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该试卷(2019年全国卷III)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其在全国II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校内音乐节的情境;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

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阅读理解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在选修网络课程时如何与授课教师建立健康有益的互动交流。

这些语篇视角独特,积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怀。

在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要开办多家咖啡馆的工作梦想,宣传了劳动精神,加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III卷完形填空语篇报道了挪威小城Rjukan一年中几乎半年无法得到阳光直射的现状,这种现象在通过利用高科技设备得以改善的过程。

这些语篇能激发深入思考,关注自然和生态,探索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一)听力试题分析整体来说,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 卷听力试题没有偏、难、怪题。

选材上,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中的“人际沟通”、“体育与健康”、“个人、家庭及学校生活”、“未来职业、未来规划”及“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等,较全面地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7和第8段材料均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相关,第5和第9段材料均与“个人职业倾向”相关,第3段材料涉及“家庭生活”等。

材料中还出现了大量可模仿用于输出表达的词块、句子。

常见词块:sell out 售空;卖光;脱销in total 总共;合计membership card 会员卡give sb a …discount 给某人打……折help out (with sth) 帮忙(做某事)no problem [非正式用语] [表示乐于相助或事情容易做] 没问题focus on 集中(注意力、精力等)于a business trip 出差;公务旅行make it 能够到场instead of 代替;而不是take care of 打理。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命题分析(生物)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2017年——2019年三年高考知识点对比 三、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四、2019年高考命题创新点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全国卷3 题型板块 题序 情境材料
知识点
能力要求 学科素养
1无
2无 选
择 题
3

细胞器的结 理解能力 构和功能
体温调节 细胞呼吸 内环境 遗传的基本规律
全国卷3
题型
非 选 择 题
题序 29 30
31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知识点
知识点
知识点
实验及细胞培养 光合作用及影响光合作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用的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及植物生命活动的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 免疫调节
调节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实验及体液调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种群数量变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理解能力获叏信息能科学思维29氮元素在植物体中的作用以及农作物对不同形态的氮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实验设计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题型板块情境材料知识点能力要求学科素养30一是文字介绍初次免疫应答呾再次免疫应答的概念二是以表格形式呈现有关免疫应答反应的实验分组及各组处理情况免疫调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叏信息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31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2玉米的异花传粉及其一对相对性状饱子粒的饱满与凹陷遗传基本规律实验设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题型板块情境材料知识点能力要求学科素养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社会责任38理解能力获叏信息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二2017年2019年三年高考知识点对比全国卷3题型2017年2018年2019年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基因的转录实验细胞器的结构呾功能细胞的结构不功能细胞的结构呾生命活动细胞核的结构呾功能光合作用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内环境的稳态细胞分裂细胞呼吸样方法细胞呼吸内环境基因环境性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遗传的基本觃律全国卷3题型2017年2018年2019年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29实验及细胞培养光合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实验设计30实验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免疫调节31实验及体液调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数量变化32遗传定律及实验设计生态系统遗传基本规律实验设37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微生物的培养38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1重点知识细胞代谢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作者:叶奕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以2019年全国课标卷为例,提出了日常教学和备考的策略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考卷;历史;试题分析;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90一、引言历史全国高考试卷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形式,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研究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从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来看,试卷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如获取信息能力和读题解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试卷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对于历史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这不仅与国家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对于高考历史学科备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二、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析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看,总共有三套选择题型,其中包括说明类的题目共8道,推断类的题目共12道,因果类的题目共6道,目的类的题目共5道,反映类的题目共2道,表明类的题目共3道。

与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相比,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选项表述题目更简单,选项字数不超过16字。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的是设问类题目,比较典型的如“由……可以说明……”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背后隐藏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的是,文本材料类题目仍旧是选择题型的考查重点。

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第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的考查内容分别是先秦史、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晚清史、民国史、新民主革命史、新中国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深度解析,附范文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深度解析,附范文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深度解析,附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方向: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

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

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

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

价值取向限制.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

2019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深度解析,附范文

2019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深度解析,附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深度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限制性:1.情境限制。

2019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命题者并没有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而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抒发心声,以此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

也确如所愿,考生走出考场时都面带笑容,这道“很熟悉”的作文题似乎给了他们底气。

但这道作文题还是设置了很多限制性因素,有话可说不假,但能否写成考场佳作则有待观瞻。

作文材料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材料、作文要求。

其中的背景材料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

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并突出了各自的历史意义。

而背景材料下的五个选择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年高考情况分析报告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年高考情况分析报告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年高考情况分析报告合肥一六八中学是安徽省示范普通高中,由合肥市教育局整合省级示范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学校,隶属合肥市教育局。

学校创建于2002年,2003年3月31日合肥市编办批复合肥一六八中学机构编制。

成立17年来,合肥一六八中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指导下,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从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13年中有5人次斩获安徽省文理科最高分。

现将2019年高考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一、高考情况统计分析2019年在籍参加高考人数为1595人,其中,文科430人,理科1165人。

