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诊疗现状

1 1 4 起居不 节 ..
如 《 灵枢 ・百病始生》 日:“ 起居不节, 用
力过度, 则脉络伤 ……阴络伤则血 内溢, 内溢 则后 血。 胃之 血 肠 络伤, 则血溢 于肠外, 肠外有寒 , 汁沫 与血相搏, 则并合凝 聚不 得散而积 成矣。 ”
115 情 志因素 忧 思抑郁 等是导致 大肠 癌类 疾病 的重要原 ..
113 感受外邪 ..
外邪也是 导致大肠癌 的重要 原因之一。如
1 2 4 气滞血瘀 学说 气 为血之帅, . . 血随气行, 气滞则血瘀 。 基金项 目:北京市 中医药科技课 题 (J 2 0- 7 J- 0 5 2) 通 讯作者 :张青 ,e :O 0 5 1 6 4 T l 1- 2 9 3 7
11 病 因 .
1 2 1 内虚 学说 . .
郁 氏等 认为, 由于素体不足或后天 失养
或长 期患慢性肠 道疾病, 久治不 愈, 胃损伤, 脾 运化失司, 正气 虚弱 , 火毒 、湿邪、瘀血 、气滞等邪气相互交结, 留而不化, 日 久成 为肠癌 。此为大肠癌病 因病机 的根本 。
成肿块 。
得虚, 不能独伤人……此必 因虚邪之风 , 邪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是故虚邪之 中人 也, 留而不 去, 传舍于肠 胃之外 , 募 原之 间, 留着 于脉, 留而不去, 稽 息而成积 。 ”
1 1 2 饮食 失调 ..
常见于饮食不节或不洁 、恣食 生冷、大肠癌 的发病是饮食不节, 醉
饮无 时, 恣食肥腻, 或久坐湿地, 或寒温失节, 湿邪侵 入, 或情志 失调 , 胃不 和, 脾 湿邪 留滞肠 道, 湿毒 凝聚, 复发作, 反 形成 肿 瘤。强调本病 以正虚为本, 湿热蕴毒为标 。
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

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肿瘤,就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类恶性疾病,由于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已经引起了全球科研机构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肿瘤疾病的现状与趋势对全球健康领域都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
一、肿瘤患病率的状况在近几年的调查统计中,中国肿瘤患病率的状况令人关注。
不仅因为患病人数较大,还因为发病年龄段已开始逐年下降。
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公布的数据,每年中国新增肿瘤病例约420万例,死亡约280万例,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病率也持续升高。
二、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的现状其中,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最主要的四类恶性肿瘤,构成了中国肿瘤死亡现状的“重四”。
尤其是肺癌,已成为中国恶性死亡最趋势性的疾病,死亡率居首。
同时,乙型肝炎、饮酒和吸烟等行为也导致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三、肿瘤治疗和预后现状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等多种手段。
但发病后的生存期依然不乐观,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大多数中国患者在疾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四、肿瘤防治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肿瘤疾病现状,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赋予了肿瘤防治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府已将防治肿瘤提到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三防一治”策略,即预防、早诊早治、康复和姑息治疗。
同时,在科技层面,基因测序、个性化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未来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此外,普及肿瘤知识,提高公众对健康危害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都是未来肿瘤防治的主要方向。
总之,尽管中国肿瘤现状严峻,但通过努力,未来防治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景可期。
我们期待,在政府政策、科技进步及社会共识的推动下,中国肿瘤的走势将可逐渐得以控制和逆转。
中医治疗大肠癌近况

