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全(七年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5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5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2.下列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是 ( A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和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
3.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B)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4.协调人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 ( A)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
5.杂技团中的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
脊神经
脊神经:来自 脊椎,主要支 配身体的颈部、 四肢及内脏的 感觉和运动。
大脑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脑 小脑
中枢 神经
脑干
神 系统
反射

脊髓 :功能

传导
统 周围 脑神经 :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
系统 脊神经: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_结__构_ 和_功__能__ 的 基本单位
突2起 细胞1 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神经元(神经细胞)模式图 组卷网
神 经
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
树突(短而多)
突起
轴突(长而少)
集合成束 神经
轴突+鞘 神经纤维 末端的细小 分支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指_神__经__纤__维_ 末端的细小分支, 分布于__全__身__各__处_ 。
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全身各处 图为肌肉处的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
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B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6.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D )
A.脑 B.脊髓 C.神经组织 D.神经元
7.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是

感觉统合神经系统(试卷答案)

感觉统合神经系统(试卷答案)

感觉神经系统(试卷答案)课程老师一、七大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1、触觉2、前庭平衡觉3、本体觉4、视觉5、听觉6、触觉7、味觉二、触觉如何接收:借着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

三、触觉的功用1、接收触摸、压力、质地、冷热、疼痛等感觉2、保护性及识别性2、建立身体形象、有助视知觉的发展4、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四、前庭平衡觉如何接收:透过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

五、前庭平衡觉的功用1、侦测身体移动时的感觉-地心引力及头部在活动时的方位2、侦测加速、减速的变化3、保持肌肉张力正常状态、维持姿势4、给与个体平衡状态及安全意识5、发展身体知觉、视觉动作协调、空间概念及动作计划能力6、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六、本体觉如何接收:借着肌肉、筋腱及关节周遭的神经接收器。

七、本体觉的功用1、侦测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2、建立身体空间概念3、调节平衡、姿势、力度及速度4、有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5、有助平静情绪八、视觉如何接收:光透过眼球,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

透过视神经传递,最后到达大脑视觉区。

九、视觉的功用1、辨别环境/物体的亮度、颜色、形状、空间及动态2、发展视觉感知:视觉专注、视觉追踪、视觉辨识、视觉空间认知、视觉记忆3、大部份信息接收(80%)依靠视觉刺激十、听觉如何接收:透过耳朵耳蜗内的毛细胞接收声波震动鼓膜所产生的感觉。

十一、听觉的功用1、发展听觉感知:听觉专注、听觉追踪、听觉辨识(音调、音量、音频、方向)、听觉记忆2、提供空间定向的信息3、发展语言的基础十二、嗅觉如何接收: 透过鼻粘膜上部淡黄色的嗅上皮内里的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接收由气体物质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十三、嗅觉的功用1、辨识不同气味2、提供空间定向的信息3、保护生存十四、味觉如何接收:透过味蕾接收溶解在舌头上的物质所产生的感觉十五、味觉的功用1、辨别不同味道2、通常与嗅觉一齐感应3、保护生存。

第五章 感觉统合治疗

第五章  感觉统合治疗

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儿童发育的重要基础 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
6
感觉统合失调?
是指大脑不能有效组织处理从身体各种 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导致身体不能和 谐的运作,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出现一 系列行为和功能障碍。
二、感觉统合层次
第一级:感觉调节 根据需要正确调节和组织所接收的感觉信息,以理想警觉状态应对挑战; 第二级:感觉辨别 需要前馈和反馈信息,分辨所接收的感觉刺激的质和量,身体构图发展,
(五)听觉系统
1.听觉系统基本功能
(1)声音分辨、记忆; (2)对声音和语言的理解; (3)空间定向; (4)判断声源距离感;
2.听觉障碍
(1)听觉防御:对普通的声音感觉相当刺耳、难受,无未忍受; (2)听觉迟钝:对很大的或突然发出的声音无反应、“听而不闻”; (3)听觉寻求 (4)听觉辨别能力缺陷 (5)听觉过滤障碍:不能滤过无关听觉刺激 (6)听觉记忆障碍:听觉记忆短暂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根据 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什么是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前庭平衡觉、本体觉
什么是感觉统合?
7大感官 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 过滤、辨识 重要信息传递大脑 大脑加工处理、协调整合 知觉,指挥身体做出反应 感觉统合。
形成
七、感觉统合的训练场地
要求:安全、舒适、宽敞、明亮、通风、色彩丰富、充 满童趣、合理布局;
地面铺软垫,墙面软包。
八、感觉统合的训练器材
悬吊式器材 滑行类器材 滚动类器材 弹跳类器材 触觉功能训练器材 重力类器材 行走类器材 视觉类器材 听觉类器材
九、注意事项
(1)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治疗安全; (2)加强团队合作; (3)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疗目标; (4)遵守治疗原则; (5)避免医疗机构治疗与家庭脱节。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解剖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神经解剖的学问。

