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数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8篇)
数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8篇)数学心得体会800字篇1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同样也是的老师,兴趣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行动力,甚至能产生强而持久的意志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用富有激情的授课,亲切的笑容,风趣睿智的谈吐,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发自内心的动机。
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出自己潜能。
让学生恋上课堂,才能学的更出色。
二、赞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信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见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
老师应该秉以平等尊重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老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都是独立不可或缺的存在,老师应该点燃学生独特的天赋,塑造好学生的自尊心。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懂的赞美。
要因势利导,以点带面,培养好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发动感情攻势促使学生全面进步的同时,更好的学习好数学。
三、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能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自学能力,是老师能教给学生携带终身的重要财富。
不仅能转学生被动受学为主动学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与学生互动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
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能在任何学科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会碰上多种多样的公式,公理。
如何在教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解答。
这是很多数学教学老师苦苦探索问题。
这便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类型题中总结解题规律,整理学习心得笔记。
灵活运用类比题型总结。
平时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阶段性总结学习,时常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通过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当然,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同样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课堂观察量表吴冬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重难点都交给学生去发现、去突破,老师只是做了引导和概括,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井井有条,稳步推进,详略得当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通过创新得到了更形象的开发和应用,又不失时机的切入生活画面进行相关联系教学,效果非常好。
探究教学和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结合天衣无缝,相映成趣
补充视点:
练习量可再大一些,以便熟能生巧
教学改进建议:
课堂上似乎全是优生吧,不见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可以根据学情不同的水平设计练习并加一指导。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提交日期:2015.6.29
学科
数学
六年级
教材版本
苏教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观察视角
无效性提问:1次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教师操作熟练,示范正确必要。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层教学,小组中
变式练习人人参与,人人有不同体验。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当堂反馈学习效果好,学生参与度高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非常注重学习中的观察和交流的培养与引导。
补充视点:
可以通过数魔方块来直观地认识相对面的大小一样,相对的长短一样,这样更精准。
教学改进建议:
无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提交日期:2015.6.29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苏教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表演课心得体会
表演课心得体会表演课心得体会(精选9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演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演课心得体会120XX年3月1号,在联校教研组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一些数学名师的优秀课例,感受颇深。
他们的课既没有刻意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刻意的教具,但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超凡的教学机智,处处体现着教学艺术的魅力,使我久久为之震撼!吴冬冬老师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以及教学设计的新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老师通过立体的课件、动态的画面配合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切土豆),最后得出结论。
真正体现了“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学生经历的过程之上”的理念。
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列出的算式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它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这样变?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章雅玲老师的《垂直与平行》别出心裁,自制了一个长方体纸箱,在纸箱的正面画了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认识了这组平行线后,突然,章老师用小刀在平行线间切了一刀,然后旋转了起来,两条直线立刻呈现在了不同的平面上。
短短的几分钟,通过这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轻松理解了“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俞正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袋里装粉笔,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拿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启发学生,学生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中不间断的思考着......尤其是他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一共有a人,小朋友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使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虽然没有课件,但精彩程度不逊于年轻老师有课件的课堂。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观摩优秀课例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观摩优秀课例心得体会(精选12篇)观摩优秀课例心得体会篇1(805字)在联校教研组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一些数学名师的优秀课例,感受颇深。
他们的课既没有刻意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刻意的教具,但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超凡的教学机智,处处体现着教学艺术的魅力,使我久久为之震撼!吴冬冬老师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以及教学设计的新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老师通过立体的课件、动态的画面配合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切土豆),最后得出结论。
真正体现了“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学生经历的过程之上”的理念。
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列出的算式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它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这样变?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章雅玲老师的《垂直与平行》别出心裁,自制了一个长方体纸箱,在纸箱的正面画了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认识了这组平行线后,突然,章老师用小刀在平行线间切了一刀,然后旋转了起来,两条直线立刻呈现在了不同的平面上。
短短的几分钟,通过这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轻松理解了“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俞正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袋里装粉笔,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拿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启发学生,学生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中不间断的思考着......尤其是他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一共有a人,小朋友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使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虽然没有课件,但精彩程度不逊于年轻老师有课件的课堂。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我将把这次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与名师一路同行,拾遗一路花香。
观摩优秀课例心得体会篇2(1412字)首先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次观摩学习,经过这次学习,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及时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进步的信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3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3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1由于要上六数教研组的公开课,又要与区级的“几何直观教学”研究专题相对应,所以我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小学数学教学网”找到了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执教的这一课的教学视频,趁着双休日在家好好地揣摩了一下,现对这节课谈几点体会:1、切一个土豆,理清三个概念。
