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发挥组织“四大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丹江口市发挥统战优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丹江口市发挥统战优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丹江口市发挥统战优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丹江口市充分发挥统战部门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因势利导,搞好服务,强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履行市委分工统战部长主抓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职责,积极探索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路子。
统战部长经常深入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中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向市委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基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市委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全面督察,保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多次组织召开流动现场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主动发挥统战部门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推器作用。
二是认真履行市委领导分包非公有制企业责任制,推动企业上台阶、上水平。
市委领导对分包的企业主动介入生产经营活动,跟踪问效,协调解决各类难题。
重点项目从联系、洽谈到磋商、签约全程参与,促成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的组建工作,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合力。
目前,已建立基层商会18个,行业商会2个,充分发挥其“桥梁”、“助手”作用,牵头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评议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等,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深化“四比两认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委统战部联合中小企业局、质监局、工商联、人行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的“四比两认证”(比发展、比创新、比贡献、比效益及__质量体系认证、银行信得过企业认证)活动,一年多来通过健全完善内容,深化提高层次,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效益大幅增长,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
五是整合人文资源,发展“根”经济。
统战部门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优势,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寻根问祖和联谊招商活动,吸引宗亲团体来丹江口寻根谒祖、投资兴业。
通过挖掘姓氏资源,促成申办“全球董杨童恳亲大会”在灵宝举行获得成功。
开展纪念老子诞辰活动,吸引台商200余人来灵宝祭祖考察,投资办企业。
扛牢政治责任_推进转型发展

经济众说党政干部论坛42扛牢政治责任 推进转型发展杨立富2021年 5月 12日至 1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丹江口水库时指出:“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湖北省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及实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全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突出生态优先地位,始终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以“引”为先,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一是目标引领。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丹江口水库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湖北省委提出的“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聚焦聚力推动绿色崛起”要求,丹江口市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相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奋斗目标,把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重点,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规划引领。
高质量修编市域经济发展规划,一张“绿图”绘到底,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两山”理念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先后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丹江口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丹江口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27年)》。
2022年12月 24日,又印发《丹江口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三是责任引领。
把生态文明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机制,坚持“铁腕”治理,启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科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
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坚持巡察督办。
目前,中央和湖北省环保督察、交办的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丹江口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套, 需要后续投入作保 障。 这就要求项 目区所在地的政府广泛拓展资金来源 渠道 , 采取地方财政预算 、 群众 “ 一事
一
议”筹集 、 转让 所有权等 多种方式 ,
建设完工后绩效评价制度 。项 目完工
后, 由财政部 门组织水利 、 林业 、 扶贫 办、 环保等部 门的技 术人员 , 对项 目建 设进行工程决算 ,并对 项 目建设后 的
对重大 的投资项 目,采取 了工程招投
2 .强化工作责任 , 发挥整体联动 作用。“ 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 ” 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 没有先 例 、 没有模 式。为了把此项 工作做好 ,丹江 口市 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层层落实 目标责 任 ,实施服务大合唱 。一是成立了以 分管农业的副书记 为组长 ,财政 、计 划、 水利 、 林业、 扶贫办 、 环保等部门的
维普资讯
理财 经 纬 一ຫໍສະໝຸດ 、主 要 做 法
具体负责项 目组织 、 实施、 检查 、 督办 等 日常工作 。二是明确各 自的工作任
务 ,层层签订责任状 。三是建立项 目 建设检查督办制。 市政府用 2 0多期 的
共贴息 2 O多万元 , 引了八仙观茶叶 吸
1 .明确工 作重 点 ,突 出科学 立
项 。湖 北 省丹 江 口市 是 一 个 老 区 、库
有 限责任公 司等企业开发茶叶 、 枣 、 蜜 水 晶梨 10 2 0多亩 , 吸附农村信用社贷 款 10万元 , 3 粘合企 业 、 个体私营业主
投资 4 0多万元 。 0
区、 山区, 肩负着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上
设平面示意图 ,简明扼要地介 绍项 目 建设规模 、 责任单位 、 资金投入额度 、
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

