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二 0 0 7 # ̄ 2 k
22
(第2 ) 总 期 ( 第2 ) 总 期 期
崎文支
Go26 e20 NaO n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丰都县 三元 中学校 周在明
《 语文课程标准 》 明确指 出 “ 语文课程 丰 肤 浅 的 、 旧 的 , 至是错 误 的 , 只能 是在 提 陈 甚 也 富 的人 文 内 涵 对 学 生 精 神领 域 的影 响是 深 广 高学 生 的思 维 。 深学 生 的情 感 活动上 下功 夫 。 加 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 的。 不同 ” 让学 生 的认 识得 到匡 正和升华 。 只有这 样 , 才能 的学生阅读同一文章产生不同感受和体验。语 使学生主体性意识活动至始至终贯穿于阅读实 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 自主阅读所产生 “ 同 不 践 中去 , 而培养 出爱思维 、 思维 具有 创新思 从 会 的感受和体验” ——也就是尊重学生阅读 的个 维的学 生 。 性化行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珍视学生阅 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 为。语文老师在阅 读实践中的个性化行为。 一篇文章 , 划分段落层 读教学中要落到实处 。 不要使它成为一句空话 次老师讲定 了,人物形象老师分析定 了……这 明确教学思维。 体现人文精神 样 ,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 了学生阅读实践主体 “ 学生 是语 文学 习的主人 ”。 而不 是教 师教 意识活动。 老师把 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 学语文的 “ 奴隶”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始终贯穿 。 甚至于有 的老师 自己也没有去阅读思考 。而是 学生主体性原则 ,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 自我意 照搬参考书 。 “ 参考书就是这样讲的,不会有 识的主体活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评价一个学 错” 。这种现象老师就成 了 “ 搬运工”, 从教参 生 , 不能局限于某个题某个答案正确与否, 要看 上搬来 ,又搬给学生。这既不是教师的阅读体 学生主体意识活动在阅读 中 “ 起来没有。 动” 观 验, 更不是学生的阅读体验 , 只是教参编者的阅 察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 “ 逐 读体验。目前又有语文教师在美其名日 “ 启发 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 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 式教学 ” “ , 学生为主体” 的旗 帜下 , 压抑学生 提倡多角度 、 有创意的阅读 ,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 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不珍视学生阅读的情感体 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一句话 , 验, 漠视学生的看法 , 老师一锤定音 , 对学生阅 教会学生会阅读 , 善于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读体验加以否定或者变相否定。正如在河里游 说 :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 “ 泳, 学生游来游去 , 要游到老师 的彼岸才算数 。 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 , 在阅读实践中, 教 不 知变更 的教 师 ,甚 至要 学生表 达 的词语 与 自 会学生会阅读 , 会思考 , 自己的独特体验。他 有 己表达的词语吻合才放手。 这样 , 表面上是 “ 学 又说 : 对于一个问题 , “ 不是先生拿现实的学 习 生 为 主体 ”, 而实质 上 还是 “ 师 为 中心 ”。这 教 方法来传授学生, 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 样教 的结果与传统教学一样 ,不仅抑制 了学生 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 指导他 , 使他以最短的 阅读实践 中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削减学生阅读 时 间 , 过 相关 的 经验 , 生相类 的理 想 , 经 发 自己 的兴趣 , 而且严重遏制 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 最终 将这个 方法 找 出来 ,并且 能够 利用 这种 经验 理 结果把学生教 “ 。《 死” 语文课程标准 》 明确告 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们指导学 诫语文教师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 不应 生阅读 , 目的就是要学生 “ 其 经过相应的经验 , 该 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 发生相类的理想”,通过读一篇文章学会读一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加深 类文章 ;读这篇文章的内容要学生联想到的相 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悟和思考 , 受到情感熏陶。 似和相反 内容的文章,鼓励学生不仅读出别人 获得 思 维启迪 , 享受 审美 乐趣 。” 又特别 强调 了 已读 出的东西 , 更要读 出自己的见解。 前有的 目 “ 要珍视学生的独到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即 语文教师 由于教学思想错误 ,把阅读教学变为 使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 “ 题海” 训练 ,教读一篇文章设置大量的练习
阅读教学的四种理念
累 好 词 佳 句 , 积 累 美 文 名 篇 ,这 样 才 能
时 ,教 师应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树 立 学 生 的 主 厚 积 而 薄 发 。 总 之 , 阅 读 是 儿 童 生 命 成 体 地位 ,充分 尊重 学 生个 体 的独 特 感受 , 这样 更有 利于 学生 阅读的个 性化 发展 。
的 活 的 思 想 ,是 防 止 死 记 硬 背 的最 强 有 会 到这 是 一 只 勇 敢 的 石 猴 。这 时 , 又 有 力 的手 段 。 ”因此 ,我 们 要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一
学 生 站 起 来 说 : 我 从 “ 个 是 我 们 安 读 欲 望 , 要 告 诉 他 们 : 你 读 得 越 多 , 理 真
解 力 就 越 强 , 你 就 越 喜 欢 阅 读 ;你 读 得
身 之 处 , 里 面 且 是 宽 阔 ,容 得 下 千 百 口 气 ”这 些 语 句 看 到 这 是 一 只懂 得 分 享 的 石 猴 。 这 样 ,学 生在 平 等 的环 境 中 , 通
老 小 , 我 们 部 进 去住 , 也 省 得 受老 天 之 越 多 , 就读 得 越 好 , 你就 更 愿 意 阅 读 。
E ma : j一 0 @1 6c r — i d 10 2 . n l 欲 望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说 :“ 儿童 的 学 习越 的 障碍 越 多 ,他 就 应 当 更 多 地 阅读 。 阅
只 怎 样 的 石 猴 ? 你 从 哪 些 句 子 读 出 来 困难 , 他 在 学 习 中遇 到 的 似 乎 无 法 克服 的 ?” 读 课 文 后 , 一 学 生 答 道 : 我 从 熟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邢立黎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加以鼓励。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能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落实到课堂上。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呢?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独立阅读,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那么,就首先涉及到一个自觉性的问题。
老师不可能总在学生身边如一个“监工”一般来管制、逼迫他去读书。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书中的世界是一个最浩瀚最奇妙的世界,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应让他看到这个世界光辉灿烂的光芒,可品读、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这些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可让你对书的痴迷、热情去感染他,可让同学们读书的劲头、好的风气带动他……总之,在这个人与书的大集体中,是融合,是吸引,是一种对阅读的渴求。
二、尊重学生体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
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阅读教学的变化
学科作业: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阅读教学的变化:和县##中学通过课程学习,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
1.阅读内容的调整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在课外阅读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阅读方法的调整新版课程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但是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是学生的理解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
