。

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

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年版--宣贯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年版--宣贯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与相关技术 解析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修订背景
1. 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人、车、路、环境 和资源 ——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科研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规范和技术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国外结合, ——建立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相适应的规范和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安全、绿色、畅通的公路交通网,满足公路建设和管理
第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设计交通量较小、没有达到适应交通量的低限,只 能采用较低等级的规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路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些地方 被迫采取了人为放大交通量的“变通”做法,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失去了科学性和 严肃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第二,路网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一些从路网中地位、功能需要等角度考 虑,应该修建不控制出入的集散公路,却由于交通量大修建了高速公路,形成了 不合理的路网结构,功能分工层次不清晰、协作互补不充分,整体运营效率不高。
主要修订内容2
三级以上干线公路应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检验,采 用三维仿真等技术对线形组合设计、视距进行检验评价,据以对几何线形和技术指标进 行优化改善,同时提出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其它等级公路有条件时,参照执行。 (2017)
(1)修订内容
新增内容 2017版: 【条文】 1.0.10 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应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
3. 修订内容
进一步明确采用运行速度方法进行设计检验的要求,对交通安全性评 价、公路改扩建、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全国公路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实际需求,新增公路沿线设施章节。 对公路路线设计紧密相关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客运汽车停靠 站、U型转弯设施等主要几何指标提出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 修订、完善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相关技术 指标及设计要求。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D20-200X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200X发布 200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前言根据交通部《关于下达2004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04]165号)精神,《公路路线设计细则》的编制工作开始立项实施,我们随即联系参编单位成立编写组,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的要求,制定编制大纲报部。

2006年5月23日,交通部公路司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公路路线设计细则》编制大纲审查会,编写组根据会议精神,确定了为编写细则所配套进行的“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山区高速公路平均纵坡研究”等专题研究,对编制大纲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2006年8日16日将修改完善后的编制大纲报部。

在《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初稿完成后,2007年3月30日,编写组在西安组织召开了《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初稿协调会,通过对《细则》初稿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进一步修改的原则、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

2007年7月18日编写组在西安召开了《细则》配套的2个专题研究项目“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山区高速公路平均纵坡研究”审查会,将专题研究结论吸收到《公路路线设计细则》的编写中,完成了《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

2008年5月28~30日,在西安召开《公路路线设计细则》送审稿院内初审会,2008年8月9~13日,在西安召开《公路路线设计细则》送审稿院内终审会。

2008年12月3~5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在西安组织召开了《公路路线设计细则》(送审稿)审查会。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细化、扩展、延伸和补充,在编写和专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采纳吸收了2000年以来交通部公路司组织的“公路通行能力研究”、“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和“公路货车停车视距”等10多项相关研究成果,为送审稿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第11章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第11章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11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11.1 一般规定11.1.1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分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两大类型。

1 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2 一级公路同交通量大的其它公路交叉,宜采用立体交叉。

3 二、三级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

11.1.2 下列交叉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 高速公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4 高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

5 两条一级公路相交处。

6 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

7 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而使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平面交叉时。

11.1.3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功能分类1 高速公路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其上的转弯运行应为自由流,匝道上不得设置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或其它公路之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这种交叉中允许在匝道上设置收费站,除高速公路上的出入口以外允许有平面交叉。

当一级公路为主要公路时,除非在交通量不大(通行能力有富裕)和允许其中极小一个左转弯出现穿越冲突的情况之外,在一级公路上也不应有平面交叉。

11.1.4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1 高速公路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规定如下:1) 作为宏观控制,大城市、主要产业区附近宜为5~10km;其它地区为15~25km。

2) 为避免交织运行影响车流平稳,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不应小于4km。

当路网结构或其它条件受限制时,经论证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个立交的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如图11.1.4所示。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路线设计规范

路线设计规范

路线设计规范路线设计规范是指在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环境,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交通出行服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以下是路线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道路网的构建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量,将道路划分为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干道等等,确保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2. 道路网布局: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使得不同道路之间能够形成有机衔接,避免交通拥堵和道路交叉冲突。

3. 统筹规划:在道路网设计中考虑其他交通方式和城市规划的需要,如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等。

二、道路设计要点1. 车道数量: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车道数量,确保道路能够容纳预计的交通流量,并留有适当的预留量。

2. 车道宽度:根据道路等级和流量,确定车道宽度,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通行的顺畅。

3. 设施设置:根据需要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施,以指导交通行为和保障行车安全。

4. 路肩和应急车道:根据道路等级和需要,设置路肩和应急车道,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

