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王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旨在课堂改进的校本教学研究

王洁 Jjwangjie@

(网站)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影响学生的第二个因素是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第三个变量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09年5千万用教师培训, 2010年5个亿用于教师培训]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卫星冲击”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的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

一、我们倡导的校本教学研究

案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

[让学生说有质量的话,有自己的思想]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算法很多。但后来测试表明:85%的学生没有听理解其他同学的方法,12%的同学能用两到三种方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

“听懂他的意思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

1、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3、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再反思:从学科角度理解“交流”

在课例中,主题是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那么本课的学科本质表现在哪/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研究的目的: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

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发展老师的学科教学法,

打通学科与生活的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认知。

研究的方法

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

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老师有三个时期:直出教师——初出校门,走上岗位,三至五年,经验教师、专家教师

我们倡导的校本教研是将教师

研究的形式

以课为载体

正式与非正式研究的结合

研究的过程

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研究的关键

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研究的成果

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

不断的行为改进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老师的推理是基于实践的推理

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

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课堂观察

研究的条件

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需要支持性环境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

二、研究所需要的技能

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

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

需要技术的介入

我们的基本做法

开展教学现状诊断,寻找‘现状是“在诊断中使用标准

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

走出课堂讲故事,

学习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1、学习记录和分析课堂信息

2、学习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诊断教学

3、基于课程标准“以学论教”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框架》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

几点建议

1、以“做”为中心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研究有主题

骨干领导的“领跑”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

2、养成以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不断积累有关键有效的实作性经验

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

3、三个关注

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

关注小组学习

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

关注主体悟性

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