新版课程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
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摘要:一、引言1.介绍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概念2.强调批注阅读在提高乡村学生阅读能力中的重要性3.提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实践与方法二、乡村学生阅读现状分析1.乡村学生阅读资源匮乏2.阅读习惯和兴趣不足3.阅读能力较弱三、批注阅读的优势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批判性思维3.激发阅读兴趣四、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具体实施方法1.选择合适的批注阅读材料2.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习惯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批注阅读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批注阅读教学五、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2.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3.注重阅读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六、结论1.总结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意义2.强调持续关注乡村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学生的阅读教育一直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将目光投向了批注阅读这一方法。
本文将围绕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展开,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这一实践,以期为乡村学生的阅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乡村学生阅读现状分析乡村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乡村地区的阅读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可选择的阅读书籍较少。
其次,由于多种原因,乡村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导致阅读能力较弱。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乡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批注阅读的优势批注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乡村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批注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同时,批注阅读也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字下乡批注阅读笔记的实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合适的批注阅读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挑选适合的书籍,保证阅读材料的质量。
如何实施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V A
一 一 ;
如 何 实 施 有 效 的个 性 化 阅读 教 学
冯 俊 辉
( 河北省河 间市西村中学 河北 河间 025 ) 6 4 0
摘
要 : 引导 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一要 激发阅读 的兴趣 ,二要进行 个性化解读 , 三是鼓励讨 论、尊重体验 ,四是根据 不同的心理特 点引导,促进 学生的思维
学生 的个性 化 阅读才有 质 的提高 。
2薹进行 个性 化解读
实施 有 效个 性 化 阅 读教 学 ,首先 要 求 教 师要 对 文 本进 行 个 性化 的 解 读 。也就 是教 师 要把 教材 所提 供 的文 本转 变 为教学 内容 ,而如 何转 化就 要 依靠 教师 对文 本 进行解 读 阐释 。可 以想象 ,如 果教 师 在阅读 教 学 中把 《 教 师教 学用 书 》作 为唯 一标 准 ,而 没有 反思 意识 与批 判精 神 ,学 生 的个性 化
7教会学 生充 分利 用 自已的学 识 。从 不 同层面个 性化 解读 个性化 阅读 强调 的个 性化 ,其 源于 自己的独特 性 ,如 果脱 离独特 性去 要求 进行 个性 化 阅读 ,无 疑是 无源 之水 ,读 不 出个性 感 受来 。教 会学 生充 分利 用 自己的学 识 ,从 自己最 有把 握 的层面 进行 个 性化 解读 作 品。 自己有 把握 了 ,就 能够 最大 限度 地结 合 自己的阅读 经验 ,更深 入到 作 品内核 ,只
发 展,五是重视学生 良好 的阅读习惯 的培养 ,六是设计开放 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七是教会学生 充分利 用 自己的学识 ,从不同层面个性化解读 ,八是做好个性 化 阅读 的评价。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 ;阅读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 类号:G 2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 号:1 7 -7 9 2 1 )0 1 1 2 1 6 6 1 5 7( 0 0 4 0 4 一O
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围绕同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的断言展开的。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一种爱。
为此,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谈你更欣赏谁的评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不一会儿就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更欣赏母亲的评价。
巴迪在母亲的肯定中更自信了。
你看,他多么精心地装饰着自己的作品,多么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回来。
如果没有母亲的鼓励,他会如此自信地等待着他崇敬的父亲吗?生:我也喜欢母亲的评价。
母亲的评价让人感到更温暖。
生:我认为父亲的评价更理智些。
他是就诗的内容来评价的。
后文也说了,几年后巴迪也承认了的确是一首糟糕透了的诗。
生:我认为父亲的评价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有些冷酷无情。
从巴迪“再也忍不住了,冲出饭厅,跑进卧室痛哭”,可以看出父亲的评价对巴迪的打击有多大。
生:我认为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了。
只是为了鼓励就说“精彩极了”,未免有些虚伪。
生:我认为……生:我认为……孩子们开始了针锋相对的讨论。
看来,他们对父母为什么如此评价缺乏更深刻的理解,只把认识停留在评价的效果上了。
而我们最终要理解这两种评价都是出于“爱”这个重点,所以体会评价的动机尤为重要。
想到此,在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以这样一个问题激发了他们再次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师:请你们想一想,母亲仅仅是为了鼓励巴迪才说“精彩极了”的吗?父亲也仅仅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真的糟糕透了而给出的评价吗?孩子们静静地读起书来。
一段时间后,又是几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我认为,母亲的评价不只是为了鼓励巴迪,更谈不上虚伪,她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这首诗精彩极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便把相关的语句读了出来。
如,“母亲眼睛发亮”,“兴奋地嚷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只有七岁,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师:是的,这些都是母亲给出这个评价的理由。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个性化阅读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性化阅读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界定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探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不佳等。
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促进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个性化阅读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产物,其理论基础源于多个领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个性化阅读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被鼓励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背景去解读文本,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组合和表现方式,因此阅读教学应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阅读教学还受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书声里绽放的美妙——董军老师《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赏析
