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之灾难社会救助专题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1.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其主要特点是人力不能支配并造成物质财富的损坏和人身伤亡;分为以下5种类型:1气象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冷害、酷热,这是普遍且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陷等;

3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等;

4水文灾害,如海啸、海侵风暴潮等;

5生物灾害,如病虫害、草害、鼠疫等;

2.灾害社会救助

1灾害社会救助的定义

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简称救灾,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恢复生活和生产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

2我国救灾工作方针及其主要精神

①我国救灾工作的方针

我国现阶段的救灾工作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

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②救灾工作方针的精神

a.充分调动灾区广大群众抗灾度荒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和集体的力量,自力更生地战胜灾荒;

b.从生产着手,尽快地恢复灾区的农业、工业、副业生产,千方百计地增强群众和集体抗灾度荒的力量;

c.对于群众和集体经过努力还不能解决的灾民生活困难,国家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d.互助互济,调动民间力量,共同战胜灾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我国组织实施救灾工作的入手点

a.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b.广泛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增加收入,克服灾后困难;

c.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活与生产,对无法依靠自己力量克服生活与生产中的困难的灾民,给予必要的救济与扶持;

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与支持帮助受灾者重建

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与支持帮助受灾者重建

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与支持帮助受灾者重建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与支持:帮助受灾者重建

一、引言

火灾是一种常见而可怕的灾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还给灾区居民的生活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火灾事故发生后,社会

救助与支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帮助受灾者重建家园、恢复生活,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支持体系,为受灾者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二、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体系

1. 政府的责任与作用

政府是保障受灾者权益和提供救助的主体,其应当承担起积极的责

任和作用。政府应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法

规法规章程,建立火灾事故应急救助基金,并建立完善的受灾者信息

登记和档案管理机制。

2. 群众的支持与帮助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各种形式的支

持与帮助。包括捐款、捐物、志愿者服务等,也可以通过开展爱心义卖、募捐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给予受灾者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3. 保险的作用与补偿

保险机构在火灾事故的社会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灾者可以

购买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当灾害发生时可以获得相

应的理赔和补偿。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对火灾事故风险的评估与预测,提高保险赔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火灾事故的心理疏导与重建支持

1.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火灾事故对受灾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进入受灾现场,进行心理援助和疏导,帮助受灾者缓解心理压力,重建信心。

2. 灾后重建的支持与帮助

火灾事故发生后,支持受灾者进行灾后重建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住房安置、工作机会等供受灾者选择,同时也应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综合服务,帮助受灾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社会救助问题是指社会上一些困难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

失业人员等面临的生活困境和社会排斥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

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和政策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

活状况。本文将就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从政府

角度和社会组织角度分别进行解析。

一、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

1.贫困家庭

贫困家庭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家庭

面临生活困难,很难为家庭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数量仍然很大,这些家庭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缺乏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等。

2.残疾人

残疾人是另一个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由于身体上的障碍,残疾

人无法获得普通人群的待遇和机会,很多时候面临生活困难和社会排斥。残疾人的数量在全球各地都很大,并且在一些贫困地区,这个群

体的状况更为严重。

3.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在当今社会也是一群需要救助的对象。由于各种原因,

很多人失去工作后面临生活困难,很难再次就业,这对他们的生活和

家庭都造成了影响。

这些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受困群体的生活质量,也

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迫在

眉睫。

二、政府角度的解决方案

1.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积极的扶贫政策,来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这些政策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救助金,开展扶贫项目,

建设基础设施等。可以通过这些举措来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帮

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一部分:社会救助问题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救助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救助问题。社会救助问题

主要指的是那些因生活困难或社会排斥而需要帮助的人群。他们可能

是因为年老体弱、失业、疾病、残疾,或者是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处

境困难,急需社会救助和救济。

社会救助问题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贫富差距较大,致使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这些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极差,急需社会救助。

二、个别群体处于特殊困境。包括残障人士、孤儿、流浪者等,

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他们很难获得帮助,面临着生存困境。

三、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导致救助对象的权益难以保障,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社会救助资源不足。社会救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支持,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导致社会救助工作难以开展。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救助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寻求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社会救助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各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投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获得及时的救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从立法、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构建起覆盖面广、保障效果好的社会救助制度。

