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农业

2.诸侯争霸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

时间:前770~迁476年

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

三、教学难点:

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回想或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动荡时期,如战国时期、五代十国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新课:

(1)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动荡原因,如贵族的斗争、邻国的侵略等。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讨论并汇报:在春秋时期,各国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秋时期的动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意义?

3.巩固扩展:

(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各国争霸、贵族政治等。

(2)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设计相关问题,如《春秋》是如何成为一部史书的?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与中国封建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设计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了解春秋时期的其他重要历史事件,

并制作一份PPT或写一篇小论文,进行总结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和战国时期的分裂,培养学

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1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一

牛耕铁器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春秋时期的背景,认识春秋五霸;

(2)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称霸等;

(3)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的衰落、诸侯争霸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春秋时期的背景及春秋五霸;

2.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3.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三、教学难点

1.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

2.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西周的衰落;

(2)提问:西周衰落后的时期是什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个时期的历史?2. 自主学习:

(1)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时期的背景;

3. 合作讨论:

(1)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4.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春秋五霸及其争霸事迹;

(2)教师讲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的衰落、诸侯争霸等。

5. 地图展示:

(1)教师展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诸侯争霸局面;

(2)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诸侯争霸的影响。

6. 课堂小结:

7. 课后作业:

(1)请学生绘制一幅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示意图;

五、教学反思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

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

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

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

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

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

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

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

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一、导入新课

师:讲故事《一鸣惊人》与《楚王问鼎》。问:西周时期,诸侯

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

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讲授新课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农业方面;手工业及其他农业方面;商品的交换及金属货币的使用。生:铁农具的牛耕的使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

中的重要一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包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仪乐崩等历史现象。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春秋

时期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

主要事件和影响,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

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

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

2.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

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王室衰微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复习式导入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列国争霸的情况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渊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及列国争霸的情况;

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生动的故事案例;

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了解渊源和变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学习方法;

发展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增强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难点:深入了解春秋时期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故事阅读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

导入本课时主题,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分期(5分钟)。

2、正文

(1)第一部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0分钟)

1.政治:各国的分裂和统一

2.经济:钱币货泉的出现及贸易的发展

3.文化:战国七子及其著作的产生和影响。

(2)第二部分:春秋时期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20分钟)

1.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

2.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货币的使用及其影响

4.等级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3)第三部分:列国争霸的情况(20分钟)

1.齐、楚、吴、越四大势力的崛起

2.战国七雄的崛起和覆灭

3.春秋列国争霸的背景和影响。

3、巩固和拓展(15分钟)

通过故事讲述《鬼谷子》、《战国策》中的典故,加深学生对春秋时期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班级授课课时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主要霸主及改革,战国七雄的概念及七国之间

主要战争。[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

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坚韧不拔的

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晋文公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

教学工具常用PPT素材、板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导入图片导入《幽王烽火

戏诸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

后,使得天子的权利一

落千丈,诸侯不在听从

天子的指挥,随后犬戎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之后东周建立。中国历

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

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

个阶段。设问:“东周

分哪两个阶段,分别的

时期是什么?”

学生看图讲述烽

火戏诸侯的故事。

学生回答,预设:

东周分为春秋和

战国,从公元前

770-公元前476

为春秋时期,公元

前475-公元前

221为战国时期。

3

分钟

新授春秋五霸图片春秋五霸都是谁?学生回答,预设:

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阖

庐、越王勾践。

自主学习一出示自主学习1 1、齐桓公争得霸主的原

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

2、晋文公争得霸主的原

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1,勾画重点难点,

并提炼出答案。

35分

展示环节图片展示《重耳流

亡》等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卧薪尝

《动荡的春秋时期》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三个课时。第二单元前两课涉及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西周分封制以及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在第二单元中是一个转折点。春秋时期,西周原有的制度被打破,又为战国更深层次的变革奠定基础。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下共主”的局面不复存在,分封制瓦解;而强大的诸侯为了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从更深层次看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只有将这一课时中的春秋之“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更好地理解第7课中战国时期的“变”和第8课思想层面的“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教学设计】《动荡的春秋时期》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教学设计】《动荡的春秋时期》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讲我国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霸战争的情况和作用,其中涉及的战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典故记忆各国之间的战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己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王室衰微的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以及诸侯争霸的影响,了解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个霸主的具体原因;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2、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争霸战争虽然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难点】

1、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2、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的内容。教材通过春秋时期

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动荡和变革。教材内容包括:春秋时期的开始,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以及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了解可能

较为有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春秋五霸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春秋五霸

的相关知识,了解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春秋五霸和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

2.难点:春秋时期的背景和争霸战争的因果关系,春秋五霸的贡献和影

响。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春秋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春秋五霸的相关知

识。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文化成就,分

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春秋时期典型事件,如齐桓公争霸等,帮助学生理

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贡献。

六. 教学准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动荡的春秋时期》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理解诸侯争霸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

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诸侯争霸对历史发展

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诸侯争霸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重要

事件和人物。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共同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问题,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秋

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

2.多媒体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第4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知道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表现,认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本课主要介绍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

2.教材呈现方式:教材用了1课时,共3个子目,叙述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运用地图、材料、图片等方式,从经济和社会等不同角度来介绍春秋时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初中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尚处于知道一些传统历史故事,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缺乏学习和理解历史的方法的阶段。

2.学生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对历史学习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知和较全面的理解。

3.教师教学经验: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采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递进式教学方式。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认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分析,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养成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运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五、设计思路

1.利用实物图片和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通过教师讲解和史料分析,学习周天子统治权威的衰落和诸侯势力的崛起。

3.通过材料研读和地图的展示,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斗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动荡的春秋时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少,历史思维也欠缺,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理解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变化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联系历史和现实与自己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分封制的瓦解;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讲一鸣惊人和楚王问鼎的故事,教师讲完;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是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内容探究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时标题——“动荡的春秋时期”,请同学们说一说“动荡”的同义词;摇晃、变动、变化等,有变化才有变动,变化太大就会打破原有的局面出现动荡;所以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就必须清楚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变化;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图片展示:铁制农具、牛耕

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图片展示:劳动工具演进

4.教师小结: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

5.材料展示:

材料一: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剑。

材料二:《汉书·地理志》载齐国能“织作冰纨绮秀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材料三:《管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材料四:长沙春秋楚墓出土了漆棺、漆木车。

材料五:《战国策·东周》载齐桓公“宫中七市”。

6.问题思考: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7.教师小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1.图片展示:《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

2.教师提问: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王室衰微。

3.合作探究: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1)王室衰微的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2)表现:①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

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操控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4.教师小结: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1.结合教材上的“春秋争霸形势图”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三是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及主要霸主。

3.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4.春秋争霸的影响: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三、课堂总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采用了图片激趣导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图去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诸侯崛起争霸的经济原因,周王室的衰微是春秋时期诸侯崛起争霸的政治原因。学生通过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