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的模式有哪些
小组工作的模式有哪些
小组工作的模式有哪些
小组工作的模式包括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一共四种模式,下面店铺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小组工作的这些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
(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为了实现社会目标,社会工作者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工作意识”:
①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订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治疗模式
小组治疗模式又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
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2.局限
二、互惠模式
(一)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贝塔朗菲)
系统理论中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认为,每个人 在其一生中都要面对三个制约其生存的环境系统: (1)非正式的和自然的系统; (2)正式的系统; (3)社会系统。 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小组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 化,即我们在关注小组系统的同时,也要注意小组 以外的系统,如家庭、学校、政府、单位和社会等 因素对小组的影响。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中,社工扮演的是一个 可变的角色。
(1)在小组开始和结束阶段,社工可能是一个倡 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 (2)在小组的中间阶段,社工可能是使能者、资 源提供者或者榜样的角色。 ①采取措施,推动组员的表达、分享、分担和支持 等活动,促成组员将达成社会目标的社会行动付诸 实施; 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 ③为组员提供信息和资源等方面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小组成员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成员,是地位平等的和具有能动 性的个人。 (1)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决策,是由组员在互动过 程中达成和确定的; (2)组员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社工扮演的是中介者或使能者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小组同那些在与它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的 机构和组织等系统,进行接触和谈判; (2)协助上述机构或组织重新接纳组员,并继续按 其在社区中的角色地位提供服务。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 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临床社 会工作. • 实践原则: • ---对组员的评估要细致 • ----与组员有明确的契约 • ----选择使用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与技术 • -----整合多方面资源 • 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四 发展性模式
•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直到1977年才最终建 立. •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 构理论\小组动力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 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恢复个人的社会功能;预 防个人社会功能的失调;发展个人更加和谐的社会 功能. • 关注个人的社会功能性,而非病理因素,重视自我实 现,而非治疗过程.
• 工作者:应该使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而完 成特定的任务,并使他们借助这种经验更加 适应社会.—调解者---使能者 • 实践原则: • ---启发组员主动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点; • ---澄清自己的角色,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 • ---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 小组服务
• 优势: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助人 自助的理念;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 论,有利于成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决意识. • 限制:对小组中个人期望与个别化关注不够, 工作者权力不足,对小组影响也不足(两难) • 本土化: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解决成年人压力; 减低老年人孤独感等方面有作用.但与中国 内敛的性格有冲突.
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理论基础
五、专业反思
1、赋权是双向的,赋权过程中专业关系与专业角色的 放下是赋权实现的重要条件: 2、赋权的环境是关键。从专业角色转换到协同伙伴的 关系时,平等合作的基础才开始建立。让小组成员主动做事 的环境营造,才有利于她们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才可以让 参与者看到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强其自我肯定;同时也让专 业的工作人员开始怎么样把赋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通 过社会工作者与参与者的共同觉醒,来推进小组向前发展。 3、外部资源的引入是重要的,参与者能够透过外部资 源来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改变的动力;同时亦能透过外 部的资源来察觉自身的真实处境,从而对自身的权能和才能 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达到对自我的尊重和肯定。
13
三、妇女戏剧小组工作的理论视角
在开展社区妇女戏剧小组的过程中,该社区社工应用了社会 工作理论中赋权的视角,因为该理论与工作目标和以及内容和方 法是一致的。 赋权在于减低个人的无权感和对生活的无控制感。而在开 展的戏剧小组工作中,流动妇女们以戏剧表演为平台,自编自演 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在其中提升能力,增强凝聚 力。这样的探索正是外来工群体面对权利的问题,面对自身的生 存状况,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创造机会表达 自己的心声,让更多的人看到外来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同时提升 外来工群体的自信心、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寻求群体支持,建 立支持网络。 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是这个群体自我意识的觉察、互助合作 开拓资源与机会、脱离受压迫的环境与改变社会的具体体现,也 就是赋权视角社会工作的具体体现。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课纲领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合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经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办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取个人成长。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知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课的目的即是要修业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实务训练,将书籍知识变为实践能力,进而真实认识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育目标。
二、教课内容、教课要求及教课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课内容、教课要求及教课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括
【教课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种类;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课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认识小组工作的种类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课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种类。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课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
【教课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认识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小组工作考试问题及答案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一、怎样理解小组工作?