它是神经科学的基础,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以控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一.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两半球彼此之间通过大脑半桥相连。

大脑半球的表面被覆盖着许多大脑回和裂,不同的回和裂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控制动作的前中央回,控制言语的前额叶回等等。

大脑的结构主要分为基底节、丘脑、海马体、杏仁体等多个部位,这些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

1. 基底节基底节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主要控制人体运动和规划动作。

它由若干个核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它能够释放出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活动,调节人体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2. 丘脑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位于脑中央,主要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它通过控制松果体、下丘脑等神经结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睡眠、食欲等。

3. 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的颞叶,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部位。

它主要负责控制学习、记忆等功能。

在海马体中可以发现大量长期形成的突触,形成了神经网络,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杏仁体杏仁体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结构,与大脑皮层处于不同的区域,它位于颞叶的前部。

杏仁体主要参与了情绪和记忆的形成和加工,尤其是它对于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之一。

脊髓主要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到各个部位,比如控制肌肉收缩、感觉信息的传递等等。

脊髓位于脊椎内,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管状结构。

脊髓可分为灰质和白质两个部分,灰质位于中央,白质则位于周围。

1. 灰质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蝴蝶状,它主要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玩转大脑回路-神经系统疾病》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玩转大脑回路-神经系统疾病》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0分)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包括A.缺损症状B.刺激症状C.休克症状D.释放症状2【单选题】(10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包括哪个步骤A.定位诊断B.诊断性治疗C.分析病情D.收集病史3【判断题】(10分)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就是同一门学科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BS)的最主要危险是A.肺部感染B.乳头水肿C.延髓麻痹D.呼吸麻痹E.心力衰竭2【单选题】(10分)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A.右侧周围性面瘫B.左侧中枢性面瘫C.双侧周围性面瘫D.右侧中枢性面瘫E.左侧周围性面瘫3【单选题】(10分)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A.能否皱额、闭目B.是否鼻唇沟变浅C.能否吹口哨D.是否口角歪斜E.能否鼓腮4【单选题】(10分)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A.小脑B.脊髓膜C.脊神经根D.周围神经E.大脑5【单选题】(10分)能提示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脑脊液检验结果是A.蛋白降低,血压增高B.蛋白正常,细胞数增高C.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D.葡萄糖降低,细胞数剧增E.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升高6【判断题】(10分)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以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布区为多见A.错B.对7【判断题】(10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通常为双侧面瘫A.对B.错8【判断题】(10分)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是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错B.对9【判断题】(10分)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是卡马西平A.错B.对10【判断题】(10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会出现舌后1/3味觉丧失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男性患者,41岁,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2小时”来诊。

查体:体温正常,神清语利,四肢肌力5级,双膝反射正常,脑膜刺激征(+)。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时,大趾背屈,其它四肢展开如扇形。
(2) 节间反射(搔爬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结构:腹面、背面
(一)脑干部位下行系统 1、下行易化系统:网状—脊髓通路(5);前庭—脊髓通路(6) 易化区: 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 脑 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前庭,小脑前叶两侧。 2、下行抑制系统:皮质—延髓—网状通路(1);尾核—脊髓 通路(2);小脑—网状通路(3);网状—脊髓通路(4) 抑制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章概述:
一、神经系统如何接受感觉信息(感觉机能); 二、神经系统如何支配躯体骨骼肌的运动及内 脏肌肉的运动(运动机能); 三、神经系统有哪些高级机能及其特征(高级 机能)。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NC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为神经 元(Neuron)。 按照生理机能,一般可将 神经元分为三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2)运动(传出神经元) (3)中间(联合神经元)
三、 反射的分类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 将所有的反射区分为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是动物个体后天通过学 习和训练所获得的。
四、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2、聚合
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五、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1、单向传布 在中枢内兴奋传布只能由传入向传出 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布。 2、中枢延搁 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 射活动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 中枢部分较慢。 3、总和 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 动,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 ,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当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 动,引起反射活动。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ppt课件

构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由此感觉组成的感觉传 导通路即为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意识性本体感 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ppt课件 13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外 侧 核
第二级 神经元
延髓
第一级 神经元
躯 体 四 肢 意 识 性 本 体 感 觉 传 导 通 ppt路 课件
14
躯体四肢非 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抑制区易化区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包括中脑背盖网状结构内侧尾部部位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网状脊髓束抑制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上级中枢下传通路作用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加强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⑶ 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定义: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 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体表疼痛
部 位
心 心前区
左臂尺侧
胃、胰 左上腹
肩胛间
肝、胆 右肩胛
肾脏 腹股
沟区
兰尾 上腹部
或脐区
②机制:
Ⅰ.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 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 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 角N元→痛觉错觉。
38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低位的反射中 枢。 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 活动。 脊 动 物:脊髓第五颈节段以下横断(保留膈 肌运动),使脊髓与延髓以上中枢离断的动物,来 研究脊髓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当堂达标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当堂达标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当堂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神经系统是指( )A.脑和脊髓 B.脑神经和脊神经C.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D.大脑、小脑和脑干2.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醉的部位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脑神经3.在用手拿起滚烫的馒头时感觉到烫。