二、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对残障人士、孤儿、流浪者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工作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建立专门的救助机构,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第八章灾害社会救助

第八章灾害社会救助

▪ 1、救灾款的使用 ▪ (1)进一步理顺救灾款管理体制 ▪ (2)严格掌握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 ▪ (3)认真做好清理整顿救灾周转金的工作 ▪ (4)建立健全救灾款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 (5)积极筹措基金,提高灾害应急反应和
紧急救助能力
▪ 2、关于捐款的规定
▪ 2000年5月民政部《灾害捐赠管理暂行办 法》
(三)响应措施
▪ 1、人员值班保障 ▪ 2、慰问电的发布(四级响应制度) ▪ 3、灾情信息管理 ▪ 4、开展紧急救助 ▪ 5、灾情评估 ▪ 6、综合协调 ▪ 7、实时工作报告
(四)救灾物资的筹集与管理
▪ 救灾物资的来源,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的 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各界的 捐助,包括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企业、 个人以及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捐赠。
四、基本特征
▪ 1、内容的广泛性 ▪ 2、手段的多样性 ▪ 3、对象的复杂性
第二节 外国的灾害社会救助
▪ 一、美国的灾害社会救助 ▪ 主要由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其所负责的
灾难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技术灾害两大类。 ▪ 联邦应急管理署的任务是统筹支援全美灾
害事宜,推动全面整合危机管理计划,通 过减灾、备灾、应变及复原,减少生命和 财产的损失。
(三)灾害慰问金
▪ 1、制度概要 ▪ 对受害者进行直接救助 ▪ 2、灾害慰问金—针对因灾死亡居民的遗属 ▪ 3、灾害残疾慰问金—因灾造成的负伤或患病 ▪ 4、灾害支援资金—资助生活重建

社会救助知识点总结

社会救助知识点总结

社会救助知识点总结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处于困难境地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医疗救助、教育帮助、工作安置等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服务。社会救助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负责任的

表现,也是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如疾病、失业、

灾难等),一部分人群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救助,将会陷入生活困境,甚至生活无法维持。因此,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是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的概念、意义、类别、实施方式等方面来总结社会救助的知识点。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处于困难境地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医疗救助、教育帮助、工作安置等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服务。社会救助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基本生

活困难,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救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道主义关怀: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是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

2. 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社会救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对处于困难境地的人群提供帮助,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维护社会稳定。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社会救助,可以帮助一部分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整个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社会救助的类别

根据受助者的不同情况,社会救助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低保:低保是国家对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低保主要面向城乡生活

困难、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我国社会保障中灾害救助

我国社会保障中灾害救助

我国社会保障中灾害救助初探

摘要:本文先是讲述灾害救助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灾害救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善救助工作的些许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灾害救助

一、引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水灾、旱灾、风灾、冰雹灾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常发自然灾害,从20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洪灾,我国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做好灾民的救助工作,我国建立了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制度。灾害救助虽然有力保障了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但是我国在应急灾前、灾时和灾后的救助工作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救助中的自然灾害救助亟需跟随现实灾害救助的实践工作加以调整与完善建设。

二、灾害救助理论基础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是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萌芽的基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建立社会救助的国家。自从《济贫法》颁布后,以英国为首,各西方国家开始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探索,并逐步发展与完善。现社会救助在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保底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救助历史渊源。古代的助残、仓储等就是救济弱势群体的具体措施。近代以来,由于战乱、天灾等,弱势群体急剧增加,但此时国家处于剧烈动荡期,已无暇顾及。现代,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救助制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1.概念的界定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 山东 省胶 州市 城市 低保 标 准每 人每 月增 ★ 四川省 石棉 县 民政局 四措 并举 认 真贯 加 到 2 0元 .农 村低 保 标准 每人 每年 增 加到 彻 落实 四川 省村务 公开 条例》 7 。一是 切实加 1 0 元 ; 村五 保集 中供养 标准 每人 每 年增 强 村务 公开 工作 的领 导 二是 组织 召 开专题 80 农 加 到 3 0  ̄; 6 0 分散 供 养标 准 每人 每年 增 加到 12 元 。 是该 市 第 五次提 标 。 90 这 ( 刘福 临) 会议 . 加强 对 乡镇和村 组干部 的业 务培 训 ; 三
以强带 弱、 以富带 穷 、以好 带 差的方 法 扭 转 后进 村 工作 的被 动局 面 。( 洪胜平 周 梅)
1 8人 灾 民 和重 大疾 病 困 难群 众进 行 救 助 7
共 发放 救 助金 3 5 元 。 ( 昌惠 . 万 8 倪 吴 定和 )
★ 云 南省施 句县 下拨 3 万元 城 乡临 时救 助 7
村 任职 .打 破 “ 本村 人 当本 村 官”的 传统 模
★ 贵州 省 松桃 苗族 自治县 大兴 镇对 6 户 、 5
实 地参 观 了邵武 市 民政 局 、市 医保 中心 、市 立 医院 医疗 救 助工 作现 场 。 ( 朱华明)
式 ,创 新农 村基 层 干部 培养 选拔 机 制。通 过