取进展期大肠癌根 治术后 行腹 腔化疗患者 5 8例 , 分成 IC P
组 (2 ) S II C组 (6 ) 2 例 和 M+P 3 例 。每 4周 为 1 疗 程 , 治 个 共 疗 4 6个 疗 程 。结 果 显 示 S I I C能 更 好 地 维 持 患 者 血 白 - M+P
细胞 的稳 定, 提高 N 细胞 的活性和 C C K O/D 的比值, 高生 提 存质量, 改善临床症状 , 轻化疗的毒副 反应, 高机体对 减 提 化疗的耐受 性 , 起到增 效减 毒的作 用, 而且 ,M + P S I I C可提 高患者 的 5 无瘤 生存 率 , 为 S I协 同 I C是 治疗进展 年 认 M P 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有效方法。王文海等"] 对大肠癌 术后未行化疗 的5 O例患者服用肠益 煎 ( 药用太子参 、 白术 、 茯苓 、 山药、 怀 黄连、 木香 、 枳实、 地榆 、 半枝 莲、 土茯苓 、 蜀羊 泉等组成 ) 进行 临床观察 , 分别记录 其临床症状 、 活质量 生
(P 分 ) 免 疫 功 能 的 变 化 (lT细 胞 亚 群) 毒 副 反 应 , K S评 、 N、 ( 及
凝 、 聚、 湿 热毒等各种病理状态 的发生 , 这些因素进 一步发 展, 相互作用便导致了瘸块 的形成n] 。张东岳教授认为 ] z: ①邪毒蕴 聚经络 、 脏腑 , 导致气滞 、 血瘀 、 结、 痰 食积而成。 ②
中图分类号 :7 5 3 R 3. 4
大 肠 癌 是 常 见 的 消 化 道 恶 性 肿 瘤 , 内 发 病 率 在 国
年复发率为2 . % 对照组 为 4 . 8 , 35, 8 3 % 复发率治疗组低 于对 照组 。刘华等… 采用 化疗配合抗瘤 升 白片 ( 由黄芪 、 党参 、 当归 、 白术 、 阿胶 、 田七 、 山甲、 穿 鸡血藤 、 甲、 鳖 鱼腥草按 6 : 43212 :: ::: : 23的比例组成) :2 治疗大肠癌 , 并与单纯用化疗 治 疗的 3 2例进行 比较 , 结果 2 的部分缓解率 分别 为3 .4 组 71% 和1. 1 , 5 6 % 毒副作用治疗组小于对 照组, 生活质量 治疗组优 于对照组 , 治疗组 1 2 3年 生存率 治疗 组分 别为 8 . 7 、 、、 8 5 %
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

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大肠癌(CRC)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在欧洲,2002年就有超过37万人发生该病,占全部癌症的12%,死亡人数大约为20万人。
在中国,大肠癌目前虽然还位列第五号肿瘤,但增长的速度却非常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
这与生活水平提髙、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密切相关。
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比,上海市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增加99$,平均每年增加4%左右,其它大城市也基本如此。
大肠癌在中国是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全世界范用看,中国是大肠癌的低发区,目前在中国是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苴是结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迅猛,在大城市增幅更快。
以上海市为例,1993 年至1994年与1972年至1974年比较,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结肠癌增加99%每年增长4%左右;在北京地区,1982年至1997年15年间,结肠、直肠癌男性标化发病率分别上升53.30%、23. 8%,女性分别上升16. 9瓠15. 3$。
1999年,中国男女结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6. 2/10万及14. 5/10万。
直肠癌的上升幅度较小,男性增加11%,女性增加7亂总之,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上升31. 95%,在农村上升8.51%。
在中国,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较大。
在我国试点地区的调查显示,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五位(上海市为第四位):北京市女性为第二位,上海帀女性为第三位,天津市与武汉市的女性为第四位,哈尔滨市的女性为第五位。
农村试点地区的大肠癌死亡率大多居于第五位。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中国大肠癌的情况是城市髙于农村,大城市髙于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还快。
所以, 它是一个跟我们饮食习惯非常相关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危险度增多是过多的脂肪摄入,过多的热量摄入。
另外,和吸烟、低纤维素饮食也有关系。
大肠癌有一种家族性的多发息肉病,这种息肉病的人非常容易得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就要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大肠癌不可怕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