产生烫的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脑干4.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神经中枢和神经5.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小脑B.大脑C.脊髓D.神经6.协调人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 )A.小脑B.大脑C.脊髓D.脑干7.杂技团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8.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是( )A.脑神经B.脊神经C.脊髓D.脑干9.脊神经分布在()A.头脑、躯干部的皮肤和肌肉里 B.头部、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C.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D.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10.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脑B.脊髓C.神经组织D.神经元1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12.一根神经的构成是()。

A.由许多神经末梢集结在一起B.由神经元的许多突起集结在一起C.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D.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包着组织膜二、非选择题13.我国每年进行的CBA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

请结合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球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 ,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 。

神经病学试题库判断题

神经病学试题库判断题

七年制神经病学试题库判断题总论(369-509)369.动眼神经核在桥脑×370.外展神经核在桥脑√371.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372.枕叶损害时可出现黄斑回避√373.核上型眼肌麻痹时常出现复视×374.核上型眼肌麻痹的病灶可在脑干√375.周围眼肌麻痹均出现复视√376.动眼神经麻痹时瞳孔常缩小×377.动眼神经麻痹时患侧对光反调节反射消失√378.Horner 征时瞳孔缩小,睑裂扩大×379.三叉神经是感觉神经×380.三叉神经损害时,作口下颌向患侧偏斜√381.面神经麻痹时,口确歪向对侧√38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患侧眼裂缩小×383.中枢性面瘫时额肌和眼轮面肌不受影响√384.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出现假性球麻痹√385.Horner氏征是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386.脑疝时二侧瞳孔缩小,另一侧瞳孔扩大√387.痛温觉手续一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388.感觉的第三级神经元都在丘脑√389.深感觉纤维的交叉在脊髓×390.丘脑病变时可出现感觉过度√391.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为感觉过度×392.感觉异常是指没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异常感觉√393.感觉异常属于感觉系统的刺激性症状√394.感觉减退属于感觉系统的抑制性症状√395.坐骨神经痛属于扩散性疼痛×396.自发性疼痛属于丘脑性疼痛√397.脑干损害的感觉障碍为交叉感觉障碍√398.皮质损害时出现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399.皮质病变时出现对侧偏身复合感觉障碍×400.丘脑损害出现对侧偏身感觉过渡√401.Brown-Sequard综合征常见于髓外肿瘤早期√402.脊髓后角损害将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403.前根损害病人常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404.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腱反射减弱√405.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浅反向亢进×406.锥体系损害,肌张力呈铅管样增多×407.Jackson癫痫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表现之一√408.折力样肌张力增高见于椎体束损害√409.Weber综合征见于桥脑损害×410.Millard-Gubler综合征见于中脑损害×411.脑干损害出现交叉性瘫痪,颅神经瘫痪为周围性√412.静止性震颤属于锥体系统损害的表现√413.面具睑见于维体学损害时×414.面神经瘫痪时出现面具睑×415.小脑损害时肢体肌张力增高×416.小脑损害出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417.意向性震颤是小脑损害的表现√418.醉汉步态见于帕金森氏病×419.指鼻试验是旨在检查小脑病变√420.腹壁反射属于浅反射√421.肛门反射属于浮反射×42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浅反射均减弱√423.病理反射的出现,是锥体系损害的表现√424.精神障碍可见于额叶损害√425.额中回后部是侧病中枢√426.局限性感觉性癫痫的病灶在颞叶×427.右顶叶损害出现Gerstmann综合征×428.回发作提示病变在颞叶√429.顶叶病变时精细感觉丧失,而痛温觉正常√430.顶叶损害时对侧偏身各种感觉均有障碍×431.内囊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432.内囊损害出现同侧三偏综合征×433.内囊损害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眼偏盲×434.苍白球和黑质损害出现肌张力增加√435.壳核、尾状拉损害出现肌张力增高×436.中脑Weber综合征影响动眼神经和维体束√437.小脑半球损害时出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438.小脑蚓部损害引起躯干共济失调√439.小脑半球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共济失调×440.脑干交叉性瘫痪是指病灶同侧颅神经周围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441.延髓Wallenberg syndrome时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442.Lareque征属于脑膜刺激征×443.Brudzinski属于脑膜刺激征√444.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445.动眼神经麻痹有复视,外展神经麻痹时无复视×446.