2019年6月高考前,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少年班(创新班)提前录取5人。

(一)前500名统计分析文理科全省前500名共有116人,占比11.6%,位居全省第一。

其中,全省文科前500 名占65人,理科前500 名占51人。

具体统计分析详见表1-1。

文理科全省前10名共有6人,占比30%,位居全省第一。

其中,全省文科前10名占4人,理科前10名占2人。

刘鑫681分,全省文科第1名;曾子欣670分,全省文科第2名;张浩然665分,全省文科第4名;倪斌661分,全省文科第8名。

邓睿哲700分,全省理科第2名;张鑫698分,全省理科第10名。

此外,文理科全省前50名共有13人,占比13%;文理科全省前100名共有30人,占比15%;文理科全省前200名共有55人,占比13.8%。

具体统计分析详见表1-2。

表1-1 合肥一六八中学近五年高考全省前500名统计表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文科前500名65人39人58人56人32人文科当年430人353人328人280人271人参加高考人数理科前500名51人64人31人32人31人理科当年1165人1195人930人893人783人参加高考人数文理前500名总数116人103人89人88人63人表1-2 合肥一六八中学近五年高考全省文理科前200名统计表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文科前10名4人1人2人1人2人文科前50名9人3人10人8人6人文科前100名22人8人18人15人11人文科前200名33人20人30人24人17人文科当年参加高考人数430人353人328人280人271人理科前10名2人3人2人0人1人理科前50名4人7人4人6人2人理科前100名8人20人5人10人5人理科前200名22人35人13人13人11人理科当年参加高考人数1165人1195人930人893人783人(二)高分段统计分析全校一本率92%,其中文科达96%,理科达91%,再次位居全省前列。

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情况汇报范文

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情况汇报范文

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情况汇报范文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X主任、各位副主任: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全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会议精神,我县在加快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订立目标、强化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2014年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等地试点,现已经完成。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发〔2016〕20号)等文件要求,最迟2020年将在全国推行。

其中最大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招生的改革。

新高考“多元录取”背景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保送生等自主选拔,成为名校招生的主流方式。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断扩大,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相比2017年增加近XX万考生,增幅达XX%。

选拔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成为一流高校自主招生的核心。

自主招生以北大、清华等一系列名校为主,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享受降低10分至60分录取的降分政策。

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生源主体。

二是高考教学的改革。

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

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小说解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小说解析

语文揭秘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小说解析■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张俊宇我们先看高考结束后两则网络吐槽:“考完语文,大家都沉默不语。

考完数学,大家都笑了。

这就是心受伤和脑受伤的区别。

”“本来以为数学换汤不换药,谁知今年连碗都换了。

”身为高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学生、同仁那里获得的对2019年高考语文I卷的综合评价是平和、惊喜。

“偏、难、怪”三个字很少有人提及,鲁迅小说的选取“碗”虽没有换,但着实是一个惊喜,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试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看似寻常最奇崛———小说选题,回应课标,回归经典《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无论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鲁迅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专题。

本次考试选文《理水》部分章节,其中鲁迅借助神话故事,暗讽当时黄河决堤、国民党不顾灾情的社会现实,无情地嘲讽了昏聩无能的官员、空有理论的文人学者,颂扬了以大禹为代表的实干官员,符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代呼声,更满足十九大报告中“立德树人”教育要求。

在整个高三备考中,各大模拟考试中小说阅读还频繁涉及如下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当代文化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提示我们,平时阅读应适当涉猎红色文学、现当代文学作品及国外经典小说家作品,这些阅读积累至少可以使我们获得对这些作家、这类作品整体的、粗浅的认知。

我们说知人论世、文章合为时而著,对任何文学作品的解读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作者经历。

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年频繁出现在教材及高考中的作家及其作品高度关注。

例如莫泊桑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项链》,以《项链》为依托,我们有必要对作家生平、创作特点及代表作甚至是人物评价有大致的了解,而平时各大模拟考试中莫泊桑小说的频繁出现,也不断强化我们对其人、其作品的印象。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文言文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文言文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在试题形式的设置上仍旧考查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文段翻译等,考查方式多样,检测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等。

全国卷的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史记》,试卷避生就熟,所选取的人物让有学生似曾相似之感。

全国一卷选取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贾谊的节选部分,全国二卷选取了《史记·商君列传》中商鞅的节选部分,全国三卷选取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吴起的节选部分。

今年高考文言部分的选文不似往年偏向于宋史,而是又回归到《史记》,这个变化反映出高考对文言考查回归课文,让学生对史传人物的熟悉度增强。

全国三卷文言阅读——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人或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与士卒分劳苦。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宝坻第四中高考成绩分析报告及工作思路(2019)

宝坻第四中高考成绩分析报告及工作思路(2019)

宝坻第四中学2019年高考成绩分析报告2019年高考成绩分析2019年我校本科上线率75.16%,比18年高0.16个百分点;一本率14.5%,比18年低0.5个百分点;二本率50.11%,比18年低2.1个百分点,基本完成教育局规定指标。

2019年理科成绩除化学第4名,生物第3名,其它学科均为同类校第1名;文科成绩除语文第4名,数学第2名,地理第2名外,其它学科成绩均为同类校第1名。

学科名次对比18年属于上升趋势。

而本届毕业生从生源结构看,明显劣与18年。

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比2018届少23人。

所以,我们对本届毕业生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

上一学年我们针对复习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能力弱、审题能力欠缺、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差、文字表述不规范、答题技巧与答题速度不够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责任教师制。

