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是最早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其中心概念是社 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建基于下述三个假设: 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
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开始的;
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第一、个人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
(3)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符号的物理
环境之中; ②经过符号沟通,个人既可以去刺激他人, 又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大量有价值和有意 义的东西; ③这些符号、意义和价值等,并非单独存在, 而是以一种群体的方式,大量而复杂的存在 着; ④思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抉择 一个行为。

3.小组成员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成员,是地位平等的和具有能动 性的个人。 (1)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决策,是由组员在互动过 程中达成和确定的; (2)组员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社工扮演的是中介者或使能者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小组同那些在与它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的 机构和组织等系统,进行接触和谈判; (2)协助上述机构或组织重新接纳组员,并继续按 其在社区中的角色地位提供服务。
(4)符号互动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影响
①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
义而引起的,人类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能 动的反应; ②人类是互动过程的产物; ③ 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动地塑造着自己 的行为; ④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自觉地 去适应环境; ⑤个人在小组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理论基础
•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 2\系统功能理论 •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内容及具体运用
• 目标: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 整合. • 小组:在工作员的影响下找出小组的共同目 标,根据目标付诸社会行动,组员能够实现自 我发展和完善. • 组员: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 潜能,组员可以是所有的公民,特别是鼓励那 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 • • • 歌曲:感恩的心 游戏一:吃西瓜 游戏二:皇帝与仆人 游戏三:房子里的一家人
三 治疗模式
• 也称预防与康复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 组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 复的一种干预方式.吸纳了精神医学\心理治 疗与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提供的是与个案工 作紧密联系的个人康复和改善的机会. • 从社会层面到个人层面在到社会层面; • 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化与消费性的服务,是一 种临床模式,用来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 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具体内容与运用
• 目标:宣泄负面情感;得到接纳和关心;提高自尊;了 解自我;欣赏自我.该模式适用于有困难的人群,面 临危机的人群,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 工作员:工作员的角色非常重要 • ---小组目标的实现 • ---人际关系 • ---个人的自我实现 • 在中国的实际运用非常广泛
游戏训练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黄耀明
本课重点
• 学习并认识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 容 • 了解如何在小组工作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工 作模式 • 对四种不同模式的优势和限制的认识和反 思 • 讨论四种工作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一 社会目标模式
• 是最早的小组工作模式,柯意尔、克那普卡 等都做过贡献. • 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 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 知。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 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多用于社 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理论基础
17
4、赋权的继续进行
小组动力持续深入,加入社群教育的内容。 戏剧《大院》编排的工作过程,使整个工作团队对与小组一起工作 有了全新的体会和经验,工作思路清晰,社会工作者决定利用讨论带出 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下一步戏的内容。制定了工作流程:利 用参与式分享生命故事的方法,选择话题,运用一人一故事的形式把故 事表演出来,在选择话题的过程中进行社群教育。同时将大家共同关心 的话题变成剧本,剧本主要由小组成员撰写和共同改写,工作人员只起 到协调作用,这个阶段剧本的思路和想法更多是小组成员提供的,这与 工作团队之前的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戏剧小组的流动妇女们登上正式的舞台,从容地演出大院的时候, 真正显示出了赋权所产生的效果,那就是发掘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自己决 定生活的能力,充分相信她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回溯整个戏剧小组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由主导变成协同伙伴的时候, 平等合作的基础才开始建立,参与者主动做事的环境才开始营造出来。 赋权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有迹可循的。
社会变迁理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行为互动

关系和制度的演变

社会变迁

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

社会互动的过程 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制度的改革
23
2、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 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 社会整合。






参与:期待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相互支持 赋权(Empowerment):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 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 践活动。 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 第一、个人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具影响力 的自我意识。 第二、人际或社区层面 它是指提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与能 力。 第三、政治或社会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并 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刘梦《小组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圣才出品】

刘梦《小组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圣才出品】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1.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