拉性和拉间性眼肌麻痹的病灶都在脑干内√447.角膜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受损√448.角膜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受损√449.面神经损害时有舌部味觉消失√450.前和小脑损害均可出现眼球震颤√451.前损害出现眼震,小脑损害不出现眼震×452.前和小脑损害时,均可出现Romkerg征阳性能√453.舌下神经是混合神经√454.中枢性与周围性舌下神经损害的区别在于有无肌萎缩√455.0级肌力时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456.左侧小脑病变时,右手指鼻不准×457.偏瘫步态见于大脑损害√458.剪刀步见于脊髓损害√459.醉汉步态见于前损害×460.谵妄是一种精神昏乱状态,意识清晰度降低√461.谵妄时常有幻觉和错觉√462.去皮质强直表现上肢屈面、下肢伸直√463.去皮质强直表现四肢伸直×464.去皮质状态时四肢肌张力高√465.去皮质状态时病人能睁闭眼,眼球能治疗√466.去皮质状态时病理反射阳性√467.Decorticate Syndrome的病变部位在脑干×468.Akinetic mutism病变在脑干网状激活疗充√469.去皮层状态时病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470.嗜睡病人可被唤醒但不能配合检查×471.昏睡病人可被唤醒但不能配合检查√472.浅昏迷时病人各咱反射存在√473.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474.中度昏迷时强痛刺激有防御反应√475.脑死亡时病人自主呼吸停止√476.脑死亡时各种反射消失√477.脑死亡时脑电活动消失√478.深昏迷时病人瞳孔散大并固定√479.脑死亡时病人瞳孔散大并固定√480.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481.脑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止√482.闭锁综合征时意识丧失×483.无动性缄默病人意识存在×484.失语的病灶在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485.运动性失语是文字表达障碍×486.运动性失语是语言表达障碍√487.感觉性失语是口语理解障碍√488.失写是文字表达障碍√489.运动性失语的病灶部位在额下回后部×490.感觉性失语的病灶在颞上回后部×491.失写的病灶部位在额中回后部×492.失读的病灶在角回×493.命名性失语时,患者对物品的称呼能力丧失√494.Wernicke失语时,病人答非所问√495.Broea失语时患者能理解别人语言和文字√496.失用是一种后天已掌握的技能的运用障碍√497.失用主要见于左侧缘上回病变时√498.体象障碍病灶在右顶叶,是一种失认√499.声嘶、鼻音、吃和呤诗样语言均属构音障碍√500.呐吃量种运动性失语的表现×501.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出现扬音障碍√502.帕金森氏病时可出现构音困难√503.正常脑脊液压力80-180厘米水柱×504.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毫米汞柱×505.大于200毫米水柱的脑脊液压力,称为高颅压√506.脑脊液压力低80毫米水柱,为低颅压√507.颅占位病变时,可以小心作腰穿检查×508.正常脑脊液白细胞为0 ×509.脑脊液蛋白正常值为小于0.45支/升√510.脑脊液糖正常值为2.5-4.4mmol/L √511.脑脊液氯化物正常值为2.5-4.4mmol/L ×512.脑脊液糖正常值为120-130mmol/L ×513.脑脊液氯化物正常值120-130mmol/L √514.Froin综合征时,脑脊液蛋白增多严重√515.正常脑脊液红细胞为0-8×106/L ×516.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帮助最大√脑血管疾病(517-600)517.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518.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519.Willis已不是脑血管的最主要侧支循环√520.脑血流量与血粘度成正比×521.高血压,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22.心脏病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23.血管壁病变是多数脑血管病发生的基础√524.脑卒中的共同特点是起病突然√525.失语是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表现之一√526.复视是颈内动脉系统定梗死的表现之一×527.复视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之一×528.失语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之一×529.TIAr 的症状和体征在12小时内完全恢复×530.TIA的症状体征持续不超过24小时√531.TIA可反复发作√532.TIA常是脑梗死的先兆√533.TIA发作后,CT可发现低密度改变×534.TI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和CT ×535.TIA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536.对TIA的处理,条件许可时,尽早抗凝治疗√537.TIA既可发展至脑梗死,又可自行缓解√538.动脉血栓性梗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动脉硬化×539.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540.大脑中动脉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良好,可不出现症状×541.大脑前动脉血栓时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542.基底动脉闭塞可呼吸循环囊竭死亡√543.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闭塞可出现各咱失语×544.脑梗死不会发生脑疝×545.脑梗死时,应常规作腰穿脑脊液检查×546.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脑中动脉×547.早期溶栓治疗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的主要方法√548.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抢救半暗区尚未死亡的细胞√549.溶栓治疗的最大危险是出血√550.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期是脑梗死后24小时之内×551.溶栓与脑保护相结合应是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552.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心脏√553.各种栓子进入脑动脉,称为脑栓塞√554.各种栓子进入脑动脉,阻断脑血流,称脑血栓×555.非风湿性心房纤颤是脑栓塞的重要原因√556.脑栓塞多发生在大脑前动脉×557.脑栓塞多发生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558.脑栓塞发病急骤,数秒可发展至高峰√559.