面、棱和顶点,这三个概念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课堂上,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面对现成的教具或学具,学生得到的经验是肤浅的、模糊的。
吴老师通过切土豆,让学生感悟到了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
第一刀切下去,学生感受到面是平平的,而切之前土豆的面是凹凸不平的,数学上的“面”有别于生活中的“面”;第二刀切下去,增加了一个面,两个面相交形成了棱,立体图形中的棱不同于平面图形中的边;第三刀切下去,还多了一个“角”。
一个普普通通的土豆,在吴老师的引导下,面、棱、顶点被一个个神奇地创造出来。
2、独具匠心,探究“棱”的特征。
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
吴老师独具匠心引导学生探究“棱”的特征。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搭框架,发现颜色相同的棱长度就相等;再通过直觉判断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明白从一个角度看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9条棱,从而认识直观图;最后通过逐次擦去棱,在想象长方体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大小是由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决定的,长、宽、高的认识水到渠成。
吴老师没有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觉判断、变式呈现中发现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了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
3、简约的练习设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练习时,吴老师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冰箱长、宽、高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冰箱的哪些信息的练习,让学生寻求脑中冰箱的表象与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
听数学名师课心得体会7篇
听数学名师课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听数学名师课心得体会7篇在写心得体会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我提升找到方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听数学名师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两种基本立体图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长方体的认识1.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其余四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且相邻的两个面互相垂直。
2.性质: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对角线长度等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3.计算方法: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宽、高三个参数计算,公式为V=长×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长、宽、高三个参数计算,公式为S=2×(长×宽+长×高+宽×高)。
4.实际应用:长方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家电、家具、建筑等。
例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外形通常为长方体;衣柜、书柜等家具的外形也通常为长方体;建筑中的柱子、梁等结构也常常采用长方体形状。
二、正方体的认识1.定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且相邻的两个面互相垂直。
2.性质: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对角线长度等于正方体的边长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3.计算方法: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边长一个参数计算,公式为V=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边长一个参数计算,公式为S=6×边长×边长。
4.实际应用:正方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魔方、建筑等。
例如,魔方是一种正方体形状的益智玩具,其六个面的颜色通常为红、橙、黄、绿、蓝、白;建筑中的立方体雕塑、装饰等也常常采用正方体形状。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两种基本立体图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合理的“障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有感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合理的“障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有感吴冬冬【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刊)》【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43-44)【作者】吴冬冬【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正文语种】中文英国学者Edard Be Bono关于思维训练的论述中曾提到“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
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由于车速太快而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问题设计得过于顺畅,不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费时费力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教和学的质量也因此而浅化了。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切土豆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并在学生借助搭长方体框架发现棱的特征后,创设了“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想象、演绎、推理,在寻找面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发现面的特征。
一开始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师:根据图1中提供的长、宽、高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它的6个面分别对应的是图2中的几号图形呢?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借助长方体学具进行观察、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生:前面对应的是④号图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和④号图形是一样的。
师:由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对应的是几号图形?(学生回答,电脑随即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师:是这样吗?(教师带领学生一一验证)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想象面的过程中又发现了面的特征。
借助已经形成的长方体表象,根据仅有的三条棱想象出长方体的轮廓难度不大,可是要精确地描述各个面的长和宽则是有难度的。
第一次演出心得模板10篇
第一次演出心得模板10篇第一次演出心得模板13月1号,在联校教研组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一些数学名师的优秀课例,感受颇深。
他们的课既没有刻意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刻意的教具,但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超凡的教学机智,处处体现着教学艺术的魅力,使我久久为之震撼!吴冬冬老师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以及教学设计的新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老师通过立体的课件、动态的画面配合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切土豆),最后得出结论。
真正体现了“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学生经历的过程之上”的理念。
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列出的算式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它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这样变?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章雅玲老师的《垂直与平行》别出心裁,自制了一个长方体纸箱,在纸箱的正面画了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认识了这组平行线后,突然,章老师用小刀在平行线间切了一刀,然后旋转了起来,两条直线立刻呈现在了不同的平面上。
短短的几分钟,通过这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轻松理解了“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俞正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袋里装粉笔,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拿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启发学生,学生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中不间断的思考着......尤其是他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一共有a人,小朋友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使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虽然没有课件,但精彩程度不逊于年轻老师有课件的课堂。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我将把这次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与名师一路同行,拾遗一路花香。
第一次演出心得模板3一个学期匆匆而过,话剧社的活动也暂时落幕,回想过去,我们一起去看话剧表演,感受大佬的演技,一起在笃志会堂即兴表演抑或是排一个完整的段落,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对话剧的兴趣被激发了,同时临场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
精彩缘于文本的细致解读——“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片段赏析
中形成长方体的整体形象及各部分 的位置关 系 ,进而抽
象为几何 图形 , 形成 了空 间观念 。 二 、 彩缘 于内隐特征 的显性 呈现 精
视 频 出 示 高楼 大厦 :
三、精彩缘于简单文本的深入演 绎 师: 画一 个长方体 , 看到几个面?
