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三(上)语文第24课《司马光》课文主题总结和生字解读
《司马光》课文主题归纳
一、本文的主旨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二、课文诗意
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
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三、《司马光》生字解析
1、我会写:
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
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
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
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
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
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
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
2、我会认:
皆ji 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3、多音字:
děi(得亏)
dé(得救) mò(沉没) méi (没有)
4、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四、词语注释:
戏:做游戏 于:在
庭:庭院 登:爬
瓮:缸 足:失足
跌:掉进 没:沉没
众:大家 皆:全,都
弃:丢弃 去:离开
持:拿 击:击打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自然
得
没。
司马光的译文三年级
司马光的译文三年级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译文: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被水淹没了。
大家都丢下这个孩子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将瓮砸破。
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学习笔记:一、课文概述本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二、学习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庭、弃”等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文学习笔记三、生字新词1.生字:司、跌、皆、弃、持2.新词:司马光、跌入、皆大欢喜、放弃、持续司(司机)跌(跌倒)皆(皆是)弃(丢弃)持(持久)。
3.一类字司(司令)(公司)庭(家庭)(庭院)登(登山)(登高)跌(跌落)(跌倒)众(大众)(众多)弃(放弃)(抛弃)持(持久)(坚持)。
4.重要词语司机、庭院、登上、跌倒、众多、放弃、坚持。
5.字词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意:要认真学习这些生字新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并尝试用它们造句。
四、课文重点1.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在花园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跌入水缸。
2.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唯有司马光冷静思考,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成功救出小朋友。
五、难点解析1.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描述了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这里的“持”是拿的意思,“击”是砸的意思,“破”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破,即把缸砸破。
2.“水迸,儿得活”一句,描述了水从缸中流出,小朋友得以获救的情景。
这里的“迸”是涌出的意思。
3.课文赏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是故事的起因。
“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嬉戏、攀爬的样子,“跌、没”描写了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危险场景。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 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课文司马光这个人的家庭很贫穷。
他们过着日子,根本没有机会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司马光心里明白,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他努力学习,虽然生活很苦,但他从来不放弃。
有一次,他听说了一位老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受到了封赏。
司马光觉得这个老者很了不起,就决定找到他,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他想,如果自己也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帮助百姓,那该多好啊!司马光找到了这位老者,老者很高兴地告诉他:“做人要忠诚正直,行事要公正无私。
要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光听后,觉得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司马光后来成为了一位很有名的历史学家,他将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整理,写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书。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
司马光为了写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甚至放弃了治理家族产业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司马光忍受了很多困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他始终对自己的使命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理想,我们不能怕困难,不能怕失败。
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要像司马光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向前,勇往直前。
无论困难多么严峻,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追求,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司马光的努力和奉献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追求。
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像司马光一样,坚持梦想,追求卓越!。
三年级语文24课司马光课文
三年级语文24课司马光课文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稿让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
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
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汪敬拦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困胡了。
三年级课文司马光原文
三年级课文司马光原文
三年级《司马光》原文如下: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2、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解决问题。
3、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司马光在故事中观察到了周围的环境和条件,并利用一块石头解决了问题。
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来解决问题。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课文解析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司马光》课文解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
戏:做游戏于:在
庭:庭院登:爬
瓮:缸足:失足
跌:掉进没:沉没
众:大家皆:全,都
弃:丢弃去:离开
持:拿击:击打
破:被打破之:瓮
迸:涌出
译文:
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
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主要内容:
这篇文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1。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字词乐园
会认字
qì
弃 组词:放弃 嫌弃 抛弃
chí
持 组词:坚持 持有 主持
持
读熟课文wèng diē源自mòjiē qÌchí
bèng dé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庭:庭院、院子里。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戏:玩耍。 于:在。
使劲向水缸砸去
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重难点解析
儿得活。
翻译:被淹在水里的小 孩得救了。。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3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4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 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 现代文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能力。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 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 着冷静。