群策群力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树立信心,和他们共同找出加分空间。

二是认真做好课本的回归复习。

根据《考试说明》挖掘好模块中的知识点清单,认真阅读课本,查漏补缺。

三是注重模块与高考试题的衔接。

对模块作恰当的归纳和提炼,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构建模块知识、能力网络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四是回顾原题和方法,进行“旧题新作”、“小题大作”、“大题巧作”训练,处理好“会与快,快与对,对与巧,巧与得分”的关系。

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迁移能力、解题技巧、解题速度和规范答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是认真做好因材施教,针对训练。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分类辅导,分类要求,分别提高。

对一类生加强应试策略的指导和高难度思维训练;对二类生加强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对三类生提供基础知识提纲与基本题型,狠抓基础。

六是认真研究试卷,精选试卷。

最后阶段信息多,试卷多,要依据考试说明,依据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原则来精挑细选,避免重复无效训练。

从高考成绩看,这些措施效果是明显的。

本学年复习思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着眼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研究学习中提高探究能力,在关注社会和关注生活中着力创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优化。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试卷分析该试卷(2019年全国卷III)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其在全国II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校内音乐节的情境;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

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阅读理解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在选修网络课程时如何与授课教师建立健康有益的互动交流。

这些语篇视角独特,积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怀。

在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要开办多家咖啡馆的工作梦想,宣传了劳动精神,加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III卷完形填空语篇报道了挪威小城Rjukan一年中几乎半年无法得到阳光直射的现状,这种现象在通过利用高科技设备得以改善的过程。

这些语篇能激发深入思考,关注自然和生态,探索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一)听力试题分析整体来说,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 卷听力试题没有偏、难、怪题。

选材上,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中的“人际沟通”、“体育与健康”、“个人、家庭及学校生活”、“未来职业、未来规划”及“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等,较全面地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7和第8段材料均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相关,第5和第9段材料均与“个人职业倾向”相关,第3段材料涉及“家庭生活”等。

材料中还出现了大量可模仿用于输出表达的词块、句子。

常见词块:sell out 售空;卖光;脱销in total 总共;合计membership card 会员卡give sb a …discount 给某人打……折help out (with sth) 帮忙(做某事)no problem [非正式用语] [表示乐于相助或事情容易做] 没问题focus on 集中(注意力、精力等)于a business trip 出差;公务旅行make it 能够到场instead of 代替;而不是take care of 打理。