答:社会小组工作有四大模式分别是: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

现将各模式叙述如下:(1)社会目标模式①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它主要是在社区层面展开,而社会变迁成为小组成员参与的期望结果。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a.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b.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假设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由附属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结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每一个系统都是有界限的,界限内彼此互动维持系统的能量。

c.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量变和质变。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改变中,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社会发展必然受到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变迁。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②具体内容a.目标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发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b.小组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第一,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第二,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第三,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第四,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c.组员社会目标模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小组成员可以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及寻找共同的小组目标;
2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
3预先设定小组聚会的内容;
4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而不是与服务
对象一起工作。1启发组员主动考虑问题,澄清组员的需求期待,寻找所有组员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动员组员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强化发展目标;
2向组员说明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说明小组的作用。
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
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3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
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
疗。
1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
问题;
3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关注小组中组员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有效场所。
1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2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发展模式称过程模式,以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预防人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
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
使能者、倡导者、资源提供者、榜Βιβλιοθήκη 。1小组目标与社区目标一致;

小组工作第二版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概论

小组工作第二版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概论
4、向组员提供信息:概念、事实、价值。 5、协调组员间关系。 6、利用社区资源为实现小组目标服务。
6、优势和限制
优势:
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 自助的信念;
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 能动性和培养自觉意识;
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 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以促进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 支持为目标。
目标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 目的: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
到满足,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效的 社会系统间达到互助与开放。
2、小组
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 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 有表现自己、表达自我和维持自己在群体中
独立性的自由;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纳
展的关系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 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2、小组 3、组员 4、工作者 5、实践原则 6、优势和限制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1、目标
以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实现 社会整合最为小组目标。
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挖掘 其潜能,提高其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体行动 7、促使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
6、优势和限制
优势: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 的理想;
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 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 社区赋权的目的。
限制:
忽略群体中的个人需求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扶贫 妇女小组
第二节 互惠模式
这个模式主张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 与社会的关系。
中间阶段:引导者、资源提供者、榜样: 引导、推动组员表达感情、分享经验、 积极联系、提供资源、提供榜样。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二 目标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 现社会整合。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及社会 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 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 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三 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是潜在的社会资源,能影响社 会变迁。
三 小组
小组治疗模式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 等过程,因此,治疗小组常常要持续较长的时 间。此外,由于组员的特殊性,治疗模式会比 较依赖专家的判断和专业化的指导。
四 组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
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 会偏差行为的人,所以,人组前的评估是非常 重要的工作。下列病例不宜人组:严重抑郁、 躁狂病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反社会人格, 偏执人格,极端分裂性人格 。
这三大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社会结构层面到关 注人际关系层面,再到关注个人治疗层面的演变 过程。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 是最早的一个小组工作模式,它是透过一系列 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 和社会良知,推动社会变迁。它的原则与社区 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 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和组织小组中。如:社区行动小组、各类扶 贫小组、环境保护小组等。
因此,治疗模式是一种临床模式,用来协助 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一、理论基础
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与个案所采用的理论依 据十分接近,除了经典的精神分析、行为认知 、和人本主义三大流派外,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心理剧的小组治疗的 方法、泊斯的完型治疗、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论 、艾丽思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葛拉瑟的现实 疗法,这些理论对小组治疗的发展也都有比较 大的影响。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及其理论基础
胡家琪
社会目标模式
组员 同质性程度高,有相同背景,居住同一社区, 针对某一个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工作者 倡导提升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资源提供者、榜样
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 (1)赋权、参与 (2)国家与社会 (3)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社会的制度和文化发生的变化 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文化过程、社会结 构、自然、人口、观念等
强调群体生活、“面对面” 优劣
优点:注重成员的潜能,突出社会工作助人自 助的理念 缺点:个别化关注不够
治疗模式
目标 以治疗个人为小组目标,帮助个人通过小 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组员 有情绪问题、人格问题或偏差行为的人
工作者 再教育者、临床心理学家、临床社工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的经典范式 (1)精神分析 (2)行为认知 (3)人本主义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的经典范式之行为认知 (4)现实疗法 案主先陈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工作者评 价可能遇到的挑战、拟定计划书,然后按 计划实施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的经典范式之人本主义 (1)交流分析小组
应对那些改变环境、改变生活状态、改变 社会角色的人,在方法上强调互动 (2)案主中心小组 发展信任,鼓励成员共同承担小组的责任
组员 有困难人群、危机人群、谋求发展人群
工作者
发展性模式
实践原则 工作者可运用的技巧有:鼓励、认可、启 发、挑战、表扬、幽默、同意等
优劣 优点:可适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组员没 有压力 缺点:成长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
组织与环境模式
从环境角度指导小组成员,不仅考虑组员的态 度、情感和认知,也注重从周边环境的角度考 察他们的态度、认知和行为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
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 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
3 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 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 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
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 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 采取行动。