社会救助之生产社会救助专题

社会救助之生产社会救助专题

(二)主要内容
一)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是指国家通过放宽政策、实行优惠 等,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贷款优惠、价格补贴 或支持、进行有利于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制度改革 等。
政策扶持的措施:
• 1.在制度改革方面,保障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 2.在税收优惠方面,各国普遍实行减免农业税、耕地占用税、企业所 得税等措施,间接地帮助了贫困人口提高生产经营收入。 • 3.在贷款优惠方面,一般适当延长贷款的使用期限、降低贷款利率、 或者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 • 4.在价格补贴或支持方面,政府有时会根据市场情况,提高农副产品 的收购价格,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救助对象 救助资金偿还性 采取“有偿有还”的方式进行 救助
生活社会救助
财政拨款,贫困户无偿使用, 且无须偿还 财政拨款
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者,不 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儿童、 包括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 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
救助资金来源多渠 鼓励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一起 道 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丰富救助 资金的来源渠道,使救助工作 有更庞大的资金支持 救助手段多样化 采取提供资金、提供物资或提 供科技、信息的方式,也可以 采取政策优惠的方式,
生产社会救助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基本内涵 主要特征
实施原则
意义和主要内容 总结 结合案例
一、基本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与灾情后的效能评估

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与灾情后的效能评估

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与灾情后的效能评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患难中的群众带

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困扰。为了向灾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社会

救助体系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在灾情后的效能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到

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灾情应对中的表现。

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逐渐

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从过去的简单抚恤救济到现代的综合性社

会救助体系,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发展的历程。

1. 抚恤救济阶段

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起步阶段,抚恤救济是主要的救助手段。这

一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战争、灾难等特定情况下的受伤军人和家属,以

及突发意外事故导致的个人受伤或死亡。

2. 创新性救援阶段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开始进行创新。在这个阶段,政府扩大了救助范围,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助。同时,社会救助也开始引入经济帮助、就业培训等多种手段。

3. 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一个更为完善和综合的框架。中

央和地方政府参与其中,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执行机制,同

时建立了相关的救助机构和救助资金体系。随着社会救助法及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地,社会救助体系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社会救助体系的灾情应对表现

在面临自然灾害等灾情时,社会救助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效能的评估关键在于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覆盖范围。

1. 灾害救援的及时性

社会救助体系需要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向灾区提供紧急救援。这需要救助机构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指挥协调,及时调动救援资源,确保救援行动的迅速展开。

第12章 灾害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12章 灾害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4.接受国际援助
五、我国灾害救助体制存在的问题
1.各级政府的责权利界定不明确。 2.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技术落后。 3.缺乏应对巨灾的风险分担机制。 4.救灾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的数量和素质 亟待提升。
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应先动用本地区救灾储备物资, 不足的情况下可申请使用国家救灾储备物资。国家有关部 门统筹确定调拨方案,向使用救灾物资的受灾省人民政府、 民政部门、代储单位发出调拨通知,并抄送财政部和省级 财政有关部门。代储单位接到民政部调拨通知后,应在48 小时内完成储备物资发运工作。使用储备物资的受灾地区 要按照民政部调拨通知要求,对代储单位发来的救灾物资 进行清点和验收,若发生数量或质量等问题,及时协调处 理并将有关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受灾区人民政府发放使 用救灾物资时,应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并以适当方 式向社会公布。救灾物资使用结束后,对可回收重复使用 的救灾储备物资由地方救灾主管部门负责回收、清洗、消 毒和整理。回收工作完成后,及时将救灾储备物资的使用、 回收、损坏、报废情况以及储存地点和受益人数报上级救 灾主管部门
2.救灾物资的储备与使用
救灾物资实行定点储存、专项管理、无偿使用的原则, 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向灾民收取任百度文库费用。我国采取的是 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制度。根据我国灾害特点和救灾需要, 民政部、财政部设置了天津、沈阳、哈尔滨、郑州、合肥、 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等19个中央级救灾储备物 资代储点。代储单位对救灾储备物资实行封闭式管理,专 库存储,专人负责;救灾储备物资入库、保管、出库等都 要有完备的凭证手续;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设施和管理参照 国家有关库房标准执行;新购置的储备物资在进库时要进 行质量和数量验收,并制作包括品名、产地、生产日期、 入库时间等内容的标签,按照有关要求安全地分类存放。 没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任务的地方,要逐步建立符合本地 需要的救灾物资储备,以形成覆盖全国的救灾物资储备网 络。

