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
活动规则:
1.能正确辨认长方体和 正方体。+2分 2.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顶点、面和棱。+2 分 3.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1分
课堂探索
想一想,填一填: 拿出学具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
数一数,并完成下面问题 。 两个面相交线叫做_____,三条棱相交
的点叫做_______。
课堂探索
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dm 图2
图一
17.5 10 17.5
6dm
图二
7.5 22.5 7.5
6dm 图3
图三
36 36 36
冥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学到 了什么?
8个
课堂练习
填空。 (1)长方体有( 6 )个面,(12)条棱,
( 8 )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 完全相同 ),
相对的棱长度( 相等 )。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 2 )个面是
正方形。
课堂练习——判断
1. 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
2.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它的顶点。 ( )
×
3.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4. 决定长方体的大小的是它的长、宽、高。(√ ) 5. 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6. 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
是正方体。
(×)
课堂练习
填表。
4dm
9dm
7dm 图1
下面面积(dm 2) 右面面积(dm 2) 后面面积(dm 2)
宽 顶点
高
长
长方体有12条棱,共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 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教学内容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归纳与类比、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加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形体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例11.多媒体出示例1图,说明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是什么形状?(板书:长方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你对长方体已经有了哪些认识?2.面。
出示长方体模型。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板书:面)教师示范按顺序指出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指名学生上前按顺序指出长方体的各个面。
提问: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提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多名学生上前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叙述观察结果。
(3个面)3.棱。
多媒体出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板书:棱),指名重复说明什么叫作棱。
教师指棱,让学生指出是由哪两个面相交的线。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让学生数一数(也可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进行思考),再回答。
指名演示按顺序数出12条棱。
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4.顶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页的例1。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橡皮泥,小刀,萝卜,小棒,课件。
1.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学生一边说,图形下方一边显示出图形名称)教师指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课件放大长方形,并通过面的“移动”,变成一个长方体。
教师质疑: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不是)你知道这种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吗?(长方体)教师讲述:长方体是立体图形中的一种,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举例。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们能说出几个长方体的物体吗?(铅笔盒,电脑主机……)教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请你们看看这个木块(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不是)你们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并且都认为刚才举的例子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应具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面、棱和顶点。
(1)教师操作。
教师示范切萝卜。
(竖直切下第一刀)观察切面,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一个很平的面)板书:面教师把萝卜的平面朝下,垂直切下第二刀。
通过观察,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摸一摸。
(我发现了一条边)教师讲述:在数学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
板书:棱教师从侧面垂直切下第三刀。
再次观察,教师指名学生用手摸一摸,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一个小尖)这个小尖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小尖是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教师讲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2)学生操作。
学生运用橡皮泥和小刀进行实际操作,感知面、棱和顶点。
此环节也可与教师操作同步进行。
(提醒学生务必注意安全)2.根据实物,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请学生摸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说说感受。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教师将长方体教具的面削下,露出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感受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优秀课件)-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只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香港是东方的珍珠,我到现在仍认为它是不愧如此被称呼的。
了不起的中国人,弹丸之地发展得如此繁华。
二十世纪七○年代的今天,几乎所有经济大国跟它都有贸易上的来往,当然它也占尽了地理上位置上的优势。
虽然它的出品在价格上比台湾是贵了一点,但仍是大有可为的。
这些事暂不向读者报道,这篇东西是本人的流浪记,将来再报道其他经济上的动向。
网贷口子/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海底隧道建成之后,我已来过两次,请不要误会本人在跑单帮,香港太近了,一个周末就可来去,虽然不远,但总有离家流浪之感。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陈络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师隆老师授课日期授课时段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用具:教案。
知识归纳总结(1)什么是平面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的图形称为平面图形。
(2)什么叫长方体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3)长方形的特征面:6个,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什么是正方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4)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请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
知识要点: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那么,什么事长方体呢?他有什么特征?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奥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 《数学家的智慧》:这本书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智慧。
- 《数学之美》: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故事,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相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联。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平方形的特征,并了解了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一、课题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差异,并能够正确分辨它们。
同时,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前准备在授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以下内容:1.两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供学生观看和操作。
2.PowerPoint或PPT课件,用于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罐头、盒子等,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并布置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例如:•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个盒子?•这个罐头的形状是什么?•你们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观察、探究和总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都是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一个矩形或正方形;•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相等,正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相等;•长方体的六个面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正方体的六个面一定相同;•长方体的四个顶点每一个角可能不一样,正方体的八个顶点每一个角一样。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3. 拓展应用激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例如:•家里的柜子、沙发、电视机等;•意外中的交通标志、路障、箱子等。