脑栓塞与脑血栓的鉴别,可通过CT韦确定×560.死亡率最高的脑血管意外是脑栓塞×561.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内细小动脉硬化√562.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563.脑出血最常见的血管是基底动脉的中央支×564.脑出血的症状体征常在数秒钟即达高峰×565.壳核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566.脑叶出血一般症状较轻√567.丘脑出血一般较壳核出血症状重√568.脑桥出血常出现针尖瞳孔√569.小脑出血多数无肢体瘫痪√570.小脑出血多数发生在小脑蚓部×571.小脑出血不会出现失语√572.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检查是腰穿×573.脑出血的常规检查是CT √574.头颅CT检查结果对脑出血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575.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死因是脑疝√576.脑出血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血压和颅内压√577.脑出血时常规使用止血剂×578.脑出血应及时手术×579.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580.脑出血的残废率高残废率低×58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静脉畸形×58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痛√583.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积水√584.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发生脑血管痉挛√585.蛛网膜下腔的原因有外伤性和自发性√586.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表面有血块伏盖,常致粘连√587.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588.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数秒钟达高峰×589.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体征是脑膜刺激征√59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易发生再出血√591.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常有发热√592.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症状√593.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先检查方法√594.均匀血性脑脊髓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依据√595.蛛网膜下腔出血时,CT可以正常√596.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原则主查止血和降颅内压√597.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绝对卧床4-6周√598.蛛血膜下腔出血同脑出血相同,用止血药是无效的×599.为防止脑积水发生,可进行脑脊液置换√600.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三级预防√601.脑卒中的一级预防称为根本性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02-623)602.脑炎通常为病毒感染所致√603.目前病毒性脑炎的最常类型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604.成年人单疱病毒脑炎均系HSV-2型病毒感染×605.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灶多位于颞叶√606.脑实质出血性坏死是单疱病毒脑炎的重要病理特征√607.单疱病毒脑炎常有1-2周的前驱症状√608.单疱病毒脑炎早期精神症状突出√609.单疱病毒脑炎的精神症状以谵妄为主×610.单疱病毒脑炎出现脑疝,提示出血坏死发展严重√611.单疱病毒脑炎脑脊液的细胞增高,以多核为主×612.单疱病毒脑炎脑脊液的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613.单疱病毒脑炎的血清和脑脊液中HSV抗体滴度高√614.单疱病毒脑炎脑电图早期即可出现弥漫波√615.以颞叶为中心的周期性慢波对单疱病毒脑炎最具诊断价值√616.单疱病毒脑炎的CT改变的颞额叶不规则高密度影×617.单疱病毒脑炎与急性脱髓鞘脑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618.CT和MRI对单疱病毒脑炎和急性脱髓鞘脑病有鉴别诊断价值√619.单疱病毒脑炎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阿昔洛韦√620.对单疱病毒脑炎应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621.朊蛋白病是一组朊蛋白传染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22.朊蛋白病是一种朊蛋白感染的慢病毒病√623.疯牛病属于朊蛋白病√多发性硬化(624-639)624.多发性硬化病患者多为青壮年√625.多发性硬化主要与遗传有关×626.多发性硬化常反复缓解复发√627.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在周围神经广泛损害×628.多发性硬化可累及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629.铮性硬化可累及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结构√630.铮性硬化可出现大脑、小脑、脑干等多处损害表现√631.视神经炎是多发性硬化的症状之一√632.核间性眼肌麻痹是多发性硬化的重要体征√633.脑脊液IgG寡克隆带出现,指示多发性硬化√634.诱发电位可协助多发性硬化的诊断√635.多发性硬化的CT改变是多灶低密度影√636.诊断多发性硬化,CT比核磁共振敏感×637.有3次以上发作,3个以上病灶,确诊多发性硬化×638.目前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主要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639.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帕金森病(640-659)640.帕金森病的多巴胺含量增加×641.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为意向性震颤×642.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呈折刀样增多×643.帕金森病患者写字过大×644.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呈钻样增高√645.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的特征表现之一√646.