任子朝等——2019高考数学新题型试卷质量分析研究

任子朝等——2019高考数学新题型试卷质量分析研究

引用格式:任子朝,陈昂,黄熙彤,等.高考数学新题型试卷质量分析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1):1-7.作者信息任子朝1,陈昂1,黄熙彤2,赵轩1,张敏强2(1.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 100084;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任子朝(1961—),男,北京人,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教育测量研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后的数学命题研究(GJK2017005)摘要新高考实行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数学科考试的定位、内容和形式以及考试群体和水平都发生了变化,需要研究新的题型、试卷结构和难度要求.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数学科构建了学科化的评价框架,研究设计了新题型试卷结构,命制了新题型试卷,在广东、山东、浙江进行测试,并就新题型试卷的各项指标和新高考数学科改革方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新题型试卷的质量较高,能够对考生进行精确区分,试卷结构基本合理,开发的多选题达到测试目的,有利于区分考生.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教师和学生认为新题型试卷的题型、题量、难度基本合理.未来数学科高考应该降低试题难度、减少技巧性、增加应用性.关键词:高考改革;新高考;高考不分文理科;数学新题型试卷;质量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19)01–0001–07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 高考改革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考改革的方向[1],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并且在上海和浙江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行科目改革,“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17年、2018年分别有山东、广东等10个省市加入.高考综合改革后,统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因此对3个统考科目的功能定位和区分功能提出新的要求.3个学科要发挥基础学科、通用学科和工具学科的特点,特别是数学学科不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使用同一张试卷,数学科的考查目标和考试形式都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高考整体改革和人才选拔的需要.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施意见》这是对学科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提出的总体改革要求,各学科都要在考试中贯彻落实.1.2 高考评价体系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3-4].高考数学科基于高考核心功能,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为指导,梳理、总结国内外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依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构建高考数学学科化的评价内容框架和指标体系[5].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建立,作为统考科目的数学科考试目标、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都发生了变化,需要与此相适应的新的题型实现考查目的和考试效果,更加精确地区分考生,发挥对中学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数学科构建了学科化的评价框架,研究设计了新题型试卷结构,开发了新的题型,命制了新题型测试卷,在广东、山东和浙江进行了测试,并对与测试试卷的考查目标、题型结构、题型功能等相关的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高考数学科的命题改革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2 研究设计2.1 测试目标测试设计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的完整试卷,题型顺序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排列.多项选择题是有多个正确项目的选择题(以下简称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填空题有包含两个空的填空题,每个空填对得2分.采取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新题型试题与现行高考使用的单选题、只有一个空的填空题和解答题进行比较,检验测试效果.测试的目的就是检验新题型试卷的考查和区分功能,听取中学师生对新题型试卷的反馈意见,改进题型设计和试卷结构,为新高考数学考试的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2.2 测试对象测试在2018年3月—5月进行,对象选取广东、山东和浙江的高三学生.其中在广东抽取5个地市18所高中(重点高中10所,普通高中8所),共4 745名考生参加测试,其中文科考生2 240名,理科考生2 505名.部分参加测试的广东学生同时参加了全国I卷的测试,其考试结果用于对新题型试卷进行效度分析和检验.在山东省抽取2所高中(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各1所),共1 031名考生参加测试,其中文科考生411名,理科考生620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抽取3所高中(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2所),共819名考生参加测试.浙江已经实行不分文理科的教学和考试改革,所以没有文理科考生之分.考生完成测试后继续作答配套的学生问卷,任课教师及阅卷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师问卷.然后选取部分学生和教师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为记录考生的作答时间,广东的部分考场在单选题、多选题部分采取上机测试;填空题、解答题采取计算机呈现题目内容,考生纸笔作答,再利用高速摄影机拍照上传答案,记录考生作答时间,用于对考生每题的答题时间和全卷答题时间进行分析.2.3 测试工具测试试卷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命制,试卷结构如表1.表1 高考新题型试卷结构其中多选题有5个备选项,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2.4 问卷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包括新题型试卷反馈16个问题,高考改革意见12个问题,共28个问题.学生问卷包括新题型试卷反馈10个问题,高考改革意见9个问题,共19个问题.2.5 测量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教育与心理测量领域中3种重要的测验理论:经典测量理论(CTT)、概化理论(G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根据3种理论的特点,取3者各自之长,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数据,全面解读测试结果,综合多种评价指标和统计图表,多元化呈现分析结果,全面反映新题型试卷的质量与考生的能力水平.利用经典测量理论分析试卷的难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对比分析文理科考生作答差异.进行效度分析,将新题型试卷测试数据与广东省2018年全国I卷实考数据,按照考生身份证号进行匹配,以考生在广东省2018年全国I卷实考成绩为效标,分析新题型试卷的效标关联效度.利用概化理论分析试卷的全域方差、概化系数、可靠性等指标.对新题型试卷进行试卷结构分析,以2018年全国I卷为比较依据,采用多元概化理论对新题型试卷进行分析,通过决策研究为探索各题型最合适的题量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贡献率等测量指标比较两卷的结构差异.利用项目反应理论分析题目难度与考生水平的适应程度、试题的信息量、试卷的信息曲线.