书声里绽放的美妙——董军老师《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赏析作者:李竹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1期李竹梅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课该怎么上?董军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给了我很大启示。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精读课文,“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想象中感受语言的生动,在多读、美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是董军老师执教本课的主要抓手。
一、尊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三年级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缺乏体系。
他们对学习内容有好奇也有疑惑。
该单元提出“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充分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个性阅读感悟的尊重。
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主动地去点亮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教学“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伊始,董老师便没有主观介入学生的阅读,而是尊重个性体验,让学生在默读中“圈画生动语句”。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书上自由圈画着。
圈出的虽然是简单的词句,却是每个学生对文本个性化感悟过程的体现。
整节课,教师始终以学定教,“你觉得哪儿美妙”“把你觉得美妙的句子读出来吧”这样的语言一直在耳畔萦绕。
这一行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持续的阅读氛围,培养了学生乐于实践、乐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唤醒——适宜的支架运用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是,要把他们引向更深层次的阅读,借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唤醒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创建“最近发展区”,仍然是有必要的。
“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的重要目标之一。
统编本编者在课后习题中,以“框架图”为支架,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说课文围绕“美妙”还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董老师充分利用这个框架图,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不仅巩固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还让学生理清了课文层次、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学生逐步形成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
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文本 的理解来设计 问题,学生的答案要 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 自我,张扬 自我的个性 ,大胆发表 I S
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总之教师要引 己对文本的见解 。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 阅读的角度改 导学生进入教师 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这严重钝化 了学生的 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 灌、一言堂的教学 方式 ,充分
教学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 自由发展 。个性化 阅读尤其 强 义 。比如学习 《 【奇石》,要引导学生感受黄 山奇特而壮 黄上 J
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 在阅读活动 中,教师 观 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 自己看到的、想象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 自我 阅读体验,不应 以教师对文本的分析 中的景象,有 的学生能流畅地表达 自己所想 的,但多数学生 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 。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 加 看到 了,也想到 了,可是表达 的效果并 不佳 那么我们 是不
维普资讯
又 文 学研君
_ I ■
尊重学生闻读体验, 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
0 刘 胜 利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 ,是…种 解 ”,因此 ,任何读 者理解到的意义都 不完全等 同于作 品原
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 来的意义 ,而且不同读者面对 同一作 品所理解到的意义也不 体从 书面语 言中获取信 息,并 与非 认知因素互 为影响 的活 可 能完全 一 样 。所 谓 “ 一 千个读 者 便 有一 千 个哈 姆 雷 有
个性 。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 良好 的阅读、解读 与交流文本的氛
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
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理解文章的必由之路,也是锻炼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供大家参考。
阅读教学理念一一、小学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以读为本,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要充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去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和美的享受。
学生应该主动地读书、自觉地读书,该读出画面的时候读出画面,该读出感情的时候读出感情,该读出见解的时候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的时候读出方法。
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最终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以课文《西门豹》为例,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西门豹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在教学时,老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反复品读西门豹说的每一句话,体会西门豹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和节奏,还有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中之话。
如西门豹对巫婆的话,节奏比较缓慢,语气既不容反驳,又非常客气。
相反的,他为了要保护姑娘,使用“不行、不漂亮、不满意”三个“不”字,铿锵有力。
而后文中,他又用一个“麻烦”,让巫婆给河伯送信,语气顿时有礼貌多了。
在课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扮演,积极思考,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细致的差别和深意,而不是老师直接灌输知识,学习知识。
二、小学阅读教学必须珍惜学生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第一,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由老师代为分析,代为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由学生自己来进行。
第二,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产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第三,真实感悟在课堂的表现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彰显个性,把阅读的过程当成自己人生体验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能读善写”话语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所展示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精品,它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理解本文的主题。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教科书上选取的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数学课上的一道道例题,用一篇篇例文去训练学生,每篇例文学深了,也是对孩子的最好训练。