板书设计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拓展延伸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 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 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嬉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 玉兔、桂树等。 ⑤然:这样。 ⑥瞳子:瞳孔。
拓展延伸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 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 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 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 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三年级司马光课堂笔记
三年级司马光课堂笔记
一、导入
通过介绍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司马光》。
二、生字生词
1.生字:如“司”、“庭”、“砸”、“持”等。
2.生词:如“玩耍”、“高处”、“危险”、“惊慌”、“得救”等。
三、课文讲解
1.讲述课文中提到的场景和人物,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庭院里玩耍,其中
一个小朋友爬上了高处,不慎跌落到了缸里。
2.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表现出了冷静和机智,他拿起石头砸向水缸,成功地把小朋
友救了出来。
3.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要冷静应对,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四、重点句子
1.“他们跑去找大人帮忙,可是周围没有大人。
”
2.“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向水缸。
”
3.“水缸破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
五、课堂互动
1.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司马光砸缸的场景。
2.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和勇
气解决问题。
六、德育教育
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勇敢、机智、冷静地面对困难和危险,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及教案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教学设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三年级24课司马光的课文笔记
三年级24课司马光的课文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24 课《司马光》的课文笔记:
一、课题
司马光
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
三、段落划分
第一段:介绍故事背景,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
第二段:详细描述了孩子落水的情况,以及其他孩子的反应。
第三段: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第四段:故事的结局,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四、人物形象
1. 司马光:机智、勇敢、冷静。
2. 其他孩子:惊慌失措。
五、主题思想
遇到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善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重点词语
司马光、庭院、水缸、落水、砸破、得救。
七、写作手法
1. 对比:通过其他孩子的惊慌失措与司马光的冷静应对形成对比,突出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2. 动作描写:文中对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的动作进行了详细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救人的过程。
八、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PPT课文课件
资料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 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为人 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 刻苦勤奋。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 语文素养。
我会认
diē jiē qì c
司跌皆弃持
课后作业 课后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4.司 马 光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 中。众皆弃去,光持 石击破之,水迸,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 /
没水中。
登 群儿/戏于庭,一儿/ 瓮,足跌/
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整体感知
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 爬到瓮上去玩,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 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砸破瓮,水涌了出 来,孩子得救了。
课文讲解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 孩子爬到瓮上去玩,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 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砸破 瓮,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课后习题解析
3.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多数是现代 文。文言文是用古代的语法写的,现代文是用现代的语法写 的。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炼、简短,而 现代文刚好相反,文章篇幅较长。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 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作者的感受。第三,文言文的一些语句 表达顺序与现代文不同。如,“戏于庭”,用现代文来解释是 “在庭院里玩耍”,语序和现代文是不同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司马光解释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司马光解释
司马光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解释: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嬉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
其中一个孩子爬上水缸,失足掉入水中。
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因此得救。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展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果敢决断。
同时,也教育了孩子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sī
24 司马光①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 bènɡ
之,水迸⑥,儿得活。
sī
24 司马光①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 /持石/击瓮/ bènɡ
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sī
24 司马光①
jiē qì
众皆④弃去,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 [庭] 庭院。 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 [皆] 全都。 ⑤ [光] 指司马光。 ⑥ [迸] 涌出。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 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sī
24 司马光①
jiē qì
chí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
24 司马光①
群儿( ),(
),
(
)。 (
),
(
),( )⑥,儿得活。
wènɡ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 瓮③,足跌 没水中。
口小肚大的陶器。
水瓮 酒瓮
请君入瓮
biē
瓮中捉鳖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 ③,足跌
没水中。
失
足+失=跌
mò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 没 水中。
sī
24 司马光①
jiē qì
chí
众皆 ④弃去,光⑤持 石击瓮破
bènɡ
之,水迸 ⑥,儿得活。
借助注释 扩词法
换词法
群 儿 戏 于 庭,
一群 儿童 游戏 在 庭院
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原文及注释
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原文及注释
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原文:
司马光,字令明,齐桓公之孙,家世贵贱。
司马光少时,精于书籍,无穷其才,受先师之训,精研四书五经,深究天文地理,尤精于算学。
注释:
司马光:司马光,司马迁的儿子,东汉末年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字令明:司马光的字。
齐桓公之孙:司马光是楚国齐桓公的孙子。
家世贵贱:司马光出身贵族家庭,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精于书籍:司马光从小就喜欢学习,特别喜欢读书。
无穷其才:司马光的才华无穷。
受先师之训:司马光受到先师的指导。
精研四书五经:司马光精研《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四书五经。
深究天文地理:司马光深入研究天文学和地理学。