生 : 个面。 三
师: 为什 么 只看 到 三 个 面 ? 生 : 他 面被 挡 住 了 。 其 师 : 面看 到 的是 什 么 图形 ? 上
交谈 中, 牛郎 明白 了织女的 身份 , 织女也知 道 了牛 郎的遭遇 。织女见牛 郎心眼儿好 , 又
能吃苦 , 决心留在人 间, 便 做牛 郎的妻子。”
学 生读 后 谈 感 受 。 生 : 觉得 这样 的情 节 很 离谱 。 我
江苏泰州市扬桥 中心小学 袁红俊
最近, 听了吴 冬冬老师执教 的《 认识长方体 和正 方体》 一课 , 吴老师那独具 匠心 的教学设计 、 形如流水的教学过程和不露痕迹
生 : 交 于 同一 个顶 点 。 相
体 有什 么关系?请大家结合屏幕上 的图形和 自己带来的
正方体 , 边观察、 边讨论。
教 师介绍 : 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还有名称 , 相 通 常情 况下, 水平方向的棱叫长 , 把 把前后 方向和 竖直方 向
的棱 分别 叫做 宽和 高。
教材安排先分别学习长方体 和正方体 的特征 ,最后
再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如果机械地按
学生指 出一个长方体的长、 高。 宽、
照文本 的顺序进行教学 , 会显得零碎 , 同时不利 于学 生知
识 网络 的形 成 。
把 长方体 竖着放 , 学生指 出长、 、 宽 高。
这个教学片段从整体上把握 了长方体 和正方体 的关 教材关 于长 、 、 的描述 比较简单 : 宽 高 相交 于同~个 系 ,按 照以下变化顺序逐步揭示 了长方体 和正 方体 的关 顶点 的三条棱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 、 、 。 宽 高 面对这段描述 , 系 : 一般长方体 ( 、 、 长 宽 高长度都不相 等 ) ——稍变化 后 教师应该追 问: 长方体有那么 多条 棱 , 为什 么说“ 相交于 的长方体( 宽和高的长度相等 ) ——特 殊长方体 即正方体
五年级下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五年级下 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非常常见的几何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吧!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体。
长方体是一个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这六个面两两相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书本、铅笔盒、冰箱等,都可以近似地看作长方体。
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一个长方体的模型。
长方体有8 个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水平方向的棱称为长,垂直于底面的棱称为高,剩下的那条棱称为宽。
而且,长方体的12 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长方体的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但是如果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完全相同,其他四个面则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我们来计算一下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a、b、c,那么它的表面积S 就可以通过公式 S = 2(ab + ac + bc)来计算。
再来说说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长方体的体积 V 可以通过公式 V = abc 来计算,也就是长乘以宽乘以高。
了解了长方体,我们再来认识正方体。
正方体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 条棱的长度也都相等。
像魔方、骰子等,就是正方体的常见例子。
正方体的顶点也有 8 个。
由于它的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我们用棱长 a 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S 就可以用公式 S = 6a²来计算,体积 V 则可以用公式 V = a³来计算。
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都有 8 个顶点、6 个面和 12 条棱。
不同点在于正方体的面和棱都完全相同,而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简约的设计 真切的体验——吴冬冬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组一开 始用 了红色 的小棒 , 后来 又调 整 了, 是吗?说说 为什 么呢? 生: 因为红色 的小棒 只有 3 根。 师: 那你觉得 至少需要几根 ?
生: 4 根。
面、 棱、 顶点 的概念 , 比单 纯地看 一看 、 摸
一
师: 想一想它是怎样形成的? 生: 它是 由两个面形成的。
摸, 印 象将 更 为深 刻 。
片断二 : 探究长方体“ 棱” 的特征
师: 像这样 南两个 面相交成 的边 在数 学 l叫做什么?