测试采取“锚人”设计,使试卷质量与考生能力均具有可比性,为试卷分析提供了多种思路.一方面从试卷质量的角度验证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考生能力角度研究新题型试卷对文理科考生的区分功能.研究考生能力表现,通过新题型试测项目,建立2017年全国I卷抽测(2018年1月考试)数据与2018年全国I卷实考(2018年6月考试)数据之间的联系,比较同一批考生在两卷上的能力表现.3数据分析3.1 经典测量理论3.1.1 新题型试卷整体质量较好利用经典测量理论统计分析了新题型试卷的基本测量数据.新题型试卷与2017、2018年全国I卷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新题型试卷与2017和2018年全国I卷测试结果表2 新题型试卷与2017和2018年全国I卷测试结果(续)注:2017年全国I卷(广东省)数据为数学新题型试测项目中的高三考生抽测数据,而非2017年高考实考数据.新题型试卷对考生的区分功能是试卷最重要的测量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反映试卷的区分功能.从表2看出,广东和山东的全体考生的标准差都比较高,分别达到了22.62和25.36,对两省的文科考生和浙江省考生,标准差都达到20左右,变异系数度都在0.25以上,远高于变异系数为0.15的合格水平[6],说明考生的离散程度很好,对考生的区分符合测量学要求.可能是因为试卷偏难,影响了试卷对文科考生的区分功能,使得文科考生的标准差略小.同样的原因,试卷的信度对广东和山东的全体考生都达到了0.8以上,而对两省的文科考生和浙江省考生试卷的信度为0.75以上.新题型试卷对3个省的考生都有一定的难度,广东和浙江考生的最高分只有128分和123分.在依然实行文理分科的广东和山东,文理科考生的差距在15~30分,山东理科考生的平均分为88.31,试卷难度为0.58,属于偏易水平.广东和山东文科考生的最高分只有109.5分和112分,试卷对文科考生属于偏难水平.统计数据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都远小于1,考生呈良好的正态分布.试题难度分布较广,大部分试题区分度良好.整卷信息量较高,能够准确测量大部分考生的能力.比较全国I卷2017年广东省实考数据与2018年广东省测试数据发现,测试数据的文理科考生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实考数据相应的分数.考后访谈时学生介绍了复习的情况,因为广东省高考使用的是全国I卷,抽测考生在2017年是高二学生,高考结束后教师讲解了2017年的高考试题,学生也以2017年全国I卷作为练习试题.因此考生接受过专门辅导,存在一定程度的练习效应.3.1.2 新题型试卷的效标关联效度较高为探究新题型试卷的外部效度,将广东省考生的新题型测试数据与其在2018年全国I卷实考数据进行匹配,以2018年全国I卷实考成绩为效标,计算两组数据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考生在全国I卷与新题型试卷上的得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文科0.76、理科0.78(见表3),文理科考生样本结果均显示新题型外部效度良好.新题型试卷在全体考生、文科考生、理科考生中均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表3 新题型试卷效标关联效度(以2018年全国文科和理科I卷为效标)3.1.3 文理科学生数学水平差异明显广东理科考生整卷平均分比文科考生高15分左右,山东理科考生整卷平均分比文科考生高30分左右.在考查内容上,立体几何和统计与概率的得分差异最大,在能力成分上,空间想象和创新应用的得分差异最大.具体见表4.表4 广东文理科考生在各考查内容与能力成分得分率差异比较文理科考生在各考查内容与能力成分的得分率,发现理科考生在所有维度的得分率均高于文科考生,但各维度上的得分率差异程度不同,将得分率差异(理科生得分率-文科生得分率)程度排序如下.文理科考生在不同考查内容上得分率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代数.文理科考生在不同能力成分上得分率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空间想象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2 概化理论3.2.1 多元概化统计数据新题型试卷4种题型的多元概化研究结果见表5.方差分量最大的题型是解答题(3.90),其次是填空题(0.40)、单选题(0.37)和多选题(0.30).由于方差分量体现了不同题型在试卷中所起的作用,故在新题型试卷中,解答题的作用最大,填空题、单选题和多选题次之.同时,4种题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表5 新题型试卷4种题型的多元概化研究注:主对角线元素为各维度的方差分量估计,对角线以下为维度间的协方差分量估计,对角线以上为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估计.3.2.2 多元概化决策研究结果按照4种题型试题量所占比重来决定权系数,对4种题型全域总分进行合成,可得到决策研究结果,见表6.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类似于常模参照测验中的信度)和可靠性指数(类似于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信度)分别为0.83和0.72,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较低.从各个题型来看,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最高的是解答题,其次是单选题、填空题和多选题.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均高于4种题型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说明全域总分的合成是有意义的.表6 新题型试卷4种题型的多元概化决策研究根据多元概化决策研究的结果可得到4种题型对全域总分的贡献比例(即对全域方差的贡献),见表7.4种题型对全域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当初命题时的赋分意图(即分值比例)基本接近.表7 新题型试卷4种题型对全域总分的贡献率题型设置较为合理,题量分配有待优化.表7的概化分析结果表明,新题型试卷中的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得分合成的总分是有意义的,且在各题型上,考生作答与命题教师期望的考查权重较为一致,即4种题型的设置较为合理,但各题型的题量分配有优化的空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增加多选题的题目数量对于提高整体测量信度效果最好.3.2.3 试卷结构较合理由概化分析结果可知,在新题型试卷中,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高于4种题型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说明全域总分的合成是有意义的.在试卷中,4种题型对全域总分的贡献比例与命题的赋分比例基本接近.4种题型增加题目数量均有利于提高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其中增加多选题,信度提高更明显.通过试卷结构优化分析发现,在保持试卷测试时长和分值稳定的前提下,为提高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将单选题增加为10道,多选题增加为3道,填空题减少为4道,解答题保持为6道时,整体测量信度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提高考生的得分率,详见表8.表8 新题型试卷信度变化3.3 项目反应理论3.3.1 参测考生能力对比为比较参与新题型测试的3省考生能力差异,通过Parscale软件进行同时估计,分别得到3省考生的能力,结果如下:从3省全体考生的能力均值结果看,浙江省考生能力均值最高,山东省次之;从广东省和山东省文、理科考生的能力均值结果看,山东省文、理科考生能力均值均较高;同时,广东省与山东省的理科考生能力均值高于其相应的文科考生能力均值(见表9).表9 3省考生能力均值比较3.3.2 测验信息量由IRT的试题信息量结果(见表10)及测验信息量结果(见图1~图3)可得,除广东省文科考生样本外,新题型试卷在其他不同考生样本中满足期望信息量的题目比例均超过70%,这说明新题型试卷具有较高的信息量,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大部分考生的数学能力(注:根据ETS标准,IRT中测验信息量为5对应CTT中信度为0.80,文献来源:YOUNG J W, MORGAN R, RYBINSKI P, etal. Assessing the test information function and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for the toefl junior ® standard test. Ets Research Report, 2013 (1): 1–27. ).