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设计规范一、前言在现代社会,公路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公路交通设计规范能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交通安全、道路设计、标志标线等方面论述公路交通设计规范的重要性。
二、交通安全规范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必须以交通安全为首要考虑。
为了确保道路用户的安全,公路交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规范:1. 设计合理的交通流量控制:根据道路类型和载货量,合理确定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确保交通流量与道路设计相匹配。
2. 交通设施合理设置:按照标准规范设置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交通岛等,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3. 引导和提醒标志的设置: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情况,设置清晰明了的标志,对驾驶员进行引导和提醒,确保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4. 路面交通类别的区分:按照车辆行驶速度的不同,将路段划分成不同的交通类别,降低事故风险。
三、道路设计规范良好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下面是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1. 道路线形设计:选择合适的道路线形,考虑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的转弯半径、坡度和纵向坡度等。
2. 车行道设计: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车行道宽度、道路弯道半径和刹车距离等参数,以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
3. 交通设施的设置: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路灯、红绿灯等,确保道路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4. 道路施工管理规范:统一管理道路建设施工,加强道路施工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标志标线规范标志和标线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设置和规范性使用,可以提高道路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1. 标志的设置: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确保标志的可视性和识别性,指导道路使用者行驶方向和安全驾驶。
2. 标线的划设:合理划设车道线、禁停线、导向箭头等,明确车辆行驶的方向和限制条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公路设计规范
1总则1.0.1 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 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 block 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8 碾压混凝土 roller compected concrete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市政道路设计规范2019
市政道路设计规范2019一、引言市政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道路建设,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市政道路设计规范2019版的主要内容。
二、设计范围市政道路设计规范适用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等各类道路的设计和建设。
三、设计标准1. 道路布局设计标准a. 考虑道路通行能力,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道路宽度。
b. 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车等。
c. 合理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公共设施。
2. 路面设计标准a. 道路路面应平整、耐久、防滑。
b.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3. 交通信号设计标准a. 根据交叉口流量和道路等级,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
b. 合理设置行人过街设施,确保行人交通安全。
4. 道路标线和标志设计标准a.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设置合理的道路标线和标志。
b. 统一标准,确保驾驶员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道路标线和标志。
5. 其他设施设计标准a. 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需求,设置合理的公交站点、停车设施等。
b. 各类设施的位置、数量和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
四、设计流程市政道路设计应包括以下流程:1. 方案设计:制定符合道路功能和交通需求的设计方案。
2. 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
3.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4. 施工过程: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道路建设。
5. 竣工验收:验收建成的道路工程,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五、设计监督市政道路设计应加强监督,确保设计和建设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监督机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向相关部门提供监督报告。
六、总结市政道路设计规范2019版是为了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准确遵守规范要求,能够保证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效率的有效实现。
设计者和建设者应加强监督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确保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线形设计9.1一般规定9.1.1 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9.1.2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9.1.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9.1.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 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9.1.5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9.1.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9.1.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9.1.8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1.9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2平面线形设计9.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0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1年3月4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2019年整理】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公共加油站用地面积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80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1月14日1 总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能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各项指标表