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患√647.帕金森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减少×648.MRI可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变清或消失√649.多系统萎缩是帕金森病的表现之一×650.左旋多巴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黑质内的多巴胺水平×651.左旋多巴类药物又称为帕金森病的多巴胺替代疗法√652.多巴胺酶药物的使用,应从大剂量开始,一次给足×653.帕金森病的DA替代疗法,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654.左旋多巴可出现开关现象√655.晚期帕金森病直接死因常为肺炎√656.帕金森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7.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658.MHO可提高脑内多巴胺浓度,治疗帕金森病√659.金刚烷胺能减少DA的角吸性而治疗帕金森病√偏头痛(660-668)660.偏头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661.偏头痛患者常有家庭史√662.偏头痛患者多为女性√663.偏头痛发作期,血浆中5-HT水平增高×664.临床上多见典型偏头痛×665.普通型偏头病常在头痛出现前有先兆×666.典型偏头痛的先兆多为视觉先兆√667.偏头痛常于儿童和青春期发病√668.偏头痛病人头痛常反复发作√癫痫(669-704)669.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异常放电的部位√670.皮层感觉区病灶致癫痫出现Jacksun发作×671.皮质运动区病灶致癫痫出现Jackson发作√672.自动症的病灶位于大肪颞叶√673.失神发作进病人无意识障碍×674.失神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暂√675.强直-阵挛发作是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676.强直阵挛发作时病人瞳孔不等大,呈反射消失×677.失神发作每天可发作上百次√678.全面性发作时,均有意识障碍√679.特发性癫痫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680.顶叶癫痫表现为单纯感觉性部分发作√681.顶叶癫痫发作时出现麻木,触电感√682.诊断癫痫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脑电图√683.失神发作的脑电图改变为每秒7H2棘-慢复合波×684.颞叶癫痫可以出现单纯部分性发作√685.癫痫患者均会出现脑电图的痫样放电×686.脑电图记录出痫样放电,即可诊断癫痫×687.癫痫患者体格检查多数有异常发现×688.诊断癫痫最准确的方法是向目睹者了解整个发作过程√689.癫痫的药物选择决定于发作类型√690.选择最合适某种癫痫发作类型的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691.卡马西平适用于部分性发作√692.丙戊酸钠适应于各种发作类型的癫痫患者√693.失神发作可选苯妥英钠×694.多数抗癫痫药物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联邦√695.使用抗癫痫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696.抗癫痫药物治疗,应尽量单药治疗√697.癫痫控制后,应尽早减量,以防毒副作用×698.抗癫痫应长期坚持服药√699.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可能终生服药√700.癫痫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称癫痫持续状态×701.癫痫持续状态时,首选苯妥因钠控制发作×702.癫痫持续状态时,应道选安定注控制发作×703.迅速控制发作,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关键√704.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均会控制×周围神经病(705-733)70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额部眼支分布区×706.三叉神经痛发作前常有先兆×707.三叉神经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5分钟×708.三叉神经痛查体时常可发现面部痛觉减退×709.痛性抽搐时,口角牵向健侧×710.三叉神经痛,发作次数少者可自愈×711.三叉神经痛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712.三叉神经痛发停止均很突然√713.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苯妥英钠×714.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715.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关键是去除病因×716.贝尔氏麻痹时,示齿口角歪向患侧×717.面瘫患者试闭眼时,双侧眼球向上外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现象×718.带状治疗病毒引起的状神经节炎称为Hunt综合征√719.Bell面瘫时,常出现舌前2/3味觉消失√720.Bell面瘫时,患侧额纹消失√721.面神经麻痹觉性期的治疗,皮质激素应尽早应用√722.痛性痉挛是面神经麻痹的遗留后遗症×723.多发性神经病的感觉障碍在四肢远端√724.多发性神经病时,四肢远端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正常×725.四肢近端肌无力,远端手套袜子式感觉障碍是多发性神经病的特点×726.对称性四肢远端运动感觉障碍,是多发性神经病的特点√727.GBS首先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迅速加重呈驰缓性麻痹√728.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死因√729.蛋白-细胞分离是GBS重要特征√730.GBS的蛋白-细胞分离,在病后第3周最明显√731.多发性硬化GBS都可出现脑脊液IgG增高√732.GBS患者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33.对GBS病人应尽早气管切开,避免呼吸肌麻痹×脊髓疾病(734-743)734.颈膨大颈5至胸2脊髓组成,发出支上肢的神经√735.腰膨大由腰1至骶2组成,发出支下肢的神经√736.急性脊髓炎常出现脊髓休克√737.急性脊髓炎出现传导束型各种感觉丧失√738.急性脊髓炎一般不出现椎管梗阻×739.急性脊髓炎常出现椎管梗阻×740.急性脊髓炎脑液蛋白细胞均增高,糖氯化物降低×741.急性脊髓炎常累及胸3-5节段脊液√742.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尽早应用激素是关键×743.脊髓压迫症的共同表现是椎管梗阻√。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期的最初六七年间,儿童的大脑是一部以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为主的机器。