社会救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社会救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社会救助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社会救助领域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指挥部

成立社会救助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

(1)主任:由市(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副主任:由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3)成员:市(县、区)民政、公安、卫生、财政、住建、交通、教育、水务、环保等部门负责人。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方案;

(2)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收集、整理、分析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4)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情况;

(5)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三、预防与预警

1. 预防措施

(1)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2)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3)加强社会救助资源储备,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充足;

(4)加强与社会救助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2. 预警信号

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如蓝色预警(一般)、黄色预警(较大)、橙色预警(重大)、红色预警(特别重大)。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概述

贫困)。

从相对意义上是指享有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属于数量最少的消费资料和服
务(相对贫困)。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23
第24页/共48页
2.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 (1)市场菜篮子法
• 简单、易懂,但必需品由专家定,易偏。
• (2)生活形态法
•wenku.baidu.com结合主、客观,涉及多方面。操作复杂。
• (3)恩格尔系数法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41
第42页/共48页
第四节 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与改革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42
第43页/共48页
一、发展过程
• (一)萌芽阶段(1949年以前) • (二)形成阶段(1949-1952年) • (三)发展阶段(1953-1956年) • (四)调整阶段(1957-1965年) • (五)萧条阶段(1966-1976年)
• 从性质上划分,救助资源主要分为现金、实物和服务 • 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福彩公益金、慈善募捐资金、政府各部门和群众团体及企业在住房、教育、医疗等
方面采取的政策性减免、临时性的社会捐助、志愿者提供的社会服务等等。
• 通过整合,充分发挥救助的作用。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29
第30页/共48页
五、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社会救助中的紧急应对预案

社会救助中的紧急应对预案

社会救助中的紧急应对预案

1. 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救助紧急应对预案,以确保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情况下,社会救助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轻各类灾害对困难群众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一切社会救助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3. 组织架构

3.1 指挥部

设立社会救助紧急应对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成员,负责对整个应急救助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3.2 应急救助小组

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多个应急救助小组,分别负责救援、救助、物资供应、医疗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

4. 信息收集与预警

4.1 信息收集

各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灾害、事故信息的收集,特别是与困难群

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气象、地质、卫生、公安等部门,应定期

汇总、分析相关信息,及时上报指挥部。

4.2 预警发布

指挥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社会救助紧急情况进

行预警,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

5. 应急救助流程

5.1 启动预案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各应急救助小组按照职责迅速行动。

5.2 救援与救助

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救援,救助小组负责对受灾困难群众进行生活救助。

5.3 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和社会资源,确保救助物资的及时供应。

5.4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小组负责组织医疗资源,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5.5 宣传教育

第10章 城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10章 城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三、城市低保制度的推进
1999年11月,民政部在泉州如开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 提出了低保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最低生活保障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 障及失业救济衔接困难;最低生活保障与的实施有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地区 民政部门对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还不完全适应。2000年5月2日,国务院颁 布《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2000年6月1日,中共中 面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做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 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失业救济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衔接。
为了切实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11月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1]87号)。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纷纷加大了对低保资金的投入,民 政部门也加大了推动低保制度的落实。从2001年到2002年,这是城市低保制 度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里,城市低保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保 障对象迅速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空前加大两个方面(见表10-1),初步解决 了“应保未保”的问题。
• (1)保障范围。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 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 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 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社会救助》PPT课件