大肠癌不可怕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
柳营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高旭儒表示,依据卫福部国健署资料显示,大肠癌已是台湾地区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近年不但人数增加更有年轻化趋势,呼吁年满五十至六十九岁民众,记得每两年到辖区卫生医疗院所接受免费的粪便潜血检查,以免错失治疗先机。
高旭儒表示,大肠为消化系统最末端器官,主要功能为把粪便中多馀的水分吸收後再将其排出。
大肠全长约为一点五公尺,分四部分,近年随著西方饮食与生活型态改变等因素,罹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高旭儒指出,大肠癌诱发因子有遗传基因、家族性肉症、结肠、直肠肉、本身有溃疡性结肠炎。
曾有过身体其他部位癌症患者。
饮食喜好摄取高脂肪、高胆固醇、精致、低纤维的食物,导致粪便在肠内停滞时间较长。
另外,大肠癌症状会因人及部位而异,常见症状有排便习惯与粪便形状改变、大便带血、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感。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贫血、全身无力或疲倦。
特别注意的是大肠癌初期毫无症状,因此有以上危险因子,尤其是有抽菸、酗酒,年龄五十岁以上的民众应提高警觉,如发现有排便不正常最好尽早就医。
高旭儒强调,大肠癌并不可怕,做好定期筛检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台湾采用的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是目前世界公认敏感度最高、效果最佳的检查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肠肉转变成癌症前予以切除。
肠癌胃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肠癌胃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肠癌和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这两种癌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旨在分析肠癌和胃癌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肠癌是指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癌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有约19.4万人死于结肠癌。
肠癌的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饮食结构、遗传因素、肠道炎症等。
其中,高纤维饮食、低饱和脂肪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在肠癌的易感性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Lynch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是常见的遗传性肠癌综合征。
近年来,肠癌筛查计划的实施在防治肠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大肠镜检查和粪便DNA测试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方法。
这些筛查计划可早期发现肠道息肉和癌症,从而能够进行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此外,免疫治疗在肠癌治疗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肠癌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未来,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改善肠癌的预后和生存率。
胃癌是发生在胃内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仍然很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78.7万人死于胃癌。
胃癌的发展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烟草使用、高盐饮食、酗酒以及遗传因素等紧密相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改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此外,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胃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创新的胃癌治疗方法,可在保持胃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彻底清除肿瘤。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药物如三吲哌唑、雷莫芦单抗和卡妥珠单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随着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多更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
综合以上分析,肠癌和胃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但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临床现状

防复发 和转移 , 改善 生活质 量 , 延长 生存期 等方 面发挥 着 重要 作 用 。 现就 中医药 治疗 大肠 癌研 究 现状 作一 综
述。 具体 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变规 律 为 : 早 期 属气滞 血 疲 、 湿 热 毒蕴 , 中期属 正虚 邪 实, 晚期 属 正气 衰败 。 陈 氏 认 为 大肠 癌 最 常见 的证
足, 余 毒 未尽 , 性 质属 本 虚标 实 。 王氏“ 。 认 为 大肠 癌 多 由饮 食不 节 , 忧 思抑 郁 , 久 泻久 痢 , 劳倦 体 虚 , 感 受 外
邪, 湿 热蕴 结 等 因素引 起 , 从 而导致 脾 胃受 损 , 湿浊 内
体 免 疫力 , 降 低肠 黏膜 的通 透性 、 保 护肠 屏 障功能 , 缓
大 肠癌 术后 化 疗患 者 的病 因病 机是 脾 胃虚 弱 , 肝 肾不
由于手术 或放 化疗极 易损伤 正气 , 导致脾 胃虚弱 , 气 阴两 虚 , 而且 癌症 自身就属慢 性消耗 性疾病 , 故大 肠
癌患者 大多会 出现腹胀 、 消化不 良、 呕吐 、 便秘 、 乏力 等 症状 , 严 重影 响 中晚期 大肠 癌患 者 的生活 质量 。 对此 , 各 家 各方 虽然 研究 方 向不相 同 , 但 是都 离不 开提 高 机
近年来 随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 人们 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 , 环 境 以及 饮食 结构 的变化有关 , 大肠 癌 已严 重威
将 晚期 大肠 癌辨 证分 为 : 湿热 蕴结 证 、 脾气 亏 虚证 、 肝 郁脾 虚证 、 气 虚血瘀 证 。 刘 氏等 根据 患者 的临床 表现
和 相关 舌象 脉诊 , 将 大肠 癌辨 为气 滞血 瘀 、 湿热 毒蕴 、
大肠癌化疗进展