他们都是直接由感觉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以外的客体世界,特别是周边环境。

他们通过温、痛觉获得关于冷暖、危险的信息,通过听觉学习分辨不同声音代表的意义及如何讲话,通过视觉学习辨别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和明暗等,通过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学会运动方式和姿势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感觉统合的理论在世界各国儿童教育及康复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概述个体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各种感觉功能发展,出生后的新生儿具有相当的感觉能力,但他们还无法很好地组织这些感觉形成对个体自身和客体的有意义认识。

在儿童早期发育中,一方面是各种感觉功能不能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各种感觉系统之间在功能协调和整合,以便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各种刺激。

认识人感觉系统间的协调和整合是构建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

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 组织功能个体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个体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感觉统合理论知识1

感觉统合理论知识1

•鼻子闻到的 ——
嗅觉
•嘴巴尝到的 ——
味觉
•皮肤所接触到的 —— 触 觉
•内耳所感受到的 ——
前庭觉
•身体四肢所运动的 —— 本体觉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 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 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 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
保持与爸妈 的互动
手眼协调 辨别符号 形状、颜色 数字
• 1、身体知觉度发展 • 2、身体两侧协调能力 • 3、动作计划能力 • 4、活动量的调整能力 • 5、情绪稳定的调整能力
• 第二阶段的感觉统合功能成熟时,会影响大肌肉动作发展的 基础能力,动作协调性、动作精确度,以及学习新动作所需 的计划与排序能力。同时在此阶段中发展出良好的大肌肉动 作灵活度及喜欢探索动作的能力、挑战身体极限,也会协助 发展专注力,调整控制自己活动量的能力和稳定情绪的能力。
• 末梢神经多的地方对触觉的反应更加敏感,例如毛发、之 间、手掌、舌头等
• 触觉感受器 ➢ 游离神经末梢
➢ 毛囊感觉器附属结构: 如环层小体
➢ 位于皮肤,以手足部 密度最高
• 最基本、影响力最大的感觉系统 • 两大基本功能:防御性反应、辨别性反应 • 自卫性或防御性反应
“唔,有危险!” • 辨别性系统
感觉统合理论知识
1972年由美国加州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yres(爱尔丝) 博士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由脑神 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1981年诺贝尔物理医学奖肯定其对中枢神经发展的重要性
80年代在台湾迅速发展与应用
90年代初由台湾传进大陆, 首先在医疗系统应用, 效果惊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编号:1201011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X类本科〕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根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根本组织与运动、神经、感官、血液和循环、呼吸、消化、营养与代谢、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根本知识和根本理论,并加深对神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根本的实验动手技能。

根本要求与任务:针对整个生物与其各个局部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例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与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根底。

学会运用①进化开展的观点,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开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与活体观察严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内容。

要全面地理解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从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与整体三个水平进展研究。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第一学年的普通动物学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了根底知识,本课程学习完后为进一步学习神经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打下了根底。

三、教学时数与分配总学时114 其中讲授88 实验24 习题 2 学时四、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掌握生命的根本表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响、兴奋性等根本概念。

2、教学内容:1-1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学时〕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控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控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控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调节系统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大脑和脊髓。

它在机体内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调节功能,对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控进行阐述。

一、感觉功能的调控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功能的调控,使人体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并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

感觉功能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中大脑是主要的感觉中枢。

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神经信号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认知。

二、运动功能的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运动功能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运动功能主要由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组成。

当机体需要进行运动时,大脑皮层将发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脊髓和神经肌肉连接,使肌肉产生收缩,从而完成运动动作。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力度,使运动更加协调和精密。

三、内脏功能的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还对机体的内脏功能进行调控。

内脏功能包括心脏的跳动、血压的调节、呼吸的控制以及消化、排泄等系统的工作。

这些功能的调节主要由脑干和下丘脑等脑区完成。

当机体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或应对外界压力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脏功能的调节,使机体能够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四、情绪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情绪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也是至关重要的。

情绪是人的内心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认知则是人对于所接受信息的理解和加工过程。

大脑的皮层和边缘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使人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感觉功能的调控,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通过运动功能的调控,使机体完成协调和有目的的运动;通过内脏功能的调控,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通过情绪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使人具有情绪体验和高级认知能力。

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调节机制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解释和响应外部刺激,协调和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信息的传输。

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联合功能和调节功能。

感觉功能是指感知外界环境和内部机体状态的能力。

感觉功能包括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当我们感受到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刺激时,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信息,通过神经细胞传递至大脑皮层,我们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体验。

运动功能是指控制肌肉和各种运动器官的功能。

运动功能主要通过神经冲动的传输和运动神经元的激活来实现。

当我们下达指令时,运动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引发肌肉收缩,从而实现我们的运动需求。

联合功能是指不同感觉和运动融合在一起,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在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人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当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身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就会启动,分泌胃液和消化酶,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然而,所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神经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神经调节机制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来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包含信息,可以传递感觉信息、运动指令以及其他的生理和心理信息。

神经调节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身体感受到危险或紧张的情况时,神经系统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应对,促使我们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状态。

此时,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以快速应对外界威胁。

相反,当我们感到放松和安心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它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并促进消化。

此外,神经调节机制还控制着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

例如,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以维持血压的平衡;通过神经调节肾脏的排泄功能,以维持体液的平衡;并通过神经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以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药理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七年制)