三、交通安全设施1. 交通标志:设置符合标准的交通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条件和交通安全。

2. 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需求和道路流量,合理设置信号灯,并遵循信号灯的控制规则,保障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

3. 行人设施:为行人设置人行道、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设施,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

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1. 绿化设置:在道路两侧和中央设立绿化带或行道树,以增加道路美观度和空气质量,并减少噪音和尾气排放。

2. 节能照明:选择节能灯具并合理设置道路照明,以保障夜间行车的安全和道路环境的可见性。

3. 音屏障:在需要的地方设置音屏障,减少路面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五、辅助设施和服务设施1. 公共交通站点:合理设置和布局公交车站、轻轨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以提供方便、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线形设计9.1一般规定9.1.1 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9.1.2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9.1.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9.1.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 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9.1.5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9.1.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9.1.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9.1.8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1.9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2平面线形设计9.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17年09月28日发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8年01月01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设计”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7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8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9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0交通部颁《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1—2004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范》JTG C30—20021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15《公路桥梁伸缩装置》(TJ/T327-2004)16《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TJ/T663-2006)17《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1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1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20《碳素结构钢》GB700-19982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5224-2003)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26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27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2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006-98)29《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0《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31《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700)32JT/T280-1995《路面标线涂料》33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3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6、交通部有关规范、规程,《湖南省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技术指导意见》。

国标公路设计标准

国标公路设计标准

国标公路设计标准
一、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它涉及到公路的方向、线形和总体布局。

路线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二、路基设计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它承载着路面的重量和车辆的载荷。

路基设计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防止因路基变形或损坏导致的路面损坏。

三、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主要考虑路面的材料、结构和厚度等因素。

路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滑性和抗车辙性能。

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车辆载荷和气候条件的要求。

四、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主要考虑如何将路面的雨水和其他积水有效地排出,以防止水患对公路的影响。

排水设计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进行。

五、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是公路交通的节点,其设计必须保证车辆的安全和顺畅通过。

交叉口设计应合理设置信号灯、标志标线和车道,以提高交通效率。

六、桥梁与涵洞设计
桥梁与涵洞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桥梁与涵洞设计还应考虑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七、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
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是为了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而设置的。

这些设施包括护栏、标线、标志、照明等,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八、环境保护设计
环境保护是公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公路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水土保持、噪声控制和生态修复等,以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件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件

附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 2006)条文说明1总则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 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 - 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

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对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宣贯

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宣贯
固定的设计速度不适应实际行驶速度对线形设计的要求。规定不完善, 存在安全隐患。
国际上已逐步广泛应用运行速度方法(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已经应用。
(3)使用中注意事项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线形设计的连续性、甄别 复杂线形组合中存在的速度突变等问题,对于优化平纵设计、完善路 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和安全设施都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提高公 路的本质安全水平。
• 采用车速变异系数、客货极差比、断面车速差、车速离散度等指标 开展线形安全评价
• 通过运行车速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2章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
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与分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06版规范引入了公路功能概念,并将其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首要因素。但在工 程实践中,功能的决定权重往往被弱化和虚化,造成3方面问题。
的需要。
2. 修订原则
贯彻国家环境、耕地、资源等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贯彻“以功能主导原则”,明确功能在确定技术规范和指标中的主导 地位 明确指标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使用灵活有序; 合理调整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范,以保障安全和服务水平。 规范的总体框架不大,局部章节顺序和相关内容调整,传承发展,便 于接受、理解和使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1章 总则
主要修订内容1
本规范根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所规定的公路功能与分级、 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的基本规定 、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 。(2017)
(1)现公路交通状况与03标准、06规范制定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3标准关于公路等级选用、设计车辆、服务水平采用等方面凸显了一些 与现状情况不符的问题。 (3)在公路设计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4)公路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修订内容:公路功能分类及等级选用、高速公路设计交通量、设计车辆、交 通量换算系数、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性评价、服务水平等。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JTG-B01-2014(线路)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JTG-B01-2014(线路)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JTG-B01-2014(路线)4 路线4.0.1 一般规定1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及不同层次路网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效益。

2 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自然保护区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认证,确定路线方案。

3 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水源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4 各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公路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的关系,合理设置各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

各类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

5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地形条件,恰当选取设计速度,合理确定公路断面布置形式,正确运用各类技术指标,注意平纵线形组合、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在确保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舒适、环保与经济等要求。

4.0.2 车道宽度应符合:1 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2 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3 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4 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5 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