0.5或1.5
100 30
括号内
60
15 是回头
弯
600 150
同向复 曲线
35 20
市区超高值(%)
6
4
2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200 170 140 100 170 100 140 70 140
停车视距(m) 210 160 110 75 110 75 110 40 110
超车视 一般值 距(m) 低限值
缓和曲线最小长
度(m)
100 85
70
50
85
50
70
35
70
一般地区最大超
高值(%)
10
积雪冰冻地区最
大超高值(%)
6
60 (30)
125
30 (25)
600 1500 350
250 500 130
35(30) 50 25
8
6.5 6.5 7.0 4.5
3.5 3.5
区别于 高速公 路和一 般公路
0.5 (0.25)
0.5
0.5 (0.25)
中间带宽度(m)
4.5 (3)
3 (2)
2.5 (2)
2.5 (2)
3
2.5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右侧硬路肩宽度 ≥
(m)
2.50
≥
≥
≥
≥
≥
2.50 2.25 2.00 2.50 2.00
(2.25) (1.75) (1.50) (2.25) (1.50)
0.75 (0.25)
公路等级 地形
公路路线设计划规范
平原 微丘
汽车专用公路
20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doc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
公路设计规范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本章学习要点】本章主要学习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方法,《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掌握纵断面设计成果。
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设计人员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度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长度表示。
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1、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第一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汽车行驶与公路纵坡的关系(一)汽车行驶要求汽车行驶的牵引力来源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将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车行驶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项阻力之和;但汽车牵引力发挥受轮胎和路面之间摩阻力限制,如果轮胎和路面之间摩阻力不够大时,牵引力就不可能发挥作用,车轮只能空转打滑,所以汽车的牵引力又受驱动轮与路面之间摩阻力的限制。
20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doc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桥涵设计的荷载: 永久荷载、可变荷 载、偶然荷载
桥涵设计的流程: 初步设计、技术设 计、施工图设计
桥涵设计的规范和 标准:公路工程设 计规范、桥涵设计 规范等
交叉设计
交叉设计应满足公 路工程设计的标准 和要求
交叉设计应考虑交 通流量、安全性和 通行能力
交叉设计应考虑地 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条件
交叉设计应考虑环 境保护和景观协调
公路工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设置隔
音设施、绿化带等。
经济合理原则
公路工程设计 应注重经济效 益,确保投资 效益最大化。
在满足使用功 能和安全性能 的前提下,应 尽可能降低工
程造价。
应充分考虑运 营维护费用, 确保公路工程 在经济上的可
持续性。
应积极采用新技 术、新工艺、新 材料,提高公路 工程的耐久性和 安全性,降低维
可持续性发展: 考虑公路工程与 城市规划、自然 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减轻结构重量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强的抗压、抗折性能 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用于自动调节结构形态 3D打印技术:用于预制构件,提高施工效率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设计软件的发展,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协作效率 智能化检测设备的运用,提高工程质量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
公路工程设计应满足安全、环保、舒适和耐久的要求。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公路工程设计应注重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沿线设施设计应满足交通运行需求,包括服务区、收费站、养护设施等。
【2019年整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10页精选文档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ωl——侧向净宽(m);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ωa——路侧带宽度(m);ωp——人行道宽度(m);ωg——绿化带宽度(m);ωf——设施带宽度(m);ωs——路肩宽度(m);ωsh——硬路肩宽度(m);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路线设计规范 (2)
路线设计规范1. 概述路线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高效流通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
遵循路线设计规范的设计师能够创建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道路系统,并最小化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
2. 设计原则在制定路线设计规范时,以下原则应被重视:2.1 用户需求导向路线设计应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虑用户出行方式、出行距离、时间和预期速度,以及出行方式的多样性。
2.2 安全性路线设计必须保证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安全。
应考虑交通事故的风险,并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 流畅性路线设计应尽可能保持交通流畅,避免拥堵和交通瓶颈。
应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容量和车道规划等因素,并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2.4 可访问性路线设计应考虑到一切行人和残障人士的需要,包括无障碍设施和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使每个人都能方便地使用道路系统。
3. 设计要求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3.1 路口设计•设计适当的路口几何和标志,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性。