生: 棱。
师: 现在我们就继续从 面 、 棱、 顶 点这 j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
师: 学 习就 是这 样 , 在 不断 地尝 试修 正 中 获得 结 果 当小 建筑 师 , 动 手 做 一 生: ( 齐读 ) 相对 的棱长度相等 。
数 它是 由几条棱相 交而成的 , 揭 示三条 方体相对的棱是平行的 , 并 且相 等。
师: 这是一个 平面 , 将平 面朝下 , 还沿 增一 个点) , 指一指新增 的点 , 并让学 生数 棒分 别平 行 , 它 们是相 对 的 , 我们 发现 长
着 竖直方 面切 一刀 , 观察 一下 , 现在有 什
…
…
特
别
报
道
T E BI E 8 A0 DA ( = }
龚 祖华
( 重庆 市开县教 师 进修 学校 )
2 0 1 3年 l 0月 2 1 — 2 3日, 我有 幸参 加 识 ” 时, “ 面” 、 “ 棱” 、 “ 顶 点” 这 三 个 概 念 是 观 摩 交流 会 , 江 苏省 吴 冬 冬老 师执 教 的 方体 学具 看一看 、 摸一摸 、 说 一说 , 从而揭 ^ 『 深刻的印象 。 片断一 : 认识 “ 面” 、 “ 棱” 、 “ 顶点 ”
部编一年级上数学《认识立体图形》吴冬梅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北京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观察等操作,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具:1、每小组自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小叮当图片,问:同学们,这是谁,喜欢他吗?他也很喜欢你们,看,他背了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很多礼物,都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认一认)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但他摆放的比较乱,请你帮他分一分,你觉得哪些可以分在一起?小组合作分一分,并读要求。
2、议一议:请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上台汇报讨论情况4、我们都会分了,那可以给它们取名字吗?我们把像这样的形状叫做长方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间作正方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圆柱,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
(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5、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组合作动手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先引导说一说每个图形的特征,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区别他们呀?”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以及圆柱与球的区别。
(达到学生知道长方体有长长的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并且都是平平的,圆柱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圆形,中间是弯弯的,或者圆圆的,上下一样粗)7、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你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三、练习巩固1、请你帮我们这些小朋友找到家,他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请你贴到黑板上。
(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2、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我是小小侦探”,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袋子中摸一摸,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
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说课标: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
”依据《新课标》理念,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说建议:依据课标和教材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在寻求关联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在寻求关联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作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4年第07期[摘要]推理意識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个人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的前提,能为推理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文章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问题引领着手、借助几何直观着力,在寻求点、线、面、体的关联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旨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推理意识;长方体;正方体[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0-0060-03“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种子课”,这节课将帮助学生积累图形学习经验,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一、课前慎思(一)教材编排意图是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也在中年级从不同方向观察过由长方体与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另外,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让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能力正确辨认哪些实物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材预设的教学流程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教材这样编排是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比较抽象,此课是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因此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即从实物出发,学生通过看、听、摸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从而获得较为清晰的实物表象,在脑海中建构空间表象,感悟立体图形的特征,并抽象出立体图形。
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具体到抽象。
(二)一般是怎么教学的?2013年在湖北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荣获一等奖。
本节课的“观察、操作、想象”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具体教学流程为“从切土豆开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搭框架、补框架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的表象→在拆框架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考后心得800字作文优质7篇
考后心得800字作文优质7篇每一次的心得记录都是我们对个人成长历程的珍贵反思,当我们收获了新的见解时,提前撰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在分享时不遗漏重要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考后心得800字作文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考后心得800字作文篇1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着?第二次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这样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
故事里的有庆、凤霞,一个为校长献血而死,一个因大出血而死。
这一切,似乎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
不经意间,死神举起了自己的弯镰,将人们带走。
然后是亲人的悲伤与恸哭,呐喊与抱怨,世事无常,这样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为什么有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春生想活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穿梭于炮火,命悬于一线,可他活了下来;他想死时,只是将自己的脖子挂在那个绳套上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
这印证了福贵所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贵自己呢?输光家产、解放战争、人民公社、_------一路走过来,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谁少,更何况还有双亲与妻儿都相继去世的心之创伤,虽然最后只剩他一个,可他毕竟是活了下来。
为什么?因为他想活,所以从打仗到回家,从贫困到饥荒,他几乎是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他活着。
他因为想活着,所以活着。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却能死,所以说,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成是-----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条件下,但若无天灾人祸,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说,我们要活着,就必须想要活着。
一个健康的人若是整天为活下去没什么价值寻找论据的话,他大概不会比一个癌症晚期但勇于与病魔斗争的乐观者活得更久一些。
病心,永远比病躯更加可怕。
我们要活着啊,活着可以与最亲爱的人交谈,可以见到最美的朝阳,可以听见这个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啊。
或许,这世上的天灾人祸有一天会降临到头上,但人可以被苦难消灭,却不可以被苦难打败。
活着就有出路,活着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暂时遮住的那些光芒。