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作者:姜永华来源:《群众》2015年第02期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实地考察时说,“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如皋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是一个拥有145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市),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均不足8分地。
伴着小康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奋进中的如皋人改写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优的历史,数万顷“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路配套”的高产高效农田,粮食“十一连增”的奇迹,一项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为“实力如皋”平添许多精彩。
2014年,如皋农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00元。
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花木之乡、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绿色江苏建设林业产业先进县、江苏省外向农业先进县等称号。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发展新阶段、国内外市场新变化的背景下,如皋农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迫切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农业产业要有奔头就要具备高收益、风险小、吸引人等特点,具体说需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一、拥有竞争优势的农业才是有奔头的产业。
竞争优势体现在客观存在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主观打造的特色品牌优势等方面。
如皋濒江近海,紧靠上海,交通便捷,气候温和、水汽充足、土壤肥沃。
长江、长绿、长寿三张城市名片已响遍海内外,由此引导发展的农业产业大有可为。
一是大力发展花木盆景产业。
我们充分发挥“全国花木之乡”、“如皋盆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平台的作用,提升花木盆景产业质和量,加快培育壮大花木专业市场、经纪人队伍和园林资质企业,积极发展花木电子商务,实现花木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高端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丹江口市坚决打好网箱取缔巩固暨渔业转型攻坚战实现“拆得了守得好稳得住能致富”

182019-1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生态环境部确定的“新三湖”之一。
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丹江口市先后拆除库周临水12个乡镇1773户网箱库汊养殖设施。
同时,该市也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肩负着脱贫攻坚、生态保护、转型发展的多重任务。
然而,网箱取缔和渔业转型发展既是一项艰巨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
如何实现“拆得了、守得好、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答好了这道题,水质才能稳定,生态才能修复,群众才会满意。
超前谋划,坚持“铁腕”拆除。
早在2014年7月,丹江口市就率先打响了取缔网箱养鱼攻坚战,作为汉江流域拆围工作任务最为艰巨的丹江口市,有121013只网箱、726处库汊需要拆除。
为此,丹江口市紧紧围绕“严保目标、严格执法、严守稳定、严防反弹、严厉问责”的“五严”要求,扎实推进湖库养殖拆围工作。
一是超前谋划。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领有关部门到河南淅川等地调研,积极筹备我市清理取缔网箱库汊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拆围工作,组建工作专班116个,抽调工作人员964名开始进村入户对网箱实物进行调查登记、张榜公四是休闲增收。
将渔业养殖与餐饮服务联合起来,实施休闲渔业开发,开办休闲鱼庄、特色鱼馆、生态渔家,让广大消费者深入渔村,体验渔家生活,收获劳动乐趣,体会童年乐趣,体味别样乡愁,从而开辟渔业增收门路,实现增收。
五是品牌增收。
各地依托当地特色,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水产品牌,加快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积极宣传、打造自己的水产品牌,也可以生产比一般水产品质量更高的水产品,产生更好的经营效益。
六是抱团增收。
渔民群众可以成立或者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走抱团发展道路。
可以将自己的田地、水面等流转给市场主体,增加流转收入;或以田地、水面资源参股市场主体,获得分红收入;或到市场主体参与务工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或按照市场主体的生产标准,为其生产提供水产品,获得订单收入。
丹江口市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对策