表10 3省新题型试卷试题信息量概况图1 广东省(全体考生)新题型试卷测验信息曲线图2 山东省(全体考生)新题型试卷测验信息曲线图3 浙江省新题型试卷测验信息曲线4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问卷调查包括对新题型试卷的反馈意见和对新高考数学科改革的建议等部分内容.4.1 对新题型试卷的反馈4.1.1 试卷整体评价从表11可以发现,多数考生认为新题型试卷难度、技巧性偏高,而多数教师则认为试卷难度及技巧性适中;在试卷涉及知识点上,考生和教师都认为试卷涉及知识点范围合适,试卷考查的能力较为全面.表11 试卷评价统计新题型卷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试卷结构,考生可能还不能适应新的试卷,导致考生认为试卷的难度和技巧性偏高,而知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考生认为知识点与能力适中.在试卷难度和技巧性方面,与考生相比,多数教师认为试卷难度与技巧性适中,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对新高考改革后试卷的结构变化有预期,没有受到试卷结构变化的干扰.4.1.2 试卷和各题型题量从表12可以发现,多数考生反馈该卷总题量及各题型题量合适,但在具体题型上,约三分之一考生认为填空题、多选题题量偏多,有近一半考生认为解答题题量偏多,多数教师反馈试卷总体量及各题型题量是合适的.表12 各题型题量反馈统计结合作答时间(表13)可知,考生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作答,各题型的用时比例与分值比例接近.其中单选题由于其作用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所以其用时比例略低于其分值比例.解答题的作答时间最多,远多于其它题型,也高于其分值比例.由于解答题要求考生完整写出解答过程才能得分,考生用时较多,导致考生主观上认为解答题题量偏多.考后访谈时考生谈到他们认为填空题题量偏多的原因,由于新题型试卷的填空题比现行高考多一个题,而且填空题不像选择题有备选项可以核对答案,所以学生做完填空题后要再次验证,造成考生认为填空题题量偏多.表13 文理科各题型作答时间对比4.1.3 试卷考查的数学能力从表14可以发现,考生和教师对试卷考查能力重视程度与考生的实际得分率一致.在试卷考查能力中,考生和教师认为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为重要,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创新应用能力重视程度最低.表14 各数学能力的得分率和重要程度统计注:①重要程度为学生或教师对各数学能力重要程度的平均赋分,赋分范围为1~5分;②得分率为试卷得分/总分.4.2 对新高考数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4.2.1 高考文理合卷后难度设置从表15可以发现,考生与教师反馈认为合卷后的试卷难度应处于文科卷与理科卷之间,其中选择偏向于理科卷难度的人数多于偏向于文科卷难度的人数.表15 高考文理合卷后难度统计4.2.2 高考文理合卷后新题型设置从表16可以发现,考生与教师反馈认为高考数学文理合卷后不需要增加新题型.这可能是因为原来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使用3年全国卷,师生对全国卷逐渐适应,受求稳心理影响,不希望试卷增加新题型;在增加新题型的情况下,开放题和逻辑题的支持者较多.表16 高考文理合卷后是否需要增加新题型4.2.3 高考数学试卷改进方向从表17可以发现,多数考生和教师均反馈高考数学需降低试题难度,这可能是基于合卷后考生平均水平将会降低的考虑,认为数学科应该降低试卷难度,以适合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同样的原因,有半数考生和教师希望减少计算量以降低考生的答题强度.有半数以上的考生和教师认为目前的试卷题量合适,但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和教师认为应该减少题量.半数左右的考生和教师认为应该增加试题的应用性,这一点考生与教师的意见非常一致.比较矛盾的统计结果是对技巧性的处理,三分之一的考生认为应该增加技巧性,还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认为应该减弱技巧性,这可能反映了文理科考生对技巧性的不同心态.理科考生希望增加技巧性以便自己能脱颖而出,而文科考生希望减弱技巧性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教师和考生对现行数学试卷的题量、技巧性、应用性、计算量比较认可,认为无需改进.对比教师和考生的反馈,可以看出教师求稳的心态更加强烈,不希望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大的改变.表17 高考数学考试改进方向统计4.3 高考数学信息反馈4.3.1 信息反馈内容从表18可以发现,考生与教师对于考生排名情况不是特别关注,更希望获得关于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数学能力水平方面的信息.表18 学生希望了解到的考试信息4.3.2 信息反馈形式表18、表19可以发现,相较于整卷得分、排名等传统信息,考生更期望了解自己在知识模块、数学思想模块、数学能力水平、小题得分及失分点等方面的情况,说明考生更注重对自身水平的全面认知与诊断.表19 高考数学试卷应该如何提供分数报告5结论与思考(1)新题型试卷整体质量较好,文理科考生作答存在差异.新题型试卷在全体考生、文科考生、理科考生中均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考生在全国I卷与新题型试卷上的得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文科0.77、理科0.76).试题难度分布较广,大部分试题区分度良好.整卷信息量较大,能够准确测量大部分考生的能力.其中,理科考生整卷平均分比文科考生高15分以上,在考查内容上,立体几何和统计与概率的得分差异最大,在能力成分上,空间想象和创新应用的得分差异最大.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文理不分科”后考生整体数学水平的研究,以便科学地确定试卷难度及试题难度分布,为新高考数学科命题提供依据.(2)题型设置较为合理,题量分配有待优化.概化分析结果表明,新题型试卷中的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得分合成的总分是有意义的,且在各题型上,考生作答与命题教师期望的考查权重较为一致,即4种题型的设置较为合理,但各题型的题量分配有优化的空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增加多选题的题目数量对于提高整体测量信度效果最好.(3)多选题有利于提高全卷得分率,有利于区分考生,选项数量设置有必要改进.相比于传统单选题而言,考生作答多选题时会有更多得分模式.从多选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得中间分数(2分)的考生比例较大,即多选题更容易让考生得到基础分,从而有利于全卷得分率的提升.同时,多选题的选项总数和正确选项数量会影响考生的作答时间和得分率.具体而言,与同等难度的单选题(4个选项)相比,多选题选项总数(5个选项)较多,考生作答时间较长;相同选项总数的多选题中,正确选项数目越多,考生的得分率越高.在“文理不分科”背景下,多选题的多级得分模式有利于提高低水平考生的得分,也有利于区分出高能力考生,因此,在新高考数学中建议引入多选题,但选项数量应该减少.(4)文理科考生在新题型试卷上采取的作答策略存在差异.通过文理科考生在不同题型、考查内容以及能力成分上的作答时间和对考生的访谈可以发现,考生的作答策略存在文理科差异.理科考生在分值较高、考查能力较强的试题上分配时间较多,采取的是得分策略;文科考生在分值较低,考查基本能力的试题上分配时间较多,采取的是保分策略.建议继续开展数学学科上机测试的实践,深入研究其规律和特点,推进考试改革进程.(5)进行省际考生水平比较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测试在抽样时,在广东省抽测的学生人数较多、抽测的学校比较均衡,基本能代表全省的水平.而在山东和浙江抽测的学生人数较少、学校也不够均衡,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影响.故在进行省际间考生数学水平比较时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高考数学新题型测试贯彻高考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高考评价体系和新高校数学科的学科评价框架为依据,考查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效地区分了考生,得到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测试为数学科高考改革进行了理。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评析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评析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评析一、试卷结构分析1. 本次考试一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解答题和证明题。

