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课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来的史地教员柯瓦连柯的妹妹华连卡十 分可爱,是个美丽、活泼、爱热闹的姑娘。作 家把她比作“蜜饯水果”。她“老是唱小俄罗 斯的歌,老是笑。”在校长命名日的宴会上, 在那种死板的、沉闷的气氛里,她“两手叉着 腰,走来走去,笑呵唱的,跳跳蹦蹦”,一支 又一支地唱着乌克兰的歌。
————————————————
90年代就成了契诃夫创作的繁荣期和成熟期。 这一时期,契诃夫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其中暴露社会黑暗和抨击托尔斯泰主义的作品 占很大比重,如《第六病室》 ( 1892 ) 、《挂 在脖子上的安娜》 ( 1895 ) 、《带阁楼的房子》 ( 1896 ) 、 《 醋 栗 》 ( 1898 ) 、 《 套 中 人 》 (1898)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华连卡的美丽、活泼、歌声、笑语,把所有的人 都迷住了,看来也好像迷住了别里科夫。“他挨着她 坐下,露出甜蜜蜜的笑容。”他说:“小俄罗斯语言 的柔和跟清脆叫人联想到古希腊的语言。”
事有凑巧,别里科夫赞美小俄罗斯语言的话,竟 感动了这位热爱乌克兰故乡的姑娘,她开始热情、委 婉地对别里科夫赞美自己的故乡。然而,事实上,美 丽的华连卡和她热烈的话语,并没有在别里科夫的心 里激起什么爱情,就连“结婚”的想法也不是从别里 科夫的心底深处自己生长出来的。
————————————————
别里科夫连“结婚”的念头也产生不出来 了,至于爱情,那就简直是别里科夫所无法理 解的。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 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连 “结婚”都不配,哪里还谈得上“爱情”呢?
————————————————
孤僻、古怪、保守、反对一切新鲜事物的 别里科夫是和爱情无缘的,仅仅是一个“该结 婚”的念头就使他迅速地命归黄泉了。这样, 作家就有力地突出了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及它的 典型意义:这个教师们怕、校长怕、全城人怕, 迫使学校当局开除了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辖 制了整个学校和城市的别里科夫,是反动的、 腐朽的,也是脆弱的,他根本没有生存的权利。
他的辖制”。“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 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到斋期不敢当他的面吃 荤,也不敢打牌。”
在别里科夫的辖制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什 么事都怕。作品中写道: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 敢看书,不敢赒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简直是死城一个!
————————————————
契科夫
姓名:李 清 专业:汉语言1501 学号:2015010117
19世纪俄国 批判现实主义“压阵作家 ”
——契诃夫
• 契诃夫(1860-1904) 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最后一位杰出 的作家,也是享有世界 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 与莫泊桑齐名。

生平 ————————————————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于1860年1月17日出生于俄国南部亚述海岸的一个小
契诃夫努力揭示了别里科夫作为顽固保守 势力的代表的反动性。别里科夫阻止一切新事 物的出现。学校的一个女教师傍晚陪着军官多 玩了一会儿,他反对。柯瓦连柯穿着绣花衬衫 出门,他反对。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也反 对。他竟能用“纯粹套子式的论调”把全校的 教师压得透不出气来。
————————————————
————————————————
作家写道: 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 兴,仿佛暗自庆幸终于装在一个套子里,从此 再也不必出来似的。 作家用五分之三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 事,这是很有深意的。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 婚事面前加以描写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这 个人物的腐朽本质,突出和深化小说的主题思 想,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然而,就是这样把自己包裹起来,别里科 夫还是“六神不安”、“战战兢兢”,生怕会 出什么事,怕男佣人阿发纳西来杀害他,怕小 贼溜进来,以致通宵做梦,到早晨就无精打采, 脸色苍白。
————————————————
别里科夫不仅他的“人”和“物”有个 “套子”,而且连“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 里”。他思想上的“套子”就是“政府的法令 和报纸上的文章”里规定要禁止的一切。作品 中写道:
————————————————
归根结底,别里科夫害怕的是出现跟已有 成规不一致的东西,害怕的是体现历史进步的 新事物。如同斯大林说的那样,别里科夫—— 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 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轨以外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别里科夫是一个 顽固 的保守势力的代表。
————————————————
————————————————
他的“该结婚”的念头,是在校长太太、训导主 任太太、中学的所有的女士们、他的所有同事和同事 的太太们,一起“怂恿”、“游说”他的结果,而且 是由于这种万众一心的极力“怂恿”、“游说”把别 里科夫弄“昏了头”以后才发生的。 那么,这些人士怎么这么“关心”、“爱护”别 里科夫呢?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他们认为他确实应当 结婚,而是因为他们烦闷无聊,故意来拿这件事寻开 心,因为“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可以结婚的 人”!
他要求学校降低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 级的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而学校当局也不得 不这样做了,最后甚至还开除了这两个学生。 不仅教师们怕他,就连校长也怕他。这个长着 一张“活像黄鼠狼的脸一样”小脸儿的别里科 夫,“把整个学校辖制了足足十五年”!