丹江口市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对策丹江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该省一个承东峡水库建设的新区。
该区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素有“长寿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丹江口市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其中特色蔬菜是重要的品类之一。
本文主要从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开发利用现状丹江口市的特色蔬菜品种多样,生长期短,具有口感鲜美、风味独特、养分丰富等特点。
主要品种有西红柿、豇豆、辣椒、黄瓜等。
在开发利用方面,一方面,丹江口市不断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式,联合种植、统一采购和加工销售。
目前,丹江口市已有多家特色蔬菜生产企业,如太阳花蔬菜、优良鲜果等,以及多家加工厂。
这些企业和厂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出了多种口感丰富的新品种,如芝麻叶、精品柿子椒等。
另一方面,该市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特色蔬菜,同时,也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在农家乐等场所销售特色蔬菜。
二、存在问题尽管丹江口市在特色蔬菜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品牌知名度。
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知名度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
2.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特色蔬菜的加工基本上采取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同时,加工方法和设备也比较简单,质量不够稳定。
3.销售渠道不够多样化。
目前,市场主要销售渠道仍然是传统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互联网及其他新渠道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4.生产规模有限。
特色蔬菜生产多数来自小农户,没有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应,生产虽然多样化、适应性强且产量高,但也面临效益较低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为了优化丹江口市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打造品牌。
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打造特色蔬菜品牌,加强市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丹江口市“五强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丹江口市“五强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肖丽;田杰
【期刊名称】《中国果业信息》
【年(卷),期】2024(41)5
【摘要】乡村产业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丹江口市通过强化责任意识、主体培育、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和农旅融合等措施推进柑桔、茶叶两大特色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肖丽;田杰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种植业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特色支行\"助推特色产业发展——邮储银行陇西县支行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2.打造特色产业旗舰助推渔业转型升级——荆门市以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结构调整
3.兴仁市鲁础营乡清水河村精心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4.创新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机制,助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黔南州图书馆助推黔南布依族红酸汤产业发展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口市自然资源

丹江口市自然资源
丹江口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首先,丹江口市地处长江中游,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经丹江口市的长江水资源丰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用水资源,并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丹江口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市区周边山地密布,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珍贵的树木资源丰富。
这些森林资源不仅为城市环境提供了氧气,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了当地生物多样性。
再者,丹江口市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市内分布着煤、铁、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总体来看,丹江口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相互交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未来,丹江口市应当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丹江口市发挥组织“四大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2010.5.27
丹江口市是湖北省七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之一。
今年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当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排头兵”的目标,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四大优势”,不断凝聚发展合力,为加快脱贫奔小康试点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
一是发挥组织协调优势,积极做好结对共建服务对接。
积极做好31家省直结对共建单位和13个十堰市帮扶工作组的对接服务工作。
目前省“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单位投入资金546.8万元,十堰市工作组投入资金351万元。
同时,紧密联系全市实际,大力开展“牵手新农村、脱贫奔小康”结对共建活动,派驻150多个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农村基层党组织,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000个贫困家庭,通过3级结对帮扶、驻村包点,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结对共建“全覆盖”。
一年多来,共帮助完成村级产业发展规划127个,帮助争取项目94个,扶持资金2亿多元,捐助物资近千万元。
二是发挥对外联络优势,积极寻求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积极同移民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省直帮扶单位联系,切实做好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工作,目前4名选派到该市挂职的干部已到岗到位。
先后两次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人才项目对接,签订了人才共建协议,华中科技大学选派10余名专家教授到志成公司等8家企业任科技特派员,每年对该市选送的30名
左右医护人进行心血管、麻醉等50多个专业领域的进修和培训,同时选派华科大知名教授来丹开办“丹江讲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三是发挥组织活力优势,积极点燃基层党建关键要素。
实施“领头雁”工程,从市直单位和乡镇办选派30多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积极开展村(居)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带双培”活动,350余名优秀青年党员被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实施“千名农村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及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培养了1500余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讲座、文明卫生健康教育150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15万多人次。
四是发挥组织创新优势,积极引导党员服务产业发展。
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先后建立了均县镇水产和柑橘产业党委、土关垭银洞山茶叶党委等“产业型”党组织39个,覆盖全市柑橘、茶叶、水产等八大产业,为农民架起了致富“金桥”;建立了习家店仁用杏协会党支部、丹赵路三里桥村股份合作社党总支等“协会型”党组织24个,推动了新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建立了习家店镇烟叶产业协作区党委、浪河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党总支等产业型党组织6个,助推了区域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