2. 选择题占据了整张试卷的较大比重,其中单选题和多选题的难度适中,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非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填空题和解答题涉及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证明题则更加突出了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的考察。

二、试题难度分析1. 选择题中的难度主要集中在多选题和判断题上,多选题的选项设计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判断题则需要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判断。

2. 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和解答题相对来说比较综合,既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又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题涉及面更广,难度也更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试卷中的证明题则着重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推演。

三、试题设计特点1. 试题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既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综合应用的考核,保证了全面性和多样性。

2. 试题中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核,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试题难度相对适中,既能考察学生的基础水平,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答题情况分析1. 学生对选择题的答题状况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

2. 非选择题中,填空题和解答题的答题情况也较为理想,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知识解答问题,但在证明题的答题情况上则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3. 综合来看,学生整体上对试卷的答题情况较为良好,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较为扎实,但在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高考30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高考30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解题思路
解题突破:关键词:鄂豫皖根据地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题型类型:比较类:赤色区与白色区粮价差别的原因 考查方式:历史解释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6·全国Ⅱ卷·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
考情分析:30题基本在民 国后期,重点考查新民主 主义时期国共现代化的分 野。考题多在教材断层处 设置材料。 考点分布:共产党近代化 的探索、国民党的近代化 实践、日本的侵华与全民 全面抗战、国共关系的演 变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对史 实理解 考查趋势:共产党在新民 主主义时期的探索;全面
2013
中共六大的政治决议 【共产党的探索】 (历史解释)
解题突破:题干的语气:但;化简:国民政府不同意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 题型类型:表明类 考查方式:历史解释
近五年考点统计
项目 2017 全国Ⅰ卷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命题角度
2016
2015
2014
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策 【抗日战争的政权】 (历史解释) 国民党的 宣传舆论控制 【国共关系】 (历史解释) 国民政府的防务建设 【全面抗战】 (历史解释) 中外电影播放比例 【近代大众传媒】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萧条 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成为 毛泽东思想发展 党的指导思想
二、
【北洋军阀】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1)政治上:北洋军阀时期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
华民国的民主体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以适应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首先界定核心素养和三新高考概念,然后通过调查分析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得出调查结论。

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在化学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提高对策。

本文提出了针对学生现状的两项提高对策:合理设计自主与合作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建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高他们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从而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三新高考;高中;生化核心素养;掌握现状1.前言高考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建省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考试制度,实行不分文理科的考试方式,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新课标》对中学化学“五大核心素质”进行了新的解读。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为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概念界定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领域或者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程度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学科素养等。

文化素养是指对人文社会价值观的认同,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素养是指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技巧;思维品质是指拥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科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目前,核心素养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近三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了大家的名家文章作为考察题目,更加厚重正式。

全国1卷的出题风格涵盖了生态、历史、文学创作、科技、社会学、民俗等方面,而全国3卷则多以社会学、民俗学为主。

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则包括纪录片频道运营、文化遗产保护、新科技等领域。

这些题目需要考生对原文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和分析,进行论证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题目内容,以及一些例子。

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涵盖传播、科技、文化、社会、工程、经济等方面,出处也比较广泛,包括报纸、期刊、社论、杂志等。

而简答题则主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在实用类文本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垃圾分类、文化遗产、博物馆、图书出版、体育志愿服务等。

这些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形式也比较多样,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出处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在简答题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XXX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不同、毛里求斯修复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桥梁的国人自信心等。

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总的来说,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都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练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重点考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全国1-3卷的出题思路大致相同。