2 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
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动员组员 3 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
3 严格遵循民主原则,形成共识和集 3 预先设定小组聚会的内容;

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强化发展目 的能力。
体行动;小组要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 4 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而不是与服务 标;
实现。
对象一起工作。
2 向组员说明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
色,说明小组的作用。
2
2 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 2 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
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3 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
能力;
1
获得自我成长;
2 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
3 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 3 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
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色。
3 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
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社会责 务;
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 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
任感、社会良知、社会意识。 2 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 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 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

2、 理论基础:系统论、生态系统论、 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 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 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精品课件
6、优势与局限 这个模式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 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 和培养自决意识;组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 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 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 不够,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由 于社会工作者的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 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因此,被 看作再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对现在和过去的时间 的潜意识地觉察和了解。小组是一种治疗工具, 工作目标是诊断每个个人,改变小组结构与小组 过程,最后达到个人改变。
精品课件
3、小组成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
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从事小组治疗的工作者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 是临床社会工作者。 5、实践原则 组建前充分准备:社会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 的材料收集和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 现的困难; 明确方向:社会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 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实施中的立体多面推进: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 可能需要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
精品课件
3、适用人群 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因
此,发展性模式适应在各种人群中运用。 发展性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广泛,适用于不
同状况的小组和对象。在这类小组中,组员不 会被贴上标签,没有压力。不足之处在于:成 长本身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缺乏科学性。 二、组织与环境模式 从环境角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在此模式中 ,小组工作者不仅要考虑组员在小组中的态度 、情感和认知,同时也十分重视其所处的周边 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
二、人类行为发展理论
人类学家将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个人行为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从心理学的观点 出发,研究人类行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相关性; 另一类是小组生活发展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学的观点出 发,研究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际之间相互作用的状况
• 2、人的一生都具有不断成长和改变的能力,而不
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命定论”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具有潜在的能力,这种潜能随着社会适应
和学习的不断深入而被逐渐挖掘出来并不断增长。

从这一理论观点出发,小组工作者要确立人类不断学习和发
展的人类发展价值观,在小组工作中通过小组经验,促进成员潜
能的挖掘和身心的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之间的关系。

小组成员普遍存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因而普遍存在
追求的动机。
• 小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激励起他们改变的动机,还必须在小 组内创造一些条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动机,包括 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及对结果
负责等,使他们有意愿、需要和兴趣改变他们的问题处境,学习 新经验、新行为和新思维方式,实现个人长远的成长。

在组建小组和推进小组过程中,能从需要的观点出发,能对
成员的需要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洞察,知道成员的问题是他们使用
不恰当的和非适应性的行为来满足他们正常和恰当的需要,工作
者就可以在小组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小组力量,激发和鼓励成员
学习用积极的、恰当的方式去满足需要,促进成员改变和成长,
从而保证小组正确的发展方向。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和对方在相容性上有
差异,他就会同更相容的人接近,从而彼此感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工作模式既是对实务工作的总结、提升,又是指导、规范小组工作实践的重要范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和治疗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社会结构层面到关注人际关系层面,再到关注个人治疗层面的演变过程。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源于工业革命后一些帮助群众改善社区环境、提供工余活动、争取劳工福利的行动。