本着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读善写”的能力,通过“三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写”即: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在“三写”之前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再进行详细的写前培训: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二写的时候指导学生应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字词是语文学习之根,根断则树绝,因此要求学生在三写之前应该充分的阅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也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美感、情感、语言之美、人物心灵之美、事件所体现的社会之美。
山花烂漫会有时 ——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2-06课改探微图也是对学生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
倘若学生连教材上的地图都没能读透、读懂,又谈何读图能力的提升呢?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就要立足地理教材,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每一幅图都要严肃对待,认真分析,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阅读地理教材,掌握基本的读图知识,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二、利用好挂图、板图等教学工具,对地图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挂图、板图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
很多时候,教材中或者教学资料中的地图不利于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有了挂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就能够结合挂图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更加直观的讲解,并且这种把地图同文字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
三、掌握读图的要领读图也要讲究一定的程序,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读图要领。
首先,在看到地图时要先判断该地图的主题和类别。
一般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比较多的地图类型包括地理分布图、地理原理图、地理剖面图、地理统计图、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地理漫画等。
学生只有了解了地图所属的类别,才能知道接下来要读的重点信息在哪里。
其次,要弄清楚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看懂图的基础,而这些信息也是最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部分。
再次,要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在阅读图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认真分析图表中的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最后,要注意阅读地图的注解。
有时候,在考试中,从地图的注解中往往就能够找到答案,如果忽视注解部分,可能会令整个读图出现方向性错误。
只有在掌握了这些要领以后,学生才能够在拿到图表以后又快又准地读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四、适当地记图在读图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基础知识,其中,适当地记图就是进行读图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读政区图时,要让学生大致记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图轮廓,这样,当考试中出现政区图时,学生就能够准确判断出该图是什么地方。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
阅读发生在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落在“个性化”上。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
所谓阅读经验,就是经历了什么样的阅读,一方面指读了什么,另一方面指在什么场域下阅读。
所谓“读了什么”,不仅是指读了一些什么书,更是指读到了这些书的一些什么东西,读了哪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什么场域下读,不仅指阅读的具体环境,更指阅读的文化、社会和制度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期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才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个性得以张扬。
首先,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
教师要将自己当做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有赏识的态度。
在对话中,学生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
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应抱着欣喜、赏识的态度去对待。
只要学生的回答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再次,教师要激情入境。
只有入境入情,才能读出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产生阅读期待,使阅读活动深入持续下去。
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揭题后,可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定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定义答案第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一、含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可是,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新课改的阅读教学理念能否真正贯彻落实。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背景传统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阅读训练,与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理清主要内容,体会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用词的精当,但由于我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因此每每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教案(包括教材、教参)里的答案相同时,我便要匆忙地把教案里的“答案”交给学生,取代了他们的鲜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并一面嘱咐学生把答案记录一下,课后背记住。
但结果呢,考试起来,学生就同一问题就是不理解,加上答案唯一,因而错误率便高。
每每我便在课堂里大声质问:我在黑板上写过不下三次的答案,你们仍然记不住呀?可学生的两眼里是迷茫与委屈呀!因此我多次反思自己;作为学生,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不同,怎能对文本的阅读得出同一种理解呢?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对待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呢?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来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不就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了吗?所以在教学新课程时,我便决心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或教学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是要开放课堂空间,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阅读文本,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发展独特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作者:韩尧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01期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创造、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又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怎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呢?首先要明确个性化阅读的层次性。