小组: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感到有整体意识,而这个整体将会维持一段时间
互相影响
有控制其成员相互影响的明确规范或规则
有一套角色
小组工作: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和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小组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
·小组工作是一种过程或方法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
二、小组工作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
4、小组工作都是有明确的目标。
三、小组工作功能
1康复
2能力建立
3矫正
4社会化
5预防
6社会运动
7解决问题
8社会价值
————来自克莱因的观点
四、小组工作类型(选择题)
1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2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3成员间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4小组的结构(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5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6小组的性质和目的(社交小组、教化、服务或志愿、兴趣、任务、意识提升、教育、成长、治疗、社会化、自助和互助、社会行动小组)
五、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标志性事件)
一、小组工作的萌芽(1900---1920)
二、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
三、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
1
四、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
五、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
六、小组工作的现状萌芽(80年代至今)
七、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小组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003课程名称:小组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group word开课学期:3
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
选用教材: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
1、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吕新萍.小组工作(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刘梦.小组工作案例教程(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简介
本书对小组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及小组工作的过程和动力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和诠释。主要内容包括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的开展脉络,小组工作的价值基础、伦理和实践原那么,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式,小组结构,小组工作者,小组动力,小组工作过程,小组工作的评估与记录以及小组。
This book include value of group work, theori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s well as group work processes and dynamics mad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roup work outline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group work, group work basic values, ethic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roup work, group work implementation mode, team structure, team worker, group dynamics, group work process, group work and group assessment and recording.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的理论基础非常复杂, 主要有: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赋权(empowerment) 、 弱势群体、社会排斥、边缘化机制等概念。 2.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强调四个原则:(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5 关于人的社会性
他强调个体是独特的,但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人际因素与个体内在的因素对人有同样重要的影响意义 。人不是仅仅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个人有选择力和 创造力,有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阿德勒用目的论的解释取代了决定论的解释,即人的 生存是有目的和目标的,是受对未来的预期所推动的。 决定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而且包括现在的情形和 我们对未来的期望,这三个向度动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 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
在于重建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这一目标通
过使潜意识的冲突进人意识层次,并对其进行检验而 达到的。
2 主要技术
在精神分析小组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1)启发并励成员作自由联想、对成员的梦与幻想进 行解析、分析阻抗、移情与反移情、解释等。有效而 又及时地解除团体成员对自由沟通与交流的抗拒和防 预心理是团体指导者最关键的技能。因为团体治疗的 基本环节是导成员尽可能坦率和不加防御地同团体的 其他成员或指导者实思想与情感上的相互作用。通过 这些作用,才有可能对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思想、情感 和行为方式作出判断。在成员们的相互沟通或交往中 观察到移情作用、投射作用,动员成员们互相解释行 为、处理个人和团体的抗拒作用。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工作者
发展性模式
实践原则 工作者可运用的技巧有:鼓励、认可、启 发、挑战、表扬、幽默、同意等
优劣 优点:可适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组员没 有压力 缺点:成长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
组织与环境模式
从环境角度指导小组成员,不仅考虑组员的态 度、情感和认知,也注重从周边环境的角度考 察他们的态度、认知和行为
以科学的方法原理和治疗程序为基础,帮 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 (2)完型治疗 激励案主从“环境治疗”转为“自我支持” 培养自主 一般适用于行为治疗的后期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的经典范式之行为认知 (3)理性情绪疗法-帮助人处理情绪、 建立理性的信念体系 A:直接的触发事件 B:人所持有的信念 C: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反应 学会驳斥非理性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对 挫折的包容性
治疗模式
实践原则 治疗取向
优劣 优点:效果具体明显 缺点:目标由外界输入而产生的阻碍
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
关注层面 理论基础 目标 组员
工作者 实践原则 优劣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
治疗模式
社会结构
人际关系
个人
赋权、国家与社会、社 会变迁 社会整合 针对公共话题
资源提供者、榜样
注重小组的共同目标
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公正/过于依 赖组织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4、应用范围
行为修正模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学校、家庭服务中心、社区中心、惩教机构等; 对象为:儿童(弱智儿童)、家长、少年犯罪者 、成人、老年人等;行为有:学习困难、饮食习 惯不良、破坏课堂秩序、反叛性行为、恐惧症、 忧郁症、焦虑症以及婚姻不和、性行为失调、沟
精品课件
1、小组工作目标 发展性模式强调小组的协助关系要建立在组员共
识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促进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2、小组性质及社会工作者角色 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应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相信组员自我成长的理念 持有现实的态度;承认个性化的概念 实现小组目标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间彼此认同的机会;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 觉,如果在生活中个人和他人没有建立广泛的人 际关系,则会失去所爱的人提供的各种帮助;有 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独立性 的自由;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 接纳对方时,应负起责任;向组员提供表现个性 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向组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 活的机会。
精品课件
3、实践原则
组织与环境模式糅合多项程序来推进小组工作的进程 ,其方法和步骤包括:初步评估、选择适当工作方法 、协助成立小组或介入小组、小组成立初期、小组发 展中期及小组后期六个阶段。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n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
二目标
这个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 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 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小 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 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 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 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六 实践原则
此模式的原则是强调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 小组任务的达成。
第二节
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交互模式、调解 模式、中介模式。这一模式将小组工作的注意 力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 生的互动过程。如:社区老年人互助小组、医 院病人家属支持小组等。
一理论基础
1 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二 目标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 现社会整合。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及社会 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 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 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三小组
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也 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 2 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如果在生活 中个人没有和他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则会 失去所爱的人提供的各种帮助; 3 有表现自己、表达自我和维持自己在群体 中独立性的自由; 4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 纳对方时,应负起责任; 5 应向成员提供表现个性及与他人分享的机 会; 6 向成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小组工作4
本章要点