4.0.3 各级公路车道数应符合上表规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各路段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确定,当车道数为双车道以上时应按双数增加。

4.0.4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1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

2 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3 左侧路缘带宽度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Route(JTJ 011-94)目录8.3 坡长发布通知8.4 爬坡车道基本符号8.5 合成坡度与平均坡度 1 总则8.6 竖曲线 2 公路分级与等级的选用2.1 公路分级 9 线形设计 2.2 公路等级的选用 9.1 一般规定9.2 平面线形设计 3 公路设计通行能力9.3 纵面线形设计 4 控制出入9.4 平、纵线形的配合 5 总体设计与选线原则5.1 总体设计 9.5 桥隧与路线线形的配合 5.2 选线原则 9.6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5.3 各类地形选线要点 1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10.1 一般规定 6 公路横断面6.1 一般规定 10.2 平面交叉类型及及其适用范围 6.2 行车道与车道 10.3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6.3 中间带 10.4 渠化设计 6.4 路肩 10.5 其它设施设置 6.5 路拱坡度 10.6 已建平面交叉的改善6.6 公路建筑限界 11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6.7 公路用地范围 11.1 一般规定11.2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与分级 7 公路平面7.1 一般规定 11.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7.2 直线 11.4 分离式立体交叉 7.3 圆曲线 12 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 7.4 缓和曲线 12.1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7.5 平曲线超高 12.2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 7.6 平曲线加宽 12.3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 7.7 超高加宽缓和段 12.4 公路与管线交叉 7.8 平曲线长度13 分期修建 7.9 视距 13.1 一般规定 7.10 回头曲线 13.2 高速公路的分期修建8 公路纵断面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8.1 一般规定附加说明8.2 纵坡关于发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 718号[不另行文]兹批准并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94),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在现代社会,公路如同一条条流动的血脉,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承载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则是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准则。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涵盖了众多方面,从路线规划到路面结构,从桥梁设计到交通安全设施,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首先,路线规划是公路设计的基础。

这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

比如,在山区修建公路,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深挖高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工程成本。

同时,路线的走向要考虑地形的起伏,尽量减少陡坡和急弯,确保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交通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

路面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性能。

不同等级的公路对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需要承受更大的交通荷载,因此其路面结构通常更为复杂和坚固,可能包括多层的沥青混凝土和基层。

而对于低等级公路,可能会采用相对简单的路面结构,但也必须满足基本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

桥梁是公路跨越江河、山谷等障碍的重要构造物。

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对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度、荷载等进行精确计算。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桥梁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还要考虑其与路线的衔接、对河道水流的影响等因素。

同时,桥梁的外观设计也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交通安全设施在公路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

标志标线要清晰明确,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引导。

护栏的设置要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失控冲出道路,保障行车安全。

此外,还有照明设施、减速带、警示标志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迅速排除路面和路基中的积水,减少水对公路结构的损害。

边沟、排水沟、涵洞等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理,能够适应不同的降雨量和地形条件。

另外,环境保护也是现代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报批稿)2004—XX—XX发布2004—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JTGD30—2004主编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2004年X月X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北京前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为满足新时期公路建设的需要,1996年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该规范施行以来,对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水平、保证公路路基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近十年来,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交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较多的山区公路设计施工经验,为本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精神,修订本规范。

新修订《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涵盖了《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等规范的相关内容,在原规范基础上,针对目前公路路基设计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高填深挖的界限与设计原则、边坡防护、路基压实标准、特殊路基设计等作了重点修订,突出了公路路基设计的系统化理念,以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景观协调的设计原则,注重地质、水文条件调查,强调地基处理、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边坡防护、排水系统、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 2006)条文说明1总则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 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 - 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

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对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

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

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

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

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近年来,德、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

运行车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路线设计指标与实际行驶速度所要求的线形指标脱节的问题。

本规范在相关章节中对需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的路段、技术指标等作了规定。

但由于国外的交通条件和驾驶行为同我国的现状尚有明显差别,欲采纳这种设计方法须对我国的运行速度进行深入的调查,以确定适合国情的设计参数值。

交通部公路司在2000年度标准规范项目中立专题开展《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标准》专题研究,并拟编制《运行速度指南》,已基本具备逐步推行使用的基础。

1.0.10 本规范在设计上引入了安全性评价的概念,但目前对安全性评价只要求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地段,或改、扩建工程,或其他特殊情况等,采用运行速度进行安全性评价、检验。

其目的是要求在主体工程调整公路平、纵线形设计的同时,据此指导设置相应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措施。