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每个人的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都是不同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展示着自己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
正如苏轼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
”阅读正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亦即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
”可见,阅读一定要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其次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形成其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语文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
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自选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以读为本,注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尊重学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等方面来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尊重个性;个性化阅读;激发兴趣;自主性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语文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阅读。
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加深理解和感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
因此,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真正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以读为本,注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进入某种阅读情境,才能读出个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期待,使阅读活动能够开展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激趣导课后,我利用课件播放“海底世界”的神奇画面,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赏识学生,激发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同一篇短文和材料的阅读和感悟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时,教师一定要宽容学生,抱着欣喜、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
情感活动,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做到乐读趣学,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解读求异求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提倡“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多元解读过程中张扬
个性,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
好的心理环境。
在多元解读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
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
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
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方面,
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
“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之一。
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标准之上的。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
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知识的积累
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要从“多元解读”就是“多元价值观”
和“多元标准”的误区走出来,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
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
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就要
求每个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
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三峡之秋》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
刚上课时,我利用《话说长江》关于长江三峡的片断录像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
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
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写。
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而
且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
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读描写三峡早晨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描写三峡中午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摇头晃脑,读书声响彻教室。
他们不仅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了三峡之晨的情新
明丽、中午的热烈奔放,而且读出了感情,陶醉于美丽的三峡美景中。
那真是如
痴如醉,看得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
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
正体现了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2.尊重学生的差异。
如课文《鹬蚌相争》的教学过程,我提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许多见解:鹬身材那么高大,嘴巴一定很有力,不会让蚌给夹住;鹬完全有能力在渔者到来之前制服蚌,使渔者得不到利;也许鹬是渔者专门驯养的,要不怎么会那么巧,在鹬蚌相争时,他正巧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使我想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而在这节课中,老师并没有把课文所要揭示的“做事要权衡得失,相互谦让,化解矛盾冲突”
这一道理硬灌给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尊重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允
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3.鼓励求异、求新。
如课文《落花生》教学中,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引导学
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提出了一个辩题:“当今社会,你想做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的人还是想做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善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学生兴趣大增,讨论之声顿起,有的学生说要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很自信。
有的学生说既想有花生的品质,也想有苹
果的勇气和自信,花生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苹果的自我表现和推
荐也是值得赞赏的。
可见,学生的理解远比老师教他的丰富而深刻,最重要的是
他已经思考过了。
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情
感活动,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做到乐读趣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
[2]胡晓风金成林等《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