《社会救助》PPT课件
照农业部计算的每亇家庭人均“营养足够的饮食” 开支乘以3规定为“贫困线”标淮。因为根据当时
调查,一般家庭中食品消费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 三分之一。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
1、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 2、我国社会救助的项目
自然灾害救助 城乡贫困救助 特殊对象救助
3、我国社会救助的具体措施 灾害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廉租房、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五保户制度 流浪救助 慈善捐助
• 乌鲁木齐156 南 昌230 大 连320 济 南300 • 青 岛300 郑 州275 宁 波350 武 汉248 • 深 圳415 长 沙270 • 厦 门一人户:300、330两人户:275、305
多人户:250、280
*民政部低保司城市处制表 2009年1月
农村低保
•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11
• 当时贫困农民从政府领取低保金一般是多少?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测算,截至2006年底,低保对象实际领 到的低保金为月人均33.2元,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末为30 元。这是由于一些中西部省份新出台了农村低保政策,虽 然保障人数有所增加,但按人均计算的补助水平则略有下 降。从补助水平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06年全面实施了 农村低保制度的23个省份,平均补助水平为月人均35.4元, 其中,东部地区50.9元,中部地区25.3元,西部地区25.5 元。从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以及部分专家学者的 观点来看,一般认为给低保对象的实际补助金应以月人均 30至40元为宜,至少不能低于30元,即每人每天1元钱 (可买一斤粮)的水平。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以 及各级政府逐步加大投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 政府救灾力量和社会救灾力 量共同发挥作用。
2)灾后社区重建
• 中国 • 9月19日,国务院公 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 重建总体规划》,从 城乡住房、城镇建设、 农村建设、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产业重建、 生态环境以及相关扶持 政策和规划实施。 由国家政策引导,有社 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日本 1创建紧急医疗体系,为灾民提供全面服务; 2利用学校、公共场所等建立紧急避难场所; 3对受灾群众分类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强化 社区福利机构运营; 4通过发放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并设立项目基 金,对灾后重建计划中的具体项目给予支持; 5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重要作用。 6日本灾后重建采取的是以地方为主体、自下 而上的规划体系,在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 定出符合群众意愿的规划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 习。
1、为纪念 1923 年 9 月 1 日的“关东 大地震”,日本确定每年 9 月 1 日为全国 “防灾日”。每到这一天,全国统一进行 防震教育和演习,包括最新地震动态和防 震知识宣传,自救、互救、公救演习,以 及如何包扎伤口、抢救伤员等知识性教育 。 2、日本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避 难演习,防灾减灾的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日 常教育中。每一个日本居民经过培训都会 清楚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自己应该怎么办 ,增加幸存的机会。
中日地震应急救助体系比较的启示
• 鉴于日本政府的经验,我们要加大对民众的危机教育力度和资金投入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民众的危机意识。 • 首先,危机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将防灾知识渗透到学校的教科书和各 项教学活动中去,通过防灾演练、黑板报和报纸宣传、防灾影片的观 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一种安全意识。 • 其次,要把防灾减灾知识融合到日常的科普知识传播中,要求民众积 极参加到这样的科普知识学习当中,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 绍各种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让人们掌握自救互救 基本技能,并加强民众的防灾演练。 • 再次,国家应提高房屋的抗震标准,增加城市社区中应急避难所的数 量和质量,从客观上减少灾害带来的伤亡;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让人们能更多地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增强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日本 中国 报灾程序(地震—监测—内阁 地震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逐级 总理大臣—中央防灾会议迅 上报震情。 速决策—地方各级政府应对 )。这种报灾程序能够使内 报灾程序(地震发生—地方政府 阁总理大臣在第一时间获取 上报—省级政府上报—中央做出 地震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在 反应—总理赶赴前线—就地全面 召开中央防灾会议时快速地 部署救灾工作)。 做出正确的决策。
1)地震应急预警
• 中国 • 地震预测信息上报程序繁琐, • 地震预警机制存在不合理性; • 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地震的敏感 度比较低地震部门人员业务素 质较差; • 没有全面的地震预测系统,地 震预测水平较低。
日本 地震预警系统覆盖全国, 预警信息传播速度快,
对地震敏感度高
2)地震应急响应
• 两国政府应急响应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国政府报灾机制的 差别上。
灾害救助的原则
1.迅速及时原则 2.生命保障和生存保障并存原则 3.全面救助 4.全面动员、官民救助相结合原则
灾害救助的过程
1.防灾 2.备灾 3.抗灾 4.救灾
灾害救助的项目
1、救助灾民生命
2、抢救受灾财产并提供款物等援助
3、医疗卫生救助 4、精神救助 5、灾后重建
我国的灾害救助制度
• 一、我国应对灾害的总方针 • 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 二、我国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 1949.12.19 《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 2000 《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指示》 • 2002 《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 • 2007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 2008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3、事故调查 • 我国 •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间为2011年7月23日晚20时34分,事 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凌晨5时(距离事故发生仅仅9个小时) ,搜救工作基本停止,现场领导忙着指挥挖土机捣毁车头 ,就地掩埋。而车头正是这场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 的重要物证。温州动车车祸没有调查之前就匆匆忙忙恢复 通车,而且也不降速度。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就正常 速度恢复通车,温州动车事故如果是信号问题,就不仅仅 是这一辆动车的问题,可能是普遍问题,像这样急着通车 ,不考虑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1、事故处理
• 我国 • 救助铁路部门及地方有关单位紧急组织救援。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部 长盛光祖立即赶到铁道部1、调度指挥中心现场指挥,并指派副部长 胡亚东率领工作组赶赴2、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 3、11家医院全力救治:事故发生后,受伤乘客被送往温州11家医院 进行救治,伤势较重病人多为脑外伤和骨折。 • 1700名滞留旅客免费疏运:对于没有受伤的旅客,4、温州市已调集 13辆大巴安排转运,出事的两列车滞留旅客目前已陆续分流到各自目 的地。 •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成立 • 5上海铁路局长等3人被免职:铁道部党组24日决定,对发生“7·23”甬 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 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2、赔偿问题
• 中国 • “7·23”事故遇难人员赔 偿救助金主要包括死亡 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 抚慰费和一次性救助金( 含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合计赔偿救助金额91.5 万元。 • “7·23”动车事故受伤旅 客的全部医疗费一律实 报实销,不存在从赔偿 款中扣除医疗费的问题 。
德国 为了保证幸存者的救治,德 铁赋予专员以500万马克的应 急资金支配权,用于第一时 间的救治需求。德铁在事发 后,为每名遇难者的家属发 放3万马克(约1万9千美元) 。事后,死伤者获得德铁赔 偿共计4300万马克(相当于 3000万美元)。
民众自救—— 1、防灾意识、 2、防灾减灾教育工作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防灾意识
民众对于灾害知识以及防 灾意识还是相对薄弱的 。(例子:新华网转载华西都市报
的报道说:“北川中学幸存的一位 何姓女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北川处 在龙门山地震带上,大地经常‘打 摆子’,老师们放在桌子上的墨水 瓶抖得‘咵咵’响简直成了家常便 饭。一般情况是地皮抖的时候老师 和同学就凝神注意一会儿,然后继 续上课,而有时候根本就不理它, 师生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可 删