《药理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七年制)

《药理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七年制用)中南大学课程编号:23010011课程名称:药理学Ⅰ(含机能实验)学分:5 总学时:112 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参考教材:周宏灏主编. 药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课程中它以生理生化及病原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也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培养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临床高级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药理学总论药效学: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受体理论、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物安全范围、治疗指数、不良反应及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熟悉不同给药方法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药动学:熟悉药物跨膜转运与体内过程的关系;正确理解药物的时效和时量曲线、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等参数和概念;掌握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血浆半衰期的含义与意义。

2.神经药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掌握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和受体及其生理效应,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与药物分类,掌握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的药理学共性和特点。

掌握抗胆碱酯酶药和复活药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了解CNS的递质与受体,掌握各类中枢抑制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用药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与防治措施。

氯丙嗪、吗啡、苯妥英、阿司匹林、地西泮、卡比多巴等药的药动学特点。

3.心血管药理掌握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肌缺血药、抗高血压药及利尿药的分类、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特点、主要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和药动学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eives the stimulus from the external world and transforms stimulus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including mechanoreceptor, thermoreceptor, nociceptor, electromagnetic receptor, chemoreceptor:
The density of sensory receptors in the retina and the size of the receptive field for each receptor determine the resolution of a visual image.
The firing rates of sensory nerves encode the stimulus magnitude. 1920s, Edgar A and Yngve Z first noted that the discharge frequency
Sensory organs develop in he heads of animals, along with
corresponding neural systems in the brain. The special sensory system include the vision, hearing, equilibrium, smell, taste, allow the animals to detect and analyze light, sound, and chemical signals in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ignal the position of the head.
Touch-pressure receptor: all ; Warmth receptor: nerve ending; Nociceptor: nerve ending
2. Modality of receptors
3.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s
子通道状态以及感受器与传入神经突触传
Duration: the adaptation of Receptors. (Meissner and Pacini receptors adapt rapidly to constant stimulation, while the other two adapt slowly).
In human hand the submodalities of touch are sensed by four types of mechanorectptors.
Chapter 31 The Sensory Function of NS
Section 1 The general interview of
sensation;
Section 2 The somatic and visceral
sensation
Section 3 Visual function of eyes; Section 4 Auditory function of ear.
The mechanisms for transducing in chemo- and photoreceptors.
3.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s
(3) Receptor Encoding:
Modality: receptor specificity and a labeled line code.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Knowledge of the world comes through the senses.
Most sensations are identified with a particular type
stimulus. The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physical stimuli
Structural basis of receptive field of receptors for the touch.
The receptive field of each sensory neuron — the area within the receptive sheet where stimulation excites the cell.
Loc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receptors (position of the receptive field). Intensity: the frequency of action potentials in sensory nerves.
The fields of psychophysics and sensory physiology. Sensory physiology examined the neural consequences of a stimulus.
Section I: General interview of sensation
slowly adapting receptor:有利于
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长期监测,并根据其
变化随时调整机体活动,如颈动脉窦、肌 梭、关节囊及痛感受器。 机制:复杂,可发生在感受器换能、离
图:不同感受器的适宜现象 ----: rapidly adapting receptor; — : slowly adapting receptor.
3.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s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定义:恒定强度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
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数量逐渐
降低的现象。
rapidly adapting receptor:对刺激
的变化敏感,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有利于感受器和反射中枢接受新刺激,产 生新反应。如皮肤压触觉、嗅觉等。
1.The concepts of sensory receptor
2. Modality of receptors
3.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s Receptor Specificity and Adequate stimulus
Each sensory receptor responds to a narrow range of intensities of a single type of energy (fig.). An auditory receptor most sensitive to sound at 2.0 kHz. Higher and lower frequencies require stronger amplitude stimuli to evoke a response from the receptor. sensory threshold and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of an afferent fiber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timulus intensity.
Strong stimuli evoke larger receptor potentials, which generate a greater number and a higher frequency of action potentials.
3.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s (2) Stimulus Transduct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specific stimulus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the receptor potential);
equilibrium, smell and taste.
How a stimulus impinges on the body?
How senseness
of events on our world? How stimuli are transduced by sensory receptors and encoded into neural signals.
Somatic sensory receptors in the skin
Merkel’s disk 梅克尔触盘 Free nerve ending 游离神经末梢
Meissner’s corpuscle 迈斯纳小体
Hair follicle receptor 毛终器 Pacinian corpuscle 环层小体 Ruffini’s ending 鲁菲尼终末
correlate with the sensations they evoke.
Each specific type of sensation is mediated by a distinct neural system comprised by receptor, their central pathways and target areas in the brain;
Stimulus Transduction
Receptor Encoding Receptors Adaptation
1. The concepts of sensory receptor
Sensory receptor is the specialized neural structures th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