这种做法已成为进行“动态设计”,或“定量”地评价设计,以及提出对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其他各级公路有条件时,可参照执行。

1.0.11 采用分期修建方案时,必须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作出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并根据近、远期交通量以及资金筹措情况制订分期修建方案和相应设计。

我国修建高速公路的初期,由于认识与经济基础等原因曾走过一些弯路,如早期的横向分幅分期修建(所谓“二改四”)对我们就有过深刻教训,后曾被交通部行文明确予以制止。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又出现了为“高速公路”之名而提出所谓“四建二”的类似设想。

对此,本规范规定高速公路根据规划、路网功能的要求或交通量等因素,宜采用纵向分段或按工程项目分期修建的方式。

四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基路段不得采用横向分幅分期修建。

1.0.12 关于“改建”,系指二、三、四级公路的功能发生变化、或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或原主要技术标准偏低、或交通安全与状况较差等,要求改进而需提高公路等级及其相应平、纵、横技术指标,在原线位、或原走廊、或另选走廊进行的公路工程建设。

它不同于公路正常情况下的养护、维修或大修。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至2005年底已建成了4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绝大部分是四车道高速公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部分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明显下降,近年来沈大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已(或正在)进行四车道高速公路拓宽为八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

鉴于高速公路这类建设工程尚存在很多需要探索和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暂将在现有走廊内,充分利用原有线位,采用拼接或局部分离方案以增加车道数,提高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拓宽工程称为“扩建”,以兹与“改建”作以区别。

关于高速公路的“扩建”,由于目前尚缺乏实践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规范。

2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2.1 公路分级2.1.1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本次修订根据《标准》(2003)规定的原则,对公路等级强调了公路的功能、路网规划与交通量,并注入了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概念。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一级公路实际上存在两种功能,即干线与集散功能。

但均按“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定义。

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其运行速度、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入的措施;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为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在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三、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指主要技术指标按供汽车行驶设计,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等慢速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行车道,其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设计速度在40km/h以下。

因此,应将确定公路等级与有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以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所选定的公路的功能有关。

2.1.2 根据《标准》(2003)的规定,设计车辆外廓尺寸是公路几何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因素。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车辆”是设计所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车型,其外廓尺寸、载重量和运行性能是用于确定公路路线设计和路线交叉几何设计的主要依据。

根据我国行驶车辆的具体情况、汽车发展远景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出于经济和实用的考虑,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是按现有车型的尺寸进行统计后,满足85%以上车型的外廓尺寸作为设计标准。

2.1.3 设计速度根据《标准》(2003)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作了相应的调整。

2.2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的选用2.2.1 根据《标准》(2003)对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作了相应的调整。

交通量预测中一个主要指标是预测年限。

新建或改建公路,不应只根据现有交通量,而应考虑到远期可能发展的交通量。

确定公路的使用年限是困难的,因为不同构造物的实际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是不相同的,如路基的使用年限预计可达50年或100年;路面为15 ~ 30年;桥梁为25 ~ 100年。

以上预计年限是以正常养护和构造物不废弃为前提的,桥梁的使用寿命随重型载荷的累计频率而变化;路面的使用寿命则取决于路面结构和累计轴载。

设计交通量按多少年预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的影响。

如果预测年限长,初期投资大,养护投入也大,若初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将导致资金和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如果预测年限短,通车几年后很快饱和,而不得不扩建,既影响交通,又增加建设成本。

当然,一条公路在超出设计年限后,仍会长期继续服务下去,只是服务水平下降,例如运行速度降低、驾驶自由度大大受限等。

从实用的角度讲,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该准确。

但由于预测交通量的各种因素不定性、投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预测年限越长准确性越差。

根据多年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做法,高速公路预测年限采用了20年。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线位一旦选定,很难变动,同时要能适应一定时期内的正常使用而规定预测年限为15年;四级公路因系县乡公路,交通量较小,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不排除合理的延长或减少预测年。

同时在选定等级之前,功能是已知条件,故预测年限应与功能挂钩。

也就是说,功能越强,预测年限应该越长,越需要长远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

在标准中虽然提到功能,但没有将公路的功能一一明确地与预测年限对应,而是依然与等级挂钩规定了各级公路的预测年限。

这对实际应用是不方便的,因为等级的确定应该有交通量作基础,而交通量预测首先应该有预测年限。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妨取两个相邻年限分别预测,再结合公路功能与地形等条件综合选定公路的等级。

2.2.2 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可按设计路段分段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

在公路等级选用中应遵照“按设计路段确定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