随着时代的转变和新理论的涌现,小组工作变得更多样化和更专业化。

1946年小组工作被正式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中,全美小组工作人员协会亦于1955年加入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小组发展历程和社会工作专业化一样,是一个源于实务工作而逐步走上专业化的过程。

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和治疗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社会结构层面到关注人际关系层面,再到关注个人治疗层面的演变过程。

由于小组工作有不同的介入取向(宏观和微观),形成了不同的介入模式,所以每一种模式都有不同的理论基础,而且就其理论来源而言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移植进来的,被称为外借(borrower)理论或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称为实务理论(practicetheory),实务理论直接影响小组工作的目标。

很多学者认为一个好的社会工作模式一方面要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使社会工作者能整合性地观察到问题的结构;另一方面要具备弹性,使工作模式不限制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简言之,一个好的模式应该是既有系统又有弹性的理论架构。

本章以小组工作的四种模式为基础,系统论述每一种模式的内容和理论基础。

有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模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概念。

我们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本章对小组工作模式特别是理论基础的叙述,尽可能地从一些浅显的基本概念人手,探讨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对小组工作的启发。

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是最早的一个小组工作模式,早期的研究者,如科伊尔、凯瑟、科诺普卡、克根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这个模式的基本概念和主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 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交互) 治疗模式 发展性模式

三大模式
社会结构层面
人际关系层面 个人治疗层面

宏观和微观的介入,理论来源的两个部分

外借理论(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 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实务理论:自身的工作实践中

一、社会目标模式 (科伊尔、凯瑟、科诺普卡、克根)





妇女手工艺制作(合作及创收)――帮助妇女 利用传统手工艺开发一些产品,得到合理报 酬补贴家用和支持孩子读书; 夜校、培训及另类教育――夜校帮助许多成年 人和贫困失学青少年进入夜校或参加培训, 学习与自己生活和劳动相关的知识(文化传 承、识字、农技等),以提升他们应对生活、 生产的能力。 综合社区中心的建立――中心由村民自己设计、 施工等,保持壮族特色的石头房,内设教室 兼多功能厅、图书室、妇女手工艺室等。