———————————————— 他不仅辖制整个学校,更可怕的是“全城都受着
创作概况
• 契诃夫的文学活动是在大学时代开始的。1880年 3月,他在《蜻蜓》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顿 河地主的信》(即《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 • 1880—1904年,契诃夫的文学创作活动持续了24年。
契诃夫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跟俄罗斯黑暗现实毫不妥协的
斗争精神,表现了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契诃夫早期所写的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作品,从题材 和主题看,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嘲笑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暴露造成这种奴 性心理的专制警察制度,如《小公务员之死》 ( 1883 ) 、 《变色龙》(1884)、《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等; 另一类是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的,如《哀伤》 (1885)、《苦恼》(1886)、《万卡》(1886)等。
凡是违背禁令,不合规矩的事,虽 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闷闷不乐。
———————————————— 特别应当提到的是,即使对反动政府所颁布的法令,
别里科夫也不都是完全放心大胆地去拥护。他无条件地 拥护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其中规定要“禁止”的 事情。“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即使是官 方“批准和默许”的东西,他也会觉着里头“老是包藏 着有使人起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有充分说 出来的成分”。 并且,作品中交代: 每逢经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 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 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第一阶段创作 (80年代初期与中期)
• 1880-1886年,契诃夫先后用各种笔名(安东沙· 契洪特、 没有脾脏的人、卢佛等),在《蜻蜓》、《观众》、《断 片》等幽默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幽默作品。
• 为了养家和念大学,契诃夫的创作不得不求速成,因此他 写得很多。1883-1885年,他每年都要写上百篇的小说。仅 1805年一年,他就完成了129篇,数量多得惊人。他一生写 了470多篇小说,其中大约有400篇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
套 中 人
————————————————
契诃夫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完成对别里科 夫这一典型的塑造的: 一是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言语习 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性的 描述。 二是把主人公推到“婚姻”这一人生大事面前, 对别里科夫作集中的、画龙点睛式的刻划。
————————————————
第二阶段创作(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
———————————————— 在新的政治环境中,契诃夫的思想发生了
较大的变化。在80年代末以前,他思想方面的 一个明显特点是不关心政治。此时逐渐意识到 了自己思想方面的弱点,意识到了自己缺乏 “中心思想”,缺少明确的世界观,并且曾为 此而苦闷。他说:
有知识而没有明确的世界观,这种 生活简直不是生活。
而别里科夫自己呢?却又是个伪君子。大斋期间 饮食不合胃口,吃荤又不行,他就吃“用牛油炸的鲈 鱼 —— 这种东西固然不是大斋的吃食,可也不能说是 斋期禁忌的菜”。可见,他实行起了“边缘政策”, 既不留下违禁的把柄,又吃到了“牛油炸的”鲈鱼。 真是又怯懦又狡猾! 作家在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别里科夫思想性格的 一般特征之后,转而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写了别里科夫 的“婚事”。
———————————————— 总之,他的整个“人”和“物”全要“套”起来。
作品中写道,他——
总想把自己包在一层外壳里,仿佛要为自 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为了逃避现实,“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 没存在过的东西。”作品中写道:
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对他说来也无 异于他的套靴和雨伞,使他逃避现实生活。
城塔干罗格。父亲是一家小食品杂货店的老板,后店铺倒闭。 1869-1879年,塔干罗格古典中学读书。契诃夫的中学时代,生活上得不到 任何照顾,全靠他自己做家庭教师等来维持生活,接济家庭。 青少年时代求生存的斗争,使他很早就体验了人世间的冷暖,开始用批判的 眼光来观察社会。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活动具有深刻影响。 1880年,契诃夫 进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1884年毕业后,曾在莫斯科城外伏斯克列辛斯克 城(现在的伊斯特拉)的地方医院和兹维尼高罗德医院做过医生。 契诃夫的一生,一边行医,一边创作。 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因病去世。
————————————————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热情地赞美过 爱情。这是世间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内容之一。 那么,躲在厚厚的“壳子”里、“套子”里的 别里科夫在爱情面前将会是怎样的呢?纯洁的 爱情能不能在别里科夫的灵魂深处激起一点生 活的气息呢?能不能把他从“套子”里吸引出 来呢?无疑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角度。
第三阶段创作(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期)
————————————————
这个时期,正是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前十年。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列宁的领导下蓬勃发 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得到更为广泛而深入的 传播,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密切地 联系起来。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下,契诃夫虽然 远离革命运动,没有认清当时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进程,但他却感受到革命 风暴即将到来时的气息。
别里科夫是某中学的希腊文教师。他保守,多疑,胆怯。常常折磨他的一 个念头是:“怕 ”。他牢牢不忘的一句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来。” 为了保护自己,别里科夫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也要穿上雨鞋, 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生怕发生什么意料不到而又对他 不利的事情。 他形成了习惯,把许多物品都装在“套子”里:雨伞用套子 包好,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 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用黑眼镜挡起眼睛,用棉花堵住 耳朵,“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也要“套”起来,造成 一个“壳”。他住在“像一口箱子”一样严密狭窄的小卧室里,床上还挂 着帐子,但他一上床还是要拉过被子蒙上脑袋。
————————————————
通常,“结婚”是件使人高兴的事。但在 别里科夫却简直成了一场大灾难!这件事竟弄 得他要“烦死”了!他不仅没有因此而扔掉雨 鞋和雨伞,从“套子”里爬出来,改变一下生 活方式,却变得更瘦更白了,“好像越发缩进 他的套子里去了”。
————————————————
结婚给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恐惧,这 种恐惧竟使他“好几夜睡不着觉”。不要说 “结婚”的行为,光是“该结婚”这样一个念 头,就叫他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了。 华连卡已经开始明白地对别里科夫表示 好感了,可是他却“一个劲儿地拖延”。别里 科夫竟连求婚这一点勇气都吓没了。最后,他 在“该结婚”的微波冲击下,一命呜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