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作业1.认真阅读教材前面有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2.记录家里或学校中你能找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并画出它们的几个视图。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配合模型展示和PPT课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知识。
不过,这节课有些枯燥,需要更多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优质教案)-数学六年级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只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我牵着娘的手走在风景秀丽的黄河大堤上,迈着轻松的脚步,闻着花儿的清香,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
极目远眺,田野里那一望无际的新绿仿佛给我注入新的血液。
娘看起来也精神了很多,还主动和我说了好多知心话儿。
东莞留学机构https:/// 。
我愿意这样一直牵着娘的手,一直这样走下去,走下去……?一在我小的时候,记得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劳,说:“死懒不待动连个媳妇儿也娶不上,就是成个家也养活不起。
”到了长大成人、该成家立业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媒婆给我介绍对象。
那时,人们都比较封建,念高中时男女同学很少有话说,直到回村务农时,一起劳动的男女青年也很少谈情说爱的,找对象大部分靠媒人介绍,尽管媒人要赚钱,年轻人成家还是要靠其走完提亲、相亲、订亲、娶亲、成亲的全过程。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新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数学
· 五年级(下册)·
人教
第一页,共十八页。
3.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二页,共十八页。
第三页,共十八页。
你还见过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 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所以我们说正方体 是特殊的长方体。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左面和右面相同
(4)长方体有
12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8
第七页,共十八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第八页,共十八页。
2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曲奇饼干
第四页,共十八页。
第五页,共十八页。
长方体
·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面
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第六页,共十八页。
拿几个长方体的物品来观察,并将小组同学
1
的发现填在下页的表中。
(1)长方体有
6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长是方完形全(正相方同形的)?
上面和下面相同 前面和后面相同
最新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过程。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第六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索。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共3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优秀课件资料]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主备人:XXX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5 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活动一: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上找一找它的棱和顶点。
2.小组活动。
(1)有序地数一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看看各有多少个。
(2)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探索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3)填写记录单。
“长方体的特征”研究记录单长方体数量特征面棱顶点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填在()内。
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宽()厘米高()厘米高()厘米一、导入(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首先来研究长方体。
二、活动展开1.齐读棱和顶点的定义。
谁能利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长方体的棱,什么是顶点?小组研究。
全班汇报,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指名口答。
让学生指出还有哪些棱长是7厘米、4厘米、10厘米、5厘米、20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1~3题和第6~8题。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3.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学会求长方体的总棱长。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过程。
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从平面到立体,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认识,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1. 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面。
师: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生: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师: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设计意图: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切、看、摸,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在操作中直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作准备】2. 出示例1。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4)长方体有12条棱。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第一课时
①摸一摸长方体纸盒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②数一数长方体纸盒的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
摸—数---量
P6
合作学习(三)1+1+2
任务: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流程:
①用手摸长方体纸盒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②数长方体纸盒的顶点
摸---数
P7
合作学习(四)2+2+2
任务: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流程:
①观察一个长方体模型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
学习方法
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电脑
彩笔,常规学具
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P1、2
激情导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2、我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等方式认
识到长方体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我的推理能力,发展了我的空间
观念.
小声读学习目标
P3
实物展示
欣赏
P4
合作学习(一)2+2+2
任务:认识长方体的面。
流程:
①用手摸一摸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
的面。
②数一数每个长方体纸盒的面。
③观察每个长方体纸盒面的形状。
摸—数—看
P5
合作学习(二)1+2+1
任务:认识长方体的棱
②学着动手画一画你看到的长方体。
③独立完成课本19页上面的内容,用填空
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观察--画—独立完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建议【教学指导】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思维。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1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1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1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材第18~1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的认识
黄口学校 纪洁
长方体的特征:
(1)6个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12条棱: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水平的棱、竖直的棱、侧面方向的棱。 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8个顶点。
复习
生活中的正方体:
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
正方体的特征:
(1)6个面: 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12条棱: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注意:所以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棱。) (3)8个顶点。
这个粉笔盒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棱长
10cm 10cm
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1、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 2、பைடு நூலகம்有什么区别呢?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 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是48分米,它一条棱长 多少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与过去学过的长 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