案例一:地震背景


中日大地震的伤亡人数和破坏程度, 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我们就从这两个例子的政府救助、社会 救助、民众自救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中日 两国在自然灾害救助的差异。
地震分析角度
1
政府救助
社会救助
2
3
民众自救
政府救助——
1、应急预警 2、响应 3、救助措施
中国
日本 日本人的防灾意识 强,几乎贯彻到工作 、生活的每个环节。 有法律规定参加 防灾活动,强化政府 与其他灾害管理机构 之间进行大规模演练 。
2)防灾减灾教育工作
中国 日本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 国“防灾减灾日”,主要通过对 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开展中 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各类消 防减灾教育活动,通过防灾演练 来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提高减 灾技能。(平时缺乏)
3)地震应急救助措施
中国
地震中信息发布:预警信息 发布决策迟缓、发布渠道不 畅、利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 ,预警信息覆盖达不到最大 化。 救援队伍:救援力量、设施 、技术不成熟
日本
地震中信息发布:信息传递快 速、准确 ,覆盖范围广 救援队伍:拥有专业化的救援 人员,种类齐全的救灾设备和 工具,救援的高技术含量 高
• 社会救助—— • 1、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 • 2、灾后社区重建
1)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
中国 1、非政府组织合法性不足; 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缺乏有 效的沟通机制; 3、政府没有对非政府组织给 予充分的引导和支持。 日本 1、1998年12月颁布了《特 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 即NPO法),从法律上保 障了非营利组织的权益; 2、国家为公共团体的建设 提供资金支持; 3、非政府组织很专业,了 解灾后什么时期需要什么 样的帮助
我国的灾害救助制度
• 三、我国灾害救助的管理 • 政府统一领导、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
防灾 备灾
案例一:地震背景