28
36 P=0.01
mPFS(wks)
53
56
CR+PR(%)
51
54
PR(%)
2
2
CR(%)
OPTIMOX 2
OPTIMOX 1
方案
21.0
68
Tournigand 2001
19.4
60
Giacchetti 2000
19.5
60
Goldberg 2002
20.1
54
Koehne 2003
16.2
29
De Gramont 2000
17.4
16
Douilard 2000
14.8
mCRC :有效药物
5FU/LV
XELODA
CPT-11
L-OHP
mCRC化疗 :二药联合
*可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
CAPIRI
IFL
XELIRI
FOLFIRI
Irinotecan
CAPOX
bFOL
XELOX
FOLFOX
Oxaliplatin
给药方式:CI 5-FU vs bolus 5-FU ( JCO 1998 1611:301-308 )
6项共1219例mCRC的meta分析 CIV 5-FU i.v bolus 5-FU RR 22% 14% mTTP(mo) 7.1 6.7 mOS(mo) 12.1 11.3
CONcePT试验: 间歇和 连续Oxal的比较
Oxal使用
Intermittent(IO)
Continueing(CO)
P值
失败:毒性 PD mTTF (w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
大肠癌(CRC)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在欧洲,2002年就有超过37万人发生该病,占全部癌症的12%,死亡人数大约为20万人。
在中国,大肠癌目前虽然还位列第五号肿瘤,但增长的速度却非常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
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密切相关。
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比,上海市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增加99%,平均每年增加4%左右,其它大城市也基本如此。
大肠癌在中国是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大肠癌的低发区,目前在中国是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结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迅猛,在大城市增幅更快。
以上海市为例,1993年至1994年与1972年至1974年比较,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结肠癌增加99%,每年增长4%左右;在北京地区,1982年至1997年15年间,结肠、直肠癌男性标化发病率分别上升53.30%、23.8%,女性分别上升16.9%、15.3%。
1999年,中国男女结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6.2/10万及14.5/10万。
直肠癌的上升幅度较小,男性增加11%,女性增加7%。
总之,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上升31.95%,在农村上升8.51%。
在中国,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较大。
在我国试点地区的调查显示,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五位(上海市为第四位);北京市女性为第二位,上海市女性为第三位,天津市与武汉市的女性为第四位,哈尔滨市的女性为第五位。
农村试点地区的大肠癌死亡率大多居于第五位。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大肠癌的情况是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还快。
所以,它是一个跟我们饮食习惯非常相关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危险度增多是过多的脂肪摄入,过多的热量摄入。
另外,和吸烟、低纤维素饮食也有关系。
大肠癌有一种家族性的多发息肉病,这种息肉病的人非常容易得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就要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不要太富了就整天吃肉,我们要保持我们民族饮食习惯的特点,多吃米,多吃蔬菜,多吃一点水果,不要无节制地吃。
大肠癌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最主要就是饮食习惯要改变。
到了晚期当然就是梗阻。
所以要靠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来普查,不要觉得年纪轻就得不了癌症。
Tazaki博士强调说,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应该及早到医院早期诊断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息肉取下来。
大肠癌强调综合治疗
在疾病早期,单纯手术可治愈,但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病例确诊都相当晚,因此大肠癌患者多数被诊断为晚期。
大约25%的患者首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这意味着癌症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另外,40%至50%新诊断的患者将最终发生转移,这类
患者中只有不到5%能生存5年以上。
Tazaki博士强调说,在治疗方面,我们比较强调综合治疗,就是手术、放疗、内科治疗、靶向治疗等。
治疗原则是:哪种治疗对患者最好就是最适合患者的。
据最新的研究发现,灰树花 D组分能通过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即凋亡,达到消灭癌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与其它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却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灰树花D阻分高效安全。
在作用机理上也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同,因而不但没有传统化疗药物那样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对于传统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肠癌患者,D阻分依然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逆转一部分患者耐药的情况。
D组分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甚至疗效比其它一些抗癌药的细胞毒作用更强,达到95%。
”Tazaki博士指出。
D组分,是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取的、灰树花多糖(阻分素)中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
其组成主要是是含有以β-(1-6)结合为主链β-(1-3)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和以β-(1-3)结合为主链β-(1-6)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
D阻分的主要功效①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阻止肿瘤转移。
②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司汀等)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能增加了效,又减轻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③益气健脾,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癌症及癌症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身体的副作用,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