孝布改革与文化传承--“孝布越长越孝顺”是改革开放后互相攀 比的陋习,增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妇女织布的沉重压力。我们 和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合作,一方面提倡节约孝布,另一方面用 “口述史”深入挖掘壮族丧塟文化并利用主家办丧事的机会倡导 “送终”仪式中的“尊老敬老”美德。
沼气项目的开展―――利用有机肥节约了燃料,减少了砍柴的数量 和劳顿,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环保,深受村民欢迎。 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我们通过“飞利浦教育基金”资助近100 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由村民组成的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落 实项目工作,村民在做项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6)优势与限制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强调个 人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结构问题的解决相关联。民主化原则及 赋权 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解决群体需要 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2.场域理论
1.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地理环境(现实环境)
行为环境(意想中的环境)-心理物理场
2.勒温:生活空间论 生活空间包含三种基本意思
•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人和环境,环境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 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才成立
•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
• 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
精神分析小组
沃尔夫认为,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主要是重建组员个 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WOLF-以象征的方式再现个人的原生家庭,成员的历 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小组对原生家庭进行再创造。
• 阿德勒式小组
• 目的论,人的生存是有目的和目标的
• 过去的经验+现状的情形、对未来的期望
• 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 追求目标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
3.此时此地的概念:强调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1. 库利:人格群体论 • 社会我-第一群体,人格群体;第二群体,非人格群体
2. 米德:社会互动作用论 •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 自我论:自我内部具备的主客动态关系-生物人、社会人的内在 机理。主我、客我 • 个人社会化:角色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 参与可以学习民主的技能,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可
以提升人的意识;对话可以增进不同人群的理解,可育的过程
• 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
个人----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社区---获得知识,提供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 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社会---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 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
“有意义的象征符”。
• 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义而引起的,人
类不是对外部刺激作出简单的反应,而是对刺激作出能对那个 的反应,并且赋予新的社会意义。
• 2、人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人性化的,所以人类是互动过
程的产物。 • 3、互动中的人组成最优群体,只有充分发挥小组的组员,社 会才能不断进步。 • 4、人类在互动过程中积极的塑造着自己的行为,所以互动强 调社会过程。 • 5、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自觉适应环境。 • 6、个人在小组中担任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3.组员
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 能力,通过组员之间的联系达成共识, 获得帮助。总之,在此模式下组员是平 等地位的个人。(思考:社会目标模式 中组员的关系)
4.工作者
此模式下的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 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 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发小组自主发展。工 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 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 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工作者,不是“针对案主” “为了案主” 而是“与案主一起”。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 的变迁。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 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 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他 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 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 迁。
• 符号互动论
•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
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
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
号互动主义。
•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
的事物。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 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 为基础的; • 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 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 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
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开始; 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 赋权
A B
认识。
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
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
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一边对个人周围的 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C
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 集体的目标。
2.小组
此模式认为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合 适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包括以下要素:p61
• • • 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 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纳对方 时,应负起责任; • 应向成员提供表现个性及与他人分享的机会; • 向成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 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 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 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
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 社区赋权的目的。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该模式被许多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
构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
国内扶贫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1.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1 2 3
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发 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 方面的个人能力;
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
推动社会变迁。
2.小组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社会改造); 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关 爱和爱等); 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高变丽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型模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传统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 互惠模式——人际关系层面 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最早的小组模式。 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互惠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 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 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 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 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 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 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
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3.组员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组员可以是全社会 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4.工作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开始和结束:倡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
中间阶段:使能者、资源提供者或榜样 5.实践原则
6.优势和限制
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
目标不是直接针对小组中的个人,而是指向更大范围
的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间接解决个人问题。
认为个人的问题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从宏观结构层面 去处理问题。
第二节
的关系。
互惠模式
• 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或调节模式(medating model)。 主张者: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
一、理论基础 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 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 1.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2.场域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
的概念。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 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 环境 地理环境(现实) • 行为环境(意想) 自我 • (心理物理场) • 环境
• 勒温:生活空间论
• 强调心理的需求和意向的作用。

他们的理论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
一个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把心理
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 调了主体的作用(积极性),但忽视了 客观环境对心理的决定作用。
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
妇女成人教育小组,应对市场的压力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 社会性别意识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该模式被许多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 构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
国内扶贫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 妇女成人教育小组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
总结:社会目标模式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对质和情感发泄,并不适合中国。
无论在推动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成 长方面,还是在解决中年人生活工作压 力方面,或减低老年人的孤独感、适应 晚年生活方面,都发挥着很大作用。
第三节 治疗模式
也叫防御康复模型,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 同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它是 社会工作的一大传统,提供服务给不同需要的人。 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治疗和康复时与个案工作相似。 (社会目标模式?)
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6.优势和限制
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
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
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 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社会目标 模式是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小组工作
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
它将个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
社会目标模式是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 织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
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
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
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这一模式较多地
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一、理论基础
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系统功能理论
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建基于如下假设:
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
• 近年来,弱势群体、社会排斥、边缘化
机制等概念在小组工作中运用的十分广
泛。
• • 如“昆明市小额信贷扶贫假设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有附属 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连结 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是整 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系统理论强调四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 问阿呆这是想干什么 • 不干什么,给领导送个红包 • 领导认为我们这关系就不需要
送红包了
• 阿呆说自己明白,红包是自己 的一点心意
(3)层次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由上述系统功能概念可以看出:
01 02 03
小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系统。
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小组正是基于整体性的 原则建立起来的。 小组必须建立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帮助组员达成目 标是小组的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