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 氏8. 0 级特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 发生里氏8.8级地震和海啸,其破坏力相当于20个 中国汶川地震破坏力,且日本大地震后遭遇的是 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连锁灾难。
社会灾难救助
相关概念 我国的灾害救助制度 案例分析比较 总结
灾难 救助定义
• (一)灾害 • 灾害是指由自然变异、 人为因素或者自 然变异与人为因素相结合原因所引发的对 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的危害。包 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由人地不协调引 起的生态环境灾害。
灾难 救助定义
• (二)灾害救助 • 灾害救助,是指为了让灾民摆脱生存 危机,国家或社会对灾民进行抢救和援助 ,在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资料方面 给予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同时使灾区 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 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 德国 • 救援和搜寻工作结束后,德国联邦铁路局组成了独立调查 小组,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调查。经专家们取证分析,找 出列车出轨的根本原因及主因。
• 损坏的车体没有被丢弃,在事发后长达5年的调查和审判 期间,供调查机构研究、取证,被专业人员当作最宝贵的 “教材”。
如何重拾人们对高铁的信心和希望?
• 德国 • 11时5分,事故发生6分钟,1、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抵达现场;11 时18分,2、德铁公司决定停止运营;11时25分,停驶所有列车;12 时左右,3、首先将找到的重伤者送到附近医院。几十名医护工作者 和很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就地救治轻伤者;12时25分,展开大规模 的救援行动;下午1时,所有伤者在当时被发现;约15时,已有87名 伤者被送往医院。 • 事发后约2小时,4、德国联邦军队的三辆军用坦克和一部40吨重的消 防起重机挖掘现场残骸,寻找遇难者。 事发第二天,德铁全线降速, 并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搜救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约有1900 名救援人员参与了现场抢救。 • 事发路段于6月9日恢复行车,时速降至160公里/小时。
1、首先,事故发生后要有相对独立的合法调查者搞 清事故的各类原因并从管理上改进,简单地免掉官 员职务,而不深究问题所在,同样的事故还一样发 生。
2、其次,要允许人们反思,批评,才能引起更多人 警觉。 3、必须弄清楚:高铁是否安全!技术是否真正达到 安全前提下的先进!管理者是否称职!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人祸
1 事故处理
交通事故 人祸
2
赔偿问题
民众
4
3
事故调查
事件回顾
2011年7月23日20时52分,一列从北京南站始发前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 车与一列从杭州站始发前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两车方向一致, 行至在浙江省温州市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D3115因电线遭雷击停电 而停车。D301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紧急减速,但仍未能阻止追 尾事故。D3115 次动车第15及16节 两车厢脱轨,D301 次动车第1到第4节 车厢脱轨,第1、2、 3节车厢坠桥。这次 事故造成40人(包 括3名外籍人士)死 亡,约200人受伤。
中国救灾态度
1、有关部门陷入“应对”之路:一会说雷电袭击,一 会说操作不当,对事故形成原因实际上根本没有搞清 楚。
2、将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只为了应对民意。因为根 本没有对他们在事故中应该负什么责任而进行调查。 3、中国铁道部发言人:把损毁的车厢掩埋,不是网民 所怀疑的那样掩埋证据,而是尽快填平池塘,便于抢 险。
德国高铁ICE事故 • 德国高铁ICE(高速城际列车的缩写)于1991年6月2日开 始通车,最高时速为250公里/小时。1998年6月3日上午10 时59分,一辆德国高铁从慕尼黑开往汉堡,以200公里/小 时的速度行驶至艾 • 雪德镇附近时突然 • 脱轨,其中一节车 • 厢撞上双线路桥右 • 侧第一根桥柱,后 • 方车厢撞在一起, • 造成101人死亡, • 194人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