四种模式是基于不同后设的建构, 四种模式是基于不同后设的建构 , 社会目标 模式倾向于认为“ 个人的(问题 是环境的(问 问题)是环境的 模式倾向于认为 “ 个人的 问题 是环境的 问 结构)的层面去处理问题 题)”,从宏观 结构 的层面去处理问题; 而治 , 从宏观(结构 的层面去处理问题; 疗模式则认为“ 问题是个人内在的” 疗模式则认为 “ 问题是个人内在的 ” , 从微 个人内心)层面处理问题 观(个人内心 层面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习 个人内心 层面处理问题。 模式时不仅要理解模式的内容, 模式时不仅要理解模式的内容 , 更要认识其 背后的假设, 背后的假设 , 最重要的是应该与本土实际结 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每一种模式来解决现实 问题。 问题。 四种模式对工作员的要求是不同的, 四种模式对工作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学习 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模式不同的要求, 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模式不同的要求, 并结合不同的服务对象,灵活运用。 并结合不同的服务对象,灵活运用。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及其理论基础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1.认识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 内容。 2.在小组工作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工 作模式。 3.对四种不同模式的优势和限制的 认识和反思。 4.四种工作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社会政治民 主理论 ) 关于参与与意识提升:民主权利、平等对 话、民主化教育 关于赋权:个人—自我意识 社区—知识能力 社会—能力资源、实现目标
小组工作第二版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概论
培养社区领袖,使他们有能力和有意识 去带领并推动社会变迁。
2、小组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 即社会变迁;
小组成员为了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 价值观;
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 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
3、适用人群
通过互动、学习源自文库经验分享获得成长
困难人群 面临危机的人群 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4、优势和限制
优势:
广泛运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
限制:
缺乏科学性
5、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青少年自信心提升小组 老年人退休生活适应小组
展 与组员发展有意义的治疗关系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帮助组员学习新的行为
5、实践原则
1、充分准备原则: 收集、分析组员的全面信息 与组员建立清晰、明确的专业关系 与组员在小组以外的各种关系进行联络
2、理论支持原则: 选择特定的理论与技术 明确治疗的方向
6、优势和限制
优势:
工作者的影响力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 基础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第二节 互惠模式 第三节 治疗模式 第四节 发展性模式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 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2、系统功能理论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讲课文档
6、优势与局限 这个模式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 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 和培养自决意识;组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 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 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不够 ,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由于社会工 作者的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小 组过程。
,发展性模式适应在各种人群中运用。 发展性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广泛,适用于不同
状况的小组和对象。在这类小组中,组员不会被 贴上标签,没有压力。不足之处在于:成长本身 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缺乏科学性。 二、组织与环境模式 从环境角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在此模式中, 小组工作者不仅要考虑组员在小组中的态度、情 感和认知,同时也十分重视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对 他们的影响。
明确方向:社会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 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实施中的立体多面推进: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可
能需要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
第十一页,共21页。
6、优势和限制 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之一,其较长的发展
历史和非常开放的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理论与技术 的采纳和应用,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治疗体系。
第七页,共21页。
3、小组成员 在此模式中每个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3.此时此地的概念:强调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1. 库利:人格群体论 • 社会我-第一群体,人格群体;第二群体,非人格群体
2. 米德:社会互动作用论 •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 自我论:自我内部具备的主客动态关系-生物人、社会人的内在 机理。主我、客我 • 个人社会化:角色
6.优势和限制
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 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社会目标模式是非 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 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 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 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 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2.场域理论
1.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地理环境(现实环境)
行为环境(意想中的环境)-心理物理场
2.勒温:生活空间论 生活空间包含三种基本意思
•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人和环境,环境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 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才成立
•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
• 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
2.小组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主要是透过一系列社会 目标的实现,去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推动社会的变迁。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 社会变迁(社会改造); 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 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关爱和爱等); 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 ④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3.组员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组员可以是全社会 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4.工作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开始和结束:倡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
中间阶段:使能者、资源提供者或榜样 5.实践原则
6.优势和限制
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
(3)层次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由上述系统功能概念可以看出:
01 02 03
小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系统。
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小组正是基于整体性的 原则建立起来的。 小组必须建立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帮助组员达成目 标是小组的归宿。
小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情景化的过程。
04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6.优势和限制
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
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
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 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社会目标 模式是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小组工作
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
的概念。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 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 环境 地理环境(现实) • 行为环境(意想) 自我 • (心理物理场) • 环境
• 勒温:生活空间论
• 强调心理的需求和意向的作用。
•
他们的理论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
一个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把心理
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 调了主体的作用(积极性),但忽视了 客观环境对心理的决定作用。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互惠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 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 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 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 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 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 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
第二节
5.实践原则
互惠模式
小组工作实务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 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面对面的小组动力是此模式实施的基础。
6.优势和限制
这个模式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 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 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能 动性和培养自觉意识;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 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 的价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 关注是不够的,对成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 也是不足的。工作者的权利是不足的,使工 作者难以用自己的权利影响小组过程(这是 一个两难的困局)。
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
“有意义的象征符”。
• 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1、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义而引起的,人