在全国1卷中,材料加分析程度更大一些,2018年难度最大,需要从“不同点”和“为什么不同”两方面回答,并且要参考报刊的性质、受众群体、服务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

相对而言,2019年的题目较为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三的部分归纳总结即可,不需要从三则材料中寻找答案并转化语言。

但由于实用类文本较为简单,仍然建议多练不同种类的题型,重点放在寻找材料信息、归纳、转化语言上能力的培养上,注意把“问题--对策”、“特点--归类”等题型上。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2卷分析及反思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2卷分析及反思
听力是外语学习者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英语听力试题是为了
考查学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听的能力反映在听的过程中,对说话者所发出的信息进行
辨别、判断和理解。听力理解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
进行复杂心里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
5)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逻辑关心,因果关系,近义词,反意思和下文中所描写的现象,
情感情绪等判断该词,词组或句子意义。
6)篇章结构:多适用于议论文,科学研究文章。通读全文找出正反几个方面的观点,然
后再找不同的论据。最后文结论。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2卷阅读题解读及分析
语篇
话题
体裁
词数
阅读理解A 类似于广告 推荐四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结果、数字等议论文中例证细节和定义类细节。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答案一般都能在 文章中找到。当然,答案并不一定是文章中的原句。多出现在广告和一些较难的科技文体
3)推理判断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隐含或深层的含意的理解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合乎
逻辑的推断,包括考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等的理 解。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 indicate(象征,暗示), imply/suggest(暗示), conclude(作出结论), assume(假定,设想).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常见命题形式有:
2、题材广泛,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时事新闻、科普知 识、人物传记等许多方面,常见的日常生活的话题有:问候、问路、询问工作学习情况、
邀请、看病、约会、聚餐、购物、通知、打电话、谈论天气、求职面试,借物还物、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广东2010年将实施新高考方案,即由原来的“3+文/理基础+X”改为“3+文/理综”,其中,理综分值300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占100分。

这样,所有理科片的学生高考都要考生物,并且与物理、化学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同。

也就是说,生物学科一下子提高到与物理、化学科“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学生物学科发展的难得机遇。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理科片考生必须考生物,但分值明显比理化低。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生物科更是不列入高考的科目。

1999年以后的十年间,广东省高考方案经历了几次改变,先后采用了“3+X”、“3+综合+X”、“3+文/理基础+X”等方案,但生物科一直作为选考学科。

并且因为与选考生物科相对应的高校专业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名牌大学多数专业以及一般本科院校的不少理工类专业不招选考生物的考生,这使高中绝大多数的上层生不选考生物科。

特别是直属重点高中,学校的高三学生中生物班人数远远少于物理和化学班,有的甚至只有20来个学生,并且学生多是理科片中的中层和下层学生。

且不要说没有好生源生物教师会觉得很“无奈”,就是选考生物的学生心理上也会觉得好像比选考物理和化学的同学矮了一截。

广东2010年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结束这个21世纪的“领头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小科”“副科”的局面, 生物科不再存在着生源比物理、化学科差的问题。

而且,因为与理化的分值一样,学生对生物科的重视程度将大大提高,生物教师也将因能带到与物理、化学科老师一样的学生而迸发出更高的教学热情。

所以,新高考方案给生物学科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直面困难,剖析原因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中生物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科的教学和备考将面临诸多新的困难。

1. 师资力量不足过去,因为选考生物科的学生少,各校所需的生物教师比较少,所以生物科的师资力量远远没有物理、化学充足,现在生物科一下子要与物理、化学科开出相同的课时,人力明显不足,有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更是奇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一、推进历程:预计于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 (3)
二、成绩构成:语数外+3门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考 (4)
三、选科:“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 (7)
四、赋分: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8)
五、影响:利好教育信息化,K12培训侧重点有所调整 (9)
2019年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预计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

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拉开新高考改革序幕,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实施意见出台。

14年、17年前两批试点省份开展,19年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推迟第三批及原定第四批省份预计将于2022年实行新高考。

评价体系: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将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体现的是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的方向,虽然短期难以大范围执行,但素质教育已成为长期评级趋势。

新高考改革下,除语数外为原始分外,选择性考试采用等级赋分制。

第三批省份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成绩构成:“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

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通知,允许高校指定1-3门必考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 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除上海、西藏为660分满分,其他省份满分为750 分。

第三批新高考选科模式不再延续之前的“6选3”,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即“3+1+2”。

利好教育信息化,K12培训侧重点有所调整。

1)教育信息化:新高考对走班排课及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新高考改革下受益确定性最强的赛道。

2)K12课外培训:K12课外学科类培训需求刚性,同时在多元评价体系下,素质教育需求应运而生。

一、推进历程:预计于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3”的选科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年,以条件比较成熟的浙江、上海为“先行军”,作为第一批试点,首批新高考考生已于2017年参加高考。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紧随其后,于2017年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2020年夏季实行新高考。

四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考试时间和组织形式、选考科目、赋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根据各省市最早的改革方案,2018年计划17个省份实行新高考,但由于沪浙改革问题初现,第三批省份均推迟改革,部分试点省份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