•注意路口能见度,保证车辆和行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对面来车。
•设置交通信号,确保交通按照规定的顺序通行。
3.2 车道设计•考虑车道宽度和数量,以适应预期的交通流量。
•设计安全可行的车道变化,包括合并车道和分离车道。
•为自行车和步行者设立独立的车道,确保其安全。
3.3 支路设计•对于支路的设计,应确保支路出入口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适当设置转弯辅助设施,如转弯车道和引导标志。
3.4 路面设计•考虑路面类型和质量,以确保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路面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造成交通困难。
4. 设计工具为了支持路线设计的进行,设计师可以利用以下工具:4.1 数字化地图利用数字化地图,设计师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路线规划和分析。
数字化地图可以提供道路长度、交通流量和地形等信息,为路线设计提供参考。
4.2 交通模拟软件交通模拟软件可以模拟不同交通流量情况下的道路行驶情况。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修订内容(简版)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局部修订条文(2019)7.2.1 防撞护栏防护等级分为六级,各等级的碰撞条件与设计防护能量应符合表7.2.1 的规定。
注:设计交通量中,大型货车(总质量大于或等于25t )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防撞护栏应符合公路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7.2.2 在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线形、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当防撞护栏的设计防护能量低于70kJ 时,护栏可确定特殊的碰撞条件;当防撞护栏的设计防护能量高于640kJ 时,护栏应确定特殊的碰撞条件。
7.2.3 城市道路应根据环境、气候、城市景观及对视距的影响等因素,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护栏宜采用混凝土护栏。
2 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桥梁或城市道路宜选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3 钢结构桥梁及需减小桥梁恒载时,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4 当道路弯道、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的防撞护栏影响驾驶员视距时,宜采用通透性较好的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或波形梁护栏。
5 冬季风雪较大地区,可选用少阻雪的护栏形式。
7.2.3A 防撞护栏的构造形式应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确定,并应满足安全性能要求。
7.2.4 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7.2.4-1 的规定;表7.2.4-1 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等级注:表中50km/h、40 km/h、30 km/h 和20km/h 为匝道设计速度。
2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特殊路段路侧防撞护栏防护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7.2.4-2 的规定。
3邻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铁路、轨道交通、危险品仓储、高压输电线塔及电站等需要特殊防护的路段,经综合论证应在表7.2.4-1 或7.2.4-2 规定的防护等级基础上提高1 个及以上等级。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Route(JTJ 011-94)目录8.3 坡长发布通知8.4 爬坡车道基本符号8.5 合成坡度与平均坡度 1 总则8.6 竖曲线 2 公路分级与等级的选用2.1 公路分级 9 线形设计 2.2 公路等级的选用 9.1 一般规定9.2 平面线形设计 3 公路设计通行能力9.3 纵面线形设计 4 控制出入9.4 平、纵线形的配合 5 总体设计与选线原则5.1 总体设计 9.5 桥隧与路线线形的配合 5.2 选线原则 9.6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5.3 各类地形选线要点 1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10.1 一般规定 6 公路横断面6.1 一般规定 10.2 平面交叉类型及及其适用范围 6.2 行车道与车道 10.3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6.3 中间带 10.4 渠化设计 6.4 路肩 10.5 其它设施设置 6.5 路拱坡度 10.6 已建平面交叉的改善6.6 公路建筑限界 11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6.7 公路用地范围 11.1 一般规定11.2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与分级 7 公路平面7.1 一般规定 11.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7.2 直线 11.4 分离式立体交叉 7.3 圆曲线 12 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 7.4 缓和曲线 12.1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7.5 平曲线超高 12.2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 7.6 平曲线加宽 12.3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 7.7 超高加宽缓和段 12.4 公路与管线交叉 7.8 平曲线长度13 分期修建 7.9 视距 13.1 一般规定 7.10 回头曲线 13.2 高速公路的分期修建8 公路纵断面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8.1 一般规定附加说明8.2 纵坡关于发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 718号[不另行文]兹批准并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94),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在现代社会,公路如同一条条流动的血脉,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承载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则是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准则。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涵盖了众多方面,从路线规划到路面结构,从桥梁设计到交通安全设施,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首先,路线规划是公路设计的基础。
这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
比如,在山区修建公路,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深挖高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工程成本。
同时,路线的走向要考虑地形的起伏,尽量减少陡坡和急弯,确保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交通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
路面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性能。
不同等级的公路对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需要承受更大的交通荷载,因此其路面结构通常更为复杂和坚固,可能包括多层的沥青混凝土和基层。