类不是对外部刺激作出简单的反应,而是对刺激作出能对那个 的反应,并且赋予新的社会意义。
• 2、人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人性化的,所以人类是互动过
程的产物。 • 3、互动中的人组成最优群体,只有充分发挥小组的组员,社 会才能不断进步。 • 4、人类在互动过程中积极的塑造着自己的行为,所以互动强 调社会过程。 • 5、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自觉适应环境。 • 6、个人在小组中担任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 领导夸阿呆懂事
• 阿呆想让领导给他行点方便。 • 手下红包的谦虚表达词。 • 打扰领导了,请他多关照。
•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 主我客我理论
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 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 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 • 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 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 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
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
妇女成人教育小组,应对市场的压力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 社会性别意识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该模式被许多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 构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
国内扶贫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 妇女成人教育小组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
总结:社会目标模式
• “此时此地”概念,承认过去的生活经验对
现在事件的间接影响,而不是直接导致现在 的行为,他强调此时此地的期待、自我评价 与记忆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 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互惠模式关注的既在于个人(强调主 体的作用),也在于环境(场域理论), 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 放和互相影响,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功 能。
一、理论基础
• • • • • • • • • 精神分析小组 阿德勒式小组 心理剧 行为治疗小组 完形治疗小组 交流分析小组 案主中心的小组 理性情绪治疗小组 现实疗法小组
1.精神分析小组 创始人: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在于重建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这一目标通 过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层次,并对其进行检验而达到的。 2.阿德勒式小组
•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 问阿呆这是想干什么 • 不干什么,给领导送个红包 • 领导认为我们这关系就不需要
送红包了
• 阿呆说自己明白,红包是自己 的一点心意
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 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 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 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
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 社区赋权的目的。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该模式被许多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
构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
国内扶贫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高变丽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型模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传统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 互惠模式——人际关系层面 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最早的小组模式。 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
• 符号互动论
•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
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
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
号互动主义。
•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
源自文库
的事物。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 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 为基础的; • 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 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 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
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
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这一模式较多地
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一、理论基础
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系统功能理论
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建基于如下假设:
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
意义。
• 某老汉苦学汉语10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 题目: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对话如下: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1.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1 2 3
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发 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 方面的个人能力;
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
推动社会变迁。
2.小组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社会改造); 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关 爱和爱等); 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
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开始; 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 赋权
A B
认识。
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
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
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一边对个人周围的 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C
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 集体的目标。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对质和情感发泄,并不适合中国。
无论在推动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成 长方面,还是在解决中年人生活工作压 力方面,或减低老年人的孤独感、适应 晚年生活方面,都发挥着很大作用。
第三节 治疗模式
也叫防御康复模型,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 同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它是 社会工作的一大传统,提供服务给不同需要的人。 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治疗和康复时与个案工作相似。 (社会目标模式?)
2.小组
此模式认为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合 适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包括以下要素:p61
• • • 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 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纳对方 时,应负起责任; • 应向成员提供表现个性及与他人分享的机会; • 向成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 近年来,弱势群体、社会排斥、边缘化
机制等概念在小组工作中运用的十分广
泛。
• • 如“昆明市小额信贷扶贫实施计划” “单亲妇女自强小组”
2.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理论的假设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有附属 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连结 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是整 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系统理论强调四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目标不是直接针对小组中的个人,而是指向更大范围
的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间接解决个人问题。
认为个人的问题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从宏观结构层面 去处理问题。
第二节
的关系。
互惠模式
• 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或调节模式(medating model)。 主张者: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
一、理论基础 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 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 1.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2.场域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
它将个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
社会目标模式是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 织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
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
3.组员
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 能力,通过组员之间的联系达成共识, 获得帮助。总之,在此模式下组员是平 等地位的个人。(思考:社会目标模式 中组员的关系)
4.工作者
此模式下的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 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 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发小组自主发展。工 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 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 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工作者,不是“针对案主” “为了案主” 而是“与案主一起”。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 的变迁。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 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 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他 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 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