尤精于算学:司马光尤其擅长算学。
2024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作品在描绘和叙述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和未定点,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 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和个性化 解读。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和勇敢。
场景描绘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 入到故事发生的场景中,如庭院 的布局、水缸的破裂声等,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表现, 突出了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敢,如 其他小朋友的惊慌失措与司马光
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
2024/1/26
24
情感渲染技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 马光》
2024/1/26
1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艺术手法鉴赏
2024/1/26
2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1/26
3
司马光生平与成就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 期政治家、文学家、 历史学家。
2024/1/26
13
人物关系梳理
司马光与小朋友们
司马光是小朋友们中的一员,但 在紧急情况下,他成为了小朋友
们的领袖和救星。
2024/1/26
司马光与老师
司马光的行为不仅救了自己和小朋 友们,也让老师感到欣慰和骄傲, 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朋友们与老师
小朋友们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以 及老师在危机时刻对小朋友们的关 心和保护,构成了师生之间紧密的 关系。
强烈的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惊慌 失措和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突出了司马光 的英勇和智慧。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二、原文和译文
1、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2、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词句赏析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赏析:从“群儿戏于庭”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
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很开心,可却发生了意外: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危险至极。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赏析:“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一看到有人落入缸内,其他孩子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乱作一团跑了。
“持”“击”是司马光的动作,此时司马光却是沉着地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落水
儿童。
“水迸”说明水往外涌的速度非常快,证明瓮大,水多,与前文“足跌没水中”相互照应。
四、课文重难点探究
1.司马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击瓮”的?
答:司马光是在一个孩子跌进水缸,完全被淹没,而其他孩子因恐惧纷纷逃跑的情况下“击瓮”救人的。
2.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3.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部编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19
重难点3 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2021/10/10
20
重难点4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
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
现代文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能力 。
2021/10/10
21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
司庭登跌
zhònɡ qì chí
众弃 持
2021/10/10
5
易错提示
庭:里面是“廷”不要写成“延”。 弃:下面的撇和竖要出头。
2021/10/10
6
点击“笔顺视频”,跟我 一起进行笔顺学习吧!
2021/10/10
笔顺视频
7
会认字
sī
司 组词:司机 公司 司令
diē
跌 组词:跌倒 跌落 下跌
j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2021/10/10
14
重难点2 句子理解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群儿戏于庭 。
玩耍 在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小提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 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021/10/10
22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 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 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嬉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 玉兔、桂树等。 ⑤然:这样。 ⑥瞳子:瞳孔。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课文解读一、课文背景《司马光》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同时也揭示了小朋友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二、课文结构《司马光》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描述了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描述了司马光如何迅速地做出了决策,他拿起石头砸向水缸,成功地将小女孩救了出来。
3.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尾,描述了小女孩的家人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以及其他小朋友对司马光的敬佩和赞扬。
三、人物形象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司马光,他被描绘为一个聪明、勇敢、果断的孩子。
在故事中,他展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他不仅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付诸行动,最终成功地救了小女孩。
四、故事情节《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故事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通过描绘他们的玩耍场景和突发情况,让读者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活泼好动。
然后,故事通过描绘司马光的决策过程和行动,展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
最后,故事以小女孩被救出和家人对司马光的感激为结尾,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五、课文主题《司马光》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勇敢、智慧和互助。
这个主题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光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还体现了他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和互助。
这个主题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六、语言表达《司马光》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同时,作者也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七、德育价值《司马光》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
首先,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了解到勇敢、智慧和互助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篇1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导入
2、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
3、简单介绍文言文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6、7)(1)群儿: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8)(1)群儿戏于庭。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
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10)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课件配乐)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庭登跌众弃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
“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 iě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
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