而对于低等级公路,可能会采用相对简单的路面结构,但也必须满足基本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
桥梁是公路跨越江河、山谷等障碍的重要构造物。
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对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度、荷载等进行精确计算。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桥梁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还要考虑其与路线的衔接、对河道水流的影响等因素。
同时,桥梁的外观设计也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交通安全设施在公路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
标志标线要清晰明确,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引导。
护栏的设置要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失控冲出道路,保障行车安全。
此外,还有照明设施、减速带、警示标志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迅速排除路面和路基中的积水,减少水对公路结构的损害。
边沟、排水沟、涵洞等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理,能够适应不同的降雨量和地形条件。
另外,环境保护也是现代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路线设计规范
路线设计规范路线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对于道路、轨道和步行等交通线路的设计所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良好的路线设计规范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
以下是关于路线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功能定位:路线的设计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定位。
不同类型的路线(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应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2. 规划原则:路线的规划应考虑城市的总体交通规划,并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应尽量减少土地占用,最大程度地保留自然环境,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3. 交通流量:路线的设计应考虑路段的交通流量,避免出现拥堵和交通事故。
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用途确定适当的车道数目、车道宽度和交叉口设置等。
4. 路面材料:路线的设计应选用合适的路面材料,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和耐久性。
对于主干道和高速公路等高流量道路,应选用耐磨损、抗冲击和抗拉伸的路面材料。
5. 路面标线:路线的设计应包括适当的路面标线和交通标识,以提高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确定标线类型、尺寸和颜色,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标线的含义。
6. 交通设施:路线的设计应包括适当的交通设施,如交叉口、人行横道、公交站等。
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应设置信号灯、红绿灯和斑马线等设施,以便行人和车辆能够安全地通过。
7. 可达性:路线的设计应追求通达性和互联性,以便行人和车辆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应设置足够的出入口、通道和停车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8. 景观美化:路线的设计应考虑景观美化,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感。
可以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和花草,设置公共艺术品和景观装饰等。
9. 安全性:路线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应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警示标识,提供安全的行人通道和过街设施,并设置适当的速度限制和减速带等。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駛 速 率(公里/小時)
中 流 量 Vi 高 流 量 Vc
89
60
84
60
78
60
72
58
66
56
59
53
51
48
43
41
35
33
27
25
23
21
5.視距
A.
視距 Ss:
安 全 停 止 車 輛 之 視 距 。 駕 駛 車 輛 發 現 障 礙 物 , 自 反 應 剎 車 至 完 全 停 止 車 輛 所 需 之
75
100
超車視距 Sp
(公尺)
最小值 標準值
─
─
─
─
─
─
420
600
380
540
330
470
290
410
240
340
200
280
160
220
140
195
6.超高
A.最 超高依正常路拱之規定。 B.最 超高範圍依區位及氣候規定如表 12-16-4 所示。
表 12-16-4 最短視距規定表
區位及氣候
鄉
共 長 943 公 里 。
公路
包 括 省 7、 省 7 甲 、 省 8、 省 9 甲 、 省 14、 省 16、 省 18、
省 20 及省 24 共 9 線。
為 聯 絡 東 西 部 地 區 公 路 交 通 孔 道 。
共 長 1,337 公 里 。
68
公路
包 括 省 3、 省 13、 省 19、 省 21 等 4 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条文说明)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1 总则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
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
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
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
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
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近年来,德、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
运行车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路线设计指标与实际行驶速度所要求的线形指标脱节的问题。
本规范在相关章节中对需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的路段、技术指标等作了规定。
但由于国外的交通条件和驾驶行为同我国的现状尚有明显差别,欲采纳这种设计方法须对我国的运行速度进行深入的调查,以确定适合国情的设计参数值。
交通部公路司在2000年度标准规范项目中立专题开展《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标准》专题研究,并拟编制《运行速度指南》,已基本具备逐步推行使用的基础。
1.0.10 本规范在设计上引入了安全性评价的概念,但目前对安全性评价只要求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地段,或改、扩建工程,或其他特殊情况等,采用运行速度进行安全性评价、检验。
其目的是要求在主体工程调整公路平、纵线形设计的同时,据此指导设置相应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措施。
这种做法已成为进行“动态设计”,或“定量”地评价设计,以及提出对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其他各级公路有条件时,可参照执行。
1.0.11 采用分期修建方案时,必须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作出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并根据近、远期交通量以及资金筹措情况制订分期修建方案和相应设计。
我国修建高速公路的初期,由于认识与经济基础等原因曾走过一些弯路,如早期的横向分幅分期修建(所谓“二改四”)对我们就有过深刻教训,后曾被交通部行文明确予以制止。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又出现了为“高速公路”之名而提出所谓“四建二”的类似设想。
对此,本规范规定高速公路根据规划、路网功能的要求或交通量等因素,宜采用纵向分段或按工程项目分期修建的方式。
四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基路段不得采用横向分幅分期修建。
1.0.12 关于“改建”,系指二、三、四级公路的功能发生变化、或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或原主要技术标准偏低、或交通安全与状况较差等,要求改进而需提高公路等级及其相应平、纵、横技术指标,在原线位、或原走廊、或另选走廊进行的公路工程建设。
它不同于公路正常情况下的养护、维修或大修。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至2005年底已建成了4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绝大部分是四车道高速公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部分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明显下降,近年来沈大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已(或正在)进行四车道高速公路拓宽为八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
鉴于高速公路这类建设工程尚存在很多需要探索和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暂将在现有走廊内,充分利用原有线位,采用拼接或局部分离方案以增加车道数,提高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拓宽工程称为“扩建”,以兹与“改建”作以区别:关于高速公路的“扩建”,由于目前尚缺乏实践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规范。
2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2.1 公路分级2.1.1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本次修订根据《标准》(2003)规定的原则,对公路等级强调了公路的功能、路网规划与交通量,并注入了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概念。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一级公路实际上存在两种功能,即干线与集散功能。
但均按“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定义。
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其运行速度、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入的措施;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为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在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三、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指主要技术指标按供汽车行驶设计,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等慢速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行车道,其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设计速度在40km/h以下。
因此,应将确定公路等级与有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以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所选定的公路的功能有关。
2.1.2 根据《标准》(2003)的规定,设计车辆外廓尺寸是公路几何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因素。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车辆”是设计所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车型,其外廓尺寸、载重量和运行性能是用于确定公路路线设计和路线交叉几何设计的主要依据。
根据我国行驶车辆的具体情况、汽车发展远景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出于经济和实用的考虑,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是按现有车型的尺寸进行统计后,满足85%以上车型的外廓尺寸作为设计标准。
2.1.3 设计速度根据《标准》(2003)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作了相应的调整。
2.2 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的选用2.2.1 根据《标准》(2003)对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作了相应的调整。
交通量预测中一个主要指标是预测年限。
新建或改建公路,不应只根据现有交通量,而应考虑到远期可能发展的交通量。
确定公路的使用年限是困难的,因为不同构造物的实际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是不相同的,如路基的使用年限预计可达50年或100年;路面为15~30年;桥梁为25~100年。
以上预计年限是以正常养护和构造物不废弃为前提的,桥梁的使用寿命随重型载荷的累计频率而变化;路面的使用寿命则取决于路面结构和累计轴载。
设计交通量按多少年预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的影响。
如果预测年限长,初期投资大,养护投入也大,若初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将导致资金和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如果预测年限短,通车几年后很快饱和,而不得不扩建,既影响交通,又增加建设成本。
当然,一条公路在超出设计年限后,仍会长期继续服务下去,只是服务水平下降,例如运行速度降低、驾驶自由度大大受限等。
从实用的角度讲,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该准确。
但由于预测交通量的各种因素不定性、投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预测年限越长准确性越差。
根据多年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做法,高速公路预测年限采用了20年。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线位一旦选定,很难变动,同时要能适应一定时期内的正常使用而规定预测年限为15年;四级公路因系县乡公路,交通量较小,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不排除合理的延长或减少预测年。
同时在选定等级之前,功能是已知条件,故预测年限应与功能挂钩。
也就是说,功能越强,预测年限应该越长,越需要长远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
在标准中虽然提到功能,但没有将公路的功能一一明确地与预测年限对应,而是依然与等级挂钩规定了各级公路的预测年限.这对实际应用是不方便的,因为等级的确定应该有交通量作基础,而交通量预测首先应该有预测年限。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妨取两个相邻年限分别预测,再结合公路功能与地形等条件综合选定公路的等级。
2.2.2 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可按设计路段分段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
在公路等级选用中应遵照“按设计路段确定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